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气象分析——数字气象站

第22课 气象分析——数字气象站
第22课 气象分析——数字气象站

第22课气象分析——数字气象站

【教材分析】

数字气象站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综合气象智能应用系统。教材介绍了数字气象站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流程,在传感器方面,主要是与气象数据相关的多类型传感器。校园气象站网站是一个平台,通过平台可以查询一定区域的气象数据等,学生利用气象数据,可以探究气象数据的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一般生活中的气温、天气状况等气象信息有所了解,但对气象站是如何工作的,气象数据是如何取得的等问题则比较陌生,基于气象数据而开展的研究活动基本没有。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数字气象站的基本组成及工作流程。

(2)熟悉无锡校园气象站网站的各项功能。

2.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分析无锡校园气象站所提供的各项数据,了解气温的一般变化规律,并利用该网站开展探究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养成科学地分析、整理数据的能力,并体会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4. 行为与创新

尝试基于气象数据,开展相应的研究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无锡校园气象站网站的各项功能。

难点:让学生利用无锡校园气象站网站开展探究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演示法、信息搜集法、探究发现法、小组合作法。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实验记录表,学生计算机及气象站网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很喜欢猜谜语吧,今天老师就带来两个谜语,大家想来猜猜吗?

“我到处乱跑,谁也捉不到,我跑过树林,树木都弯腰,我跑过大海,大海的波浪高又高。”(风)

“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雨)

(学生回答)

师:刚才这两种天气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你能说说今天的天气情况吗?

(学生回答)

师:如果我们想知道今天详细的天气信息,我们可以怎样获得呢?

(上网、手机、电视、广播、电话……)

(学生回答)

师:现在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可真多啊,那么这些气象信息是从哪里来的呢?

(气象站)(学生回答)

师:以前气象站观测员的工作很辛苦,每天晚上别人睡得很香的时候,他们还要去测量气象数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有更简单有效的方法来收集气象数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字气象站。

(出示课题)

二、新授

(一)介绍数字气象站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数字气象站(图片略),数字气象站主要由传感器模块、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中心这三大块组成。这是风向传感器。这是风力传感器,用来测量风向和风力。这是雨量传感器,用来监测每天的降水量。这是温、湿度传感器和大气压传感器,用来测量温度、湿度和大气压。

师:数字气象站的这些组成部分你都了解了吧!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组成部

分是如何进行工作的。你们看,这些传感器把测量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经过分析整理后再发布到因特网,我们就能在连接网络的计算机上随时查看调用这些数据。瞧,这就是我们的校园数字气象站的网站。

(二)初步感知无锡校园气象站

师:我们首先要登录校园数字气象站网站,网站首页中间这张是数字气象台在我们无锡的分布图,右边这一栏是综合气象数据。在这上面还有几个栏目,分别是“观测站实时气象数据”、“单一气象数据”、“实时气象分析图”、“数据统计”和“综合气象数据”等,下面请同学们也来打开网站,浏览和熟悉一下网站的内容。

(学生登录网站进行操作练习)

师:有没有发现你感兴趣的栏目和功能,来和大家分享下吧!

(学生交流讨论)

师小结:你们看,繁琐的数据采集、处理工作都由数字气象站网站替我们完成了,我们可以随意查询数据,是不是很方便?这就是科学技术的优越性!

(三)实践操作

1. 查询几个数字气象站的气温。

师:如果我们现在要查询无锡市几个地区的气温,应该怎么操作呢?

(学生思考)

师:查询几个气象站,看看这几个气象站的当前气温是多少,并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上网操作,并记录数据)

师:你能找出当前最高气温的气象站是哪个吗?

(学生回答)

2. 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师:如果要我们来分析一天的气温变化,你最想从中知道哪些信息?(板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气温的变化规律)那根据平时的经验,你觉得一天的最高温度应该在什么时候?最低温度呢?每日、每周的气温变化规律都是相同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我们的答案正确吗?气象网站就能来帮我们检验答案是否正确。我们可

以打开“观察站实时气象数据”栏目,在这里我们就能查看一天的气象数据,有温度(这一栏从0点到23点,每小时都记录好了)、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气压等等。时间间隔可以每小时一次或者每五分钟一次。时间还可以选择当日、当周、当月、当年,如果你要选择具体日期,在下面一栏里能随意选择。(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你们也来试试看,利用网站的数据分析下气温的变化规律,并将分析的结果写在教材上。

(学生操作、思考分析、完成习题,教师随机辅导)

学生汇报分析结果。

师小结:最高气温一般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在凌晨4点左右。变化规律是气温从日出时逐渐升高,一般到午后2点左右到达最高,然后慢慢回落,通常情况下到凌晨4点达到最低。

(四)探究实践

师:刚才我们只是分析了单一气象数据的变化规律,那么不同的气象数据之间也有规律吗?你们能选择两到三个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吗?

