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二)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和联系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和联系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和联系一、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

第一学期所学的新编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

第一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

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第四章则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平衡的规律。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

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

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

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和B之间的摩擦力。

分析: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

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

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

高中物理还强调:(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

若不分析清楚过程及物理量的变化,就容易出错。

(2)注意运用图象:图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我们处理问题有很好的帮助。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的阐述更详尽深入,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首先要掌握阅读课本的正确方法,高中物理内容比初中物理多,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1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概念阐述方式上的不同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的阐述更详尽深入,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首先要掌握阅读课本的正确方法,高中物理内容比初中物理多,老师也无法像初中一样在课堂上将浅显的内容翻来覆去地讲很多遍,培养自学阅读习惯是良好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法.高中物理课本中对物理概念的阐述是严谨周密的,在阅读中领悟和理解教材所表达的物理信息是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第一步.但大多数学生阅读物理书时都停留在对文字表面意义的肤浅理解上,由于阅读时未掌握物理概念的本意,导致无法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的和外延,也就造成了学习过程中的半生不熟现象.在教材中物理概念的文字叙述客观直白,表达了物理概念描述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和关键术语,防止理解跑偏.2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习题计算方法上的不同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解题计算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等学科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初中物理的解题只需用到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够了,可是在高中物理的解题中,由于牵涉到多个复杂的变量,就需要经常用到较复杂的多元多次数学方程式进行解题了.可是有些同学因为数学基础不好,在解题时就感到无法适应了.这就需要同学们以学好相关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巧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物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同时要结合数学推导过程,准确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公式、抓住问题的关键并采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来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

3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思考问题方法上的不同高中课本对物理知识的宏观性和普遍性进行了更深入和更全面的介绍,目的是希望大家通过相对系统的学习,逐步形成较完整的物理思想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不局限于一维和二维空间,而是要发挥立体思维想象,结合教学过程中物理模型的电脑动画演示,构思三维物理模型,并且破除思维定势,以三维物理模型作为思考问题的依据.同时,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因为考虑到低年龄同学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存在难度,课本中将很多物理现象理想和简单化了,而在高中物理的后续学习中,高中课程对相关物理现象进行了适当的复杂化和真实化,使之更贴近真实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从简单到复杂的物理思考方式的转变,比如说在力的分解章节,就要巧用坐标系解决数值变量与方向变化问题,准确的找到问题的答案.4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我们的中学教育一直被应试教育误导,学生长期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被动学习,这种“中国式”教育方式使学生养成了强烈的依赖性,自主思维能力差.为完成高中课程学习,更为了完成今后的大学学习,我们应尽力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主要措施有提高自制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养成课前对重点知识预习、课中带着疑问听课、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及时归纳总结.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习题的作用千万不能忽视,做题不是说题海战术,而是要通过有目的的做题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有选择性地做题,包括认真分析教科书上的例题,根据教学重点和难度选择课外习题.选题不能一味依靠老师,要品味出老师选题的思路和要求,逐步做到能自己选题;在解题时要保持思路清晰,围绕知识点加深学习效果.当然,在学习中多向老师请教,将自己的想法与老师沟通一直是我们的极佳选择如何提高做物理作业的效率(1)课后作业的目的要明确:巩固课堂所学,进一步巩固考点。

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初高中物理的区别初高中物理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受力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功和功率,电和磁,其他的,比如初中学过的杠杆,浮力在高中基本上不会涉及,滑轮也只在受力分析等矢量分析中稍有涉及。

那么初高中物理有什么差别和联系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高中物理的差别和联系分析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有什么不同(一)初高中物理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受力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功和功率,电和磁,其他的,比如初中学过的杠杆,浮力在高中基本上不会涉及,滑轮也只在受力分析等矢量分析中稍有涉及。

1.就“力”来说,初中介绍了力的合成,高中在此基础上介绍力的分解,并最终扩充到矢量的合成和分解,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力,速度,还有高中的加速度,动量和冲量,电场和磁通量等。

