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超声波检测方案
地下连续墙专项检测方案

一、编制依据本方案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地下连续墙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2011)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编制。
二、检测目的为确保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缺陷,保障工程安全与质量,特制定本检测方案。
三、检测范围1. 地下连续墙槽壁垂直度检测;2. 地下连续墙槽底沉渣厚度检测;3. 地下连续墙墙体混凝土质量检测;4. 地下连续墙整体抗渗性能检测。
四、检测方法1. 槽壁垂直度检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检测,检测数量不得小于同条件下总槽段数的20%,且不少于10幅。
2. 槽底沉渣厚度检测:采用超声波探测仪进行检测,检测数量不得小于同条件下总槽段数的20%,且不少于10幅。
3. 墙体混凝土质量检测: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检测墙段数量不宜少于同条件下总墙段数的20%,且不得少于3幅墙段。
每个检测墙段的预埋超声波管数不应少于4个,且宜布置在墙身截面的四边中点处。
4. 整体抗渗性能检测:采用注水试验进行检测,与钻芯孔数量相同。
五、检测流程1. 准备工作:检测人员熟悉检测方案,检查检测设备,确保其完好;现场施工人员配合检测工作。
2. 检测实施:按照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详细记录检测数据。
3. 数据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剔除异常值,计算平均值。
4. 结果评定:根据检测结果,对地下连续墙质量进行评定。
六、检测要求1.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2. 检测设备应经过计量检定,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测现场应保持整洁,避免干扰检测工作。
4. 检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
七、缺陷处理1. 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墙段,应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
2. 对于检测发现的缺陷,应根据缺陷原因和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3. 缺陷处理方案应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4. 处理后的地下连续墙,应重新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八、总结本方案旨在为地下连续墙施工提供一套完整的检测流程和质量保障措施。
地下连续墙墙身质量检测(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

墙身质量检测(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YXJCE03-D013-2016批准:审核:校核:项目负责:墙身质量检测(声波透射法)检测报告(附录)一、地质概况根据《**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土层情况自上而下为:1.杂填土:灰色、松散、湿,未经压实处理,本层场地均有分布。
2.粉质粘土:浅灰色、湿、可塑,以粉粘粒为主,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本层场地均有分布。
3.淤泥:深灰色、饱和、流塑,以粉粘粒为主,含少量有机质,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局部相变为淤泥质土,本层场地均有分布。
4.圆砾:灰黄色、灰色、饱和,以稍密为主,局部呈中密状态。
卵石间隙为砂土填充,胶结差,本层场地均有分布。
5.粉质粘土:灰黄、黄褐色,湿、多呈可塑,局部呈硬塑,以粉粘粒为主,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6.圆砾:灰黄色、灰色、饱和,稍密。
卵石间隙为砂土及粘性土填充,胶结差。
7.全风化花岗岩:褐黄色、灰白色,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及石英,长石大部分风化为高岭土,岩芯呈砂土状,手搓易散,浸水易软化,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属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8.强风化花岗岩(散体状):浅黄色、灰白色、灰黄色,中粗粒花岗结构,散体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及云母等,长石大部分已风化,岩芯呈砂土~碎屑状。
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属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9.强风化花岗岩(碎裂状):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碎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及云母等,长石部分已风化,岩芯多呈碎块状,局部呈短柱状。
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属于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二、声波透射法原理1、检测方法在地下连续墙施工前,根据每幅墙的结构形式与墙段长度预埋一定数量的声测管,作为换能器的通道。
测试时每两根声测管为一组,通过水的耦合,超声脉冲信号从一根声测管中的换能器中发射出去,在另一根声测管中的换能器接收信号,超声仪测定有关参数,采集记录储存。
换能器由孔底同时往上间隔不大于10cm逐点检测,遍及整幅墙身。
超声波检测地铁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2)

超声波检测地铁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超声波检测地铁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地铁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铁地下连续墙作为地铁隧道施工的重要部分,其施工工法直接影响到隧道的安全性和质量。
