我若为王解析

合集下载

解读聂绀弩的《我若为王》

解读聂绀弩的《我若为王》

解读聂绀弩的《我若为王》作者:孙绍振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0年第01期关键词语(句):暴君、明君、寂寞和孤独、奴才的首领、不能为王、古今中外最大的王这篇文章和《皇帝的新装》一样是虚拟的,不是写实的。

这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来,我若为王的前提就是我目前不是皇帝,不是国王。

作者一开头,就宣布自己根本不想当国王,也看不起国王。

“我若为王”“是一种完全可笑的幻想”,是一种“假定又假定”。

但是,整篇文章的精彩就在于全是假定的、想象的。

我们在欣赏的时候,自然而然可以感受到文章的这种优点,但因为太自然了,反而不觉得奇妙。

尤其是在写作时,流行的机械唯物主义的观念,如反映生活啦,观察生活啦,往往给人一种错觉,以为为文之道,就是要写现实中存在的东西,殊不知想象的东西,有时比写实的东西更能表现人生的真谛。

《皇帝的新装》是想象的,写了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事情,不但很动人,而且在思想上发人猛省。

在高考作文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用虚拟的方法写寓言故事的,往往比写现实情境的要显得有深意和创意。

台湾作家张晓风女士在一次作文讲座中出的题目就是《假如我是上帝》。

这个题目很精彩,因为它能刺激学生的想象。

我们不知道,张晓风女士的这个题目是否受到聂绀弩先生这篇《我若为王》的影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假定性的命题对作者、学生的想象力的冲击很强烈,一旦想象力被调动起来,人的思想的潜在能量就可能得到超常的发挥。

在诗歌中类似的题目是很多的。

例如艾青的《假如我是一只小鸟》、舒婷的《也许……》(另一种形式的假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不过,聂先生的这篇文章并不是抒情诗,而是一篇理性和激情交融的文章,带着很明显的尖锐的杂文的批判性。

聂绀弩先生在杂文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翻译家冯亦代在《缅怀聂绀弩》中引用吴祖光的话说他是个传奇人物,弃文习武投奔革命的书生,是文坛继鲁迅、茅盾之后的一位学贯古今的大家。

他写的杂文可以与鲁迅媲美,不过,和一般的杂文不同,他的文章把批判专制的矛头掩藏起来,用的是一种自我调侃的笔调。

我若为王课文精讲

我若为王课文精讲

我若为王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我若为王》的段落划分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来进行。

一般来说,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引言。

这一段主要是引出话题,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假设,即“我若为王”。

作者通过想象自己成为国王后的种种情景,对国民的奴性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弄。

第二部分(第2-5段):设想“我若为王”后的情景。

这一段主要描绘了作者想象中成为国王后的生活场景,包括如何对待自己的臣民、如何行使权力等。

通过这些想象,作者进一步揭示了奴性思想的危害和丑陋。

第三部分(第6段):指出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这一段分析了人们为什么会臣服于国王,表现出奴性思想的原因。

作者认为,这是由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自卑和恐惧所导致的,他们害怕失去权力和地位,因此愿意放弃自己的尊严和自由,成为国王的奴仆。

第四部分(第7-8段):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愿望。

这一段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一切奴才或奴才相的憎恶之情,以及自己若为王后将“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的强烈愿望。

作者通过这种情感的表达,进一步强调了对奴性思想的批判和反对。

《我若为王》的段落划分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来进行,通过对每个部分的分析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意图。

二、文章赏析《我若为王》是一篇极具批判性和深刻思考的文章,通过对“我若为王”的种种情形的虚拟设想,作者揭示了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丑陋和危害,表达了对人类尊严和独立思想的崇尚和追求。

文章以“我若为王”作为引子,通过假设自己成为国王后的情景,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荒诞而又真实的想象空间。

这种虚拟的设想不仅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容易让读者深入思考和反思。

作者通过具体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成为国王后的种种情景。

从对待妻儿的态度到行使权力的方式,再到臣民的奴性表现,作者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这些描绘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奴性思想的危害和丑陋。

文章通过对比和比较的手法,进一步揭示了人们为什么会臣服于国王,表现出奴性思想的原因。

散文评论:聂绀弩《我若为王》

散文评论:聂绀弩《我若为王》

聂绀弩(1903—1985),湖北京山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学者。

以杂文、散文见长,著作颇丰。

自1941年出版杂文集《历史的奥秘》,所出杂文集有《蛇与塔》、《早醒记》、《关于知识分子》、《血书》、《绀弩杂文选》等;散文集有《沉吟》、《巨像》、《海外奇淡》等;小说集有《邂逅》、《姐姐》、《绀弩小说集》等。

