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一古】 永平酒楼,当年汕头埠红极一时的“娱乐综合体”
汕头小公园开埠后风貌建筑及文物建筑介绍

汕头素有“百载商埠”之称,1858年(咸丰八年)4月,占领广州的英法联军逼近大沽口,美国驻华公使伙同英、法、俄三国公使联袂到达大沽外,照会清政府,提出侵略要求。
美国公使列卫廉与清政府直隶总督谭廷襄开始谈判,讨论了美国所提出的草约。
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后,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等人与英、法谈判。
清朝官员并不信任美使,但还是一再恳求美使与俄使居中调停。
列卫廉以“调停人”的伪善面孔欺骗清政府。
6月7日,美使列卫廉恢复了与清朝官员的会谈,并同意就美方所提出的条约草案再度进行谈判。
6月18日,美国抢先英、法与清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
其中增开潮州(后改汕头)、台南为通商口岸。
上个世纪20、30年代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中汕头逐渐形成了小公园片区。
小公园是汕头旧城繁华商业区的中心,是指国平路、升平路、安平路五向道路交接的街心广场,也泛指由国平、升平、安平、居平、永平等放射加环形商业街道组成的传统街区。
小公园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它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以及多元复合的潮汕地缘文化等三个主要特征,成为汕头这座近代城市的历史形象和地方特色,是富有魅力的城市个性和地方文化的重要遗产。
1929年国平路、安平路相继拆建后,当时在镇邦街营业的百货商南生公司抓住机遇于1932年在小公园中心位置建成了南生公司新址,其后不少资本家便围绕这一中心买地建商店,1934年12月在小公园的空地上建成了中山纪念亭,这里便逐渐形成热闹的商业街区。
汕头小公园在20年代末到抗战前夕全面建成,汕头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迅速发展是背景因素,而侨资在建设中起了主导作用,约占总投资的2/3,建侨房2000多幢,而且是成街成坊地进行建设,这是保证小公园能够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下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地进行建设的重要经济支柱。
从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小小的汕头商埠共有19条街道崛起清一色的骑楼建筑。
沿街骑楼建筑层数多为3~4层,构成了整齐划一的天际轮廓线,骑楼开间多为4~5米,进深2~2.5米,形成了不间断、全天候的骑楼街。
正宗海派西餐!上海这几家老牌西餐厅-满满上海老记忆-

正宗海派西餐!上海这几家老牌西餐厅,满满上海老记忆~吃过各种西餐,最怀念还是老上海西餐的味道。
像是鹅肝、黑松露、顶级牛排等等,纵然是西餐中绝佳的美味,但总觉得不如罗宋汤、炸猪排、土豆色拉,更符合上海人的口味.上海哪里还能吃到正宗的海派西餐呢?上海人记忆中的老牌西餐店如今又何去何从呢?1、红房子西菜馆—-张爱玲爱去的上海西餐厅在上海,不少人学会吃西餐是从红房子开始的。
虽然沪上的西餐厅越开越多,西餐的口味也历经变革,但红房子在老上海人心目中的地位却始终如一。
牛排加浓汤的经典搭配,依然是很多上海人不变的选择.据说,张爱玲当年就爱吃红房子西餐,梅兰芳先生也曾到访,并最终为“红房子”定名. 乘坐地铁一号线到陕西南路站下车,从茂名路出口处出去,在国泰电影院的斜对面就是红房子西菜馆。
远远看去,红色的仿砖瓦结构建筑,格外醒目。
这是一家老字号的法式西菜馆,无论是菜品设计,还是室内装修,无不体现着法国元素。
位于二层的大堂,三层和四层的包房,皆以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作为主色调,餐厅的名字也十分浪漫,叫作“紫罗兰"、“红玫瑰"、“枫丹白露”等等。
传统西餐桌,经典的西洋油画,复古的吧台和灯饰,让人仿佛穿越时光,又回到了那个年代的上海。
据工作人员介绍,红房子西菜馆开设于1935年,创业时名叫“罗威饭店”,坐落在上海繁华的商业街霞飞路(现在的淮海中路)上。
四十年代,重新开在上海亚尔培路(现陕西南路上),店名叫“喜乐意”。