超声波检测地铁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是一种新兴且可行的施工方法,本文将对它的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超声波检测地铁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施工过程中不需要挖掘土方,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二,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可以对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测,有效防止质量问题;第三,工法简便易行,可以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第四,施工过程中无需大量人力,降低了劳动强度。
因此,超声波检测地铁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在地铁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适应范围超声波检测地铁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
无论是软土地质、硬土地质、岩性地质还是复杂地质,该工法都能够应对,并且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地铁线路类型和隧道尺寸。
四、工艺原理超声波检测地铁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基于超声波检测技术,其工艺原理主要是通过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对地下连续墙进行实时质量监测。
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衰减程度不同,通过分析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可以判断地下连续墙的质量情况。
在实际施工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确保超声波的传播和接收的准确性,同时结合施工工法的具体要求进行实施。
五、施工工艺超声波检测地铁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包含以下几个施工阶段:第一,现场准备,包括设备安装和场地清理等;第二,施工模板安装,以确保施工精度和墙体形状的一致性;第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系统安装,进行实时质量监测;第四,混凝土浇筑,实现地下连续墙的形成;第五,拆模和后期处理,包括模板的拆除和墙体表面的修整。
六、劳动组织超声波检测地铁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包括施工人员、监测人员、设备操作人员等。
地下连续墙墙体质量检测方法分析研究

地下连续墙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成槽质量、墙体质量及接头质量等方面。
目前地下连续墙质量检测方法有声波透射法、声波CT法、高密度电阻率法、钻芯法、钻孔摄像检测等方法。
墙体质量方面,声波透射法和钻芯法是地下连续墙墙体质量检测的两种常用的方法。
一、地下连续墙墙体质量检测方法及原理声波透射法的工作原理: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在墙体钢筋笼的内侧按一定方式预埋声测管,作为换能器的通道;连续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一定龄期后,将声测管灌满水,通过水的耦合,由发射换能器在混凝土内激发高频超声波,并用接收换能器记录超声波在混凝土内传播过程中的波动特征;当砼内存在不连续或破损界面时如松散、蜂窝、孔洞、夹层时,将使波产生散射、反射、透射及绕射;根据波的初至到达时间和波的能量衰减特征、频率变化及波形畸变程度等特性,经过处理分析就能判别测区内混凝土的参考强度和内部存在缺陷的性质、大小及空间位置。
钻芯法是直接沿桩身钻取芯样,根据芯样的表观质量和芯样试件强度对受检对象进行合理评价,属直接法检测。
钻芯法适用于检测地下连续墙深度、墙体混凝土强度、墙体缺陷及其位置、沉渣厚度和判定持力层性状。
二、工程实例某项目某段地下连续墙长度3m、宽度0.8m、深度12m,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墙底支承在较完整中风化石灰岩。
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对该段连续墙进行检测:声测管布置图见图1;通过检测结果可知,3-6剖面在深度3.3m 至3.9m处波形严重畸变、在深度6.5m处波形轻微畸变,见图2;其它剖面声学参数正常。
图1 声测管布置图李梅 梁金福 林宁地下连续墙墙体质量检测方法分析研究Di xia lian xu qiangqiang ti zhi liang jian ce fang fa fen xi yan jiu124YAN JIUJIAN SHE图2 3-6剖面声速、声幅、PSD曲线图为进一步验证该段连续墙墙体质量,根据声波透射法的检测结果,在3#、6#声测管的中间位置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
砼机械钻孔灌注桩基(地下连续墙)超声波检测技术

单孔测
双孔 测
桩外 测
图 2 超声 波透 射测 桩方 式
20 0 8年 第 4期
建 厂 科 技 交 流
考 虑到单孑 测在波形分析 上的 困难 以及 声 L 测管 中的混 响效应 ,桩外测 对仪器穿透能 力的
前常用的检测技术规范对桩径的要求如下表 1图 、
3所示 ( d表示 桩径, 位 m : 单 m)
异物。
42 声测 管 的埋置 数量 .
大 ,但 如声测 管数 量布 置合 理 ,超 声 波仪器 仍 能
接 收到足够的信号,且安装方便 ,还可作为 以后
桩 底 压浆 的通 道 .一管 多用 ,故采 用 钢管是 合适
2 适 用范 围
声波透射法适用于检测桩径大于 60 l混凝 0mr l 土灌注桩的完整性 ,因为桩径较小时 ,声波换能
器 与 检 测 管 的声 耦 合 会 引 起 较 大 的 相 对 测 试 误 差 。其 桩长不 受 限制 。
3 测量 方式 的确 定
通道,将超声波发射、接收探头分别置于 2根导管
扇 形 测
图 3 双 孔测萤 方 式
⑥ ⑧
地 连墙 声 测管 布置 方式 O 声测 管
图 3
这 几种 测 量方式 交叉 采用 ,可 以保证 ? 土 昆凝 缺 陷不漏测 。 4 声测 管材料 选择和 安装 41 基 本要求 .
