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城建学院-朱长军
2019年城建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 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马玖辰、王宇、李艳菊、金明
2019.11.15
实验楼212
9
1810303020
张鑫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
刘凤国
赵自军、颜爱斌、李宪莉
2019.11.01
主楼508
10
1810303014
刘起隆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
郭春梅
郭春梅、由玉文、吕建、杨洪兴
2019.11.9
主楼508
主楼508
16
1810303016
郭华歌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
杨洪兴
郭春梅、由玉文、吕建、杨洪兴
2019.11.9
主楼508
17
1810303006
左霖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
赵树兴
杨俊兰、王泽生、刘俊兰、赵树兴、魏璠
2019.11.15
行知楼508
18
1810303025
黄梦清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11
1810303022
李家豪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
郭春梅
郭春梅、由玉文、吕建、杨洪兴
2019.11.9
主楼508
12
1810303011
彭卓
能源与程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
郭春梅
郭春梅、由玉文、吕建、杨洪兴
2019.11.9
主楼508
13
1810303023
王果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
苏珂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张志刚
高峰、张志刚、张伟、姚万祥
211262946_微膨胀混凝土板体结构张拉施工性能研究

收稿日期:2023-2-6第一作者:姜雨,1989年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建施工方面的工作,E-mail:****************通信作者:朱国军,1981年生,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材料结构与性能体系,E-mail:**************项目信息:2022年河北省建设科技研究项目指导性计划(2022-2158);2022年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计划项目(HNJS-2022-K24)引言随着工程建设领域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功能与外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长混凝土结构取消或减少设置伸缩缝,可以使建筑具有较好的平面、立面效果以及良好的功能,且构造处理简便,结构整体性好[1]。
在具备上述优点的同时,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成为难点,超大尺寸混凝土结构的形变开裂是受力因素与非受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2-4]。
其中非受力因素开裂是因为,当代混凝土追求高性能而选择高外加剂用量与低水胶比,颗粒堆积原理与比表面积大的配合比设计,造成水化热集中释放,导致温度收缩大,产生早期开裂。
在工程建设设计中,研究者提出超长混凝土结构非受力裂缝控制以“抗”“放”“防”原则有机结合,采取综合的裂缝控制措施[1,5-7]。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混凝土选取低水化热水泥、掺加膨胀剂、增加配筋率等措微膨胀混凝土板体结构张拉施工性能研究姜 雨1 郭静霖2 朱国军3 任广博4 武春阳51. 天津市双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2222.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743. 武汉三源特种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834. 河南驻马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河南 驻马店 4630015. 中交建筑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13摘 要:以某工业项目楼层板为研究对象,针对超长混凝土结构设计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同时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增加镁质膨胀剂,研究超长混凝土结构内部的应力-应变规律,以及后张法对预防超长混凝土楼板开裂的作用规律,进行了混凝土材料膨胀试验、强度对比和应力-应变监测。
混凝土细观破坏过程的近场动力学模拟

混凝土细观破坏过程的近场动力学模拟郭士强;夏晓舟;顾鑫;章青【摘要】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PD)是一种基于非局部作用思想的理论,解决不连续问题时具有独特优势.首先概述了常规态型PD基本理论(Ordinary State-Based PD,OSB PD),采用了一种新的圆形骨料投放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骨料的投放率,建立了适用于混凝土细观破坏的常规态型PD计算模型.对混凝土结构的细观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解吻合较好,进而分析了混凝土结构细观破坏机理.