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高中化学--化学计算专题三——溶液、溶解度、pH值的相关计算
高中化学 化学计算专题三 溶液溶解度pH值的相关计算

化学计算专题三——溶液、溶解度、pH值的相关计算[考点扫描]1.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2.有关溶液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3.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知识指津]1.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近年来高考的热点有:固体、气体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等方面的转化关系的计算;利用溶解平衡及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求解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混合物的百分组成等。
在进行溶解度计算时,一定要找出饱和溶液。
2.有关溶液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近年来高考的热点有: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有关溶液密度的估算;物质的量浓度与其实用浓度表示方法之间的计算。
近年来高考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变换设问角度使得“陈题”出新意,在溶液的计算中考查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3.溶液浓度配制的计算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必须由溶质的物质的量,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溶剂的体积不必求出,可由容量瓶的容积决定溶液的体积。
若用结晶水合物来配制溶液时,必须将结晶水合物的质量换算成无水物的质量,而结晶水合物的物质的量即为无水物的物质的量。
4.同一溶质的不同的浓度的溶液混合(包括溶液的稀释)的计算两种溶液的混合及某种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抓住这一关键,可列式进行计算。
溶液混合过程中,要注意溶液的体积一般不能相加(除非烯溶液体积相加与总体积变化不大可忽略)。
混合液的总体积的计算方法是:两种溶液的总质量除以混合液的密度而得。
5.各种溶液浓度之间的换算(1)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1,而溶液密度的单位是L换算时要抓住溶液的密度这一桥梁,并注意单位的换算,因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3-1。
,为了统一,必须将密度单位换算成1000g·g·cmL(2)气体溶解度与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气体溶解度是指1体积水最多可溶某气体的体积数,若1体积为1L,则换算时要注意1L水不是溶液的体积,溶液的体积只能通过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密度之比来求得,涉及到密度同样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高中化学溶液pH的计算

溶液p H的计算一、强酸碱与弱碱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pH之和为14;谁弱显谁性;两者等浓度;谁强显谁性..即室温下;pH之和为14的酸与碱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由弱的一方决定;等浓度的同元酸与碱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由强的一方决定..二、溶液pH的计算酸按酸;碱按碱;酸碱中和求过量;无限稀释7为限..若溶液显酸性;用溶液中的cH+来计算;若溶液显碱性;先求溶液中的cOH-;再由cH+=)0(-HCK w求出cH+;最后用pH=-lg cH+;求出pH三、酸碱中和反应pH的计算将强酸、强碱溶液以某体积之比混合;若混合液呈中性;则cH+酸:cOH-碱、V酸:V碱、pH酸+ pH碱有如下规律25℃:因cH+酸×V酸=cOH-碱×V碱;故有酸碱酸VV)c(OH)c(H碱-=+..在碱溶液中cOH-碱=碱)c(H1014+-;将其代入上式得cH+酸×cH+碱=酸碱VV1014⨯-;两边取负对数得pH酸+ pH碱=14-lg酸VV碱..例如:四、单一溶液的pH计算1、强酸溶液如HnA溶液;设浓度为c mol/L;cH+=nc mol/L;pH=-lg cH+=-lgnc2、强碱溶液如BOHn 溶液;设浓度为c mol/L;cH+=nc1410- mol/L;pH=-lg cH+=14+lgnc五、混合溶液PH的计算1、两强酸溶液混合:C 混H+=212211V V V )(H c V )(H c +⨯+⨯++;先求出混合后的C 混H +;再根据公式pH=-lgcH +求得..2、两强碱溶液混合:C 混OH-=212211V V V )(OH c V )(OH c +⨯+⨯--;先求出混合后的C 混OH -;再通过Kw;求出cH +;再根据公式pH=-lgcH +;求得PH.. 3、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要先根据H ++OH -=H 2O;计算出哪种物质过量;一般有如下三种情况:1若酸过量:C 混H +=碱酸碱酸V V V )c(OH V )(H c +⨯-⨯-+;可直接求出pH ;2若恰好完全反应:碱酸V )c(OH V )(H c ⨯=⨯-+;溶液呈中性..3若碱过量:COH -=碱酸酸碱V V V )c(H V )(OH c 1+⨯-⨯+-;根据Kw;求出cH +;再求pH ;4、稀释后溶液pH 的变化规律1对于强酸溶液;每稀释10n 倍;pH 增大n 个单位增大后不超过7 2对于强碱溶液;每稀释10n 倍;pH 减小n 个单位减小后不小于73对于pH 相同的强酸与弱酸或强碱与弱碱稀释相同倍数时;pH 变化不同;弱酸或弱碱pH 变化的程度小..这是因为弱酸或弱碱随加水稀释继续电离;使H +或OH 数目增多..4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强酸和弱酸;稀释相同倍数;pH 变化不同;其结果是强酸稀释后pH 增大比弱酸快强碱、弱碱类似..若为弱酸或弱碱溶液;每稀释10n 倍;pH 变化则小于n 个单位;无限稀释时;与上述情况相同..5、已知酸和碱的pH 之和;判断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25℃1若强酸与强碱溶液的pH 之和等于14;则混合后溶液显中性;pH=7 2若强酸与强碱溶液的pH 之和大于14;则混合后溶液显碱性;pH >73若强酸与强碱溶液的pH之和小于14;则混合后溶液显酸性;pH<74若酸碱溶液的pH之和为14;酸碱中有一强;一弱;则酸、碱溶液混合后;谁弱显谁的性质..。
