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电测井方法与技术
5电法勘探5激发极化法

①直流激发极化法的仪器装备
直流(时间域)激电仪分为供电和测量两部分。供电部分使用导 线将供电电源、发射机和供电电极相连而成
直流电源
供电控制单元
供电程序 控制电路 发射机
其中直流电源用于提供电流,
A 一般使用小功率发电机;发
射机由供电控制单元和供电
B 程序控制电路组成。供电控
制单元控制电源的接通、切 断以及换向,供电程序控制 电路是供电控制单元的指挥 机构,根据设计的程序,使 供电控制单元按规定的时间 和顺序向地下供电,从而实 现野外供电自动化
增大;供入交流电时,频率的
磁铁矿
高低就反映了导体单向充电
黄铜矿
(半周期)时间的长短。频率 越低,单向充电时间越长,界
石墨
面上产生的双电层电位差越大,
f
观测到的总场电位差幅值△Uf 也就越大
Ⅲ激发极化法测定的参数 1.极化率和频散率 时间域中,采用“极化率”来衡量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
(T ,t) U2 (T ,t) 100%
激发激化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易区分有工业意义的 异常和无工业意义的异常(由黄铁矿化、磁铁矿化、炭质或石墨 化岩层引起)。交流激发激化法还不可避免受到电磁耦合的干扰, 等等
(1)激发极化法的理论基础
向地下供入稳定电流,可观测到测量电极MN间的电位差是 随时间而变化的(一般是变大),并经相当时间(一般约几分钟) 后趋于某一稳定的饱和值;在断开供电电流后,测量电极MN间的 电位差在最初一瞬间很快下降,之后便随时间相对缓慢的下降, 并在相当长时间后(通常也约几分钟)衰减接近于零
应用人工直流电场或低频交变电场都可以研究岩矿石的激发 极化效应,因此对应有直流(时间域)激发激化法和交流(频率 域)激发激化法两种
电法测井技术解析与地质工程勘察

电法测井技术解析与地质工程勘察电法测井技术在地质工程勘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分布,可以对地层结构和含水性质进行解析。
本文将对电法测井技术原理、应用方法和数据解释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地质工程勘察提供参考。
1. 电法测井技术原理电法测井技术基于不同性质地质体的电导率差异,通过注入电流并测量电势差来推断地下介质的物理特性。
根据用途和测量目的的不同,电法测井技术可以分为直流电法、交流电法和自然电位法等。
直流电法是最常用的电法测井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在地层中注入直流电流,并测量地面上的电势差。
通过得到的电流密度和电势差数据,可以计算出地下电阻率分布,进而推断地下介质的结构和含水性质。
2. 电法测井技术应用方法2.1 电法测井仪器与设备电法测井仪器包括电极、电源、测量仪器和数据传输系统等。
电极负责将电流注入地层和测量电势差,电源供应电流,测量仪器负责记录地面上的电势差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传送到计算机进行数据解释和分析。
2.2 电极布置和测量过程电极的布置通常依据测量目的和地质特征而定。
常用的电极布置方式有双极距法、多极距法和深度电极法等。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层情况选取合适的电极布置方案,并进行测量参数的设定。
2.3 数据处理和解释得到电势差数据后,通过计算并加以解释,可以得出地层电阻率分布图。
数据处理和解释通常依赖于计算机模拟和反演方法。
实际数据解释过程中,需要结合地质资料和其他勘察手段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3. 电法测井技术在地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3.1 地下水资源调查电法测井技术可以帮助勘测人员判断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含水层的厚度。
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电阻率,可以推断地下水层的位置和规模,为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依据。
3.2 地层岩性判定电法测井技术可通过测量地面电势差和电流密度,推断地层的物理性质和岩性。
不同类型的地层对电流的传导和电势的分布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的数据,可以准确判定地层的岩性。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激电法是常用的物探方法之一,主要用来测量地下电阻率变化,从而推测地下结构和矿体存在的可能性。