聂绀弩的杂文是继鲁迅之后颇具特色的一位,夏衍认为“鲁迅以后杂文写得最好的,当推聂绀弩为第一人”。

他的杂文直面现实,针砭时弊,行文恣肆,用笔酣畅,富于知识性、逻辑性,在雄辩中时时显出俏皮。

《我若为王》是聂绀弩解放前杂文的精品,对于中国人的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这两个毒瘤,进行了入木三分地刻画与批判。

作者以设问入题,呈现出一个荒谬的世界:我若为王,妻就是王后,纵然她不过是个娼妓;我若为王,子就是太子或王子,纵然他不过是个白痴;我若为王,女就是公主,亲眷就是皇亲国戚,纵然他们不过丑陋、顽劣;我若为王,我便是“万岁”……可终究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

作者由一部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谈起,“假定又假定”,设想了“我若为王”的种种情景——借助想象勾画出一个荒谬的世界,这个荒谬的世界正是跪伏在地的奴才们捧出来的。

本文揭示的实际上是一个存在于过去、现在,有可能也存在未来的现象——人们思想意识里的“官本位”、“权本位”意识。

在国人的大脑里深埋着“官”与“权”决定命运的种子,而这颗种子不止一次的在人世间破土吐翠。

正是王权造成了人们“想做奴隶的社会”,也正是奴隶维护着王权的社会。

因为社会以“王权”为中心,所以,王后、王子、公主,纵然下贱无耻、庸俗卑琐、智能低下到非常不一般的地步,人们(奴隶们)仍然会对之顶礼膜拜。

当然,奴隶们拜的不是人,而是王权!足以看出人们的“王权本位”意识。

“我若为王”,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甚至没有任何过错,听不到任何反对的声音。

然而接着“我”却突然悟到:“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所“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而已。

《我若为王》阅读练习

《我若为王》阅读练习

《我若为王》阅读练习•探究解答第一题探究这道问题,首先要注意两点:第一,大题题干的引文,没有全部引完,也没有引用原文,应指导学生返回原文,全句品读。

并按要求,联系全文,至少联系上下文密切相关的部分进行领会思考。

比如倒数第三段结尾出现的“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这是很重要的第一个大转折。

对“王”的这种机智而深刻的解读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作者在全文中辛辣地讽刺了可鄙的奴性:因为王位在身,纵然王族中的人是娼妓、白痴,人们也对他摇尾乞怜,也像捧星星月亮一样捧来捧去(所以要联系全文)。

作者觉得,做这样的没有人格尊严的奴才们的首领是最大的耻辱和悲哀。

我们还可以读出这样的意思:奴才们对你的一切敬畏不过因为你在位,一旦你失去权位,你就成为被人踩在脚下的奴才(注意文中“除非把我从王位上赶下来”几句);所以奴才头子不是真正的主人,不是真正的王;所以有后面的说法,把一切奴性消灭后,那才是“真的人们”世界中的真正的王,最大的王,即人人平等,人人可为王、皆为王的世界中的王。

所以,要在认真领会全文文意,特别是领会像“奴才的首领”“真地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之类句子的含义的基础上去解题。

第二,特别注意“主编导读”提出的本文后三段出现的三个大转折,一次接一次高潮迭起的迸发机智火花的神来之笔。

第一次大转折即“奴才的首领”;第二次即“暴君”和“明君”之论;第三次即“不能为王”和“真地为最大的王”之说。

其实大转折中有转折,“明君”对于“暴君”,“最大的王”对于“不能为王”都是转折。

教师在参考“主编导读”和“参考资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真领会、探讨文本中上述两方面问题,在这基础上,以下三小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第1小题,把臣下、子民杀绝是“暴君”,但所做者是“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这自然“反而正是明君”。

第2小题是对大题题干(含第1小题)涉及话语的进一步解读,即自然不是作者真要杀人,而是表达了对封建王权思想,尤其是对与之紧密相连的奴性主义、奴性思想的极度痛恨。

聂绀弩《我若为王》课文全解

聂绀弩《我若为王》课文全解

聂绀弩《我若为王》课文全解聂绀弩《我若为王》课文全解《我若为王》课文全解★课文整体感悟一、深刻的思想性这篇课文批判了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这是没有疑问的。

