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营养失调症状

合集下载

作物营养与缺素症

作物营养与缺素症

2.根据土壤性质安排植物。
3.合理的轮作,可避免因某种元素需求量大 的作物接茬而引起的缺素症。 4.正确的耕作管理。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防止有毒物质阻碍 根系呼吸。
(二)作物缺素症的防治
缺氮肥症的防治 叶面喷洒400倍液尿素和15公斤水,加 100克白糖配成的糖液,能迅速缓解 缺磷肥症的防治 喷施500倍液的98%的磷酸二氢钾。 缺钾肥症的防治 叶面喷洒500倍液的98%磷酸二氢钾,也 可根部追施草木灰,并浇小水。。
缺N
新叶发黄,小而稀,叶落早,花小且落花落果 多,严重时小枝枯死,果小,缺氮初期叶子出现黄 斑,继而全叶变黄
缺P
症状多在花芽和果实形成期出现,叶片失去光 泽,暗绿色,老叶有褐斑,严重时呈紫红色,花少, 果皮厚而粗糙,味酸,叶片稀少,脉皱缩,呈畸 形,果小,皮厚而光滑,落果多,抗寒抗旱能力下 降
2植物养分缺乏症状检索1水稻植株矮小分蘖少叶片小呈黄绿色结穗短小叶片细弱呈浓绿色严重时有赤褐色斑点根系发育不良分蘖少生育期延长叶色蓝绿软弱下垂叶面有赤褐色斑点直至枯黄易倒伏水稻缺氮植株矮分蘖少下位叶枯萎一般整个植物体一致退绿吴淡黄色抽叶片有黄白色斑块叶尖及叶缘有棕色斑点向下卷曲棉铃小吐絮差叶片出现青铜色斑块渐渐变黄而干枯植株矮小分枝少
(3)钾
①钾能提高光合作用中许多酶的活性,因而 促进光合作用。 ②钾能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有利于蛋 白质的合成。 ③钾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并加速同化 产物向贮藏器官输送。 ④钾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改善产品的品质。
2.微量元素
(1)锌(Zn)
①主要参与生长素的合成和酶系统的活 动。缺锌,植物生育出现停滞状态。 ②锌参与叶绿素的形成,在光合作用和 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缺锌发生 失绿症,如玉米的“白苗病”,苹果的“小 叶病”。

农作物缺素症状表

农作物缺素症状表

农作物缺素症状一、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营养失调症状(一)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铜、钼、氯(二)常见作物营养失调症状一、作物缺氮症状作物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浅绿或黄绿。

失绿叶片色泽均匀,一般不出现斑点或花斑,症状从下而上扩展,严重时下部叶片枯黄早落:根量少,细长:花和果量少,种子小而不充实,成熟提早,产量下降。

氮过量时,番茄易出现“空洞果”、“筋腐病”等。

二、作物缺磷症状生长缓慢、矮小、瘦弱、分枝少,叶小易脱落,呈暗绿色,叶缘及叶柄常出现紫红色。

根系发育不良,成熟延缓,产量和品质降低。

症状一般先从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发展。

三、物缺钾症状老叶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焦枯似灼烧状。

叶片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随着缺钾程度的加剧,整个叶片成干枯状。

根系短而少,易早衰,严重时腐烂,易倒伏。

番茄缺钾时易发生“筋腐病”。

四、作物缺钙症状生长点首先出现症状,幼叶变形,叶尖呈弯钩状,叶片皱缩,边缘弯曲。

叶尖和叶缘黄化或焦枯坏死。

植株矮小或簇生,早衰、倒伏,不结实或少结实。

番茄缺钙易出现“筋腐病”黄瓜出现“镶金边”苹果“苦痘病”“水心病”。

花生“籽实但不充实”等情况。

五、作物缺镁症状叶片失绿,始于叶尖和叶缘的脉间色泽变淡,由淡绿变黄进而变紫,随后向叶基部和中央扩展,但叶脉保持绿色,在叶片上形成清晰的网状脉纹。

六、作物缺硫症状全株颜色褪淡,呈淡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和叶肉失绿,叶色浅,幼叶较老叶明显。