【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9(037)007【总页数】7页(P1122-1128)【关键词】近场动力学;混凝土;细观破坏;数值模拟;骨料【作者】郭士强;夏晓舟;顾鑫;章青【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南京 211100;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南京211100;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南京 211100;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南京 21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528混凝土作为一种由砂浆,骨料,微孔隙等组成的非均质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大坝、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其宏观力学性能受细观结构的影响较大.早期研究多是基于传统的连续介质力学,在连续均匀假设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分析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很难反映混凝土的真实破坏机制.因此从细观角度研究混凝土的失效破坏具有重要意义.Zaitsev[1]等给出了混凝土二维细观模型,该模型认为混凝土由砂浆和骨料组成,并利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混凝土破坏过程.刘光廷[2]等给出了骨料,砂浆及混凝土界面区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统计参数.Rao[3]分析了混凝土界面和骨料性质对混凝土变形、断裂能、刚度等的影响. 在解决破坏问题时,传统方法面临不同的瓶颈,有限元方法(FEM)在解决破坏问题时采用网格重构法[4],在裂纹扩展后不断重新剖分网格,对网格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边界元法所采用的分区算法[5]和有限单元法的局限性类似.扩展有限元法(XFEM)[6]与有限单元法相比,虽然降低了在破坏处网格的依赖性,但在分析几何非线性问题时存在缺陷.无网格法[7]降低了网格的依赖性,计算效率却大大降低.Silling[8]于2000年提出了近场动力学方法,该方法基于非局部作用思想,采用空间积分形式的本构方程代替传统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微分方程,有效避免了传统力学在解决破坏问题时的对位移场的微分,在解决不连续问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损伤破坏等不连续问题.Gerstle[9]等基于近场动力学方法分析了普通的均质混凝土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破坏问题.Vogler和Lammi[10]等利用三维弹塑性常规态PD模型假设混凝土为均质材料,模拟了混凝土结构在动态和静态压缩时的破坏行为.国内,顾鑫,郁杨天,沈峰[11-12,18,20-24]等也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问题进行了研究,但都是将混凝土假设为均质材料;沈峰[19]考虑了混凝土的细观特性,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混凝土中骨料进行了投放,但该方法投放率较低.本文采用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方法,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骨料投放程序,在PD模型中,骨料投放率可达到70%,可以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的骨料投放模拟.将混凝土视为由骨料、砂浆及界面过渡区组成的非均质材料,建立混凝土细观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Ⅰ、Ⅱ型裂纹在混凝土板中的细观破坏问题,并与其宏观裂纹扩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1 近场动力学基本理论1.1 运动方程近场动力学方法将物质离散为一系列物质点,在空间区域δ 内,时刻t,物质点x 和x′存在相互作用力f:式中:ρ为物质点x 处材料密度;u¨为t 时刻物质点x 处的加速度;b 表示在t 时刻物质点x 所受外力密度;Lu 为物质点x 在其近场范围内所受其他物质点作用的合力密度,常规态近场动力学物质点相互作用如图1所示.图1 OSB PD物质点变形状态和力密度矢量态Fig.1 Deformation state of PD material points and vector state of force density1.2 二维常规态线弹性PD模型重要定义定义拉伸标量状态:其中:表示应变能密度为单位方向矢量,∇表示Freche 导数[13,16-17],-t 表示力的标量状态,表示中球量部分,表示中偏量部分.定义加权量:其中w 为影响函数.进而定义膨胀量:其中γ 是与泊松比有关的常数.经典连续介质力学中,二维平面应力应变能密度为:其中:K 为体积模量;μ 为剪切模量;ν 为泊松比.类比传统的应变能密度,给出近场动力学变形能密度:令上述两式相等得到:常规状态PD模型[15]中,力的标量状态-t 由变形能密度W 对标量拉伸状态-e 的弗雷谢导数求得:2 混凝土的随机骨料模型混凝土作为由骨料、砂浆及界面区组成的复合材料,其宏观力学性能受到混凝土级配和骨料含量影响,建立反映混凝土细观结构不均匀性的骨料模型,是对混凝土细观破坏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采用FORTRAN程序编写了骨料投放程序,骨料投放率可以达到70%,可以满足混凝土骨料投放的需求.首先在计算模型外部生成一定数量的骨料,骨料坐标可以表示为生成骨料数量为n,如图2所示.图2 骨料生成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aggregate packing其中:Dmax 表示骨料最大直径.为了提高骨料投放率,使骨料在有限区域内随机移动:移动后的骨料需要满足:1)相交性条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后,骨料的移动为有效运动:不满足上述条件时为无效运动,骨料回到初始位置. 然后对i+1 个骨料进行随机移动,直到随机移动完所有已投放骨料,重复多次随机移动可以使骨料间更加紧凑,骨料投放率较高.进行完随机移动次数后,进行下次骨料投放.重复对计算模型进行骨料的投放和随机移动,直到满足骨料投放率或者计算模型中骨料数目不再增加.