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法,另一种是坐标法。

这在高中数学中也有介绍,数学中把矢量叫向量。

2.就运动学来说,初中学过匀速直线运动,高中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圆周运动。

后两者属于曲线运动,在高中阶段是重点。

月球绕着地球转可以看成是圆周运动,所以天体运动,人造卫星的运动,都简化成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理。

3.动力学部分,初中是没有的,讲的是力与运动的关系,也就是物体如果满足了特定的条件,就一定处在某种运动状态下,反之,如果物体处在某种远动状态下,就一定满足处在该种运动状态下的条件,有点蹩口是吧?举个例子,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吧?因为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既然一个物体做曲线运动,就一定能在力的角度找到它做曲线运动的原因。

动力学的理论基础是牛顿三大定律,高中重要的运动状态有四种,第一种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三种是平抛运动,第四种是匀速圆周运动。

其他的运动状态,比如单摆,弹簧振子就不重要了。

4.功和能,初中时讲过拉力或者推力做功,电功,也学过功率,高中介绍了新的概念:能,比如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电势能,机械能等。

初高中物理差异分析

初高中物理差异分析

初高中物理差异分析
1.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基础知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而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更加深入和拓展,增加了电磁学、近代物理学
等内容,涉及更多的理论推导和实际应用。

2.数学运用的要求:初中物理中的数学运用主要是一些基本的代数运
算和简单的几何推导,主要用于解释物理现象和量的计算。

而高中物理中
的数学要求更高,涉及到微积分、向量、复数等高级数学工具的运用,以
便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3.实验设计与分析的能力: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
力的培养,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相对较弱。

而高中物理注重学生的
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学生要能够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并能
够准确地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4.知识发展的历史脉络:高中物理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
科学思想和发展历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理论体系。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物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本质和研究
方法。

5.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高中物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将
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体来说,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来说,难度更大、深度更深、要
求更高。

通过高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将更加系统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广
泛的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物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有哪些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有哪些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有哪些一.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

第一学期所学的新编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

第一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

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第四章则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平衡的规律。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

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

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

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和B之间的摩擦力。

分析: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

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

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

高中物理还强调:(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

若不分析清楚过程及物理量的变化,就容易出错。

(2)注意运用图象:图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我们处理问题有很好的帮助。

高一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区别!

高一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区别!

高一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区别!
1.教学内容增加
高中物理要学的内容在量上远远比初中多,这使得单位时刻内要求学生消化的内容就越多。

初中时期那种相对慢节奏的学习,是无法适应高中时期学习的,同时目前90%以上的学校,都选择在高二年级把所有内容学完,高三只做复习,使得学生的任务进一步增加。

2.知识更加系统化
初中物理内容较为零散,电学和力学是不相干的。

但高中不同,力学是基础,电学和磁场都要用到力学内容。

初中往往刚学完一个知识点,就立马扎入另一个新内容。

而高中你学了这块,下块儿内容还会用到那个地点的知识。

比如,直线运动是受力分析的基础,而牛顿运动定律是将直线运动与受力分析结合了起来。

高一物理的学习,就像是盖楼一样,越盖越高,每一层差不多上上面一层的技术。

3.知识更抽象
初中物理要紧以形象、通俗的语言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表达,比如,密度,质量,压强、浮力、杠杆、滑轮等,这些你都能在日常生活总看到,摸到,专门容易明白得。

而学生一进入高一,就接触到专门抽象概念,比如加速度(速度是改变的),打点计时器(原理),摩擦力还分为两类,力的封闭三角形法则wuli.in等等。

4.思维能力要求强
在初中时期,受力情形最多就两种,电路状态最多也就三种情形,但高中三个研究对象、三种运动或受力情形太普遍了,题目变化范畴扩大,一道题中可能要用到好多知识点,列好多方程,才能求解出来。