植株矮小,叶细小,向上卷曲,变脆、易碎,提早脱落。

茎生长受阻,开花迟,结荚少。

七、作物缺硼症状幼顶芽生长受抑制,并逐步枯萎死亡,,侧芽萌发,弱枝丛生,根系不发达;叶片增厚变脆,皱缩,茎、叶柄变粗短,开裂,木栓化,出现水渍状斑点或环节状突起;肉质根内部出现褐色坏死,开裂;繁殖器官分化发育受阻,易出现蕾而不花或花而不实。

缺硼花生易出现“果而不仁”,番茄植株呈“丛生状”,黄瓜果实中心木栓化开裂;芹菜出现“茎裂病”、罗卜“心腐病”、苹果出现“缩果病”、葡萄形成“无核小粒果”。

农作物作物缺素症状表全营养元素

农作物作物缺素症状表全营养元素
花椰菜、甘蓝
苹果

马铃薯、甜菜
花椰菜、甘蓝、草莓
苹果

油菜
花椰菜
——

大麦、高梁
花椰菜
葡萄、苹果

油菜
花椰菜、萝卜
葡萄、苹果

大豆、豌豆、谷类作物
甘蓝
苹果

玉米、小麦、大麦
莴苣、番茄、洋葱


玉米、大豆、豌豆
洋葱
梨、苹果

豆科作物
剩症状

1.叶呈深绿色,多汁而柔软,对病虫害及冷害的抵抗能力减弱
2.茎伸长,分蘖增加,抗倒伏性降低
3.根的伸长虽然旺盛,但细胞少
4.籽实成熟推迟

1.一般不出现过剩症
2.营养长生停止;过分早熟;导致低产

1.虽然和氮一样可以过量吸收,但难以出现过剩症
2.土壤中钾过剩时,抑制了镁、钙的吸收,促使出现镁、钙的缺乏症

1.不出现钙过剩症
2.大量施用石灰则抑制镁、钾和磷的吸收
植株细小,分叶少,叶色深绿,略带紫,叶硝上紫色特别显着,症状从叶向幼叶发展,抗寒力差;
植株呈蓝绿色,叶软弱下披,上、中、下部叶片的叶尖及边缘枯黄,老叶焦枯茎杆细软,易倒伏;
玉米
植株矮小,茎细瘦,生长缓慢,叶片由下而上失绿发黄,症状从叶尖沿中脉向基部发展,先黄后枯或“V”字形;
苗期叶尖和叶缘出现紫红色,老叶变黄;茎杆细小,生长缓慢、果穗秃尖,弯曲畸形行列不齐,籽粒不饱满;
花少,果实重量减轻;

植株矮小,出现失绿现象,易感染病害;
禾谷类作物叶尖失绿而黄化,以后干枯、脱落;果树梨上部叶乍畸形,变色,新梢萎缩;
发育不良;果树茎上常排出树胶;

农作物营养失调的形态诊断

农作物营养失调的形态诊断

河南农业年第期N NNONGY 农作物某种营养元素缺乏或过量时,植株往往形成有特征性的症状。

由于不同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不同,症状出现的部位和形态常有其特点和规律。

这有助于人们通过肉眼观察作物形态的变化来判断某种营养元素的丰缺状况。

农民看苗施肥也主要是依据植物外表的长相。

因此,了解和熟悉这些形态变化,在决定如何给农作物施肥方面有着实践上的意义。

一、营养元素失调的症状(一)氮。

缺氮植株矮小、瘦弱、直立。

叶片绿色转淡呈淡黄或红绿,失绿叶片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斑点或花斑,叶细而直。

