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个税专项附加怎么扣除?明年你少交多少税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办法

个⼈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办法最近随着新个税的出台,我们所缴纳的个⼈所得税的⽅法也变更了很多,⽐如现在我们的专项附加抵扣增加了。
那么⼤家知道个⼈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办法是什么吗,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个⼈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办法第⼀章总则第⼀条根据《中华⼈民共和国个⼈所得税法》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条个⼈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在纳税⼈本年度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本年度扣除不完的,不得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本办法所称个⼈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所得税法规定的⼦⼥教育、继续教育、⼤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和赡养⽼⼈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第三条个⼈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遵循公平合理、简便易⾏、切实减负、改善民⽣的原则。
第四条根据教育、住房、医疗等民⽣⽀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和标准。
第⼆章⼦⼥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第五条纳税⼈的⼦⼥接受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关⽀出,按照每个⼦⼥每年12000元(每⽉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前款所称学前教育包括年满3岁⾄⼩学⼊学前教育。
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学和初中教育)、⾼中阶段教育(普通⾼中、中等职业教育)、⾼等教育(⼤学专科、⼤学本科、硕⼠研究⽣、博⼠研究⽣教育)。
第六条受教育⼦⼥的⽗母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经⽗母约定,也可以选择由其中⼀⽅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
具体扣除⽅式在⼀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第三章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第七条纳税⼈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出,在学历教育期间按照每年4800元(每⽉400元)定额扣除。
纳税⼈接受技能⼈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年度,按照每年3600元定额扣除。
第⼋条个⼈接受同⼀学历教育事项,符合本办法规定扣除条件的,该项教育⽀出可以由其⽗母按照⼦⼥教育⽀出扣除,也可以由本⼈按照继续教育⽀出扣除,但不得同时扣除。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详解,附收入与扣税金额对照表

个税专享附加扣除解读一、子女教育扣除:每个子女1000元/月幼儿园怎么扣?高中到大学能不能扣?从适用范围来看,包括学前教育即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教育,往后子女的义务教育、高中、大学(大专)、硕士以及博士都符合扣除范围。
按照征求意见稿,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这意味着,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将能享受到每年24000元的定额扣除。
需要指出的是,每年12000元或24000元的扣除,既可以父母一人扣50%,也可以由一方扣除100%,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二、首套房贷利息扣除:1000元/月除子女教育外,住房费用方面的扣除也备受关注。
按照征求意见稿,纳税人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偿还贷款期间,按照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非首套住房不得扣除,并且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扣除机会。
此外,首套房贷利息可以选择由夫妻其中一方扣除,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三、直辖市、省会城市等租房扣除:1200元/月买房的人享受到了扣除,租房者也不例外。
按照征求意见稿,纳税人及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而租房产生的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扣除。
需要指出的是,在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内容中,这是唯一一项有地区区别的,主要分三类情况。
具体来说:●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年14400元(每月1200元);●在其他城市租房,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扣除标准为12000元(每月1000元);●在其他城市租房,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含)的,扣除标准为每年9600元(每月800元)。
此外,对于夫妻租房的情况,夫妻在同一地租房,只能由一方扣除租金支出;而夫妻在不同城市工作,且各自在主要城市都没有住房的,可以分别扣除租金支出。
需要强调的是,纳税人及其配偶不得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2019新个税法excel计算公式

2019新个税法excel计算公式
最新个税计算公式为
=(月工资-5000-五险-个人专项扣除数) 乘以税率-速算扣除数
新个税法采用的是累计预扣预缴,因此每月计税都得累加1月至本月计税工资累计计税,再扣减1月到上月已缴个税后的金额为本月应扣缴个税。
=累计应纳税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月到上月累计已缴交个税总额
工具/原料
•电脑
•excel
方法/步骤
1.1
一、按月纳税额=月工资-起征额5000元-五险一金-六项专项扣除,如图所未
2.2
二、累计应纳税额=本月应纳税额+1月至本月前累计应纳税额
1 / 2
3.3
三、计税公式
=ROUND(MAX(L4*0.01*{3,10,20,25,30,35,45}-{0,2520,16920,31920,52920, 85920,181920},0),2)
4.4
四、记住重要的一步,累计计算完的个税需减去本月前已经预扣的个税后,才
是本月要扣的个税
END
注意事项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记得投个票或点赞吧!
•若是仍有疑问,可以点击“我有疑问”留言,谢谢!
•
•
•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
个人所得税扣除专项附加项目怎么算

