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八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

第一节 情绪情感的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与情感 二、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三、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 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三种成分 组成
主观体验
情绪的主观体验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 脑的一种感受状态。人有许多主观感受,如 喜怒哀乐爱惧恨等。人们对不同事物的态度 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人对自己、对他人、对 事物都会产生一定的态度,如对朋友遭遇的 同情,对敌人凶暴的仇恨,事业成功的欢乐,考 试失败的悲伤。这些主观体验只有个人内心 才能真正感受到或意识到,如我知道"我很高 兴",我意识到"我很痛苦",我感受到"我很内 疚"等等。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 情感体验(受个人的思想观点影响)
理智感(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发展):在智力活动 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
人的四种基本情绪
快乐:追求并达到所盼望目的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目的受到阻碍,而使紧张积累产生的情绪
体验 悲哀:失去心爱的对象或理想、愿望破灭时产生
状态。通常是由于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时间引起 的。(例:重大成功的狂喜;亲人去世的嫉妒悲 伤)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 情绪状态。
(二)情感的分类—— 在一定社会历史条条件下 产生的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道德感(基础):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 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的主观体验。
观点:
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 脑。
情绪体验和生理变Hale Waihona Puke 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到丘脑的 控制。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8章 儿童情绪(韩宏莉201208)

Lucas帅气可爱,在镜头前一点都不怯生
Lewis等有关陌生人的研究
时间:1974。 被试:7—19个月的婴儿。观察婴儿对不同对象的 反应。 处理水平:陌生的成年男子、成年女子、陌生儿 童(4岁的女孩)、母亲,儿童自己在镜子里的像。 结果显示:陌生人不一定让婴儿害怕,儿童与陌 生人的距离越近,消极情绪越大;儿童与父母越 近,积极情绪越大。 婴儿对陌生儿童显示了积极的、温和的反应,他 们只是对陌生的成人感到害怕。
“诱发性微笑;逗引性微笑”:
美国伊林沃思:42天为临界点,不迟于56天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婴儿 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有更多的微笑 ,这 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
2.哭
在乳婴儿学会语言之前,哭声是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 乳婴儿的哭:生理性的啼哭;心理性啼哭 乳婴儿啼哭有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 理不适、感到无聊。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
哭和笑是婴儿表达情绪最直接的手段,是实现情 绪交流功能最重要的手段。
1.笑:婴儿的笑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
笑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自发性微笑( 生理性微笑):婴儿出生1-2天就有 笑的反应,往往与生理的满足有关 。一个月以内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周-4个月 ,他们对熟悉人 与陌生人的逗引都可以报以微笑,是不加区分的
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
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
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 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兔子与 吃饭) 系统脱敏法: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
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逐渐提高刺激强度)
模特塑造法:模特或榜样不仅能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
普心各章节总复习(选择题)

《普通心理学》总复习之选择题第一章绪论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3、“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生活的一切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而言都是脑的(C )。
”A、反应活动B、干涉活动C、反映活动D、返回联系4、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C)。
A、神经元B、神经系统C、脑D、大脑皮层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A )。
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C、社会原则D、主观性原则6、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D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7、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
A、冯特B、华生C、费希纳D、弗洛伊德8、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A )。
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9、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B )。
A、感觉与知觉B、客观现实C、认识过程D、反映活动10、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是( A)。
A、注意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思维11、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是( A )A、脑B、客观现实C、实践活动D、主观意识13、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的活动或状态对直接影响有机体生命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是(B)A、反映形式B、感应性C、反应活动D、心理现象14、蜜蜂根据花的形状和颜色采蜜;猛兽根据气味和足迹追踪猎物等,这种对信号刺激进行反映活动的机能是(C)A、生物反映形式B、物理反映形式C、心理反映形式D、化学反映形式15、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D)A、感知活动B、思维活动C、想象活动D、意识活动16、当动物能够把某个刺激作为信号时,就意味着有了(D)A、思维B、意志C、意识D、心理17、感应性是生命的标志,物体具有感应性只表明其有生命,还不能确定其有心理。
普通心理学8注意需要动机情绪情感

