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山水观罗兰......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试题(本试卷共3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刻150分钟)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汉字(10分)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给加点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汉字。

(2分)①经典是一种精神,携五千年浩荡古风,在斑斓中飞扬。

(选自刘汉俊《经典中国》)②转眼过去了的生活,也是充满xiá想的生活。

(选自王蒙《青春万岁》)2.下边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则药品广告,用字巧妙,颇有意味。

请你分别说说两个加点字的不同含义。

(2分)药材①好,药才②好。

3.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说明那个字的意思。

(2分)①门可罗意思:②声名起意思:4.汉字具有强大的组词功能,不同的字序组合往往表达着不同的词义。

下列新诗正是利用汉字的这一功能制造出了隽永含蓄的意境,请仿照诗中几对加点词语的组词特点,另选两组同类的词语填写在下边的空格处。

(2分)我为一些词语后悔/比如年少或是青年/而我躲在另一个词后面/我又感受惭愧/察觉和觉察/然而我喜爱蜜蜂甚于蜂蜜。

——纳什《蜜蜂》①和②和5.近年来,在东亚“汉字文化圈”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如日本2008年的年度汉字是“变”,2009年的年度汉字是“新”,这两个字均反映了日本近两年间政坛演变的特点,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较强的象征性;中国2008年当选的年度汉字是“雷”,2009年“被”字的拥护者颇多,这两个字具有鲜亮的中国网络文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民情民意。

请依照你对时事的了解,为今年的中国遴选一个“年度汉字”,并简要说明你遴选的理由。

(2分)年度汉字:遴选理由:阅读(60分)一、领会先贤诗文之芳醇(16分)[甲诗]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样,但天空却是晴朗的,因此叫“晴天雨”。

高中语文单元评估3含解析上册

高中语文单元评估3含解析上册

单元评估3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是《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1 世纪以来,在人类不断突破既有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局限的条件下,艺术家的艺术思维逻辑和科学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思维逻辑不断在并行中发生交叉,产生交集,形成互动,激发出一种突破性发展的可能性。

科学与艺术、人文结合的一个重要的例子是艺术家设计出“情绪几何”。

这是个结合了科技与艺术的互动装置,邀请观众在暗箱中触摸几何模型,触摸的情绪会通过心率等生理数据采集装置记录并计算出来,这些情绪数据会影响初始几何图形的变化,生成一个个“因人而异”的情绪化的几何图形,并最终通过自动粉笔机械装置绘制在黑板上。

作品从代数几何的抽象性和纯粹性中获得启发,并尝试把数学对现实世界提纯化的解释与艺术对现实世界复杂化的解读结合在一起,完成一次同时处于现实之上和现实之中的艺术实验。

艺术某种意义上是在给世界回归混沌提供“熵”力。

与数学家所追求的纯粹性和抽象化相比,一个视觉艺术家的工作基本是给这个世界“添乱”。

“情绪几何”将充满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混沌性的个体情绪数据与纯粹的、抽象的几何数据进行耦合与杂交,就像往真空中注入雾霾、往纯水中注入污液、往真理中注入无理。

这种形而下的“添乱”式的艺术实验的目标不为揭示任何纯粹的普世真理,只为呈现任意存在的个体真相。

作品拒绝让观众以理性的方式来理解代数几何数学,而是让观众以感性的方式通过与几何图形的感性接触以及提供个体的情绪数据来与艺术家和数学家共同完成一次无法预期的创作。

《狼山观海》阅读题的答案

《狼山观海》阅读题的答案

《狼山观海》阅读题的答案篇一:阅读答案王安石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①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释①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②灵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

6.首联描绘了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答:7.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首联使用想象、夸张等手法,用“凿破”“拍”等颇具表现力的词语描绘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诗句语言的赏析。

完成时,要注意“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概念,赏析时,可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首联”中前半句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后半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7.抒发了诗人面对浩瀚水面时眼界开阔、心胸豁然开朗的欣喜、赞叹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蕴含情感的把握。

此句中,作者面对大海发出了感慨。

自己面对的大多是江湖,现在面对大海才感觉眼界大开,所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豁然开朗的情感。

