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说课稿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教材从宏观的角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以及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图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概况,对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行政区划的具体情况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讲解地理位置的特点,行政区划的具体情况,以及通过地图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
2.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行政区划的具体情况。
3.培养学生的地图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
2.教学难点:地理位置的特点,行政区划的具体情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2.教学手段:地图、图片、多媒体课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行政区划的具体情况。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讨论: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行政区划的具体情况的理解,互相学习和交流。
4.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关于中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的资料,互相学习和交流。
5.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地理位置的特点,行政区划的具体情况。
6.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疆域》教案(精选4篇)

《疆域》教案(精选4篇)《疆域》篇1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相关]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3.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4.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中国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课时安排】2~3课时。
【位置优越】1.引入新课(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
中国的疆域说课稿

《中国的疆域》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
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
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中国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
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二、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讨论比较法:在学习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3、开展谜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新课讲述:导入:用谜语导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说课稿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也是对学生进行地理启蒙教育的重要一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海岸线长度等基本地理信息,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辽阔疆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域知识方面,学生对中国的疆域了解有限,对疆域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掌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海岸线长度等基本地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国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海岸线长度等基本地理信息。
2.教学难点:对中国疆域概念的理解,以及疆域相关知识点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地图观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问解答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教材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中国地图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疆域范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海岸线长度等基本地理信息。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疆域的特点,总结疆域相关知识点。
4.提问解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学生知识。
5.知识拓展:介绍中国疆域的相关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疆域的变迁。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疆域知识的重要性。
《中国的疆域》说课稿

