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疆域教学设计
初中中国疆域教案

初中中国疆域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
2. 让学生掌握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3.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海域及分界线。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
2. 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3. 中国的海域及分界线。
教学难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的描述。
2. 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的记忆。
3. 中国的海域及分界线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准备:1. 地图:中国政区图、中国疆域图。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
2. 提问:中国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它的疆域范围包括哪些地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
2. 让学生根据教材,总结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2. 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级行政单位的名称,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讲解中国的海域及分界线,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中国疆域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2. 让学生在中国政区图上标出各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和海域及分界线。
2. 强调重点内容,让学生记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阅读教材、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和海域及分界线。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也要注意巩固学生的记忆,加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中国的邻国和海洋
1. 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中国的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1. 地图法:利用地图展示中国的邻国和海洋分布情况
1. 通过课堂问答和地图指认,检查学生对中国邻国和海洋的掌握情况
2. 了解中国濒临的海洋和主要岛屿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2. 根据小组合作的成果和表现进行评价
2. 根据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和表现进行评价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1
中国的地理位置
1. 掌握中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 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1. 通过课堂问答和测验,检查学生对中国地理位置的掌握情况
2. 了解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地图法:利用地图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根据学生的记忆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5
中国的地理位置优越性分析
1. 分析中国地理位置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上的优越性
1.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1. 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和分析深度进行评价
2. 了解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对经济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对经济发展和国际交往的积极影响2.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 Nhomakorabea度进行评价
2
中国的疆域范围
1. 记住中国的领土面积和四至点
1. 记忆法:通过反复诵读和记忆,帮助学生记住中国的领土面积和四至点
1. 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中国疆域范围的记忆情况
2. 了解中国领土的辽阔和重要性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中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并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读图说出领土面积和中国的疆域四至,以及领海、内海,半岛、岛屿还有海峡的分布。
3、读图说出我国的临国。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分析归纳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2、学会估算中国东西跨经度差、南北跨纬度差,培养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位置优越,疆域广阔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民族自豪感,形成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分析归纳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
2、熟记中国邻国的位置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引导归纳。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由多媒体播放视频《我爱你,中国》导入,视频中展示中国有代表意义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大江大河以及建国以来的发展成就。
(提问): 1、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名字的全称吗?2、视频中出现了我国的母亲河,是哪条河?3、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面积排世界第三,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陆地的总面积吗?(老师归纳)视频中我们看了中国的大江大河,高原雪山壮美秀丽,民族建筑大气磅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必要了解祖国母亲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来了解她的位置和疆域。
二、讲授新课。
(1)伟大的祖国(活动)多媒体显示教材第2页图1-1 “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布置学生读图探讨下列问题:1、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
2、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出日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四个国家,对比说出中国与这四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差异。
3、综合上述分析,说一说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其有何优越性?(2)辽阔的疆域(活动)多媒体显示教材第3页图1-2 “中国的疆域图”图,布置学生读图探讨下列问题:1、说出中国的疆域四至点。
2、估算中国东西跨经度差,南北跨纬度差,并判断是东西宽还是南北长。
3、思考中国东西跨经度大有什么影响?南北跨纬度广又有什么影响?(活动)多媒体显示教材第5页图1-5 “中国濒临的海洋”图,布置学生读图探讨下列问题:1、说出中国的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我国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优势?.
1,我国东部濒临海洋,有利于海洋交通,海水养殖.
2,东部靠近海洋,有利于夏季风带来大量的降水.
3,我国西北部和亚洲的内陆相联.可以通过陆地和亚洲各国实行经济贸易活动.
学生阅读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14个邻国.6.
三,巩固练习
1,我国的地理位置,从半球位置上,位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从海陆位置上位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了解我国的四至:
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北纬53度,
最南:离赤道附近的北纬4度.曾母暗沙.
最东: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处.东经135度附近..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经73度.
我国的最北端和最南端按照1纬度111千米算,南北距离近50度,我国南北距离相差将近5500千米.
我国南北距离跨纬度大,跨了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没有寒带.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板书Biblioteka 题:(1分)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二,展示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了解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了解我国的四至,以及濒临的海洋.
3,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地图1-1,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找出我国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
学生议论:
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从海陆位置看,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学生活动:
比较四个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巴西的地理位置.说说它们的地理位置差异.
