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教案

商务星球版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教案
商务星球版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教案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1.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象力;

2.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疑点】

1.台湾海峡是我国的领海还是公海?

2.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是哪一级行政区划?

【教学方法】

1.启发、讲述、讨论、活动

2.这一节重难点方面的内容具有直观性,可借助于投影、地球仪等教学媒体引导学生弄清楚我国的地理位置等,并通过填写空白地图册,检查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3.通过看投影片、组织学生进行拼图竞赛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识记有关地理事物

【教学媒体】

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录像带、地球仪、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自制中国政区课件、投影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

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上。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疆域辽阔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教材提供的相关练习

(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2)投影“中国的疆域示意图”,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四名同学依次说出习题答案。

[教师归纳]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北纬53度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北纬4度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东经135度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东经75度附近。

[提问]请你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度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①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②辽阔的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 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 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3、广阔的海域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水

最深的海区。

[板书](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 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③(中国的岛屿、半岛和海峡示意图)。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大西洋)西(太平洋)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著名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0000多千米的陆上疆界。

[板书](5)陆上疆界和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④(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结合投影片④,总结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中国的海域。我国是一个东临四海一洋的国家,大陆海岸线绵长曲折,约有18000千米,岛屿众多,海陆位置十分优越。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为了便于管理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三、行政区划

[讲解]什么是行政区划呢?举个例子,我要在学校里找一个同学,你会告诉我他在某年级某班,甚至明确到第几小组第几个,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管理的方便。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

[板书]1、三级行政区划

[总结归纳]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这里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区。除此以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设立特别行政区。

[转折过渡]行政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板书]2、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和直辖市

[教师提问]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可分为几种呢?每一种的数量是多少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1个香港特别行政区、1个澳门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来记住这些名称呢?

(学生讨论、回答)

[转折过渡]下面我们通过一组竞赛游戏来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

[组织学生竞赛]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每轮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答对加10分,答错不得分。

第一轮:教师在黑板的拼图上任意指出五个省区,请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

第二轮:教师说出任意五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相应的省区图块从黑板上取下来。

第三轮:教师任意拿出五个省区图块,请学生根据图块的形状判断各是哪一个省区。

第四轮:教师说出任意五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图块放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上。

第五轮:教师利用省区的特点提问,如:与湖北省相邻的有哪些省区?黄河的人海口位于哪个省区?长江发源于哪个省区?与缅甸接壤的有哪些省区?

[教师简评竞赛结果]略

[转折过渡]我们有的同学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还有一个小名。各个省区也有自己的小名,我们称为省区的简称。

[板书]3、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讲解]为什么除了全称之外还要有一个简称呢?因为在有的场合使用全称很不方便,比如汽车的牌照上首先要有各省区的名称,然后是阿拉伯数字编号。试想如果车牌写上各省区的全称会很繁琐,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345”这将是多大的牌照呀!所以我们为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都起了一个小名,也就是简称。

[读表提问]学生读教科书中“中国省级行政区域简表”,思考这些简称是怎么来的,找到记忆方法。(学生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和常识,分组讨论回答,能说出几个就可以。)

[出示投影片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地理位置优越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疆域辽阔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3、广阔的海域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4)优越的海陆位置

(5)陆上疆界和邻国

三、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

2.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4个直辖市)

3.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辽阔的疆域》教案示例

《辽阔的疆域》教案示例 第一节一一“辽阔的疆域”教案示例1 教案示例1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 2.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3.我国现行一级行政区划。 【教学难点】 1.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和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 2.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教学方 法】启发、讲述、讨论、活动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计算机、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 与学生简单的问候,开学了,感觉高兴吗? [复习] 初一的一学年中,我们学习了地理七年级上册和下册,让我们简要回忆一下,哪位同学说说学过哪些内容? [回答] 地球、气候、中东……

[总结] 在七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地理知识,首先是地球和地图,了解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知识;然后是自然方面,陆地和海洋,其中大洲和大洋、海陆的变迁; 接着是天气与气候,有天气的知识、气温的知识、降水的知识、世界气候的基本情况。最后两章讲了人文知识,居民与聚落,包括人口与人种、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最后一章是发展与合作,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国际合作等。 七年级下册,我们飞到了遥远地方,看世界,了解大洲的代表一亚洲,学习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习了地区,如东南亚和中东,一个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最小的单元,学习了国家,如日本、印度、俄罗斯,简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基本概况。 [引入新课] 有哪位同学暑假出去旅游了吗?去哪里了?说说基本情况,如人文、自然等。 [回答] 略 [教师] 很好,古语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仅在军事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实际,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上,也是如此。去年我们了解世界地理知识,我们对自己国家有多少了解呢? [活动]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