(学生操作、思考分析)

三、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数字气象站的基本组成及工作流程,并利用数字气象站网站收集的气象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体验了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捷。

【教案设计:华钢(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

自动气象站的检验规程

自动气象站的检验规程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自动气象站检定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自动气象站的各要素传感器、采集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定及校准, 2.引用文献 编写规程时主要引用了以下技术文献 (1) II型自动气象站行业标准 (2)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4) JJF1002-1998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术语和计量单位 本规程引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相关定义。并列出一些适用于本规程的其它定义和计量单位。 术语及定义 3.1.1 稳定性stability 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3.1.2流速均匀性uniformity of velocity of flow 风洞工作段流场的均匀程度。 3.1.3流速稳定性stability of flow velocity 风洞工作段流场的稳定程度。 3.1.4气流偏角angle error for air-flow 流场内气流偏离风洞工作段轴线的角度 3.1.5阻塞系数obstructing coefficient 风速仪(传感器)的感应器的迎风面积与风洞工作段横截面积之比 3.1.6 紊流度(湍流度)turbulence of air-flow 3.1.7 工作区域working area 检定设备中受检和标准计量器具敏感部分能够和可能触及到的,满足《检定规程》相关指标要求的最大范围。 3.1.8温度均匀性degree of temperature homogeneity 在恒温控制条件下,恒温槽工作区域中任意两点间温度差值的绝对值。 3.1.9温度稳定性degree of temperature fluctuate 在恒温控制条件下,恒温槽工作区域任一点在规定时间内的温度变化量。用规定时间内所有测试位置最大和最小温差平均值的1/2加“±”号表示。 湿度均匀性degree of humidity homogeneity 在湿度控制条件下,湿度箱(测试室)工作区域中任意两点间的湿度差值的绝对值。 湿度稳定性degree of humidity fluctuate 在湿度控制条件下,湿度箱(测试室)工作区域中任一点在规定时间内的湿度变化量。用规定时间内所有测试点最大和最小湿度差平均值的1/2加“±”号表示。 湿度检定箱hygrostat 采用自动或手动控制方法,使干空气和湿空气按照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在一个箱体内形成稳定、均匀的湿度条件,对湿度测量仪器或传感器进行校准用的箱体。 湿度发生装置apparatus of adjustment humidity 采用使饱和湿空气与干空气定比混合,或直接将高压饱和湿空气扩散,或改变饱和湿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一般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 1.1.2建设性质 异地新建 1.1.3项目建设地点 1.1.4建设单位概况 xx一般气象站始建于1958年9月,现址占地6亩,地处印江县城中心地段,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21m2,另有住宿房及其它附属建筑面积360 m2,办公设备价值合计约170万万元。单位法人冉菊华,中央编制7人,在编5人,地方编制5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人员1人;其它招聘4人。自2004年以来,印江土家族自治县政府陆续对气象站东面和北面区域进行旧城改造,县城扩容步伐加快,原来位于县城郊外的气象站已经处于城市扩容的中心,造成xx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1.1.5项目建设目标 按照“四个一流”台站建设要求,建成具有现代化装备、先进科学技术、高素质人才的一流基层台站,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人员整体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切实得到履行,气象文化氛围逐步形成,社会形象和地位进

一步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职工生活质量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能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1.1.5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约40亩,建筑面积为235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020平方米,其中: 1、综合业务楼2100平方米; 2、观测报站250平方米; 3、配套建设气象观测站、道路、文体设施、停车、道路、绿化及给排水、供配电、大门等公用工程和设施。 1.1.6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906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79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2万元,预备费40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由印江县财政投入,不足部分由业主单位向上级单位申请投资补助。 1.2主要编制依据和建设原则 1.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年)

自动气象站使用说明

自动气象站使用说明书

一、概述 自动气象站是由多要素气象传感器、气象数据采集单元、太阳能(市电)供电系统、低功耗GPRS(或北斗卫星)专用通讯模块、防辐射外罩、防水箱、不锈钢支架和避雷装置等部分构成。风速风向等传感器为气象专用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特点。微电脑气象数据采集仪具有气象数据采集、实时时钟、气象数据定时存储、参数设定和标准通信功能,搭配GPRS(或北斗)通讯模块,可实现远程收集气象信息。广泛应用于气象、环保、机场、农林、水文、军事、仓储、科学研究等领域。 二、主要技术参数(参考表1) 表1: 1

三、结构简图、各部件名称及各部件功能说明 结构简图、各部件名称见附图1;各部件功能见表2。 表2 四、安装方法 4.1 基础的预埋 2

4.1.1 将4件M12的地脚螺钉埋入浇筑成长600mm、宽600mm、深550mm 的混泥土中,螺钉露出混凝土30mm。螺钉间距成127mm×127mm正方形。混凝土顶面要求在同一水平面中。 4.1.2 在距离气象站基础中心1500mm远处,再预埋安装避雷针的基础,其深度不少于1500mm,材料可采用钢钎或其它强导电金属。 4.2 避雷针杆、太阳能电板、免维护电瓶及多要素传感器的安装。 避雷针杆、太阳能电板、数据传输系统、免维护电瓶及多要素传感器的安装(见附图1)。 4.3电气箱的安装 4.3.1 打开电气箱,找到无线传输终端,从SIM卡标出正确地插入有效的 SIM卡,并确定已插到位。 4.3.2 将无线终端的接收天线从箱底部的孔中穿出,放置在电气箱的顶板 上。 4.3.3 将各要素传感器的电缆线按接线图正确连接;再次确认接线无误最后 接上电瓶电源(注意电瓶的正、负极)。 五、网络地址及软件说明 5.1 网络地址 每套自动气象站安装好使用前,需要设置其所在站点的ID号(注册报文)、服务器IP地址及远程端口;这些参数在系统安装时被写入无线数传模块中,正常工作时不需要再进行配置。每个站点ID号必须是唯一的,否则有些的站点将无法与控制软件进行通信;IP地址必须是固定,通过 3

TK-Q1气象站使用说明书V2.0(单要素-辐照仪)