图3 表示边长为150 mm 二维方形板内,投放率为70.2%,骨料粒径为(5~15 mm)和(20~25 mm),骨料之间质量百分比为50%的二级配模型.3 数值算例与分析图3 生成的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Fig.3 The random aggregate model of generated concrete首先利用ANSYS 软件建立均质模型,进而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物质点信息等,导入程序输入文件,进而调用骨料生成程序,进行骨料投放,得到满足要求的混凝土细观模型,调用态型近场动力学计算程序,输出结果.如图4所示,混凝土板边长为400 mm×400 mm,混凝土板左侧设置有长度为200 mm的初始裂纹,裂纹宽度为0.006 m.分别对该混凝土板建立宏观模型和细观模型,采用前述OSB PD方法进行相应的裂纹扩展分析.进行宏观计算分析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30 GPa,泊松比为0.25,密度2400kg/m3,能量释放率采用近场动力学方法离散时,物质点间距物质点总数为159801,边界点数为2406,时间步长Δt=2×10-7s,局部阻尼取进行细观计算分析时,首先建立混凝土的随机骨料模型,假设混凝土为二级配,骨料直径分别为(20~30 mm)和(50~60 mm),模型内两种粒径骨料质量比为1∶1,骨料投放率50.62%.骨料弹性模量E=80 GPa,泊松比为0.24,密度为3500 kg/m3,能量释放率G0=120 J/m2;砂浆的弹性模量为E=25 GPa,泊松比为0.19,密度为2000 kg/m3,能量释放率G0=80 J/m2.对混凝土板随机骨料模型进行离散,物质点间距Δx=0.001 m,离散物质点总数为159 801,边界点数为2406,时间步长取Δt=2×10-7 s,局部阻尼C=1×107 kg/(m3 ⋅s).图4 混凝土板几何模型(单位:mm)Fig.4 Geometry model of concrete specimens3.1 拉伸作用下混凝土板的裂纹扩展采用宏观模型进行模拟时,对混凝土板上下边界三层物质点,竖直方向施加大小为1 m/s 速度载荷.当t=4200 步时,混凝土板出现损伤,裂纹沿水平方向扩展,最终贯穿边界,混凝土板被拉断,如图5所示.图5 Ⅰ型裂纹扩展(宏观模型)Fig.5 Crack propagation process inModeⅠfracture model at macro-scale采用细观模型进行模拟时,施加同样的速度载荷,当t=3600 步时,混凝土板在裂纹尖端,骨料边界处出现损伤,随着载荷的增加,裂纹沿骨料和砂浆界面扩展,但总体扩展方向为水平方向,当t=6300 步时,裂纹贯穿混凝土板,如图6所示. 图6 Ⅰ型裂纹扩展(细观模型)Fig.6 Crack propagation process ofmodeⅠfracture model at meso-scale3.2 剪切状态下混凝土板的裂纹扩展考虑混凝土板受剪切作用,对混凝土板上下边界三层物质点,在水平方向分别施加大小为1 m/s 的速度载荷,分别采用宏观模型和细观模型进行Ⅱ型裂纹扩展分析,计算结果如图7和图8所示.图7 Ⅱ型裂纹扩展(宏观模型)Fig.7 Crack propagation process ofmodeⅡfracture model at macro-scale图8 Ⅱ型裂纹扩展(细观模型)Fig.8 Crack propagation process ofmodeⅡfracture model at meso-scale其中:KⅠ和KⅡ分别对应Ⅰ型和Ⅱ型应力强度因子表示扩展方向.根据上式,对于Ⅰ型裂纹扩展,KⅡ=0,φ=0°,对于Ⅱ型裂纹扩展,KⅠ=0,φ=70.5°,从图5 和图7 可以看出,本文宏观模型计算所得结果和理论解相吻合.细观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骨料和砂浆的界面是混凝土材料的较薄弱区域,首先在界面处产生微裂纹,并沿界面扩展,裂纹偏离界面后,则在砂浆内扩展,由于普通混凝土中的骨料强度远高于其他组分,故裂纹不会再骨料内部产生.4 结论本文将混凝土视为由砂浆,骨料和界面组成的非均质材料,建立了混凝土材料细观常规态近场动力学模型,模拟得到了混凝土结构中裂纹萌生和扩展过程. 同事,也进行了宏观均质材料的裂纹扩展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和裂纹相吻合,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混凝土细观常规态近场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近场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基于非局部作用思想,采用积分形式的本构方程在求解破坏问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已成为国际力学界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有望成为混凝土材料和结构破坏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相关文献】[1] ZAITSEV J W.WITTMANN F H.Crack propagation in a two-phase material such as concrete[J].Applications and Non-metals,1978,3:1197-1203.[2]刘光廷,王宗敏.用随机骨料模型数值模拟混凝土材料的断裂[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84-89.[3]RAO G A,PRASAD B K R.Influence of interface properties on fracture behaviour ofconcrete[J].Sadhana,2011,36(2):193-208.[4]MUROTANI K,YAGAWA G,CHOI J B.Adaptive finite elements using hierarchical mesh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rack propagation analysis[J].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13,253(1):1-14.[5]CEN Z,MAIER G.Bifurcations and instabilities in fracture of cohesive-softening structures:a boundary element analysis[J].Fatigue and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1992,15(9):911-928.[6]BELYTSCHKO T,BLACK T.Elastic crack growth in finite elements with minimal remesh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1999,45(5):601-620.