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主义教育

合集下载

要素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教育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对立面的要素主义教育最初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末,其形成的标志是1938年在美国成立的“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

前期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巴格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衰落,要素主义教育在美国教育界取得了优势,并对50—60年代的教育改革产生重要的影响。

后期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科南特等。

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教育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使学生学习在人类文化遗产中所存在的那些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即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

学校的课程计划要保证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二是教学过程必须是一种训练智慧的过程。

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因此,学校要提高智力标准,注重思维能力的严格训练。

学校还要注意“天才”的发掘和培养,发现最有能力的学生,激发他们最大的潜力。

三是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对学生的学习应该坚持严格的学业标准,促使学生刻苦和专心地学习。

因为只有强调“努力”,才能实现最有价值的学习。

如果学生对学习“共同要素”不感兴趣,那就要强迫他们学习。

四是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教师的权威,加强教师的控制。

但是,教师必须具有一流的头脑和渊博的知识,精通所教的科目,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具有很强的传授知识的能力,并能全心全意地献身于自己的工作。

(一)思想基础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哲学基础比较复杂,各个要素主义者信奉的哲学观点不尽一样,所以在教育观上他们之间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一些分歧。

然而,在人性观和社会观方面,要素主义者的保守主义观点却是基本相同的。

1、保守的政治观、人性观:要素主义教育同西方资产阶级保守的政治主张、保守的政治势力有着内在的联系。

保守主义的人性观认为,人性从根本上讲是恶的,如果不加控制地按照人的欲望和感情行事,他总是倾向于胡作非为,捣乱,不守纪律。

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包括:
1.把教育分为基本要素。

要素主义教育将教育分为几个基本要素,例
如阅读、写作、数学、科学、社会研究等。

这些要素被认为是教育的基础,学生必须掌握这些要素才能成功。

2.侧重于基础技能。

要素主义教育重视基础技能的学习,例如阅读、
写作、数学和科学技能。

这些必需的技能被视为追求成功所必需的。

3.课程标准化。

要素主义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将课程标准化,以确保
学生学习了所有必需的要素。

课程标准化还可以使学校之间的标准更为一致。

4.着重于个人成就。

要素主义教育强调学生成就感的重要性。

学生被
鼓励在每个基础要素上取得好成绩,并感到自己在这些领域取得了成功。

5.测试和评估。

要素主义教育使用测试和评估来测量学生在基础技能
的掌握程度。

这些测试和评估被认为是评估学生成功的最有效方式。

要素主义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要素主义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要素主义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一、教育观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了解):(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掌握):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二、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理解)“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尊重、学生都有潜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一、要素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新传统主义教育”作为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对立面而出现。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30年代末在美国产生的一种“保守”的教育思潮。

在要素主义教育家中,最优代表性的是巴格莱、柯南特、贝斯特、里科弗。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人类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共同要素”,提倡严格的智力训练以及“英才教育”,主张教师处于教育体系的中心。

在20世纪50~60年代,被认为是美国教育中“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教育哲学”。

20世纪的前25年是美国社会变革加剧的时期。

“进步教育”作为美国社会广泛的、全国性的社会运动风极一时。

1938年,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当时“美国没有一所学校完全逃脱了他的影响”。

但是进步主义教育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他所收到的批评也在增加。

30年代,卡内基基金会做了题为《学生及知识》的报告书,对美国学生的学科程度之肤浅做了详尽而惊人的披露。

批评者把这种结果归咎于进步主义,即轻视智育的。

于是,美国教育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进步主义教育中脱离出来,保守派在社会上扩大了他们的影响。

小插曲:“要素主义”这个名词最早是在1935年由的德米亚希科维奇提出。

据哈维克说,要素主义虽然对进步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表示不满,“但无疑于对进步主义宣战”。

关于要素主义者自己组织的成立,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1937年,迈克尔.德米亚希科维奇和 F.奥尔登.肖同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的威廉c巴格莱教授商议,准备成立一个组织,以反对当时在许多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占支配地位的进步主义教育,并致力于使公众了解美国教育的软弱无力和进步主义教育的危险”德米亚希科维奇把那些以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的基本要素为教育之首要指责的人们成为“要素主义者”。

初步商议之后,巴格莱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并马上支持他们的主张。

1938年,一个名为“要素主义这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城宣告成立,标着指要素主义教育思想这个新的教育思想流派的形成。

