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疆域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疆域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疆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2. 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类型,掌握三级行政区划的分布。

3. 培养学生对我国疆域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领土的四至点,三级行政区划的分布。

2. 教学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行政区划的基本类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我国疆域的相关图片和地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我国疆域的特点和行政区划的分布。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疆域范围。

2. 讲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讲解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3. 讲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类型,展示三级行政区划的分布图。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疆域的特点和行政区划的分布。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我国疆域的特点及其意义。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我国领土的四至点示意图,加深对我国疆域的理解。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我国疆域知识的掌握。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海陆分布,掌握我国大陆海岸线、内海和边海的划分。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掌握我国国界的特点。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海陆状况。

2. 讲解我国的海陆分布,展示我国大陆海岸线、内海和边海的划分图。

3. 讲述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分析我国国界的特点。

4. 案例分析:以具体实例讲解我国海陆分布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我国海陆分布的意义。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我国大陆海岸线示意图,加深对我国海陆分布的理解。

《中国的疆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中国的疆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中国的疆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面积、濒临的海洋、主要的岛屿和海峡。

(3)知道我国的陆疆、相邻的国家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我国濒临的海洋、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3、情感目标: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难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对气候和时间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祖国山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新课学习(一)我国的位置1、根据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

2、展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说出我国的海陆位置。

3、展示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说出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所属的温度带。

4、读表格,说出我国陆地面积。

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国土辽阔。

(二)辽阔的疆域1、学生读课本P3图1-3“中国的疆域“图,找出我国的四个端点。

2、教师在图上介绍四端点所在的经纬位置。

3、我当小法官: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面已经洒落着阳光”是真是假?4、展示三幅人类活动图,同一时间,三种人类活动对应哪个地点?5、思考:寒假到了,我们班很多同学准备去旅游。

如果现在有两张机票,一张是广州到海口的机票,一张是广州到哈尔滨的机票,请问你选择哪一张?为什么?教师归纳:我国东西跨经度大,产生时间差异。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类型差异大。

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我国所在的纬度位置有利于发展多得农业,辽阔的疆域使我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濒临的海洋1、介绍我国的“蓝色国土”。

2、我当探险家:探险小组将组员分为红队和蓝队,两支探险队都从朝鲜出发,红队沿陆上国界线按照逆时针方向探险,找到并说出沿途经过的陆上邻国;蓝队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大陆海岸线,说出濒临的海洋,以及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两个大岛的名称。

《疆域》教案(精选4篇)

《疆域》教案(精选4篇)

《疆域》教案(精选4篇)《疆域》篇1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相关]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3.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4.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中国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课时安排】2~3课时。

【位置优越】1.引入新课(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疆域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疆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面积。

2. 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3. 培养学生对国家疆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面积。

2.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教学难点:1. 行政区划的分类和特点。

2. 疆域范围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疆域范围。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不同行政区划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 疆域范围和面积:讲解中国的疆域范围,让学生掌握中国领土的四至点,以及中国的总面积。

3. 行政区划: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让学生了解各级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特点。

4. 行政区划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不同行政区划的特点,如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分布、人口数量等。

5. 疆域范围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加深对疆域范围的理解和记忆。

6. 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疆域,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的理解。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中国行政区划图,加深对行政区划的理解。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疆域范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面积。

3. 课堂讲解: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4.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行政区划的特点,如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分布、人口数量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疆域范围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的理解。

中国的疆域 教学设计

中国的疆域 教学设计
附件4
教学设计模板
所用教科书
书名
地理八年级上册 湘教版
所教年级
八年级
所教册次、
单元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设计主题
1.1 中国的疆域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伟大的祖国”、“辽阔的疆域”(部分)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伟大的祖国”的正文内容简洁,用主要篇幅呈现了一幅“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并设计了一组“活动”,着重引导学生据图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并通过我国与日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的地理位置的对比,归纳出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活动”中没有介绍描述我国地理位置的方法,这是因为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描述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在学习中国地理时,只要将这些方法进行迁移即可。在“辽阔的疆域”部分,教材P.5设计了一组“活动”,这组“活动”是对“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2.请大家根据图1-3,算一算我国最东端与最西端相差多少经度?根据时区的划分,我国东西跨多少个时区?根据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东西端距离大约为多少千米?
3.算一算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大约跨多少纬度?在地球“五带”中,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那一带?根据所跨纬度,计算我国领土南北端距离约为多少千米?(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
“辽阔的疆域”、“众多的邻国”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辽阔的疆域”通过“中国的疆域”图生动地呈现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设计了一组“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国领土跨越的经纬度,以及我国领土东西、南北的景观差异来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

中国的疆域教案

中国的疆域教案

中国的疆域教案主题: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疆域范围以及重要的地理特点。

2. 理解中国的疆域在历史上的变化和原因。

3. 掌握中国地图的基本要素和标注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疆域的概念介绍:解释疆域的定义,包括国土范围、边界和领土主权。

2. 中国的疆域范围:使用地图展示中国的疆域范围,包括陆地和海洋领土。

3. 中国的地理特点: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如长江、黄河、青藏高原等重要地理要素。