激电法可以分为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两种方法。
激电中梯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测量方法,适用于浅部地下结构的探测。
其测量原理基于地下物质对射频电流的阻抗作用。
在测量中,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频率范围,并将电极插入到地面或井孔中,形成一个闭合的电路。
然后,通过改变电极间的距离,并记录相应的电阻抗数据。
根据电阻抗随电极间距离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结构的存在与否。
激电中梯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电极布置:电极布置的合理性对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合适的电极布置可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常,可以选择直线排列或成环布置电极。
2.频率选择:频率的选择应根据需要探测的深度和地下结构的电阻率范围来确定。
较低的频率适合浅部结构的探测,而较高的频率适合较深的探测。
3.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采集时应控制测量环境的稳定性,减小干扰源对数据的影响,如尽量选择无干扰的测量地点、减少电源杂波等。
数据处理方面,应选择合适的滤波和去噪方法,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激电测深是一种用来测量地下电阻率随深度变化情况的方法。
其测量原理基于地下物质对射频电流的阻抗作用,并结合了测井技术中的电阻率测量原理。
相对于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深部探测能力。
在测量中,通常使用一根长电极作为发射极,将电流注入地下,同时在测量点处使用接收极观测电压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极间的电压随深度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结构的存在与否。
激电测深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电极布置:电极布置的合理性对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可以选择直线布置电极,或者使用特殊布置电极来减小背景杂音的影响。
2.电极长度:电极长度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电极长度过短会导致较低的分辨率,而电极长度过长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失真。
因此,应选择合适的电极长度来实现较好的深部探测能力。
井中物探激电知识讲解

进行地—井方式时,应在r=0地—井方式ηs曲 线上选取背景值,也可用r=0的ηs曲线为背景来处 理各方位测得的ηs曲线。
质量评价
观测的数据必须符合一定精度要求,各种 误差是影响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明确主要 误差来源有利于保证质量。
V
a 2
一般应提交下列图件:
(1)工区地质和钻探工程分布图。 (2)激电测井和地—井方式单孔图,包括钻孔地 质部分和激电参数(ηs、ρs、 )V 2a ,并作出技术 说明布极示意(A极方位、MN等等)。(见下图示意) (3)地质物探综合剖面图;
图件
资料解释
利用地—井方式方位测量资料判定异常体的位置。
选择工作参数,包括: ①测量装置和点距选择; ②最佳r与方位数确定; ③定无穷远B极距离; ④选定参数和背景值。
确定测量装置和点距
常用梯度装置,一般取MN=5~10m,只 有当二次场电位差太小才加大极距。 点距: 一般取点距等于MN距,或取MN距之半。 根据情况在极值点、拐点、0值点进行加密 探测。
成
正比,且与供电UU1方2 向无U2关T。因此,在地面电法通常 采U T 用 的 U 电1 流 U 2 T 密度范围内,体极化效应实际上是线性的。为此引入一个称为极化
率
的参数,来表征体极化介质的激电性质,其 值的计算公
式为
T,t和
均与供电电流成正比(线性关系),故极化率是
与电流T 无,t关 U 的U 2T T 常,t 数10 ,% 但0极化率与供电时间T和测量延迟时间t有关。 地U下T体 极化岩U2、T,t矿石的极化率主要决定于其中所含电子导电矿物的
一、井中激电

一、井中激电1、主要技术要求(1)按项目设计要求进行测量,进行电阻率、激电测井后,再进行四方位地-井方式井中激电。