高中化学溶液pH值计算详解

高中化学溶液pH值计算详解溶液的pH值是指溶液中酸碱程度的度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液的酸碱性质以及溶液中水解反应的程度。
在化学学习中,计算溶液的pH值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计算溶液的pH值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溶液的酸碱性质在化学中,酸和碱是两种常见的溶液。
酸具有增加H+离子浓度的性质,而碱具有增加OH-离子浓度的性质。
当酸和碱混合后,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二、pH值的定义pH值是对溶液酸碱程度的度量。
它是由以负对数形式表示的溶液中[ H+ ]离子浓度的函数得出的。
pH值的计算公式为:pH = -log[ H+ ],其中[ H+ ]表示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
三、溶液中H+离子的计算在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可以通过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来计算。
对于一元酸和弱碱的中和反应,可以使用如下的平衡常数Ka来计算H+离子的浓度:Ka = [ H+ ][ A- ] / [ HA ]四、弱酸溶液的pH值计算对于弱酸溶液,可以通过Ka值和酸的初始浓度来计算pH值。
以A 酸为例,其初始浓度为Ca,平衡时酸的浓度为C,pH值的计算公式为:pH = -log[ H+ ] = -log( √(CaKa) - ( 1 - x^2 /CaKa ) ),其中,x为酸的电离度,可以通过酸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计算得出。
五、弱碱溶液的pH值计算对于弱碱溶液,其pOH值可以通过酸的pKa值和碱的初始浓度计算得出,然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pH值:pH = 14 - pOH六、强酸和强碱溶液的pH值计算对于强酸和强碱溶液,其pH值直接等于其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比如,对于1mol/L的HCl溶液,其pH值为-log(1) = 0。
七、温度对pH值的影响在计算pH值时,需要注意温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温度的改变会导致酸碱反应速率的变化,从而影响平衡浓度的计算。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考虑温度对pH值的修正。
综上所述,计算溶液pH值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高中化学PH值计算专题

高中化学PH值计算专题pH的计算——专题训练有关pH值的计算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题型常有:(1)溶液稀释后的pH值变化。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移动与溶液pH的计算。
(3)已知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的酸、碱溶液混合,推断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或计算其pH。
(4)将已知pH的酸、碱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分析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或计算其pH。
(5)已知混合后溶液pH,推断混合前的各种可能,或已知强酸、强碱各自的pH及混合后的pH,求混合时溶液的体积比。
(6)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题型一:强酸(强碱)加水稀释后的pH计算例1:将pH=3的盐酸溶液,稀释1000倍,则稀释后溶液的pH 为?(若稀释成原来的105倍呢?)例2:将pH=12的NaOH溶液,稀释1000倍,则稀释后溶液的pH为?(若稀释成原来的106倍呢?)思考: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00倍,则稀释后溶液的pH为?稀释规律:①强酸pH=a,加水稀释10n倍,则pH = a + n②弱酸pH=a,加水稀释10n倍,则a < pH < a + n③强碱pH=b,加水稀释10n倍,则pH = b - n④强碱pH=b,加水稀释10n倍,则b - n < pH < b⑤酸、碱溶液无限稀释,pH只能约等于或接近于7,酸不能大于7,碱不能小于7.题型二:两种强酸(或强碱)混合后pH的计算:(1)强酸溶液之间的混合例3:pH=6和pH=3的两种盐酸,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是()A. 2B.3.3C.4D.8求解方法:求[H+] pH,[H+]=([H+]1V1 + [OH-]2V2)/(V1 + V2)速算规律:当V1=V2,pH相差2个单位以上时,pH(混)= pH (小)+ 0.3(2)强碱溶液之间的混合例4:将pH=10的Na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以1:2体积比混合,混合后的pH最接近于()A.10.5B.11.8C.10.8D.11求解方法:先求[OH-] 再求出[H+] pH[OH-]=([OH-]1V1 + [OH-]2)/(V1 + V2);[H+]=K w/[OH-]稀释规律:①强酸pH=a,加水稀释2倍,则pH = a + 0.3②强碱pH=b,加水稀释2倍,则pH = b –0.3题型三:强酸、强碱混合后的pH的计算:(1)恰好完全中和,pH=7例5:常温下某强酸溶液pH= a,某强碱溶液的pH = b,已知a+b=13,酸碱溶液混合后pH=7,则酸溶液的体积V(酸)和碱溶液的体积V(碱)的正确关系是()A.V碱= 10 V酸B. V酸= 10 V碱C.V酸= 2 V碱D. V酸= V碱求解方法:求n(OH-)碱== n (H+)酸c(OH-)碱V碱== c(H+)酸V酸V酸:V碱==(2)若酸过量:例6:0.1mol/L的NaOH和0.06mol/L 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溶液的PH。