4. 疆域的历史变化:通过图表和时间线展示中国疆域在历史上的变化过程,包括扩张和缩减。

5. 疆域变化的原因:讨论中国疆域变化的原因,如政治、经济、人口等因素。

6. 地图标注练习:通过练习,指导学生如何在中国地图上标注主要地理要素和疆域边界。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发学生对中国疆域的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疆域的概念和中国的疆域范围,重点突出中国的地理特点。

3. 图片展示与讨论:展示包括中国地图和相关图片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中国的地理特点。

4. 历史变化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中国疆域在历史上的变化过程,并讨论变化的原因。

5. 地图标注练习:提供中国地图和标注要素的列表,指导学生在地图上进行标注练习。

6. 总结归纳:要求学生总结中国的疆域范围以及学到的地理知识,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教学资源:1. 中国地图和幻灯片2. 图片展示相关中国地理特点3. 时间线和图表展示中国疆域的历史变化4. 标注要素的列表和练习地图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对中国疆域的认识和对地理问题的理解程度。

2. 地图标注练习:评估学生标注地图的准确性和细致程度。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展示关于中国疆域的展板或报告,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展示技巧。

拓展活动:1. 作文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作文,讨论中国疆域变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3
中国的邻国和海洋
1. 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中国的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1. 地图法:利用地图展示中国的邻国和海洋分布情况
1. 通过课堂问答和地图指认,检查学生对中国邻国和海洋的掌握情况
2. 了解中国濒临的海洋和主要岛屿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2. 根据小组合作的成果和表现进行评价
2. 根据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和表现进行评价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1
中国的地理位置
1. 掌握中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 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1. 通过课堂问答和测验,检查学生对中国地理位置的掌握情况
2. 了解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地图法:利用地图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根据学生的记忆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5
中国的地理位置优越性分析
1. 分析中国地理位置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上的优越性
1.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1. 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和分析深度进行评价
2. 了解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对经济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对经济发展和国际交往的积极影响2.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 Nhomakorabea度进行评价
2
中国的疆域范围
1. 记住中国的领土面积和四至点
1. 记忆法:通过反复诵读和记忆,帮助学生记住中国的领土面积和四至点
1. 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中国疆域范围的记忆情况
2. 了解中国领土的辽阔和重要性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中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并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读图说出领土面积和中国的疆域四至,以及领海、内海,半岛、岛屿还有海峡的分布。

3、读图说出我国的临国。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分析归纳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2、学会估算中国东西跨经度差、南北跨纬度差,培养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位置优越,疆域广阔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民族自豪感,形成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分析归纳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

2、熟记中国邻国的位置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引导归纳。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由多媒体播放视频《我爱你,中国》导入,视频中展示中国有代表意义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大江大河以及建国以来的发展成就。

(提问): 1、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名字的全称吗?2、视频中出现了我国的母亲河,是哪条河?3、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面积排世界第三,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陆地的总面积吗?(老师归纳)视频中我们看了中国的大江大河,高原雪山壮美秀丽,民族建筑大气磅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必要了解祖国母亲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来了解她的位置和疆域。

二、讲授新课。

(1)伟大的祖国(活动)多媒体显示教材第2页图1-1 “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布置学生读图探讨下列问题:1、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

2、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出日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四个国家,对比说出中国与这四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差异。

3、综合上述分析,说一说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其有何优越性?(2)辽阔的疆域(活动)多媒体显示教材第3页图1-2 “中国的疆域图”图,布置学生读图探讨下列问题:1、说出中国的疆域四至点。