声测管是检测的重要通道 ,使用声波透射法
检测 基 桩完 整性 时 ,需 要根 据 桩径 在桩 内预埋 一 定 数量 的声 测管 ,检测 时 ,管 内注 满清 水 ,把 声 波换 能 器 ( 俗称探 头 )放到 声 测管 内 ,由下 向上
逐个 剖 面进 行检 测 。当声测 管 安装 工艺 较 差 时 ,
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超声波法)试验实施细则

7.6按规范方法评价各槽段的宽度、深度、垂直度及槽底沉渣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按下表要求判定成槽质量状况,其中,第一项垂直度为主控项目,必须满足,其余各项为一般项目,需80%的测点满足。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1
垂直度
1/150
2
宽度
+50
0
3
深度
+200
0
4
沉渣厚度
永久结构
≦ 100
临时结构
电极间距 0.02m±0.5㎜;
电阻率测量误差 ≤5%。
5.3.3实测前必须由现场检测人员对所用设备进行检查清点,填写《物资进/出场表》和《设备使用记录》,确认设备正常后方可进入测试现场。
5.4现场检测实施
5.4.1超声波法检测前,应利用导墙的宽度作为标准距离标定仪器系统。标定应至少进 行2次。
地基专业作业指导书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电阻率法)试验实施细则
文件编号:
版 本 号:
编 制:
批 准:
生效日期:
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超声波法)试验实施细则
1.目的
为了规范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检测超声波法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
2.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基坑支护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超声波法检测的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内业分析计算。通航建筑物可参照执行。
5.4.7现场检测的图像应清晰、准确。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降低泥浆中的砂子和泥土的比重后,重新检测。
5.4.8地下连续墙成槽的沉渣厚度检测,宜在清槽完毕后,灌注混凝土前进行。
5.4.9沉渣检测仪应能绘出孔深~泥浆视电阻率曲线。
沉渣厚度检测应至少进行3次,取3次检测数据的平均值为该成槽的沉渣厚度值。
地下连续墙质量控制标准及超声波检测方法

地下连续墙质量控制标准及超声波检测方法地下连续墙超声波检测方法:武汉TS-K100系列超声成孔成槽检测仪:主要用途:1.钻孔灌注桩成孔孔径、垂直度、垮塌扩缩径位置和倾斜方位检测;2.地下连续墙槽宽、垂直度、垮塌扩缩径位置和倾斜方位检测;3.根据实测结果指导现场施工,优化施工工艺流程,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4.支盘桩、扩底桩扩张效果检测工作原理:TS-K100超声成孔成槽检测仪由主机控制箱和全自动数控绞车构成。
主机控制箱内集成有主机、主机直流电源、绞车交流稳压器和连接电缆等,全自动数控绞车上集成了超声探头、深度测量装置、数控提升机构、信号电缆和双承重钢丝绳等。
主机控制箱与数控绞车通过连接电缆连接,控制数控绞车升降和超声信号采集等。
孔径槽宽检测采用超声波反射测距法:超声探头在提升装置的控制下从孔口匀速下降,深度测量装置测取探头下放的深度并传到主机,主机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控制超声发射探头发射超声波并同步启动计时,主机根据设定的采样延时和采样率启动高速高精度信号采集器采集超声信号。
由于泥浆的声阻抗远小于土层(或岩石)介质的声阻抗,超声波几乎从孔壁产生全反射,反射波经过泥浆传播后被接收换能器接收,反射波到达的时间即为超声波在孔内泥浆中的传播时间,通过传播时间计算超声换能器与孔壁的距离,从而计算该截面的孔径值和垂直度。
超声波速可在孔口护筒内标定。
遵循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钻孔灌注桩成孔、地下连续墙成槽检测技术规程DB/T29-112-2010(天津)》《钻孔灌注桩成孔、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DGJ32TJ117-2011(江苏)》TS-K100QC(B)全自动超声成孔成槽检测仪TS-K100DC(B)多功能超声成孔成槽检测仪TS-K100QC(W)无线全自动超声成孔成槽检测仪。
地下连续墙检测方案

地下连续墙检测方案介绍地下连续墙是在地下工程中常用的结构之一,用于地基支护和土体的防水防渗。
