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虫病
家畜寄生虫学 第七章 线虫病

虫体是一种柔软纤细粉红色的线虫,呈 毛发状,剖解时从真胃中收集到虫体,因吸 血呈现淡红色,雌虫由于白色的生殖器官和 红色肠管相互扭转形成红白二线相互捻转的 特征。虫体前端尖细,口囊小,口囊内背侧 有一角质矛状小齿,称背矛。在虫体近前端 食道前1/3处两侧有一对向后侧方伸出的颈 乳突。
虫随血流 右心 肺脏
穿过肺毛细血管 离
开血管 在肺泡中经第Ⅲ 次蜕皮(发育为第Ⅳ 期幼虫)
再沿支气管、气管上行到口腔 随着吞咽运动 经过食
道、胃,最后到小肠,在小肠中第Ⅳ 次蜕化,发育为成虫。
返回
流行广泛,主要危害仔猪。 流行的主要原因: 1.蛔虫生活史简单。 2.繁殖力强,产卵数多。 3.卵对外界的抵抗力强,虫卵由4层膜组成,可 以保护胚胎和幼虫。 4.虫卵对各种化学药品有较强的抵抗力。
返回
由于幼虫移行,可造成各器官的损害,主要对肝和肺的 损害。肝脏小点出血和肝细胞浑浊肿胀、变性和坏死; 幼虫由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时,小血管破裂,肺脏出血 和水肿,严重者伴发肺炎。 成虫寄生阶段,可引起宿主营养吸收障碍,发育不良; 寄生数量多时,可导致肠破裂、穿孔,并继发腹膜炎而 死亡;宿主吸收虫体分泌的毒物和代谢产物,引起过敏, 出现痉挛、兴奋和麻痹等症状;
少肌型:肌细胞大而少,不深入假体腔。
肌肉层 (只有纵肌)
多肌型:肌细胞多而长,纺锤型,深入体腔。 全肌型:肌层薄,肌细胞细而密,排列整齐。
假体腔:生殖道位于其中,内有生殖器官和体腔液, 消化道
线虫的体表有角质层。
角皮光滑或有横纹,或有纵纹,有的有凸出
物(头泡、颈翼、尾翼、颈沟、乳突等)。
有附着、感觉和辅助交配等功能。
第三节 猪旋毛虫病
一、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三、流行病学 四、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 五、诊断 六、治疗 七、预防
兰花线虫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兰花线虫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兰花线虫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兰花中的线虫病,由线虫侵入兰花根部所致。
线虫繁殖会影响兰花的生长,导致植株衰弱与萎缩。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兰花线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一、症状1、叶子变黄兰花叶子冠和老叶逐渐变黄,病变后的叶片表面显示出黄斑,这是线虫侵染的明显迹象。
同时,兰花的叶子变得脆弱,容易掉落和折断。
2、根系紊乱线虫侵染根系会对兰花的供水和营养摄取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其根系出现紊乱。
植株根系逐渐腐烂导致植株失去支撑,最终导致植株的死亡。
3、花的变形兰花线虫病也会导致花的质量下降,花朵可能呈现出变形和矮小的现象。
花骨朵也可能变得扭曲和皱缩,开花时间上的变化和并不是预期的花期都是兰花线虫病的明显迹象。
4、产量下降线虫侵染后,兰花的生长速率变得缓慢,导致花苞产量和收成量都会减少。
这些症状是兰花线虫病的显著特征,如果及时注意并且采取正确的防治方法,可以避免其对植物产生的影响。
二、预防与治疗1、营养营养对植物健康和抵御线虫入侵的极有益处。
给兰花适当的肥料,就可以增强植物的免疫能力,抵御线虫入侵。
2、隔离如果你已经诊断出兰花线虫病,那么将其从其他植物和健康的兰花隔离开来,以避免线虫繁殖并向其他植株传播。
3、清理根系不要让旧的根系在土壤中残留太长时间。
新的土壤可以更好地营养兰花,清理掉旧的根系可能会更好地防止线虫传播。
4、防治剂使用药物可帮助兰花对抗线虫入侵。
它可以防止线虫的扩散和繁殖,并阻止它们对植物的进一步破坏。
5、防止过度浇水兰花线虫病的主要来源是根部缺氧。
如果兰花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则会减少它的生长和代谢,并会引起线虫的入侵。
适当的灌溉和透气将有助于避免此类病害。
总而言之,兰花线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但只要及时诊断和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就可以避免其对植物产生的影响。
要注意植物的生长状态,适当的灌溉和营养将有助于兰花对抗线虫入侵,防止其繁殖和传播。
春季线虫的防治知识点总结

