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膜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
合成高分子涂膜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

合成高分子涂膜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屋面工程中合成高分子涂膜防水层施工。
2 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 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厚度选用应符合下表规定:2.1.2 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多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由双组份材料组成, 甲组份为聚氨基甲酸酯预聚体,外观为浅黄色粘稠状,用桶装,每桶20kg;乙组份是以固化剂、催化剂、增韧剂、增粘剂、防霉剂、填充剂和稀释剂等混合加工而成,外观为红、黄、黑、白及咖啡色等的膏状物,桶装每桶40kg。
其质量、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并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2.1.3 促凝剂: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2.1.4 缓凝剂: 磷酸或苯磺酰氯。
2.1.5 清洗剂: 乙酸乙酯、二甲苯。
2.2主要机具:电动搅拌机、搅拌桶、小漆桶、橡皮刮板、塑料刮板、油漆刷、滚动刷、油工铲刀、笤帚等。
2.3作业条件:2.3.1 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同时进行基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
2.3.2 基层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表面应顺平,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基层表面必须干燥,含水率应不大于9%。
2.3.3 防水层施工所用材料及机具已进埸, 并经质量、数量检查符合要求,并分类整齐堆放在仓库内备用。
2.3.4 屋面防水工程必须由专业施工队施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清理基层→涂刷底胶→做附加层→涂刷防水涂膜→细部处理→做保护层。
3.2 清理基层: 施工防水层前,将已验收合格的屋面基层表面清扫干净,不得有浮尘、杂物等。
3.3 涂刷底胶:3.3.1将聚氨酯甲料、乙料和二甲苯按1:1.5:2的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即可进行涂布施工,配制量视需要确定,不宜过多,防止固化。
3.3.2 涂刷时先用油漆刷蘸底胶在阴阳角、管根等部位均匀涂刷一遍,大面积则改用长柄滚刷或橡皮刮板进行刮涂,一般涂布量为0.15~0.20kg/m2,涂布后常温4h以后手感不粘时,即可进行下道防水涂膜施工。
涂膜防水施工的基本要求

涂膜防水施工的基本要求1.预处理:在进行涂膜防水施工前,必须对基层进行充分的清洁和处理。
清除基层表面上的灰尘、油脂、杂物等,并修补基层上的破损部分。
如果基层存在严重的裂缝或破损,应进行修复,并确保基层表面平整牢固。
2.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防水涂料对涂膜防水施工的质量至关重要。
防水涂料应具有良好的粘结力、柔韧性和抗老化性能。
选择的涂料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并且是经过检测合格的产品。
3.施工条件:涂膜防水施工应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进行。
施工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应符合防水涂料的要求,以保证施工质量。
同时,施工现场应保持干燥,避免因雨水等原因导致施工质量受影响。
4.施工工艺:在进行涂膜防水施工时,要按照预设的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首先,涂抹底涂,使得防水涂料能够充分渗入基层,提高粘结性能。
然后,均匀地涂抹主涂,通常需要涂抹两到三遍,以增加防水涂膜的厚度和密实性。
涂膜施工过程中,涂料的厚度要均匀一致,避免出现起泡、漏涂等问题。
5.施工质量检验:涂膜防水施工完成后,要进行质量检验。
主要包括涂膜的厚度、粘结力、耐压性等指标的检测。
可以通过用刀片割破涂膜,检查涂膜与基层的粘结情况,以及用钢板进行冲击试验,检测涂膜的耐压性能。
6.施工后维护:涂膜防水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维护。
避免在涂膜干燥之前对其造成损坏。
在涂膜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恶劣气候和紫外线对涂膜的损害。
如发现涂膜有破损或渗漏等情况,及时进行维修补漏,以确保涂膜的持久性。
