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爱情诗歌与情感表达考查题
古代诗歌情感情感分析题答案

3.菩萨蛮·咏梅 [宋]朱淑真
• 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霜 钩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 香。
•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 自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 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 要分析。(4分)
• 白话译文
• 几朵带着雨意的乌云一动不动地高挂在天 空,小溪的桥上寒意袭人。一弯新月刚刚 冲破云雾的遮挡出现在天边,梅树多姿的 身影在东风中摇荡。小桥下的潺潺流水在 向远方流左。一枝怒放的梅花在皎洁的月 光中散发着幽香。
• 结合全诗,简析诗人在尾联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 词句注释:槛,当指大明寺之栏干。
• 书剑,指文才武艺。明时,谓政治开明之时代。
• 白话译文:
• 清晨,我远望匡山,但见青山如画,青翠的颜 色深浅不一,树木参差不齐。
• 藤影随风飘动,垂到栏杆上。山间的小路上, 行人大都带着一只家犬行走,晚归的农民们都 背负着柴薪。
• 来到院中,满地落花,才想到已是暮春, 时光流逝之感涌上心头。抬头看去,月光 空明,已是拂晓,整夜未眠。
• 独立阶前,仰对明月,划然长啸。思念的 故人,应该在天际独行。
• 答案 :①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异 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 独难眠, 乡梦难成。
• ②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爱书成癖却 因病不能 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 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
• 回首天涯江路永。远树孤村,数点青 山暝。梦过煮茶岩下听。石泉 呜咽松 风冷。
• 注:元成宗大德年间,卢挚由集贤学士大中大夫调任湖南岭北 道肃 政廉访使,即贬谪南方,此词写于他被贬之后。
• 上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结合词句 进行分析。(4分)
• 作品鉴赏:《蝶恋花·鄱江舟夜,有怀 余干诸士,兼寄熊东采甫》通过梦中 与友人煮茶共饮,表达作者迁谪之意 和思友之情。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情感题配检测含解析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诗歌情感题〞配套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亭下,馀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本诗描绘的是春日江景,除了“江林〞外,还有和两个意象也能说明诗歌描绘的对象。
(2分)参考答案:亭客船★(2)本诗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江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答:参考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那么直接抒发作者在征途中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前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风光3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2分)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
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
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
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
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题。
(8分)[双调]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1)“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解析:此题考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才能。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说明对做官的厌倦;“归,学取他渊明醉〞,借用陶渊明归隐的典故,说明作者想要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抒发了作者想要与仕途诀别、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
(答“对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可以,每点1分)(2)赏析画线句子写景的特色。
(6分)答:解析:此题考察鉴赏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才能。
写景方法从寓情于景、色彩运用、写景顺序三个角度分析。
“红叶〞“山溪〞“松径〞“黄菊〞等意象,表现高尚情怀,“堪题〞“偏宜〞“满〞“绕〞等表现赞美、欣喜之情。
古代诗歌情感考查

古代诗歌情感考查(2013年高考全国一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2014年全国一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2015年全国一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见,作者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边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情感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情感题(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情感题1.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①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②,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
②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
(1)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
___(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2.古代诗歌鉴赏。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颈联写出了山西村的乡俗民事,“简朴”二字写出了这里的人们生活艰难,只能用古老的方式祈求神灵的保佑。
C.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流连忘返。
尾联写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恋恋不舍之情。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却处处切中“游”字。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根据提示写出你的感悟。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只要再坚持一下,你也能欣赏到别样的风景。
同样,在人生的道路上,___。
3.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__的悲惨故事。
(2)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2020高考诗歌鉴赏---情感题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答题步骤示意图],分步答题) 步骤一 情感①:表达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描述对象①: 颔联描绘饯行的隆重和出征时军威的雄壮,
颈联想象行军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示战斗必将胜利。
步骤二 情感②:表达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和祝愿。 描述对象②: 尾联想象友人运筹帷幄的雄姿,展望荡平
(2)人——人生感受。 ① 第一种情感:单纯伤春悲秋。 例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杜甫 例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纱》 ② 第二种情感:感慨时光易逝,青春不在。 例.“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③ 第三种情感:世事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
春日京中有怀①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②,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③,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 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 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 ②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③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答题步骤示意图]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答题步骤示意图],分步答题) 步骤一 情感①:喜爱山中夜景。 关键词①: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
步骤三 情感③: 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感情。 同类意象③(尾联): 写诗人“西北望”,“鹧鸪飞”指
古诗鉴赏之情感类试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古诗鉴赏之情感类试题训练及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面问题。
清平乐·弹琴峡①题壁[清]纳兰性德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
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注: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搏,声若弹琴”。
②泠泠:水流声。
[题干]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什么作用?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边塞景象:作用:情感:[答案](1)描绘水声泠泠、关塞入云、秋风苍劲,鸿雁低飞的边塞景象,渲染苍凉肃杀的气氛。
(2)联系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烘托作者行旅天涯的悲凉凄苦,为结尾抒情做铺垫。
(3)(第二、三步)抒发了知音难觅的苦闷、关塞行役的艰辛、背井离乡的无奈、英雄失路的落寞及对朝代兴衰的感叹。
[解析]这阕词,上片由水声泠泠起兴,慨叹知音难觅、前朝如梦、边愁难写等等,其复杂交织的悲感皆由这鸣琴一样的水声勾起。
这是由听觉上引来的愁情落笔。
下片仍是前景后情,从视觉、眼前景上进一步渲染这种愁情,结二句则由辛弃疾词句化出,自然浑成,表达了千古英雄皆寂寞的落寞情怀。
词的上片落寞幽清,下片写景却是异峰突起,于清越中显雄壮,词意颇有险绝之势。
人随落雁西风,亦是苍凉肃杀之句。
峰高入云,则秋风苍劲,鸿雁低飞。
独立绝顶,胸中层云涤荡,人便有御风而翔之势。
心意沉浮,风满袍袖,人的身心仿若全部融入苍茫时空之中。
词的结句,取辛弃疾《水龙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一感“无人会,登临意”之悲慨,直抒其郁勃胸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赠阙下裴舍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起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注:①当时,裴舍人的地位较高,诗人想得到举荐。
高考诗词鉴赏中的情感题