五十年代,知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偶然造访,提议根据店标特点-—大红门楣大红门楼,更名“红房子”.自此原本的“喜乐意”西餐社,就换成了如今大家都知道的“红房子西餐社"了.2、德大西菜社--老克勒的味道老上海的初恋不少老上海的初恋是从德大开始的,多少上海小夫妻在德大里“轧过朋友",多少上海小囡是在德大第一次学会“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具有百年历史的德大西菜社,在许多老上海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记忆,德大咖啡更成为德大的一种文化特色被保留了下来。
汕头市金平区明清古迹介绍300字

汕头市金平区明清古迹介绍300字汕头市金平区位于广东省海滨,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地区。
明清时期,汕头市金平区的古迹众多,其中有许多是明清时期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这些古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我们现在的启迪和教育。
下面将介绍几处明清古迹。
首先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碉楼始建于明清时期,是粤西地区海外华侨留美后回国兴建的,有着独特的建筑造型和彰显出的中西结合的文化特点。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闽南华侨回乡集资兴建的,碉楼建筑的特色是既有军事防御功能,又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碉楼的建筑结构和风格,是中国南方古代建筑的精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南方古代建筑的高峰之作,也是中国东西文化交融的标志。
其次是金平古城。
金平古城是明清时期汕头兴起的古城,是中国最早的海洋商业城市之一,也是明清时期滨海地区商业的繁荣之地,其时代背景很大程度上是全球化、市场经济、商业帝国、商业资本主义的产物。
金平古城是中国南洋地区的商业城市,是泉州渔民交趾、占城侨民在中国的故乡,是回龙洞陆港的船舶中继站,明代悬史书断,没有明文记载有金平,逸士文士则纪录金平城的重要,金平城成功保护了明代的儿女,商道连接南洋,国货外销成为中国东西交通重要转站。
最后是坦洲城隍庙。
坦洲城隍庙是明清时期汕头地区有名的古代庙宇,是汕头地区的重要节庆场所,素有坦洲信士日,坦洲逢官举名的美誉。
坦洲城隍庙包括大殿、配殿和配殿两侧的旁殿、三角庙埕等等,这些古建筑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建筑气势宏伟、雕刻精美。
在坦洲城隍庙,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还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历史文化,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受历史的魅力。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汕头市金平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古迹,这些古迹不仅是明清时期的历史见证,更是我们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希望大家有机会前往金平区游览,体验那段历史的魅力。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从前的汕头,南中国十里洋场,几百载风雨沧桑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从前的汕头,南中国十里洋场,几百载风雨沧桑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翻开旧日的相册,照片里充满着情深意境的交错几分繁华,几分沧桑今天小编带你一起来欣赏鮀城的老照片看看汕头的变化▼30年代,汕头中山公园里面的小桥,还存在着,您有空多去看看她,也许有一天……30年代的汕头中山公园牌坊,门上的“中山公园”’曾经改为“为人民服务”,现在又改回“中山公园”。
作为汕头曾经的最好最高档的酒楼,图片左边的永平酒楼不久将成为一片废墟。
30年代的《星华日报》旧址,由胡文虎创办,后为汕头印刷厂,门口的韩江支流曾经是汕头最繁华的水道。
