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止血药.

合集下载

常用止血药物的合理应用

常用止血药物的合理应用

常用止血药物的合理应用止血药物是一类可以防止或者减缓出血的药物,是许多医疗领域常用的一种药物。

止血药物其实并不是万能的,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合理应用的原则。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常用止血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止血贴止血贴是一种贴在伤口表面的药剂,可以疏通血液直接流出的通道,目的就是减小出血的量和时间。

在一些小割伤、擦伤以及磕碰后可以使用止血贴,不过较深的伤口仍然需要就医。

在使用止血贴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要先用清洁用品清洁伤口,然后再使用止血贴,否则伤口渗出的脏物会影响止血贴的效果。

2、贴住止血贴后要做到不要轻易移动或者换用,否则会打乱止血贴原来的位置。

3、在贴止血贴时,应该尽可能的紧贴伤口表面,而不能离伤口表面太远,否则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二、止血剂止血剂是另一种常用的化学方法止血药物,一般用于治疗割伤、切割伤,或者类似的手术中切割后肝外渗出的血液等等。

止血剂是将药物直接浸涂在伤口表面上进行治疗。

在使用止血剂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止血剂是一种化学药品,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认真遵守说明书的规定,特别是使用量和正确操作必须严格遵守药品使用说明。

2、止血剂使用时,要清洁伤口表面,然后在止血剂粉末中加入适量的水,最后将混合后的药术用刷子涂到伤口表面。

注意不要在伤口腔内使用。

三、促凝剂促凝剂在一些皮肤外伤后可以加速血栓凝结形成,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常用的促凝剂有喷雾型、液体型和粉末型。

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时一定要先将伤口表面清洁干净,以保证药物的作用。

2、根据剂型的不同使用方式也不同,对于喷雾型的促凝剂,要注意将瓶子摇匀,按压瓶口喷在伤口表面即可。

对于液体型和粉末型的促凝剂,则需用指尖均匀涂于伤口表面。

3、使用后应注意药物作用时间,如果药物作用后伤口依旧持续渗血,那么可以重新加药,或者前往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总体来说,止血药物在应用中有很多要点需要注意,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更加细致小心,以确保药物的作用效果,同时在足够专业的医生指导下使用止血药物,以确保使用的安全与效果。

常用止血药有哪些

常用止血药有哪些

常用止血药有哪些
止血药对于我们人的健康是特别有益处的,不管是体内的出血,还是外伤造成的出血,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需要了解常用的止血药,下面的内容给很多想对这方面全面了解的朋友,详细介绍了常用止血药有哪些?你可以全面地来了解一下。

止血药指的是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止血药主要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促使凝血,以达到止血目的。

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凝固、清营、凉血等作用,用以治疗咯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出血症,并用于创伤性出血。

(1)使局部血管收缩而止血:如三七、紫珠草、小蓟。

(2)作用于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有增加血小板数及促凝的,如仙鹤草、紫珠草;有增强血小板第Ⅲ因子活性,缩短凝血活酶生成时间的,如白芨;有增加血液中凝血酶的,如三七、蒲黄;有纠正肝素引起的凝血障碍的,如茜草,据称有抗肝素的
效能。

(3)改善血管壁功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如槐花、白茅花。

(4)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纤溶酶)的活性:如白及、大蓟、小蓟、地榆、艾叶、仙鹤草。

止血药中的三七、茜草、蒲黄等既有促进血凝的一面,也有促使血块溶解作用,这说明其功能兼具止血与活血祛瘀功能,有利于止血而不留瘀。

常用止血药有哪些?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很多对这些方面想了解的朋友,已经通过以上的介绍,全面了解了常用止血药的种类有哪些,在全面了解后?如果自己体内容易造成出血,可以通过了解以上介绍的一些止血药,来控制自己体内出血。