个⼈所得税扣除专项附加项⽬怎么算我们每个⽉在缴纳个⼈所得税的时候,在计算纳税⾦额之前,是可以进⾏六项专项抵扣税的,那么个⼈所得税扣除专项附加项⽬怎么算呢?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个⼈所得税扣除专项附加项⽬怎么算专项扣除的费⽤包括⼦⼥教育⽀出、继续教育⽀出、⼤病医疗⽀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和赡养⽼⼈费⽤六项,具体扣除⽅法如下:第⼀,⼦⼥教育:每个⼦⼥每⽉1000元扣税对象:⼦⼥接受全⽇制学历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纳税⼈(释:学前教育指年满3岁⾄⼩学⼊学前的教育,全⽇制学历教育包括:⼩学和初中教育、普通⾼中/中等职业/技⼯教育、⼤学专科/本科/硕⼠研究⽣/博⼠研究⽣)能扣多少:每个⼦⼥每⽉1000元,要么选择⽗母分别扣50%,要么选择⽗母⼀⽅扣100%。
第⼆,继续教育:每⽉400元扣税对象: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纳税⼈;接受技能⼈员、专业技术⼈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纳税⼈能扣多少:学历继续教育每⽉400元(同⼀学历/学位扣除期限不超过48个⽉),可选择本⼈扣除或其⽗母扣除;技能⼈员、专业技术⼈员职业资格取得证书当年,扣除3600元。
第三,⼤病医疗:每年限额8万元扣税对象: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扣除医保报销后,个⼈负担(医保⽬录范围内的⾃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纳税⼈。
能扣多少:每年限额8万元,可由本⼈或配偶扣除;未成年⼦⼥医药费由⽗母⼀⽅扣除。
第四,住房贷款利息:每⽉1000元扣税对象:⽀付⾸套住房贷款利息的纳税⼈能扣多少:每⽉1000元,扣除期限不超过240个⽉(在发⽣贷款利息的年度)第五,住房租⾦:每⽉800-500元扣税对象:在⼯作城市没有⾃有住房,发⽣租房租⾦⽀出的纳税⼈能扣多少: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每⽉1500元;市辖区户籍⼈⼝超过100万的城市每⽉1100元;市辖区户籍⼈⼝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每⽉800元。
新个税改革6项专项附加扣除重点难点问题探讨

新个税改革6项专项附加扣除重点难点问题探讨近日,新个税法正式实施,自2019年1月1日起,国内将实行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此次个税改革主要是以加强个税专项扣除为核心内容,力图降低居民的税负压力。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新增了6项专项附加扣除,包括:提高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而这些专项附加扣除又都是以一定的限额为基础进行计算的,因此在认真了解新政策后,每个纳税人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各项具体情况,以选择最优的方式进行登录申报。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专项附加扣除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子女教育子女教育方面,新政策规定了每个子女每年的扣除金额为1.2万,不可叠加。
也就是说,每个纳税人每年最多可以扣除2.4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扣除的时间不是按学年,而是按自然年。
难点问题:1. 子女是否必须是在校学生?答:不是。
根据新规定,子女无需是在校学生也能够享受教育附加扣除。
2. 扣除为什么是按自然年?答:这是因为政府想要激发家庭教育、培养科学兴趣的潜力。
如果按学年进行扣除,那么就意味着有些孩子的教育时间会得到合理补偿,但也会有个别人的教育时间因时间差的原因而无法得到合理补偿。
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方面,新政策规定了每个纳税人每年可以扣除学费和教材费的金额,不可叠加,以一个子女的实际支付金额为准,但是最高不超过4000元。
具体计算办法为:若实际支付金额不超过4000元,则可扣除实际支付金额。
若实际支付金额超过4000元,则只能扣除4000元。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可扣除的金额包括了学费和教材费的总金额,教材费不得单独计算。
1. 何种类型的继续教育费用可以抵扣?答:继续教育的范围包括非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业余技术培训等,可以选择在线学习、面授培训等形式。
答:可以提供学校开给的费用发票、证书和相关教育机构出具的收费凭证。
三、大病医疗大病医疗方面,新政策规定在纳税人本人或其扶养子女、配偶、父母在患有特殊疾病时,可扣除医药费用和住院伙食补助费用的一部分,线上票据均可认证。
个税扣除标准2019

个税扣除标准2019个税扣除标准是指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各项支出和费用的标准。
2019年,我国个税扣除标准有了一些调整,以下将对这些调整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2019年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
这意味着,纳税人的收入中,超过5000元部分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一调整将减轻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有利于促进消费和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其次,子女教育、继续教育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至1000元。
这意味着,纳税人可以在纳税时按照子女教育和继续教育支出的实际费用,在每个子女每年1000元的标准额度内扣除。
这一政策鼓励家庭投入更多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此外,赡养老人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也提高至2000元。
这意味着,纳税人可以在纳税时按照赡养老人的实际支出,在每个赡养老人每年2000元的标准额度内扣除。
这一政策有利于减轻家庭赡养老人的经济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再者,住房贷款利息和房租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继续执行。
纳税人在纳税时可以按照住房贷款利息和房租的实际支出,在每年12000元的标准额度内扣除。
这一政策有利于鼓励居民购房和保障基本居住需求。
最后,大病医疗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也继续执行。
纳税人在纳税时可以按照大病医疗的实际支出,在每年60000元的标准额度内扣除。
这一政策有利于减轻大病患者和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促进全民健康。
总的来说,2019年个税扣除标准的调整,有利于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促进教育公平、家庭和谐、住房保障和全民健康。
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咨询相关税务部门或专业人士。
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2019)-