第一章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5、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6、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7、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六课时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

八年级地理上册《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和邻国。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临国和频临的海洋 3.培养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2.查找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众多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落实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法、谈话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游戏拼图板 【教学时间】 教学3课时,活动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播放课件:选取中国有代表意义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设成就图片进行展示,配以《大中国》歌曲。 解说:伴随着这首深情隽永、荡气回肠的赞美祖国之歌,我们饱览了祖国山河之壮美,历史之悠久,

文化之灿烂,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为这样的母亲而骄傲,为有幸成为她的儿女而自豪。对于母亲,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在新学年里我们将了解她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最该了解的是她的位置、疆域。 板书: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讲授新课:我们怎样描述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呢? 活动:屏幕显示图1-1中国在世界的位置示意,小组合作探讨下列问题。 1.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北半球) 2.指出东西半球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东半球) 3.指出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纬度范围。(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 4.指出五带划分界线,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5.屏幕显示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让学生指出亚洲和太平洋,再现中国轮廓,再让学生指出中国在亚洲的什么部位、太平洋的什么方向。(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6.你能再列举几个太平洋西岸的国家吗? 承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民的经济活动,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怎样的优越性呢? [活动]屏幕显示图1-2与图1-3,小组探讨下列问题。 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2.与日本、蒙古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3.如果我国的海陆位置不是东临太平洋,而是深居内陆,会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 4.同样的海陆位置条件下,我国地势东高西低会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 以上内容难度梯度逐渐加大,意在引导学生形成通过对比分析、进而归纳综合地“理”的思维过程。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参与讨论,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教师总结] 1.纬度过高或过低,所处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我国领土所跨纬度范围广,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使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世界上大多数的动、植物都可以找到栖息之所,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深居内陆的国家由于不临海,一方面难以受到海洋影响,气候干旱;另一方面,一定程度限制了这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

《多变的天气》试讲稿 课题: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分析学生学会用 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增强自身应对变化多端的天气的防护意识,进而增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课时:1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首先请两位同学表演场景对话,让学生们注意观看。 场景对话如下。 小明:天可真热啊,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我都快中暑了。我真想去北方避暑。唉,对了, 我的好朋友小亮,他家搬到了黑龙江的齐齐哈尔,那里肯定很凉快,不如我去他那里避一避暑。对,我得赶快给他打电话。喂,你好!是小亮吗?我是小明。 小亮:你好你好!小明,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吗? 小明:好什么呀!天太热了,我都快中暑了,上海这一个星期持续高温,每天气温都在35℃以上,这不,我给你打电话,想去你那里避暑。 小亮:你可千万别来,我这里一连下了三天大雨,电闪雷鸣,树被风吹断了,铁路让洪水冲 垮了。 小明:那可怎么办呢?要不等天好了,你给我打电话吧。 小亮:打电话多费钱啊!我们去看天气预报吧。 小明:对啊,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天气早知道。我们现在就去查看天气预报。

商务星球版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教案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1.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象力; 2.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疑点】 1.台湾海峡是我国的领海还是公海? 2.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是哪一级行政区划? 【教学方法】 1.启发、讲述、讨论、活动 2.这一节重难点方面的内容具有直观性,可借助于投影、地球仪等教学媒体引导学生弄清楚我国的地理位置等,并通过填写空白地图册,检查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3.通过看投影片、组织学生进行拼图竞赛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识记有关地理事物 【教学媒体】 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录像带、地球仪、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自制中国政区课件、投影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

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上。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疆域辽阔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教材提供的相关练习 (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2)投影“中国的疆域示意图”,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四名同学依次说出习题答案。 [教师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1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 2.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法】 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个机会让你免费去海南旅游,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你的父母最关心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问题。 师:相信天气与安全问题,是每个人首先要考虑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天气的有关知识。出示题目──多变的天气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一、天气及其影响──谈天论气话天气 问题1: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我们这里昨天和今天的天气呢?(从身边的事情谈起,让学生感受地理

就在身边。)学生交流发言。 (一)天气与气候 先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的图片,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师:刚才同学们都描述了图片中的天气情况,你能总结一下他们都用到了哪些词语吗?天气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交流发言。 师总结:天气就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通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语描述,此外还有冰雹、沙尘暴、台风等。(图片展示)

