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永川城区及近郊自然山体和水系组成特点研究
重庆市永川区节约型公园绿地建设特点分析

棉等 ,藤本植 物有迎春 、蔷薇 、花 叶常春藤 、藤本 月季等 , 草 本植 物有 结缕草 、麦冬 等 。植 物搭 配中有 很多 四季交 替
的开花植物 ,丰富 了景观效果 。
时候 ,泄洪沟 和管 道就可 以发挥 作用 ,把 雨水排 走。雨水
2 . 2 凤 凰 湖 公 园
2 . 2 . 1 建设 策 略 凤凰 湖 公 园位 于永 川 区凤 凰 湖工 业 园 区 ,公 园整体环 凤凰 湖水体 进行 建设 ,应用 的主要 节约 型 园林技 术为 雨洪利 用和立 体绿化 。全 园基地 原状 为丘陵地 貌 ,山体 高差起 伏较 大 。复 杂地 形处理 及 自然 山水利 用是
又可对水体进行净化 。
3 结语
节 约型绿 地建设 对于落 实科学 发展观 、建设节 约型社 会 、实现 园林绿化的可持续 发展十分 重要 j 。建设节约型 公 园绿 地是创 建生 态园林城 市的重 要组成部 分 ,在 园林规 划 、设 计、施 工、养护 等各个 环节 中,必须倡导 和 坚持节 约型 的城市绿 化理念 和实践 工作 ,推 广节约 型绿地 建设技
雨水通过暗沟和 明沟 汇集 入湖中进行造景或灌溉 。
利 用 灌木 、水 生植物 营 造 自然 驳 岸。湖 岸栽植 水 杉 、
柳树 等植 物 ,湖 内栽植 荷 花等 植物 ,既可 营造 湖 岸景 观 , 图 3 兴龙湖公 园生态带作 田坎 的梯 台型 边坡 绿化及透 水
铺 装 的 园路
( 1 ) : 5 5 - 6 4
水收集 的作 用。公 园内部分 绿地 内的 小径还 通过石 板嵌草
等方式 进行 铺装 ,既节约 成本又 有 良好的生 态效果 ,减 少 雨水径 流 ,合理 、充分地 利用 雨水渗 透涵养地 下水 源 。( 3 )
永川城区河道岸线自然化保护现状调查及对策

永川 城 区河道岸线 自然化保护现状调查及对策
刘 葵 ( 重庆市南岸区园林绿化管理处, 4 0 0 0 6 0 )
摘
要
永川 区位于重庆 西部 ,永川城 区内河道共有6 条,干流 为永川 河 ( , l 盘 江河),其 余支流均 为季
节性 河流 。一 级支流为玉屏 河、跳蹬 河 ( 护城 河)、 红旗河 ,直接 流入永川河。二级支流胜利河在红 旗 小学汇入玉屏 河 ,三级 支流萱 花河在 文曲路 老法院旁汇入胜利 河。调 查 了河道 绿化现 状 ,分析存在
关键词 河道岸 线 ;绿化 ;对策 ;重庆市永川 区
中 图分类号 :T U 9 8 5 . 1 2 文献标志码 :C DO I :1 0 . 1 9 4 1 5 / j . c n k i . 1 6 7 3 . 8 9 0 x . 2 0 1 7 . 3 4 . 0 0 4 知 网出版网址 : h t t p : / / k n s . c n k i . n e t / k c r n s / d e t a i l / 5 0 . 1 1 8 6 . S . 2 0 1 7 1 1 2 9 . 1 6 3 0 . 0 1 2 . h l r n l网络 出版时间:2 0 1 7 / 1 1 / 2 9 1 6 : 3 0 : 3 5
然化工 程转变 ,保 护水体岸 线的生态功 能。本文在分
析永川 城市规划 区河道现状 的基础上 ,总结河道岸 线
2 调 查方 法
收集永川规划 区河道水体岸线遥感 图件 ,查 阅相
存在 的主要 问题 ,有针对性提 出河道岸 线 自然化保护 关参考文献 和统计资料等 材料 ,形成 清单 ;再实地勘 对策措施 。
第1 1 卷第3 4 期
重庆市永川区临江河生态护坡调查研究

重庆市永川区临江河生态护坡调查研究重庆市永川区位于长江上游,是一个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
临江河是该区重要的水域之一,是重庆市重要的水系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临江河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临江河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重庆市永川区进行了一项临江河生态护坡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临江河的生态状况,分析污染来源,并提出相关治理措施。
调查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采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
研究人员收集了临江河的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了解了临江河的河道演变历史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
然后,在临江河的主要河段和支流上设置了观测站,对水质进行了采样和分析,以评估水质状况。
还进行了对临江河周边土壤和植被的采样和分析,以了解河岸生态环境的现状。
调查研究发现,临江河的水质状况较差,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活动。