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类题型一情感类题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心情?2.结合全诗,简述X句“XXXXX”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4.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二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感情类型1. 诗歌中常见的表情感的五个字:人、人、长、忧、思。
(1)人——人生志向(中国文人当官史)。
①第一种情感:渴望建功立业,但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例:“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②第二种情感:仕途不顺的苦闷。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例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例3.“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咏蝉》骆宾王③第三种情感:归隐田园之乐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陶渊明(2)人——人生感受。
①第一种情感:单纯伤春悲秋。
例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杜甫例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纱》②第二种情感:感慨时光易逝,青春不在。
例1.“百川到东海,何日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例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③第三种情感:世事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3)长——长亭送别①第一种情感:表留恋。
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②第二种情感:表勉励。
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③第三种情感:表心志。
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忧——忧国伤时消极:①第一种情感: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②第二种情感:百姓离乱的忧愁。
例.“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③第三种情感: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荒淫无度、软弱无能。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思想感情专题 (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思想感情专题(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山(其二)①顾炎武秋山复秋水,秋花红未已。
烈风吹山冈,磷火来城市。
天狗下巫门,白虹属军垒。
②可怜壮哉县,一旦生荆杞。
归元贤大夫,断脰良家子。
③楚人固焚麋,庶几歆旧祀。
④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
叹息思古人,存亡自今始。
注:①本诗作于顺治二年(1645)。
清军攻南明苏州等地,当地军民奋起反抗,惨遭掠屠。
②天狗:不祥之星宿,主灾难。
③元、脰(dòu):皆指头颈。
④据《左传》:吴军占领楚之麋城,楚人子期说:“国亡矣!死者若有知也,可以歆旧祀,岂惮焚之?”楚人遂焚麋城以战,吴师败绩。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山”两句:以景物烘托肃杀气氛,侧面写战争导致人间凄惨。
B.“天狗”两句:灾星降临、异象出现,暗指苏州等地兵灾的降临。
C.“楚人”两句:楚人固执地焚城,死者再也难以享受后人的祭祀。
D.“叹息”两句:从历史回到现实,鉴古知今,生死关头就在今日。
14.顾炎武此诗沉郁悲怆,蕴含了丰富的情感。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条简析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13.C14.(1)赞颂江南人民的斗争意志和抗清的决心。
以“秋花红未已”“归元”“断脰”表现江南人民的意志与抗争;(2)表现对敌人侵略暴虐的憎恨之情。
诗人将清军比为“磷火”、“天狗”、“白虹”,表现鲜明的憎恨;(3)坚信自今开始,君民同心,不懈奋斗,终会有胜利的一天。
诗中以勾践得到典故和直抒胸臆表达要坚持战斗和必胜的信心。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死者再也难以享受后人的祭祀”错误,句意为楚人坚持焚烧麋城,打赢了仗,死者还可以期望享受以前规模的祭祀。
此处作者强调要和敌人血战到底。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秋花红未已”一句,写那一望无际的殷红的秋花,岂不是抗清军民的鲜血所染! 赞颂江南人民的斗争意志;“秋风吹山冈,磷火来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爱情诗歌与情感表达》考查方式
1.从诗经的《野有蔓草》到屈原的《湘夫人》,两者在以植物寄托情感,表达爱情心理方面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可以下列角度来谈(1)、植物的选取,(2)主人公的情感抒发,(3)两者的共通性
2.汪静之的爱情诗是其真实情感生活的再现,是表达五四时代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美好篇章,请结合《惠的风》和《伊的眼》、《祷告》《过伊家门外》,谈谈汪静之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内容,他表述的爱情观在当时有怎样的意义。
3.南人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爱情语言具有浅白通俗意味,却有深含爱情的真谛,你认为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4.请阅读席慕容的《莲的心事》《一棵开花的树》《前缘》《山路》,都是在述说一段段男女之间相遇无缘的叹息和怅惘,请从青春气息、画面之美、哲理感悟三方面来谈谈其诗歌的特色。
5.你认为穆旦爱情诗作的特色在哪里?
6.写一首以植物为象征义的爱情诗歌。
要求:
1.1—5题任选一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赏析文章,字数850字左右。
(必须有对具体作品的引述和评析。
)第6题必做,自拟题目,诗歌节数应达到二十行。
2.以信纸或原稿纸做答。
3.认真阅读作品,可以参考资料,但不能照搬照抄。
4.上交时间:17周星期一三四节时间。
上交地点:文B206中文系资料室。
以同系、同班为单位上交。
过期不交,视为自动放弃学分。
不撞南墙不回头
•一道南墙
•曾经折返了很多爱情
•现在还是有人说
•你怎么不撞南墙不回头啊!
•你别蒙我啦
•过了南墙是南极
•过了南极又往北啦
•即使重新回到原点
•想想绕着地球走上这一圈•已足以检验自己的冲动•况且
•一个回心转意的老太婆•已在原地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