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房间》:生与死的思索
儿子与情人读后感 家庭纠葛与爱的抉择

儿子与情人读后感家庭纠葛与爱的抉择《儿子与情人》是一部由苏童所著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生动的情感描写而备受读者喜爱。
这部小说通过描绘一个庞大家庭中的纠葛和爱的抉择,引人深思。
小说以一个家庭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典型的夫妻关系问题。
丈夫无意中与某个女性发生了一夜情,而这个女性竟然怀上了他的孩子。
妻子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深感痛苦,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同时,妻子对丈夫的背叛感到愤怒,对儿子却投以了更多的关爱。
儿子成为了她们生活中的精神支持。
小说中,儿子与情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引人注目的。
情人默默地为儿子付出了很多,像是一个默默守护的天使。
她与儿子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纽带,他们相互陪伴,理解和鼓励。
她成为了儿子内心中的一个重要角色,给予他巨大的支持和安慰。
小说中这种特殊的母子情感交流引发了我许多思考。
在这个故事中,家庭纠葛与爱的抉择成为了主要的主题。
在传统社会观念中,夫妻间的信任和责任是不可动摇的。
然而,在这个小说中,作者却将焦点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他似乎在告诉我们,爱是无边界的,无论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还是情人对孩子的爱。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批评,情人仍然选择了继续陪伴着儿子成长。
这种无私的爱让我震撼,也让我认识到家庭纠葛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将毁灭。
此外,作者还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儿子和情人代表着爱的真谛,是家庭与情感交流的象征。
作者通过描绘他们之间的羁绊,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爱的定义和表达。
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始终如一,超越了形式,让人感到心灵的温暖和安抚。
通过阅读《儿子与情人》,我开始思考家庭和爱的意义。
家庭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是我们寻求安慰和安全的地方。
爱是家庭的纽带,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和无条件的付出。
在面对家庭纠葛和困境时,我们需要学会理解和宽容,用爱去包容一切。
每个家庭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处理和面对这些问题。
在读完《儿子与情人》后,我感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和反思。
这部小说鲜明地展现了家庭纠葛与爱的抉择,并引发了我对于家庭关系和爱的思考。
母子同心,其利断金——观《房间》

我以前是个小姑娘叫乔伊我和爸妈住在一所房子里你要叫他们外公外婆?一房子里有后院有吊床我们会在吊床上摇晃还会吃冰淇淋??在我17岁的时候我从学校走回家一个男人撒谎说他的狗病了??他拐了我把我关在他家后院棚屋里就在这里??他把门锁上了只有他知道密码??我已经被锁在这里7了我已经在这里7年了??当乔伊决定对杰克和盘托出真相她的内心充满伤痛与挣扎
2 5
l
Wo r l d C u l t u r e; A r t s
j
运动”; 杰 克捋一把 遮住 了眼睛的长发 ,随着乔伊 的指令在 狭小 的空 间里 敏捷 地 从这 堵 墙跑 到那 堵 墙 ,一 遍 遍折 返 , 欢 笑声清脆悦耳 。 “ 唱歌 吧。 ”睡前杰克要求妈妈 。“ 一天 晚上 ,当太阳下
乔伊所做 的一切 ,倘 在正常环 境里 ,是 每一个 母亲都
会 做 的最普 通不 过的事情 。可在 这个只有一方天窗透 进 光 线 的简 陋房 间里 ,在 屈辱恐 惧 不知尽 头的 囚禁 岁月里 ,她
把我 关在他 家后 院棚 屋里 ,就在 这里……他把 门锁 上了,只
《房间》影评解说文案_【奥斯卡】《房间》:没人能独自坚强

《房间》解说文案_【奥斯卡】《房间》:没人能独自坚强.爱尔兰| 加拿大| 英国| 美国剧情/惊悚电影《房间》,于2016年上映,由兰纳德·阿伯拉罕森导演,艾玛·多诺霍编剧,影片讲述了该片根据艾玛·唐纳修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布里·拉尔森饰演的女孩玛被邻居所骗,之后被囚禁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长达七年之久。