篇二:南通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南通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整理录入:青峰弦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22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14分)青春,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它像彩霞一样灿烂,像花儿一样芬芳;它像蓝天一样明净,像大海一样péng pài,它充满激情,充满希望,充满力量它是人生之书 A (不可或缺不可理喻)的华彩篇章,是生活赐予我们的极其无限高贵的礼品站在青春的门槛上,我们懂得zhēn xī,懂得奋斗,也懂得感恩,让我们shí fàng活力,展现魅力,朝着梦想指引的方向,现在就出发!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1分)A处的成语是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4.春晖中学学生会拟举行“青春励志”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9分)(1)出版一期校刊其中有一个栏目报道青年人拼搏的事迹,请你为这个栏目取一个名称(不超过6个字)(1分)⑵举办一次讲座上映后反响热烈,学生会拟邀请该片导演赵薇来校作一次讲座,希望得到学校团委的批准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给学校团委写一份申请书(5分)⑶阅读一本好书请你为这部书写一段推荐语要求:适当联系主人公的命运以及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60个字左右(3分)5.用课文原名填空(8分)(1)大漠孤烟直,(王维)(2)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3)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4),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5)苏轼中,最能表现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性格的诗句是:“,”(6)范仲淹中,抒发古代仁人宏伟抱负、表达作者高远志向的诗句是:“,”二(63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6分)王安石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①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注释①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②灵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6.首联描绘了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7.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何陋轩记明王守仁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选自,有删节)注释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阻滞⑤莳:栽种⑥信:伸张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就其地为轩以居予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人以为陋:(2)于是人之及吾轩者:(3)因名之曰“何陋”:(4)记之以俟来者: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断线句子的意思(3分)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译文:11.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的目的(4分)答:12.阅读刘禹锡的中的文字,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两文是如何体现“陋室不陋”的(4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8分)莫言的清醒陈鲁民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之前,在对莫言获奖传言飞扬的时候,莫言一直低调回应获奖以后,他接受采访时说:“说不激动那是在装蒜,心里还是高兴的,但也就是高兴”“很快就会过去,自己不要当作怎么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头脑清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热爱这块土地,感谢父老乡亲”②莫言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就曾说过,希望“10分钟就忘掉获奖这件事”因为他深知,“得奖之后就会有各种好评和赞誉,要是没有定力,就容易头脑发昏,就容易犯错误,所以我就想快点忘记这件事,让自己轻装上阵”“忘掉所有的奖项是所有作家最高的选择”这不是他故作姿态的矫情,而恰恰是一种理智与清醒③说到这里,我想到居里夫人,她获得过包括两度诺贝尔奖的许多荣誉,但她都看得很淡,是不是“10分钟就忘掉”不敢说,但有一个故事说明她对待荣誉的态度朋友来做客,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玩一枚奖章,忙问:“夫人,你应该知道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是多么高的荣誉,怎么能把它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④的确,获奖是令人高兴的事,你有理由“漫卷诗书喜欲狂”,“一日看遍长安花”,但切勿沉溺其中,乐不思蜀过分陶醉,会侵蚀你的斗志,涣散你的精神,模糊你的视线,阻挡你前进的步伐,你的人生高度可能就此无法超越⑤牛顿的功绩曾经无与伦比,但遗憾的是,晚年,他也被荣誉迷住了双眼,沉醉于鲜花掌声美酒佳肴中,终止了科学探索的历程60岁后,他开始频繁出入各种宴会,接受各种称号,佩戴各种勋章,担任各种职务,从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到制币局长,还忙于与科学界的其他头面人物争权夺利结果,在他人生的最后24年里,他几乎毫无建树⑥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过不少获奖的科学家、演员,获得过金牌的运动员,因为沾沾自喜,居功自傲,忙于应酬,结果落后于飞速发展的时代,或被淘汰出局,或被边缘化,黯然失色,很快就淡出人们视野,成了天际转瞬即逝的流星⑦泰戈尔说:“鸟的翅膀绑上黄金,它还能高飞吗?”荣誉与奖励也是如此,我们希望得到它,也为得到它而欣慰,但绝不能当成沉重包袱背起来,背上它会迟滞我们攀登的脚步(有删改)13.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4分)答:14.作者为什么从莫言两度获奖的感言写起?(4分)答: &, nbsp;15.文章③⑤两段分别列举居里夫人和牛顿的例子,有什么作用?(4分)答:16.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对本文的阅读感悟,请谈谈你对莫言的“清醒”的理解(6分)答: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1题(22分)与植物一同生长李晓①当我躺在乡村的草丛中,长久地凝视一滴露珠的时候,我会在一瞬间变成一株植物,失去了对人类生活的记忆在风中,我听见我的骨节都在响②而我真的对现实生活有过温存的记忆吗?走在回家的路上,远望那一节一节像火车车厢组成的楼房,我就感觉到自己的滑稽可怜我这一具一百多斤重的肉体,每天的生活都是被囚禁在这沉闷的车厢中,在那里排泄病毒和废气我仿佛看见,一幢一幢楼房的顶端,林立着一座又一座虚拟的烟囱,把喘息的废气飘散到天空中去,形成一团又一团阴云,将我们彻底覆盖和笼罩,让我们的身躯不断萎缩,可怜如蚁地在大地上艰难蠕动③许多年前,看到梭罗的,我就着迷似的寻找我的瓦尔登湖终于,在我老家的山梁上找到了一座群山环抱中的水库我在烟波粼粼的水库旁边,相遇了几间废弃的农屋夜里,躺在床上,听着稻花香里的蛙鸣、满山满坡昆虫的合唱,我的身体常常呈现一种羽毛的状态篇三:2013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2013(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22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四川省南充市高中毕业班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试卷(扫描答案)