专项附加扣除 — 子女教育
• 其他规定 • 1. 纳税人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
除, 即每月1000元 扣除, 也可以选择由配偶双方分别 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即一人每月500元扣除。 选 定扣除方式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 2. 纳税人子女在中国境外接受教育的, 纳税人应当留 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 资料备查。
中、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 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起止时间
• 子女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 为年满3岁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 • 接受学历教育的, 为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当月至结束的当月 • 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连续计算 • 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且学籍继续保留的休学期间连续计算
• 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 符合本办法规定 扣除条件的, 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扣除, 也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
起止 时间
• 纳税人参加学历继续教育的, 为入学当月至教育结束的当月, 最 长不得超过48个月
• 纳税人参加职业资格教育的, 为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当年
专项附加扣除 — 继续教育
算 扣除额
•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 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 扣多少? 支出, 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
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 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 时, 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
什么时 候扣除
• 大病医疗扣除, 只能由纳税人在年度终了后办理综合所得汇算 清缴时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 —赡养老人
其他规定
• 1. 被赡养人范围: • 一是年满60岁(含)的父母;二是子女已经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
个税之专项附加扣除(2023年最新标准)

个税之专项附加费用扣除(2023年度最新标准)2023年起,依据《个人所得税法》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有新的变化,以下是截止目前最新的标准:一、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支出。
每名婴幼儿每月可以定额扣除2000元。
可以选择由夫妻一方按照标准的100%税前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夫妻双方分别按照标准的50%扣除。
(注:只有这两个选择,一方扣或均分,确认好后一个纳税年度不能变更)二、年满3岁子女教育纳税人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以及学前教育。
每个子女每月可以定额扣除2000元。
可以选择由父母一方全额扣除,也可以选择父母每月各扣除标准的50%。
(注:学历教育:小、初、高、中职、技工、专、本、硕、博。
学前教育:满3周岁的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三、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60周岁(含)以上父母,或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每月定额扣除3000元。
独生子女按照每月3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非独生子女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3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500元。
(注:其中一个老人60岁即可开始扣除,不按人数增加)四、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其配偶单独或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的在中国境内的符合首套住房的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支出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定额标准扣除,最长扣除期限不超过20年。
若纳税人本人和其配偶在婚前均有符合条件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婚后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夫妻双方各自根据自己名下住房按照扣除标准的50%扣除;二是选择其中一套住房由其贷款人按照扣除标准的100%税前扣除。
(注:不能同时享受住房租金扣除)五、住房租金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且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根据租房城市按照一定的标准定额扣除。
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除了以上城市,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除了普高中专,子女上技校也能扣除
•
•
• • •
元旦即将实施的新个税法,新设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 疗、房贷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从明年元旦起,市民的子女上技校,也能获得每年1.2万元的子 女教育专项扣除了。此前在征求意见稿中有关部门提出,每个子女正 在接受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的,可以获得专项扣除。这次对于 高中阶段教育的范畴,有关部门在原来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之外, 新增了技工教育这一项。 在操作中,既可以由父母一方全额扣除,也可以父母分别扣除 500元。扣除方式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税务部门特别提示,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在学籍继续 保留的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等假期,均可连 续扣除不受影响。 同时,子女在境内接受教育的不需要特别留存资料;但对于在境 外接受教育的,需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资 料。
税务部门解释:2019年新个税法实施首年发生 的大病医疗支出,要在2020年才能办理。另外, 所有大病医疗扣除不能不由单位代扣。
• 新政规定,自2020年起,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为上一年 度的汇算清缴申报集中办理期。具体来说,在2020年3月1 日至6月30日内,市民可把大病医疗支出项目、不愿意将 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报送给任职受雇单位的、纳税年度 内未足额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其他情形,全部向汇缴地主 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届时再进行扣除。
4.赡养生、继、养父母均可享扣除
• 关于赡养老人的扣除标准,这次的新政未 发生变化,依然规定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每 月可扣除2000元;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可以 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但每人 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具体分摊方 式包括均摊、约定、指定分摊,其中约定、指 定的需留存分摊协议。 • 新政也首次明确,被赡养人的父母包括了 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 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专项扣除的期限是被赡 养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