5种常用止血药的临床应用

5种常用止血药的临床应用

四、去甲肾上腺素
• 用法用量: • 2 、 小剂量口服治疗溃疡性胃出血,8mg去甲肾上腺 素+氯化钠注射液50ml。或每次口服注射液1-3ml( 1-3mg),1日3次,加入适量冷盐水服下。
四、去甲肾上腺素
• 注意事项: • 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口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证据不足 ,且存在用药安全隐患,属于超说明书用药。 • 各种临床经验推荐的用法用量不尽相同,没有统一标 准,不建议常规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口服治疗上 消化道出血。
5种常用止血药的临床应用
概述
• 酚磺乙胺、垂体后叶素、肾上腺色腙、去甲肾上腺素、 生长抑素都有一定的止血功能,它们有相同的特点,即 均作用于血管,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如内科、外科、妇 产科等。
一、酚磺乙胺
• 作用机理: • 酚磺乙胺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收缩,出血 时间缩短。 • 酚磺乙胺可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促使血小板 释放凝血活性物质。
二、垂体后叶素
• 作用机理: • 垂体后叶素含有缩宫素、加压素。 • 加压素可直接兴奋血管平滑肌,使肺小动脉、毛细血 管收缩,减少肺循环血流量,降低肺循环压力,利于 血管破裂处血栓形成而发挥止血作用。
二、垂体后叶素
• 适应症: • 适用于肺、支气管出血(如咯血)、消化道出现(呕 血、便血)。 • 适用于妇产科催产后收缩子宫、止血等。 • 对于腹腔手术后肠道麻痹也有功效。 • 对尿崩症有减少排尿的作用。
二、垂体后叶素
• 注意事项: • 2 、 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咯血,在应用垂体后叶素的 同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1mg+0.9%氯化钠注射液 100ml气道湿化可以加快止血速度并不影响血压、心 率变化。
三、肾上腺色腙
• 作用机理:

止血药有哪些 止血药分类标准与方法

止血药有哪些 止血药分类标准与方法

止血药有哪些止血药分类标准与方法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等不同作用。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止血药有哪些。

一、凉血止血1.大蓟:性凉,味甘、酸。

凉止止血,兼能散瘀消肿。

本品性凉,清热凉血以止血,味苦开泄以消肿散结,为血热出血及热毒疮疡之要药。

2.地榆:性微寒,味酸、苦。

清下焦血热。

解毒敛疮。

为治大小便出血、血痢及崩漏的要药。

亦为治疗烫伤之佳品。

因有酸涩之性,故兼有止泻作用。

3.侧柏叶:性微寒,味苦、涩。

益阴,凉血,止血,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

血证初起不可用此药过早,以免发生留瘀的弊害。

此外,入肺经,又能祛痰止咳。

用于血热妄行,咳血吐血,衄血溺血,便血血崩,肺热咳嗽,咳血、痰稠难出。

4.白茅根:性寒,味甘。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本品味甘而不腻胃,性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阴津,是常用的清热止血药。

用于血热妄行所导致的出血证及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证。

二、化瘀止血药1.三七:性温,味甘、微苦。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三七既善止血,义善化瘀血。

用于各种瘀血证及出血性疾病,为血瘀出血及瘀血诸痛2.茜草:性微寒,味苦、微酸。

生用能行血活血,消瘀通经;炒炭用可以止血。

本品苦以开泄,性寒清热,专行血分,功能凉血止血;炒用又善化瘀止血。

适用于多种出血,兼有瘀热者更良。

3.蒲黄:性平,味甘,微辛。

生用性滑有活血祛瘀、止血、利尿的作用;炒用性涩,有止血作用。

本品行血止血而无留瘀之弊,且甘平不峻,故可用于多种出血证。

4.五灵脂:性温,味甘。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之功。

因本品甘温气浊,专人肝经血分,尤善止痛,故凡瘀ⅱll内阻所导致的心腹胁肋诸痛,以及疝痛、痛经、经闭、产后腹痛等症,皆有良效。

取其化瘀止血之功,常用于瘀血所导致的崩漏下血、便血等证。

炒炭用也可以止血。

三、收敛止血药1.白及:性微寒,味苦、甘、涩。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并有补肺、收敛的作用。

