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杨修之死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PPT课件

全文写了曹 操与杨修之 间的七件事 以反映他们 之间的矛盾 冲突。
1.鸡肋事件 1-3节 2.改建园门 4节 3.分食酥饼 5节 4.梦中杀人 6节 5.告密被疑 7节 6.教植斩吏 8节 7.为植答教 9节
2、文中提到杨修“数犯曹操之忌”, 犯了几次? (1)改建园门 4节 (2)分食酥饼 5节
分析:一个人有才,还得会用才方可施展 才华,远祸避害;做人要谦逊,不可锋芒 太露;要了解自我,接纳他人,正视现实; 学会与人相处„„ 明确:应有健全的人格,要有健康的心理
曹操装作吃惊的样子说:“谁杀了 我的近侍?”
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丞相并不在梦中,你才真的在梦 中啊。 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只要曹操提问,曹植就按照《答教》 的条文来回答。
1、全文写了曹操与杨修之间的七件事以 反映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标注12个自然 段,听读课文,思考:写了哪七件事?
关于杨修之死,有人推之于 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 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明 你的理由。练习一2
原因之一:杨修(恃才放旷、卖弄聪 明、轻率大意„„) 由于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 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他的被杀是咎 由自取;
原因之二: 曹操 (老谋深算、虚伪狡 诈、暗藏祸心„...) 由于杨修能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嫉妒 他的才能,故杀之以除心腹之患; 原因之三:政治原因 杨修已深深卷入了曹丕与曹植争夺接班人 的斗争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 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 人的安危,社稷稳定考虑,必定会杀掉杨修。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1).鸡肋 : lèi 胸部的侧面 (2)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处刑后示众 (3)数犯曹操之忌 shuò 屡次 (4)竟取匙与众食讫 qì完毕

18.杨修之死

18.杨修之死

日 园门改阔 常 众人分酥 生 插 活 梦中杀人 治 计出邺城 活 动 为植答教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愈恶之
叙政
吴质事件 知其事,径来告操
君奉王命而出„„
愈恶之 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同桌交流
请你再快速阅 读课文并和你的同 桌交流一下,试着 概括曹操和杨修的 性格特点。
阴险残忍 虚伪奸诈
嫉贤妒才
老谋深算
“古来第一奸雄”
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目中无人 耍小聪明
关于杨修之死, 有人推之于曹操,有 人归之于杨修,有人 说另有他因,你持何 种观点?说明你的理 由。从他的死,你得 到什么启示?
杨修之死的原因:
内因
杨修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招杀身之祸。
外因
杨修能摸透曹操心思,曹操嫉妒他的才能, 故借机杀之以除心腹之患。
学会谦逊 认清自我
拓展延伸:
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 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
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一什么言?
作 业:
1、联系实际写一篇题为《从
“杨修之死”所想到的》文章。 2、有空看看以下书籍。
谢谢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 O(∩_∩)间的矛盾 冲突,选文讲了七件故事,是 哪七件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故事情节。在这些事中,杨修 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温馨提示:概括每个故事不超过十个字)
补充注释:
[马超]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
[朝(zhāo)歌长吴质]朝歌,汉代所置的县分,故地 在今河南境内;长,县的行政长官。汉代制度,万 户以上的大县,长官为“令”;万户以下的小县,长 官称“长”。吴质,曹丕的亲信。 [世子]王侯爵位的继承人。 [答教]为应对尊长的提问而于事前拟好的答案。 [魏延]刘备手下的大将。 [庞德]曹操手下的大将。

