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学习动机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动机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动机

设定目标
2
的学习自信心。
帮助学生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有助于提高学习动机。
3
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提供有趣、互动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结
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成就和教育者的教学策略都有重要的影响。了解学 习动机的分类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提高教育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与高学业成绩和学习成就相关。
2 消极的学习动机
与较低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成就相关。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引导兴趣、提供有意义的挑战和问题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
提供实践机会
通过实际参与的活动和实践经验来增强学生的学习 动机。
教师角色和策略
1
鼓励和赞赏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认可,增强他们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 学第八章: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时所产生的内部驱动力,了解学习动机的定 义和重要性对于教育者和学生发展都至关重要。
学习动机的分类
内在动机
个体通过内部的兴趣、好奇心和乐趣来驱动学习。
外在动机
个体通过外部的奖励、惩罚和认可来驱动学习。
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的关系
1 积极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学习动机

讨论: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学生影响最大 的需要分别是什么?在学校里最应重视的是哪 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自尊需要 归属爱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婴仅前需儿能需要期意要最测儿境安的识,重性童的全儿到生要变逐稳需童当理得渐定要需逐长 性 超要渐大 和 过儿 活 得 需重, 可 生童 的 相 要要环 预 理继 社 对 超,续 会 重 过成 性 要 安成 自具熟 方 , 全年 尊影, 面 归 需早 需响生 变 属 要期 要力, 最
学习行为的动因在于外部强化,任何 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所以,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学习中受到强化
(获得好分数、得到老师或 父母的称赞)
学习中未受强化
(未获得好分数、老师或父 母未称赞)
学习中受到பைடு நூலகம்罚
(被同学或老师嘲笑)
获得进一步 学习动机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
基本观点
所有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 目标,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
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依次 排列。
低一级的需要满足后才会产生高一级 的需要。
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所以,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层 次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局限
认为只有低一级 的需要满足后, 才能出现高级的 需要,忽视了人 的自觉性、主观 能动性对自身行 为的调节作用。
成就动机理论与 期望价值理论
阿特金森
基本观点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 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成就动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个体的成就 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 动机。

第八章 学习动机

第八章 学习动机

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被称为生长需要, 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被称为生长需要, 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 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 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使个体生活得更美好。 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使个体生活得更美好。所 谓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 谓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能够更充分 地使用自己具有的能力和技能。实际上, 地使用自己具有的能力和技能。实际上,生长需要很少 能得到完全的满足。 能得到完全的满足。 基本需要虽然有层次之分, 基本需要虽然有层次之分,但这种层次并不是固定的顺 而只是一种一般的模式,在实际生活中, 序,而只是一种一般的模式,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富有 理想和崇高价值观念的人“ 理想和崇高价值观念的人“会为了某种理想和价值而牺 牲一切” 牲一切”。
1.引发作用 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 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就会 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焦急、 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焦急、渴求 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2.定向作用 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 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 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 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 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3.维持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 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 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学习动机的水平。 学习动机的水平。 4.调节作用 学习动机调节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学习动机调节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 (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 驱力(奥苏贝尔): •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 求掌握知识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 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 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 (一)定义: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
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表 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 互作用。 • 推力:学生发自内心对学习的愿望和追求,对 学习起推动作用 • 拉力:与学习的外在后果相关,对学习起引诱 作用 • 压力:与学习的外在环境有关,对学习起强制
第四章
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动机的概念、分类及动机强度与学习效 率的关系 了解并掌握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需要 层次理论、动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 机理论 掌握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 掌握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及作用 三、学习动机与效果
的理由:内容不错的,就指出表达上的问题;文字不错的,就指出立意上 的偏颇。渐渐地,我练就了一双“毒眼”,稍微翻阅一下,便能发现学生
习作里的毛病;养成了一种习惯,不给学生打高分。自以为这两点是“严
师”的必备条件,“严师出高徒”,既然我对学生要求如此严格,那么就 坐等收获,坐等高徒出现吧。
学习动机
但事与愿违,等来的不是令人拍案的佳作,而多是此语言刻板、内容空 洞的习作。更要命的是,不少学生在作文中表现了对写作的厌倦:字迹 潦草,错别字、病句连篇,还有些抄袭之作。我满腔热情,严格要求学 生,希望他们有长足的进步,换来的却是这样一种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究竟那里错了呢? 一天,我无意中听到学生在议论作文。有的说最头痛作文,没材料可写。 有的干脆说,你头痛它干什么?随便找一篇“参考”一下,不就完事了 吗?我还没写就知道只能得几分,认真不认真一个样。后来,还有位几 同学在随笔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第八章学习动机