• 激情:强烈、短暂、暴发性的情绪状态。 • 起因:强烈的刺激
• 避免激情导致的偏激行为? • 转移注意力 • 心理换位 • 要用理智和意志去控制情绪 • 合理的释放
•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紧张、急促的情绪状态。 • 警觉阶段——阻抗阶段——衰竭阶段
3.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图解
义词。
Emotion
Feeling
Mood
1.情绪极其功能: (1)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 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伴随认识活动而产生的一种
心理过程。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 理活动。
(2)认识生活中的最常见的情绪----从QQ 表情说起
(3)你总结过情绪的功能吗?
第八单元 意识与注意
• 一、意识的一般问题 • 1、什么是意识 • 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注意集中等; • 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等 • 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
• 不同角度理解意识概念: • 意识是一种觉知;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 2、什么是无意识 • 无意识现象: • 无意识行为 • 对刺激的无意识 • 盲视(blindsight)
•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用微笑表示友好,用示威表示反对; 人们还可以通过察颜阅色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以利于 决定自己的对策,维护正常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 会环境。适应性功能
• 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信号功能。
• 在某种情绪状态下记住的材料,在同样的情绪状态下也 容易回忆起来。组织功能。电影:《沉默生机》
6、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猜心术 注意的动摇---区别于分心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二)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二)(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选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产生各种相应的行为,这就是动机的______∙ A.指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功能∙ D.维持功能(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是识记能力概念的考查。
激活功能是指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答案为B。
2.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这是动机功能中的______∙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调节功能∙ D.维持功能(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在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且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例如,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
生理的需求产生的动机往往比较急迫,需要立即获得满足。
这就是激活功能。
答案为A。
3.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______∙ A.需要∙ B.责任∙ C.诱因∙ D.环境(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答案为C。
4.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______∙ A.需要∙ B.动机∙ C.诱因∙ D.兴趣(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答案为C。
5.“饥择食、渴择饮”,这种行为动机属于______∙ A.内在生理性动机∙ B.外在生理性动机∙ C.内在社会性动机∙ D.外在社会性动机(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_真题-无答案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总分14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1. 动机2. 生理性动机3. 社会性动机4. 内在动机5. 外在动机6. 主导动机7. 从属动机8. 交往动机9. 成就动机10. 工作动机11. 情绪情感12. 心境13. 激情14. 应激15. 道德感16. 理智感17. 美感二、单选题1. 动机的产生依赖于需要与诱因两个因素,请你确定下列哪项属于诱因?A.水B.饥渴C.寻求水源D.喝水2. 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A.水B.饥渴C.寻求水源D.喝水3. 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人出现肌肉紧张、心率加快、呼吸变快、血压升高、血糖增高等适应性反应。
这属于哪种情绪状态?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4. 当人们满足了饥渴需要时会感到高兴,当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会感到恐惧,这属于哪种心理现象?A.感觉B.情绪C.需要D.情感5. 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哪种情绪状态?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6. 义务感、责任感、是非感、善恶感属于下列哪种情感?A.成就感B.美感C.理智感D.道德感7. 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请问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性动机?A.繁衍后代B.工作动机C.交往动机D.成就动机8. 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
这种动机属于何种动机?A.工作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生理动机9. 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这表现出了哪种情绪状态?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10. 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水平会怎样?A.较低B.中等C.较高D.不变三、简答题1. 动机具有哪些功能?2. 动机产生依赖于哪些条件?3.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的区别是什么?4. 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区别表现在哪里?5. 说明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的区别。
6. 说明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
7. 高成就动机者具有哪些特征?8. 简要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动机与情绪情感(二)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动机与情绪情感(二)
一、单选题
1. 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产生各种相应的行为,这就是动机的______
A.指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功能
D.维持功能
答案:B
[解答] 本题是识记能力概念的考查。
激活功能是指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答案为B。
2. 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这是动机功能中的______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调节功能
D.维持功能
答案:A
[解答] 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在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且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例如,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
生理的需求产生的动机往往比较急迫,需要立即获得满足。
这就是激活功能。
答案为A。
3. 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______
A.需要
B.责任
C.诱因
D.环境。
情感和意志