在此期间她遭到强奸,并生下了儿子杰克。
和所有妈妈一样,玛也竭尽全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和开心的成长氛围,虽然他们被困在一个不到10平米的房间里,但通过幻想玛为儿子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不过随着一天天长大,杰克的好奇心使他不再满足于这个世界,于是玛精心策划、带着杰克逃出了那个囚禁他们的房间。
然而,逃出来后这对脱离社会太长时间的母子才发现,现实世界才是最让他们害怕的。
“LOVE KNOWS NO BOUNDARIES.”(爱,没有边界。
)注:在斩获2015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之后,《房间》/《Room》再获第8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以及最佳女主角四项大奖提名。
直到第二遍看完本片,我才体会到导演兰纳德·阿伯拉罕森拍摄这部电影的真正用意。
《房间》是深沉而动人的,它既不是惊悚片也不是煽情片,其旨并不在于控诉犯罪之恶,也不聚焦于身陷囹圄之人如何脱困,甚至影片的主角也不是母亲而是她的儿子——通过小男孩的视角和画外音,《房间》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配合着Stephen Rennicks温和而轻快的配乐,影片在一个孩子的眼中醒来。
“早上好台灯!早上好植物!早上好衣柜!早上好地毯!早上好电视!……”这个留着长发的男孩名叫杰克(雅各布·特瑞布雷饰演),在他醒来并跟熟悉的所有东西逐一打完招呼之后,他告诉母亲乔伊(布丽·拉尔森饰演)今天他五岁了。
为了庆祝孩子的生日,乔伊决定给儿子亲手做一个生日蛋糕。
这是杰克人生中的第一个生日蛋糕,杰克。
《空房间》电影观后感

《空房间》电影观后感今天才知道,原来影片中的男主角在熙,就是近期上映的电影《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的那位黑帮太子。
可见,让演员拥有角色的灵魂,绝对少不了一个优秀的导演。
金基德是个有独特视角的导演,他的电影里几乎见不到商业气息,也没有一个特定的框架。
一部出色的电影,不仅要在观看时给观众以心灵上的震撼,而且要在观影后给他们以生活上的反思。
得了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电影的《圣殇》是这样,第61届最佳导演银狮奖电影《空房间》也是这样。
电影《空房间》全片,男主角没有一句台词,女主角的几句台词也安排在电影最后几分钟,所以可以这样说,这几乎是一部默剧。
但这就是金基德的风格,偏爱用画面说话。
克里希那穆提说:如果爱出现了而你的心也有了空寂的品质,你的沟通就不需要语言了。
这样的沟通才是真正的神交,也就是完整地分享了分享了某种无法言喻的东西。
当你付诸语言的那一刻,它就不见了,因为语言并非那真实的东西。
你知道吗,其实,就算有台词有对话又怎样呢?我们的耳朵经常是关闭的,我们甚至从未认真倾听过与我们对话的话语,又怎么能够明白电影中男女主角的世界。
好了,说了一堆废话,下面还是回归电影本身。
这部电影是以男主角泰石在四处发传单这样的画面开始的,接着,女主角善华的丈夫来着豪车出现,在泰石面前停下,笑了一下,将车开走。
这个笑意味深长。
你可以清楚感受到那个笑容里的讥讽,结合影片最后,泰石的微笑,你就明白这笑容的意义所在了。
再接着,泰石拿出了一箱看起来非常专业的工具,我目瞪口呆地看着他撬开空房间的门,登堂入室。
他竟然很自在。
他自在的在这座本不属于他的空房间里做饭,洗澡,睡觉。
他并不破坏房间里的任何东西,相反,作为报酬,他还会帮主人把脏衣服清洗干净,修缮坏了的电器钟表。
在这种和谐温馨的画面感染下,你会觉得,这本来就应该是属于他的房子。
可是主人回来了,你突然就觉得这个房间里充满了怨气,一种让人窒息的氛围。
绝不是一个家该有的感觉。
对比出现。
《儿子的房间》断裂的幸福该如何弥合

《儿子的房间》断裂的幸福该如何弥合[摘要]意大利电影《儿子的房间》凝聚了导演莫瑞蒂关于世俗幸福的深思。
影片上半部充分勾勒出导演心中的“完美家庭”形象,传达出浓郁的家庭幸福。
在影片下半部中一场意外的悲剧给这个家庭造成精神上的重创,家庭成员在悲剧面前展开了弥合断裂的幸福的努力和反思。
[关键词]南尼?莫瑞蒂《儿子的房间》世俗幸福被誉为“意大利的伍迪?艾伦”的南尼?莫瑞蒂,其自编、自导、自演的《儿子的房间》于2001年荣获了该年度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众多电影评论人认为,在这部影片中莫瑞蒂一改以往诙谐机智的艺术风格,转向以温情的画面、朴实的对白以及简单的情节来构造他的艺术世界。
在《儿子的房间》里,莫瑞蒂首先勾勒出他心目中的“完美家庭”形象,给观众带去了海市蜃楼般的幸福,然而在影片下半部中这份幸福突然断裂。