临江河的河岸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主要表现为水生植物减少和土壤侵蚀。
为了改善临江河的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
加强对农业活动的监管,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加强河岸护坡工作,恢复水生植物的数量,减少土壤侵蚀。
加强对土壤的保护,减少农田流失和水土流失的现象。
还建议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推动居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临江河生态护坡调查研究为改善临江河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加强污染源治理,恢复河岸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是保护临江河的关键。
重庆市永川区将根据调查研究的建议,制定相关的治理措施,为临江河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质提高做出努力。
例析永川地区节水灌溉技术的适应性

例析永川地区节水灌溉技术的适应性自2014年开始,永川区部分地区就已经开始实施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
例如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施工总面积达到4130亩,在何埂镇内完成。
此次节水灌溉技术方式采用了滴灌、喷灌和管灌,其中管灌最多达到3210亩,滴灌和喷灌各有820亩和100亩。
1 工程概况1.1地质及水文条件永川区地貌是典型的四川山丘陵体系,最高最低海拔相差仅800m,全地区被花果山、巴岳山、英山、黄瓜山等环绕,组成该地区浅丘、中丘、深丘与低山四种地形相结合的地貌特征。
在水利工程重点实施区域的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土质较好且土层深厚,其沙土粘性比例适中,易于耕作,同时冲积土肥力较高而且沙性重,再结合当地丰富的矿质、光热及肥力资源,非常适合农业种植。
在永川区的重点项目区域黄瓜山,其构造呈现背斜南东翼,底层岩性主要以泥岩居多,整体分布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土和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基岩,没有不良地质现象,适合于农业项目开发。
水文方面,由于永川区此次节水灌溉技术项目隶属于长江流域,整个区域以泥质岩为主,是典型的丘陵地貌。
由于丘包与沟槽穿插相间分布,当丘包处于地势较高的斜坡时,可能出现地表水排泄流失的现象,难以保持水土。
但根据含水岩的岩性与地下水赋存条件,此处还存在大量的潜水型地下水,它是第四系孔隙水和浅部基岩裂隙水的结合体。
但在第四系土层中,水含量却较小,而且当旱季来临时就会出现枯水状况,此时孔隙水也相当贫乏,基本只能靠大气降水补充。
所以此次水利项目需要大幅优化节水灌溉施工与当地农业技术的适应性,争取达到最优的农业灌溉效果。
虽然水文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但是该地区没有任何工业污染源,水文地质条件均表现良好。
1.2节水灌溉技术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到2012年底,永川区已经有水利工程17673处,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水利蓄水工程(6735处),以及137座不同规模的水库,引水工程和提水工程各有43和750处,微型水利工程3100处。
永川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分析说明

永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辖区内云雾山,黄瓜山,阴山,箕山等5条低山山脉呈东西-西南走向,成川字排列。
永川的绿地现状就目前而言完成了几条大道的道路绿化,打造了5处茶竹景观,新增了绿地面积115万平方米。
初步形成了以公园、广场、道路和城郊绿化、山头绿化为重点的连线、连片、成景的园林绿化体系。
永川绿地以城市公园森林(如中央公园、凤凰湖公园)等为主的大型绿地斑块对城区内各类小型斑块(如城市节点小森林,城市小山体森林,小区绿化,工业区的绿化)进行合理的调整布局,让各类斑块各尽其用,让生物量分布、侵蚀和营养元素流动、水分流动和循环等生态过程正常运行。
以此实现保护生态的重要目标,达到森林永川的真正目的。
廊道是介于周边环境之间的线型景观要素。
就永川而言,道路绿化带及滨湖滨河绿化带充当了绿色廊道这个角色,如红河河道两侧的绿色景观长廊。
通过廊道来联系相对孤立的景观要素,较好的实现了廊道的通道功能,资源功能及防护功能。
重庆山水的特点简介

重庆山水的特点简介