《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疆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国疆域的基本概念,包括疆域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以及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疆域的分布特点,认识到我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多样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中国疆域的地理位置和主要行政区划,理解我国疆域的分布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地图和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疆域的广阔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信息整合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具:准备初中地理教材、地图册、投影仪及中国地图等教具。
2. 课件与资源:制作包含中国疆域分布、行政区划、地理特点等内容的PPT课件,准备相关地理图片和视频资源。
3. 学生预习: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我国疆域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地理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地理知识,如中国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等。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域辽阔,都有哪些省份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疆域》这一课。
”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课展开(一)了解疆域概念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疆域的概念,包括疆界、国土面积、地形地貌等。
通过图示和文字描述,使学生对疆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中国疆域的概述通过幻灯片展示中国疆域的概况,包括领土面积、东西南北的边界、海岸线等。
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位置和重要性。
(三)主要省份介绍1. 分类介绍:将中国省份按照地理位置、经济特点等进行分类,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等,并逐一介绍每个地区的代表省份。
2. 互动学习:利用中国地图,让学生自己指出每个省份的位置,并回答一些关于该省份的简单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分享该省份的特色美食、名胜古迹等。
3. 视频教学:播放关于中国各省份的短片或图片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省份的风土人情。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中国的疆域》是本册的开篇,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我国疆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我国疆域的完整性、地理位置的特点等方面的认识尚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我国的疆域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国家领土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2.难点: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引导学生掌握我国的疆域知识。
2.案例分析法:结合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疆域的相关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我国疆域的相关地图,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2.收集我国疆域的典型事例,如领土争端、行政区划调整等。
3.分组讨论的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4.教学课件的制作: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观察我国的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2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是本册教材的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掌握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对于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具体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疆域范围,掌握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理解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国家意识和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疆域范围,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2.难点: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念,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中国的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
2.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情况。
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实例和问题的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关于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图片和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疆域范围,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行政区划吗?”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中国的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各个行政区划的情况,给出实例解释行政区划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利用课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如:“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回答,并进行解释和阐述。
八年级地理教案 中国的疆域9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疆域9篇中国的疆域 1教学目的:1.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
了解并记住我国濒临的海洋,我国的领海和内海、半岛和岛屿、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分布。
2.教会学生识读和使用“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并能在空白的“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上填注邻国、领海及濒临的大洋名称。
3.通过教授有关我国疆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励学生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是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的疆域和国土面积。
难点是记住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具“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疆域和邻国示意图”(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形图”。
课时 1.5~2课时。
讲授提纲一、我国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2.海陆位置3.经纬位置二、我国的疆域和面积1.疆域的概念2.面积三、我国濒临的海洋1.我国的海洋2.我国的领海3.漫长的海岸线及众多的岛屿四、我国的陆界和邻图1.漫长的陆界2.陆上邻国3.隔海相望的国家五、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从纬度位置看2.从海陆位置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收听歌曲“歌唱祖国”的录音]“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宽广美丽……”,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会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土究竟有多大呢?它在地球上的位置如何呢?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我们可爱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学习新教材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板书]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板书]一、我国的地理位置[板书][读图练习]指导学生看“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让学生说出我国所处的半球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板书][读图练习]看“世界地形图”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在太平洋西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铁厂中学罗正友
一、课题:中国的疆域
二、授课日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教材,能正确分析归纳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2、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五、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六、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伟大的祖国”、“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邻国”
3部分内容。
1、“伟大的祖国”、“辽阔的疆域”(部分)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我国的地理位置可从半球位置、大洲大洋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4个方面来说明,并且都需要落实在地图上。
2、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些特点正反映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为加深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可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地理位置进行比较。
3、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伟大的祖国”的正文内容简洁,用主要篇幅呈现了一幅“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并设计了一组“活动”,着重引导学生据图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并通过我国与日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的地理位置的对比,归纳出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4、“辽阔的疆域”、“众多的邻国”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5、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辽阔的疆域”通过“中国的疆域”图生动地呈现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设计了一组“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国领土跨越的经纬度,以及我国领土东西、南北的景观差异来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
此外,教材正文介绍了我国的领土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排序,以及我国辽阔的海洋国土等内容,并安排了一幅“中国濒临的海洋”图,以引导学生将我国濒临的海洋、重要的岛屿等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七、教学理念及方法
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情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
八、教学手段的使用
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
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疆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活动)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
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
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总结:北-头顶黑龙江南-脚踩曾母暗沙东-嘴喝两江汇合水西-帕米尔上摆摆尾
(读图)课本3页中国的疆域图
(提问)算一算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纬度约相差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
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寒带。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
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和最西时间相差5个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尔米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边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边的帕尔米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为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十、板书设计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2、跨近50个纬度
十一、课后反思
1、学生读图分析的空间思维不紧密、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
2、通过对比,对我国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优越性不能全面理解。
3、本节课基本能够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师生能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