它的思想的深刻性在于,不是一般地批判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

课文假设我若为王以后的种种情景,我将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没有任何过错,听不到任何反对的声音。

然而我却突然觉悟到: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而已。

皇权和奴才是一对双胞胎,后者是前者生存的基础。

因而作者以满腔悲愤的心情写道: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

作品由对皇权意识的形象化批判转入对奴才思想的抨击,正是从一般人思考止步的地方起步的,因而课文的思想性显得尖锐、深刻,不同凡响。

二、幻想虚拟的写法作者虚拟自己如果是王,则妻就是王后,儿子就是太子或者王子,女儿就是公主,亲眷都是皇亲国戚,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圣旨,他的任何欲念都将实现,他将没有任何过失,所有的人都将对他鞠躬匍匐,都变成他的奴才,作为民国国民的他又为此感到单调、寂寞和孤独。

于是课文结尾来个大转折: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

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这虚拟性的奇思异想和戏剧性的突转,把对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否定巧妙地表达出来了。

三、大开大合的结构文章先假定我若为王以后如何,这是开。

作者在四个段落中用铺排的方式,层层推进,把势蓄得很足。

然而,我若为王以后,感到单调、寂寞和孤独。

我终于醒悟到: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而已。

这一段是过渡。

作者接着对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表示了强烈的憎恶和愤慨: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

这里是合。

上文假设我若为王的情景都是虚写,为下文作铺垫,到这里才落到实处。

《我若为王》课例及评析

《我若为王》课例及评析

学 生 的 疑 问 主 要 有 如 下 几 方 工 , 为 工 程 质 量 问题 , 司 的 领 因 公
方 式 的 《 菊 花 》导 入 , 容 易 激 题 更
观 念 — — 菊花 和 桃 花 同 为 百 花 之

次 “ 王 梦 ”, 我 们 一 起 走 进 生 的 疑 问及 讨 论 情 况 , 作 指 导 。 帝 让 并
3每 组 派 代 表 交 流发 言。 .
他 的 杂 文 《我 若 为 王 》, 看 他 有 看 什 么 样 的愿 望 和理 想 。
(说 明 : 同 样 用 假 设 虚 拟 面 : 以
维普资讯

蔸¨ …

《我 若 为
⑩执 教 : 杨
二 、 范 朗 读 , 知 课 文 示 感
及 评 析
:பைடு நூலகம்甘德 炎
性 地 批 判 王 权 意 识 和 奴才 思 想 ,
示 了 尤 为 强 烈 的 愤 慨 ,非 要 铲 除

卫蜀碹 腥匝 [ 二
卫訇瑶豇避匝 [ 二 二 二
想 的说 理方 式 。
把 握 否 定 王 权 意 识 和 奴 才 思 话 之 人 ,在 奴 才 的 世 界 中 ,“ ” 后 终 于 醒 悟 到 : 生 活 在 奴 才 们 中 我 “
卫翌盔豇豫 [ 二 二 二
1诵 读 与 品 味 。 .
2讨 论 与 探 究 。 .
明 确 :文 章 第 1段 以 一 部 电 有 什 么 好 处 ? 段 假 想 “ ”做 王 以 后 , 上 的 王 想 我 若 为 王 后 会 出 现 的情 形 ,由妻 我 无 权 使 “ ”及 “ ”的 亲 人 变 得 尊 子 、 女 一 直联 想 到 自身 。 者用 铺 我 我 儿 作 无 穷 —— 这 是 “我 ” 为 王 之 了 虚幻 的顶 峰 。 “ ”在 登 上权 力 而 我

《我若为王》课例分析_我若为王你必为后意思

《我若为王》课例分析_我若为王你必为后意思

《我若为王》课例分析_我若为王你必为后意思高中语文《我若为王》教学设计语文组、陈梅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2、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

3、把握课文所论述的主旨。

4、理解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

二、能力目标
2、学会写富有针对性的批判文章。

三、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所论述的主旨。

2、学习本文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2、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表现的
思想内涵。

3、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课堂思维、情境,引导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应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然后进行。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观看影片《铁齿铜牙纪晓岚》(片断)
借助影片创设情境
导语设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封建君王拥有
至高无上的权力。

我们刚才也看到了,大臣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官阶或性命,都极尽所能地阿谀奉承,哪怕是蔑着良心言过其实也在所不惜。