白及味涩质黏,功专收涩,善于收敛止血,以善止肺胃出血见长。

常用止血药物

常用止血药物

适应症状
本品为肝内合成凝血酶原的必需物质,当缺 乏时可造成凝血障碍。
当血液中凝血酶原缺乏时,血液的凝固就会 出现迟缓,这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1可 促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起到止血的作用
用法用量
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 每次10mg,每日1-2次,24 小时内总量不 超过40mg。 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小 时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注2-5mg。也可在 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0.5-1mg,8小 时后可重复。 3、本品用于重症患者静注时,给药速度不 应超过1mg/
禁忌

虽无关于血栓的报道,为安全起见,有
血栓病史者禁;对本品中任何成份过敏者禁
用。
注意事项

大、中动脉,大静脉受损的出血,必须
首先用外科手术处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导致的出血时慎用;血液中缺乏血
小板或某些凝血因子时,宜在补充血小板、
凝血因子或输注新鲜血液的基础上应用
氨甲苯酸(止血芳酸)
适应症
本品主要用于因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过度 所引起的出血,包括急性和慢性、局限性或 全身性的高纤溶出血,后者常见于癌肿、白 血病、妇产科意外、严重肝病出血等
用法与用量

静脉注射或滴注 一次0.1~0.3g,一日
不超过0.6g。
不良反应
长期应用未见血栓形成,偶有头昏、头病、 瞳部不适。有心肌梗死倾向者应慎用。
静脉注射1.0KU,同时肌肉注射1.0KU。各
类外科手术:手术前1小时,肌肉注射
1.0KU,或手术前15分钟,静脉注射1.0KU。
手术后每日肌肉注射1.0KU,连用三天,或
遵医嘱。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出、

常用止血药物分类

常用止血药物分类

常用止血药物分类一、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物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三、凝血酶四、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药物五、其他1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1)垂体后叶素应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贲门黏膜撕裂药理:含加压素及催产素,加压素使肠系膜动脉和肝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量,使门脉压降低。

(可收缩冠状动脉,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及肺心病患者慎用)用法:5-10U加入GS 40ml iv,再用10-20U加入GS 500mlivgtt(10-20滴每分钟)维持72小时。

必要时可加入硝酸甘油5-10mg2)去甲肾上腺素应用:局部止血药理:作用于胃肠道黏膜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使其强烈收缩用法:16mg溶于200ml冰冻NS,50ml/次,每2-4h口服一次;或200ml滴入胃管内,若30min后出血不止可重复1-3次3)生长抑素应用: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食破药理:选择性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使其血管收缩,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胃肠道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用法:1)).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开始先静推250μg(即3mg)(3-5min 内),继以250μg/h静滴,止血后应连续给药48-72h。

2)).胰、胆、肠瘘250μg/h静滴,直至瘘管闭合,闭合后继用1-3d。

3))..急性胰腺炎:250μg/h,连续72-120h;预防胰腺手术并发症连续用5d;对行ERCP检查者应于术前2-3h就开始使用本品。

4)卡巴克洛/卡洛柳钠应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出血,如ITP、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胃肠出血、鼻出血、咯血、血尿,痔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药理: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缩短止血时间用法:5-10mg bid/tid im;严重出血10-20mg q 2-4h im5)酚磺乙胺(止血敏)应用:1.防治手术前后的出血;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ITP)、过敏性紫癜(HSP );3.其他原因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药理: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收缩,出血时间缩短、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用法:ivgtt:每日4-8g,分2次2抗纤维蛋白溶解药6)氨甲环酸应用:1.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出血;2.治疗溶栓过量所致严重出血药理: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的赖氨酸与纤溶酶结合,抑制纤维蛋白凝块裂解,产生止血作用。

