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伶官传序》 (1)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伶官传序》

优质课一等奖《伶官传序》
军)指挥使,拜郭崇
(杂剧演员) 韬为叔父。
为武德使,居邺都,魏博六州之政皆 史彦琼 决彦琼,设计杀死郭崇韬。
景进
封为“伶官之首”,居中用事,军机 国政皆与参决。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 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 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 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立论依据)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 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 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 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 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 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 纳之。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 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 诸公慎之。”
满招损,谦得(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而 负而前驱 凯旋而纳之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作为文学家的欧阳修,位列 “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 曾巩、王安石皆出自他的门下。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运动的领袖,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作为史学家的欧阳修与人合著 主 修 了 《 新唐书 》 、 独 撰 了 《新五代史 》。
五代
907年
(54年,四姓十四君)
960年
唐庄宗—李存勖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 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 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 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 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 以自目,曰“李天下”。自 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 与俳优杂戏于庭。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一等奖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一等奖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一等奖1、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一等奖《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所作《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

那么,相关的教学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大家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

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

阅读时必须首先弄清史实,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关系。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列出自学提纲,教学过程中予以检查。

2.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

《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

教学中要把历史情况略作补充,引导学生理解文(内容)与题(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3.文章平易流畅,论证条理井然,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

要求读懂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过程和得到的历史教训。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对史论文的鉴赏水平,掌握评论文章的一般结构及其写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2. 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文章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赏析、教师点拨指导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设计:质疑、解题、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3分钟)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解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

究竟是“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呢,太宗的.两位贤臣似乎很难达成一致看法了。

伶官传序优质课教案

伶官传序优质课教案

伶官传序优质课教案【篇一: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伶官传序一、课题导入伶是——乐工,伶官是——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乐工在古代的身份是非常低微的,欧阳修为什么要给这些地位低微的人既作传又作序呢?这些地位低微的人到底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欧阳修又想要借此来表达怎样的见解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1、积累相关文言字词及文言句式;2、理解本文围绕中心步步深入的论证方法;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欧阳修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及文中警句对人生的启示。

三、预习检测,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句读准确2、检查字音(提醒矢的读音和意思)3、小组讨论,完成以下几项任务(2分钟)检查文言现象师:其他同学在认真聆听时,要做一些记录检查完,1分钟时间进行整理四、合作学习(一)第一段1、这是一篇史论文,前面我们学习过《六国论》也是一篇史论文,它在第一段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它的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那么这里是不是也一样呢?朗读第一段,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找生翻译2、本质上欧阳修有没有否定天命的观点呢?(没有)明确:古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迷信的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主宰的,作为那个年代的封建士大夫,作者没有否定这种传统的说法,但是在这里他更强调人事的作用3、作者依据什么提出这样一个论点呢?明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找生翻译(二)第二三段1、接下来默读二、三段,结合课文内容和注释,为庄宗做一个简单的履历表。

明确:90823接受三矢继父遗志91227函梁君臣之首92338系燕父子以组9264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明确: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时间,而失天下只用了3年时间3、作者认为庄宗“盛”的原因是什么,“衰”的原因又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明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伶官传序》优质课获奖ppt

《伶官传序》优质课获奖ppt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 …的原因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一定,千万(副词)
凯旋
胜利 归来
少牢
祭祀用的猪、羊
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封(名—动)
抑本其成败之迹
或者 考究原因Leabharlann 举天下豪杰全盛以锦囊(句式)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沉溺而不能自拔的事物
初读感知:注意字音和句读
论点:简洁 明了 准确 鲜明
923年,灭敌 3年——易???
926年 ,国亡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思考探究: 1.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 写到伶官们的事,是否显得文不对题? 请阐明理由。 2.作者写《伶官传序》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我们所读的文章不能在我们 脑门上击一猛掌,使我们惊醒,那 么我们为什么要读它呢?
—— 卡夫卡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推荐阅读
欧阳修政论散文 《与高司谏书》 《朋党论》
目标达成
1、积累相关文言字词及文言句式。 2、学习文本围绕中心层层深入的论证方 法。 3、理解文中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 的启示。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序:列于卷首,其作用在于推荐介 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 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 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
学习目标
1、积累相关文言字词及文言句式。 2、学习文本围绕中心层层深入的论证方 法。 3、理解文中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 的启示。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凯旋 4.少牢 5.函梁君臣之首 6.抑本其成败之迹 7.举天下豪杰 8.盛以锦囊(句式) 9.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分析:

伶官传序一等奖教案

伶官传序一等奖教案

伶官传序一等奖教案教案标题:伶官传序一等奖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伶官传序》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 分析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性格特点;3. 探讨文本中的主题和寓意;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介绍《伶官传序》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它的作者是谁,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提问学生:你们对《伶官传序》这个作品有了解吗?你们知道它的故事情节吗?主体:3.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伶官传序》的文本,让他们在小组内阅读并讨论文本的背景、情节和人物。

4.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他们所读的文本段落,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补充信息。

5. 整合讨论:引导学生整合各组的信息,共同完整地了解《伶官传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

深入探究:6. 分析主要人物:引导学生分析《伶官传序》中的主要人物,包括伶人和官员,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等。