重庆位于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1''-32°13''之间,地处中国四
川盆地东部,属我国陆地地势第二级阶梯。
重庆山水的主要特点如下:
1. 地貌特征:重庆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中山、低山面积达24136平方
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丘陵面积为10426平方公里,占17%;平地面
积仅1971平方公里,占%。
2. 山脉与河流:主要山脉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以沉积岩为主。
水系丰富,主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綦江、大宁河等及大小支流上百条,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665公里。
3. 地势起伏:地势起伏大,东部、南部、东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海拔落差2720多米。
4. 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石林、峰林、洼地、溶洞、暗河、峡谷、天坑地缝众多,长江三峡和世界自然遗产武隆仙女山、南川金佛山等喀斯特奇观享誉世界。
5. 温泉资源:具有丰富的地热水资源,相继荣获“中国温泉之都”“世界温泉之都”称号。
如需更多重庆山水特点的信息,建议阅读地理类书籍或请教地理专家。
重庆市永川区临江河生态护坡调查研究

重庆市永川区临江河生态护坡调查研究重庆市永川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部,是一个山区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临江河是永川区的重要水系,对该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临江河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护坡和生态修复工作,本文对重庆市永川区临江河生态护坡进行调查研究。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永川区的临江河护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护坡材料不合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和历史原因,临江河护坡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土石方和钢筋混凝土。
这些材料的护坡效果不佳,容易出现崩塌和水土流失的情况,对临江河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护坡设计不科学:护坡设计在施工前应该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在永川区的临江河护坡工程中,往往缺乏科学的设计,导致护坡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较差。
3. 缺乏维护和管理:护坡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是保证其长期有效的关键。
在永川区的临江河护坡工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维护和管理措施,导致护坡的损坏和破坏较为普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护坡材料的选择:在选择护坡材料时,应优先选择生态环境友好的材料,如植被护坡材料。
植被护坡材料具有良好的护坡效果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护坡工程对临江河的负面影响。
3. 维护和管理的加强:在护坡工程完成后,应加强对其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定期检查护坡工程的状况,及时修复和加固有损部分,确保护坡工程的长期有效。
为了提高护坡工程的效果和减少对临江河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和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等方法来进行生态修复。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是保护临江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重庆市永川区临江河生态护坡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理、土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加强护坡材料的选择、科学设计、维护管理和生态修复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临江河的生态环境,推动永川区的经济发展。
