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精品教案(通用版)

合集下载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1、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和模型。

2、多媒体演示课件。

学具准备:自己带的圆柱和圆锥的实物。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2、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认识它们吗?你眼睛看到的是不是一定正确呢?3、电脑演示,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

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平面图形变成了立体图形了呢?是无眠眼睛出错了吗?4、认识这些图形吗?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柱和圆锥。

二、新授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3、现在无眠首先来研究圆柱。

(1)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桌上的圆柱,看看它有哪些特点。

(提示:从面、棱、顶点和高这几方面来研究。

)(2)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3)老师现在有问题要问大家:圆柱上下两个圆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4)我们称这两个圆为圆柱的底面,也就是说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5)圆柱的高指什么?你有办法测量吗?说明圆柱有多少条高,长度有说明关系?(6)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圆柱的特征。

4、下面我们来认识另一个立体图形———圆锥。

(1)你有办法将一个圆柱变成一个圆锥吗?(2)下面我们还是小组来研究圆锥的特点。

(3)你能找到圆柱的高吗?怎样测量?有几条?为什么?(4)滚一滚圆锥,你有什么发现?(5)你能比较完整的说一下圆锥的特征吗?三、巩固练习1、课本19页练一练。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篇1单元总目标: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

会推导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公式,认识进一法取近似值,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单元难点(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2)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割拼演示、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单元难点的剖析(1)表现为:学生难于想到把一圆柱体的立体图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来研究。

怎样把它转化。

原因:圆柱体和长方体在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联系。

并且学生还很难由圆与圆柱的联系,而想到圆能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圆柱就可以转化成长方体来研究。

解决策略首先回忆研究圆的面积计算时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如何剪拼成了这个学过的图形?借助多媒体课件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堆成一个圆柱体,通过这个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行猜想:圆柱体能剪拼成什么图形,请学生试试看。

(2)表现为:对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容易获得,但学生对已知R 或D求侧面积的问题,学生转不过,容易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而对表面积的计算,由于表面积公式中涉及的公式较多,学生往往不小心就弄混公式。

(3)表现为: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会用错公式,如:求侧面积的求成了表面积,求体积的求成了表面积等。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形态特征以及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实验、练习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兴趣和探究精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征。

2.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理解几何形体的相关概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存在并讨论其形态特征。

3.实验操作:以实际的圆柱和圆锥模型为例,让学生测量其底面积、高和体积,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

4.计算练习:布置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检查答案。

5.拓展探究:让学生围绕圆柱和圆锥展开讨论,探究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6.总结反思:通过师生互动,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形体的重要性。

四、教学手段1.教材:提供相关教材,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实物展示: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形态特征。

3.实验器材:准备测量工具、实验模型等,进行实验操作。

4.多媒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概念。

五、教学评价1.检测:布置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讨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评价彼此的观点和思考能力。

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4.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六、教学反思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2.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培养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形体的理解和认识。

圆柱与圆锥教案(集锦7篇)

圆柱与圆锥教案(集锦7篇)

圆柱与圆锥教案(集锦7篇)篇1:圆柱与圆锥知识要点:圆柱:(1)特征: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的。

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圆柱的侧面及其与底面之间的关系:沿高剪开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3)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4)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某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5)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某2(6)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某高,用字母表示为V?Sh圆锥:(1)特征: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3)体积:?11?公式:V?V?Sh圆锥圆柱?33?13解题大智慧一、用圆柱的特征解题1、填空(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它的(),圆柱的高就是它的()(2)当圆柱的()和()相等时,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3)把一个底面半径是 2 cm 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cm。

2、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高与底面直径的比是多少?3、一个底面周长是9.42cm,高是5cm的圆柱,沿底面直径把它切割成两个半圆柱后,切割面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厘米?二、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解题1、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31.4dm,高是10dm,求它的侧面积?如果不是已知底面周长,而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呢?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94.2cm,高是25cm,求它的表面积。

3、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冒顶直径20cm,做这样10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4、用铁皮制作1节通风管,它的长是60cm,底面圆的直径是10cm。

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5、做一对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40cm,底面直径是30cm,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6、把一张长16cm,宽6.5cm的长方形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这个圆柱形纸筒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7、挖一个圆柱形的蓄水池,已知它的底面直径是3m,池深2.5m。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_1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_1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观察、操作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它的展开图。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判断出圆柱和圆锥。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特征,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对策: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若干个。

2、学生按练习五第3题样做好小旗。

3、教师准备教学光盘、圆柱、圆锥体教具。

教学预设:一、复习准备1.师: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立体图形我们已经重点研究过了?2.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新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圆柱,出示图)二、新授教学(一)认识圆柱(一)初步感知圆柱1.教师提问:现在找找请你们带来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请把圆柱举起来。

2、举出学生带来的东西中不是圆柱的例子。

3.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认识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三、新授教学(二)认识圆锥1、在刚才的图片中,还看到其他几种物体,如房屋屋顶、蛋筒等,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揭示:圆锥(板书,并出示图形)2、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3、根据教材中的物体插图,抽象出立体图。

4、利用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让学生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5、组织交流,教师板书: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一个曲面。

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优质范文五篇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优质范文一教材地位: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小学生的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本单元立体图形的学习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学具,让学生观察、动手、动脑,丰富其表象,训练形象思维,而本节的复习课又便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整理、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对知道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

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明确复习目标同学们,我们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中学习了有关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对这些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并运用它们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生自主作业让同学们自主整理本章知识。

(三):两两交流、解疑(兵教兵)同桌之间交流整理成果、相互解答各自的疑惑。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精品教案(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圆柱的认识:圆柱的定义、圆柱的组成、圆柱的性质(上下底面平行、底面直径相等、高)。

2. 圆锥的认识:圆锥的定义、圆锥的组成、圆锥的性质(底面圆形、顶点与底面圆心连线垂直底面、侧面展开为扇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和性质。

2.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的认识,以及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动手操作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掌握基本概念。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应用。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程度,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思考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㈠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出示)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
师: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1.感知圆柱和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圆柱、圆锥有什么特征呢?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
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生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并且一样大小。

生2:圆柱有一个曲面。

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师: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这些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师:谁能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生: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相等;有无数条高,高的长度都相等。

3.探究圆锥的特征。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圆锥有哪些特征?
同学们自主研究。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生1:我发现圆锥的底面是圆形的。

生2:圆锥有一个曲面。

师总结: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三、自主练习
1.下面物体的形状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答案:略。

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3.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形纸筒。

纸筒的
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与同学交流一下。

答案:
长方形纸的长卷成圆形:底面周长是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高是15厘米。

长方形纸的宽卷成圆形:底面周长是长方形的宽是15厘米,高是20厘米。

4.连一连。

答案:略。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和圆锥,希望大家用雪亮的眼睛多观察,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五、课后作业
1.将如下图所示的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和三角形小旗快速旋转。

想象一下,小旗旋转一周能形成什么图形?请你连一连。

2.小芳给爷爷买了一盒生日蛋糕(如图)。

捆扎这个蛋糕盒所用的彩带至少有多长?(打结处大约用20厘米)
参考答案:
1.略。

2.40×4+20×4+20=260(厘米)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相等,有无数条高,高的长度相等。

圆锥: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