TK-Q1总辐射传感器(变送器) 使用说明书V2.0 一、产品简介 TK-Q1 围为0.3-3μm 射辐射,加遮光环还可以测量散射辐射。璃罩,有效防止了环境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泛应用于气象、能源、农业、建筑等领域。 二、技术参数 辐射传感器指标 1、光谱范围:0.3~3μm 2、响应时间:<5S 3、温度相关:<±0.08%℃ 4、余弦响应:<±10%(太阳高度角10°时) 5、非线性 :<±2% 6、年变化率:<±2% 变送器指标 1、测量范围:0~2000W/m2 2、供电方式:□ DC 5V □ DC 12V □ DC 24V □ 其他 3、输出形式:□ 脉冲:脉冲信号(幅值5V) □ 电流:4~20mA □ 电压:0~5V □ RS232 □ RS485 □ TTL 信号 □ 其他 4、负载电阻: 电压型: RL≥1K 电流型: RL≤250Ω 5、工作温度:-50℃~85℃ 6、相对湿度:0~100% 三、外型尺寸 (辐射传感器尺寸) (变送器尺寸)

四、接口说明 1、电压方式输出接线 红线:电源+ 黄线:信号(电压信号) 绿线:电源─ 2、电流方式输出接线 红线:电源+ 黄线:信号(电流信号) 绿线:电源─ 五、接线方法 1、电压方式输出接线 2、三线电流方式输出接线 六、产品选型 七、注意事项 1、请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并核对产品型号是否与选型一 致; 2、切勿带电接线,接线完毕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 3、使用时不要随意改动产品出厂时已焊接好的元器件或 导线; 4. 传感器属于精密器件,用户在使用时请不要自行拆卸 以免损坏产品; 5. 请保存好检定证书和合格证,维修时随同产品一同返 回。 编号 输出信号类 型 接线方式 类别 PHFB-ZF- 总辐射传感器变送器 0- 无变送 V- 0-5V A1- 4-20mA A2- 0-20mA W1- RS232 W2- RS485 TL- TTL P1X 小航插接口(X 表示航插芯数) P2 引线方式接口 P3 9针串口公头接口 P4 9针串口母头接口 P5 用户自定义接口 例如: TK-Q1:总辐射传感器送器变送器输出TTL 电平的引线方式接口

远程自动气象站建设

HYQX系列远程自动气象站 一、系统概述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建设的飞速发展,小气候、微气象对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有人值守的气象站已不能满足对气象监测的快速反应需求,我公司的HYQX系列气象监测装置主要是针对农业、林业、电力、交通、油田、沙漠、科研、自然灾害的气候监测而研发生产的。其系统包含监测主站和现场监测装置两部分,可以监测温度、雨量、湿度、风速、风向、气压、太阳辐射等参数。通过移动、联通、电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具有实时性强、数据采集量大、数据安全可靠的特点。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系统特点: 1.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配置监测参数,可以在多种自然环境下正常工作,是全能型 自动气象站。 2.温湿度和气压采用最先进的进口数字传感器,免标定,精度准确、运行稳定可靠。 3.监测装置内存容量大,可连续存储长时间的气象数据; 4.多功能、可扩展、自适应性强; 5.制作工艺精良,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6.在设计上采用先进完善的多种防雷保护设计,能有效的防治雷电干扰; 7.运行功耗低、自检能力强; 8.操作简便、易于安装维护和远、近程监控; 9.可利用太阳能供电方式、可在无市电情况下连续正常工作; 10.可自动控制供电方式,并具有良好的节电性能; 11.传输方式多样,可用GSM、GPRS、CDMA、卫星、广播、光纤、有线等多种传

输方式。 二、系统构成 1、系统拓扑图:

2、监测装置框图: 3、系统构成: 气象监测系统由气象监测中心站、气象监测装置构成,可监测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和太阳辐射。需要现场图像的监测点可以配备工业级摄像机进行图像辅助监测。 ◆气象监测中心站: 由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分析软件组成,主要实现对所有气象监测点装置气象数据的自动接收,并按时间整理成表格,由分析查询系统按照气象部 门相关标准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将所有数据通过各种报表、统计图、曲线等 方式显示给用户,软件通过IE 浏览器可远程浏览。 ◆气象监测装置 监测装置安装在监测地点,监测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雨量等气候物理参数; 传感器组合: ●温度+湿度(摄像机)(HYQX-Ⅰ) ●风速+风向(摄像机)(HYQX-Ⅱ) ●温度+湿度+气压(摄像机)(HYQX-Ⅲ) ●温度+湿度+雨量(摄像机)(HYQX-Ⅳ) ●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摄像机)(HYQX-Ⅴ) ●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摄像机)(HYQX-Ⅵ) ●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气压(摄像机)(HYQX-Ⅶ) 说明:各传感器可任意组合,或单独使用,摄像机为选配。 ◆电源

二年级上册15课《森林气象站》教案(湘教版)