1.1 中东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

《中东》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选用的是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中东》第一课时的内容,我将主要通过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内容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分区地理,是在上册学习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等基本地理知识后,重在将这些知识与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区域,进行分析、综合、理解。如果说上册是总论,则下册是分论。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编写改变了过去的线性结构的模式,而变为模块结构。七年级下地理册主要有四个章节。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第七章教材是对各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中东教材突出了三点内容:①三洲五海之地;②世界“油库”;③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我选取了前两部分“三洲五海之地”和“世界油库”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知识的整体性和减轻下一课时的压力,在这节课中对下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渗透。 其中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要求为两个方面:①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②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在教材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我设计了下列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①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找到主要的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以及合作协作意识。③培养学生关注世界时事的意识,并呼吁世界和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学习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中东地区是联系三洲五海的重要地理位置,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国际通道如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等使其成为具有全球战略意义兵家必争之地,加之该处无比丰富的石油资源更使其成为当今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三洲五海”战略要地和石油输出路线;学生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系统的分析中东位置的重要性则是本节课难点所在。 二、说学情 年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首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尤其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但是也存在情绪不稳、浮躁,学习过程中浅尝则止等不同问题。 学习态度:在我所教班级当中,虽然学习态度也有整体和个体差异,不过大多数学生还是聪明好学的,他们乐于发言、能与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课堂上勇于发言、与同学积极合作。 知识现状与能力分析: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亚洲及其东南亚的内容,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其思维能力、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地理学习,已经能够在“自主合作、分层达标”的课堂中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养成了自主合作学习的行为习惯。可能的困难:学生分

商务星球初中地理八上册《1第1节 辽阔的疆域》word教案 (2)

辽阔的疆域(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学目标】 1.记住我国的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重点) 2. 了解我国陆上疆界及大陆海岸的长度,认识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重点) 3. 在图上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能够估算我国领土最北端和最南端纬度相差的度数 及领土最东端和最西端经度相差的度数来认识我国是陆地大国。(难点) 4. 通过描图、填图能在图上指出我国6个隔海相望的邻国、濒临的4海1洋和主要 的岛屿,初步形成一定的读图能力:进一步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即疆域辽阔,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难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填图法、拼图游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的疆域与邻国拼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北京——天安门 军舰 活动1:赏析 活动2:谈一谈你对领土有怎样的认识?(说出自己现有知识对领土的了解与认识)。 中国三军——海陆空 火箭炮战斗机 学生积极踊跃的进行阐述,说出自己对 领土的理解与认识。 赏析视频 图片:我国 庄严肃穆 的北京天 安门和飒 爽英姿的 海陆空三 军;让学生 感受祖国 的和平与 发展、国家 主权和领 土完整,离 不开伟大 的中国人 民解放军。 激发学生 的爱国热 情和学习 欲望。 承接过渡 教师小结:“领土”是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区域,包括领陆、领水和领空。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即中国的“疆域”。我国的“疆域辽阔”有广阔的领土面积和海洋面积,疆界线和海岸线长,邻国和临海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一节辽阔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基础知识:(要求熟记于心)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要能够不看图脑海中有图。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半球图片全貌图片 第六章亚洲 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 位置和范围 1、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周边的海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 寒带(不能死记,要结合图)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亚洲6个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等; 5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42亿,占61%)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亚洲6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亚洲人口的分布: (1). 稠密区: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 (2). 稀疏区:北部、西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3亚洲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4、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

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比利尔湖);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3、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有利影响: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生长;不利影响: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使得亚洲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亚洲季风区的范围和夏季风一致,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 各个气候的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北半球的寒极”;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世界的雨极” 第七章 各具特色的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 组成:东南亚包括A 中南半岛和B 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地理位置:①海陆位置: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3、 东南亚人口稠密,高温多雨,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也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 中南半岛的大城市的分布:主要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东岸三种季风

3.1 海陆的分布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第二章海洋与陆地 第一节海陆的分布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位居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 作为新课程培训课例,面对的是没有学过地理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组织教学应尽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的理解。认知率达100%。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与分布,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2、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共同观察与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互动率达100% 重点 (1)、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2)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合联系。投入率达95% 难点 (1)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2)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评估,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为一体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 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挂图; 学生准备:地球仪、地图册,收集有关与本课有关的人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地球?水球? 1、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1)、录相:观看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的录相,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中地球是个大水球的说法的原因。 2)、教师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的“水球”,可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呢?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陆地之外还有更广大的海洋,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宇航员杨利伟是在校生崇拜的楷模,同学们熟悉他的事迹并引以为豪,通过观看他进入太空的录相,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 2、结合课本,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精】《中国的疆域》教案