缺氮症状通常从老叶开始,逐渐扩散到上部,下部叶片黄化后提早脱落。

根系色白而细长,根量少。

花和果实量少而易早衰,籽粒提前成熟,种子小而不充实。

作物氮过剩会导致叶色浓绿、叶片大、叶柄长、茎高、节间疏、生育延迟、易患病、易倒伏。

(二)磷。

缺磷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瘦弱、直立、分枝少。

叶小易脱落,色泽一般呈暗绿或灰绿色,缺乏光泽。

延迟成熟,谷粒或果实细小。

缺磷症状一般先从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扩展。

作物一般不出现磷过剩症。

大量施磷会使茎叶转紫色、早衰,磷素过多而引起的症状通常从缺锌、缺铁、缺镁等失绿症表现出来。

(三)钾。

缺钾通常是老叶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焦枯似灼烧状。

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叶中部、叶脉和靠近叶脉处仍保持绿色,随着缺钾程度的加剧,整个叶片变为红棕色或干枯状,坏死脱落。

根系短而少,易早衰,严重时腐烂,作物易倒伏。

作物可吸收过量的钾,但一般不出现过剩症。

(四)钙。

作物缺钙时生长点首先出现症状,轻则呈现凋萎,重则生长点坏死。

幼叶变形,叶尖呈弯钩状,叶片皱缩,边缘向下或向前卷曲。

新叶抽出困难,叶尖相互粘连,有时叶缘呈不规则的锯齿状,叶尖和叶缘发黄或焦枯坏死。

植株矮小或簇生状,早衰,倒伏,不结实或少结实。

作物不会出现钙过剩症。

(五)镁。

植株缺镁叶片通常失绿,开始于叶尖端和叶缘的脉间色泽褪淡,由淡绿变黄再变紫,随后便可向叶基部和中央扩展。

植物缺素症状大全

植物缺素症状大全

作物缺素症大全玉米一、缺氮,幼苗矮化、瘦弱、叶丛黄绿;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沿叶片中脉发展,形成一个“V”形黄化部分;致全株黄化,后下部叶尖枯死且边缘黄绿色;缺氮严重的或关键期缺氮,果穗小,顶部籽粒不充实,蛋白质含量低。

二、缺磷,嫩株敏感,植株矮化;叶尖、叶缘失绿呈紫红色,后叶端枯死或变成暗紫褐色;根系不发达,雌穗授粉受阻,籽粒不充实,果穗少或歪曲。

三、缺钾,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呈黄色或似火红焦枯,后期植株易倒伏,果穗小,顶部发育不良。

四、缺镁,幼苗上部叶片发黄。

叶脉间出现黄白相间的褪绿条纹,下部老叶片尖端和边缘呈紫红色;缺镁严重的叶边缘、叶尖枯死,全株叶脉问出现黄绿条纹或矮化。

五、缺锌,严重的幼苗出土后在2周内显症,叶片具浅白条纹,后中脉两侧出现1个白化宽带组织区,且中脉和边缘仍为绿色,有时叶缘、叶鞘呈褐色或红色。

六、缺硫植株矮化、叶丛发黄,成熟期延迟,与缺氮症状相似。

七、缺铁,上部叶片叶脉间出现浅绿色至白色或全叶变色。

八、缺硼,嫩叶叶脉间出现不规则白色斑点,各斑点可融合成白色条纹;严重的节间伸长受抑或不能抽雄及吐丝。

九、缺钙,当土壤缺钙时,幼苗叶片不能抽出或不展开,有的叶尖粘合在一起呈梯状,植株呈轻微黄绿色或引致矮化。

十、缺锰,幼叶脉问组织慢慢变黄,形成黄绿相间条纹,叶片弯曲下披,别于缺镁。

缺素病因:一、缺氮,是因有机质含量少,低温或淹水,特别是中期干旱或大雨易出现缺氮症。

二、缺磷,低温、土壤湿度小利于发病,酸性土、红壤、黄壤易缺有效磷。

三、缺钾,一般沙土含钾低,如前作为需钾量高的作物,易出现缺钾,沙土、肥土、潮湿或板结土易发病。

四、缺镁,土壤酸度高或受到大雨淋洗后的沙土易缺镁,含钾量高或因施用石灰致含镁量减少土壤易发病;五、缺锌,系土壤或肥料中含磷过多,酸碱度高、低温、湿度大或有机肥少的土壤易发生缺锌症。