二年级上册15课《森林气象站》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森林气象站指的是什么。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森林气象站的含义,知道乌鸦、麻雀是怎样预报天 气和风向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准备听写小纸条; 2、听写生字。 二、自由读课文,说说森林气象站里有哪些气象员 在森林气象站里的气象员有麻雀和乌鸦。 三、师生一起探究:森林气象站里的气象员它们是怎样预报 天气的? 1、默读课文,把写气象员怎样预报天气的句子画上记号。 2、小组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麻雀在草地上跳来跳去,还在唱歌,那么这天就是晴天;如果麻雀缩头缩脑,发出吱吱声,很可能是要下雨。 乌鸦朝哪个方向站着,那天就是刮什么风。 4、为什么能根据乌鸦站的方向判断风向呢? 乌鸦总是朝着风吹来的方向站着,这样可以让风顺着羽毛 吹,保护羽毛不受损坏。 四、学生质疑 为什么麻雀在草地上跳来跳去,还在唱歌,就是晴天;而麻雀缩头缩脑,发出吱吱声,多半要下雨呢? (因为天气晴朗,麻雀感觉舒服,就愿意多活动,而天要下 雨前,麻雀感觉到气温下降,气压加大,它不舒服,所以就 不愿意活动。) 五、思维拓展 1、当你来到森林,你怎么才能知道天气情况? 仔细观察气象员的预报。 2、教师小结: 对,我们要善于观察,如果你仔细观察,一定还会发现其他 气象员们对天气的预报。 板书设计: 15、森林气象站 麻雀 预报天气----仔细观察

乌鸦 教学反思: 教师给学生一个概括性强的问题,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以达到整体感知内容的目的,关联词的理解可联系课文内容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还可通过口头造句加以巩固,让学生体会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学会准确表达,领导学生回到课文的语音环境中,进一步强化巩固。

DZQ型便携式自动气象站说明书

DZQ6型便携式自动气象站 说明书 中环天仪(天津)气象仪器有限公司

目录 一、TYQ200采集器说明 (1) 1.1采集器总体功能概述 (1) 1.1.1数据采集部分 (1) 1.1.2采集器支持的通信接口 (1) 1.2采集器硬件技术指标 (1) 1.2.1测量部分技术指标 (1) 1.2.2电气技术指标 (2) 1.3设备的安装与参数设置 (3) 1.3.1接线图 (3) 1.3.2设备的启动 (5) 1.3.3设置参数的软件说明 (5) 二、传感器的介绍及安装 (8) 2.1DHC1型温湿度传感器 (8) 2.1.1安装 (8) 2.1.2 维护 (8) 2.2XFY3-1型强风计 (9) 2.2.1概述 (9) 2.2.2工作原理 (9) 2.3雨量传感器 (10) 2.3.1概述 (10) 2.3.2安装 (11) 2.4气压传感器 (11) 2.4.1 安装 (11) 2.4.2 维护 (12) 三、初次使用的基本流程 (12)

一、TYQ200采集器说明 1.1采集器总体功能概述 1.1.1数据采集部分 可以通过设置更改雨量值的系数,并且能够采集实时温度、风向、风速、湿度和气压等要素。 1.1.2采集器支持的通信接口 该采集器自身具备无线数据通信功能,可支持中国移动的GSM/GPRS无线网络,采集器具体包含如下三种通信工作模式。 1.GPRS实时在线方式(只采用GPRS上报通信方式) 通过GPRS发送数据,可以任意设置1~60分钟的数据上报时间间隔。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参数时,有几方面是必须要设置的,即中心站IP地址、中心端口号、GPRS 接入点(为用户提供GPRS服务的服务商)。 2.短信方式(通过短信自动上报通讯数据) 正点时刻自动通过短信方式,将正点数据发送到短信中心,这里必须要设置的是中心号码。 3.短信备份方式(以GPRS通讯为主要通讯方式,SMS为备份通讯方式) GPRS正常时,以GPRS通讯方式上报数据;当GPRS掉线等通讯不正常超过3分钟时,自动切换为SMS短信方式将小时数据上报到短信中心。 1.2采集器硬件技术指标 1.2.1测量部分技术指标 a)频率测量精度:1Hz; b)频率测量范围:0~3KHz。

校园气象站场地的选择

校园气象站场地的选择 一、观测场 地面气象观测大多数项目都要在专门建立的气象观测场所内进行,建设校园气象站,首先要进行观测场地的选择、规划和设计。 1.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应当选在能较好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主要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因为复杂的外在因素会影响气象要素的变化,造成观测不准确,观测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该地自由大气的实际变化情况,影响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同时会影响视界的广阔。一般学校特别是城市内学校基本上没有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条件。我们可以把观测场地的地址选在教学楼的楼顶,这样就可以最大幅度地排除观测场地四周200米以内的障碍物的影响。教学楼的出入与疏散通道都比较宽敞,不妨碍多人出入,而且观测场内的仪器容易得到保护,可以避免外界人为的破坏。至于场地的面积,我们可以采取分块的方法,在不同的楼顶安装不同的仪器。教学楼一般都是连体工程,在不违背所安装的仪器之间规定的间距、高低仪器排列方向和次序的原则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就可以了。观测大地温度的仪器仍须安装在地面,这些仪器既占不了多大面积,又可以不避开障碍物。 2.在观测场动建之前,首先要对本站子午线进行界定。因为整个观测场内室外仪器的定位、排列、安装以及气象工作室位置的确定都与方位有关。界定子午线常采用罗盘测定法、太阳高度测定法和北极星测定法等。