第六章_要素主义教育哲学

第六章_要素主义教育哲学
▪ 社会长期存在而没有崩溃在于人尊重并且保护 了传统。
▪ 个人应该服从社会。责任与权力不可分,责任 先于权力。
▪ 由最聪明、最有才能的人来管理社会,社会才 能不断发展。
四、知识观
▪ 主张真理“符合说”,知识就是思想与 观察的事实相符合。
▪ 真理是公开的,客观的。
➢教师必须传授真理,至于儿童对所学的东 西是否感兴趣是次要的。
➢ 不屈服于希特勒的独裁
▪ 造就有文化的选民
教育原因:
▪ 巴格莱历数美国教育的弊端:
➢ 美国学生没有达到其他国家达到的基础教育的学业标准 ➢ 美国中等学校学生的学术水准落后于其他国家18岁学生达到
的标准, ➢ 高等学校学生缺乏基本语言方面的知识的人越来越多 ➢ 数学和语法的水平降低 ➢ 美国的教育经费增加了,但是犯罪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 又被称为“新保守教育”
第六章 要素主义
▪ 第一节 要素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要 ▪ 第二节 思想基础 ▪ 第三节 要素主义的基本主张 ▪ 第四节 评论
第一节 要素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要
▪ 一、要素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二、要素主义的复兴 ▪ 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要素主义
一、要素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2.实在论:认为客观世界、客观事物的本质是 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实在。认识 论方面,真理是外在于人而存在的,真理是发 现的,所观察到的实事与理念相一致就是真理, 坚持“真理符合论”,在价值论方面,主要服 从自然的法则就是善。
二、人性观
▪ 人性是恶的。世界的罪恶之源不是社会或人 的无知,而是人类本身的邪恶。
▪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缺陷
➢ 降低了美国青少年的道德标准和学业标准 ➢ 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社会进步。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要素主义,又称为本质主义、精粹主义或者精华主义。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是西方近代最主要的教育思潮或者流派之一,因其对社会危机持保守主义建议,对新观念、新变化采取慎重检讨的态度,并对既成观念采取坚守和赞誉的态势,又被大多数人称为传统主义教育或保守主义教育。

处在“理解当代社会现象,都必须围绕后现代性这个中心问题”的时代,重新评估这种“保守”的思潮,源于对它所处的社会背景的理解以及它对今天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认可。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历程: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20世纪30年代“发生发展期”。

“要素主义”最早由德米亚西克维奇在1935年提出,他把那些以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的基本要素为教育之首要职责的人们称为“要素主义者”,巴格莱是美国要素主义者的首脑人物和主要代言人。

1938年,德米阿什亚西克维奇与巴格莱等教育家一起在大西洋城建立了“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并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领》,阐述了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

这篇纲领列举了当时美国教育的种种弊端,并指出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谴责进步主义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由、兴趣和活动,而放弃训练、努力和工作的做法是导致美国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

由于批评一针见血,且正好吻合了当时的时局,给了处于混乱中的美国开了一张教育处方,开创了要素主义思潮在美国教育史上的一页。

随后协会的主要刊物《学校与社会》也随之创刊,这种教育思潮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第二个时期为20世纪50到60年代“复兴期”。

随着巴格莱的逝世,要素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的影响逐步趋于平静。

但是世界“冷战”时代的来临,尤其是1957年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消息又给了它以新的春天。

美国在空间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给了教育界很大的震动,国内对进步主义的批评更趋激烈。

人们比较普遍地认为,美国的教育失去了方向,而且也忽视了对儿童进行社会智力遗产的传递。

要素主义概述

要素主义概述
质疑神圣,揭露“二元哲学”的控制性、直线性和权力性, 以非线性的观点重新认识多元的价值, “他者的他者性” 和“多元对话”对世界共存文明的意义;
反对统整,揭露“宏大叙事”的虚假性、矛盾性和特殊性, 以过程的观点重新认识复杂的价值,强调事物“不确定性” 和“撒播状态”的流动、转变特征。
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论专家: 小威廉姆斯E·多尔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派纳(W.F.Pinar )《旅程:走向再概念化》、《理解课程》
除了一般地强调课程应当以人类文化遗传的要素为内容,一般地强调数 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课程的地位以外,对于哪些内容是人类文化遗产 中的“要素,以及如何选择和确认这些“要素”各代表人物都没有提出 具体的标准和可操作的方和研制了许多数学、自然科 学的课程及教科书,在实际上加强了学科 课程在美国 学校中的地位, 加强了文化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教学。

4)教师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居主导作用,是教育体系的 中心,并充分发挥权威作用。
(2)关于要素主义课程观评价:
要素主义课程观与它保守的社会观,政治观息息相关,它之所以产生深广 持久的影响,是因为在当时它更符合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尽管要素主义 课程观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但是,它仍然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弊端,或者 说,这种课程观在它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教育代价.这种教育 代价表现为它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忽视 了现实社会所关心的问题等.
4)实践的课程模式把教师和学生看作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
5)课程设计:试图通过课程审议来解决问题课程设计 要素:科目内容、学生、背景、教师
形式集体审议:审议就是在特定情境中做出行动决策,是集 体的而非个人的。 课程审议特征: A、形成和选择各种可能的备选课程问题解决方案,是课程 审议的一个首要特征。 B、课程审议遵循的是实践逻辑,而非形式逻辑。即从课程问 题的提出到解决,课程审议都依靠实践的语言、实践的智慧, 进行实践的判断,最后得出关于行动的实践——结论。 C、课程审议具有集体的和教育的特征。

