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备课参考 中国的民族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的民族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3、了解我国独我特的民族风情,理解对其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4、初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重点:民族的分布教学难点: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地理课堂学习口号是:走进地理,快乐学习!让我们一起看一则报道,这是全国各族儿女为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寄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和协发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百花园,去感受最炫民族风。

师:板书课题生读学习目标二、游览民族百花园模块一:走进民族知识园请同学们拿出学案完成模块一和二的自主预习部分(3 分钟)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带领统一答案。

下面检测你们的预习情况例1:下列有关中国民族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共有55 个民族B、回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C、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土族人口超过了500 万D、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例2: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我国哪一省区()A、宁B、藏C、桂 D 内蒙古合作探究:教师出示中国民族分布图,教师指导读图方法:一读图名二看图例三分析探究过程:读图:中国的民族分布图(1)先看图例,从图中可以看出分布最广的民族是,主要集中在和地区。

(2)看图例,找出壮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高山族、黎族。

并填出:壮族主要分布在,蒙古族主要分布在,藏族主要分布在,回族主要分布在,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地区,傣族主要分布在省。

台湾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海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3)民族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4)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和。

(按地理方位)探究结论: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例3:如果有外国友人想要了解中国的民族风情,你建议他去()A、河南省B、湖南省C、云南省 D 广西壮族自治区例4: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西北、西南B、东南、东北、西南C、东南、西南、西北D、全国各地师:通过在民族知识园,我们收获了很多民族方面的知识,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也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瑰宝,也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了解,也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八年级地理教案)地理教案-中国的民族

(八年级地理教案)地理教案-中国的民族

地理教课方案-中国的民族八年级地理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有 56 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余 55 个民族占 8%。

3.知道人口在 400 万以上的少量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散布特色。

5.认识我国是一个一致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新中国。

6.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同等,民族地区自治,尊敬少量民族的民俗习惯。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中公民族散布”图,说明我公民族散布的特色及主要少量民族的散布地域。

2.经过采集资料或检查说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少量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感情目标: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一致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一致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升对我公民族政策的认识,建立各民族一律同等、相互尊敬、团结友善,共同保护祖国一致的看法。

教课建议教材剖析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一致的多民族国家。

在 56 个民族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量民族约占 8%。

在其余 55 个少量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 18 个。

众多的民族在散布上拥有大混居、小聚居的特色。

本节的要点是一致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散布状况及其特色。

因为各民族团结协作,为创造和发展一致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课的要点内容。

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余知识要求识记。

汉语(一般话和方言)、汉文和少量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依据学校详细状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公民族散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

经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辨别我国少量民族散布特色及主要少量民族散布地域,逐渐提升阅读专题地图的技术。

教法建议1.教师在授课前,能够先出示相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余都是少量民族,各民族固然人口数目不一样,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同等的亲近兄弟。

八年级地理上册_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八年级地理上册_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壮族的宗教多为自然崇拜和 祖先崇拜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 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 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 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 制定伦理等。
礼仪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 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 饭。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 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 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 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 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 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 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
建筑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 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 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 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 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回族
回族有三 大节日: 开斋节、 宰牲节 (古尔 邦)、圣 祭、所有 节日都与 信奉伊斯 兰教有着 密切的联 系。
满族人的姓名很是复杂,满族 人照例是称名而不举姓的,[6] 满 族姓氏叫做哈拉。数量约有1114个。 被称作“著姓”的有:完颜氏、爱 新觉罗氏、乌拉纳拉氏、钮祜禄氏、 索绰罗氏、瓜尔佳氏、佟佳氏、马 佳氏、齐佳氏、富察氏、纳喇氏、 赫舍里、舒穆禄、唐括氏等。
满族服饰
到民国时期又加入了现代西方时装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长 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 期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包暖性较好的袍 装作为日常服饰。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 现代旗袍。
花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 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 又称“乌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时节, 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 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的象征。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1、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2、对“标准”的理解:课标要求学生“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大家庭,不可能让学生在图上落实每一个民族的分布情况,主要查找汉族,和那些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民族的分布,明确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东北”地区,汉族主要在东部、中部地区。

