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与狗的管理学
从“猎人与狗”案例谈如何有效激励

从“猎人与狗”案例谈如何有效激励摘要:激励在管理上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即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
如何在工作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力,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最高层次目标。
本文从分析一则经典的管理学案例《猎人与狗》入手,试图找出在管理活动中实施有效激励的科学规律。
关键字:激励,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目标设置理论一、前言《猎人与狗》是管理学上一个非常经典的寓言式案例,该案例充分反映猎人与猎狗非常精彩的整个博弈过程:作为执行者的狗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作为决策者的猎人则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通过科学地满足猎狗的需求,来刺激猎狗为自己获取更多更好的猎物,激励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讲: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员工的积极性与他们需要是满足程度成正比,也与工作动机成正比[1]。
激励理论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2]。
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对激励的原因与影响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从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等方面来激励员工的,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阿尔德佛的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等。
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从行为动机的产生到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这一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阐述如何通过心理激励来使员工的行为积极性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主要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猎人与狗”案例中涉及的激励理论,为日常管理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猎人与狗”中的激励理论我们可以将“猎人与狗”的案例按福利薪酬制度的调整分成三个阶段:薪水阶段、福利阶段、股份阶段。
各阶段特点如下:(一)薪水阶段。
从开始的“大锅饭”模式到根据捕猎重量分发骨头的按劳分配模式,其核心激励方式是薪酬,所以把这个阶段定义为薪水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猎人根据猎狗的需求变化进行了两次薪酬制度的调整。
猎狗的故事-一个非常经典的管理学案例课件

一只牧羊在旁讥笑说
你们两个之间小 的反而跑得快得
多!
猎狗回答说
你不知道我们两个跑的 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我仅仅为了一顿饭而跑,而 他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
猎狗的故事-一个非常经典的管理学案例
需求决定目标
猎狗的故事-一个非常经典的管理学案例
猎人想:猎狗说的对啊,那我要想 得到更多的猎物,得想个好法子 。 猎人又买来几条猎狗, 凡是能够在打 猎中捉到兔子的, 就可以得到几根骨 头,捉不到的就没有饭吃.。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冬天到了, 兔子越来越少,猎人们的收成也 一天不如一天。而那些服务时间 长的老猎狗们老得不能捉到兔子, 但仍然在无忧无虑地享受着那些 他们自以为是应得的大份食物。
终于有一天猎人再也不 能忍受,把他们扫地出 门,因为猎人更需要身 强力壮的猎狗。。。。。
猎狗的故事-一个非常经典的管理学案例
猎狗的故事-一个非常经典的管理学案例
慢慢的,大家都发现了这个窍门,大家都去捉小 兔子了。 猎人以为这些猎狗的技术不过关,于是专门 针对他们开办了“如何快速捕捉大兔子”的 专业训练。 经过训练之后,猎人发现猎狗捉的兔子仍然质 量不高。
猎狗的故事-一个非常经典的管理学案例
猎人就问猎狗这是为什么呢?