六、缺硫,酸性沙质土、有机质含量少或寒冷潮湿的土壤易发病。

七、缺铁,碱性土壤中易缺铁。

八、缺硼,干旱、土壤酸度高或沙土易出现缺硼症。

作物营养诊断(1)

作物营养诊断(1)

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发布时间:2008年07月24日【字体:大中小】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一)形态诊断作物外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在生理代谢异常的反映,作物处于营养元素失调时,与某元素有关的代谢受到干扰而紊乱,生育进程不正常,就会出现异常的形态症状。

所以根据形态症状及其出现部位可以推断缺乏哪种元素。

形态诊断的最大优点是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简单方便,对于一些常见的有典型或特异症状的失调症,常常可以一望而知。

但形态诊断有它的缺点和局限性,一是凭视觉判断,粗放、误诊可能性大,遇疑似症,重迭缺乏症等难以解决。

二是经验型的,实践经验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长期从事这方面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者才可能应付自如。

三是形态诊断是出现症状之后的诊断,此时作物生育已显著受损,产量损失已经铸成,因此,对当季作物往往价值不高。

(二)植株化学诊断作物营养失调时,体内某些元素含量必然失常,分析作物体内元素含量与参比标准比较作出丰缺判断,是诊断的基本手段之一。

植株成分分析可分全量分析和组织速测两类,前者测定作物体元素的含量,目前的分析技术可能测定全部植物必需元素以及可能涉及的元素,精度高,所得数据资料可靠,通常是诊断结论的基本依据。

全量分析费工费时,一般只能在实验室里进行。

组织速测测定作物体内未同化部分的养分,都利用呈色反应、目测分级,简易快速,一般适于田头诊断,因比较粗放,通常作为是否缺乏某种元素的大致判断,测试的范围目前局限于几种大量元素如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因为含量极微,精度要求高,速测难以实现。

1 、叶片分析诊断以叶片为样本分析各种养分含量,与参比标准比较进行丰缺判断,是植株化学诊断的一个分支,由于叶分析结果在指导果树施肥,实现预期产量,进行品质控制中取得较大的成功,受到广泛重视并发展成为果树营养诊断的一项专门技术。

果树是多年生作物,叶片寿命较长,养分含量有一个较长的稳定期,且与树体营养状况以及产量有良好的相关性;果树养分临界值受地域影响很小,发现一种果树某一元素的缺乏或毒害水平在各地有一致性,其中微量元素尤其如此。

植物营养失调指南

植物营养失调指南

氮磷钾镁锌钙硼硫铁锰铜钼新生组织先出现症状老组织先出现症状氮磷钾镁锌氮磷不易出现斑点→-新叶淡绿,老叶黄化枯樵、早衰……缺氮-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缺磷-叶尖及边缘先焦枯,出现斑点,症状随生育期加重、早衰……缺钾-叶脉间失绿,出现清晰网状脉纹,多种色泽斑点或斑块……缺镁-叶小簇生,斑点可能在主脉两侧先出现,生育期推迟……缺锌→→钙硼顶芽易枯死硫锰铜-新叶黄化,失绿均一,生育期延迟……缺硫-脉间失绿,发展至整片叶淡黄或发白……缺铁-脉间失绿,出现细小棕色斑点,组织易坏死……缺猛-幼叶萎蔫,出现白色叶斑,果、穗发育不正常……缺铜-叶片生长畸形,斑点散布在整个叶片……缺钼植物营养失调指南一、作物缺素症状表现→→→钙硼硫铁锰铜钼钾镁锌易出现斑点-叶尖弯钩状,并相粘连,不易伸展……缺钙-叶柄变粗、脆,易开裂,花器官发育不正常,生育期延长……缺硼铁钼顶芽不易枯死脉间失绿二、作物营养失调图例1、氮素·作物缺氮·作物氮素过量2、缺磷水稻缺磷,生长滞缓,不分蘖,成“一柱香”的僵状3、缺钾拔节期缺钾的水稻:叶尖焦枯,叶缘枯黄,叶片有褐斑4、缺镁6、缺钙苹果缺锌—小叶病水稻缺锌,发生矮缩病缺钙,腐脐病,叶卷曲。