接着,要测定本站经纬度。因为经纬度是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是计算制作气象产品的重要依据。测定本站经纬度可以采用地图查算法、经纬仪测定法等。 海拔高度是影响天气要素数值的因素之一。在气象观测上,很多数据都要进行海平面数值换算,如气压等;一些现代化的仪器在安装时就要输入本站海拔高度,如自动气象仪等。所以要进行本站海拔高度的测定。本站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本站海拔高度(精确到0.1米)的数据要刻在观测场内固定的标志上。 二、工作室 气象工作室(专业气象站称观测值班室)是气象站的心脏部位,是整个气象站组织工作的基础,是气象数据处理和气象产品制作的中心。 .1.工作室应建在观测场的北边,与观测场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靠得太近,大约相距30米左右为佳。如果观测场是规划在教学楼楼顶的,工作室的位置尽可能安排在同一楼层,不过,安排在下一个楼层也可以。 2.工作室的面积一般在10平方米左右,如果条件允许或考虑到学生多人参与活动,尽量安排大些的房子,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敞的活动空间。工作室的墙壁四周及顶部都要求刷上白色涂料漆。 3.气象工作室内要安放室内观测仪器,在工作室的一角要隔一小间暗室,大小视安装仪器的数量而定,一般不得小于两个平方米,装推拉门,暗室内装气压表,置放气压计,配上一盏15--40W的红色

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SAWSS)操作手册范本

第二部分 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 SAWSS

第1章概述 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SAWSS)是自动气象站采集器与计算机的接口软件。它能实现对采集器的控制;将采集器中的数据实时的调取到计算机中,显示在实时数据监测窗口,写入规定的采集数据文件和实时传输数据文件;对各传感器和采集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与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挂接,可以实现气象台站各项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的处理;还能与中心站相联实现自动气象站的组网。 SAWSS与自动站采集接口采用ActiveX DLL的方式进行连接,不同型号的自动气象站只要遵循自动气象站数据接口标准,建立相应的动态库,即可实现与本软件的挂接。目前可以挂接的自动气象站包括华创升达高科技发展中心和气象仪器厂的CAWS系列、Vaisala公司的Milos系列、气象仪器厂的DYYZⅡ系列、无线电研究所的ZQZ_CⅡ系列和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的ZDZII型。 该软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查询、自动站维护、系统参数、工具和帮助等功能。系统参数中的台站参数、地面审核规则库、辐射审核数据、辐射表检定数据、文件传输路径设置和工具中的文件传输、大气浑浊度计算与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中的容相同,故在本手册中不再说明。 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菜单上选择“程序”→“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2004”→“监控软件”并点击,或者双击桌面上的“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图标,即可运行。软件主窗口如下: 在软件菜单中,可按不同功能需求进行相应菜单的选择,对于常用的菜单项提供了快捷键和工

具条上的快捷按钮方式,即用Ctrl +<某一字符>或鼠标左键点击相应图标,则可进行相应容。 在工具条上,按不同的功能组合将菜单快捷按钮分成了若干块,右端为监控软件有关功能的运行状态,其中“网络主通道”和“网络辅通道”指示灯表示的是自动气象站组网后与中心站的通讯连接状态,红灯表示通道不通,绿灯表示通道为联通;“自动站”指示灯表示的是自动站监控软件与采集器的工作状态,红灯表示监控软件与采集器不能或没有挂接,黄灯表示监控软件与采集器处于通讯状态,绿灯表示监控软件没有对采集器进行操作,监控软件处于空闲状态;“系统”指示灯表示监控软件运行状态,当软件开始运行时若能正确读取台站参数,则在软件运行过程中该指示灯为红、橙闪烁,否则指示灯一直为红色。在窗口底部的状态条,显示有自动站的工作状态以及字母键、数字键、插入键的状态和系统的时间。 软件运行后,根据“系统参数”的“选项”中对“运行设置”的“采集控制”设置情况,判断是否进入自动气象站实时采集,当“数据采集”被选中,若初始化成功,则自动进入数据采集。 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存放路径为软件安装的下级文件夹 AwsSource,它由“..\SysConfig\”文件夹下的SysPara.ini文件的“AwsFilePath”变量确定。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第一章总论 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一般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 1.1.2建设性质 异地新建 1.1.3项目建设地点 1.1.4建设单位概况 xx一般气象站始建于1958年9月,现址占地6亩,地处印江县城中心地段,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21m2,另有住宿房及其它附属建筑面积360 m2,办公设备价值合计约170万万元。单位法人冉菊华,中央编制7人,在编5人,地方编制5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人员1人;其它招聘4人。自2004年以来,印江土家族自治县政府陆续对气象站东面和北面区域进行旧城改造,县城扩容步伐加快,原来位于县城郊外的气象站已经处于城市扩容的中心,造成xx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1.1.5项目建设目标 按照“四个一流”台站建设要求,建成具有现代化装备、先进科学技术、高素质人才的一流基层台站,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人员整体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切实得到履行,气象文化氛围逐步形成,社会形象和地位进

一步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职工生活质量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能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1.1.5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约40亩,建筑面积为235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020平方米,其中: 1、综合业务楼2100平方米; 2、观测报站250平方米; 3、配套建设气象观测站、道路、文体设施、停车、道路、绿化及给排水、供配电、大门等公用工程和设施。 1.1.6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906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79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2万元,预备费40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由印江县财政投入,不足部分由业主单位向上级单位申请投资补助。 主要编制依据和建设原则 1.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年)

自动气象站说明书

PH自动气象站说明书 V10.0 单位:武汉新普惠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洪山区关山口 电话: 传真: 邮箱:chinapuhui@https://www.360docs.net/doc/21856123.html, 目录 第一章PH自动气象站系统 第二章PH自动气象站软件 第三章PH气象数据采集仪 第四章气象传感器 1.风传感器 2.温度传感器 3.湿度传感器 4.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5.气压传感器 6.总(散、反)辐射传感器 7.蒸发传感器 8.降雪量测量仪 9. 轻型百叶箱 第五章PH仪表485布线 第六章GPRS无线通信模块 第七章气象使用领域