猎狗们说
猎狗的故事-一个非常经典的管理学案例
持续的激励引发长期的动力
猎狗的故事-一个非常经典的管理学案例
猎人做了论功行赏的决定。 分析与汇总 了所有猎狗捉到兔子的数量与重量, 规定如 果捉到的兔子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后,即使捉不 到兔子,每顿饭也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骨头。
猎狗们都很高兴,大家都努力 去达到猎人规定的数量。一段 时间过后,终于有一些猎狗达 到了猎人规定的数量。
•《老猎狗的一生》
“管理会计”迷林寻踪:鹰、狼与狗的故事

“管理会计”迷林寻踪:鹰、狼与狗的故事追寻绝美风景是一场华丽的探险,秉持这一信念,“战略”鹰、“业务”狼和“平台”狗背上行囊,甩给世界一个背影就出发了。
他们走进了“管理会计”这片迷雾森林中,想要探寻传说中的世外仙境——“价值”谷。
在迷雾森林中,处处是陷阱,时时有阻碍,分开行动的“战略”鹰、“业务”狼和“平台”狗举步维艰。
“战略”鹰在高空飞,虽然视野开阔,但因为雾太大,下面的情况根本不清楚,有时候想歇一下却落到了泥淖中,更糟糕的是就算发现了价值谷的踪迹,但因为地面上的一些关卡所限,也只能望洋兴叹。
“业务”狼一个劲儿往前冲,没有方向,很快就迷路了。
“平台”狗的情况和“业务”狼差不多,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几番下来,他们伤痕累累,聚在一起讨论自己的遭遇,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到底该继续探险,还是悻悻而归?面对“业务”狼和“平台”狗的灰心丧气,“战略”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它认为不应该半途而废,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价值谷就在前面,大概方位它是清楚的,但要找到它,光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把大家的力量结合起来才行。
经过“战略”鹰的一番分析,“业务”狼和“平台”狗重新鼓足勇气,大家收拾好行囊,重新踏上了探寻世外仙境的旅途。
这一次,它们不再孤军奋战,而是组成一个团队,分工合作。
“战略”鹰飞得高、看得远,可以充当指南针的作用,而且它是唯一一个见过价值谷的。
“业务”狼不怕苦、不怕累、执行力强,在遇到一些关卡的时候及时排除阻碍。
“平台”狗看似没啥用,其实它的作用可大了,它是“情报员”,通过把“战略”鹰和“业务”狗的信息收集起来,使得寻路的过程更高效。
在“战略”鹰的引路下,“业务”狼和“平台”狗不再“路痴”,它们知道该在哪里转弯、何时转弯了,而且什么时候加速、什么时候减速也清楚明白,避免了很多弯路。
“战略”鹰作为“指路人”,也乐得自在,只需要看前方就行,再也不用担心休息的时候落到泥淖里了。
路面上的一些关卡,“业务”狼及时排除,“平台”狗兢兢业业收集信息,大家前进得很顺利,通过一段时间的协同合作,很快就发现了“价值”谷的所在。
猎人与猎狗的案例主要反映了管理学中激励

猎人与猎狗的案例主要反映了管理学中激励-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猎人与猎狗的案例主要反映了管理学中激励、管理理论、治理模式三方面的问题,下面从这三个角度一一进行分析。
一、激励的角度所谓激励,就是领导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根据激励理论,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种有效的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图1 激励的过程猎人与猎狗的案例始终贯穿着一个领导者对下属的激励问题,猎人好比领导者,猎狗好比其下属。
1、困境一:效率低下解决方案:把握并满足属下的主导性需求在案例的第一部分,由于猎狗的行为动机是一顿饭,兔子的行为动机是性命,一顿饭的分量与性命相比要轻得多,所以也就导致猎狗追不上兔子的问题,即动力机制出现了问题,猎狗追兔子的积极性不高。
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猎人对猎狗的行为动机分析不足。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猎人引入了竞争机制,又新增了几条猎狗,并采取了几件工资制,抓住兔子的有骨头吃,抓不住的没骨头吃,新的激励政策采用后果然调动了猎狗的积极性。
人的本性之一,就是有着一种满足自己需求的欲望。
一旦需求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立即转化为动机,从而激发人们去行动,即需要是人的行为之源,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原动力,也是激励的依据。