还需要加强各方的合作和协调,形成合力,共同保护永川区的临江河生态环境。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永川区新城观音山生态休闲公园:观音山公园位于重庆市永川区主城区东南侧, 中轴线末端,南邻永川凤凰工业园,是新城城市中轴线上的重要景观节点,是永川新城实施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用地约370亩,其中园区道路及硬质铺装面积约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15万平方米,景观小品建筑面积约6100平方米。
其中凤鸣湖面积约3000平方米,湖区充分利用了地形的特点,处于整个园区地势的较低点,在不改变基地大格局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了水面空间,以满足生态化的环境需求。
1.必要性:近两年来,随着新城建设的高超点、快速度推进,新城面积不断扩大,城区人口迅猛增加,原有的公园面积和布局已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建设观音山公园势在必行。
同时,利用景观中轴线将公园用地与区政府、人民广场、中央公园、体育中心连成一体,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生态休闲公园,为永川人民建造一个多功能休闲场所。
2.建设规模及内容:该项目用地面积约425亩。
公园建设充分体现“自然、生态、运动、休闲”等特色,以乔木为主,是集步行健身区、观光塔、水景、休闲设施为一体的生态公园。
3.市场分析:永川区域位置优越,位于长江上游北岸,东临三峡库区,西靠四川腹地,东距重庆主城区58公里,西离成都市276公里,居于泸州、内江、南充、合川、江津等川渝城市群核心位置,是重庆规划建设的现代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现有城市人口约35万,至2020年,城市人口将达100万,城市房地产价格稳中有升。
该项目是利用景观中轴线将公园用地与市政府、人民广场、中央公园连成一体,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生态休闲公园,为永川人民建造一个多功能休闲场所,其市场前景看好。
神女湖:该湖的建设以南瓜山脚下 1 平方公里神女湖(原勤俭水库)区为核心,带动渝昆高速公路以北9平方公里片区建设。
神女湖将依托勤俭水库和南瓜山,将保持山体的基本原貌,适当增加步道、景观等。
该区域是以休闲度假为核心的旅游产业聚集区,依托茶山神女和昌州古城展示永川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突出古典浪漫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永川城区及近郊自然山体和水系组成特点研究作者:姚珊王海洋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14年第03期摘要随着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尖锐化,城市建成区及其周边的山体水体的保护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点。
从水系与地表径流汇水的角度,介绍了山地城市近郊自然山体应予以重视的范围,并以重庆市永川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与径流分析技术,探讨了基于山水保护的永川区城乡绿地系统应研究或规划的范围,分析永川区城市及其周边水体与水系绿地的组成与分布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规划保护策略。
关键词山水城市;城乡绿地系统;山体保护;水系保护;重庆市永川区中图分类号:TU98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7-001-05知网出版网址:/kcms/detail/50.1186.S.20140506.2223.00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2014-5-6 22:23:00我国是一个山水资源丰富的国家,许多城市都存在于山水之间,拥有良好的自然山水条件。
1990年,钱学森首次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开启了城市规划结合人工环境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先河。
在我国西南山地城市,地形地貌是影响城市形态的要素之一,一方面山体直接影响城市的拓展建设,另一方面,山体的生态属性逐步得到重视,成为城市生态安全和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