(2)井中激电工作使用仪器为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生产的WDFZ-2型大功率智能发射机及配套的WDZ-10型整流电源,观测仪器为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ZD-6多功能直流电法仪和JGS-1B智能测井系统,井下为MN=5m 的氯化铅不极化电极系。
井下电缆为4芯铠装电缆。
(3)依据《井中激发极化技术规程》(DZ/T0204-1999)的质量评定标准,视电阻率测量质量要达到Ⅰ级精度,视极化率测量质量达到Ⅱ级精度,井中激电测量质量评级达到良好标准。
(4)在测量结束后,及时向委托方提供相关测量信息,并在一周内提交井中激电测量报告,附表及附图等,并完成项目原始资料的移交工作。
2、主要工作量72ZK03:1700m。
二、钻探1、根据主干控矿构造带倾角及施工设备情况,拟采用直孔。
钻探施工严格按设计及《岩心钻探规程》和有关规范、规定执行,强调达到如下要求:(1)工作量:施工钻孔2个,预计工作量分别为1500米和1700米。
(2)相关技术要求及规程严格按照山东省地质调查院设计要求和DZ/T0227-2010——《地质岩心钻探规程》进行钻探施工。
根据调查区具体地质条件、设计本次钻孔施工采用90°直孔进行验证异常、控制矿体、矿化带。
终孔孔径不小于75mm。
(3)原始班报表各班必须指定专人在现场及时填写原始报表,要做到真实、齐全、准确、整洁。
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均要填写。
记录员应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记录,机长要每天校对原始记录,发现错误要及时修正,无误后签字并移交地质人员保存。
(4)岩芯采取及岩芯牌、岩芯箱岩芯的采取:岩心分层采取率不低于70%,矿心(包括矿化带及3~5m 顶底板)采取率不低于80%,在厚大矿体内,当采取率连续3~5m低于80%时,要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提岩芯管采芯时,岩芯管要平放,禁止吊敲岩心管;采出的岩芯由机台负责用清水清洗干净,避免人为破碎,严格禁止拉长岩芯;及时用红油漆将岩芯进行编号,对于长度大于5cm的岩芯均要进行编号。
三维激电测量工作方法

三维激电测量工作方法嘿,你知道三维激电测量是啥不?这可是个超厉害的地质探测方法呢!先说说步骤吧。
首先得选好测量区域,就像挑一块好地准备种宝贝似的。
然后布置电极,这就像给大地装上无数双眼睛,让咱能看清地下的情况。
接着进行数据采集,那感觉就像在大海里捞宝贝,得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
最后分析数据,这就像解开一个神秘的谜题,充满挑战和惊喜。
注意事项可不少呢!电极布置得准确,不然就像眼睛长歪了,啥都看不清。
数据采集得认真,一点马虎不得,不然就像做饭忘了放盐,没味道。
分析数据得有耐心,不能着急,不然就像赛跑还没到终点就停下,啥成果都没有。
安全性咋样呢?那可是相当重要啊!就像走钢丝得有安全带一样,咱做三维激电测量也得注意安全。
设备得检查好,不能有漏电啥的危险。
操作人员得培训好,不能瞎操作。
这样才能保证安全,不然出了事可不得了。
稳定性呢?也很关键啊!就像盖房子得打牢地基一样,咱这测量也得稳定。
数据得可靠,不能一会儿有一会儿没。
设备得耐用,不能三天两头出毛病。
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稳定性,不然白忙活一场。
应用场景可多啦!找矿的时候能用,就像寻宝猎人拿着神奇的工具。
找地下水的时候也能用,就像口渴的人找水源。
工程勘察的时候也能用,就像建筑师在设计大楼前先了解地下的情况。
优势也很明显啊!精度高,就像显微镜能看清微小的东西。
效率高,就像跑车跑得快。
成本低,就像买东西物美价廉。
给你讲个实际案例吧!有个地方要找矿,用了三维激电测量,哇塞,一下子就找到了矿脉,就像瞎猫碰到死耗子,不过这可不是瞎碰,是有科学依据的。
这效果,杠杠的!三维激电测量就是这么牛!它能帮我们了解地下的神秘世界,找到我们需要的宝贝。
它安全又稳定,应用场景广泛,优势明显。
你还等啥?赶紧试试吧!。
激电测深法在吉东南某金矿上的应用

[收稿日期] 2006203212;[修订日期] 2006207231[作者简介] 王慧明(19622),男,吉林通化人,通化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高级工程师.激电测深法在吉东南某金矿上的应用王慧明,刘慧香,崔秀利(通化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吉林通化 134001)[摘 要]阐述了激电测深法在吉东南某金矿上的应用。