对于大臣
们的奉承拍马,皇上则露出一副满足、陶醉的神态。

请同学们大胆设想,
假如你是皇帝,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学生交流)。

《我若为王》翻译赏析-精品文档

《我若为王》翻译赏析-精品文档

《我若为王》翻译赏析1 文学翻译的核心理论1.1 原作与译文对比赏析合格的译者可以做到双语转换上的精巧,而好的翻译家,能做到与原作者心灵上的沟通。

因为文学翻译从本质上讲,是一次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

译者的工作首先是从选择原文开始的,译者的翻译动机,或他的首要关机,总是想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呈现给新的读者,从该文译者的翻译实践来看,他所翻译的散文都是透发着一种人本的、内心的力量,做真正的人,做有利于社会的人。

原文从一个有趣的电影名字展开联想,从小我想到大我,再回到小我。

侃侃而谈,恣意挥洒之中不乏对“大工”头上虚伪光环的蔑视,对奴才像的憎恶。

表明之下潜流着对民族劣根性的切齿痛恨,原文行文流畅。

逻辑清晰,译者的用笔犹如一列磁悬浮列车,既没有亦步亦趋地贴在原作的文字上,却又飘然自得地运行在作者的心灵轨迹上。

如:【原文】我根本不想作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东西呢?【译文】I don’t want to be King, nor do I have the slightest respect for him.What kind of stuff is King made of ?原文中两个“根本”不(not,nor)承载的极度憎恶之情绪通过一个最高级the slightest 足额传达出来。