总之,涂膜防水施工的基本要求包括预处理、材料选择、施工条件、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验和施工后维护。
通过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可以确保涂膜防水的质量和性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涂膜防水层屋面、卫生间施工工艺与质量标准

涂膜防水层屋面、卫生间施工工艺与质量标准一、总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涂膜防水层屋面工程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涂膜防水层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内容随最新版本更新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7—201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4—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二、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1.1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涂膜防水屋面施工图进行会审,详细了解、掌握施工图中的各种细部构造及有关设计要求。
1.2 依据本施工工艺标准并结合设计要求、工程实际情况,制订施工方案或施工技术措施。
1.3 应根据设计要求试验确定每道涂料的涂布厚度遍数及间隔时间。
1.4 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2 物资准备2.1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防水涂料、胎体增强材料和密封材料。
2.2 组织涂膜防水材料进场,随材料应附带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
2.3 对进场材料进行进场验收、抽样复验,现场抽样复验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并出具试验报告。
不合格的材料,应做退场处理,不得在涂膜防水屋面工程中使用。
建筑防水工程材料现场抽样复验项目2.4 涂膜防水层的厚度符合下表的规定。
涂膜厚度选用表二、施工设施准备1 施工机械垂直运输机械(塔吊、物料提升机等)。
2 工具用具主要施工机具可按防水涂料类型配置。
1)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扫帚、圆滚刷、钢丝刷、腻子刀、油漆刷、拌料桶、手提式电动搅拌器、剪刀等。
2) 聚氨酯防水涂料:扫帚、钢丝刷、腻子刀、圆刮板、圆滚刷、油漆刷、称料桶、拌料桶、手提式电动搅拌器等。
3) 聚合物水泥、丙烯酸酯防水涂料:扫帚、钢丝刷、腻子刀、抹布、凿子、锤子、水桶、称料桶、搅拌桶、手提式电动搅拌器、剪刀、圆滚刷、油漆刷等。
3 监测装置主要监视测量装置有:磅秤、游标卡尺、水平仪、水平尺、检测针等。
厕浴间涂膜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厕浴间涂膜防水施工工艺标准在家庭装修和建筑施工中,厕浴间的防水处理至关重要。
一旦防水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自家的使用,还可能给楼下邻居带来麻烦。
厕浴间涂膜防水施工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防水处理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厕浴间涂膜防水施工的工艺标准。
一、施工准备(一)材料准备1、防水涂料:应选择质量可靠、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水涂料,常见的有聚氨脂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等。
2、基层处理剂:用于增强基层与防水涂料的粘结力。
3、胎体增强材料:如聚酯无纺布、玻纤网格布等,根据设计要求选用。
4、辅助材料:包括密封材料、保护涂料等。
(二)工具准备1、搅拌器:用于搅拌防水涂料。
2、刷子:如棕刷、长柄刷、圆滚刷等,用于涂刷防水涂料。
3、刮板:用于刮涂防水涂料。
4、量具:如量杯、量筒等,用于准确计量材料用量。
5、清理工具:如扫帚、抹布等,用于清理基层。
(三)基层处理1、基层表面应平整、坚实,无空鼓、裂缝、起砂等缺陷。
2、基层的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半径一般为 50mm。
3、基层表面应清洁干净,无油污、灰尘等杂物。
4、对于突出基层表面的尖锐物、砂浆疙瘩等应铲除,并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杂物清扫干净。
二、施工流程(一)节点部位加强处理1、在阴阳角、管根、地漏等节点部位,先涂刷一层防水涂料作为加强层。
2、加强层的宽度一般为 250mm 300mm,厚度不小于 15mm。
(二)涂刷基层处理剂1、将基层处理剂均匀涂刷在基层表面,不得漏涂。
2、基层处理剂涂刷完毕后,应等待干燥,一般需要 4 8 小时。
(三)涂刷第一道防水涂料1、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将防水涂料搅拌均匀。