在本案例中体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
人的需要以层次形式出现,在较低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上升到较高的需要追求2、困境二:群体性偏离组织目标解决方案:进行激励,公平的满足期望没过多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猎狗抓到的兔子越来越小,只抓小兔子,经调查,这是由于激励的标准出现了问题,奖罚不分明,抓到大兔子和抓到小兔子得到的骨头差不多,针对问题,猎人采取了绩效管理的方法,不计数量,而是一段时间称一次重量,这种方法果然奏效。
因为,按劳取酬、有赏有罚是推动员工做好工作的必要措施,赏罚分明是保证员工持续做好工作的动力。
管理培训经典必看狼的哲学

03
通过实践不断尝试和改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机会,是创新
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组织中推动创新
1 2
建立创新文化
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尊重和包容 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是组织推动创新的基础。
提供创新支持和资源
组织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包括资金、技术 和人力支持,以帮助员工实现创新想法。
3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将狼的哲学融入企业文化
狼的哲学强调团队合作、目标明 确、适应性强和勇往直前,这些 品质可以转化为企业的核心价值
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将狼的哲学融入企业文化, 可以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企业领导者应以身作则,践行狼 的哲学,成为团队成员的榜样和 引领者,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适应性
狼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中都能灵活 应对,这对于管理者在面对市场变 化时的应变能力有启示作用。
02
狼的团队文化
团队协作
建立信任
狼在捕猎过程中相互信任,每个成员 都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在团队中 ,建立信任是实现高效协作的关键。
沟通与交流
狼在捕猎过程中通过特定的叫声进行 沟通,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 无误。在团队中,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有助于消除误解,提高协作效率。
分工与合作
互补性
狼的不同成员具有不同的特点和 技能,通过互补性分工,团队能 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任务。
动态调整
狼在捕猎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动 态调整分工,确保整个团队始终 保持高效运转。这种灵活性对于 团队应对变化和挑战至关重要。
共同目标与愿景
使命感
让团队成员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对于整个团队和组织的意义,激发他们的使命感 ,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工作。
【VIP专享】狼的管理哲学(完整培训版)

狼的哲学缘起历史的一天生物链中的狼恶狼传说狼与人狼的社会秩序团队耐心个整好奇态度失败交流永锲战略游戏死生忠诚变化变化十大处世哲学之一十大处世哲学之二十大处世哲学之三十大处世哲学之四十大处世哲学之五十大处世哲学之六十大处世哲学之七十大处世哲学之八十大处世哲学之九十大处世哲学之十思变知道自己,知道对象、目标,知道如何到达目标的方法以及精确快速地达到目标。
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你就是狼!微笑的狼!END 在没有人类的史前时期,鸟类约2000 年才有一种灭绝,哺乳动物约8000年才有一种灭绝;然而,仅1600年以来已有113种鸟类和88种哺乳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到了17世纪,平均每5年就会有一种物种灭绝;到了20世纪,平均每2年就会有一种物种永远的消失在地球上;而今天,这种速度仍在加速当中,未来的20至30年中,地球上的生物将有25%处在灭绝的危险之中…… 过去经验问题过去经验未来过不去未来上善若水问题问题未来蛛网式思考西方人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狼的思考方式The wolf's philosophy The smile of a wolf The wolf's philosophy The smile of a wolf 人类如果要长久地、更好地生活,必须让动物与人类同在。