常用止血药比较

常用止血药比较
应用: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食破 药理:选择性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使
其血管收缩,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 静脉压力;抑制胃肠道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 用法:
生长抑素
1.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开始先静滴250μg〔3-5min内〕,继以 250μg/h静滴,止血后应连续给药48-72h。 2.胰、胆、肠瘘250μg/h静滴,直至瘘管闭合, 闭合后继用1-3d。 3.急性胰腺炎:250μg/h,连续72-120h;预防 胰腺手术并发症连续用5d;对行ERCP检查者 应于术前2-3h就开始使用本品。
常用止血药物分类
一、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物 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三、凝血酶 四、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药物 五、其他
一、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
垂体后叶素 去甲肾上腺素 生长抑素 卡巴克洛〔安络血〕/卡洛柳钠 酚磺乙胺〔止血敏〕
垂体后叶素
名称:Pituitrin 应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溃疡,急
外源性凝血途径:参加的凝血因子并非全部存 在于血液中,还有外来的凝血因子参与止血。 这一过程是从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到 因子X被激活的过程。临床上以凝血酶原时间 〔PT〕来反响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情况
凝血过程
凝血的共同途径:从因子X被激活至纤维蛋白 形成。是内源、外源凝血的共同凝血途径。主 要包括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形成两个阶段。
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氨甲环酸 氨甲苯酸 氨基乙酸 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 抑肽酶
氨甲环酸
名称:捷凝;速宁;Tranexamic Acid 应用:1.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出血;2.治疗
溶栓过量所致严重出血 药理: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的赖氨酸与纤溶酶
结合,抑制纤维蛋白凝块裂解,产生止血作用。 止血作用强于氨基乙酸6-10倍。 用法:po:一次1-1.5g,一日2-4次;

各类止血药特点及临床应用

各类止血药特点及临床应用

各类止血药特点及临床应用临床上止血药品种类繁多,选择合适的止血药,首先要判断出血因素,对症下药。

今天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常用的止血药。

一、出血因素1.血管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2.血小板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3.凝血因子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4.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出血性疾病二、常用止血药物1、抗纤溶系统类药物(1)氨基己酸通过抑制纤溶系统而起作用。

主要用于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升高所致的出血,如妇产科出血,前列腺、肝、胰、肺等内脏手术后的出血。

术中早期用药或术前用药,可减少手术中渗血,并减少输血量。

用过量时可形成血栓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血栓性血管疾病病史者禁用。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由于本药副作用较大,目前已较少使用。

(2)氨甲苯酸 (止血芳酸)机制同氨基己酸,且作用较氨基己酸强 4-5 倍。

适用于肺、肝、胰、前列腺、甲状腺、肾上腺等手术时的异常出血,妇产科和产后出血及肺结核咯血、痰中带血、血尿,前列腺肥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

对慢性渗血效果较显著。

(3)氨甲环酸 (止血环酸,凝血酸)机制同氨己酸,且作用比氨甲苯酸稍强。

适应症与止血芳酸相似。

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手术时异常出血等。

副作用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反应。

2、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1)酚磺乙胺 (止血敏)本品是通过促进凝血过程而发挥作用。

能够增加血液中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促进凝血物质的释放,以加速凝血。

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出血过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出血。

本品可与其他类型止血药合用。

副作用较少。

(2)卡巴克络 (安络血)为肾上腺素氧化产物肾上腺色素的缩氨脲,常用其水杨酸钠盐(卡巴克洛)或磺酸钠盐(卡络磺钠)本品能促进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进断裂毛细血管断端的回缩,而起到止血作用。

适应症:本品常用于特发性紫癜、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胃肠道出血、鼻衄、咯血、血尿、痔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等。

副作用:本品毒性低,但不宜大量应用,可诱发癫痫及精神紊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药物剂量及用法

血凝酶:静脉注射、肌肉注射,也可局部 使用。成人:每次1.0—2.0KU, 紧急情况下, 立即静脉注射1.0KU,同时肌肉注射1.0KU。 各类外科手术:手术前1小时,肌肉注射 1.0KU,或手术前15分钟,静脉注射1.0KU。 手术后每日肌肉注射1.0KU,连用三天,或 遵医嘱。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病人的 出、凝血时间。应防止用药过量,否则疗 效会下降。
常用药物剂量及用法