面对这份断裂的幸福,莫瑞蒂与剧中的主人公们共同参与弥合断裂的幸福这一课题,最终为观众指出了一条有价值的出路。
“完美家庭”的影像建构莫瑞蒂在电影中探索“家庭”的意义由来已久,“莫瑞蒂的主人公有着一条明显的发展轨迹开始时努力寻找核心家庭的替代,或是独身且自足,或是生活于公社中:随后是寻找一个完美家庭:最终是在《两个四月》中建立起一个真实的家庭。
”而在《儿子的房间》里,莫瑞蒂真正勾勒出他心目中的“完美家庭”形象。
影片中,乔万尼(莫瑞蒂饰演)作为一家之主,是一个心理医师,妻子宝拉在出版社工作,优雅而知性,夫妻问保有初恋般的热情,膝下有一对乖巧的儿女:念中学的儿子安德烈,校篮球队的女儿伊琳娜。
乔万尼生活井然有序,热爱跑步,关心家里的每一个人,他无疑是这个家庭的幸福中枢,通过爱和信任让家人时刻感受幸福。
生活中偶尔的烦恼,对乔万尼一家来说毋宁说是他们幸福生活中的小插曲。
影片一开始,儿子被同学检举偷窃公物,这个意外的烦恼对乔万尼来说,只是加强父子感情的润滑剂。
影片中,乔万尼与儿子毋宁说是一对父子,不如说是朋友。
莫瑞蒂正是以这种相互信任和平等意识构建了“完美家庭”的结构,这是相异于意大利传统家庭的结构,父亲不再是家庭权利的中心,而是责任的中心。
《儿子的大学》读后感

《儿子的大学》读后感《儿子的大学》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它讲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大学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父亲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大学生活的种种困惑、挑战和成长,也看到了父子之间的感情和沟通。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父亲的视角,描绘了儿子在大学里面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从迷茫的新生到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从挣扎的学习到成长的人生,儿子在大学里面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挑战。
而父亲则在旁观中不断思考和反思,他试图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走过困惑和迷茫。
通过父子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也可以从中体会到成长和沟通的重要性。
父亲在书中扮演着引导和支持的角色,他不仅要关心儿子的学业和生活,更要关心他的内心世界。
他要倾听儿子的心声,理解他的困惑,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惑。
他们需要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需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
而作为父母,我们更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正如书中所言:“儿子的大学,是他自己的,也是我们共同的。
”通过阅读《儿子的大学》,我深刻体会到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是多么重要。
父母要尊重子女的选择和决定,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支持。
同时,子女也要珍惜父母的关爱和呵护,理解他们的苦心和用心。
只有在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父子之间的感情才能更加深厚,成长之路才能更加坚定。
总的来说,读完《儿子的大学》,让我更加珍惜和理解父母的爱,也更加珍惜和珍惜自己的成长之路。
父子之间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只有在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共同成长,共同前行。
愿我们都能像书中的父子一样,用心感受彼此的情感,共同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儿子的房间【电影】

儿子的房间【电影】乔万尼生活在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小城里。
他的家庭十分幸福,有深爱他的妻子宝拉,有些害羞的、十七岁的儿子安德烈和快乐的女儿爱琳。
乔万尼是一位心理医生。
每天在公寓旁边的咨询所里,病人都要向他倾诉那些令他们被受折磨的心理疾病和精神痛苦。
相形之下,他自己的生活平静而美满,只是时不时有些小小的风波。
一天,学校的校长打电话来说安德烈在学校偷了一只昂贵的贝壳,虽然告状的学生很快就收回了他的控诉,乔万尼依然对儿子表示怀疑。