====================================================================== ===茶叶缺硫:茶黄病柑桔缺铁—黄叶病水稻缺铁水稻铁毒缺锰的马铃薯叶背11、缺铜小麦缺铜-Cu +Cu小麦缺铜黄瓜缺铜上部叶发生弯曲缺钼:叶子呈杯叶状—Mo+Mo三、作物营养失调症状描述1、氮素·缺乏:作物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直立,叶片呈浅绿或黄绿。

失绿叶片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斑点或花斑,叶细而直。

缺氮症状从下而上扩展,严重时下部叶片枯黄早落;根量少,细长;侧芽休眠,花和果实量少,种子小而不充实,成熟提早,产量下降。

主要作物症状如下:—玉米缺氮下位叶常呈“V”字形向下延展。

植物大量或微量元素营养过剩时的症状或毒害诊断

植物大量或微量元素营养过剩时的症状或毒害诊断

植物大量或微量元素营养过剩时的症状或毒害诊断氮:作物氮过剩会导致叶色浓绿,叶片大,叶柄长,茎高。

节间疏,生育延迟,易患病,易倒伏。

磷:作物一般不出现磷过剩症。

大量施磷会使茎叶转紫色,早衰。

磷素过多而引起的症状,通常从缺锌,缺铁,缺镁等失绿症表现出来。

钾:作物可吸收过量的钾,但一般不出现过剩症。

钙:作物不会出现钙过剩。

镁:作物一般不出现镁过剩症。

但会阻碍作物生长。

硫:作物一般不出现硫过剩症,但通气不良的水田可使根系中毒发黑。

铁:铁过剩时,作物下部叶片脉间出现小褐色斑点,斑点从尖端向基部蔓延,叶色暗绿。

严重毒害时,叶色呈紫褐色,根发黑或腐烂。

锰:多数表现根褐变,叶片出现褐色斑点也有叶缘黄白化或呈紫色,嫩叶上卷,锰过剩抑制铜的吸收,酸性土壤上作物缺铜可能是锰过剩引起的。

硼:作物发生硼过剩时,叶片黄化。

严重时变褐枯焦。

锌:多数情况下,植株幼嫩叶片表现失绿,黄化。

茎,叶柄,叶片下表皮出现赤褐色。

小麦锌过剩,叶片出现褐色斑。

钼:作物钼过剩在形态上不易表现。

茄科作物对钼过量较敏感。

番茄,马铃薯钼过量。

小枝呈金黄色或红黄色。

铜:多数作物叶黄化,根伸长受阻,盘曲不展或形成分歧根,鸡爪根,小麦铜过剩,体色变绿,僵化,下部叶发黄,根盘曲。

铜过剩明显抑制铁吸收。

有时作物铜过剩以缺铁症出现。

镍:表现叶片失绿,脉间出现褐色坏死。

砷:一般表现生长停滞,叶片发黄,脱落。

根系受害。

小麦砷过剩,叶片深绿色,变窄变硬,死根。

镉:小麦叶片呈黑褐色,大豆叶片黄化。

叶脉呈棕褐色。

镉污染食物危及人类健康,人类长期实用含镉米或饮用含镉水,食用含镉水产品,易患骨痛病。

汞:通常表现叶片发黄,植株矮小,分蘖受抑,发育不良。

受汞蒸汽毒害,叶片,花瓣可能成棕色或黑色。

氯:氯过剩时作物易出现烧根,死苗现象。

钠:过量的钠除了抑制作物根系的吸收机能外,同时也影响作物的CO2同化作用及蛋白质的合成。

因而导致作物的生理异常现象。

钠过剩先显现于老叶,初期,叶缘部分组织先形成水浸状,随后形成坏疽或枯死,严重时坏疽的范围逐渐宽展至叶片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营养失调症状
一、目的意义
对作物的外形观察是判断植物营养水平的方法之一。

当作物必需营养元素缺乏或过量时,植株往往显出特有的症状,这样有助于人们对植物营养状况的了解。

了解和熟悉这些形态的变化,可作为提供作物施肥实践的重要依据。

在生产实践中,必须及早发现和防治营养失调所引起的生理病害,以使作物高产优质。

二、内容与方法
由教师对作物营养失调症状幻灯片进行讲解,应扼要进行记录。

为了便于学习,下面分别就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锌、钼、锰、铜、氯、和硅失调时的症状做简要介绍。