春季线虫的防治知识点总结春季线虫的防治知识点总结春季是许多植物生长的季节,但同时也是由于气温升高和湿度增加而导致线虫病害频发的季节。
线虫是一类微小的寄生性动物,可以侵害植物的根系和地下部分,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农业和园艺中,线虫病害被认为是引起作物减产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了解春季线虫的防治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春季线虫的防治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了解常见线虫病害在春季,常见的线虫病害主要包括根结线虫病、瘤胫线虫病和螺旋线虫病。
根结线虫病是由硬皮线虫引起的,其特征是植物根系上形成瘤状结构;瘤胫线虫病是由瘤胫线虫引起的,植物根系上会出现具有瘤状增大的症状;螺旋线虫病是由螺旋线虫引起的,植物叶片上会出现螺旋状损伤。
了解不同线虫病害的特征是进行防治的基础。
二、建立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1. 土壤消毒:春季是进行土壤消毒的好时机。
可以选用化学土壤消毒剂或热水灭菌等方法。
化学土壤消毒剂可以在施用前将土壤调整至适宜的酸碱条件和湿度,然后将消毒剂用草木灰等中和,再施用在土壤上。
热水灭菌需要将水加热至65-70摄氏度,然后浇灌到土壤上,达到灭菌效果。
2. 揭土培养:通过揭开土壤表面的一层土壤,暴露在阳光下,可以有效地杀死线虫的卵和幼虫。
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揭土培养,可以有效地控制线虫的数量。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从而减轻线虫的侵害。
适量施入磷、钾等营养元素,减少氮肥的施用。
因为氮肥会增加植物的蛋白质含量,从而增加线虫的寄生和繁殖。
三、合理选择抗性品种选用抗性品种是有效防治春季线虫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了许多抗性品种。
在选择品种时,应该参考抗性品种的抗病性,尽量选择对线虫病害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同时,在品种选择方面也要注意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种植条件。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非药物的防治方法。
可以通过引入天敌(如寄生线虫、捕食性线虫等),来控制线虫的数量。
线虫病

丝虫病概述1线虫病(nematodiasis,nematodosis)是由线虫寄生人体引起的一类疾病。
在自然界中,线虫已被记录的物种超过28000个,还有大量虫种尚未命名。
绝大多数种类体小呈圆柱形,故又称圆虫。
线虫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沙漠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可以营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
寄生生活的种类超过16000多种,可寄生于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人类。
寄生人类的线虫大约176种,有些虫种专性寄生于人体有些种类具有广泛的哺乳类动物宿主,也有少数动物常见的寄生虫偶尔寄生人体。
人体常见的寄生线虫仅有10多种。
流行病学1、4在寄生虫感染中,线虫感染占有重要的地位。
1990年第1次全国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人体寄生虫有56种,线虫12种。
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其中线虫感染率高达59.02%,而原虫、吸虫、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0.32%、0.57%、0.2%。
在线虫感染中,蛔虫、钩虫及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估计全国感染人数,蛔虫为5.23亿~5.39亿人,钩虫感染者为1.87亿~2.01亿人,鞭虫感染者为2.05亿~2.20亿人。
2005年第2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道,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与第1次调查相比,分别下降了60.70%、71.28%和73.60%,但总感染率仍保持在19.56%的高水平,据此推算总感染人数高达1.29亿,这一现状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相适应。
因此,土源性线虫病依然是我国优先防治的寄生虫病种食源性寄生线虫在我国也普遍分布。
广州管圆线虫病曾在温州(1999)、北京(2006)及大理(2008)发生暴发;旋毛虫病暴发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主,但城市也有暴发的记载,如1995年郑州居民291人在某饺子馆吃了未煮熟的水饺,212人发病。
这些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局部暴发,不仅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也易成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我国报道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还有颚口线虫病、膨结线虫病、筒线虫病等。
线虫病害检测实验报告

线虫病害检测实验报告
线虫病害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和学习线虫病害的检测方法,掌握线虫病害的诊断技能。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
1. 试验材料:线虫病害患病的植物样品。
2. 试验器材:显微镜,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相机。
3. 试剂:10%酒精溶液。
三、实验步骤
1. 取线虫患病的植物样品,仔细观察其叶片上是否有线虫根部附着。
2. 将植物样品放入10%酒精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使线虫脱落。
3. 取少量线虫悬液放在玻片上,加盖玻片,通过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4. 根据观察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线虫病害。
四、实验结果
经过观察和拍照发现,植物样品上存在线虫病害。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线虫在植物根部附着,对植物造成了危害。
五、实验分析
线虫病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
了很大的损失。
通过本实验的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是否存在线虫病害,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并掌握了线虫病害的检测方法,提高了病害诊断的技能。
线虫病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加强对线虫病害的防治措施,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从而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猪各种线虫病的防治