目前,城市绿地系统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建成区范围,与周边郊区自然山水要素的联系不足[2],因此已有学者提出,在城市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必须跳出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区域,实现城市及周围地区绿地系统的统筹规划[3],把乡村山水基质纳入绿地系统规划中来。
但由于城乡一体化范围过大,应重新根据城乡的山水资源现状,划定城市及周围地区绿地系统的规划范围,将城市近郊周围良好的自然条件纳入绿地系统中,逐步将自然引入城市,保持城市生态结构的完整性、连续性。
本文尝试通过从水系与地表径流汇水的角度,探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绿地系统的应考虑的空间范围,分析山体、水系绿地的组成与分布特点,为山水资源的保护与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绿地系统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永川区地处重庆西南部、川渝黔三区汇点,东距重庆市区55 km。
永川中心城区建成面积约50 km2,常住人口达到53万人,北临箕山风景区茶山竹海,南接国家级农业生态园黄瓜山,东靠观音岩山体,拥有良好的城市山体绿化资源。
永川城区的上游建有4个中型水库,城市内部存在6条河流,城市水资源充足。
1.2 永川城市及周围地区绿地系统范围划定的原则与方法通过对城市周边现状山体的资源进行调研,主要包括山体的面积、植被、功能、形态及周边土地的使用情况,并借助ArcGIS进行山体地形的高程和景观视线的分析,以此作为山体规划保护的理论依据。
根据周边山体的调研结果,深入了解城市山体的整体结构,从山体的生态、景观和游憩角度来划定城市及周围地区绿地系统范围。
这样的划分方法不仅保证了城市的景观的视觉效果,提高城市的绿视率,还可对城市的水源(即城市主要一级径流)所在的山体关键区域进行重点划分,在保证城市水系的完整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永川城市及周围地区绿地系统范围的确定根据永川5 m等高线CAD图导入ArcGIS 9.3来进行高程水系分析,得到分析图1,再根据永川区山水的特点,结合上文的划分原则来划定整个永川区山水保护的具体范围[4]。
经实际调研和后期分析,重制整个保护规划区域范围如图1中红线所视,面积约7089.2 hm2。
这样,永川区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绿地系统规划保护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建成区,而是扩展到北面的箕山——茶山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南面的黄瓜山风景区临近城市郊区的部分,东面的靠近永川新城的部分观音岩山体以及城市上游的4个水库。
1.4 永川区山体、水系调查研究方法此次山体水系的调查研究,前期主要用ArcGIS软件进行地形水系分析,划出研究范围,拟定山水研究关键点;中期对永川区实地进行调研,内容包括山水关键点的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以及周边环境条件等;最后对前期及中期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得出研究结果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 山体绿地组成特点与分布规划后的红线范围内山体面积大小如图2所示,通过调查数据以及卫星图片勾勒可以得到,整个规划保护区内山体面积为1867.92 hm2,占整个规划区面积的26.35%,可见整个永川区是一个山体资源丰富的城市。
对永川区山体绿地组成特点主要分为建成区内、建成区外两部分进行分析。
2.1.1 建成区外部山体绿地组成特点与分布从城市景观视觉效果方面来看,建成区周边外围山体——箕山、黄瓜山以及观音山构成了城市的“屏障”,为城市内部的开放空间(公园绿地、城市广场、主要道路节点及城市内山体公园等)提供了眺望该山体的视线廊道[5]。
城市生态景观方面,建成区周边的山体是规划区内水系的源头,整个建成区外部山体占地面积较大,其中箕山所占面积为908.88 hm2,且这部分山体是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频率最高的地块——茶山竹海国家森林公园,黄瓜山、观音山分别为518.38 hm2、292.66 hm2,也占据了较大的面积,应当重点保护。
从表1对建成区外部山体绿地组成特点的分析来看,3座山的林地分布率都很高,其中自然林的面积最大,自然林中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为针叶林,马尾松为其主要优势树种,集中分布在山体范围内地势较高的区域;针阔混交林是分布范围仅次于针叶林的植被类型,分布的范围比较集中,在箕山上主要分布于老鹰岩生态园山脉两侧的针叶林之间,呈带状分布;规划区西南部的黄瓜山及东侧的观音山内针阔混交林也有分布,但是面积都不大。