[7]SAGERESAN N,DRATHI R.Crack propagation in concrete using meshless method [J].Cmes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and Ences,2008,32(2):103-112. [8] SILLING S A.Reformulation of elasticity theory for discontinuities and long-range forces[J].Journal of Mechanics Physics of Solids,2000,48(1):175-209.[9] GERSTLE W H.Introduction to practical peridynamics:computational solid mechanics without stress and strain[M].USA: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2015.[10] VOGLER T,LAMMI C J.A nonlocal peridynamic plasticity model for the dynamic flow and fracture of concrete[J].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2014,17(1):211-218. [11]顾鑫,章青,黄丹.基于近场动力学方法的混凝土板侵彻问题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6,35(6):52-58.[12]郁杨天,章青,顾鑫.含单边缺口混凝土梁冲击破坏的近场动力学模拟[J].工程力学,2016(12):80-85.[13]SILLING S A,EPTON M,WECKNER O,et al.Peridynamic states and constitutive modeling[J].Journal of Elasticity,2007,88(2):151-184.[14]SELESON P,PARKS M.On the role of the influence function in the peridynamic the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scale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2011,9(6):689-706.[15]LE Q V,CHAN W K,SCHWARTZ J.A two-dimensional ordinary,state-based peridynamic model for linearly elastic soli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014,98(8):547-561.[16]SILLING S A.Linearized theory of peridynamic states[J].Journal of Elasticity,2010,99(1):85-111.[17]SILLING S A,LEHOUCQ R B.Peridynamic theory of solid mechanics[J].Advancesin Applied Mechanics,2010,44(10):73-168.[18]HUANG D,ZHANG Q,QIAO P Z.Damage and progressive failure of concrete strutures using non-local peridynamic modeling[J].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Sciences,2011,54(3):591-596.[19]沈峰.混凝土材料和结构损伤破坏的近场动力学模拟[D].南京:河海大学,2014.[20]沈峰,章青,黄丹,等.基于近场动力学理论的混凝土轴拉破坏过程模拟[J].计算力学学报,2013,30(S1):79-83.[21]沈峰,章青,黄丹,等.混凝土结构破坏过程的近场动力学模拟[C]//中国计算力学大会论文集,重庆,2012.[22]沈峰,章青,黄丹,等.冲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破坏过程的近场动力学模拟[J].工程力学,2012(1):12-15.[23]顾鑫,章青,黄丹.基于近场动力学方法的混凝土板侵彻问题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6,35(6):52-58.[24]严瑞,秦洪远,刘一鸣,等.基于改进型近场动力学方法的混凝土梁破坏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17,34(6):1034-1039.。
“建筑传媒的未来性”中国建筑传媒学术论坛暨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2023_年会

面对如今数字信息与媒体传播高歌猛进、“元宇亩”虚拟媒介的浪潮下,建筑学术期刊必须厘清现象背后的本质和特性,重新解读专业学术纸媒的内涵与外沿,引领未来的开放性讨论。
遂召开中国建筑传媒学术论坛,召集专家学者分享观点,不失为的一次面向新未来的积极求索。
2023年11月25日下午2:00-6:00,以“建筑传媒的未来性:新思想,新领域,新方法”为题的“中国建筑传媒学术论坛 暨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2023年会”在深圳大学校友广场顺利举办,论坛由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世界建筑导报》杂志社主办,中国建筑学会传媒学会委员会指导,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建筑导报》学术委员会主任孟建民和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世界建筑导报》总编范悦发起,由深圳大学副教授、《世界建筑导报》总编助理朱文健和深圳大学助理教授、《世界建筑导报》编辑范雅婷分别主持。
开幕致辞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首先对本次学术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其次指出中国建筑传媒为建筑学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新的路径、以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引领着建筑学科前沿理论的研究与科技实践。