猪各种线虫病的防治1.猪蛔虫病⑴治疗。
可使用下列药物驱虫,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①甲苯咪唑。
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混在饲料中喂服。
②氟苯咪唑。
每千克体重30毫克,混在饲料中喂服。
③左咪唑。
每千克体重10毫克,混在饲料中喂服。
④噻嘧啶。
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混在饲料中喂服。
⑤丙硫咪唑。
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混在饲料中喂服。
⑥阿维菌素。
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注射或口服。
⑦伊维菌素。
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注射或口服。
⑧多拉菌素。
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
⑵预防①定期驱虫。
在规模化猪场,首先要对全群猪驱虫;以后公猪每年驱虫2次;母猪产前1~2周驱虫1次;仔猪转入新圈时驱虫1次;新引进的猪需驱虫后再和其它猪并群。
产房和猪舍在进猪前应彻底清洗和消毒。
母猪转入产房前要用肥皂清洗全身。
在散养的育肥猪场,对断奶仔猪进行第一次驱虫,4~6周后再驱一次虫。
在广大农村散养的猪群,建议在3月龄和5月龄各驱虫一次。
驱虫时应首选阿维菌素类药物。
②保持猪舍、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
③猪粪和垫草应在固定地点堆集发酵,利用发酵的温度杀灭虫卵。
已有报道猪蛔虫幼虫可引起人的内脏幼虫移行症,因此杀灭虫卵对公共卫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2.类圆线虫病⑴治疗可用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30毫克,一次口服。
也可使用噻苯唑(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一次口服),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40毫克,一次口服),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一次皮下注射或口服)驱虫。
⑵预防由于虫卵及幼虫对干燥的抵抗力很低,经常保持圈舍干燥是非常重要的。
清除猪粪,并进行堆集发酵。
此外,应定期对猪群进行预防性驱虫。
3.猪后圆线虫病⑴治疗①丙硫咪唑。
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混入饲料喂服。
②左咪唑。
每千克体重8~15毫克,混入饲料喂服。
③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
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注射或口服。
④多拉菌素。
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
⑤氰乙酰肼。
寄生虫 第二章 线虫病

第二章动物蠕虫病——线虫病动医1001班栾姗(102101113)(一)简述线虫的形态和构造;1、一般形态形状:线状、呈圆柱状、毛发状,纺锤形。
分头端、尾端;背面、腹面;两侧。
颜色:新鲜的线虫多为乳白色或黄白色,粉红色。
体表: 不分节,虫体表面有纵纹、横纹。
大小:1 mm~1 m。
性别:雌、雄异体2、构造(1)线虫的体表:线虫体表由一层无色、略为半透明的角皮所覆盖。
角皮由位于其下的皮下组织分泌而成。
许多线虫的角皮还分化形成了多种特殊的组织构造,包括头泡、颈泡、唇、叶冠、颈翼、侧冀、尾翼、颈乳突、尾乳突、性乳突、交合伞、饰板和饰带、刺、嵴等;这些特殊的组织构造不仅具有附着、感觉、辅助交配等功能,而且它们的形状、位置及排列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1)头部与体部2)口领3)叶冠4)5)头泡6)颈泡7)颈沟8)颈乳突及尾乳突9)颈翼、侧冀及尾翼10)饰板和饰带11)尾觉器(2)体壁与体腔:体壁:由角皮层、皮下层、肌层组成。
体腔:假体腔,内充满体液,内悬浮呈丝或管状的内部器官。
(3)消化系统:雌虫:口孔—食道—肠—直肠—肛门雄虫:口孔—食道—肠—直肠—泄殖腔(4)排泄系统:分腺型和管型两类。
腺型由一个大的腺细胞构成,位于体腔内,开口于食道后端或肠前端腹面。
管型是由腺型的延伸构成排泄管,常分左右两支位于侧索内,并向前延伸 汇合成小管,开口于腹面的排泄孔。
(5)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神经环为神经中枢神经干神经干之间有横支连合单个的神经节感觉器官乳突头感器或侧感器尾感器(6)生殖系统:雌虫: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排卵器)、阴道、阴门(开口于腹面)(阴门盖)雄虫:睾丸、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泄殖腔、交合器(交合伞、性乳突、交合刺、引器、付引器)(7)角皮的分化构造:1)横纹2)唇、口领、叶冠3)头囊与颈沟4)翼5)乳突6)角突起、饰带、体棘7)交合伞(二)简述线虫的主要生活史类型;(1)直接型发育(2)感染性虫卵(3)典型蛔虫型:“肝—气管移行”(4)在肝蜕皮为L3,在肺蜕皮为L4,在小肠蜕皮为L5(三)简述猪线虫病的主要病原种类;病原长刺后圆线虫(M.apri)复阴后圆线虫(M.pudendotectus)萨氏后圆线虫(M.salmi)寄生于猪的肺支气管和小支气管内。
鸡几种常见线虫病的诊治