半自然林在3座山体上的分布面积比自然林小,且布局较为零散。
在规划区范围北面的箕山上分布着小面积的茶园,西南面黄瓜山上分布着部分梨园,这些经果林构成了整个永川区“茶山竹海”和“黄瓜山梨花海”的特色景观。
黄瓜山和观音山上农田的分布过多,作为城市一级水源保护地段,应当采取退耕还林措施,保护好整个城市水系的源头。
2.1.2 建成区内部山体绿地组成特点与分布建成区内部山体主要分为2大部分,一部分为城市内的山体公园,另一部分为城市非公园类未被开发的自然山体。
从表2可见,建成区内部山体公园的绿地率都比较高,从城市对山体的干扰类型来看自然林和半自然林所占的面积最大,表明城市山体公园的建设保留了大部分的自然植被,其中望城公园建成范围内主要以自然林为主,桃花山公园比较小型,现开发的面积也较小,以人工阔叶林为主。
在城市内部这些公园山体上分布的自然林的植被类型为常绿—落叶混交林,人工林主要是一些小型苗圃基地。
从建成区内非公园山体来看,以自然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达90.35%,有少量的区域被用作农田耕种,开发程度较小,保留的自然程度较高。
对于非公园类山体的保护,建议加强山体自然程度的保留,防止城市扩建对山体的破坏,建设更多城市内部山体公园,更好地发挥山体对城市的景观生态功能,保留自然植被,为城市内部增添更多的自然景观元素。
2.1.3 建成区内、外山体绿地组成特点与分布的比较结合表1、表2,可以看到建成区内、外山体大小分别为1719.92 hm2、148.2 hm2,分别占研究区域的24.26%、2.09%。
可见,建成区外部的山体在研究区内所占面积较大,整个建成区外部的山体绿化已经形成了规划区外围面状绿化空间,所以要严格保护山体绿化,禁止山体绿线内的不必要的开发建设活动,尤其是山体边缘与城市边缘斑块的结合必须进行限定,保护好城市山体的生态资源,使得外围成为真正的城市景观背景[6]。
建成区内部的山体虽然面积不大,但作为城市空间结构形态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护好山体周边区域与山体的观山视点之间的视线廊道,控制好山体周边区域的城市建设高度,防止城市内山体被高层建筑遮挡[5]。
2.2 永川区河流水系组成与分布特点从永川规划区的ArcGIS水系分析结果来看(图1),整个规划保护范围由49条一级径流、9条二级径流、5条三级径流和2条四级径流组成。
其中一级径流大多数位于永川区四周山体以及城市内海拔较高的山头,而穿过市区的主要是三、四级水系[7]。
一级水系是山地城市水系的源头,在城市水系保护的规划中处于最关键的地位。
通过ArcGIS分析得到永川区一级径流区域(图3),主要位于建成区外围箕山,该区域绿地覆盖度比较高,有利于保证源头水量的大小及其稳定性,但“箕山—茶山竹海”区域为休闲游憩较为频繁的地段,应该高度重视这部分区域,防止人为对自然资源的干扰,破坏生态平衡。
另外在规划区域内的观音山及黄瓜山区域也存在着一级径流区域,对这些区域也应该加强管制,防止城市过度开发扩张而破坏城市水系的源头。
结合图1和图3可见,城市的二级水系主要分布于建成区与周边山体的过渡地带,是城市北面水系源头与城市河道的过渡地段,现修建了兴龙湖、勤俭、粽粑和山水林涧4个水库,通过实地考察,对水系的面积/长度之比和性质等进行总结(表3)。
可以看出,兴龙湖水库和勤俭水库保护得较好,水质清澈,水域两岸的绿化景观也较为优美,已修建成为市政级水体公园;山水林涧小区内部也存在一个较大的自然水库,水库的北面正对茶山竹海风景区,但是南部由于小区的扩建,导致部分区域水质较为浑浊,需加强保护,避免破坏水库下游水质;粽粑水库水质较差,作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区,应加强水库边坡绿地以及周边保护林带的建设,通过生态条件改善水质。
建成区内的三、四级水系主要包含了城市内部的6条河道以及2个市政人工修建的水体公园——中央水体公园和凤凰湖公园。
通过将永川区1∶10000卫星影像图载入到Auto CAD中进行图斑勾绘及现场调查校准后,得到永川区6条主要河道数据(表3),可以看出,城市内6条河流总体水质并不理想,应对城市河道采取以下对应的整治措施。
(1)对跳蹬河的上游区域划定周边建设限定线,防止过度建设污染城市上游水源,同时对下游进行疏导调整,禁止城市污水排入河中。
(2)将现状由道路和建筑所覆盖的萱花河进行暗渠复明。
(3)在红旗河工厂段严格监控工厂排污情况,加强水质管理,防止水质过度富营养化,禁止城市污水排入河中,并且对水体进行全面的治理与保护。
(4)在非渠道化的临江河与红旗河段,建议扩宽河岸林带,修建湿地公园,以此来保护城市的生态水系绿地。
永川建成区周边以山地地形为主,故主要的汇水区、水源、河流都以山地地形为基础。
从水系整体流域角度分析,北侧汇水区域对城区上游多支一级径流进行汇聚且过滤后,流向城区形成河流或作为饮用水供给市民,所以整体水系保护的首要是在城市上游的一级径流区,即城市周边的山体地带及箕山下的4个集水水库;建成区内通过规范河岸带绿化、构建湿地公园,减少河流污染,维护城区内水系的生态环境;研究区南侧为河流下游,应适当进行规划保护,建立汇水区,对城市下游水系进行过滤,使得整个规划区域水系生态结构更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