随着地下工程的广泛应用,地下连续墙的质量检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地下连续墙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地下连续墙的质量和安全。
检测目标地下连续墙检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地下连续墙结构的质量和完整性,以确保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运行安全要求。
具体目标包括:1.检测地下连续墙的轴向变形和水平位移情况,以评估其结构是否稳定;2.检测地下连续墙内部的裂缝和损伤情况,以评估是否存在结构弱点;3.测量地下连续墙的厚度和材料强度,以评估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检测方法地下连续墙的质量检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法:1. 视觉检测视觉检测是最常用的地下连续墙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专业的光源、相机和成像软件,可以对地下连续墙进行高清图像拍摄和分析。
视觉检测可以用于发现地下连续墙内部的裂缝、腐蚀等问题,并评估其对结构的影响程度。
2. 声波检测声波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通过发送声波脉冲并测量反射时间和强度来评估地下连续墙的质量。
声波检测可以检测地下连续墙的厚度、空洞和裂缝等问题,以及评估结构的完整性和强度。
3. 振动检测振动检测是一种基于振动信号的地下连续墙检测方法。
通过施加激励振动并测量其传播速度和振动响应,可以评估地下连续墙的刚度和结构完整性。
振动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地下连续墙的质量,并发现可能存在的结构问题。
检测工具地下连续墙检测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工具和设备,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地下连续墙检测工具包括:1.视觉检测设备:包括高清相机、光源和成像软件等;2.声波检测设备:包括声波发生器、接收器和声波分析软件等;3.振动检测设备:包括激励器、加速度计和振动分析软件等。
这些工具和设备应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可靠性的产品,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过程地下连续墙检测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确定检测目标和检测范围,并准备好相应的检测工具和设备;2.视觉检测:使用高清相机和光源进行地下连续墙的图像拍摄,并使用成像软件分析图像;3.声波检测:使用声波发生器发送声波脉冲,通过接收器测量反射时间和强度,并使用声波分析软件评估地下连续墙质量;4.振动检测:使用激励器施加激励振动,通过加速度计测量振动信号,并使用振动分析软件评估地下连续墙结构的完整性;5.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评估地下连续墙的质量和安全性,并提出必要的修复和加固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2)第二章工程概况 (2)2.1 工程概况 (2)2.2 设计情况 (6)第三章检测目的及检测数量 (6)3.1 检测目的 (6)3.2检测数量 (6)第四章地下连续墙检测方法 (8)4.1基本原理 (8)4.2超声波检测管的制作与安装 (8)4.3现场检测 (9)4.4资料分析及质量评判 (9)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9)第六章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第一章编制依据1、《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98-02;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3、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5、《关于基坑支护质量检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0]897号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工程西起广州市天河区,依次经过萝岗区、增城市,止于增城市荔城区增城广场。
初期线路全长约61.6km,其中地下线长约40.1km,穿山隧道6.8km,地下线14.7km;共设21座车站,其中地下车站17座,高架车站4座,共有7座换乘站。
考虑开通年与已运营轨道交通衔接,初期二十一号线起点站由天河公园向南延伸至员村站,利用十一号线天河公园至员村段,与开通的五号线员村站换乘,待十一号线开通运营时,起点改回天河公园站。