果然,不久安德烈就向母亲吐露他和朋友一起偷了那只贝壳,而初衷仅仅就是为了捉弄一下校长。
终于有一天,这种美好的日子被打破了。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乔万尼接到病人的急诊电话,他不得不改变与安德烈去晨跑的计划。
安德烈只好与朋友去潜水,但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整个家庭因此而陷入了绝望之中,乔万尼不断地自责:如果那个早晨他拒绝了病人,也许生活就不会是这些。
影片细腻而真诚地刻画了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在失去唯一的儿子后种种悲伤复杂的心理过程。
影片中演员的表演真挚,把一些隐藏在幸福家庭背后的问题,通过一次突发的事故,真实地揭露了出来。
人生是什么?幸福又是什么?乔瓦尼在影片开始的一个镜头中遇到了街上一群印度教徒满心欢乐地沿街起舞,这种状态也带动了“幸福”中的乔瓦尼,但“幸福”是那样脆弱,短短一瞬间,就可以摧毁一个幸福的家庭。
而这种意外,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阶层状况,都是不可避免的。
乔瓦尼本是心理医生,他的职责是开导那些不幸的人,但到了影片后半段,需要开导的成了他自己。
影片中开始的时候,是乔瓦尼推开一扇扇门走出诊所,回到自己温暖幸福的家中,而后半段,他却推开一扇扇同样的门,从家里走回自己倾听别人痛苦的诊所。
安德鲁的突然死亡,几乎在这个家庭里形成一个巨大的悲伤的黑洞,所有人都被卷入其中不能自拔。
也许是那个女孩,让他们重新寻找到了儿子曾经活在世界上的证明,他们曾经幸福过的证明,就是这个证明才是他们继续寻找幸福的新的起点。
《儿子与情人》劳伦斯 的读后感

《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子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
读完这部小说,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它让我对人性、爱情和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小说的主人公保罗是一个矿工的儿子,他的母亲克拉拉是一个美丽而热情的女性。
他们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既有母子之间的亲情,又有男女之间的爱情。
这种复杂的情感关系在小说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让人深感震撼。
劳伦斯通过保罗和克拉拉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们的爱情既是母子之间的深情厚谊,又是男女之间的激情燃烧。
这种爱情既美丽又痛苦,既纯洁又罪恶。
劳伦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种复杂的情感,让人深感震撼。
此外,劳伦斯还通过保罗和克拉拉的故事,探讨了生活的真谛。
他们的生活虽然贫穷,但却充满了爱和激情。
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是精神的满足。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不在于物质的拥有,而在于精神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子的房间:生与死的思索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注定是一篇难写的观影记。
因为如果我不把故事好好写清楚,是无法写好影评的。
片子丢在家里一年之久,对于嘎纳金棕榈的作品一向有所敬畏。
怕不“好看“,生生地毁了我一个好好的周末之夜。
看完片子也很久了,一直没写。
但是心心念念着想写。
昨天整整花了一个晚上写了。
名字的译音全用片子的翻译吧。
虽然我晓得那不够正确。
故事发生在意大利的一个濒海小城。
佐拉是一名心理医生,诊所就开在家里。
每天病人们躺在舒适的躺椅上,对他讲自己的病症。
几个有特色的病人:强迫症的家庭妇女,不停的想自杀的奥斯卡,还有极度自卑,有犯罪倾向的病人。
佐拉有着一个美满的家庭。
美丽的妻子保拉是一名出版商(片中没有明确交待),一对儿女。
儿子17岁,女儿也在读中学。
父母与儿女之间没有代沟与隔阂,母女二人能够饶有兴致地讨论最喜欢听到的运动声音,父亲与儿子也常常一起慢跑。
每天一家四口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在饭桌上。
一个和谐,美满的意大利中产阶级家庭。
偶尔也会有一点生活的烦恼。
比如儿子安德烈被怀疑偷了学校实验室的珍贵海螺化石;安德列似乎缺乏现代社会的必需的竞争精神,心不在焉的输掉了网球比赛;女儿的男朋友似乎吸食大麻。
然而这一切都不过是任何一个家庭可能遇到的烦恼。
没有任何预兆的,所有的平静,幸福被儿子安德烈的意外亡故所撕裂!