1.交通运输环境监测 2.工业民用环境监控 3.应急预警监测系统 4.森林防火预警监测 5.校园科普地理园 第一章PH自动气象站系统 一.系统简介 自动气象站系统是一种集气象数 据采集、存储、传输和管理于一体的 无人值守的气象采集系统。它在工农 业生产、旅游、城市环境监测和其它 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PH自动气象站用于测量气温、相 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照度、 雨量、风速、风向、气压、辐射等基 本气象要素,具有显示、自动记录、 实时时钟和数据通讯等功能。 PH自 动气象站由气象传感器,PH气象数据 采集仪,PH计算机气象软件三部分组 成。 PH气象数据采集仪采集并记录 各气象数据,采用汉字液晶数据显 示,人机界面友好,具有设定参数掉 电保护和气象历史数据掉电保护功能,可靠性高。PH气象数据采集仪和计算机之间的通讯方式有有线和 GPRS无线通讯两种方式,采用GPRS无线通讯方式可选用PH1000 GPRS无线数据通讯终端。该自动气象站具有技术先进、测量精度高、数据容量大、遥测距离远、人机界面友好、可靠性高的优点,广泛用于气象、农业、海洋、环境、机场、港口、工农业及交通等领域。 二.自动气象站系统组网方式

二年级语文上册 森林气象站教案 湘教版

森林气象站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森林气象站”指的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难点:能够理解“森林气象站”的含义,知道乌鸦、麻雀是怎样预报天气和风向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 森林里有个气象站,气象站里有许多气象员,它们能够准确地预报天气情况,你相信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森林气象站看看。板书课题:森林气象站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看看课文中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 1.生字卡片出示生字。 wài mā què chōng kěn ding yǔ 外麻雀冲肯定羽 2.学生拼读生字。

3.指名读,纠正错音。 4.老师教读生字。 5.指导学生记忆字形。 外:左右结构,左边是“夕”,右边是“卜”。 麻:半包围结构,广字头,右下半部分是林。 冲:左右结构,偏旁两点水,右边是“中”。 肯:上下结构,上面是“止”,下面是“月”,“月”的撇变成竖。 6.学生练写,老师巡视指导。 7.学习要求会认的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自由拼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准备听写小纸条。 2.听写生字。 二、自由读课文,说说“森林气象站”里有哪些“气象员”。 在“森林气象站”里的“气象员”有麻雀.乌鸦。 三、师生一起探究: “森林气象站”里的“气象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1.默读课文,把写“气象员”怎样预报天气的句子画上记号。 2.小组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近年来,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快速发展,全国地面气象观测站已全部完成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作为综合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量大面广特点,并且由省级保障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市、县两级保障。随着对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新一代气象观测网络建设的规划,已建成1657个新型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了区域自动气象站全省乡镇全覆盖和618 个山洪地质灾害点气象监测,加上土壤水分观测自动气象站、交通气象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共同为气象预报预测、决策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是针对区域范围内,可能会对人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气象要素,进行长时间区域范围内不间断的准确监测而设计开发的一款标准区域气象监测站。主要应用于城市降水网络、山洪预警、森林生态、核电厂环境监测等应用。主要监测要素是雨量、风向、风速、太阳辐射、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 一、系统内容 该区域气象监测系统是方大天云设计的支持站点参数、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加密间隔、运行状态等信息的远程维护,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和日常维护工作。此外自动站可实现自动电源管理,数据自动

采集、存储、通讯、分析等功能,能够满足灾害性天气监测、降水过程加密观测及多种形式气象保障和气象服务的需求。 二、系统指标 风速 0~60m/s;精度:3%(0-35m/s);5%(>35m/s) 风向 0~359.9°;精度:±3° 降水强度 0~200mm/h;精度:5% 降水类型雨/雪 大气压力 300~1200 hPa;精度:±1.5hPa 空气温度 -50~60°C;精度:±0.2°C(-20~+50°C)‘±0.5°C(>-30°C 空气湿度 0~100%RH;精度:±2%RH 通讯接口 RS232/RS485,板载GPRS 供电方式交流220V/太阳能+蓄电池 工作环境温度 -50~+50℃ 工作相对湿度 0~100%RH 防护等级 IP65 可靠性免维护,防盐雾,防尘 功耗 3-30W 三、功能特点 具有极强针对性的区域范围气象监测设备

自动气象站的检验规程

自动气象站的检验规程 自动气象站检定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自动气象站的各要素传感器、采集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

用中的检定及校准, 2.引用文献 编写规程时主要引用了以下技术文献 (1) II型自动气象站行业标准 (2)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4) JJF1002-1998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术语和计量单位 本规程引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相关定义。并列出一些适用于本规程的其它定义和计量单位。 3.1 术语及定义 3.1.1 稳定性stability 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3.1.2流速均匀性uniformity of velocity of flow 风洞工作段流场的均匀程度。 3.1.3流速稳定性stability of flow velocity 风洞工作段流场的稳定程度。 3.1.4气流偏角angle error for air-flow 流场内气流偏离风洞工作段轴线的角度