止血敏:用于预防手术出血:术前15~30分 钟静注或肌注,1次0.25~0.5g。用于治疗出 血:口服,成人每次0.5~1g,儿童每次 10mg/kg,1日3次。肌注或静注,每次 0.25~0.75g,也可与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 日2或3次,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注意事项: 毒性低,但有报道静注时可发生休克。
分类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酶 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被 激活,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代表药 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抑 肽酶等。其中6-氨基己酸因作用强度弱、维 持时间短、副作用较多,现已少用。
分类

其他外用止血药:可吸收创面止血封固剂、 明胶海绵、吸收性止血绫、小蘖胺、云南 白药、止血粉8号、止血消炎贴等。
常用药物剂量及用法

维生素K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 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 小 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 2、预防新生儿出血: 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 注2-5mg。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 下注射0.5-1mg,8小时后可重复。 3、本品 用于重症患者静注时,给药速度不应超过 1mg/分。
常用药物剂量及用法

氨基己酸:静滴,开始一次4-6g,5-10%葡萄糖 或生理盐水100ml稀释,15-30分内滴完.维持 量每小时1克,日不超过20g,可连用3-4日.口服, 成人每次2g,小儿按0.1g/kg计,一日3-4次,可连 用7-10日或更久。禁忌:泌尿道手术后,血尿 病人,有栓塞性血管病史者慎用。用口服避 孕药的妇女,应用此药发生血栓形成的危 险较大;与酚磺乙胺混合注射可引起中毒, 慎用。
常用止血药
定义:凡能够制止体内外 出血的药物,称为 止血药。
分类

促凝血因子活性药:是通过影响某些凝血 因子,促进或恢复凝血过程而止血。代表 药物有血凝酶、去氨加压素、维生素K1、 维生素K3、维生素K4、醋甘氨酸乙二胺等
分类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能增强毛细血管 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促进受损毛血管端收缩而止血。代表药物 有卡巴克洛、卡络磺钠,维生素C等。
常用药物剂量及用法

氨甲环酸:静脉滴注:一般成人一次0.25~ 0.5g,必要时可每日1~2g,分1-2次给药。根 据年龄和症状可适当增减剂量,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应用本品要监护患者以降低血 栓形成并发症的可能性。有血栓形成倾向 及有心肌梗死倾向者慎用;由于本品可导 致继发肾盂和输尿管凝血块阻塞,大量血 尿患者禁用或慎用。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用 量酌减,给药后尿液浓度常较高。治疗前 列腺手术出血时,用量也应减少。
常用药物剂量及用法

去氨加压素:控制大出血或侵入性手术前预防大出血: 0.3ug/kg体重,皮下给药或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100ml,在 15-30分钟内静脉滴注。若疗效呈阳性,可按起始剂量间隔 6-12小时重复给药1-2次,进一步重复给药可能会使疗效降 低。血友病患者VIII:C的浓度达到预期值按与使用VIII因 子浓缩物相同的原则进行估计,用药期间应定期对VIII: C的浓度进行跟踪监测,因为对某些闰例,重复给药后疗 效反南昌降低。如果静脉滴注本药并没有使血浆中VIII; C的浓度达到预期的增加,应加用VIII因子浓缩物进行治 疗。对血友病患者的治疗,应参考对每病人凝血试验的结 果确定治疗方案。
常用药物剂量及用法

氨甲苯酸:①口服:每次0.25~0.5g,每日3 次。②静注:每次0.1~0.3g,以5%~10%葡 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20ml稀释。1日 量不得超过0.6g,儿童每次0.1g。注意事项: 有血栓形成倾向或过去有栓塞性血管病者 禁用或慎用。血友病患者发生血尿时或肾 功能不全者慎用。
常用药物剂量பைடு நூலகம்用法


明胶海绵;吸收性止血绫;纤丝;止血纱布等外 用止血材料:将渗血拭净,立即用干燥本品贴敷 创面,再用干纱布加以压迫,即可止血。 凝血酶:(只能外用,与血凝酶区别)1.局部止 血 用灭菌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成50~200单位/ml的 溶液喷雾或用本品干粉喷洒于创面。消化道止血 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不超37℃)溶解成10~100 单位/ml的溶液,口服或局部灌注,也可根据出血 部位及程度增减浓度、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