我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二、对教材的理解《中国的民族》位于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的最后一节(第四节)。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认识了我国的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与人口政策之后安排的。

《中国的疆域》使学生认识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的陆上与隔海相望的邻国,我国辽阔的领土、领海。

《中国的行政区划》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轮廓、分布、简称、省级行政中心的名称与分布。

为学生后来所有中国地理的学习打下地图基础。

我国不仅是一个领土大国,也是人口大国,更是民族成分复杂的国家。

各民族的语言,文化,经济水平,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均有很大差异。

国家的稳定团结,繁荣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拳拳爱国心与努力奋斗。

本节教材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56个民族”介绍了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汉族人数最多,其余55个民族因人数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各民族一律平等。

配了一组少数民族的图片要求连线。

第二部分“中国的民族分布”,通过一幅民族分布图,设计了读图填表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在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总结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第三部分“独特的民族风情”,详细介绍了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中华民族的赛龙舟三个传统节日。

本节教材的开放性较大,课本上关于民族的图片,节日只是一些例证,教师可以选加其他内容,我在这节课中增加了民歌欣赏。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民族》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民族》
中国的民族
目录
• 中国的民族概况 • 中国的汉族 • 中国的少数民族 • 中国民族政策 • 中国民族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01 中国的民族概况
中国的民族数量和分布
中国的民族数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 的92%左右,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的民族分布
民族团结政策
促进民族交流
国家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 作,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加强
民族团结。民族的团结。
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培养各民族的团 结意识,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 心力。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设立自治机关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 机关,行使自治权。
汉族的发展
汉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语言和风俗 习惯,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 部分。
汉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语言文字
汉语是汉族的共同语言,也是世界上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汉字是汉 族的书写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 特的文化价值。
风俗习惯
汉族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包括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 统节日,以及婚丧嫁娶、生辰庆贺等 人生礼仪。
少数民族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包括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等。
分布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如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地。
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语言文字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如 维吾尔族使用维吾尔语,蒙古族使用蒙 古语。
VS
风俗习惯
汉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汉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族的文化成为中华 文化的代表之一。

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民族》教案

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民族》教案
板书:四、独特的民族风情
〖生〗举行小型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
三、课堂小结(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风俗习惯,有些民族还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正如谵语所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阅读:那达慕大会、泼水节、赛龙舟。
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课时数
1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
(标、增、改、删、调)
一、导入新课(3′)
〖师〗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设置情境:请你猜一猜:你能猜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吗? 播放碟片:欣赏民族舞蹈,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舞蹈? 说说自己是哪个民族?在生活周围见过哪些民族? 民族名称知多少接力赛。(学生一个接着一个说)。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 生:56个民族
二、讲授新课(23′)
1.民族的构成
〖师〗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及各民族人口统计表。
〖师〗1.分布最广、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
2.计算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生〗归纳:汉族人数最多,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他55个民族占8%。据此,我们习惯上把其他55个民族称为什么?(少数民族)
过渡:在55个少数民族中,不同的民族人口数目不同,分布区域也有所不同。
〖师〗引导学生朗读少数民族名称。
〖生〗读图抢答:①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地区?
②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是哪几个民族?
③找出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
④哪个少数民族分布最广?
⑤少数民族最多的省?
⑥台湾的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歌谣总结:壮满回苗维,彝土家蒙藏。 壮族人最多,珞巴人最少。 散居各地者,唯独数回族。 民族数最多,云南独占鳌。

地理教案-中国的民族

地理教案-中国的民族

地理教案-中国的民族教案名称:中国的民族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学习中国的主要民族。

2. 了解中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3. 掌握中国各民族的一些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教学内容:1. 中国的多民族国家概述。

2. 中国主要民族的简介: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苗族、彝族、白族、侗族、布依族等。

3. 中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4. 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民族有哪些,以及他们生活在哪些地方。