高考化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的计算

高考化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的计算
要点一: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
1.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依据:
c(H+) >c(OH-),溶液呈酸性;c(H+)=c(OH-),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呈碱性。
2.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用PH值的大小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须注意温度:
常温下,PH=7的溶液为中性;在100℃时,PH=7时,溶液呈碱性。
3.释稀溶液与PH的关系:
①对于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大一个单位,无论如何冲稀也不会等于或大于7;对于强碱溶液,每冲稀10倍,PH减小一个单位,无论如何冲稀也不会等于或小于7。
②对于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强碱或弱碱)溶液冲稀相同的倍数,强酸或强碱溶液的PH变化大,这是因为强酸或强碱已完全电离,而弱酸或弱碱还能继续电离出H+、OH-。
要点二:PH值的计算
1.单一溶液的pH值计算:pH=-lgc(H+)
2.溶液的稀释:
规律:酸:pH= a,加水稀释10n倍,强酸:pH= a + n,弱酸:pH < a + n 无限稀释,pH接近7,但不会小于7
碱:pH= b,加水稀释10n倍,强碱:pH= b-n,弱碱:pH > b-n
无限稀释,pH接近7,但不会小于7。
3.酸酸混合或碱碱混合溶液pH值计算
(1)强酸混合:
(2)强碱混合:
然后,再根据c(H+)= Kw/ c(OH-),求算c(H+)。
2.强酸和强碱混合
①恰好完全反应:pH=7
②酸过量时:
③碱过量时:
根据c(H+)= Kw/ c(OH-),求c(H+)。
溶液中酸碱的浓度和 pH 值的计算

滴定剂的消耗:滴定剂的消耗量应根据滴定反应的性质和待测溶液的浓度进行计算。
滴定误差的定义:滴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滴定误差的计算:根据滴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计算
滴定误差的来源:仪器误差、操作误差、试剂误差等
酸碱浓度和pH值的测量
酸碱指示剂法: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
pH试纸法:操作简便,但易受温度影响
酸碱浓度的测量方法:可以使用pH计或酸碱指示剂来测量溶液的酸碱浓度
酸碱浓度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溶液的组成等
溶液的pH值
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pH值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pH值与氢离子浓度有关,氢离子浓度越大,pH值越小,反之亦然
pH值范围在0-14之间,7为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
定义: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酸浓度乘以碱浓度的乘积
酸碱平衡常数:表示酸碱反应的平衡程度
酸碱平衡常数的定义:表示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和碱的浓度的比值
平衡常数的应用:预测酸碱反应的进行程度,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指导酸碱滴定实验
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温度、酸碱的浓度、酸碱的性质
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Ka = [H+][A-]/[HA]
滴定操作:通过滴定剂的加入,逐步中和溶液中的酸或碱,直至达到终点,从而计算出溶液中酸碱的浓度和pH值
滴定剂的添加:滴定剂应缓慢添加,避免过量添加导致反应过于剧烈。
滴定剂的选择:根据待测溶液的性质和滴定反应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滴定剂。
滴定剂的浓度:滴定剂的浓度应根据待测溶液的浓度和滴定反应的性质进行调整。
碱性溶液:pH值大于7
pH值范围:0-14
酸性溶液:pH值小于7
中性溶液:pH值等于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溶液pH计算方法

溶液pH计算方法溶液的pH值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pH值的大小能够反映出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pH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根据[H+]浓度计算pH值、根据[H3O+]浓度计算pH 值和根据酸碱度计算pH值。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的具体计算步骤和实际应用。
一、根据[H+]浓度计算pH值:在化学中,溶液的pH值通常是通过测定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来计算的。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pH = -log[H+]。
其中[H+]代表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log代表以10为底的对数运算,-log[H+]即为负对数运算。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溶液的pH值。