一个平静愉快地周日早晨,一家人一边用早餐一边讨论各自的周末计划。
爸爸想叫儿子一起去跑步,儿子似乎和几个朋友有别的计划,女儿和朋友们骑摩托。
这个时候电话响了。
那名总有自杀欲望的病人奥斯卡打电话给佐拉,要求他尽快赶去。
虽然有些犹豫,佐拉去了。
妻子去了露天市场,女儿骑车,儿子安德烈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潜水。
病人奥斯卡告诉佐拉,他被检查出患有肺癌,可是他生活健康,不吸烟,住在郊外。
佐拉从病人家出来后,在海边坐了好一会儿,然后打电话回家给妻子。
没有人接听,佐拉留言道:我马上就回家了。
(我想,佐拉听到奥斯卡的消息,心中最想的一定是家人,于是他打了电话回家)。
等待他的是安德烈的同学和同学的父亲,安德烈永远也不能回来了。
因为潜水入了岩洞,迷路了,而用光了氧气。
前面将近半小时平静的叙述。
没有任何预兆。
整个儿家庭的生活被打碎了。
接下来,影片描述的则是家庭里的另三个人面对如此大的灾难,和各自的处理方式。
爸爸佐拉试图以理智控制自己,试图以其他的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他跑WwW.2013v 步,去游乐场,他并不停止工作。
但是,他作为一名心理医生无能了。
他无法以一名听者的心态继续倾听并冷静的分析病人的谈话,他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在一名病人说到自己如何爱孩子的时候,佐拉掩面失声痛哭! 他再也不能帮助他的病人,因为他自己都是那么的需要帮助。
他试图寻找儿子突然死去的原因,他责备自己为何那天要出诊。
他在脑子里想像了好多种可能,好多种如果:如果那天他不出诊,而是和安德烈一起去慢跑,事故就不会发生;如果。
如果。
;他甚至无法继续为奥斯卡看病,因为就是为奥斯卡,他才没有和儿子一起跑步;他甚至去卖潜水用品的商
店询问仪器如何会发生故障。
佐拉做着一切,都是试图为儿子的突然离去找到理性的理由。
妈妈保拉则以自己的方式,情绪的宣泄悲伤。
她不去上班,她抱着儿子的红色运动服哭泣。
女儿则在篮球赛中与裁判争执,与对手打架。
在这样的打击面前,家庭里的每个忍都在找一个出口,一个出口,而他们的出口是那样的各个不同。
儿子的房间不过是个比喻:儿子的房间在家里有着它的位置,突然房间空了,主人不在了;儿子在家庭里每个人心中有着自己的位置。
因为安德烈的突然死去,每个人都要面对这样的巨大的失落。
因为方式的不同,佐拉与妻子产生了分歧,女儿也生疏了。
第一次,佐拉与妻子分床而眠。
一家人在晚餐时分也不聚在一处了。
女儿和朋友在酒吧,妻子在办公室,佐拉在家做饭,却等不到她们回家。
交流中断了,也没有了出口。
突然,儿子的女朋友写来了一封信。
他们是在一次露营中结识。
女孩儿并不知道安德烈出事了,而安德烈的家人也不知道儿子有女朋友。
妻子保拉似乎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她希望能从一切渠道得到有关于儿子的新消息。
保拉给安妮电话,哭着告诉她噩耗,并说希望能见到她。
安妮拒绝了。
然而,有一天安妮突然来了。
她有一双明亮,纯洁,热情的眼睛。
她的朋友在楼下等她,他们准备搭顺风车一起去法国。
佐拉和妻子,女儿一起开车送他们二人,整整开了一夜,天明时分到达法国边境。
他们一起完成了一项任务,一项与儿子有关的任务。
安妮和男朋友在大巴里向佐拉三人挥手道别。
爸爸,妈妈,女儿,三人各自的,松散的走在沙滩上,镜头随着车子的移动而移动,那首“by the river” 响起,海水舔着沙滩,爸爸,妈妈,女儿三人各自舔着自己的伤口。
片子结束了。
片子说的是家人在面对家庭成员突然离开人世的时候,如何面对。
爸爸,妈妈,女儿各自方式不同,但是都很痛苦。
片子毫不煽情,很多的时候,我觉得导演并不是要让观众掉泪。
似乎导演总站在影片之外,那样冷静地观察,并拍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阶段的表演,他始终不为所动。