2、用刷子或刮板将防水涂料均匀涂刷在基层表面,厚度应均匀一致,不得有漏刷和堆积现象。
3、第一道防水涂料涂刷完毕后,应等待干燥,一般需要 8 12 小时。
(四)铺贴胎体增强材料1、当第一道防水涂料干燥后,如有需要,可铺贴胎体增强材料。
2、胎体增强材料应铺贴平整,不得有褶皱和空鼓现象。
聚氨酯涂膜防水施工工艺

聚氨酯涂膜防水施工工艺一、简介聚氨酯涂膜是一种常用于建筑防水的材料,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和耐候性。
它能够在不同的基材上进行涂覆,形成一层坚韧、耐水、耐紫外线的防水层。
本文将介绍聚氨酯涂膜的防水施工工艺,以帮助施工人员正确进行施工。
二、施工准备1. 设备准备:确保施工所需要的设备齐全,并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2. 基材处理:清理基材表面,确保表面干净、平整,无灰尘和油污。
3. 材料准备:根据施工需求,准备好适量的聚氨酯涂料、稀释剂等相关材料。
三、施工步骤1. 基层处理:对需要涂覆的基层进行处理,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和密实度。
对于有漏水情况的基层,需要先进行修复处理。
2. 基层处理剂涂覆:使用刷子或滚筒将基层处理剂均匀地涂覆在基层上,形成一层均匀的底涂层。
待底涂层干燥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3. 基层涂膜施工:将聚氨酯涂料和稀释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用专用工具(如滚筒、喷枪等)将涂料均匀地涂覆在基层上。
对于施工需要,可以进行多遍涂膜,每遍涂膜之间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4. 水平处理:涂覆完成后,根据需要进行水平处理,确保涂膜表面平整。
5. 角部处理:对建筑物内外角部进行加固处理,防止涂膜破裂。
6. 墙地交接处处理:对墙地交接处进行特殊处理,以增强涂膜的附着力。
7. 检查和修补:在涂膜干燥之后,进行检查,如发现涂膜有破损或缺陷,及时进行修补。
8. 完工处理:施工完成后,对设备进行清洁和存储,清理施工场地,确保安全和环境卫生。
四、注意事项1. 施工环境: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避免在不合适的天气条件下施工。
2. 涂料的贮存和运输:涂料的贮存和运输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防止出现质量问题。
3. 施工团队:选择有经验的施工团队进行施工,并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资质。
4. 施工层数:根据具体需求确定涂膜的施工层数,确保防水效果。
5. 保护措施:在涂膜施工期间,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其他施工活动对涂膜造成损害。
五、总结聚氨酯涂膜防水施工工艺是一项重要的建筑施工技术,正确的施工工艺能够保证涂膜的质量和防水效果。
地下工程涂膜防水

高聚物改性沥青 防水涂料
沥青基 防水涂料
常用防水涂料图片
常用防水涂料图片
主要机具
地 电动搅拌机 下 搅拌桶 工 小铁桶 程 小平铲 涂 塑料或橡胶刮板 膜 滚动刷 防 毛刷 水 弹簧秤 施 消防器材 工 小油漆桶 主 小抹子 要 铲刀 机 扫帚 具 高压吹风机
施工要点
谢谢!
结束语
施工流程
基层清理
涂膜防水层施工
涂刷底胶
做保护层
施工方法
地下工程涂膜防水
1.抹压法施工:在硬化的基层上 (新浇混凝土21天,砂浆7天) 施工,需洒水充分湿润,然后均 匀涂抹第一遍涂料并压实,待涂 层收水时即进行湿润养护,可避 免涂层粉化。养护后,用毛刷涂 刷第二遍涂料,收水后再养护 24h。 2.涂刷法施工:充分湿润基层, 用刷子将第一遍涂料均匀涂刷在 基层面上,收水后湿润养护 6~8h,即可涂刷第二遍涂层, 收水后湿润养护24h。
墙面涂膜防水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标题:墙面涂膜防水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引言:墙面涂膜防水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是一种常用于建筑物墙面的保护性涂层。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墙面涂膜防水施工工艺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详细介绍墙面涂膜防水施工的工艺流程、施工方法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墙面涂膜防水施工工艺流程墙面涂膜防水施工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底涂施工、中涂施工和面涂施工四个阶段。
具体流程如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墙面涂膜防水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对墙面进行清洁,确保墙面表面没有油污、灰尘等杂质。
同时,还需检查墙面是否有明显的裂缝和破损,如有需要进行修补。