总结了该矿区地电场特征,论证了激电测深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激电测深法;地电场特征;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P 63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2427(2006)042026206激电测深法是一种常规物探方法,对于寻找与高极化体有关的矿产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吉东南某金矿上采用激电测深法,结果显示靠近钓鱼台组底部为高阻、高极化异常,经验证见矿效果很好,为该区扩大远景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金矿是地质踏勘工作中发现的,地表矿体较厚。
曾试探性打过一钻,并未见到理想矿体。
于是在矿带北东段布置了激电中梯扫面,见到了很具规模的异常带,在异常带上布置了3条激电测深剖面(见图1,2A 、3A 、4A 线),线距200m 。
通过激电测深得到了很好的深部异常,根据异常布置了钻探工程,见矿效果很好,为该区扩大远景储量、加大投资力度、增强投资信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立了由激电测深确定钻探的勘探模式。
1 地质特征及电性特征111 地质概况矿区出露地层:早元古宙老岭群珍珠门组,其岩性主要为硅化白云质大理岩及角砾状白云质大理岩,为一套浅海—滨海相富镁质碳酸盐岩沉积建造。
分布于矿区的北部,呈北东向带状展布,与上覆晚元古宙地层呈断层接触;晚元古宙青白口系钓鱼台组主要岩性:底部为赤铁石英砂岩及角砾岩,是金矿的矿源层及赋存层位。
中部为厚层状灰白色含铁锈斑点石英砂岩。
上部为灰白色含海绿石石英砂岩。
分布于矿区的北西部及中部,与下伏老岭群珍珠门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局部呈断层接触;南芬组主要岩性为紫色、黄绿色页岩、粉砂岩及泥质灰岩,分布于矿区的中部,与下伏钓鱼台组整合接触,震旦系桥头组主要岩性为灰白色含海绿石石英砂岩夹深灰色粉砂岩,与下伏南芬组呈整合接触。
3.大功率激电测深工作方法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大队物探八院工作方法(三)激电中梯、激电测深(中梯、对称四极装置)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大队物探八院目录第一章基本原理 (7)第一节直流激发极化法勘探原理及应用条件 (8)一、直流激发极化法的基本原理 (8)二、(视)电阻率和(视)激化率的概念 (10)(一)视电阻率(ρs) (10)(二)岩(矿)石的导电性特征 (11)(三)视激化率(ηs) (12)三、影响(视)电阻率、(视)极化率数值大小的主要因素 (13)(一)影响视电阻率(ρs)的主要因素 (13)(二)影响视激化率(ηs)的主要因素 (14)第二节直流激电工作装置示意图 (15)一、直流激电工作装置概述 (15)二、激电测深装置 (16)三、激电中间梯度装置(A—MN—B) (17)第二章仪器设备 (19)第一节仪器设计基本原理 (19)一、发送机 (20)二、接收机 (21)第三节主要技术指标 (21)一、仪器的基本要求 (21)二、技术规程对仪器的要求 (22)(一)仪器的技术指标 (22)(二)导线与线架的技术指标 (22)(三)电极的技术指标 (22)三、大功率激电测量系统 (23)(一)DJF10-1A发送机 (23)(二)DJS-8接收机 (24)第四节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26)一、大功率激电测量系统接收机 (26)(一)仪器故障检查诊断 (26)(二)仪器保养 (27)二、发送机可能产生的故障及简单维修 (27)第三章工作技术规范规程要点 (28)第一节常用的规范、规程 (28)一、电法类 (28)二、测量类 (28)第二节装置要求 (29)一、激电测深 (29)二、激电中梯 (30)第三节采集信号要求 (32)一、激电测深 (33)二、激电中梯 (35)第四节精度要求 (36)第四章野外工作流程 (39)第一节工作流程图 (39)第二节生产准备阶段 (40)一、设备及人员配置 (40)二、设备及人员安排 (40)三、技术储备 (41)第三节仪器检测和技术试验 (42)一、仪器性能检查 (42)二、技术方法试验 (43)(一)激电测深 (44)(二)激电中梯 (44)第四节测网布设及测地工作 (44)一、激电测深 (44)二、激电中梯 (45)第五节装置类型 (47)一、激电测深装置 (47)二、中间梯度装置 (47)第六节仪器参数和测量要求 (48)一、仪器参数设置 (48)二、测量要求 (48)第七节原始数据采集 (50)第八节资料预处理及基本图件制作 (51)一、资料预处理 (51)二、基本图件制作 (53)(一)应提交的图件 (53)(二)成果图件的技术说明 (53)(三)几种主要成果图件的具体要求 (53)第五章质量检查 (56)第一节观测精度检查 (56)第二节异常检查 (58)一、观测误差造成的假异常 (58)二、客观存在的异常 (59)(一)地质观察研究 (59)(二)综合剖面 (59)(三)物性测定 (60)第六章资料整理与工作总结报告编写 (61)第一节资料整理 (61)第二节工作总结报告编写 (61)一、名称 (61)二、编写内容 (61)第三节资料验收清单 (63)第一章基本原理电法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以地下岩(矿)石的电性或电磁性质差异为基础的,利用直流或交流电(磁)场来研究地质结构和寻找有用矿产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简称电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电测井方法与技术要求