《中国的疆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地图,学生能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领土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知道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建立我国地理位置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比较、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近山为农,居水为渔,临路行商,探寨问俗,访镇寻风。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多姿多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首先来了解一下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二、新课学习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多媒体出示“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读图回答: 1.根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说出我国分别位于哪两个半球?(北半球和东半球) 2.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哪条纬线穿过了我国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个温度带?(北回归线穷穿过了我国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承转过渡: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民的经济活动,我国的地理位置有怎样的优越性呢? 活动设计1: 1.与哈萨克斯坦、日本相比,我国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 讨论分析: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内陆国,日本是一个岛国,而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2.对比我国与俄罗斯、巴西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 讨论分析:俄罗斯被北极圈穿过,属于中高纬度,气候较为寒冷;巴西被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湿热;而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总结: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南北气候差异大,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海陆位置——东部濒临太平洋,多岛屿和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另外东部地区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同众多国家接壤,便于发展边境贸易。 (二)辽阔的疆域 出示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欧洲面积比较图表,提问:我国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总结: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大致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当。 多媒体展示:中国的疆域图 活动设计2: 1.找出我国的领土四至点,并引领学生在图上找出四至点的位置: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北纬约53度;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北纬约4度。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东经约135度;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东经约73度。 2.学生用直尺量出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620千米)计算出实际距离。(约5200千米) 3.纬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约110千米,请学生根据我国最南和最北相差的纬度来计算我国南北的实际距离。(约5500千米) 总结: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 活动设计3: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北京与喀什的不同景象

1.1 辽阔的疆域 教案23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教学要求 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3.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4.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课时安排】2~3课时。 【位置优越】 1.引入新课 (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

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通过与世界上一些著名国家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的理解,并为今后教学对外贸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作好必要的铺垫。 (3)评价“位置优越”时,还可以将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或讨论:如果我国不具备东临大洋的海陆位置,而是深居内陆,就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和现在十分不同的影响。展示我国地形图,启发学生,在相同的海陆位置条件下,我国地势如果东高西低,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分析、评价问题的方法。 2.转折深入 采用分组讨论这种常见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分析和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半球图中分析我国在全球的位置;巩固用经纬度来确定一个地区经纬度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我国所处的温度带,就容易得出来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海陆位置的分布特点,学生从图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海陆位置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的降水,还对开发海洋资源、海上交通事业等方面有一定影响。这样不仅讲清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而且也教给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和评价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3.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活动

辽阔的疆域教案

《辽阔的疆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从中国领土的四个端点、邻国、海域等角度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知 道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逐渐学会如何从地图中获得有效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从陆域、海域两方面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知道中国是海路兼备的国家教学难点:学习分析中国海路兼备的特点有何优越性 三、教学设计 歌曲导入:播放《大中国》并展示歌词,鼓励学生跟着一起唱,以激发其积极性。再引用“景色也不错,······好大的一个家······我们的大中国”等歌词引出相关的图片。教师向学生同一个时间段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风景,说明中国的辽阔。 过渡:那么具体是由于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些差异的呢? (一)中国的陆地面积大 1.展示相关的表格:世界上的面积大国中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 承接:既然中国的面积这么大,那么它的四个端点又在哪儿呢? 2.中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图3—1中国的疆域图,找一找中国的四个端点(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回顾地图的相关知识,尤其的地图的方向:上北下南,比例尺的内容)。 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一遍,同时提醒学生划出相关的内容。(这里教师要适当解释一下什么叫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引导学生利用经度纬度和比例尺知识自己动手,使学生对中国陆上面积的辽阔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3.中国的陆上邻国 引导学生以逆时针的方向,在图3—1上找出与中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可以以自由发言的方式请学生回答,也可以以类似于成语接龙的方式请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在带领大家回顾一遍。 过渡:中国的陆上面积辽阔,除此之外呢,中国还有广阔的海域面积。 (二)中国的海域 1.隔海相望的国家 展示中国的疆域图,并指导学生从图3—1中找一找与中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为防止遗漏,最好请学生回答时,按照自北而南或自南而北的方向来说,教师再带领大家回顾一遍。 承接:刚才我们讲到了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那么它们相隔了哪些海洋呢? 2.四大海洋

新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初一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 第一章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 知识与技能: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知道地球的大小,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像力。 2、比较教学法: 三、组织教学: [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窗外的大地,想想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讨论回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真面目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索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真实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凭直觉臆测。——“盖天说”、“浑天说”