50年代的新华电影院,40年代叫《新华大戏院》,曾经给多少汕头人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影院已经不复存在。
还好,现在这里是技术工人的摇篮。
(旧照片为瑞忠先生作品)小公园亭,60年代被红卫兵强拆了,不知道亭子错在那里,现在又重建了,是否要重唤侨胞的思乡情怀,确实难搞懂。
曾经汕头市政府的大门,为什么要拆掉,好好的大门不知道得罪谁了,还是搞不懂,无法向归家的游子细说。
这里就是“西南通”,曾经是“汕头华侨旅行服务社,”你知道良友理发室?你知道爱西干面?你知道打锡街?都在这里,还好,您还能见到他。
百货大楼,大家一定不会不知道,除非您不是汕头人。
图片为30年代日寇侵占汕头,就在百货大楼下面耀武扬威。
现在被围住看不到,以后也许什么都看不到。
您知道汕头最早的公安局(伪警察局)在那里吗?就在我们所说的(五粒牛肉丸)的位置,这个确实你我都不可能见过,但确实存在过。
这是汕头最早的电信局,这个建筑确实有特色,坚固,到现在还是那样的“雄伟”,旧照片上几十年前的人也许有我们的前辈还和我们走在同一条道上。
台湾银行门口的人行道,有嫲人走过,是谁的老嫲,无法证实。
30年代照片,存心善堂曾经救济多少平民百姓,无可计数,他还在继续履行积善的职责,我们希望他们继续办下去,无论经历多少朝代。
民族路,老汕头都知道,胡文虎没有人不知道,朋友,趁还未拆迁之前去看看吧,也许以后有时间无空间。
潮汕有特色的句子

潮汕有特色的句子【第1句】俗话说:“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
”这个“潮”就是潮州。
潮州位于广东的东部,与福建接壤,是广东的“东大门”,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的美誉。
自东晋以来,历经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到新中国初期,潮州城一直是郡、州、路、道、府、专员公署的所在地,所以有“府城”之称。
它是历史上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600多年的建城史给予它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
它是潮汕大地历史人文景观的聚集地,是广东省第一批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称号的两座城市之一。
活色生香的古城潮州,像一个古韵独特的民居标本,一座民间工艺的博物馆,其人文旅游资源在广东省内乃至全国都别具一格。
【第2句】潮绣、潮州木雕、潮州陶瓷。
我们就是奔着这三宝来的。
先去看潮绣。
三轮车在街巷间扭转,我有点忐忑与不安,根据经验,不知要被带到什么样的腌臜地,冷不丁的挨宰。
可车头一转,我被震住了:一眨眼,我们来到了潮州最古老的街道——甲第巷。
平整的小石巷,两边是清一色的水墨住房,宛如到了江南;只是江南的民居,多有脏水环绕;而这里,人被清亮明净的氛围包围。
对于我这个带有严重分别心的人来说,感受的是赞叹。
【第3句】潮州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属南海郡,始载入版图。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南海郡揭阳县地,东晋成和六年(公元331年)在南海郡东部设置东冠郡,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分东官置义安郡。
这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
潮州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闽、粤、赣边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
潮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历史上以其山明水秀,河岳炳灵的自然景色和精巧秀逸、古朴典雅的文化景观而闻名,被历代名宦贤士誉为“岭海名邦”、“海滨邹鲁”。
【第4句】走进潮州,一定要尝尝潮州美食。
其实潮菜早已走出潮州,哪里都能吃得到了。
广肇山庄、北郊站……此消彼长,彭浦新村历史最悠久的马路

⼴肇⼭庄、北郊站……此消彼长,彭浦新村历史最悠久的马路岭南路⽬前是⼀条北接爱辉路南⽌场中路,直穿静安和宝⼭两区的马路。
别看如今岭南路街景平常,沿路也没有什么历史遗存,但是透过历史的帷幕和烟云,岭南路却是彭浦新村地区历史最悠久的⼀条马路,也是见证彭浦新村地区不断“扩盘”的马路。
岭南路始筑于1927年,由上海市特别⼯务局包商承筑,与江场路同时峻⼯。