2. 底涂施工:底涂是墙面涂膜防水施工的第一步,主要起到填补细小孔洞、增加墙面附着力和防水效果的作用。
常用的底涂材料通常是环氧底涂或水泥砂浆,根据墙面材质和防水效果的要求进行选择和调配。
3. 中涂施工:中涂是指在底涂干燥后施工的涂层,主要起到水密性和抗渗透的作用。
常用的中涂材料有乳胶漆、丙烯酸酯防水乳液等,根据墙面材质和所处环境的湿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4. 面涂施工:面涂是对中涂进行的第二次施工,主要起到增加墙面美观、耐候性和耐腐蚀性的作用。
常用的面涂材料有耐候性涂料、硅藻泥等,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相应的材料。
二、墙面涂膜防水施工方法1. 墙面涂膜防水施工前,必须进行墙面的检查和修补工作。
对于有裂缝和破损的部分,应先进行修补,确保墙面的完整性。
2. 在进行底涂施工前,需对底涂材料进行充分搅拌和调配,确保涂料的质地均匀。
施工时,应将涂料均匀地涂抹在墙面上,确保每个部分都得到适当的涂料覆盖。
3. 在进行中涂和面涂施工时,同样需要对涂料进行充分搅拌和调配。
施工时,应注意涂料的均匀性和涂刷的覆盖面积。
4. 在涂膜防水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好已施工好的部分,避免涂料互相污染和受到损坏。
5.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涂膜的养护工作。
通常情况下,新涂膜防水层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干燥和固化才能发挥最大的防水效果。
厕、浴间涂膜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厕、浴间涂膜防水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厕、浴间地面的聚氨酯、氯丁胶乳沥青、SBS橡胶改性沥青等涂膜防水材料施工。
22施工预备2.1材料及要紧机具:聚氨酯防水涂料:是一种化学反响型涂料,以双组份形式使用,由甲组份和乙组份按规定比例配合后,发生化学反响,由液态变为固态,形成较厚的防水涂膜。
.1主体材料:甲组份:异氰酸基含料,以±0.2%为宜。
乙组份:羟基含量,以0.7±0.1%为宜。
甲、乙料易燃、有毒、均用铁桶包装,贮存时应密封,进场后放在阴凉、枯燥、无强日光直晒的库房〔或场地〕存放。
施工操作时应按厂家讲明的比例进行配合,操作场地要防火、通风,操作人员应戴手套、口罩、眼镜等,以防溶剂中毒。
.2要紧辅助材料:磷酸或苯磺酰氯:凝固过快时,作缓凝剂。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凝固过慢,作促凝剂用。
二甲苯:清洗施工工具用。
乙酸乙酯:清洗手上凝胶用。
107胶:修补基层用。
玻璃丝布〔幅宽90cm,14目〕或无纺布。
石渣:ф2mm左右,粘结过渡层用。
水泥:425号以上硅酸盐水泥、一般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补基层用。
.3聚氨酯防水涂料,必须经试验合格方能使用,其技术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固体含量:≥93%;抗拉强度:0.6MPa以上;延伸率:≥300%;柔度:在-20℃绕ф20mm圆棒无裂纹;耐热性:在85℃加热5h,涂膜无流淌和集中气泡;不透水水性:动水压0.2MPa恒压1h不透水。
氯丁胶乳沥青防水涂料:系水乳型,以聚氯丁二烯乳状液与乳化石油沥青在一定条件下均匀掺合乳化后,呈深棕色涂料。
.1氯丁胶乳沥青使用前必须试验,其技术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外瞧:深棕色乳状液固体含量:≥43%;粘结强度:0.67MPa;柔度:-10℃绕ф10mm圆棒无裂纹;耐热性:80℃,5h无变化;不透水性:动水压0.1MPa,恒压0.5h不透水。
.2如设计要求加布时,为中碱涂膜玻璃丝布〔幅宽90cm,14目〕或无纺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涂膜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上传:[匿名][编辑日期:2008-6-5 ] [文章编号:SG015158] [页面浏览317 次](SEJ/BZ-0704-2002)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屋面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层工程施工。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要求2.1.1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和胎体增强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规范标准,进场应附有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并经现场抽样复试检验合格。
2.1.2 稀释剂应与各种防水涂料相匹配,且不得错用、混用。
溶剂型涂料一般宜用有机稀释剂,乳液型涂料宜选用乳剂水溶液或软水作为稀释剂。