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第一课时) 主备人:刘艳红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越性, 2、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是如何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比较法 教具 世界地图中国疆域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初一我们学习了世界地理,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中国地理,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东方大国。那大家对我们的祖国了解多少呢?我国的疆域范围?我国的地理位置究竟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就先从我国的疆域来进行了解。 板书:第一节:疆域 疆域主要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海路兼备的大国和行政区划三个内容,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内容——优越的地理位置,看看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同学们先花两分钟时间大致浏览一下课本,在图1.1上找到中国的版图,判断它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1、半球位置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进行分析? 生:可以从它所处的半球、维度和海陆位置进行判断 师: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生:东西半球划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归纳:从地图可知,中国的经度范围大致在东经75°和东经135°之间,纬度位置在赤道以北,即位于东半球,因此,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 师:请问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界线是? 生:略 归纳:热带与温带的划分界线是南北回归线,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南北极圈,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但在我国的高山地区也会出现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3、海陆位置 师:在学习世界地理的时候,知道了大洲与大洋的具体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有哪几大洲和大洋以及他们所处的位置? 生:略 归纳:从世界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位于亚洲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路兼备。而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海域广阔,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 过渡:知道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现在同学们来猜个谜语,谜面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他在北,东西二分它具东,头只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大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这个谜面主要是从地理位置方面去描述的,我们刚刚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是不是很容易就猜出来这个谜底是我们中国。 既然知道了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那同学们从我们生活中感受来看,我国所处的位置究竟如何? 正所谓“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要判断我国的位置是否优越,我们就将我国和其他国家相比较。 同学们看图1.2 “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的位置”与俄罗斯、加拿大、巴高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俄罗斯、加拿大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地区,气候寒冷。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终年炎热。而中国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面积广,那被跨度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师: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略 归纳:蒙古深居内陆,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降雨量少。日本是四面临海,是一个岛国,气候湿润,降水丰沛。而我国疆域辽阔,海陆兼备,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能带来丰沛的降水,是我国东部气候湿润,又有利于海上的对外交往。背靠亚欧大陆,有利于与欧洲、中亚等地区的对外交往与贸易合作。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铁路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 那同学们看下我国的地理位置还有哪些方面的优越性呢? 位置的优越性 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了解了我国在第球上的位置,其次

2020秋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1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2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1.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象力; 2.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疑点】 1.台湾海峡是我国的领海还是公海? 2.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是哪一级行政区划? 【教学方法】 1.启发、讲述、讨论、活动 2.这一节重难点方面的内容具有直观性,可借助于投影、地球仪等教学媒体引导学生弄清楚我国的地理位置等,并通过填写空白地图册,检查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3.通过看投影片、组织学生进行拼图竞赛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识记有关地理事物 【教学媒体】 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录像带、地球仪、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自制中国政区课件、投影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预习笔记-世界第一大洲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预习笔记 第六章亚洲 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 一、填空: 1.亚洲是的简称,古代,人们把以东的地方称为“”,意为“”;欧洲是的简称,意为“”。 2.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和等,它们是形成大洲自然环境的基础。 3.亚洲的位置,从半球位置看,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半球、半球;从纬度位置看,穿过亚洲南部的一些岛屿,北极圈穿过亚洲的部,北回归线穿过亚洲的部;从海陆位置看,亚洲位于大陆的东部,北临,南临,东临;从相对位置看,亚洲的西部与毗连,西南与相接,东北与相望。 4.亚洲陆地面积约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为世界第 大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约万平方千米。 5.亚洲南北所跨之广为各大洲之最,使亚洲形成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亚洲东西跨 160多度,东西时差达小时。 6.亚洲大陆内部距遥远,降水,使得亚洲与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7.亚洲的四至:东至,西至,北至,南至。 8.亚洲大地理单元:、、、、、 。 9.亚洲是世界人口多的大洲。2015年人口数量约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 10.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个国家是:、、、 、、、。 11.亚洲现有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属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 平衡,既有经济高度发达的,也有、等发展中

的大国;既有、等高收入国家,也有、等最不发达国家。 12.亚洲有多个民族,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以上。不同民族在、、、、等方面风格各异,形成了亚洲的地域文化。 二、读图: 13.对照P3图6-1-2亚洲的半球位置,在适当位置填出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14.对照P3图6-1-2亚洲的半球位置,在适当位置,用红色笔描出穿过亚洲三条特殊纬线:赤道、北极圈、北回归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