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参赛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大赛模板

一、教案题目《(课文题目)》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的读音、字形及意义。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运用多媒体、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新词的读音、字形及意义。
(2)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句子。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单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并查阅字典。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句子,进行初步理解。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生字、新词的读音、字形及意义。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5. 课堂练习(1)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找出同伴的优点和不足。
部编五上语文《太阳》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1)

太阳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摄氏度”“繁殖”“蔬菜”等词语。
(二)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三)学习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尝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身边某一事物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学习单。
(二)学生准备:搜集一种熟悉的事物的说明性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
(出示太阳图片)说一说神话故事《后羿射日》。
2.现实交流。
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太阳的知识,想一想,后羿能不能射下太阳?3.揭示课题。
要想把原因讲得清清楚楚,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太阳》,看看作者是怎么向我们介绍太阳。
(板书课题)(二)学习字词,梳理文脉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难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1)出示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①重点正音“摄氏度”的“摄”,通过温度计实物,理解“摄氏度”一词的意思。
②比较识记“炭”和“碳”:前者组词“煤炭”“木炭”,是一种事物;后者组词“二氧化碳”,是一种元素。
(2)指导书写,聚焦难点。
“摄”笔画较多,右半部分的“聂”要写紧凑,尤其右下部分的“双”。
“菌”书写时,注意上下部分的比例,里面“禾”最后一笔“捺”变成“点”。
(3)交流范写。
(学生在《作业本》中书写两遍)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主完成《作业本》第五题,梳理课文脉络。
(2)汇报交流。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写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第四至第八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二部分,从“动植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活需要太阳”“形成气候的变化”“可以杀菌,带来光明和温暖”三个方面写了太阳的作用。
(相机板书:特点——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作用——与人类关系密切)(三)重点研读,自主学习1.学习“距离地球远”部分。
张雪霞百度语文教案参赛教案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 导入 师:我们乐 师:这首音乐使你想到了谁? 生:老师。 师: 一提到“教师”, 有谁不在心中涌起亲切的回忆?有谁不在脑海里激荡起情感的波涛?“教 师”意味着辛勤与奉献,体现着伟大与崇高。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感念老师,难忘师恩, 用诗词歌赋歌颂老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王梓坤教授的《师恩难忘》 (师板书题目) (二)简介作者王梓坤 师:我92&lm= 1&cl=2&t=192&lm=-1&cl=2&t=12&word=王梓 坤
师:展示幻灯片 王梓坤,1952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1958 年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研究生毕 业,获副博士学位,1988 年获澳大利亚麦克里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他曾任南开大学教 授,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汕头大学数学所所长,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1984 年底, 王梓坤和北京师大的教授们建议设立“教师节”, 他第一次提出了“尊师重教” 四个字;1985 年 9 月 10 日,我国庆祝了第一个“教师节”。 (三)检查预习 三 检查预习 1 字词。 师:出示重点字词幻灯片,请一位同学读加点字 情谊( yì ) 爱抚( fǔ ) . . 铸造( zhù . 霎时( shà . ) ) 流涕( tì ) . 私塾( shú )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字词和课文 二、 教学课题 师恩难忘 三、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师生情怀”为主题选编课文,选编的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师生间的 质朴情谊。 《师恩难忘》是王梓坤的一篇散文,通过记叙作者成长过程中给他巨大影响的几 位老师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真挚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选材和组材方面的特点;学习紧扣题旨及选取典型事例。 难点: 在叙述中融fc789ebc923.html 四、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点拨法 品读法
华文杯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五年级教材:《华文杯》参赛作品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华文杯》参赛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理解《华文杯》参赛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3. 学习借鉴优秀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华文杯》参赛作品朗诵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介绍《华文杯》比赛背景和参赛作品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华文杯》参赛作品,做好笔记。
2.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分析作品亮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并举例说明。
四、写作指导1. 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技巧,尝试仿写一篇短文。
2.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提出修改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写作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技巧,完成一篇短文写作。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2.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华文杯》比赛的期待。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12篇