这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初高中物理对比分析

初高中物理对比分析

【解析】楼层越高,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越 大,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三)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同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的比较单一,大多都是靠记忆,只要概念、规律记下了, 基本上就能做题,并不需要了解其本质,之后再靠刷刷题,基本问题就不大了。但是当 学生升入高中之后还是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就会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很多学生反映基本 能听懂课,但就是不会做题。老师一讲能懂,但是一做题就不会,这其实就不是真懂, 在高中一定要先理解概念和规律的意义,一定要去研究,找到其背后的规律。不能盲目 的套公式,需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才能有效的去解题。
《高中课程标准》形成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 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2、《初中课程标准》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 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 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 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初高中阶段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表面看只是颠倒了一下顺序,但 仔细研究,我们就能发现它体现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初中 学生基础薄弱,刚接触力学,所以教学的编写非常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 也不用非常深入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而进入高中学习后,认知能力有了 提高,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高中生能更好的运用“外力的作用”、 “合力为零”这些知识来更深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是因为有外力,才迫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进而去寻找事物普遍存在的 规律。
在高中更加注重渗透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通过理想实验引出牛顿第一定律,
作为一种科学的
思维方法,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实验加上推理的科学方法,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

物理学科高中和初中的课程差异

物理学科高中和初中的课程差异

一.物理学科高中和初中的课程差异⑴.相同点:物理研究的问题是相同的,研究的内容是:力,声,热,电,光,原子和原子核,运用的思维方法类似。

⑵.不同点:1.在学习内容上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

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

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

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

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2.在学习方法上初中的物理,基于是对简单物理概念的浅层次描述,因此,学生只要多记,多读,即使不怎么认真钻研,成绩也差不到哪儿去,及格是没问题。

然而,高中物理全然不同。

①高中物理重视实验每年的高考实验题分值为15分,这充分的体现了“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的思想,一切的命题经不起实验验证,则都是伪命题。

因此实验十分重要。

②高中物理重在对概念的透彻理解。

一些概念对于初三进高一的学生来说,极其容易混淆。

例如:路程(初中)---位移(高中),速度(初中)---加速度(高中),等等。

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两个,其一,对高中物理概念的重视度不够,认为,初中已经学过,只要简单的听听就行。

其二,虽然很重视,但是,不知道怎么去理解,初中的概念已经形成较深的烙印,从初中的标量一下子过渡到高中的矢量学习,及其不习惯甚至十分痛苦。

③高中物理更重视学生能力的要求。

如何运用所学的物理规律来解决生活正的问题,对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纯电阻用电器和非纯电阻用电器 1.电热器对于纯电阻用电器(即消耗的电能全部用来发热,如电热水器、孵化器、恒温器),符合欧姆定律RU I =, 利用焦耳定律Rt I Q 2=,则电功(电流做的功)W 满足t RU UIt Rt I Pt Q W 22=====(纯电阻); 2.电动机问题而对于非纯电阻用电器(如电机)消耗的电能大部分用来输出机械功E ,小部分电阻丝发热Q , 如电热水器、孵化器、恒温器)。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 Q W +=,其中UIt W =,Rt I Q 2=则由Rt I UIt Q W E2-=-=间接求解,当然E 也可通过电流做功的表现——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动能定理(或功能原理) 直接求解,如增加的机械能为12E E E -=)21()21(121222mgh mv mgh mv +-+= )()(21122122h h mg v v m -+-= p k E E ∆+∆=总结成结构图:⎪⎩⎪⎨⎧-=-==>≠==)由增加的能量直接计算(或(间接计算)(非纯电阻)),(E Rt I UIt Q W E Rt I Q Q W Q W UIt Pt W 22 ⎪⎪⎩⎪⎪⎨⎧-=-==>≠==)由增加的功率直接计算(或(间接计算)(非纯电阻)),(出热入出热热总热总总入P R I UI P P P R I P P P P P UI P P 22 其中涉及跨分支学科的知识。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一、由定性到定量化——定理、规律等不在像初中那样只是定性描述,一般都用公式表达。