当时南接江场路,越过⾛马塘,北⾄⼴肇⼭庄⼤门,长约630⽶,煤渣路⾯,因为是⼴肇⼭庄请筑,⼜专通⼴肇⼭庄,故以我国南部五岭以南地区泛称,凸现⼴东特⾊。
此⼴肇⼭庄建于1924年,它是当时上海⼴肇公所从南向北移建的第三个墓园,占地千余亩,四周有围墙,内有殡舍数⼗间,是当时上海规模最⼤的公墓之⼀,当时墓园的⼤门就在如今的场中路2001弄处。
现场中路2001弄⼝(原⼴肇⼭庄⼤门处)1937年场中路修筑时由西向东延伸,与岭南路⼗字相交,这时的岭南路和场中路四周均为宝⼭县江湾乡西境的农⽥,有吴家沿、陈家宅、杨家宅等近20个⾃然村,这种状况⼀直持续到1949年之后。
1958年,平地⼀声春雷起,彭浦⼯业区在此建设,铁路南何⽀线⼜在此开筑,铁路彭浦站也运应⽽⽣,这样岭南路的中、南端就被冲断,地基上盖起了车站办公⼤楼和货仓。
同年⼴肇⼭庄公墓被拆,建设彭浦新村,于是便将岭南路向北延伸,同时新建平顺路和闻喜路,因此岭南路可算是彭浦新村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马路了。
1978年铁路彭浦站⼜改名为北郊站,货运更为繁忙,于是整条的岭南路基本都被北郊站⼤门、站台、库房和⼴场所占,南段的岭南路就此湮灭。
但是此消彼长,从1982年开始,北段的岭南路继续向北延伸,⾄1984年,⼀条全新的岭南路便出现在场中路与汾西路之间。
随着马路的延伸,东西两端的建筑也随之兴起。
路东建起了21排六层新⼯房、沪西汽车运输公司⼆场,还在原⼴肇⼭庄中⼼地带建起了上海市第三精神病院,据说当时⼴肇⼭庄的牌坊还在原地矗⽴着。
路西则建起了22排六层新⼯房。
【一楼一古】汕头老妈宫(含关帝庙)繁华落尽古韵存

【一楼一古】汕头老妈宫(含关帝庙)繁华落尽古韵存一楼一古探访汕头老妈宫(含关帝庙),重拾岁月记忆——青瓦白墙忆沧桑繁华落尽存古韵历史悠久魅力独特提起汕头老妈宫,多少人的心就如同琴弦在月色清风中被微微拨动。
老妈宫的往昔风采,被烙刻在许多市民及海外游子的心里。
两百多年过去了,气质古朴的老妈宫迎风傲霜,凝结着一代又一代潮汕人的“乡愁”,铭记在人们心间。
夏日的一天上午,记者特意来到位于升平路的汕头老妈宫(含关帝庙)。
夏日的阳光播撒在这个古建筑上,那种暖暖的金色让人很是回味。
站在门前抬头翘望,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分别伫立于天后宫和关帝庙的门楼屋脊上的大型双面立体雕饰的嵌瓷双龙戏珠,色彩艳丽,映日生辉,展示了潮汕宫庙的独特气派。
老妈宫与关帝庙同为二进硬山顶建筑。
琉璃碧瓦,其色彩富丽典雅,木雕石刻独具匠心,虽非巍峨庙宇,倒也古朴古色。
记者从汕头市文广新局文物科了解到,位于升平路的汕头老妈宫(含关帝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
“文革”时被毁,只剩基本建筑结构。
蔡云卿告诉记者,汕头老妈宫(含关帝庙)1988年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时代久远,兼之人为毁损,宫庙内饰剥损,残破不堪。
1991年老妈宫(含关帝庙)正式动工修建,历时一年才修复竣工,当时还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
走进天后宫、关帝庙,最引人瞩目的是耸立在两边的石盘雕龙柱,虽然经受了多年风雨洗礼,但石柱上的图案仍然活灵活现,精湛的雕刻技艺让人叹为观止。
天井两厢的照壁上,都有大型嵌瓷壁画,抬头望去,屋脊的花鸟、人物泥塑嵌瓷具有鲜明的潮汕工艺特色,颇为壮观,让庙宇更显气势恢宏,很有历史韵味。
看着那有些破旧的砖雕和瓦当,想象着当年的情景和往事,杂陈的滋味涌上心头,让人久久回味,流连忘返,仿佛历史的踪迹就要呼之欲出。
据有关史料记载,最初陆地并无妈祖神庙,船只出航前或到达港口,需把妈祖神位请上岸,朝夕膜拜,开航时再请回船上。
广东江门的什么建筑最出名

座落于以大型 CITYMALL 经营模式闻名遐迩的金汇国际广场内的逸豪酒店, 是江门五星级酒店。逸豪酒店拥有近 700 间豪华客房,可同时容纳 5 千余人同时 就餐的庞大各色餐饮经营区域,超过 1 万平方米的大型 DISCO 夜总会,设施齐备、 功能先进的国际会议中心,和包罗万有、建筑面积超过 1 万平方米的休闲娱乐项 目经营区域(其中包括:恒温泳池、健身室、水疗中心、多功能跳舞室、羽毛球、 儿童游乐城,量阪 KTV,沐足,棋牌等等)庞大的经营面积、丰富新颖的经营项 目和超前的 CITYMALL 经营理念,令逸豪酒店不单只是一家现代化的数字商务酒 店,同时还成为了位于城市中心,休闲、度假、购物的多功能广场。
江门演艺中心