四川省南充市高中毕业班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试卷(扫描答案)

南充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共150分。

考试日寸间150分钟。

2.答第工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答第1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答第Ⅱ卷时,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焦躁不修边幅账簿.(bó) 徇.私舞弊(xùn)B.弦律词不达意倾.轧(yà) 大模.大样(mù)C.本分堂而皇之尽.管(jǐn) 无声无臭.(xiù)D.平添要言不繁证券.(quàn) 敷衍塞.责(sè)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橄榄球联盟年度冠军赛的实况转播在美国是重量级的节目,其收视率傲视群雄,其他同类型的节目只能望其项背....。

B.专家认为,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充耳不闻....,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C.党员干部既要敢于解放思想,更要埋头实干,努力当善于破解难题、打开局面的实干家,而不要当侃侃而谈....、光说不干的“战略家”“思想家”“理论家”“指挥家”。

D.对于当前流行的某些大部头系列图书,有人认为内容扎实、叙述从容,也有人认为行文拖拉、不利阅读,两种意见针尖对麦芒.....,僵持不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将汉字按部首归类,这是文字学领域一项伟大的创举,其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人也多望尘莫及。

B.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国家财力的增加为促进经济发展、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阅读答案:中国的山水画……(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中国的山水画……(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山水画作为文人对自己生存环境——大自然的观照,深深的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哲学内涵。

山水画虽然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但在中国山水画的水墨写意中,两度(平面)空间、多点透视及线的表现特点又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的两大特征。

西方人一直对中国画家早就能够完整地表现出山水百思不解。

山水画的出现的前提包括非拟人的自然哲学,在古希腊的地中海地区,洛克利歇斯的《神圣的自然》就是这一哲学的最基本的文字表述。

那时的古希腊地中海地区出现了一种有创见的、有发展前途的西方山水艺术。

它远远先于远东地区的山水画,但后来的基督教改变了这一切。

西方山水画艺术被扼杀、中断了,直到文化复兴运动后,一些思想家和艺术家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山水画才得以重新发展。

然而在中国,自然哲学一直把人和自然看作是无法分割的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察自然的方式,为山水画提供了创作前提。

中国山水画在“以形媚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以似与不似、虚虚实实的创作方法把自然和人格之美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界的山川、草木、宇宙、大地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

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同样影响着历代画家的审美世界观。

在山水画史上,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老庄理论认为,最高的智慧不是站在客体之外去认识把握客观规律,而是需要尽可能地融入客体之内去体会、理解,使主、客体完全融合。

道家的这种哲学精神,转化成了中国艺术的主要精神。

作画时,不局限于同一时空的写实,而是凭记忆按照心想去表现景物,力求达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自由境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道的感悟、体验、转述、传达与表现。

这种以道为本体存在,在空间意识上建构一个永恒的“质有而趣灵”的空间艺术表现,惟有山水画特殊的散点透视法才可以表达。

牛克诚《山水画:中国人自然情愫的图像表达》阅读练习及答案

牛克诚《山水画:中国人自然情愫的图像表达》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中国人以“山水”作为自然的指代,不只是一种思维的抽象,更是对于自然的诗性感知与发现。

从上古至秦汉,山水或是作为神仙居所,或是作为祭拜对象,或是作为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那一时期的山水图像只是一些零散的山石、树木。

而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文人官宦在道、释、玄的思想驱动下,萌发了一股强烈的重返自然的激情与热望,原本作为“自在之物”的山水因此成为一个新被发现的审美对象,成为一种凝结着生理舒适感与视觉悦目感的现实而具精神性的空间。

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中从此生长出山水之乐。

山水也逐渐从宗教画和故事画的背景中独立出来,成为绘画主体;作为自然情愫图像表达的山水画,以山川景色为载体实现着人们皈依自然的情感诉求。

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在洛神与曹植的身影背后描绘着树石流水、河岸远山,它们为这一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铺设了“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的自然空间。

美的目光同样诱导着唐代的自然情愫。

唐人富有诗人气质,他们用浓酒般的热情拥抱山水,也用唐诗般的浓情把丘壑林泉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他们敏感而多情,纵情于现实山水。

青绿山水技法语言的成熟也为将这般美景描绘得绚丽多彩提供可能。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即是用江天一色、波光万重、轻舟荡漾、巉岩幽岭、松竹掩映、桃红椿绿、水榭朱栏等,烘托出日丽风清的江岸美景;而李昭道《明皇幸蜀图》所表现的本是“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仓皇出逃、避难入蜀的窘迫经历,但却也一定要把那蜀地山水画得群峰竞秀、山花争妍。