情感心理学的定义: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评价和体验。
《心理学大辞典》:“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
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性欲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春药以后,伴随着性欲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
所以,由不同的药物刺激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
情感的本质:情感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情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
情感在社会交往中的常见作用。
每个人在交往中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
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有利于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感情,分析他人的感情。
情感成熟。
指人在个人需要无论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调节情感使之适度的一种心理状态。
如需要得到满足不狂喜,需要未满足不怒不卑等。
情感成熟标志着人的心理是健康的。
每个人要社会化就应该使自己“情有节”,陶冶情操,尽快成熟自己的情感。
情感的分类:由于情感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人的情感主要应该根据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1.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 论:所有人都有一个 从低级到高级需要的 层次。当人的低层次 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 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
四、动的最佳水平。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 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 同而不同。在简单容易 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 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 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 强度要降低。
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P167)
一、交往动机 (一)交往动机及其获得 交往动机: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
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生存动机。合作活动 完成后,合作关系可能随之停止,也可能进 一步建立亲密的交往关系。 2、情谊 我们会因一些情感因素而喜欢与他人在一起。 这种以情感因素为取向的交往,具有持久性、 亲密性、少功利性的特点。
3、归属
人们总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 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以获得 支持与依赖,具有安全感。
V理论:认为个体的工作动机水平倾于为 实现自身的价值观而付出的努力,有雄心 的人们个人价值观比较高,并且会努力在 工作中寻求实现和证明。
Z理论:认为当个人价值观与组织的目标 协调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和忠 诚度都会得到提高。
第三节 动机理论(P173)
一、本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
但有时候外部行为与主观体验会出现不 一致。
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只有同时活动、同 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成的情绪体验过 程。
课外资料:微表情
一闪而过的表情,受意识控制较少,更 能体现个体的真实感受和动机;一般持 续1/25~1/5秒。
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区别: 1、情绪主要是与物质、生理需要相联系,
反应称为情绪情感。 情绪的构成包括三种层面:主观体验、
生理唤醒和外部行为。
(一)主观体验
认知层面的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 受状态,如喜怒哀乐等。
(二)生理唤醒
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 生理唤醒。如激动时血压升高、紧张时 心跳加快等。
(三)外部行为
情绪产生时,人们还会出现一些外部反 应过程,即情绪的表达过程。如悲伤时 会痛哭流泪、高兴时会开怀大笑等。
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喜欢探新求异,具有开拓 精神,喜欢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并全力以赴获取 成功,同时这种人更富于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念
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行为目标明确,对自认为 有价值的事情会持之以恒, 无论遇到多大困难, 都始终对之抱有成功的期望。
3、正确的归因方式
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常把以往的成功归因于能 力与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
三、认知与期待理论
主要观点: 人类的动机不是来自客观事实,而是来
自我们对这些事实的解释。 动机的强度与目标的价值与期待相关。 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效价:目标对于个人的价值;期待:个
人依据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第四节 情绪情感及其种类(P175)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关的行为
3、调节与维持功能
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也随 之愈强烈。
二、动机的产生
内因(需要):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有 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 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外因(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 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剌激物。
需要和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能产生并支 配着个体行为;诱因吸引着有机体的朝向性 活动,使得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 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交往动机获得的两种观点:
交往倾向是先天遗传的神经模式,是本 能的行为。
交往行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社会 文化对社会交往行为持一种赞赏的态度, 就会强化个体的交往行为。
(二)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
1、合作 与他人合作是我们社会文化价值所鼓励的,
内在动机: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 动机。
(三)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
主导动机:人的行为可能是由多种动机 驱使的,有的表现强烈而稳定,起主导作 用。在行为的发生过程中,主导动机的作 用最大,支配着行为发生的方向和强度。
从属动机:在行为动机中,有的动机则处 于辅助从属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偏弱。
第八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P162)
一、动机的定义 (一)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
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 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 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2、指向功能
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指引个体的行 为指向一定的方向。
三、工作动机
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 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 己工作的动机。
X理论:人工作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 于物质利益的驱动,并且常被外来刺激(诱因) 所吸引。
Y理论:把人看作是负责、有创造力的,人们工 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要 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
二、成就动机
(一)成就动机的概念与结构
成就动机: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成就动机包含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种倾向。 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喜欢选择富于挑战性
的任务,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 向。 成就动机水平较低者:因害怕失败而回避困 难的任务。
(二)成就动机的特征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三、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
而产生的动机。 社会性动机: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以人的
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如工作动机、交 往动机、成就动机、成长动机等。
(二)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 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
情感更多地与精神、社会需要相联系。 (从需要的角度) 2、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情绪发展在先,情 感发展在后。情绪是原始的,是人与动 物共有的;情感是习得的,是人类独有 的。(从发生的早晚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