1、冰雪融化后海平面上升重力(质量)不变,g V g V 水水冰冰ρρ=① 由G F =浮,得冰冰排盐gV gV ρρ= ② 联立①②,得g V gV 水水排盐ρρ=,由水盐ρρ>得水排V V <,即海平面上升。

2、不计一切摩擦力、绳的重力滑轮,当提升重物,机械效率只与什么有关?滑轮与重物的重力分别为物G 、轮G ,总有W W =η×100%,物轮物轮物物物轮物物)()(G G G G G G G h G G hG /11//+=+=+=η,η只取决于物轮G G /的比值,要提高η↑, 只需减少物轮G G /比值↓.3、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公式是c p gh v =++ρρ221,即222211212121p gh v p gh v ++=++ρρρρ。

特别的,gh v ρρ=221,得 gh v 22=,gh v 2= 二数学化——从函数的角度,如增减性、面积、斜率等的含义,学会等效法、函数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解决问题。

1.多个电阻混联,三个6 Ω的电阻混联,6 Ω与等效电阻为为3 Ω的串联,总电阻为2 Ω. 2.串联时21R R R +=串,2R 增加,则↓↓+=↓)(串21R R R ;n 个R 串联时, ∑=k R R 串,即nR R =串;多串联一个电阻时,↑↑=∑kRR 串,即越串越大.3.并联时21111R R R +=并,1R 增加,则↓+↑=↓↓)(并21111R R R ;n 个R 并联时,∑==++=nk kn R R R R R 12111111 并,即R n R 11=并得n R R =并; 多并联一个电阻时,∑↑=↓↑kR R 11并,即越并越小. 4.为何要高压输电?由出损总P P UI P +==,rI P P 2==热损,Ir U =线,↑↓-=↑)(损总出P P P 欲减少↓↑↓=r U P P 2)(总损,则可以↑↓↓↓=s l r ρ,也可以提高↑U ,因为总功率不变。

由能量转化,得 I Ir U r I UI P P P )(2-=-=-=总损总出线出U U U +=。

三、理论化 ——要习惯字母运算,加强公式推导,而不是死记硬背。

. ①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1v ,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2v ,则全程平均速度v :总时间为两段时间之和,21t t t +=,即21221v x v x v +=,解得2121211v v v +=或21212v v v v v +=. ②前一半时间速度为1v ,后一半时间速度为2v ,则全程平均速度v : 列方程2221tv t v t v +=,解得221v v v +=. ③已知金属甲11V ρ,金属乙22V ρ,则合金的密度212211V V V V ++=ρρρ合.④人不动时乘电梯用时间1t , 电梯不动时人运动用时2t ,为了赶时间,电梯运动时人也运动,则用时t 人的速度1v ,电梯的速度2v ,人与电梯都运动时速度为v ,则满足21v v v +=,设位移是x (不变量),11t xv =,22t x v =,t x v = 即可得21t x t x t x +=,化简为21111t t t+=或2121t t t t t +=. ⑤球型物体在流体中(如雨在空气中、钢球在油中、带电油滴在电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为终极速度), 球的体积334r V π=,物体的阻力vr F πη6=阻,浮力为gV F 'ρ=浮,重力为V mg G ρ==,由平衡力得阻F F G +=, 即33'34634r vr r g πρπηπρ=+,解得2'9)(2r v ηρρ-=.四、综合化、复杂化——战略上应用数学方法、思想,战术上使用函数法与方程组法(或不等式组)。

初中一般较简单,通常一个公式就可“直达”目标,但高中阶段,要考察大家的分析、综合、推理等能力, 通常需要联立多个公式的方程组法解决问题,甚至函数法(公式推导)求解。

数学是基础学科,工具性很 强,如重视分类讨论、微积分、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最终把科学都将用数学语言描述。