晋唐以来观看山水的美的目光,在五代时期被注入探究自然的理性意识,及至北宋形成尚理的自然情愫。

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家用现实而具体的地理样貌来表现“图真”的山水。

荆浩、关仝等所代表的北派山水以石质坚凝、重岩叠嶂的北方山水为原型,描绘崇山峻岭、千岩万壑的壮美气象。

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派山水,以峰峦平缓、草木繁茂的江南景色为原型,表现轻岚淡烟、平淡天真的山水意境。

无论北派、南派山水画家,都借对自然的逼真描绘,来表现他们对自然带有敬意的理性思考。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领航卷(五)(含答案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领航卷(五)(含答案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领航卷(五)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谈起如何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卧游”一词最为常用。

但有些人对“卧游”一词有误解,认为是年龄大了,躺在床上回味自己亲身游历过的风景。

事实并非如此,卧游与真实的山水没有太大的关系。

欣赏中国山水画时所说的卧游,是一种身居斗室,通过画家构建的山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过程。

如何能做到卧游呢?有一些外部的条件要满足。

鉴赏者首先要“偷得浮生半日闲”,让自己从外到内安静下来。

只有安静下来,才能走进山水画的世界。

其次,书房要小,即所谓“斗室”。

如果你去过故宫博物院,见过乾隆皇帝著名的书房“三希堂”,就会对“斗室”有更直观的感受。

在偌大的紫禁城内,位于养心殿西暖阁的三希堂仅有五平方米大小。

可以想象,乾隆从繁忙的政务中偷得半日的清闲,在这个小而雅致的房间中静坐榻上,展卷鉴赏书画。

三希堂内,墙上悬挂的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仿佛是对“卧游”一词的注解。

再次,展卷也有讲究。

宋元以前流传下来的画作,更多的是一卷卷小而精致的长卷作品,更适合在斗室之内欣赏。

鉴赏这样的长卷时,一边展开一边卷起,让人产生“移步换景”的观感。

明代中晚期之后,大幅立轴的作品增多,被用来悬挂在壁上。

鉴赏这些作品,选择适宜的高度和距离,观者便能按照画家的设定走进其所营造的山水世界。

有人要问,即使我满足了以上这些外部的条件,但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依然难以取得卧游的效果,怎么办呢?其实,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体现在画家对笔墨的锤炼上。

想要欣赏画家透过笔墨所传达的意境,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和书法知识。

通过欣赏画面中的运笔和用墨,观者不仅能判断出画家技法水准的高低,也能判断出画家的审美旨趣。

影响深远的画家,不仅能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图式和笔墨语言,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独特的审美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山水观罗兰
①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所不同。

中国人游山玩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

②过去中国人谈游山,从未见有人说他“征服”了某个冰封雪冻的高山而引以为傲,中国人游山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说是“寻幽探胜”。

“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

唐朝诗人常用山林采造境,以表达他们的禅思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____,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

③再看中国人对水的态度,也与西方人有所不同。

我常觉得中国人都是天生的道家,而道家哲学的具体象征就是“水”。

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庄子的《秋水》,借河伯与海神来比喻见识的小与大,再到《渔父》,借江上渔父采象征一种不屑世俗仪节的超然,都是用“水”来给人造成浩阔博大的思想境界,然后才时照出个人的渺小。

因此,中国人游山玩水的“玩”,是“玩味”的“玩”,而不是介入其中的玩。

文人乘月泛舟,静态多于动态,用心灵多于用体力。

④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

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

历来丈人与武人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____,游山是为了____,玩水是为了____,郊游是为了陶冶性灵。

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莱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

⑤中固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也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

国画中绝少穷山恶水,纵使孤峰插云,仍不会给人险恶的感觉。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而不使人感到惊惧可畏,望而却步。

这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时世界的善意与爱惜,显现温柔敦厚之芙。

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超诣之中却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

⑥人类有史以来,确实克服了无数自然界的阻力,创造了文明,这是值得夸耀的一面,但人类真正的成功,还是要与自然合作而善用自然,因“征服”而贬损了对自然界的欣赏,固非人类之福;因“征服”破坏了自然界运行的秩序,恐怕更是人类之祸了。

1.总体说来,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将下边三个词分别还原到第④段的空格处。

(填写序号)A.赋诗B.旷怀C.寻真3.文章第④段把徐霞客的例子拿出来特别说明,请问在表达上有什么意义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完全文,你认为人对自然应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积累链接:请顺其思路,在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后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中国人对山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

2.A C B3.文章引用徐霞客的例子,一是为了说明徐霞客对山水的态度是为了向大地求知,他有别于一般中国人纯欣赏的态度。

二是为了使文章在论证上更严谨、更透彻。

(意对即可)4.要取一种“与自然合作而善用自然”的态度。

5.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