江门演艺中心是仅次于广州大剧院的综合性演艺文化设施,集表演、创作、 办公、经营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平台,是江门文化艺术消费的综合场所。 江门演艺中心总占地面积 4.13 万平方米,由 6 座独立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超 6.3 万平方米。演艺中心拥有江门行业水平前列的专业演艺平台,有 1100 个座 位的歌剧院、350 个座位的音乐厅、可容纳 3000 观众以上的户外演艺广场,以 及内含 13 个影厅的五邑地区最大的五星级豪华电影城。与江门国家高新技术产 业区合作设立“华人华侨创艺园”,有创意工作室、艺术阁、展览馆、画廊、艺 术培训中心、文化特型工作室、艺术品商城、高档特色电影城等。
五邑华侨广场
五邑华侨广场位于江门市蓬江区发展大道,占地 81766 平方米,分为会议中 心、展览中心和 6 座会馆。五邑华侨广场是江门市密切联系海外侨胞、扩大对外 开放的阵地,已建成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江门美术馆、江门市规划展览馆。
江门站
江门站原前身为广珠货运铁路江门南站,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是中国 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铁路车站。江门站是全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 将汇集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广珠铁路、广珠城际、江恩城际等多条轨道交 通以及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线,成为广东省内除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以 外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楼一古】永平酒楼,当年汕头埠红极一时的“娱乐综
合体”
←汕头市文广新局主办
汕头都市报承办
永平酒楼好布置,陶芳酒楼好鱼翅,中央酒楼好猫腻,中原酒楼好空气。
这是一首流传在汕头埠的顺口溜,讲述了1930年之后汕头埠酒楼业的风华韵事,老辈汕头人几乎无人不知。
但随着时光的流逝,昔日曾经被誉为小上海的汕头埠,灯红酒绿的酒楼都失去了光彩,留下斑驳失修的老建筑,让人无穷遐想和追思。
当中,曾辉煌一时的永平酒楼,四层楼欧式建筑如今已破败不堪,只剩下一层和二层的前半部分基本保持着原貌,内里楼层坍塌、面目全非。
目前,随着小公园片区文物保护工作的推行,东起外马路、西至至平路的永平路段上,各处历史地标建筑已陆续进入维护修缮中。
永平酒楼也将于2017年初进入火力全开的修缮工作。
永平酒楼老照片
永平路永平路民国年间,当年汕头埠的酒楼大多兼营餐饮。
永平、陶芳两家开业于上世纪20年代,是汕头埠开业较早的酒楼。
永平酒楼位于永平路头,始建于1922年,坐北向
南,现存为二层长方体欧式建筑。
通面阔15.5米,通进深64.2米,建筑面积995.1平方米,该建筑为砖石木结构,正面呈左右对称式,门额顶部有欧式团花图案浮雕,正门外沿设X形折合式拉闸门一道。
是一座宽趟的四层楼建筑,1922年建成后,一二层是餐饮,三四层为旅馆。
从老照片上还可看到,永平酒楼四层以上的天面,还有一些建筑物,估计是露天活动所须的设施。
永平路原叫第一津街。
永平酒店建成后次年,第一津街扩宽,并改名永平路。
永平酒楼照片(邓忠庭摄)
物美价廉“好布置”见证一段红色历史据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陈嘉顺考证,永平酒楼建成后虽很有名气,但当时酒楼的房间收费却属于汕头埠酒楼三个档次的最低等,每晚银元1至3.2元,比客栈略高而已,物美价廉,赢得了“好布置”的美誉。
“另外,1925年11月7日,第二次东征军部队进入汕头后,周恩来等东征军领导人曾在这里举行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
利八周年纪念大会,各机关代表共五百多人参加,可谓‘洵极一时之盛’。
”陈嘉顺介绍,1926年5月1日,又在这里召开了汕头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会议宣布汕头总工会正式成立。
“永平酒楼见证了这段‘红色’历史,对研究中国近代革命史有一定实物考证价值。
”
永平酒楼广告文人墨客常莅酒楼郁达夫大赞功夫茶郁达夫
和永平酒楼的一段往事,也为本地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又是风流才子,有诗:“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他好酒,喜欢功夫茶和潮汕美食。