一、井中激电的目
井中激电是勘查多金属和贵金属硫化物矿床及寻找井旁和深部盲矿体而及离钻井的距离和方位有效井中物探方法之一,本项目采用的是井中物探测量方法中的五方位地—井测量方式,利用该方法可确定钻孔内每个方位的地质体(矿体)在地下半空间的赋存的位置情况。
二、激电测井方法
根据本区的地质特点,和寻找井旁、井下地质体采用五方位地—井方式测量。
1、装置形式及测量方式
(1)采用梯度装置点测方式,即电极MN 同时下井,M 极在上,N 极在下。
深度计算点定在MN 极的中点。
由于MN 极距增大,外来电干扰的影响也会增大,同时由于平均作用异常曲线会变得平滑,不利于分辨较小或较弱的矿体异常,结合地质情况分析,设计MN=10m ,测点点距等于MN 极距,在有意义的井段,特别是在矿体异常的特征点附近,应适当加密。
无穷远B 极至井口的距离必须足够大。
B 极距离过小会影响勘探深度和探测范围,并使异常曲线发生畸变。
B 极距离的确定,依据原则为B 极在测量点产生的极化场小于A 极在该点的极化场的5%。
确定B 极距离的关系式如下:
11123/2-⎥⎥⎦
⎤⎢⎢⎣⎡+⎪⎭⎫ ⎝⎛=h r h r B δ 式中:B r —B 极至井口的距离;
r—A极至井口的距离;h—测量井深; —B极影响的允许误差。
由于上式是在假设地下为均匀介质的情况下导出的,故此实际布置B 极时,距离应大于上式的计算值,同时B极尽量布置在垂直矿体走向的方向上。
根据钻孔深度和上述公式计算,B极布线为孔深的3倍,如孔深300米,B极布线距孔位900米,B极布线方向垂直地质(矿)体,为北东40度。
工作中对所有完成的钻孔首先作r=0(即A极置于井口接套管)到地—井方式测量,在发现井旁盲矿异常或有必要进一步工作时,再进行地—井方式方位测量,即把A极依次布置在钻井的北、东、南、西(或根据实际地质体走向)各方位上,并在每个方位上均作地—井方式测量。
方位测量时A极距井口距离r的选择,应以能获得最明显的井中激电异常和最显著的方位差别为原则,通过实验确定r值。
一般井深小于500m时,可选用100~300m,井深500~1000m时可选用300~500m。
各方位A极至井口的距离应相等,且它们的供电电流强度也应一样,由于钻孔深度在300米以内,A极的的四个方位布线距井口100米。
(2)供电电极采用不锈钢电极,长度50厘米,测量电极采用不极化电极。
三、激电测井技术要求与质量检查
1、野外工作:去井场前,应对供电系统、发送系统、接收系统及通讯设备进行检查,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在井场应妥善安放仪器设备,牢固绞车和井口滑轮,以防电缆跳出轮槽。
电源线与测量线
应分开布放,排列整齐,以避免干扰。
电极系于电缆应连接可靠,并下放到井内液面以下通电检查,在确认整个线路工作正常后方可正式下井测量。
无穷远极要布置稳妥,防止被破坏。
2、技术保障:测量供电前必须在确定供电回路、电极接地均属正常,布极人员离开裸导线和电极处于安全状态后方可供电;在未确定停止供电时不得触摸电极,发电机停车后方可通知收线和移动电极。
电缆与井下电极系连接处的拉力,应小于电缆的允许拉力。
井下电极系离井口20m 时,应有减速警戒记号。
检查绞车刹车正常后方可下放电缆,下放速度不易过快,以防损坏电缆和电极系。
下井遇阻时,不得用井下电极系和重锤冲击障碍物。
提升电缆遇卡,应立即停车,上下活动电缆以求解脱。
3、系统质量检查应在该井测量工作结束时,在相同点位或井段上进行,检查点数或井段应不小于测量工作的10%;当测量工作少时,至少应检查点5个或检查井段20m 。
4、检查点或检查井段,应布置在对异常控制有意义的井段和质量可疑部位,并力求均匀。
当s η大于3%时,检查质量用相对误差(ε)来衡量,当s η不大于3%时,检查质量用绝对误差(A ε)来衡量。
计算公式为:
()%100/121⨯-=s s s ηηηε;21s s A ηηε-=
式中:1s η—测量值;2s η—检查值。
5、视激化率异常变化剧烈和视电阻率接近零值的井段,检查只确认异常的存在,不参加质量评价,也不计入检查测量工作量。
6、设计精度
本次五方位地—井井中激电测量工作设计总精度为Ⅱ级精度,即视极化率相对误差%10%5≤<ε;视极化率绝对误差0030.00015.0≤<A ε;视电阻率相对误差%7%5≤<ρε。
四、仪器设备
本次井中物探测量工作采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ZD —6A 型井中激电测井主机、2000米变频自动纹车JCH —2000型、密封软电极系JD —3、JCH —3纹车控制器、井口滑轮、四芯铠装电缆2000米、布极导线5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