18、杨修之死

18、杨修之死
情感
态度
1、做人要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2、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和恰当使用插叙的结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②在记叙顺序上,本文采纳了插叙。
七、课堂小结
《杨修之死》带给我们太多的感悟,如;选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插叙的成功使用;历史的无情、政权相争的残酷、人性的丑陋;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三国演义》如甘露琼浆,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请大家课外选读《三国演义》。
全面分析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引经据典,证明自己的观点。
军事上,他讨董卓败袁绍征乌桓,基本统一了北方,采用屯田制不但解决了军队的供给问题,同时也恢复了因战争破坏的生产,为日后的曹魏奠定了基础。
文学上,他又是历史上有名的诗人、文学家。《蒿里行》、《观沧海》、《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等等有名的诗作都出自他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也只有曹操这样心性的人才写的出这样豪气万丈的诗句。想他戎马半生,又有多少的时间和精力舞文弄墨,可他却真的有本事两者兼顾,也算得上是能文能武了。更难得的是他还培养了两个同样很有才华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三人并称“三曹”。曹丕,著有《典论》,是中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性论文。曹植,就更不用说了,所谓天下才有一石,子建就独占八斗。“三曹”加之孔融、陈琳、王粲等“建安七子”算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了,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以曹操为中心的曹操的性格是极其复杂的,你说他奸诈爱乱杀人,的确他杀了很多人,如他杀崔琰,杀孔融一家,甚至是自己的儿媳曹植的老婆,就因人家穿的太花就这么给赐死了。可他有时又对有些他应该杀的人没有杀,如张绣、贾诩。曹操在讨张绣的过程中,张绣利用贾诩的计谋诈降而后又倒戈,使得曹操痛失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自己也差点命丧张绣之手。可后来在张绣再次归降的时候,他不但没杀他还与其结成了儿女亲家。至于贾诩也受到可曹操的重用,和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并为曹操手下五大谋士。

18、杨修之死

18、杨修之死

众望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师生共用讲学稿课题:第18课《杨修之死》姓名:班级:课型:自读课授课时间:2012.11 主备人:李成华审核:【课时安排】3课时(总第75--77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重点字词。

3、掌握插叙的表达作用。

【学习重点】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探讨掌握插叙的表达作用第一课时【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

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2.作品介绍《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代表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三国志传》等,简称《三国演义》。

该书继承了历史上诸多史书、杂传、戏剧、小说,如陈寿《三国志》、《殷芸小说》、《三国志平话》等的故事题材,着重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兴衰过程,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风云画卷,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

全书使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摇曳多姿,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人物形象栩栩传神,刘备之仁,曹操之奸,孔明之智,关羽之忠,张飞之莽,赵云之勇,孙权之霸,周瑜之英,无不赫然在目。

第十八课杨修之死讲解

第十八课杨修之死讲解

18 杨修之死罗贯中【课文目标】1.了解故事的梗概,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课文。

2.领会作品的感情倾向,发表自己的评价。

3.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

【重难点】重点: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

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整体把握】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

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2.写作背景《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3.重点字词字:字音:庖:páo讫:qì麾:huī惇:dūn谮:zèn 绰:chāo佯:yáng多音字:绰:chuò(阔绰)chāo(绰刀)通假字:“当”通“挡”、“分”通“吩”、“付”通“咐”。

词:沉吟:犹豫;迟疑。

禀请:禀告请示。

班师:出征的军队回朝。

谮害:指恶意诬陷伤害。

惑乱:指恶意诬陷伤害。

绰刀:取刀,拿刀。

对答如流: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快。

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18杨修之死

18杨修之死

日 改建园门 常 众人分酥 生 插 活 梦中杀人 治 计出邺城 活 动 为植答教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愈恶之
叙政
吴质事件 知其事,径来告操
君奉王命而出„„
愈恶之 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小说这东西,人人都能 读,但是,要真的读出 点韵味,却又是非常之 难,作家真要说的话, 是从字缝里渗出来的。