如果一个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10^-3mol/L,那么它的pH值就可以通过计算-pH = -log(1×10^-3) = 3来得到。
这样就可以得知这个溶液的pH值为3。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溶液中的H3O+浓度来计算pH值。
H3O+是水合离子的一种,它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H+] = [H3O+]。
根据H3O+浓度计算pH值的公式为:pH = -log[H3O+]。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已知溶液的酸碱度,需要通过酸碱度来计算pH值。
酸碱度通常用pOH值来表示,它与pH值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pH + pOH = 14。
如果已知溶液的pOH 值,就可以通过计算pH = 14 - pOH来得到溶液的pH值。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溶液的pH值。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得到溶液的pH值。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计算方法都是基于理想条件下的,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溶液。
在具体实验或生产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溶液的pH值是溶液酸碱性质的重要指标,通过合适的计算方法,可以准确地得到溶液的pH值。
这对于化学实验、工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方法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读者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溶液pH计算方法

溶液pH计算方法溶液pH值是描述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计算溶液pH值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项技能。
在化学实验中,了解溶液的pH值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进行实验设计以及解决实验实际问题都非常重要。
学习溶液pH值的计算方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pH值的概念pH值是用来描述溶液酸碱性的指标,它的取值范围是0-14。
当pH值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当pH值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当pH值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pH值的计算是通过测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来进行的。
通常来说,pH值计算的基本方程式为:pH=-log[H+],其中[H+]代表氢离子的浓度。
二、pH计算方法1.浓度已知的酸碱溶液的pH计算对于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可以通过直接代入pH=-log[H+]的公式中来计算pH值。
当一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0.01mol/L时,可以通过pH=-log(0.01)来计算pH值,得到pH=2。
该溶液的pH值为2,呈酸性。
2.浓度未知的酸碱溶液的pH计算对于未知浓度的酸碱溶液,需要通过实验测定来获取氢离子的浓度,并进而计算pH值。
常见的测定方法包括指示剂法、电位法、电极法等。
以指示剂法为例,可以通过将指示剂加入溶液中,根据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再通过对标溶液的测定从而计算未知溶液的pH值。
2.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计算使用酚酞指示剂法得到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
经过实验测定,得到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为12。
根据已知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为12,可以计算得到其氢离子的浓度。
根据pH=-log[H+]的公式,可以得出氢离子的浓度为10^(-12)。
所以,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为12,呈碱性。
四、pH计算方法的注意事项1.在进行pH值计算时,需要确保溶液中不存在其他影响氢离子浓度的因素,如盐酸溶液中含有其他酸碱性物质等。
2.在进行pH值计算时,需要准确测定溶液的浓度,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计算专题三——溶液、溶解度、pH值的相关计算[考点扫描]1.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2.有关溶液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3.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知识指津]1.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近年来高考的热点有:固体、气体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等方面的转化关系的计算;利用溶解平衡及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求解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混合物的百分组成等。
在进行溶解度计算时,一定要找出饱和溶液。
2.有关溶液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近年来高考的热点有: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有关溶液密度的估算;物质的量浓度与其实用浓度表示方法之间的计算。