3.1.5阻塞系数obstructing coefficient 风速仪(传感器)的感应器的迎风面积与风洞工作段横截面积之比 3.1.6 紊流度(湍流度)turbulence of air-flow 3.1.7 工作区域working area 检定设备中受检和标准计量器具敏感部分能够和可能触及到的,满足《检定规程》相关指标要求的最大范围。 3.1.8温度均匀性degree of temperature homogeneity 在恒温控制条件下,恒温槽工作区域中任意两点间温度差值的绝对值。 3.1.9温度稳定性degree of temperature fluctuate 在恒温控制条件下,恒温槽工作区域任一点在规定时间内的温度变化量。用规定时间内所有测试位置最大和最小温差平均值的1/2加“±”号表示。 3.1.10湿度均匀性degree of humidity homogeneity 在湿度控制条件下,湿度箱(测试室)工作区域中任意两点间的湿度差值的绝对值。 3.1.11湿度稳定性degree of humidity fluctuate 在湿度控制条件下,湿度箱(测试室)工作区域中任一点在规定时间内的湿度变号表示。”±“加1/2化量。用规定时间内所有测试点最大和最小湿度差平均值的. 3.1.12湿度检定箱hygrostat 采用自动或手动控制方法,使干空气和湿空气按照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在一个箱体内形成稳定、均匀的湿度条件,对湿度测量仪器或传感器进行校准用的箱体。 3.1.13湿度发生装置apparatus of adjustment humidity 采用使饱和湿空气与干空气定比混合,或直接将高压饱和湿空气扩散,或改变饱和湿空气温度等方法,以得到不同湿度条件的测试设备。

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应用

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应用 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因此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在很大程度上还以来气象环境,仍然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而农业作为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做好气象环境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气象的监测也变得多样化,自动气象观测站也开始走进更多农业工作者的生活,更好的服务于农业气象监测工作。 自动气象观测站是指能按设定的要求,对多种气象要素自动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可以减少观测人员的地面观测工作量,提高观测时效和质量。自动气象观测站一般可以监测多项农业气象参数,主要有温度、湿度、雨量、风向风速、地温、气压、辐射、有效光合作用、日照、土壤水分等。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和应用,对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和服务水平,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各项感应器,各种电缆设于观测场的室内外,观测场的环境变化会自接影响仪器的灵敏性,所以要注意维护自动观测站场地的环境。外设仪器如风杯、风向杆设于室外高处,容易受飞鸟雕琢损毁,或飞鸟粪便污损,从面导致风传感器的数据不准确,必须及时检查外设设备是否有损毁:观测场草坪草高对不同深度低温的感应有影响,必须及时修整草坪;地温场周围泥土的板结情况、底下电缆容易受鼠蚁咬损等情况也要及时发现及时排除。 随着自动气象观测站应用范围的扩大,这些积累下来的监测数据

让可以捉摸的时间跨度和区域跨度变得越来越大,极大的提高了农业领域防灾减灾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因此在科技日益月异、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排斥自动气象观测站这些新型的科学仪器,而是应该利用好这些仪器来为我们服务,改变过去农业靠天吃饭为顺天吃饭或倚天吃饭的传统面貌。

手持式气象站 说明书

GZF-S10A手持式气象站 使用说明书 上海高致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目录 1、产品简介 (2) 2、功能特点 (2) 3、技术参数 (2) 4、安装使用方法 (3) 4.1传感器的安装 (3) 4.2电池的安装 (3) 4.3按键功能说明 (4) 5、菜单说明 (4) 5.1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时间及电池电量显示 (4) 5.2参数修改 (4) 5.2.1本机地址、存储间隔、语言设置及参数复位设置 (4) 5.2.2系统时间设置 (5) 6、软件的使用 (5) 6.1软件的安装 (5) 6.2软件的运行设置及使用方法 (7) 6.3数据的导出方法 (11) 7、注意事项 (12) 8、附表风力(风速)等级表 (13) 9、联系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产品简介 GZF-S10A手持式气象站,又称手持气象仪,是一款携带方便,操作简单,集多项气象要素于一体的可移动式气象观测仪器。系统采用精密传感器及智能芯片,能同时对风向、风速、大气压、温度、湿度五项气象要素进行准确测量。内置大容量FLASH存储芯片可存储至少一年的气象数据;通用USB通讯接口,使用配套的USB线缆即可将数据下载到电脑,方便用户对气象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分析。 本仪器可广泛应用于气象、环保、机场、农林、水文、军事、仓储、科学研究等领域。 2、功能特点 ●128×64大屏幕液晶显示温度、湿度、风速、气压值; ●特制的风向刻度盘(16个方位)及指针用来指示实时风向; ●大容量数据存储,最多可存储40960条气象数据(数据记录间隔可在1~240 分钟之间设置); ●通用USB通讯接口,方便数据下载; ●系统语言可在中文和英文之间切换; ●只需三节5号干电池供电;低功耗设计,长时间待机; ●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方便携带。 3、技术参数 气象参数 测量要素测量范围精度分辨率单位风速0~30 ±0.3 0.1 m/s 风向16方位±1方位1方位方位 大气温度-50~80 ±0.3 0.1 ℃ 相对湿度0~100% ±3% 0.1 %RH 大气压力10~1100 ±0.3 0.1 hPa 电源5号干电池(3节) 通讯USB 存储4万条数据 主机尺寸160mm×70mm×28mm 整机尺寸405mm×100mm×100mm 重量约0.5Kg 工作环境-20℃~80℃;5%RH~95%RH