2.1.3 涂膜厚度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涂膜厚度选用表屋面防水等级设防道数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Ⅰ级三道或三道以上设防—不应小于1.5mmⅡ级二道设防不应小于3mm 不应小于1.5mmⅢ级一道设防不应小于3mm 不应小于2mmⅣ级一道设防不应小于2mm —2.1.4 经常材料复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按同一品种、牌号和规格,每10t为一批,不足10t按一批抽检。
其应检项目为:固体含量、耐热度、柔性、不透水性、延伸。
2 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按同一品种、牌号和规格,每10t为一批,不足10t按一批抽检。
其应检项目为:固体含量、拉伸前断裂拉伸率、柔性、不透水性。
3 胎体增强材料每3000m2为一批,不足3000m2按一批抽检。
其应检项目为:拉力、延伸率。
2.2 主要机具:电动搅拌器,高压吹风机、搅拌桶、小型油漆桶、塑料刮板、胶皮刮板、油漆刷、滚动刷、抹子、油漆铲刀、扫帚、容器(铁桶)、50kg磅秤、剪刀、卷尺等。
2.3 作业条件2.3.1 施工前审核图纸,编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较低;屋面防水必须由专业队施工,持证上岗。
2.3.2 基层表面干净,已将尘土杂质彻底清除干净,对基层表面裂缝已做处理,且验收合格。
2.3.3 基层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干燥。
2.3.4 所有伸出屋面的管道、地漏或水落口等必须安装牢固,接缝严密,收头圆滑,不得出现松动、变形、移位等现象。
2.3.5 防水涂料及胎体增强材料必须验收合格,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并按要求进行贮运,远离火源。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清理基层→ 涂刷基层处理剂→ 附加层施工→ 涂膜防水层施工→ 淋(蓄)水→ 试验→ 保护层施工3.2 清理基层:防水层施工前将已验收合格的基层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有浮尘、杂物等影响防水层质量的缺陷。
3.3 涂刷基层处理剂:待基层清理干净后,即可满涂一道基层处理剂,可用刷子用力薄涂,使基层处理剂进入毛细孔,也可用机械喷涂。
涂刷均匀一致,不漏底,待其干燥后方可涂布防水层。
3.4 附加层施工3.4.1 天沟、檐沟、泛水、变形缝、水落口及屋面分格缝等部位均应加铺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
天沟、檐沟及屋面分格缝处附加层宜空铺,空铺宽度宜为200~300mm。
女儿墙及变形缝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
3.4.2 水落口周围与屋面交接处应做密封处理,并应增铺两层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防水涂膜深入水落口的深度不得小于50mm。
3.4.3 低跨屋面受高跨屋檐或水落管落水冲击部位,必须增设一层胎体增强材料附加层。
3.4.4 天沟、檐沟、檐口、泛水和立面涂膜防水层的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
3.5 涂膜防水层施工3.5.1 防水层施工应先节点后大面展开,先涂布立面,后涂布平面;平面涂布时,由屋面标高最低处顺脊方向施工,并根据设计厚度分层分遍涂布,待先涂的涂层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后一遍涂料。
3.5.2 涂膜防水必须由两层以上涂层组成,每一涂层应刷二遍到三遍,达到分层施工,多道薄涂。
其总厚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和表1规定。
3.5.3 双组份涂料必须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配合比准确计量,搅拌均匀,已配成的双组份涂料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配料时允许加入适量的稀释剂、缓凝剂或促凝剂来调节固化时间,但不得混入已固化的涂料。
3.5.4 由于防水涂料品种多,成份复杂,为准确控制每道涂层厚度(kg/m2)、干燥时间、粘结性能等,在施工前均应经试验确定。
3.5.5 屋面大面积涂布施工时,可用毛刷、长柄棕刷、胶皮刮板刷涂布,每一涂层宜分两遍涂刷,每遍的厚度应按试验确定的1m2涂料用量控制。
施工时应从檐口向屋脊部位边涂边退,涂膜厚度应均匀一致,表面平整、不起泡、无针孔,如遇上述情况应及时处理;当第一遍涂膜干燥后,经专人检查合格,清扫干净后,可涂布第二遍,施工时应与第一遍涂料涂刷方向相互垂直,以提高防水层的整体性与均匀性。
并注意每遍涂层之间的接槎,在每遍涂刷时应退槎50~100mm, 接槎时也应超过50~100mm,避免搭接处产生渗漏。
其余各涂层均按上述施工方法,直达到设计规定的厚度。
其中最上层涂层的涂刷不应少于二遍,其厚度不应小于1mm。
3.5.6 当需铺设胎体增强材料,且屋面坡度小于15%时可平行屋脊铺设,当屋面坡度大于15%时,应垂直与屋脊铺设,并由屋面最低处向上操作。
胎体长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70mm。