近年来高考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变换设问角度使得“陈题”出新意,在溶液的计算中考查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3.溶液浓度配制的计算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必须由溶质的物质的量,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溶剂的体积不必求出,可由容量瓶的容积决定溶液的体积。
若用结晶水合物来配制溶液时,必须将结晶水合物的质量换算成无水物的质量,而结晶水合物的物质的量即为无水物的物质的量。
4.同一溶质的不同的浓度的溶液混合(包括溶液的稀释)的计算两种溶液的混合及某种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抓住这一关键,可列式进行计算。
溶液混合过程中,要注意溶液的体积一般不能相加(除非烯溶液体积相加与总体积变化不大可忽略)。
混合液的总体积的计算方法是:两种溶液的总质量除以混合液的密度而得。
5.各种溶液浓度之间的换算(1)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换算时要抓住溶液的密度这一桥梁,并注意单位的换算,因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而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为了统一,必须将密度单位换算成1000g·L-1。
(2)气体溶解度与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气体溶解度是指1体积水最多可溶某气体的体积数,若1体积为1L,则换算时要注意1L水不是溶液的体积,溶液的体积只能通过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密度之比来求得,涉及到密度同样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范例点击]例1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等于15%B.大于15%C.小于15%D.无法估算解析要弄清楚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首先要知道两溶液等质量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根据溶质质量守衡可知,两溶液等质量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两溶液质量分数分数之和的一半,也就是说若该题为等质量混合则等于15%应选A;但由于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3大于25%氨水的密度0.91g·cm-3,所以等体积混合时,所用5%氨水的质量实际大于25%氨水的质量,故混合后的氨水质量分数应该接近于质量更大的5%氨水的质量分数,因而小于15%。
类似的情况还有乙醇溶液的等体积混合,但由于大多数溶液一般都是随着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增大,密度随之增大,故常见的酸碱盐溶液的等体积混合后的质量分数一般大于其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
答案 C例2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T(℃) 0 10 20 30 40S(g/100g水) 11.5 15.1 19.4 24.4 37.6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6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应在()A.0℃—10℃B.10℃—20℃C.20℃—30℃D.30℃—40℃解析该盐溶液温度由60℃逐渐冷却至开始析出晶体时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利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换算公式即可求得开始析出晶体时溶质的溶解度S=×100g=28.2g,通过题目中提供的表格可查出相应的温度范围为30℃和40℃。
答案 D例3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0.1mol·L-1盐酸,如达到滴定的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mL),继续加水至50mL,所得溶液的pH是()A.4B.7.2C.10D.11.3解析该题看似中和反应计算,实际可将其转换为稀释型计算:1滴NaOH溶液(0.05mL)被稀释为50mL的氯化钠(中性)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被稀释了1000倍,故其pH降低3,由原来的pH等于13变成10。
由此看出转换思维在转换问题的难度及过程方面很值得同学去探讨。
例4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氨气后制得浓度为12.0mol·L-1、密度为0.915g·cm-3的氨水。
试计算1体积水吸收多少体积的氨气可制得上述氨水。
(本题中氨的式量以17.0计,水的密度以1.00g·cm-3计)解析取1.00L该氨水进行计算:即1体积水吸收378体积NH3气(标准状况)。
答案378[变式操练]1.将100g浓度为18mol·L-1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稀释成9mol·L-1的硫酸,则需水的体积为()A.小于100mLB.等于100mLC.大于100mL D.等于100/ρmL答案 A2.将1mol·L-1H2SO4溶液100mL与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50g混合均匀后,滴入甲基橙指示剂,此时溶液的颜色是()A.浅紫色B.黄色C.红色D.无色答案 C3.将标准状况下的aLHCl(气)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的密度为b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 A.mol·L-1B.mol·L-1C.mol·L-1D.mol·L-14.t℃时CuSO4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5g,将32gCuSO4白色粉末加入mg水中形成饱和CuSO4溶液并有CuSO4·5H2O 晶体析出,则m的取值范围是()A.18g8≤m≤128gB.36g<m<180gC.18g<m<128gD.36g《m≤180g答案 C5.下面是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H2O)(计算时假定:①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②过滤晶体时,溶剂损耗忽略不计。