员村站初期是为二十一号线的第一个车站,远期是十一号线的中间站,与五号线员村站进行换乘,车站南端设折返线。
车站位于规划的花城大道与员村二横路交汇十字路口以南,沿员村二横路南北向布置,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DK5+112.000,车站明挖设计起点里程为DK4+769.590.车站设计终点里程为DK5+214.800.本站为地下四层14.5米岛式站台车站,车站全长445.21米,标准段宽为23.8米,车站基坑开挖深度约28.51~30.0米。
站后区间折返线全长172.04米,区间设计起点里程为XIYDK4+626.350,区间设计终点里程为DK4+769.590.设计包括车站主体、车站附属(含通道、出入口、风道、风亭、冷却塔)、站后折返线区间主体及附属的结构。
2.2 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及其评价本车站位于原绢麻厂地块附近,站址沿员村二横路路呈近南北向设置,车站范围建筑物密布,与其接驳的五号线员村站已开通,地面环境条件复杂,车站范围地下管线复杂。
本站站址地层有第四系、白垩纪红层、三叠和侏罗纪燕山期侵入岩、远古时代的变质岩、志留纪花岗岩,从区域地质角度,简述如下:1)填土层(Q4ml),图表上代号﹤1﹥本区段内揭露的人工填土层包括素填土和杂填土,颜色为杂色、灰黄、灰白及褐色等,松散,湿。
素填土为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含少量石英砂粒。
杂填土组成物较杂,由黏性土,砂土组成,夹少量的碎石及砖块及生活垃圾。
2)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图表上代号﹤2﹥本次勘察过程中仅揭露到海陆交互相沉积淤泥﹤2-1A﹥淤泥质土﹤2-1B﹥共二个亚层。
现分述如下:(1)流塑~软塑状淤泥,图表上代号﹤2-1A﹥深灰色,流塑~软塑,主要成分为黏粒、粉粒及有机质,土质黏滑,局部含粉细砂粒,略有腥臭味。
(2)软塑状淤泥质土,图表上代号﹤2-1B﹥深灰色,软塑,主要由黏粒、粉粒组成,土质均匀,黏滑,含有机质,腐殖质及少量砂粒。
3)陆相冲积-洪积砂层(Q3+4al+pl)根据本次勘察揭露,该层共分为三个亚层:稍密~中密状粉细砂层﹤3-1﹥、稍密~中密状中粗砂层﹤3-2﹥、稍密~中密状砾砂层﹤3-3﹥,现分述如下:(1)粉细砂层,图表上代号﹤3-1﹥灰黄色,饱和,稍密,级配不良,成分为石英颗粒,含少量黏粒。
(2)中粗砂层,图表代号﹤3-2﹥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级配良好,成分为石英颗粒,含少量黏粒。
(3)中粗砂层,图表代号﹤3-3﹥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级配良好,成分为石英颗粒,含少量黏粒。
4)冲积-洪基土层(Q3+4al+pl)本次勘察过程中仅揭露到软塑状冲积-洪积黏性土层﹤4 N-1﹥,可塑状冲积-洪积黏性土层﹤4N-2﹥、和河湖相沉积淤泥﹤4-2A﹥淤泥质土﹤4-2B﹥共四个亚层。
现分述如下:(1)软塑状粉质黏土,图表上代号为﹤4N-1﹥土黄色,棕红色,软塑,黏性较好,土质均匀,局部含较多石英颗粒,韧性干强度中等~高。
揭露层厚0.70~3.70m,平均2.17m,层顶埋深1.80~4.10m(标高6.70~14.33m),层底埋深3.00~6.10m(标高3.60~11.63m)。
(2)可塑状粉质黏土,图表上代号为﹤4N-2﹥土黄色,棕红色,可塑,黏性好,刀切面较光滑,含少量石英颗粒,韧性干强度高。
场地普遍分部,三分之二钻孔揭露到该层,但厚度和形态变化较大。
揭露层厚0.70~9.60m,平均3.35m,层顶埋深1.20~11.60m(标高0.20~9.94m),层底埋深3.70~15.70m(标高-2.50~8.73m)。
(3)流塑~软塑状淤泥,图表上代号为﹤4-2A﹥深灰色,流塑,主要成分为黏粒、粉粒及有机质,土质黏滑,均匀,局部含砂粒,略有腥味。
揭露层厚0.70~7.10m,平均2.93m,层顶埋深1.90~3.40m(标高3.62~18.50m),层底埋深3.00~9.30m(标高2.22~14.32m)。
(4)软塑状淤泥质土,图表上代号为﹤4-2B﹥深灰色,软塑,主要由黏粒,粉粒组成,土质均匀,黏滑,含有机质,腐殖质及少量砂粒。
揭露层厚0.50~3.35m,平均 1.06m,层顶埋深0.80~8.10m(标高-1.93~10.44m),层底埋深1.60~9.00m(标高-2.83~9.94m)5)残积层(Qel)该土层主要为白垩系碎屑岩风化残积的黏性土层,现分述如下:白垩系砾岩、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的粉土、粉质粘土层,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岩土工程勘察总体技术要求(第四版)》,该层分为4个亚层:稍密~中密状粉土﹤5F-1﹥、密实状粉土﹤5F-2﹥、可塑性黏性土﹤5N-1﹥、硬塑状黏性土﹤5F-2﹥.本次勘察过程中,仅揭露到可塑状黏性土﹤5N-1﹥、硬塑状黏性土﹤5N-2﹥.现分述如下:(1)可塑状粉质黏土,图表上代号﹤5N-1﹥黄褐色,可塑,黏性较好,韧性及干强度高,主要由砾岩、泥质粉砂岩残积而成,场地普遍分布,本次勘察第一区段的半数钻孔揭露到该层。