否则,就像多米诺骨牌游戏,当你轻轻触倒第一张牌后,最后一张倒下的将是――人类自己。
身沾油污使海鸟无法飞行――死亡等待着它!狼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就哺乳动物而言最早的类群出现在大约1。
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而他们的直系祖先(最早的哺乳动物)则在2。
2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
最高的犬科类鼠狗的出现也在4000万年前的北美大陆,当时是从树上来到陆地上<a name=baidusnap0></a>奔跑</B>,今天的美洲灰狐就可以上树.而就我们人类本身而言据最新资料表明最早的人类也不过在地球上生活了600万年。
狼、野狗、白兔.....马云和任正非等大佬的动物管理哲学

狼、野狗、白兔.....马云和任正非等大佬的动物管理哲学展开全文看旺说,知天下网事;看旺说脱口秀,一触即发!前段时间史玉柱的最新讲话又在朋友圈里刷屏了,说没有辩论过马云,“兔子”对公司负面影响最大,一个人成了兔子,会影响周边的员工都成为兔子,想成兔子窝,兔子繁殖能力强,又不断找到同类,造成公司文化体现一定程度的惰性,他要通过变革消灭兔子窝,形成狼穴。
前几年史玉柱把巨人游戏搞得风生水起的,后来感觉投资生意越来越大了,做事业又有些疲惫,巨人游戏里一帮骨干已经成长起来,老史就宣布退出运营了,让追随20多年的老臣刘伟担任CEO,就去逍遥去了,等到他回来一看,兔子窝遍地了,在现在游戏业日进斗金的大背景下,巨人网络在游戏产业里基本上没有了竞争力,老史有了紧迫感,马上回归,先是借壳上市,然后他亲自出任CEO,又回到若干年前的状态,亲自体验游戏的细节,进行全程开发把控,消灭兔子窝也就是成了当务之急。
这说明什么呢?老史、老马、老柳和老任都是功臣文化,给追随多年的功臣机会,让他们担任核心高管,但是史玉柱最讲感情,原来自己把控所有细节,产品开发的不错,掩盖了一些问题,但是退休之后,让本来是助手的老功臣刘伟挑大梁,是值得商榷的,刘伟在老史落魄时始终忠贞不二的追随,这值得给与奖励和核心岗位,不过游戏业是不断创新和玩命的产业,刘伟有没有这个能力?当兔子窝遍地,巨人发展不好,但是似乎依靠吃老本也饿不死,人人都是去了前进的动力,安逸的在兔子窝里吃草,但是整个草原越来越荒寂,需要重振狼风,塑造部分野狼,来吃掉兔子窝,让草原焕发生机,老史回来了,但是毕竟他年龄大了,又能亲自干多久?难道到60岁的时候还亲自开发游戏吗?他早晚要退休,所以狼性体系的打造更重要,而不是仅仅引进几只猛狼。
看看任正非、马云、刘强东是如何做好组织管理的,他们有的将员工的分类按动物比喻,有的按钢铁比喻,史玉柱只是执行了马云组织管理的变种而已。
马云最痛恨“小白兔”阿里一直是业绩主导型的组织,从B2B时代开始打造销售铁军,后来淘宝、天猫和支付宝,都需要不断攻城略地,几万人的团队,必须统一思想,还有有精神领袖的语录和演讲持续激励大家(你懂得),马云是当仁不让的精神领袖了,经常发表各种言论,比如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是好几万人的大团队,难免有溜号的、开小差的,还有居功自傲的,慢慢阿里形成了独特的奖惩和考核体系。
企业管理经典-狼性团队和狗性团队

企业管理经典-狼性团队和狗性团队现在企业管理理念倡导建设狼性团队。
很多企业也跟风搞狼性团队建设。
如果对狼性团队不能够真正理解的话就会搞成狗性团队。
狼和狗有本质的区别。
虽然从表面上看狗与狼很相似,但是其本质有很大的不同。
两者的内在本质决定着团队管理执行效果、效率的截然不同。
从团队意识方面狼和狗有很大的区别。
狼,是一种非常团结的动物。
在动物世界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群一群的狼。
无论在猎食的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是以群体的生活在一起的。
狼更懂得团队意识。
狗,是一种独来独往的动物。
记得小时侯经常在街上看到独来独往的狗。
而两只以上的狗碰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掐起来。
就是我们常说的,狗咬狗一嘴毛。
所以,狗很难成就团队。
在猎食方面更有很大的区别。
狼从来不受嗟来之食。
大多狗却靠被人养着才能活着。
只有少数懂得自己找食吃,就是这样还会被别人成为野狗,被人看不起。
狼要是盯住一个食物抓不到决不放手。