(一)氮
缺氮时,由于蛋白质形成少,细胞小而壁厚,特别是细胞分裂受阻,使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瘦弱、直立。

同时缺氮引起叶绿素含量下降,使叶片绿色转淡,严重时呈淡黄色。

失绿的叶片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斑点或花斑。

叶细而直,与茎的夹角小。

茎的绿色也会因缺氮而褪淡。

有些作物如番茄、油菜和玉米等,缺氮时会引起花青素的积累,茎、叶柄和老叶还会出现红色或暗紫色。

由于氮在植物体内有高度的移动性,能从老叶转移到幼叶,因而缺氮症状从老叶开始,逐渐扩展到上部叶片。

作物根系比正常的色白而细长,但根量少,植株侧芽处于休眠状态或死亡,因而分蘖侧根减少。

作物容易早衰。

花和果实数量少,籽粒提前成熟,种子小而不充实,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氮素过多促进植株体内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形成,而影响构成细胞壁的原料(纤维素、果胶)的形成,使作物组织柔软,抗病虫害和抗倒伏力差。

因叶面积增大,叶色深绿,叶片披散,相互遮掩,影响通风透光,造成贪青迟熟,空秕粒多,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二)磷
缺磷由于各种代谢过程受抑制,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分蘖分枝少,花芽分化延迟,落花落果增多。

由于植株体内糖类运输受阻而在茎叶相对积累,形成花青素,使多种作物的茎叶上出现紫红色。

少数作物如水稻,烟草等的叶色变暗绿,这是因叶部细胞增长受阻、细胞变小,致使叶绿素的密度增大所致。

缺磷的症状从老叶先出现。

严重缺磷时,叶片枯死、脱落。

症状一般从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发展。

作物延迟成熟,空秕粒增加。

磷素过多能使作物呼吸作用过于旺盛,消耗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使禾谷类作物无效分蘖增加,繁殖器官过早发育,茎叶生长受到抑制,引起植株早衰。

空秕粒增加。

施用磷肥过多还会导致植株缺锌、缺铁、缺镁等。

(三)钾
缺钾时植株矮小,茎秆细弱,叶变窄,先在老叶的叶尖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焦枯,似“火烧状”;叶片上出现的斑点或斑块逐渐增加,但叶的中部、叶脉或靠近叶脉处仍保持绿色。

随着缺钾程度的加剧,整个叶片变成红棕色或干枯状,坏死脱落。

一般缺钾时,叶子易起皱。

上述症状均从老叶开始,以后向嫩叶扩展。

根系也会明显受害:根短而小,易早衰,根的活力下降,严重时腐烂。

如水稻因此而易出现“早收尸”,使穗形小,谷粒不饱满。

(四)钙
钙在植株中很难移动,故缺钙时先在幼嫩部位出现生长停滞,新叶难抽出,嫩叶叶尖粘连变曲,产生畸形,严重时发黄焦枯坏死。

根系发育不良,根尖膨大变褐,严重时分泌黏液、腐烂、死亡。

花和花芽会大量脱落。

花生空壳率显著增加。

番茄、西瓜等果实出现顶腐病(脐腐病)。

(五)镁
镁是组成叶绿素的成分。

它在作物体内很易移动。

缺镁时,首先在下部叶的叶脉间失绿,但叶脉仍保持绿色。

禾本科植物往往在脉间呈现条纹状失绿,有时失绿部分会出现不连续的串珠状。

双子叶植物失绿部分会由淡绿变为黄绿直至紫红色斑快。

严重时整个叶子变黄、枯萎、脱落,并向上部叶片扩展。

根系也会明显受抑制,果实产量下降。

(六)硫
硫和氮一样,也是蛋白质的成分。

缺硫时作物的症状类似缺氮症状,失绿和黄化比较明显。

但因硫在植株中较难移动,因此失绿部位不同于缺氮,而在幼嫩部位先出现。

缺硫时植株矮,叶细小,叶片向上卷曲、变硬、易碎、提早脱落。

茎生长受阻,僵直。

开花迟,结果结荚少。

水稻如果缺硫,移植后难回青,新根少,根系生长不良。

在制造硫酸等工厂附近,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过高(大于1mg/L)时,会使多种作物受害,水稻叶子会出现许多白色或黄色的不规则的斑点—烟斑。