采用二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不得相互垂直铺设,搭接缝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幅宽的1/3。
3.5.7 当防水涂膜中加铺胎体增强材料时,应在第一层涂层施工后,趁湿随即铺贴第一层胎体增强材料。
铺时先将一端粘牢,然后将胎体材料展开平铺或紧随涂布涂料的后面向前方推滚铺贴,并将胎体材料两边每隔1m左右用剪刀剪一长30mm的小口,以利铺贴平整。
铺贴时不得用力拉伸,否则成膜后会产生较大收缩,易于脱开、错动、翘边或拉裂;但过松也会产生皱褶,胎体材料铺贴后,立即用滚动刷由中部向两边来回依次向前滚压平整,排除空气,并使防水涂料渗出胎体表面,使其粘牢,不得有起皱和粘结不牢的现象。
如发现表面露白或空鼓说明涂料不足,应在表面补刷,使其渗透胎体与底基粘牢,凡有起皱现象应剪开贴平。
3.5.8 待第一层涂料干燥后并经检查合格,再按上述方法进行下一层防水膜的施工。
3.5.9 防水涂膜严禁在雨天、雪天施工;五级风及其以上时不得施工。
溶剂型涂料施工环境气温宜为-5℃~35℃;水乳型涂料施工环境气温宜为5℃~35℃。
3.5.10 涂膜防水层完工经自然养护7天后,经24h蓄水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保护层施工。
3.5.11 保护层施工1 粉片状撒布物保护层施工要求:撒布时应注意风向,不得撒到末涂面层涂料的部位,以免造成污染或产生隔离,而影响质量。
2 浅色涂料保护层,应在面层涂料完全干燥、验收合格、清扫洁净后及时涂布,施工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向,从檐口或一端开始依次后退进行涂刷或喷涂,施工要求与涂膜防水相同。
3 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板块及铝箔等保护层,应遵循下列要求施工。
(1)用水泥砂浆做保护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光,并应设表面分格缝,分格面积宜为1m2。
(2)用块体材料作保护层时,宜留设分格缝。
分格面积不宜大于100m2;分格缝宽度不宜小于20mm。
(3)用细石混凝土做保护层时,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表面抹平压光,并留设分格缝。
分格面积不宜大于36m2。
(4)刚性保护层与女儿墙之间应预留宽度为30mm的空隙并嵌填密封材料。
(5)水泥砂浆、块材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涂膜防水层之间设置的隔离层应平整,起到完全隔离的作用。
4 质量标准4.1 主控项目4.1.1 防水涂料和胎体增强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 涂膜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4.1.3 涂膜防水层再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2 一般项目4.2.1 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80%。
4.2.2 涂膜防水层与基层应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无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
4.2.3 涂膜防水层上的撒布材料或浅色涂料保护层应铺撒或涂刷均匀,粘结牢固;水泥砂浆、块材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涂膜防水层间应设置隔离层;刚性保护层的分格缝留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5 成品保护5.1 施工完毕的涂膜防水层,应避免碰撞及污染,固化前不得踩踏,必要时应采取遮挡措施。
5.2 涂膜防水层未干燥成膜之前,不得在其上行走或堆放物品。
5.3 涂膜防水层未干燥前,应防止粉尘、灰砂等杂物玷污。
施工中途下雨时应采取遮盖措施,否则应重新涂刷。
5.4 施工保护层时应在屋面上铺架板通道,不得直接在防水层上推车,板块材及混凝土等重物应轻放轻拿,不得损伤防水层。
5.5 涂膜防水屋面施工完毕后不得在其上直接堆放重物,应避免凿孔打洞。
如确需在屋面上进行操作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5.6 涂膜防水屋面完工后,应将屋面所有余料和建筑垃圾清除干净,水落口(管)应逐个清理疏通,防止堵塞,造成屋面积水。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 涂膜防水层的基层应符合规定要求,对由于强度不足引起的裂缝应进行认真修补,凹凸处也应修理平整。
基层干燥程度应符合所用防水涂料的要求。
6.2 防水涂料配料的计量要准确,搅拌要充分、均匀。
尤其是双组分防水涂料操作时更要精心,而且不同组份的容器、搅拌棒,取料勺等不得混用,以免产生凝胶。
6.3 节点的密封处理、附加增强层的施工要满足要求。
6.4 胎体增强材料铺设的时机、位置要加以控制;铺设时要做到平整、无皱折、无翘边,搭接准确;胎体增强材料上面涂刷涂料时,应使涂料浸透胎体,覆盖完全,不得有胎体外露现象。
6.5 严格控制防水涂膜层的厚度和分遍涂刷厚度及间隔时间。
涂刷应厚薄均匀、表面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