7. 探讨主题和寓意:引导学生思考《伶官传序》想要表达的主题和寓意,例如社会等级、权力斗争等。

拓展延伸:8. 阅读扩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伶官传序》相关的文学作品,例如元曲或其他明代小说,以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学特点。

9.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以《伶官传序》为灵感,进行创作,可以是故事、诗歌、绘画等形式。

总结:10. 总结回顾: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关于《伶官传序》的知识和理解。

11. 提问学生:你们对《伶官传序》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感悟?教案评价:本教案通过引入、分组阅读、小组讨论、整合讨论、分析人物、探讨主题和寓意、拓展延伸、创作活动、总结回顾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理解《伶官传序》这一文学作品。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伶官传序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伶官传序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感受庄宗之”盛“
得天下 15年
失天下 3年
• 908年(23岁) 接受遗命,“与尔 三矢,尔其无忘乃 父之志”;
• 913年(28岁) 灭燕,“系燕父子 以组。”
• 923年(38岁) 灭后梁,“函梁君 臣之首”,建后唐;
身亡,“身死国灭, • 926年(41岁) 为天下笑。”
5、为什么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就身死国灭?
感受庄宗之“衰”
6、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叶,作者重提这件史 实,有何意义?
• 北宋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统治集团日 益腐化。北方少数民族不断进犯,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 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 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文章总结了庄宗李存勖 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 人事的道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 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 精图治。
学习任务(第一课时)
1、了解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 2、掌握文言现象,翻译课文。
“伶”是指封建时代
演戏的人,“伶官”是
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

人。 《伶官传》记述了后
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

官景进、史彦琼、郭从
谦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
《伶官传序》是欧阳 修为《新五代史·伶官 传》作的序。
关于文体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 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 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 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 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 容。
研读课文 1、庄宗在得天下过程中,按照时间顺序写 了哪三件事?
908年,23岁,“与而三矢” 受命继志 913年,28岁,“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38岁,“函梁君臣之首”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编辑专员,以您给定的“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下面是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伶官传序》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关键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领悟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提升学生翻译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伶官传序》的文言文词句理解。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修辞手法。

领会作者对伶官传的评价和观点。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

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深入解析典型段落。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 应用情境模拟法,让学生体验文言文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详细解读《伶官传序》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历史小短片,引入《伶官传序》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翻译课文,记录不懂的词句。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文言文词句,解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4. 案例分析:挑选典型段落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领会作者观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6. 互动提问: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文本细节。

7. 情境模拟:模拟古代文学作品的场景,让学生体验文言文的魅力。

9.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如《史记》中的伶官传,了解不同作者对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方式。

2. 文化探讨:探讨古代伶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意义,了解伶官在古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

《伶官传序》[1]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伶官传序》[1]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契丹与吾约为弟兄
动词,推究、探讨
名→动,签订盟约
而告以成功 形→名,成功旳消息
•·
乱者四应 形→名,作乱旳人 函• 梁君臣之首 名词活用为• 动词,装在盒子里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夜、东: 名词作状语 四: 数词作状语
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 兴、亡:使动使用方

怎样写其“失天下”之衰旳?
仓皇东出
逸 豫
衰 士卒离散
能 够
不知所归


泣下沾襟
思索:
原来行文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 似乎应结束了,可作者为何还写第四 段?
明确:引出教训,借古讽今
伶官传序
总起:提出论题 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分说:正面叙说 后唐庄宗得天下
忧劳能够兴国
分说:背面叙说 后唐庄宗失天下
2.利用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使中心愈加鲜明 生动。
3.叙事简约且富有波澜,清人王符曾、 沈德潜评价《伶官传序》,都以为关键 是“善用抑扬之法”,
明确:文中采用欲抑先扬旳手法。
以“得天下”之“盛”和 “壮” ,为下 文写“抑”张本,烘托其“衰”,揭示了 盛衰在于人事旳道理。
小结
三、文章主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 天下旳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 旳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 励精图治;经过总结历史教训,也体现了作者忧 国忧民旳情怀。
时代背景简介 文章合为时而著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旳五个朝 代,即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 上旳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 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 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旳一种。后唐庄宗 李存勖称帝后,迷 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 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 败政乱国旳伶官景进、史 彦琼、郭从谦等人所 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旳伶官史 彦琼拒不 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 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庄宗仓皇出逃时,被 乱箭射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 “抑扬顿挫”、“气势 读 旺盛” 的。
后用兵,请其矢,锦囊盛, 负前驱;得胜归,现枭首,入太 庙,告成功,意气盛,何其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仇雠灭,天下定,一夫乱,四方 应,仓皇出,士卒散,君臣顾, 不知归,誓断发,泣沾襟,其败 绩,何其衰。
叙唐庄宗处,倏而英俊,倏 而衰飒。凭吊欷歔,虽尺幅短章, 有萦回无尽之意。
——张文瑞(清)
参考本文的行文特点,
表 从对称句式、对比抑扬手

法等方面加以借鉴,写一 段阐发盛衰兴亡之理的文
字。
伶 官 传 序
欧 阳 修
文章为我们描述了怎
通 样一幅波澜起伏的历史 读 画卷?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
细 同人生阶段中你看到了 读 怎样的庄宗。

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 解,给文章起个标题。

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此 六一公平生最得意之笔,五代史 第一篇文字,后学者当百读不厌 也。
——沈德潜(清)
赏析本文是如何做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