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12篇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12篇1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一同学读名著《列那狐与猎人--真假狐皮》2.哦,原来是咱们班的__同学,那我现场采访一下,你看什么作品,这么投入?能不能把作品推荐给大家?(生较尴尬)3.如何将作品介绍给他人,我们就得学会总结作品的梗概,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
(板书:写作品梗概)二、新课。
1.明确什么是“梗概”。
“梗概”就是一篇__或一本书的简略的主要内容(或者是对__内容的概括)。
2.回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后得出结论。
梗概的内容:作品主要在讲什么。
一般有__的头尾,然后是__的重点段落。
去除掉外貌描写,比喻,拟人的句子,比喻的去掉后面的,保留前面的。
拟人的去掉拟的对象和修饰对象的词语,其它保留。
不重要的段落去掉,有时要加上一句过渡句才会通顺,能用一句话带过的就带过,总之最重要的是中心段。
3.写作技巧。
(1)读。
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通过对原文每个章节的精读,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确就多读几遍,不到胸有成竹绝不“善罢甘休”。
(2)抽。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每个章节的段落大意。
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__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3)连。
将抽取出来的每个章节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
就是每个章节的梗概。
(4)理。
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每个章节成为一段通顺的话,就成了这个章节的梗概。
最后将全书各个章节的梗概整理在一起,就是全书的梗概。
4.写梗概的要求(1)章节中心不变。
(2)章节顺序不变。
(3)章节人称不变。
(4)语言精练。
(5)保留主干。
5.尝试习作。
《列那狐与猎人》梗概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12篇2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正确诵读古诗,学会认读古诗中的五个生字。
《日月潭》教育部参赛-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育部参赛_日月潭一、教学课题:日月潭二、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日月潭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绳子的音,想想新词的意思。
(4)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5.设计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日月潭》不仅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
在执教《日月潭》这节课时,我努力实践着新课标的这一理念,设计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复习生字,温故生词;情境体验,整体感知;细细品读,理解课文;我当导游,回味课文;抒发感受,启发爱国;课外练习,拓展能力” 几个教学环节。
经同行探讨和对新课标理念的反复思索,我进行了多次设计与实践,教学效果一次比一次显著。
三、教材分析:《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按照游览顺序,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
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景色的美,洋溢着作者对日月潭的喜爱之情。
四、学情分析:学生年龄小,孩子从未到过台湾的日月潭,缺少对日月潭的直接感知,对课文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小学语文竞赛课《开国大典》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竞赛课《开国大典》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领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抽象词语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们知道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精读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理解每段的意思。
4.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情感体验(1)教师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气氛。
(2)学生谈谈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6.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8.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写一篇关于开国大典的观后感。
五、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还需加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在拓展延伸环节,可适当增加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教学资源1.课文《开国大典》2.开国大典视频3.生字词卡片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学生对开国大典的情感体验。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天安门广场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张图片中的地方是哪里吗?”(2)学生回答:“这是北京的天安门广场。
”(3)教师追问:“那么,你们知道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历史意义吗?”3.精读课文(2)学生找出句子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0篇我要说的《修鞋姑娘》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真诚”中的第三篇主题课文。
首先,我说一下对教材的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周到地为作者服务,起初受到作者的猜疑,最后作者被深深感动的故事,赞扬了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
本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先写作者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接着写修鞋的经过,最后写我继续在长街深巷寻找修鞋姑娘,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重点写了“修鞋”和“付钱”两部分内容。
根据我们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以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为指导,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鞋姑娘真诚、自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诚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其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人物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活用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我把整个教学程序分为三环节,下面,我就这三大环节详细地说一说:一、导入新课,预习探究。
1、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修鞋”,让学生结合经验谈一谈对路边修鞋人的印象,引出课题“修鞋姑娘”。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话,再与本课的主人公修鞋姑娘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深入阅读文章的兴趣。