层厚0.50~15.00m,平均4.46m,层顶埋深0.60~15.00m(标高-2.94~22.85m),层底埋深4.70~19.00m(标高-7.23~20.40m)。
(2)硬塑状粉质黏土,图表上代号﹤5N-2﹥红褐色,硬塑,黏性较好,韧性干强度高,含石英颗粒,为砂砾岩残积而成。
场地普遍分布,本次勘察第一区段的半数钻孔揭露到该层,垂向上分布在风化基岩面之上。
层厚0.90~11.90m,平均 3.80m,层顶埋深 1.10~15.70m(标高-6.71~23.01m),层底埋深6.9~20.60m(标高-7.81~19.76m)。
6)基岩及基岩风化层(K2dl)本标段第一区段的下伏及岩层有白垩系砾岩、泥质粉砂岩、碎屑岩()白垩系砾岩、泥质粉砂岩)及其风化带(K2dl)现分述如下:(1)全风化白垩系砾岩、泥质粉砂岩,图表上代号﹤6﹥棕红色,岩石风化剧烈,成坚硬土状、原岩结构已破坏,浸水软化易散。
该风化岩带出现在第一区段,除MUZ-2-AO24T钻孔外,其余钻孔技均揭露到该层,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
揭露层厚0.5~6.5m,平均2.18m,层顶埋深6.70~20.60m (标高-7.8~19.76m),层底埋深8.10~23.10m(标高-10.94~18.56m)。
(2)强风化砾岩,图表上代号﹤7-1﹥黄褐色,岩石风化系强烈,原岩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呈半岩半土状、土夹碎块状,砾岩钻进后芯呈卵砾石夹砂状,浸水软化易散。
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
风化规律基本是从上至下由强至弱,个别风化程度不均匀。
强风化带中常夹中风化岩,局部中风化岩带位居强风化岩带之上。
揭露层厚1.00~8.50m,平均2.51m,层顶埋深9.90~25.10m(标高-10.83~6.63m),层底埋深10.90~28.00m(标高-13.23~5.45m)。
(3)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图表上代号﹤7-3﹥棕红色,岩石风化强烈,原岩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呈半岩半土状、土夹碎块状,局部夹中风化岩块,浸水软化易散。
除MUZ-2-A006、MUZ-2-A009~A013、MUZ-2-A016~A019、MUZ-2-A027等11个钻孔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
风化规律基本是从上至下由强至弱,个别风化程度不均匀。
强风化带中常夹中风化岩,局部中风化岩带位居强风化岩带之上。
揭露厚度0.50~11.30m,平均 2.81m,层厚埋深7.20~29.80m(标高-14.34~15.61m),层底埋深9.10~31.90m(标高-18.13~13.66m)。
(4)中风化砾岩,图表上代号﹤8-1﹥棕红色,原岩组织结构已部分破坏,砂粒状结构,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卵砾石分布较为均匀,裂隙发育,岩质较软,锤击声哑。
层位稳定,但厚度变化大。
岩面顶地面起伏较剧烈,厚度0.50~5.50m,平均1.98m,层顶埋深9.30~28.40m (标高-22.23~7.85m),层底埋深13.70~30.60m(标高-24.43~4.05m)。
中风化砾岩为软岩,岩体完整性较差,为破碎岩体,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5)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图表上代号﹤8-3﹥棕红色,原岩组织结构已部分破坏,砂状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裂隙发育,岩质软,锤击声哑。
层位稳定,但厚度变化大。
岩面顶底面起伏较剧烈,厚度0.5~12.30m,平均2.41m,层顶埋深9.10~31.90m(标高-18.13~5.45m),层底埋深11.00~37.80m(标高-22.23~4.45m)。
中风化知你粉砂岩为软岩,根据现场波速测试和室内岩块波速的测试结果,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的岩体完整性指数Kv为0.3730,为较破碎岩体,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6)微风化砾岩,图表上代号﹤9-1﹥棕红色,原岩组织结构基本未变,砾状结构,层状构造,钙质胶结,砾石含量约75%-85%,呈次圆一次棱状,大小以直径0.50-2.50cm为主,最大大于8.0cm,卵砾石分布为均匀,其母岩主要成分为石英,燧石及微风化砂岩、花岗岩等,裂隙稍发育,岩质较硬,锤击声较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