1926年10月19日,郁达夫自上海赴广州途中,在汕头逗留。
船泊汕头港,他即偕同黎锦晖之弟黎锦明登岸,访问时任《岭东民国日报》社长的昔年留日同学李春涛。
李春涛介绍许美勋(冯铿丈夫)和冯瘦菊(冯铿兄长)两位文学青年与郁达夫认识,并要求让他们陪同郁达夫前往广东省农会驻汕办事处拜访也曾是留日同学的彭湃,但彭湃外出,未能见到。
之后,他们空暇时穿街过巷,来到旧公园旁的凤记茶店和外马路的永平酒楼,登楼饮茶进餐饮酒。
郁达夫对功夫茶泡法很感兴趣,饮后大加赞赏。
新永平酒楼兴建大厨许香童名扬1933年,永平路12号建一座新的永平酒楼(后人常称为汕头大厦),汕头大厦楼高8层,至改革开放前仍然是汕头最高的楼。
永平酒楼除进口电梯外,还有进口灯饰、象牙筷、玻璃器皿和铜转炉,房间全是酸枝餐桌椅,的确是一派好布置,18个包房以当年全国18个省份命名。
那时候酒楼出了个潮菜大厨许香童,名扬餐饮界,有“天顶雷公,天下香童”之美誉,新旧永平酒楼是同一股东,在生意上相互呼应,扬长避短,越来越红火。
灯红酒绿生意场所残席惠及人力车夫上世纪三十年代,汕头是繁华的商埠,各处来谈生意的商人
云集,1934年《汕头指南》记载:“本市酒楼、茶店、饭馆共30余家,在商场热闹时,一般富商、阔客,通宵达旦,沉醉于酒海肉林中,故酒楼营业蒸蒸日上。
”永平酒楼是谈生意的最佳场所。
商人经常出入永平酒楼,图的不是口福,而是钱财。
有人甚至一日进出永平酒楼三四次。
谈生意上永平酒楼,于当时是一种礼节,一种程式。
生意一经谈成,老板们对满桌菜肴不屑一顾又马不停蹄转战其他业务,往往商家双方达成协议握手离开酒楼时,桌上的菜还没有上齐。
有些嘴馋胆大的人力车夫,就常常溜进酒楼,趁着酒楼伙计忙来不及撤残席的空档,在残席上饱餐一顿。
当时,上海经济衰退,越来越多的红尘女子便从上海流落到汕头,永平路的新旧永平酒楼便是她们赚钱场所。
每当金鸟西坠,玉兔东升时,她们便油头粉面,打扮得花枝招展,沿着马路叫卖,喧闹声不绝于耳……
现状
永平酒楼修缮后将成书画展厅?主题旅馆?由于历史久远,永平酒楼业权人不知去向,多年来,市、区两级有关部门一直苦苦寻找却如大海捞针。
从辖区近20位老人口中,有关部门了解到,永平酒楼房产的继承人现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越南等国。
2013年10月17日,房产业主陈济轩的继承人之一陈卓元申请并确定为最新的代管人。
2005年,永平酒楼这座残存的建筑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
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旧城改造步伐,积极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育活化工作。
2013年4月,我市出台并实施《汕头市开埠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办法》。
2014年6月1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制定施行了《汕头经济特区小公园开埠区保护条例》。
今年以来,我市有关部门和金平区按照保护条例的要求,加快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工作。
其中,永平路率先进行规划设计,开展修复、环境改造、业态营造等工作,永平路项目范围为:东起外马路—西至至平路100米路段范围。
范围内拥有文物保护单位永平酒楼及汕头大厦、邮电广场、永平商场、延寿善堂等历史地标建筑。
日前,记者向永平酒楼修缮主体汕头市德业基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了解修缮细节。
“永平酒楼整座楼体损毁严重,修缮工作非常艰巨。
”德业基麦经理告诉记者,“因为老建筑的柱体、雕工、线条等部位修缮均是比较费时费精力的细致活。
如果不考虑一些外来因素(比如气候)干扰,在2018
年上半年应可完成主体封顶。
”
值得一提的是,永平酒楼将恢复四层旧貌。
“永平酒楼最开始是四层的,在遭遇一次火灾后,重建为二层。
而我们这次修缮是要将酒楼恢复到巅峰时期的四层。
”麦经理说。
修缮完成后,永平酒楼将会以什么面貌展现在广大市民面前呢?麦经理介绍,因为永平酒楼本身带有红色记忆,因而在
修缮后的用途也会慎重考虑,也面临自营和招商的选择。
目前也还没有决定是作为自有品牌“述古堂”的书画展厅,还是主题旅馆、酒店,或是精品民宿。
到时会根据招商情况和整条街文化产业的布局进行调整。
Hello,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