(七)铁
铁虽然不是叶绿素的成分,但它参与叶绿素的形成过程,所以缺铁便产生“缺绿症”。

由于铁在植株中较难移动,因此“缺绿症”首先在嫩叶的叶脉间出现;如症状进一步发展,叶脉也随之失绿,叶片呈均一的浅黄色;严重时,叶色黄白或在叶缘附近出现褐色斑点。

长期积水的酸性稻田,会出现亚铁的毒害:症状是在水稻的下部叶片叶脉间出现褐色小斑点,从叶尖向基部蔓延,叶色暗绿,有点似缺钾症。

严重毒害时,叶色呈紫褐色或黄褐色,根发黑或腐烂。

(八)硼
硼在植株中也很难移动。

缺硼时先在生长点出现症状,根尖、茎尖停止生长。

严重时生长点萎缩死亡。

根尖死亡后又长出侧根,侧根又死亡,这样使根系变短。

缺硼使某些酚类物质积累而使作物受害,花椰菜顶芽“褐腐病”、萝卜根“心腐病”、芹菜“茎折病”。

缺硼时对繁殖器官影响更明显,开花结实不正常,蕾、花易脱落,花期延长,果实种子不充实;严重时见蕾不见花或见花不见果,即使有果也不见仁或秕粒多。

叶片肥厚、粗糙、发皱卷曲,似凋萎状,有时出现失绿紫色斑点。

豆科作物根系结瘤少或不能固氮。

硼肥过多易使作物出现毒害:老叶叶缘发黄焦枯,叶片上还会有坏死斑点,严重时死亡。

(九)锌
锌与生长素形成有关。

缺锌就会停止生长,节间显著缩短,水稻“矮缩病”、果树“簇叶病”、“小叶病”。

锌影响叶绿素的形成,缺锌便会引起缺绿病。

如水稻心叶变白,特点是在中脉附近更明显,叶片细窄,下部叶尖出现褐斑。

玉米幼苗失绿变白,出现“白芽病”、“白苗病”。

缺锌使繁殖器官发育受阻。

(十)钼
不同作物缺钼时症状会有差异:蔬菜缺钼,叶片瘦长畸形,螺旋状扭曲,老叶变厚,焦枯;豆科植物难形成根瘤,叶色褪淡,叶片上出现很多细小的灰褐色斑点,叶片变厚发皱、卷曲。

(十一)锰
锰参与叶绿素的形成过程,缺锰时嫩叶脉间失绿发黄,但叶脉仍保持绿色,脉纹较清晰,严重时叶面出现黑褐色小斑点以后增多扩大,散布整个叶片。

植株瘦小,花的发育不良,根系细弱。

(十二)铜
铜也与叶绿素的形成和稳定有关。

缺铜时新生叶失绿发黄,呈凋萎干枯状,叶尖发白卷曲,叶缘黄白色,叶片上出现坏死斑点,繁殖器官的发育受阻,一般禾本科作物较易缺铜。

(十三)氯
五十年代,氯已被肯定为植物必须元素。

它参与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过程。

但对氯失调时的症状研究的不多。

棕榈科植物一般需氯较多,缺氯时,叶子出现黄色斑点。

椰子产量与氯的施用有较大的关系。

(十四)硅
禾本科植物需硅较多。

硅使作物叶片、叶鞘、茎的细胞硅质化,增强茎叶硬度而抗倒伏和抗病虫害,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缺硅时叶片披散像“垂柳状”,影响下部叶通风透光。

三、参考资料
刘芷宇等编《主要植物营养失调症状图谱》,农业出版社,1982年
邱强等编著《原色农作物营养诊断图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