最后修龙理事长对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发挥好职能表达希冀,对与会来宾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建筑学报》执行主编,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居正指出中国建筑学会传媒学术委员会成立以来,致力于传播建筑行业和学界的发展动向及趋势。
本次论坛的召开,希望来自全国建筑媒体的专家学者们能够深入、广泛的交流,分享彼此办刊的经验,为我国建筑传媒的未来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导报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特邀顾问委员孟建民表示《世界建筑导报》办刊理念应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建筑传媒对建筑学科未来发展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探索与推动中国建筑“未来性”发展。
《世界建筑导报》总编,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范悦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莅临本次中国建筑传媒学术论坛活动表示衷心的感谢,然后对《世界建筑导报》办刊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导报最新的办刊思路进行了介绍,无论是学术稿件还是理事单位,期望有识之士加入《世界建筑导报》,共同探讨建筑媒体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青岛市“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1 0. 02, 4. 3 2 53 2 53 2 1 4 97 2 2 5 4, 4. 4, 4. 4, 4. 3
1 9, 4. 8, 4. 8, 93 2 58 2 58 24. 88, 5 24. 88 1
[ ] 温 志 勇 , 和 生 .高速 公路 施 工 放 线 中 竖 曲线 程 序 的 设 计 3 张 与应 用 [ ] J .太原 理 工 大 学 学报 ,0 4 3 ) 20 ( 5
的直观 性 和易操 作性 。本 方 法 不 仅适 用 于 地铁 铺 轨 基 标 高程 计算 , 于地 面线 路 高 程 的批 量 计算 , 对 同样 具 有
很 大 的应用 价值 。
参考 文献
( ) 算里 程 与 曲线 超 高信息 文 件 (c d t : 3计 1. a)
1 2 , , 64 0 0
1 71, , 7 0 一5 15 , , 5 9 5 0 一1 1 7 20 0 9 0. 2, 1 3 1, 9 9, 0 21 81, 0 0,
( ) 算结 果输 出文 件 (C d t : 4计 S. a)
1 2 2 06 2 0 6 4, 0. 8, 0. 68, 0. 68, 9. 68 2 0 1 6
的需 求 , 导 思 想 正 确 、 指 目标 任 务 明确 , 容 全 面 清 晰 , 施 切 实 可 行 , 敛 同意 通 过 规 划论 证 。 内 措 一
青 岛 市“ 十二五 ” 础测绘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 基 报青 岛市政府 批准 后 , 志着 青岛市 的测绘 发展进 入 了一个新 的五 标 年 ,十二五 ” 础测绘规划足青岛 『未 来五 年测绘 行业 发展 的纲 领性 文件 , 现 了青 岛市 委 、 “ 基 f 体 市政 府对 测绘 T作要 保 障、 服务政府重大战略决策 的基本要求 , 对我 院未来 五年 的发 展具 有指 导意义和重要启示 。
脚手架专家名单

13812768625 18913519472 13814804793 13913569300
土建结构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 工民建 工民建 工民建 工民建 工民建 工民建 工民建 工民建 工程力学 道桥 市政 工民建桥梁 土建 工民建 桥梁隧道 钢结构 工民建 建筑工程
研高/副总工 高工/副总工 高工/总工 高工/总监 高工/总工 高工/总监 高工/总工 高工/原副总工 高工/总工 高工/总工 高工/副总工 高工/ 高工/副总工 高工/顾问 高工/ 副教授/ 副教授/ 高工/处长 高工/ 高工/总工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钱善青 干兆和 李建华 施建平 周立人 戚森伟 朱百元 杨文兴 韩伟 周山龙 张景言 薛炳泉 陈鸿根 吴一鸣 曹建 李宗禹 靳肇栋 周羿 姚元录 赵喜军
本科 大专 大专 大专 本科 大专 大专 本科 本科 本科 大专 中专 大专 本科 大专 本科 本科 硕士 本科 本科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王干 陈新洋 周龙祥 郁洪田 梅存安 王怀成 钱爱民 陈锡恩 周林森 姚水明 沈吉平 奚鸿方 潘迂春 闵元基 蒋承坚 郑传明 常军 袁卫兴 杜立忠 任斌向
本科 本科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博士 硕士 本科 硕士
1963.06 1969.08 1962.08 1947.03 1963.03 1963.05 1958.10 1946.12 1949.03 1964.02 1963.12 1971.12 1942.12 1936.02 1945.02 1963.01 1973.07 1963.11 1969.03 1970.1
努力提高高校学生生产实习的效果

努力提高高校学生生产实习的效果
朱海君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9(018)002
【摘要】本文从高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差,难以满足社会需要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学生生产实习的效果的方法和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朱海君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44
【相关文献】
1.创建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J], 梁青;方强;张继荣
2.提高高校学生生产实习效果的思考 [J], 李筱艳
3.以人为本努力提高高校学生工作水平 [J], 吴斌;宋扬
4.抓好生产实习的三个环节,提高工科院校本科生的生产实习效果 [J], 刘保健;郭睿;李凌辉;费贵强;王海花;辛华;童晓梅;方群夫