2、预习探究。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然后根据课文先写寻找修鞋姑娘,然后写修鞋的经过,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叫倒叙,并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这样把课文的学习与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环节二、品读体验,合作交流。
老师以“这究境是个怎样的姑娘,值得我走遍长街寻找”一句过度到这一环节。
按照前面分成的"修鞋“和”付钱“两部分来品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参赛教案设计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W O R D文档,可下载修改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圈出文中生字词和疑难词语,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3)标出自然段。
(4)上网查阅有关郑和远航相关资料。
二、教学课题:
通过了解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历感受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读绿线格里7个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课文。
这篇文章按照“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板块给我们介绍了郑和第一次
下西洋的详细情况,并在末尾点出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
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教学重点:
1、对照课后“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这三个标题详细分析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
2、通过朗读,分析,感受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规模宏大。
教学难点:
1、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顽强探索的精神。
2、知道郑和七次下西洋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郑和下西洋相关资料。
3、《郑和下西洋电视剧》相关片段。
四、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叙事性较强的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并且课后有有复述的要求,因此,教学时,我准备让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读悟结合。
在早读课,让学生以自由读的方式充分自读课文。
在课上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来感受郑和远航的规模宏大,意义深远。
并且充分利用在百度搜索到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给学生再现郑和远航时的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亲身去感受郑和远航场面的壮观,历程的惊险和人物的顽强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谁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有关郑和的信息?或是汇报一下自己在家上网查阅到的相关资料。
要求简介要有条理。
教师补充在百度搜索到的相关信息。
2、初读课文。
(1)看到“郑和远航”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互问互答,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2)自我推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我推荐朗读形式: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教师相机泛读,在读和听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听的同学注意朗读者的优缺点,并在每位学生朗读之后进行点评,教师相机点评。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4)小组代表上台为全班同学点拨小组分到的生字的字形字义和注意点或文中自己圈画的重点词语解释。
教师相机补充。
(5)课后描红。
教师进行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航海英雄,他就是郑和(生答)。
同时,我们了解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那就是郑和远航(生答)。
教师及时板书课题:郑和远航。
二、精讲点拨:
(1)郑和远航已经过去600多年,但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课文的那一段给予了郑和远航以高度的评价的?
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说一说从这一节,你都读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回顾并默读课文1—3节,哪些词句体现了郑和远航的规模宏大?圈一圈画一画。
自由发言说一说,教师相机引导,补充,点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使用。
从中你感受了一位怎样的郑和?读出文中相关描写的词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师补充在百度搜索到的相关图片,让郑和那信心十足的形象深入人心。
郑和的信心,勇气,都凝聚在哪两个字上?让我们通过朗读,跨越时代的界限,和郑和一起扬帆起航!一起读第三节。
教师板书:扬帆起航。
(3)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开始了友好之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节。
说一说郑和的船队每到一个国家都是怎样与他们友好相处的?教师板书:友好交往。
想想他们在友好交往的过程中都会说些什么?小组交流,上台表演展示。
(4)然而,郑和远航的过程中,并非只有彩旗和欢呼声,同时也充满了凶险。
在你自学的时候,你知道了他们经历过哪些凶险自由朗读第五节,看看郑和与他的船队是如何面对这些凶险的教师板书:战胜凶险。
你又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郑和(教师相机点拨: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
)观看PPT视频,郑和下西洋电视剧相关片段。
课上只截取战胜凶险相关片段播放。
(5)在航海的过程中,这样的凶险真是沧海一粟,郑和有没有屈服齐读课文第六节。
说说你都读到了什么
(6)教师再次出示百度搜索中的郑和图片。
(7)课堂小练笔:看着信心十足的郑和,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拿起笔,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大胆的读出来。
(8)知识拓展: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航海家,我看到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我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顽强探索的精神。
我们中华儿女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如今的中国海军军舰已使向世界各国。
看百度图片链接。
(9)中国的航海事业的发展不但显示了我国的国威,更加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板书设计:
郑和远航
第一次远航扬帆起航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一生出洋七次顽强探索
教学反思:
关于《郑和远航》第二课时的过程设计,我从课文最后一节入手,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最后一节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深层内涵。
围绕“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展开对课文前部分的描写的分析,从中感受郑和远航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中,我的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的板块明确,课堂气氛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