王是什么东西,本来是一个名词,但用动词句式(What kind of stuff)is King made of来表达,进一步强化了蔑视的语气。

这是原作者对所谓的“王”的概念的鲜明态度。

合格的译者可以做到双语转换上的精巧,好的翻译家,还能做到与原作者心灵上的沟通。

2 本原作与译文的特点2.1 篇章的衔接和连贯有学者指出,衔接是篇章的一种特征,连贯则是对篇章评价的一个方面,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英汉两种语言中衔接的手段差不太多,但在具体篇章中的运用却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把汉语中自然衔接的语句直接翻译成英语,很可能是个败笔,该文译者在译文的衔接和意义的连贯上处理恰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有的人都对“我”、对“我”的妻子儿女及 亲眷们低头,鞠躬,匍匐,他们谄媚,乞求,他 们不敢发出真正的声音,他们的全部的语言就是 对我及我的家人们的称颂。
我自己感到单调、寂寞和孤独
为什么能出现以上的情形?
明确
我是王——皇权意识 人们是奴才——奴才思想
悟“王和奴才的关系”: 君王是奴才的首领
第二至四自然段句式几乎相同,能合到一 处吗?读读下面文字,想想为什么?
我 若 为 聂 作 王 绀 者
弩:
王率 王普 臣土 土天 。之 ;之
滨下 ,, 莫莫 非非
聂绀弩(1903—1985)现代作家,
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 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 家。
自1941年出版杂文集《历史的奥 秘》,所出杂文集有《蛇与塔》、《早醒记》、 《关于知识分子》、《春日》、《论白俄》、 《论怕老婆》、《血书》、《二鸭杂文》、 《寸磔纸老虎》、《绀弩杂文选》等。
2、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 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万岁,万岁,万万 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讨论:文中所 讲的王权意识 和奴才思想在 现今生活有没 有体现?结合 课后第三题谈 谈自己的看法。
去年(注:1981年)十月 , 湖南桃源出了一个李皇帝; 十一月,四川达县出了个
• •
动表作情文::章低 谄头 媚从鞠 乞四躬 求 匍 不个匐敢方面描写了奴才:
• 声音:低微 柔婉 畏葸 娇痴 小旦
• 语言:万岁!万岁!万万岁!有道明君!伟大的主上啊!
• 根据文中的具体描写,有哪些成语可以修饰这些奴才?
• 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捧太子、王子,捧公主、皇亲国 戚)、
• 巧言令色、奴颜媚骨(谄媚、乞求、快乐的表情 低微、 柔婉、畏葸的声音)
• 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 一美德。(卢梭)
• 对奴隶的定义就是——不仅不反对在 自己的脖子上套绳索,反而伸出舌头 去吻那双套绳索的手那一类人。(茨 威格)
• 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 相。
• 专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 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鲁迅)
思考讨论
• 想一想:文 学作品、影 视作品的 “奴才”形 象或现实生 活中还有哪 些王权意识 和奴才思想 吗?
皇上
皇上最勤政,皇上最——刻看苦电。视剧有感 皇上最爱民,皇上最民主。 皇上最多情,皇上最英武。 皇上最有才,皇上即大儒。 皇上最寂寞,皇上最痛苦。 皇上最寡欲,皇上最简朴。 皇上最难受,皇上尽受苦。 皇上最可怜,皇上最没福。 皇上最无私,皇上真圣主。 教化奴儿们,别长脊梁骨。
一个民族落后了并不可怕,可怕的 是失去了笔直的脊梁。
是对不不我管管及““我我我的””家多多人么么们无无的能能称,,颂不不。管管““我我””的的妻妻子子儿儿女 亲女眷亲多眷么多无么耻无、耻无、能无、能丑、陋丑,陋都,尊都贵将无是比“,万“被 人岁们”像“王后” “太子或者王子” “公主” “皇 捧亲天国上戚的”星,星而那且样都捧将来被捧捧去着”,。被颂扬着。
明确:
(1)、被人们像捧着天上的星星一样捧来捧 去呀。----反复手法,强调奴才之多,奴性 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极力讽刺。
(2)我若为王----层层推进,极力渲染王权 的影响,起强调作用。
(3)本文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的关系------“欲擒故纵法”。
(4)体现了杂文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是形 象化的说理 。
我若为王,自然我的妻就是王后了,纵 然没有任何德性,纵然不过是个娼妓; 我的儿子,假如我有儿子,就是太子或 王子了,纵然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 白痴;我的女儿就是公主,我的亲眷都 是皇亲国戚。无论他们怎样丑陋,怎样 顽劣……王后、王子、公主们是如何地 尊贵呀,会如何地被人们像捧着天上的 星星一样捧来捧去呀, 假如我能够想像, 那一定是有趣的事情
• 欺软怕硬、(也曾是昂首阔步、耀武扬威)
• 卑躬屈膝、(低头、鞠躬、匍匐)
• 惟命是从、俯首帖耳(我的每句话都成为“圣旨” 尽力
• 实现王的愿望 ,不指摘王的过失、罪行)
• 心怀叵测(也会把王赶下王位)
作者是那样憎恶奴才,那怎样才 能使世界没有奴才?思考课后练习第 二题回答(理解下面句子含义)
1、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 我将把我的臣民一起杀死,连同尊长和朋友, 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朱皇帝。李皇帝自称名字上 了天书,注定有九五(注: 指帝位)之尊。朱皇帝的来 头更大,自称是“玉皇大帝” 下凡。这种公元前就已流行 一千多年的君权神授论,到 20世纪80年代依然保持蛊惑 人心的魔力。据说,朱皇帝 登基七天,纳了十多个“娘 娘”。李皇帝尚未登上大宝, 已有人贡上亲生女,跪奏收 为:“皇妃”。后来,两位 “皇帝”落入法网,验明正 身,原来是 两个诈骗犯。
分析问题
(7~8)铲除奴种,改造世界 解决问题
结构图示
(1)引出话题
(2~5)幻想成王的情景
我 无德娼妓的妻子----尊贵的王后

无知白痴的儿子----尊贵的王子 丑陋顽劣的女儿----荣耀的公主
丑陋顽劣的亲眷----荣耀的贵人
为 平庸无能的“我”----至高无上的万岁
王 (6)君王,奴才的首领
(7~8)铲除奴种,改造世界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阅读第
一节,作者
对“王”和 “为王”
——“可笑的幻想 ” —— “根本不想做王, 也根
持什么态度? 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东西呢”
(找出表达
——“如此封建的残物”
作者感情的
语句)
作者的态度:鄙视、厌憎,
对皇权是否定的
及亲所眷阅有们的读低人头2都,~对5鞠节“躬我,,”匍“、匐对我,“他若我们为”谄的媚王妻,”子乞儿求后女,都 他将们出不敢现发什出真么正情的形声音?,他们的全而迅速地反映社会变化的文 艺性的论文,具有短小、活泼、锋利、 隽永的特点,一般都是以幽默讽刺的 文笔揭示深刻的道理,寓庄于谐。
生字注音
gàn nǔ 聂 绀弩 chǎn 谄媚 zēng wù 憎恶
juàn 亲眷
qī 悲戚
pú fú 匍匐
hē 呵斥
xǐ 畏葸
结构图示
(1)引出话题
提出问题
我 (2~5)幻想成王的情景 若 为 (6)君王,奴才的首领 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