5.努力提高高校学生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和实效性 [J], 成国强;杨登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年长江大学城建设学院硕士生导师汇总表

2018年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硕士生导师汇总表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简介城市建设学院始建于1983年。
2004年1月,原江汉石油学院土木与建筑系,原湖北农学院工程技术系归并组建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通过30余年的建设与进展,学院已成为国家土木工程和建筑行业重要的人材培育和科学研究基地。
专业学科齐全学院现有5 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5年制)、城乡计划(5年制)、工程治理。
2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工程、风光园林学,涵盖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学、城市计划与设计、工程治理9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1 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建筑与土木工程。
在二级学科博士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下,招收地下工程方向博士研究生。
土木工程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通过住建部本科教育合格评估。
土木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本科生、研究生学生规模1800 人左右。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121 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6 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1 人,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访问学者6 人,大多数教师均到访美国、欧洲、日本及港澳地域。
教师中,博士生指导教师1 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6 人。
学院注重国际教育合作,本科教育教学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与爱尔兰利莫瑞克理工学院联合培育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合作教育学生,在土木工程专业开展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同意了巴基斯坦工程委员会认证。
实验设备精巧学院设有2 个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湖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技术实验教学中心;1 个学生创新实验室:结构建模创新实验室。
实验室总建筑面积4760 ㎡,仪器设备1536 台(套),实验设备固定资产万元。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下设结构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钢结构实验室、路桥工程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数值模拟实验室等8 个实验室;该中心实验室总建筑面积4407 m2 ,仪器设备1311 台(套),实验设备固定资产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长军申报晋升教授公示材料
所在单位:城市建设学院任教学科:环境工程——————————————————————————————————学历、资历
一、毕业证
1、硕士毕业证,中科院研究生院,流体力学,2002.07
2、博士毕业证,河海大学,生态水利学,2009.05
二、学位证
1、硕士学位证,2002.07
2、博士学位证,209.07
三、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及取得时间:
副教授,2009.12.30
外语、计算机能力
一、外语考试合格时间(免试注明免试原因):
(免试:符合:冀职改办字[2007]53号
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属免考范围
11.申报副高级职称时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国家通用标准的人员,申报正高级职称需要再次参
加同一级别考试的。
)
二、计算机考试合格时间(免试注明免试原因):
(免试:符合:冀职改办字[2006]196号
(一)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属免考范围
1.获博士学位,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
一、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情况:
2009年合格,2010年合格,2011年合格,2012年合格, 2013优秀
二、教学质量测评情况:
2010/2011及 2012/2013学年教学质量测评优秀
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编号及任教学科:20111300071002300
业绩成果
一、各种荣誉证书或证明材料
二、科研获奖情况
1、河北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北省水利厅,4(2011-13-1)、2011、市厅级
2、河北省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省水利厅,1(2013JB212)、201
3、市厅级
三、科研立项、结项证书及科研成果鉴定、效益情况
1、已鉴定科研项目情况
(1)含沙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制与数值仿真模拟研究,第一,2011年立项,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验收结题,省部级