几个例子:1.6.小民将一支蜡烛点燃后放在离一架老花镜30cm 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离透镜18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做成这个老花镜的透镜焦距可能在什么范围?解析:列不等式,30>2f ①,f <18<2f ②,联立①②,解得9 9< f <15cm 。

2.(3)甲乙两地相距s 为60 km , A 、B 两辆车同时从A 地点出发到B 地,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高20km/h,乙车比甲车迟30分钟到达,求:(1)甲车到达B 地所需要的时间;(2)乙车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解析:设乙车的速度乙v ,用的时间为列方程组20-=乙甲v v km/h ①,5.0-=甲乙t t h ②,联立①②化为5.0-20-=甲甲v sv s ,解得60=甲v km/h ,40=乙v km/h ,h 5.1=乙t ,h t 1=甲。

3.一船从上游与下游之间往返,顺流时用时4h, 逆时用时6h ,则漂流时用时多少? 解析:设船在静水中速度为船v (或静v ),流水的速度为水v ,依题意,列出水船顺v v v +=①,水船逆v v v -=,②)(21逆顺水漂v v v v +==③; 由S 路程不变,则漂漂逆逆顺顺t v t v t v S ===,改写成顺水船t S v v /=+,逆水船t S v v /=-,水逆顺水t S v v v /2/)(=+=, 联立①②③,解得逆顺漂t S t S t S ///2+=,化简为逆顺漂t t t /1/1/2+=,即h h t t t t t 8.4)46/(462)/(2=+⨯⨯=+=顺逆顺逆漂.4.地震有纵波纵v 和横波横v ,某人巧合房子在震源的正上方,他感到房子上下和左右方向的振动时间间隔为t ∆,求他离震源的距离S 。

解析:不变量为s ,则21t v t v S 横纵==①,12t t t -=∆②,联立①②,建立关于已知与未知量的方程,横横v S v S t /-/=∆,解得横横横横v v v tv S -∆=。

5.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 的凸透镜主轴上,分别离透镜18cm 、12cm 和4cm 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焦距f 满足()A. 12cm<f<18cmB. 8cm<f<12cmC. 6cm<f<9cmD. 4cm<f<6cm解析:18cm —缩小的实像,则18>2f ① 12cm —放大的实像, 则f <12<2f ②4cm —放大的虚像,则f>4③,联立①②③,得 f<9,6<f<12, f>4,综合起来,6cm<f<9cm ,选择C.四系统化、标准化——“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更严密、深入,按历史发展、思维逻辑编排,不在像初中那样只是零碎的拼凑,而且通常是“错误的”说法。

1.电流的定义式t q I /=,得,如It q =h mA ⋅800表示蕴含电量C s A It q 31088.236008.0⨯=⨯==; 表示蕴含的化学能或对外做功J V C qU UIt W 331032.45.11088.2⨯=⨯⨯===.2. 一小风扇,电压较低为1U ,电流为1I ,此时不转;电压为2U ,电流为2I ,此时正常工作,求正常工作时的效率。

设线圈的电阻为r ,不转时(纯电阻用电器)由欧姆定律得11/I U r = ,转动时(非纯电阻用电器)总功率222I U P P ==总 , 发热功率r I P 22=热,有用功率rI I U P P P 2222--==热总有,由效率公式,得总有W W =η×100%211221211222222222--1-1--U I UI U I U I U I U r I I U r I I U P P P =====总热总(交换场地),若令21U U =,则上式化简为12112--1I I I I I W W ===总有η. 3.当洗衣机电压较低时、启动前内放衣物过多时或卡死时造成无法正常转动,电动机变成了非纯电阻用电器,洗衣机非常危险,线圈极度发热,数十秒可能烧毁。

很快当发现不能转动时,应立即关闭电源。

因为不转时,rU P P 2==热总,因为电动机的线圈的电阻r 很小(通常几欧姆),总P 即热P 会极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