• 在房贷方面,这次的政策基本延续了征求意 见稿的规定,标准仍为每月1000元。不过, 有关部门这次首次明确了扣除期限最长不超 过240个月,即20年。 • 与此同时税务部门这次也初次表态,所 谓首套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 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 款,为本人或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而发生 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同时,住房贷款 利息支出是否符合政策,可查阅贷款合同(协 议),或者向办理贷款的银行、住房公积金中 心进行咨询。
3.大病医疗扣除标准涨2万,最高扣除从6万提高到8万
•
身体健康无疑是每个职场人工作和纳税的基础, 这次有关部门也决定增大让利于民的幅度,提高了 大病附加扣除的上限。新政规定,每年1月1日至12 月31日,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扣除医保报 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 超过15000元的部分,在不超过8万元的限额内,可 以据实扣除。 • 而原来的征求意见稿则提出,在社会医疗保险 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包括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 分和医保目录范围外的自费部分),由个人负担超过 15000元的医药费用支出部分,为大病医疗支出, 可以按照每年最高60000元标准的限额据实扣除。
个税专项附加怎么扣除?正式版 来了,看明年你少交多少
财务部 2018年12月24日
再过一周大家就要迎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新礼包。刚刚,国务院正式 发布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房 租扣除标准最高涨25%,大病最高扣除限额涨了2万元,子女上技校也能 享受扣除,一系列新确定的优惠将落地。
帮您算账:
• 某职员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 均为3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 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4500元。从明年1月 起该职工每月可享受子女教育与赡养老人2 项专项附加扣除共计2000元。假设没有其 他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以明年前 三个月为例,其每月个税应预扣预缴税额 的计算方法如下:
• 另外,对于虚假申报骗取专项附加扣除的, 税务部门将采取事后抽查方式对市民进行检 查和纠正。税务机关发现市民提供虚假信息 的,将责令改正并通知扣缴义务人;情节严 重的将被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实施联合惩戒。 • FESCO旗下中瑞方胜金融服务公司总经 理杜成分析,更多让利于民举措的推出,使 得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新政更贴近市民的日常 生活。例如关于首套房认定等怎么具体处理, 杜成认为近期各相关部门还有望再密集出台 一系列“补丁”政策。
• 在继续教育方面,这次基本保持了征求意见 稿政策,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每月扣除400元;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取得相关证书可扣除3600 元/年。但税务部门也提醒市民有一个例外情 况存在。也就是说,正在接受本科及以下的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此时一方面可以由父母 选择按照子女教育扣除相关费用,另一方面 也可以由子女本人选择按照继续教育的项目 进行扣除。但是在此情况下,不能出现父母 扣除子女教育费用,同时子女也扣除继续教 育项目的情况,两类扣除不能同时享受。
• 对比征求意见稿不难看出,新政将最高扣 除限额从6万元提高到了8万元 ,涨了2万 元。不过在扣除内容方面,征求意见稿包 括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和医保目录 范围外的自费部分,新政则明确规定仅限 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 • 税务部门同时强调,患者需保留医药 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 件。
• 1月份:(30000-5000-4500-2000)×3%=555元; • 2月份:(30000×2-5000×2-4500×22000×2)×10%-2520-555=625元; • 3月份:(30000×3-5000×3-4500×32000×3)×10%-2520-555-625=1850元。 •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由于2月份累计预扣 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37000元,已适用更高 档次的10%税率,因此2月份和3月份应预扣 预缴税款有所增加。换言之,其1、2、3月 将分别预缴个税555元、625元和1850元。
2.房租扣除标准最高涨25%,北京每月抵扣1500
• 每月交完房租,可能到手的工资已经少了将近 一半,房租水涨船高,成了很多新入职者最大的资 金压力之一。这次税务部门考虑到相关情况,大幅 提高了房租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 • 新政规定,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 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为每月扣除额度 1500元(征求意见稿标准为1200元),涨幅高达25%; 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人 的城市是每月1100元(此前为1000元),涨幅为10%; 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 人(含)的城市为每月800元(未变化)。
• 太复杂? • 没关系,有了这张图, • 您就都明白啦!
为您释疑:每年3月至6月汇算清缴
• 从明年开始,除大病医疗外,子女教育、 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继 续教育,职工均可在单位发放工资薪金时, 按月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 首次享受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优惠时, 个人需填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 息表》给任职受雇单位,单位在每个月发 放工资时,比照“三险一金”扣除模式为 大家办理专项附加扣除。
知多一点:今年有关个税的那些 事儿
• 2018年8月31日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8月 31日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 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根据新法,个税起征 点由现行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
• 2018年10月20日 • 10月20日,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一大亮 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揭开面纱。当天起,财政 部、国家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个人所得 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在两部门 官网开始为期两周的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根据新修订的个税法,今后计算个税应纳税所 得额,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 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 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 等专项附加扣除。税法授权国务院制定专项附加扣 除的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并报全国人大常 委会备案。 • 根据暂行办法,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遵循公平合 理、简便易行、切实减负、改善民生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