(2)变化环境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及恢复力研究,第一,2010年立项,河北省水利厅,2012年鉴定结题,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市厅级
(3)基于小波变换的水文序列特征分析及预测,第四,2009年立项,河北省水利厅,2011年鉴定结题,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市厅级
(4)地下水渗流系统的灰色微分方程及其数值型灰解研究,第四,2010年立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3年验收结题
2、未鉴定科研项目情况
(1)含植物河道的水力特性及污染物扩散输移机制研究,第一,2012年立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研
(2)垃圾渗滤液在变化包气带中的输移机制研究,第一,2013年立项,河北省教育厅,在研
(3)河流水污染系统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第一,2011年立项,邯郸市科技局,在研
(4)华北地区山前典型包气带单元的产流机制试验研究,第二,2014年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研
(5)变化环境下邯郸市水环境中硫酸盐增值污染研究,第二,2012年立项,邯郸市科技局,在研,
论文、著作
一、论文
1、Reduction of Waste Water in Erhai Lake Based on MIKE21 Hydrodynamic and Water Quality Model,《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SCI检索,2013年,第一作者,与自己从事专业相同;
2、Vertic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Open Channel Flow with Rigid Vegetation,《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SCI检索,2013年,第一作者,与自己从事专业相同,
3 Expreiment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on the pollutant Transport in Open Chann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nvironment Sciences, EI期刊检索,2013年,第一作者,与自己从事专业相同.
4 Vertic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Submerged Rigid Vegetation from an Open Channel Flu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nvironment Sciences. EI期刊检索,2013年,第一作者,与自己从事专业相同.
5 A Study on contaminant transport in non-darcy flow field through low permeability porous med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ments in Computing Technology, EI期刊检索,2013年,第一作者,与自己从事专业相同.
6 Experiment of suspended load with hyperconcentration in rectangle open channel, Journal of Computers EI期刊检索,2011年,第一作者,与自己从事专业相同.
7 Integration of grey with neural network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ata mining, Journal of Software, EI期刊检索,2011年,第一作者,与自己从事专业相同
8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Journal of Software , EI期刊检索,2011年,第一作者,与自己从事专业相同
9Experiment Study on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flow velocity in vegetated rectangle open chann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nvironment Sciences,EI期刊检索,2013年,第一作者,与自己从事专业相同
10 Hydrodynamics and contaminant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in vegetated open channel, Nature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Technology , EI期刊检索,2014年,第一作者,与自己从事专业相同
教学情况
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一、指导青年教师、研究生情况
指导的研究生,4名已经毕业,三名在读
二、继续教育情况(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
1、2009.12.5~2009.12.23,教育技术培训,集中学习;
2、2010.6.26~2010.6.28,专业技术知识,国际会议;
3、2010.7.5~2010.7.16,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术考察;
4、2011.3.28~2011.4.1,专业技术知识,业务技术考察;
5、2011.7.18~2011.7.22,专业技术知识,业务技术考察;
6、2012.9.3~2012.9.12,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术考察;
7、2013.9.2~2013.9.11,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术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