而要是有人随便给狗仍一些吃的,狗就会随便吃一点,甚至到垃圾堆里随便凑合一下就解决了。
肉包子打狗的说法就是根据狼的本性由来的。
在执行方面,狼主张分工合作狗却单兵作战。
狼总是执行唯一的头狼的命令,把上司看作老板。
而狗却有奶就是娘。
谁喂久了就听谁的,无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狼在执行的时候绝对按照计划分工各自完成任务。
狗在执行中总喜欢隔过上司直接讨好老板,然后反过来咬上司,甚至到最后把老板都咬了。
狗急了跳墙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执行过程中狼总是独立完成任务而狗确是喜欢依赖主人。
狼却不受任何干扰甚至财色的诱惑直至完成任务。
在建设狼性团队的过程中千万别把员工都培养成只会汪汪叫唤而不会干任何工作的狗性团队。
把那些只会喜欢讨好别人或者上司的狗赶出团队。
别让貌似狼的狗成为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这样团队的其他成员就会减少变成狗的机会。
狼性职业化团队建设从划分狗与狼的界线开始。
狗就是狗,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打狗才能维护团队的平衡,才能维护职业化原则,才能保障职业化团队的不受传染和侵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与“狗”的管理学
——解读《狼图腾》中的狼性与狗性
《狼图腾》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描述的是蒙古狼千百年来在蒙古草原生存的状况。
确实如此,翻开书,一卷蒙古狼的史书就展现在面前,天苍苍,野茫茫,蒙古狼、蒙古马、蒙古狗、草原鼠、獭子……一个千百年来的草原生命链。
这本书是一本小说,又是一本社会学、史学的精辟论著。
书中的内容看后久久不能忘记,留在我记忆最深处的是草原的“狼”与“狗”。
蒙古狼是蒙古人千百年来崇拜的图腾,他们崇敬狼,认为狼是腾格里(蒙古的神)派到草原上的,让蒙古人勤劳、勇敢,让蒙古的马健康奔跑,让蒙古的生物链顺其自然的发展。
蒙古人养的狗负责下夜、看家和打猎。
书中的“主狗翁”“二郎”是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条蒙古狗,这条凶神恶煞的大狗是书中的主人翁北京知青陈阵,去邻近公社供销社买东西的路上捡来的,因为全身伤疤累累,一条眉毛被狼咬掉了,看上去像脸上长了三只眼,所以陈阵叫它二狼神。
狼和狗是草原上千百年来并存的两种动物,因为有了狼的骚扰、狗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有了狗的温顺、更体现出狼的桀敖不逊。
翻阅了整本书,狼与狗的形象和性格越发显得突出,特点迥然不同。
1、“我应得到的”和“是你给予我的”
首先我想到的是“食”,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
动物又何尝不是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狼是因为饥饿才去捕杀牛羊,把大量的黄羊围歼在雪窝子里,是为了在冬季没有食物的时候留下储备。
同样对于缺少食物和猎物的冬季,狗却没有多少对食物的担心,它们不必象狼一样四处去寻找猎物,因为它们可以得到主人为它们准备的过冬食物。
不同的环境和境遇,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
狼从来都不会去讨好任何人。
书中的主人翁陈阵养的一只狼崽,也是本书的“主狼翁”,虽然从没有睁眼就开始喂养。
但在小狼听到“开饭了”的呼唤后,不管是谁在旁边都会努力把它赶出自己的圈子,这样才能安心地吃食。
狼从不会向主人摇尾巴,因为在狼性中所有的食物都是自己拼搏才能得到的。
相反,狗在参加完战斗后,都会得到主人的奖赏,给一些手抓肉或者死的牛羊,它会客气的向主人摇尾致谢,巴勒(一条猛狗)在女主人嘎斯迈抚摸它的时候,食物已经不再重要,它看重的是主人对它的友好、奖赏,“立即放下手把肉,抬头去迎女主人的手掌” “大尾巴乐的狂摇,摇出了风”。
一种是桀敖不逊,为自己要得到的东西去奋斗,哪怕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一种是察言观色,为别人去努力,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给予上。
在企业中,不也存在着狼性和狗性吗?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顾任何困难和险阻,决定了就坚决地去做;有的人为了升官发财,不惜溜须拍马,搞权术,有的人去创,有的人去要。
而管理也有这两种风格的存在,有的领导人喜欢让员工和下属按自己的决定去执行,“顺我者昌,逆着我者亡”,有的确实带出了优秀的团队,也有的把企业做垮了;有的领导喜欢听顺耳的话,对异己者是排斥和挤压,这样的领导如何能够带出高效的团队?