2、估算中国东西跨经度差,南北跨纬度差,并判断是东西宽还是南北长。

3、思考中国东西跨经度大有什么影响?南北跨纬度广又有什么影响?(活动)多媒体显示教材第5页图1-5 “中国濒临的海洋”图,布置学生读图探讨下列问题:1、说出中国的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通过纬度的计算南北距离,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教师总结:⑴由于地球的自转,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我国东西跨经度 60
多度,跨 5 个时区:东 5 区――东 9 区,因此东西两端的地方时相差约 4 个小时。因此,当
东部乌苏里江旭日东升时,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却是繁星满天。
⑵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北气候差异大,纬度越低,气温超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面积,说明我国拥有辽阔的疆域。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评价及创新精神. 教育方面: 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 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3、请同学们用直尺量出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 。
4、算一算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纬度约相差多少度?纬度相差 1 度,距离相差约 110 千米,
请计算我国南北的实际距离。
学生欣赏:中国四端风景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巩固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复习比例尺知
▲当夏季 6 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早已洒满阳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星斗 满天的深夜。为什么?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活动(二)踏迹国域
读 “中国的疆域”图
1、在图上找出我国的疆域四至。
2、算一算我国最东端与最西端相差约多少经度?根据时区划分,我国东西跨多少个时区?
(3)我国的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以及琼州海峡
和台湾海峡。
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中国地理)学习的开始,既是初一的承接也是初二的开始,所以显
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本节课教学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效果展示,并创设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建立了探究、
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 教学难点 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走进生活、探究学习 】 春节小贝克一家要来中国旅游,请同学们做导游,首先要知道中国的位置。
活动(一)寻找古国 读“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和“中国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 2、读图说出我国的海陆位置。 3、在图上找出:日本、蒙古,观察中国、日本、蒙古这三个国家的海陆位置的差异。 4、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我国最南处于 哪个温度带?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小贝克一家来到中国走遍中国的疆域,感慨颇深。小贝克的爸爸拍摄了两组图片,请同学们 来帮忙解答疑惑。 ▲北部黑龙江省和南部海南省的大地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促进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四、 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图片显示:长城、长江、黄河、2008 年北京奥运会、2010 年上
海世博会等,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听歌曲、看图片使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
读“中国疆域”图 1、请自北向南依次说出我国濒临的海洋。 2、在图上找出台湾岛、海南岛、钓鱼岛、黄岩岛等岛屿 。 3、在图上长出我国沿海的三大半岛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老师板画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图上填出以上内容。 播放视频“钓鱼岛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展示“黄岩岛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让学生在地图找出我国的岛屿,播放视 频“钓鱼岛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展示“黄岩岛相关资料”,学生明白这些岛屿面积虽小,但 都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展示: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努力实现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学习
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本节课设计以小贝克一家的旅游为主线,分三步: 寻找古国——踏迹国域——蓝色之旅,把本节知识串联起来,让知识回归生活。
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激发学生的民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责任 感。歌曲《歌唱祖国》和反映祖国壮丽河山、祖国繁荣发展图片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 感,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钓鱼岛、黄岩岛热点问题的关注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 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达标测试 1、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
A、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和最东端都位于黑龙江省境内 B、位于北半球,在亚洲的东部,西临太平洋 C、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D、从经度来看,我国全属东经度,从纬度来看,我国大部分属低纬度 2、我国领土最西端在( )
A.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雪地的隆冬时,南方的海南却是烈日炎炎的威夏景象。
显示图表:四国一洲的面积。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欧洲
1710
997
960
937
1060
学生记忆:我国的陆地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前三位。 (设计意图:用比较法知道我国的陆地面积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 国情感。) 小贝一家来到我国东部海域进行了一次“蓝色之旅”。 (活动三)蓝色之旅
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面积,说明我国拥有辽阔的疆域。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评价及创新精神. 德育目标: 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疆域》 孙集二中 张凤芹
一、 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 中学 2、 学科:地理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1)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中国美好河山的图片和中国近几年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2)搜集近期热点:钓鱼岛、黄岩岛局势的变化。
B.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C.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D.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3、我国南北跨纬度( )
A.约 49°
B.约 69°
C.约 80°
D.约 57°
4、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5、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填出
(1)我国的疆域四至
(2)我国的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相关知识点” •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列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
角的连线。 •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西起长江口岸启东角,东至朝鲜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之
间的连线。 •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由福建东山岛南端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之
间的连线。 •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海域 拓展篇——内海 • 政治地理上的内海概念,是指国家内水的一部分。它包括各海港,领海基线以内 的海域,以及为陆地所包围但入口较狭的海湾和通向海洋的通道(海峡)等。内海处于 沿海国主权之下,沿海国有权关闭内海,不让外国船只进入,或规定进入内海必须遵守 的规则。渤海和琼州海峡,都是我国的内海。 • 自然地理上的内海概念,是指伸入大陆内的海,面积不大,仅有狭窄的水道与大
地 位置


南北纬度 相差约 50°
大部分在温带, 小部分在热带
南北气候差异大
东部多 降水
利于发展多种农 业生产
利于农业 生产
置 海陆 海陆
位置
兼备
沿海有 许多良 港
西部深入亚 欧大陆内部
便于发展 海洋事业
便于和中 亚、西亚、 欧洲联系
[总结] 从上述内容,使我们认识到伟大祖国的国土辽阔、位置优越,我们为拥有这样伟 大的祖国而自豪。
二、 教材分析 《中国的疆域》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开始。教材
首先讲述了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以及海陆位置相关知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上把握好中 国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学生今后从空间上认识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 力。然后以面积大小、领土四端、辽阔的海域、众多邻国为重点,还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位 置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体验、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促使师生共同成长进步。尤其是对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分析,经过 合作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想探个究竟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二、多方位培养学生意识和能力。 本节课教育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 、 合作意识 、参与意识和情感意识,使学生在一 种生动、民主、融洽、快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和 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学生各抒己见,个性得到了 充分发挥,照顾到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提高了学生主体参与效率,同时拓宽了学生间情感 交流的渠道,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创设了展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有效地促进了学 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地位,请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师生一起探究问 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注重 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出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和 个性张扬的空间,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四、强化人文素养,肩负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功能。 本节课通过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分析和探讨,以及辽阔的疆域的教学渗透,极大地激发 了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热情,树立建设好祖国的信心和志向。 不足: 1、本节课教学中虽然利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2、不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回答问题中学生回答问题集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合作,促进全 体学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