片中两段一家人在车里镜头:前面半小时中,一个晴朗的清晨,一家四口一起开车去看安德烈的网球比赛。
爸爸高声跟着收音机唱着歌儿,接着女儿也唱了,儿子也唱了,妈妈也微笑着唱了,一家人唱着歌儿开着车;
另一次是在安德烈死后,爸爸妈妈女儿开着车送安妮和安妮的朋友去意法边境,没有音乐,沉沉的黑夜,黑黑的路面,灯光中的隧道,后排熟睡的三个孩子。
这样的路程似乎隐喻着爸爸妈妈女儿三人度过的痛苦过程,经过这样的黑夜!而天明的海滩似乎带给他们和观众一线希望。
演员的演出极为出色。
主角佐拉由导演(nanni moretti)自己扮演。
他留着大胡子,主要表达感情的是眼睛和眉毛。
但是几场戏的确令人难忘:比如他去训练场通知女儿噩耗时候的神情;他在游乐场被锁在升降机里上上下下,脸上的恐怖神情。
;女儿在试衣间里的哭泣。
;夫妻二人在餐馆讨论儿子的死因;
虽然是这样的主题,影片仍然拍的“漂亮”。
柔和,明亮的光线,美丽的海滩,导演不刻意追求某种效果。
正是我喜欢的。
片子有很多的细节值得回味,但是没有丝毫的匠气。
似乎是一部含蓄的文学作品。
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下面的:
导演表达的远远不止更多是关于生与死的思索,这个思索以及思索的答案其实非常明显又含蓄的表达了出来:生与死我们都无法控制,我们只能以强大的信念活着。
当佐拉参加儿子的葬礼时,牧师说道:我们不是注定命运的人,但是剩下的这些人,特别是家人会问: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命运由上帝决定。
即使我们不明白原因,我们只有用信念对待。
超越我们不能理解的事物。
圣经说:如果主人知道小偷会来,便不会出门。
当佐拉听到牧师的这番话时,神情是极为不以为然的,继之以沮丧,愤怒。
这不能回答他的问题,不能满足他理性的思索,他的逻辑。
不!其实是没有逻辑的。
没有逻辑。
不然为什么奥斯卡会患肺癌?
一日奥斯卡来了,奥斯卡不再想自杀了,而是想竭力挽救并延长自己的生命。
他开始变得乐观了,并相信乐观的精神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佐拉却说道:命中注定的就逃不掉,即使努力战斗,为生存不惜任何代价。
导演不断安排佐拉回忆那个周日清晨的情形,不断的让佐拉想:如果。
如果。
没有如果。
如果他那日真的和安德烈去跑步,安德烈也有能拒绝,也有可能跑步后和同学仍去潜水。
没有如果。
“如果主人知道小偷要来,便不会出门。
“
关于生与死的思索,人类永恒的思索。
我们从哪里来并不清楚,我们往哪里去,什么时候去,为什么去,我们更不清楚。
如同被锁在游乐场里的升降机里,我们由命运的摆布。
如同片中“by this ri v er” 唱道:
“Here we are,
stuc k by this ri v er,
You and I,
Underneath the s ky that’s ever falling down , down ,down, ever falling down”
Through the day, as if on an oc ean
Waiting here, alway s failing to remember
Why we came, came, came,
I wonder why we came…”
可是并不想以这样的调子结束影评。
用另一个人的一段话结束吧:
“ 生,来于天命,我们抗不了,于是顺;顺之暇,我们迈出几步,返身张目,看看它的脸色,总比浑浑噩噩,交臂失之,或瑟瑟缩缩,不敢仰视,好一些吧?“
“儿子的房间“算不算Nanni Moretti对命运的“返身张目““看看脸色“?
2005-12-13 06:17:55来自: 周六我要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