2.知识点讲解:a.简要介绍中国的多民族国家地位,说明中国有56个民族。

b.逐一介绍中国的主要民族,包括其人口数量、分布地区、主要特点等。

c.展示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如服饰、建筑、音乐、舞蹈等。

3.学生讨论和分享:a.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中国的多民族国家地位和各民族的特点展开讨论。

b.鼓励学生分享他们了解到的有趣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4.总结归纳:a.梳理学生通过本堂课学到的关于中国的多民族和各民族的知识点。

b.帮助学生总结了解到的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5.拓展延伸:a.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民族,进一步了解其特点、文化和风俗习惯,并以小报、PPT等形式呈现。

b.推荐阅读:给学生推荐一些关于中国民族的书籍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多民族文化。

教学资源:1.中国民族的简介介绍材料。

2.地图或图片展示中国的多民族分布。

3.相关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评估方式:1.课堂讨论:观察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对中国民族有一定的了解。

2.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所选中国民族的了解情况和呈现形式。

教学反思:1.教学引导要明确,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以及各民族的特点。

2.在讲解各民族特点时,要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源,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教案初中地理八上民族

教案初中地理八上民族

教案初中地理八上民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特点及其分布情况。

2. 掌握我国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3. 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并能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2. 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源,观察和分析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的认同感,树立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观念。

2. 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特点及其分布情况。

2. 我国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3. 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并能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难点:1. 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 掌握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引发学生对民族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掌握各民族的特点及其分布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重点讲解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以及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4.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5. 地图阅读:学生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找出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并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6. 案例分析:教师出示少数民族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7.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观念,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

8.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其重要性。

9. 布置作业:学生课后调查身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一、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的构成
汉族人数最多,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他55个民族占8%。

据此,我们习惯上把其他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二、民族的分布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风俗习惯,有些民族还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正如谚语所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我们必须了解尊重他们,共同缔造一个前途似锦的强国。

讨论:民族问题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
前苏联的解体
苏联是在俄罗斯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各民族国家共同体,一些民族地域是沙皇俄国以武力兼并的。

1922年苏联建国后,实行联邦制,全国包括15个民族加盟共和国,下面还有自治共和国、自治州、自治区等民族自治实体,但是联邦制理论并不完善,而且长期与实践脱离。

30~40年代,联盟政府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冲击到民族问题,甚至对十几个民族包括车臣人、卡尔梅克人、鞑靼人、日耳曼人等采取集体性强制流放措施,剥夺他们基本的公民权和人身自由。

此外,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工作中强调社会发展过程,忽视民族过程,甚至混淆二者的区别,对民族融合理论有错误认识,大俄罗斯主义泛滥,这些都是后来民族危机的致因。

1986年12月,哈萨克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爆发的民族骚乱拉开了苏联民族危机的序幕。

1990~1991年,各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1991年12月,前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在阿拉木图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苏联最终瓦解。

民族问题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苏联解体对整个世界格局及民族关系状况影响巨大。

“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制崩溃了,列宁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消失了,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解散了,世界性民族主义思潮高涨。

因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存在,容易造成民族间的尖锐对立和矛盾激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及到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和政局的稳定。

有时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不仅影响国家间的关系,还会导致外部干预势力的介入,使地区局势更加动荡不稳。

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的是民族团结。

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同周边国家有和睦友好的关系。

祖国这种和睦统一的局面与我们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密切相关。

我国民族政策的内容:各民族政治上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

为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进步,党和政府针对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

【例1】根据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规律,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海南黎族同胞说:“我们栽种的苹果个大香甜”
B.朝鲜族同胞说:“我们种的甘蔗又获得大丰收”
C.藏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来客”
D.壮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传统而盛大的节日”
【答案】C
【解析】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苹果主要产自我国北方。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不可能种植亚热带和热带的农作物甘蔗。

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例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下列有关我国民族分布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族人口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B.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省份之一
C.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D.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和东南的边疆地区
【答案】D
【解析】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东南地区汉族人口居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