补充注释:
[马超]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
[朝(zhāo)歌长吴质]朝歌,汉代所置的县分,故地 在今河南境内;长,县的行政长官。汉代制度,万 户以上的大县,长官为“令”;万户以下的小县,长 官称“长”。吴质,曹丕的亲信。 [世子]王侯爵位的继承人。 [答教]为应对尊长的提问而于事前拟好的答案。 [魏延]刘备手下的大将。 [庞德]曹操手下的大将。
《都古一惯白几青是浪滚 临付今壶看发度山非花滚 江笑多浊秋渔夕依成淘长 仙谈少酒月樵阳旧败尽江 》中事喜春江红在转英东 。,相风渚。,头雄逝 逢。上 空。水 。 , , ,
罗 贯 中
作 者 简 介
罗贯中,名本,字贯 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 初小说家。他广泛搜集相 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 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 裴松之的注,对三国故事 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我 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罗贯中在 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 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 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 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 的拥刘反曹倾向。
—葛红兵(文学批评家)
咬文嚼字析性格
同组交流
请你再快速阅 读课文并和你的同 组成员交流一下, 试着概括曹操和杨 修的性格特点。
请你从文中关于杨修的言行中找出
一个词或者细节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8课杨修之死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8课杨修之死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8课杨修之死初三语文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要多花时间和功夫,一点一滴积累,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让自己不断进步,语文成绩更上一个台阶。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三语文课文的学习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

抽时间温习巩固,语文成绩一定会不断提升。

《杨修之死》课文原文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

适庖官进鸡汤。

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

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有人报知夏侯惇。

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

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

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

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

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

惇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

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

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

植闻之,问于修。

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竞斩之可也。

”植然其言。

及至门,门吏阻住。

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

于是曹操以植为能。

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

”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

操心中甚疑。

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

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

人教 9 上 语文:第18课《杨修之死》(64张ppt)课件

人教 9 上  语文:第18课《杨修之死》(64张ppt)课件

曹操(155年- 220年),字孟德, 小字阿瞒,沛国谯郡 (今安徽省亳州市) 人。东汉末年著名的 军事家、政治家及捷。文 学作品《答临淄候笺》 、《节游赋》、《神女 赋》等。 东汉建安年间 举为孝廉,任郎中,后 为汉相曹操主薄。后被 曹操杀害。
京剧《曹操与杨修》剧照
加约束。 麾: 指挥 谮: 诬陷,中伤 麓: 竹器 佯: 假装
马超: 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
魏延: 刘备手下的大将。 庞德: 曹操手下的大将。 夏侯惇:曹操手下很受信任的一员大将。
夏侯,复姓。 世子: 王侯爵位的继承人。 答教: 为应对尊长的提问而于事前拟好的
答案。
整体感知
课文记叙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 主旨是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 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即 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
杨修之死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 的结果
京剧《曹操与杨修》
聪明杨德祖, 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 非关欲退兵。
杨修之死
疑难解析
1、关于杨修死因,有人 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 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 因。你持何种观点?说 出理由。
依据这篇课文,杨 修被杀可以归纳出三个 原因。
2.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 __《__三__国__演__义__》__,描写了_________时的 历长史篇故章事回,体集小中说表现了统治集三团国之间政治 和军事的斗争。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的聪明 才智而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2.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
人们都认为曹操果然在梦中杀人。
3.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 就令班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阅读课文,说说文中点明曹操与杨修矛盾由来已久的是哪句话?用横线划出来。
3、杨修曾经在哪几件事上冒犯曹操?请用小标题概括每则故事。

合作展示
(10分钟)
1、对于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你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
2、以“读了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我认为杨修____________,曹操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句话。示例:读了教植斩吏和为植做答教的故事,我认为杨修不知利害,卷入曹操和曹植争夺继承权的斗争中,自若其祸,曹操阴险歹毒。
2、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
《杨修之死》自读方案
周节次:备课人:胥小燕授课人:

激趣明标
(5分钟)
1、谁知道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的名称、作者。
2、你看过《三国演义》(小说、影视)吗?你觉得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3、要求能简述本文故事,梳理情节。
4、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5、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自主学习
(10分钟)
1、《三国演义》作者(),字(),名(),号(),()〈朝代〉小说家。《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回。
6、你认为曹操、杨修分别是怎样的人?

提升小结
(5分钟)
学了本文,你有怎样的人生感悟?
补充完善
1、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
纪晓岚是一个怎样的人?与杨修的恃才放旷是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样?

当堂测试
(15分钟)
1、杨修之才具体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关键句,举例子回答)
2、小说中杨修“恃才放旷”吗?请举一两例加以说明。
3、第一个小故事按时间顺序是第几个?.
4、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的种观点是什么呢?
5、曹操对于自己杀了杨修后悔吗?为什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