鸡几种常见线虫病的诊治线虫主要寄生于鸡的小肠,因其形态圆形线状而得名,放养鸡群常普遍感染。
主要导致雏鸡发病,造成饲料报酬的下降。
成鸡是线虫病的携带者和传播者,一般不发病,但增重和产蛋能力下降。
寄生在鸡体内的线虫主要有鸡蛔虫、比翼线虫、胃线虫、异刺线虫、毛细线虫等。
1鸡蛔虫1.1病原形态特征鸡蛔虫病是由禽蛔科禽蛔属的鸡蛔虫寄生于鸡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
鸡蛔虫是鸡体内最大的线虫,呈淡黄白色,头端有三个唇片。
雄虫长26~70mm,尾端向腹面弯曲,有2根近等长的交合刺;雌虫长65~110mm,尾端尖而直。
虫卵呈深灰色,椭圆形,卵壳厚。
虫卵大小为70~90μm×47~51μm。
1.2流行病学雌虫在鸡的小肠内产卵,随鸡粪排到体外。
虫卵抗逆力很强,在适宜条件下,约经10天发育为含感染性幼虫的虫卵,在土壤内生存6个月仍具感染能力。
鸡因吞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或饮水而感染。
幼虫在鸡胃内脱掉卵壳进入小肠,钻入肠黏膜内,经血液循环和一段时间后返回肠腔发育为成虫,此过程约需35~50天。
除小肠外,在鸡的腺胃和肌胃内,有时也有大量虫体寄生。
3~4月龄以内的雏鸡最易感染和发病。
1.3临床症状感染的雏鸡表现为生长缓慢、羽毛松乱、行动迟缓、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消瘦、下痢、贫血、黏膜和鸡冠苍白等症,最终可因衰弱而死亡。
大量感染者可造成肠堵塞而死亡。
1.4病变检查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可发现大量虫卵,尸体剖检在小肠内发现有大量虫体便可确诊。
由于其虫体大,特征明显,不会与其他虫体混淆。
1.5实验室诊断小肠黏膜发炎、出血,肠壁上有颗粒状化脓灶或结节。
严重感染时可见大量虫体聚集,相互缠结,引起肠阻塞,甚至造成肠破裂和腹膜炎。
1.6防治措施1.6.1综合预防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堆积发酵,杀灭虫卵;增加蛋白质、维生素饲料;做好鸡群的定期预防性驱虫,每年2~3次;发现病鸡,及时隔离。
1.6.2药物治疗①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0~20mg,一次内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虫病
1.如何鉴定线虫?
答:形状:多样性; 颜色:多种。
体表: 不分节,虫体表面有纵纹、横纹。
大小:1mm-1m。
体壁:角质层(参与形成的构造,在分类上有意义);皮下层;肌层。
线虫头尾端的变化:头:具有三片唇---蛔虫;具有口囊,口囊内有切板---钩虫;有叶冠、头泡、侧翼膜--- 结节虫;头部两侧有一对颈乳突---捻转血矛线虫;头部有头感器---肾虫。
尾端:尾感器,尾乳突。
2.猪如何感染蛔虫的?
答:雌虫产卵→虫卵→含一期幼虫的虫卵→②幼虫的虫卵→猪吞食→卵壳破裂,幼虫:①大多数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门静脉→肝→肝静脉→后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②少数随淋巴液进入乳糜管→肠系膜淋巴结
a. 腹腔→肝→肝静脉→后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b. 胸导管→前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以上生活史中,在肝蜕皮一次为③幼虫,在肺蜕皮一次为四期幼虫,在小肠蜕皮一次为五期幼虫
3.经皮肤感染线虫有哪些?
答:牛仰口线虫病;猫犬钩虫病;猪冠尾线虫病;猪兰氏类圆形线虫病;
4.经胎盘感染线虫有哪些?
答:犊新蛔虫病;犬猫蛔虫病;
5.自愈现象
答:
6.捻转血矛线虫有何危害?
答:
7.类圆线虫生活史
答:如右图
8.旋毛虫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各是什么?猪如何感染旋毛虫的?
9.如何诊断旋毛虫病?
10.牛羊食道口线虫病临床症状是什么?如何诊断该病?
11.猪肾虫有何危害?如何诊断该病?
12.寄生于牛羊肺部线虫往往引起何种症状?
13.如何鉴定不同种猪后园线虫?
14.牛、马丝状虫病原体有哪些?简要描述生活史。
如何诊断该病?
15.犬恶丝虫中间宿主是什么?其临床会引起什么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