)(1)取23.4gNaCl和40.4gKNO3,加70.0gH2O,加热溶解。
在100℃时蒸发掉50.0gH2O,维持该温度,过滤析出晶体,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m(高温)。
将滤液冷却至10℃,待充分结晶后,过滤。
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m(低温)。
(2)另取34.0gNaNO3和29.8gKCl,同样进行如上实验。
10℃时析出的晶体是(写化学式)。
100℃和10℃得到的晶体质量m′(高温)和m′(低温)分别是多少?答案(1)m(高温)=23.4g-7.82g=15.6g;m(低温)=0.68g+36.2g=36.9g(2)KNO3和NaClm(高温)=m(高温)=15.6g;m(低温)=m(低温)=36.9g[配套练习]一、选择题1.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分数为a的乙腈(CH3CN)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所得溶液中乙腈的质量分数为0.4a,若乙腈的密度为ρ1,水的密度为ρ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ρ1>ρ2B.ρ1<ρ2C.ρ1=ρ2D.无法确定答案 B2.某温度下,在100g水中加入mg CuSO4或加入ng 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与n的关系符合()A.m=B.m=C.m=D.m=答案 B3.用0.01mol·L-1H2SO4滴定0.01mol·L-1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mL。
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了1滴H2SO4;②少加了1滴H2SO4(设1滴为0.05mL)。
则①和②c(H+)之比的值是()A.10B.50C.5×103D.104答案 C4.已知:t℃,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g中含溶质mg。
若该溶液蒸发b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g。
若原溶液蒸发cg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g。
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A.s=B.s=C.s=D.s=答案 C5.30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g溶质。
现欲配制lmol·L-1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A.1:4B.1:5C.2:1D.2:3答案 A6.已知95%(溶质的质量分数)酒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52mol/L,试判断47.5%酒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大于8.26mol/LB.等于8.26mol/LC.小于8.26mol/LD.无法判断答案 A7.某温度时,化合物甲的饱和溶液mg中含有溶质ag,化合物乙的饱和溶液mg中含有溶质bg。
则在此温度时,甲、乙两化合物的溶解度之比是()A.a/bB.(am-b)/(bm-a)C.a(m-a)/b(m-b)D.a(m-b)/b(m-a)答案 D8.某硫酸盐RSO4在t℃时溶解度为31.75g,在t℃时取足量RSO4的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8.00g无水RSO4后,析出24.6gRSO4·7H2O晶体,则R为()A.ZnB.CuC.FeD.Mg答案 D9.甲、乙两位同学各取相同的硝酸钾溶液90g,甲加热蒸发掉20g水后,冷却到20℃析出晶体4g;乙蒸发掉25g水后,冷却到相同的温度析出晶体5.68,如果两人实验无误,则原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32%B.24.2%C.22.2%D.16.7%答案 A10.将硫酸钾、硫酸铝、硫酸铝钾三种盐混合溶于用硫酸酸化的水中,测得c(SO42-)=0.105mol·L-1、c(A13+)=0.055mol·L-1,溶液的pH=2.0(假设溶液中H2SO4完全电离为H+和SO42-),则c(K+)为()A.0.045mol·L-1B.0.035mol·L-1C.0.055mol·L-1D.0.040mol·L-1答案 B二、计算题11.将某温度下的KNO3溶液200g蒸发掉10g水,恢复到原温度,或向其中加入10gKNO3固体,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
试计算:(1)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
(2)原未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100g(2)47.5%12.将a克Na投入到b克H2O中(足量),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1)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求出溶液中Na+离子与H2O分子的个数比。
(3)能否求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什么?答案(1)×100%(2)18a:(23b-18a)(3)不能,缺溶液密度13.t℃时,饱和石灰水的密度为ag·cm-3,溶液的pH=12,若已知该溶液中Ca(OH)2是完全电离的,求此温度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