第八章学习动机

五、课堂目标结构
1、竞争型:个体在其他成员达不到目标时才能达到 目标,主要激发以表现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 2、合作型:群体成员只有达到共同目标后才有可能 达到自己的目标。 3、个体化型:个体是否成功与群体成员目标是否达 到无关,个体注重的是自己完成学业的情况和自 己的进步幅度。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动机、学习动机 二、简答题: 1、学习动机激发的内部条件; 2、学习动机激发的外部条件; 3、简要说明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三、综合运用题 1、课后看图回答问题; 2、运用所学,分析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 些?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学习难度是中等的时候,学习动机与学 习效果之间成倒U曲线的关系。
取得理想学习效果时动机强度与学习任
务难度的相关:
任务容易-----动机强烈 任务中等-----动机中等 任务困难-----降低动机
四、学习动机的教学设计——凯勒
1、注意:学习动机的激发,首先必须激起并维持 注意——认知好奇心。 2、适切性:目的指向适切性(功利主义或实用主 义的切身性)和过程指向适切性——培养学生兴 趣; 3、信心:使学生相信具有一定成功的可能性—— 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4、满意:如果行为结果与期望一致,而且是积极 的,学生动机就会被激发——产生持续性动机;
三、学习期待
1、含义:个体给予过去经验和当前刺激而对未来学习结果
的预料和预想。
2、自我有效感的含义: 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
事某一成的主观判断。包括学习能力有效感和学习行为有 效感。
3、影响学习期待的因素: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经验 3)言语劝说 :学生对他人或自己学习行为的原因 所作的解释和推测过程。 2、韦纳成败归因理论 3、影响学生成败归因的因素:

第八章学习动机

第八章学习动机

[分析]内在动机是一种要求自己在困难的挑战面前感到有能力、能作
出决定的先天性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本来会在内在动机的激励下进行某种活动,但 是当他们在有了为此而得到外部强化的经验之后就发生了变化,变得
没有外部奖赏就不再进行那一活动了。
Educational Psychology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 事业心强: 有进取心,也比较实际,敢于 冒一定的风险,但又不是盲目 地进行“赌博”; 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 拓精神; 把个人的成就看得比金钱更重 要,从成功中得到乐趣胜似物 质的鼓励; 想要知道自己活动的结果如何; 选择有能力的人作为工作的同 僚,而不是选择亲近的人。
测验:成就动机
实验:假如你是被试,你前面有五个靶子,放 在远近不同的位置上。a b c d e逐渐远离你。 你的任务是用一粒豆子击中任何一个你选定的 目标。
作为奖励,射中a,奖励10元;b,50元;c, 100元;d,150元;e,200元 那么,你会选择哪个靶子呢?
请问:如果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都失败了,各自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 的?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观点
基本观点
①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赫西等人 提出的,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 ②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而外部强化 是引起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 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 ③斯金纳把强化定义为增大行为发生概率的事件。 ④现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 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学习动机的产生。 ⑤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 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内在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对学习动 机的作用,有较大的局限性。

第八章 学习动机

第八章 学习动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


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罗斯实验:
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每天学习后进行 测验,每组学生给予不同的反馈。 第一组:学习后每天告诉其学习结果 第二组:每周告诉其学习结果 第三组:不告诉学习结果 如此进行八周后,第一组和第三组对换条件, 又进行了八周。
(二)归因的动机作用
1、原因归因与期望变化
2、原因归因与情感反应
3、归因训练的观点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的进行某项活动并取得成 功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的 动机水平


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的作用:
1.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 2.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 3.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4.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5.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二、学习需要的培养
(一)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 要 1、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 2、帮助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3、帮助学习树立良好的学习志向 浓厚的兴趣 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二)避免失败

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的倾向是由避免失
败的动机(Maf)、失败的可能性(Pf)、失败的
诱因值(If)三种因素决定的。用公式表示即
Taf=Maf×Pf×If
(三)成就动机的合成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的合成可以设想为趋向成 就活动的倾向与回避成就活动的倾向在强度上的相 减关系。所以,行为的合成动机为: Ta=Ts-Taf =(Ms×Ps×Is)-(Maf×Pf×If)

第八章学习动机

第八章学习动机

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洛厄尔 实验发现:成就动机 较强的一组在完成学 习任务中能够不断取 得进步 ,学习效率相 对较高 ;而成就动机 弱的一组则没有取得 明显的进步 ,学习效 率相对较低。
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 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 着学习动机强度增强而提高,直至学习动机达到最佳水平 而获得最佳学习效率,之后则随着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 增大而下降。
[启示] 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活
动本身的动机。 “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去,
但你不能使他一定要喝水”。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认 知 主 义
一、强化论 (行为主义) 二、需要层次说 (人本主义)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 四、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 五、控制点理论 六、归因理论 七、成就目标理论 八、自我价值理论 九、自我决定理论


根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以下各种:

羡慕学生的地位与外表(好奇心) 服从家长的决定,实现家庭的希望 希望得到奖励,回避责备 对学习活动或学科内容感到兴趣 争取良好成绩,得到好分数 保持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或声誉(自尊感) 争取入队或做个优秀生 维护集体荣誉(集体的责任心与义务感) 升学 选择职业、完成个人志愿 从利己主义出发,追求个人名利 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人民服务,当好接班人
(一)动机与兴趣
兴趣是指趋向某一活动对象的内在倾向。
直接兴趣是对学习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 间接兴趣是因为对学习将取得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 兴趣又可分为三种水平:
有趣是一种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而发生的直接兴趣。 有趣的定向和深入发展就形成乐趣。它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和 迷恋,常被人们称作为爱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 值理论
• 默里在20世纪30年代最早开展成就动机的有关研究 • 麦克里兰在默里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成就动机理论 • 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发展
• 麦克里兰在宏观上研究成就动机。 • 基本主张是:成就动机是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 向成功(或失败)目标的活动的一般倾向。 • 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力求 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 如果一个人对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 要,他就敢于冒险;如果一个人对获得成功的需 要小于避免失败的需要,他就选择低难度的任务。
5.控制点理论
• 控制点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习理论家 的朱利安· 罗特于1954年提出 • 罗特把个体对于强化的偶然性程度所形成的普遍 信念称为控制点。即控制点是指个体将责任归因 于自身的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如命运、运气 或机遇。例如,一个人取得好成绩,你认为仅仅 是她运气好,还是因为她的努力? • 内控强调结果由个体自身行为造成或由个体稳定 的个性特征决定。 • 外控认为结果由个体之外的因素(运气、机会、 命运等)导致。
3.自我效能感理论
•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 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 ③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 ④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3.自我效能感理论
• • • • •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 ①直接经验。 ②替代经验。 ③言语劝说。 ④情绪唤醒。
2.学习动机的作用
• 学习动机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 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 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意 志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 • 这些中介因素使学习动机对学习产生的作用有: • 引发作用 • 定向作用 • 维持作用 • 调节作用
3.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6.归因理论
•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韦纳。他认为能力、努力、 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 的四种主要原因。 • 提出三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 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 六因素归因。
学生如何解释成功与失败
成功(稳定的特质) 可控 不可控 失败(稳定的特质) 可控 不可控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且存在 一个最佳动机水平。之后,随动机强度增大而学习效率 下降。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 课题材料难易程度等而异。
耶克斯—多德逊定律
4.学习动机的分类
• • • (1)依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 内部动机——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 阿特金森在微观上研究成就动机,创建了动机的 期望——价值理论 • 观点: • 期望成功的动机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 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 • 动机(M)=成就需要(Ms)×成功的诱因价值 (Is)×成功的主观可能性(期望)(Ps) • 力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每个人的学 习动机的大小受这两种倾向相互制衡和此消彼长 的影响。作为结果的成就动机是力求成功的倾向 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强度。 • 力求成功者会选择成功概率是50%的任务;避免 失败者倾向选择很难或很容易的任务
二、学习动机理论
• • 1.强化理论 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倾向完 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 牢固联系。 研究表明,教师的批评与表扬会影响到学生的 成绩。

二、学习动机理论
• • • • • • 2.需要层次说 缺失需要使人生存,成长 需要使人更好地生活。 学校里最重要的 缺失需要是 爱与自尊。
内在的
因为我不断地 无论我做什么, 学习,所以我 我都很聪明,都 很聪明 会成功
教师喜欢我 我猜中了考试题 目
我从来都不 努力
老师不喜欢 我
我很笨
外在的
及格分数线 太高
成功(不稳定的特质) 可控 不可控
失败(不稳定的特质) 可控 不可控
内在的
为这次考试, 我有时候状态很 我学习很努力 好,有时候却不 行。 上个星期我送 我很幸运。 给教师一张生 日贺卡
4.学习动机的分类
• (2)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成份包含: 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 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 的获得上得到满足。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人类原始的 好奇心和探究欲中派生出来的。属于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 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但他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 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 根源。它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 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 的一种需要。 属于外部动机
教育心理学
第八章 学习动机
思考与讨论
1.你为什么而学习? 2.你学习是为了什么? 3.你是因为追求成功而学习,还是因为害怕失败而学 习? 4.你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能把功课学好吗? 5.如果你的学习是成功的,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6.如果你的学习是失败的,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7.在什么情况下,你最不想学习? 8.在什么情况下,你非常想学习? 9.怎样才能使一个人热爱并努力学习?
第八章 学习动机
本章要点 一、学习动机概述 二、学习动机理论 A. 强化论 B. 需要层次论 C. 动机归因理论 D. 自我效能感理论 E. 成就动机理论 三、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 • 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 学习动机概述
1.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 (1)含义:学习动机是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 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 (2)相关概念 兴趣:趋向某一对象活动的内在倾向。是动机的一种。 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类。 需要与诱因:动机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 态度:同动机一样是促动行为的内在倾向。包括认知、 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 期待:个体对某件事情是否发生的主观预期。 抱负水平:人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主观地估计自己 能达到的成就目标。
这次考试我 准备得不充 分 这次考试家 长没有辅导 我
我生病了, 没有仔细思 考。 我这次倒霉 透了
外在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学习动机理论
• 7.成就目标理论 • 8.自我价值理论 • 9.自我决定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 • • • • • 1.教学吸引 2.兴趣激发 3.反馈和评定 4.奖励和惩罚 5.合作与竞争 6.归因指导
3.自我效能感理论
•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 行为的主观判断。 • 班杜拉最早提出的。 •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 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强化能激发和 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行为的出现是由 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 期望。 • 期望包括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 • 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 效能期望指的则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 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