2、团队精神
在蒙古狼的世界里,团队协助,相互支持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法则。
在一次对围院里的羊的袭击中,牧民刚开始搞不懂,狼群是怎样进入封闭严实的院子里去的,狼真的长了翅膀飞进来的吗?后来在墙上发现了血爪印,才知道有一条头狼甘为“狼梯”,自己趴在墙上,让所有的狼群踏着自己的身体飞进羊圈,等有的狼吃饱了以后,再出来换这头狼进去。
所以在蒙古狼群中,那些老狼、母狼、瞎狼、瘸狼不会因为自己身体的残疾而饿死,因为它们有着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
在狗的世界中,人们常见和听说的就是“狗咬狗”,为了争食它们的战争是随时可以发生的。
猎狗们不懂团队的配合,都独立作战,偶尔的胜利往往又是因了主人的智慧和权威。
在我们企业日常的管理中,团队精神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
“有着共同目标、有着强烈的相互依赖性,懂得分工协助的工作群体”,没有这种特性,只能被称为一群男人和一群女人。
在团队的协作中,绩效、成员满意度、团队学习、外人满意度才能得到充分地体现和提升。
在这方面,狼好象比人还聪明。
3、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临危不惧的精神
蒙古草原的神射手巴图和北京知青张继原潜伏打围三条狼,利用耐心和智慧打死了两条,最后一条头狼也被巴图打断了一条前腿,但它仍在坚持跑,而且是选择最危险的地段跑。
在跑的过程中,为减少断腿带来的不便,硬生生地把自己的那条断腿咬断,露出了白骨,关公刮骨疗伤我们是从书本中看来的,但北京知青张继原已经在草原上看到三条狼自断其腿了。
最后在靠近边境线界桩的地方发现了这条断腿狼,它正在艰难地爬坡,它也发现了追它的人,这时再跑已经来不及了,它“从路沟里费力地爬起来,斜过身蹲坐着,沾满血迹的前胸又沾了一层沙,不屈而狂傲的狼头正正地对着两位追敌。
狼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习惯,用力地
抖了抖身上的沙土和草渣,力图保持战袍的整洁和威严。
”最终巴图和张继原被狼的这种大义凛然所震撼,目送狼艰难的爬上斜坡,三条腿一跳一颠地向远处的界桩跑去。
在狗的世界中,我们是很难得看到这样的情景的,尤其是今天的社会,狗已经不再是看家护院,更多的是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宠物。
每天的傍晚,在小区和街道上,总有人们牵着打扮梳洗干净的小狗去散步,狗与狗的打斗已经变成了一种欢愉,哪还有凶猛可言?
在现今的社会中,我们越来越多的听到呼唤狼的声音,外企到中国投资的越来越多。
我们的民族工业怎么办?有的企业家就喊出:要想不被狼吃掉,就自己先变成一条狼,学会与狼共舞。
确实如此,做企业也好、做人也好,都需要一些狼性才能够坚韧不拔、临危不惧。
4、宁死不屈和接受现实
在蒙古草原,到了秋季草场就要转移,人和牲畜也都要跟着搬家,可主人公养的“小狼宁肯被勒死,也不肯被搬家的牛车牵上路”,因为狼群在这里。
“主狼翁”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狼性依然不改,在最后一次听到狼嚎的时候,为争取自由,它再次狂跑狂拽,喷出了更多的鲜血,最终人们不忍心看到他受此折磨,忍痛打死了小狼。
狗则是一种能够较快适应环境的动物,它接受现实,由下夜、看院、打猎已经过渡到人们的一种宠物。
狗能适应环境,对主人察言观色,不用为饥饿担心,并不断进化,越来越多的得到主人们的宠爱,穿着漂亮的衣服,住着属于自己的小窝,得到主人精心的照顾。
在现实的社会中,也存在着这两种性格,一种人可以很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岗位和领导,在短时间内对自身与新环境不相符的地方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称赞和喜爱。
另一种性格的人有着很强的能力,很强的独立性,但适应环境和改变的能力差,这种性格的人在企业中如果处于的位置高,领导力就强,如果位置低他的出境就非常不妙,就象一条狼一样不受欢迎。
《狼图腾》让我对人生、社会有了更多的思考。
狼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善于利用天时、地利捕捉猎物,但它不懂得讨好人类和其他动物,所以被猎杀,被贴上种种恶名的标签,甚至差一点被全部消灭;狗没有狼的智慧,却是“识实物者为俊杰”,随着时代的变迁,狗的作用和性格也在不断的变换,狗的生活也是越来越舒服,人们对于狗,甚至不惜数千元的代价为其办理一个合人类法律规定的身份证。
所以在现实的生活中:狼性是需要的、狗性也是需要的,要因时而宜、因地而宜。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你的狼性要多一些,否则常怀豺狼之心的各色帝国主义仍可能随时让你吃尽苦头;现代的社会又是多变的,你要学会很快地适应各种环境,你改变不了环境,你就要学会适应环境。
在现实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狼,也是一只狗,但要做一只有思想的狼和狗,做一只有目标的狼和狗,做一只识实务的狼和狗。
《狼图腾》告诉我们,人在有些方面不如狼,在另一些方面又不如狗,人也许就是狼狗吧!
作者:杨舜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