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 并根据所跨纬度计算我国南北端距离约为 多少千米?
(纬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110千米)
漠河县北端的黑 龙江主航道中心 线上53°N
帕米尔 高原 73°E
用图片解释以上 的问题,将抽象 化为具体,有利 于学生理解,记 忆。
黑龙江 与乌苏 里江主 航道中 心线相 交处 135°E
三、学法指导
•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学会运用地图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探究,培养 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和活动组织的能力。
•
四、教学过程
• • • • •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导入新课
以乐曲导入,创设情境,展现我国的壮丽山 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 自豪感。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引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 课堂的热情。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海陆兼备 东临大洋 西靠大陆
岛国
内陆国
海陆兼备 东西临海
• 我国疆域辽阔,海陆兼备。 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能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我国 东部气候湿润,又有利于海 上的对外交往。
优越性
临海 邻陆 辽阔 国土
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
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位置 的优越性,培养学生集体 陆上交通便利,直接往来。 合作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让学生了解领 土的概念,改 变以往对领土 领土 概念的误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领陆 领海 领空 领水
中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 地,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 国土
看图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让
学生自主学习, 找出答案。培 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说课稿1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行政区划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中国的疆域范围和地理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中国疆域的详细内容和地理位置的特点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中国的疆域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行政区划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中国的疆域范围和地理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阅读文字资料,培养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行政区划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2.教学难点:中国疆域的详细内容和地理位置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文字资料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的疆域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新课:(1)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2)介绍中国的领土面积和海岸线: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展示中国的领土面积和海岸线,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疆域的范围。
《中国的疆域》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中国的疆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的疆域》,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设想、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简介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其核心内容是关于我国的地理特点,教材从我国在世界的位置,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的海陆位置、我国与邻国的相互位置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通过“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半球位置,即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对于我国经纬度位置特点的讲述,是通过介绍我国领土的四端来完成的,我国东西跨经度很宽、南北跨纬度也很广,造成了我国东西区在时间、南北区在气候、自然人文景观的巨大差异,两者结合起来说明我国地域辽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我国海陆兼备,有十分独特和优越的海陆位置。
教材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既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其次我国濒临的海洋这一段内容实际上是我国海陆位置的延伸,即我国东临辽阔的海域。
最后,教材通过对我国陆上和海上邻国的介绍说明了我国与邻国的位置特点。
2.目标设定。
根据本章要求、本课的特点,新课标对初中生学习地理的要求,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重点、难点设计为:知识目标:1)我国领土的四端2)陆地面积3)濒临的海洋4)陆上邻国5)海上邻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正确分析与评价德育目标:通过讲述我国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进一步使学生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难点: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二、说教法设想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20分钟,因此教师要不断变化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采用阅读法、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注重学生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同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欢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八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初中文科组第4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疆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育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本教材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海陆兼备的大国两部分内容,本节教材作为作为第一章节的内容,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仅从教材内容上看,他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又是联系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桥梁。
本节课通过大量的读图让学生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此次教学的对象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以及世界地理的六大区域,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一个地区区域位置的的能力。
并且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有关中国疆域方面的知识,这也就为学习本节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这节课程涉及的方面较多,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
三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基于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认知能力的理解,我确实了如下的教育目标首先,1要求学生能够对照地图说出我国的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2 记住我国的的领土面积。
能过指出我国相邻的国家和频临的海洋其次,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描述一个地域地理位置的能力最后,通过中国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决捍卫我国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犯我中华者我,虽远必诛。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了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过从还=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度位置来描述我国的疆域,以识记我国的领土面积和陆路邻国和频临的海洋教学难点分析一个国家的区域位置的方法和能力四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来完善我的教学目标呢?本节课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本着吧课堂交给学生的理念,我通过所媒体课件采用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合探究的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采用以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为主的学习方法,市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五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多媒体播放近期的新闻热点,菲律宾侵犯我国南海领土主权,引入我国领土和领海的,进而引入疆域的学习地理热点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二讲授新课第一部分自主学习1.教师启发带领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东西半球的知识,以及地球上五带的划分2.明确自学目标学生利用7分钟的时间,结合教材上的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图,描述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3学生自学并相互讨论交流,完善答案,教师则走进学生实时点拨4学生自由展示答案,教师给予针对性赞扬和肯定,并引导学生得出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三方面总结答案知识二结合教材活动的问题一:比较我国与俄罗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的疆域»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桥梁。
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让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又为本册书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材内容
(1)伟大的祖国
(2)辽阔的疆域
(3)众多的邻国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临海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能力
(2)指导学生从图上归纳总结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师生互动,增强师生感情,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4 教学重、难点
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本节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但地名多,活动多,掌握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就不易。
二 说教法
八年级学生的观察、析图能力和掌握的地理知识有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
启发学说课稿
生思考、探究,让学生动手、动脑,交流讨论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图感直观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既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学法
根据本节地理教材内容的安排(活动较多),就要求充分利用地图、景观图等加强直观教学。
教学中,学生应多读图,多思考,多交流等,以提高学习效率。
主要学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比较法、活动探究法、发现法等
通过读图分析法来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讨论比较法、活动探究法、发现法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min)
回顾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指导学生读图,并提出问题:我国所处的半球位置是怎样的呢?自然导入新课。
(以提问的形式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2读图分析,探索新知( 30min)
(1)讲述«伟大的祖国»
由导入新课,采用图感直观法,让学生观察地图,找出我国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通过读图,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总结能力。
(2)讲述«辽阔的疆域»
第一步: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3,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课本第三页活动。
让学生知道我国所跨经纬度之广,疆域之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小组讨论既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第二步:采用读图分析法,出示五带图,引导学生找出我国位于哪个带,并启发学生思考其优越性。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第三步:让学生试着分析总结我国的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教师评价并总结。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第四步: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我国的临海,完成课本第四页活动。
(增强学生读图和观察能力)
(3)讲述«众多的邻国»
首先出示地图,并提出问题: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哪些?隔海相
望的又有哪些?随后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完成课本第五页活动。
然后请
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作出评价,最后老师总结。
通过读图思考、讨论,师生互动,既活跃气氛,又提高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8min)
思考:
(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
同?
(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何优越性?
采用讨论比较法,通过问题思考,回顾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
性,以加深学生记忆,牢固知识点。
4 课堂总结(3min)
让一位学生回答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其他同学补充,教师
给予评价并作出总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
5 布置作业(1min)
完成填充图册,预习新课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直观明了地体现本节课所学内容,应简明清晰,利于学生
识记和掌握。
中国的疆域
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
3、纬度位置
二辽阔的疆域
1、面积
2、四端点
3、临海
三众多的邻国
1、邻国
2、隔海相望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