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前言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天气、气候、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防御,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事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实施。 **地处**中部、金华东部,是气象灾害多发和气候变化影响敏感地区之一。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极端气象灾害越来越频繁,其突发性、多发性、不可预见性日显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也越来越高,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人们对气象灾害日益敏感,气象科技的影响面越来越广,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气象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共安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编制**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是为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增强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发展和气象防灾减灾提供一流的保障服务十分必要。 **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省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计划实施方案》,《**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规划期为2016-2020年。 2.现状 **气象局建于2006年。几年来,为全县的气象防灾减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做出了贡献。**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气象事业发展,逐年加大对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使得**气象事业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但总体上说,起

步迟,底子薄,装备落后,技术支撑乏力,没有跟上全省气象现代化的步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决策、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日益广泛和迫切。县气象局办公楼位于县城江滨路52号,三间五层(隔壁一间为民用楼),占地面积120平方米。观测站位于县城区花台山公园内,四周无遮挡物,观测环境较好。该站于2006年12月投入运行,开始人工值守观测;占地面积3亩多,其中值班楼建筑面积165.6平方米,观测场按25×25米标准场地建设,整个观测站项目总投资220万元(含设备购置费)。**县气象科普馆临近观测站,于2014年建成,占地面积634平方米,建筑面积1985.7平方米。 为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几年来,**气象局在条件简陋和人员编制缺少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开展常规气象服务,做到决策气象服务不放松,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无失误。 3.存在问题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道路、职工食堂、活动场地、外来职工临时周转用房等配套设施不完善,观测业务值班用房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制约了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观测站离**省气象局“绿色气象台站”建设考核标准仍有一定差距。气象公共财政保障需要进一步加强。 4.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美丽台站”和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要求,以规划为依据,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集约统筹,提高效益和质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改善基层气

自动气象站监控管理软件Professional客户端用户手册

自动气象站监控管理软件客户端 用户手册 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目录 .概述 功能 "自动气象站监控管理软件"软件的功能是:基于公司的系统,提供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功能。支持通信方式,采集远程自动气象站的实时气象资料或定时气象资料(风向速、气温、湿度、地温、雨量、气压等,要素可配置),将这些资料加工整理成满足中国气象局规范要求的文件形式,同时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图形化界面,将各气象观测要素直观地显示出来,并且提供各种报警、监控、查询、统计以及相关的气象业务处理功能。 特点 基于公司的系统,提供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功能。 中文标准界面,使用简便。 操作方式灵活方便(可自动定时采集,也可不定时手动采集)。 加以改进,可实现对多种不同类型自动气象站的组网,完成对多种不同类型自动气象站的监控。较强的系统可扩展性,可方便地实现气象观测要素的灵活配置。 提供雨量、温度、气压等气象资料的等值线绘制功能,使得数据的显示更加形象。 软件运行环境 微机推荐配置: : 内存: 硬盘:以上,至少要有的可用空间 操作系统:及以上版本,建议使用 编程语言: 系统:公司的

高分辨率彩色显示器:建议使用×分辨率 软件安装和运行 软件安装 1. 如果用户计算机上已经安装过旧版本的“自动气象站监控管理软件”软件,请先删除此旧版本的软件,操作如下: 在系统的“开始”菜单上选择“设置” “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中选择“添加删除程序”。点击“添加删除程序”,进入添加删除程序画面。从窗口列表中选择“自动气象站监控管理软件”程序,点击“添加删除”按钮,即可删除软件,但数据文件不会被删除。此时应注意,为了保证原参数文件不遗失,请首先备份。 2. 将安装光盘插入光驱,运行安装程序。 3. 进入安装程序后,根据提示逐步操作,直到安装成功。 4. 将地图文件双击进行自动解压缩为“”文件夹,将此文件夹移动到客户端软件的安装目录 下即可。 软件运行 开启计算机电源,启动操作系统。用鼠标双击桌面“自动气象站监控管理软件”或单击"开始" 菜单中的“自动气象站监控管理软件”子菜单,即进入主界面。 软件初次运行是需要配置数据库参数,请参见系统参数 主界面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区域气象观测站是根据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大中城市、特殊地区和专属经济区的气象和环境预报服务需要,在国家级观测站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的观测站,是国家观测站的重要补充。主要承担地面时空加密观测和实时要素监测业务,提供区域性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局部环境和区域气候等观测数据。区域气象观测站在原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基础上组建,以自动观测为主要探测手段。 为规范区域气象观测站站网规划、站点选址、设备性能、基础设施、组网传输、质量控制、运行保障等系统工程建设,确保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可同化性和长期、稳定运行,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三站四网”实施方案》(气测函[2005]247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分方案》(气发[2006]45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多轨道业务和功能体系任务分解和进度表》(气发[2007]17号文附件2)等文件,对区域气象观测站的要求,并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对自动气象站的有关规定,对全国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现状与需求分析 1、现状分析 我国现有的国家级气象站网是为获取天气尺度系统信息而设计的,气象台站的全国平均站间距为60多公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现有站网在空间密度和观测频次上,远不能适应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警的需求。为了满足各级气象服务特别是短时临近预报服务的需要,近年来,各省(区、市)气象局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投资建设了一定数量的以加密自动气象站(包括单雨量自动站)为主的中小尺度天气监测网。高时空密度的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在气象服务特别是决策气象服务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密自动气象站的建设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认同。 2、存在问题 受经济条件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和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与气象服务关系认识的不一致,各省(区、市)的加密自动气象站建设极不平衡,西部天气气候资料空白及敏感区内站点稀疏。已经建设的站点存在着自动观测站网的布局和密度很不均匀、观测要素的配置不尽合理、实时数据组网传输效率不高、资料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运行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等等问题,影响了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