要素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教育


实行传统的智力训练

天才教育
(二)教学内容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
• 人类种族文化经验和民族文化遗产的根基 • 继承、传递和学习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
(三)学习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努力
•严格Βιβλιοθήκη 学校纪律和学业标准•保持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

学会自我克制与约束
(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

成人的指导促进儿童潜能的发挥

教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应处于核心地位

教师是文化共同要素的继承者和传递者
(五)学校教育具有社会功能

传递文化遗产的有组织的社会机构

为社会培养公民和人才的机构

保证民主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四、要素主义教育评析
优 点: 匡正进步教育的问题和弊端 促进教育理论框架的形成 提高教育质量 课程教学改革 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第三节 要素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教育(Educational Essentialism) 20世纪30年代末至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 种“保守”的教育思潮,它是作为实用主 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
主要代表人物:巴格莱 科南特
一、要素主义教育的兴衰
1938年“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
标志要素主义教育的形成

William Chandler Baglev( 1874-1946)
James Brvant Conant(1893-1978)
三、主要观点
(一)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基本的、永恒不变的、共同的文化要素

学习和掌握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

学校教育的任务:提高文化素质和智力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素主义教育(卷名:教育)
essentialism education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一个教育思想流派,也称传统主义教育或保守主义教育:主要代表人物有W.C. 巴格莱、I.L. 坎德尔、R. 芬尼、H.H. 霍恩、H. 莫里逊、T. 布里格斯等。

1938年2月,巴格莱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域组织了一个小团体“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台”,并提供一篇题为《要素主义者的纲领》的论文,作为该团体的理论依据。

要素主义者在哲学观点上各不相同。

但在教育观点上却是一致的。

他们都强调“种族经验”或“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为经过历史检验的多数人的经验比个人经验有意义,比根本没有经过检验的儿童经验更有意义。

他们还认为,在人类遗产中有着“文化上的各式各样最好的东西”。

有着“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即所谓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其中包括各种基本知识、各种技艺及传统的“态度”、“理想”等等。

而这些要素是人人所必需学习的。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文化的共同要素传授给青年一代。

要素主义者对进步主义教育(见进步教育运动)持批判的态度:巴格莱认为,进步主义教育由于强调学习者的兴趣、自由、目前需要、个人经验、心理组织和学生主动性。

忽视努力、纪律、长远目标、种族经验、逻辑联系和教师主动性,完全放弃了以学业成绩的严格标准作为升级的依据,轻视学习的系统性和顺序性,因而不仅降低了教育质量,而且对美国的“民主”起了削弱作用。

坎德尔认为。

要素主义者和进步主义教育者一样。

关心学习必须依据学习者的能力、兴趣和目的这个原则,但要素主义者认为,那些兴趣和目的必须由富于经验的教师加以改造,因为教师是教材的逻辑组织的主宰者,而且懂得教育发展的过程。

巴格莱和坎德尔的这些观点。

是要素主义者最一般的观点。

要素主义教育者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应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他们还认为一些对学生心灵的训练具有特殊价值的科目,如拉丁语、代数和几何,应作为中等学校的共同必修科目。

要素主义者一般很重视智力的陶冶。

认为蕴藏在儿童身上的智力和道德力量的资源不应当被浪费:主张提高智力标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发展人的智慧力量。

由于特别强调系统的学习和智力的陶冶,要素主义者主张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教师应属于教育体系的中心,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权威作用:如果学生对要素的学习不感兴趣,应该强制他们学习。

他们认为在教育过程中。

不能把学生的自由当作手段。

而应当作为过程的目的和结果。

第二次世界太战后,特别是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以后,由于要素主义教育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适应美国科学技术革新和扩充实力的需要,受到美国统治阶级的支持,成为“当代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教育哲学”。

其中教育家A.E. 贝斯特、J.B. 科南特、H.G. 里科弗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贝斯特于1956年组织了美国基础教育观点委员会,主张中小学应设置更多的基础课程;真正的教育是智慧的训练,中学毕业生必须具有坚实的智慧、基础知识和更高的技术和能力。

科南特在A. 卡内基财团的技持下,对美国的教育政策、学校制度和课程设置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议。

他主张凡中学生都应当学习各门科学的“基本核心”的东西,包括英语、社会研究、美国历史、数学和自然科学。

他特别强调,学校应该培养足够数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为工业和国防提供力量。

科南特还极力主张天才儿童教育,认为学生中具有天才的只是少数,应当在比较幼年的时期鉴别出来,加以精心培养,让他们选学严格的学术性科目。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中小学曾进行课程改革,强调“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外国语),并按“学术标准”,推行“能力分组”等等。

这些方面,主要是以科南特等关于要素
主义教育理论为依据的。

但由于要素主义教育片面地注重书本知识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加重
学生负担。

脱离实际,故曾引起广大青年的不满。

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至60年代末,要素主义教育在美国就失去统治的地位。

参考书目
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编译:《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