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节能降耗减排增效

合集下载

节能降耗好经验好做法

节能降耗好经验好做法

节能降耗好经验好做法
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高效能设备和技术,如LED照明、高效电机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增加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利用循环利用和废弃物能源资源,如利用废热发电、废弃物转化能源等。

3. 加强能源管理: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能源监测、分析和优化管理,实现能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4. 优化工艺流程: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能源浪费和冗余,如提升生产线效率、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损耗等。

5. 引入清洁能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替代传统的高能耗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6. 增加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通过提升员工的能源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节能降耗工作。

7. 加强政府监管和政策支持:加强对能源消耗行业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

8. 建立能源节约文化:将节能降耗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促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9. 开展能源审计:定期进行能源审计,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和消耗问题,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

10. 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主动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和技术交流,引进和吸纳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和经验。

节能减排的建议10条

节能减排的建议10条

节能减排的建议10条节能减排是指通过合理利用能源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下面列举了十条节能减排的建议。

1. 提倡低碳出行。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开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 定期维护和调整能源设备。

确保家庭和工业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能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3. 鼓励使用节能电器。

选择能效标识高的电器产品,例如能耗低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减少家庭能源消耗。

4. 提倡绿色建筑。

在建筑设计和装修过程中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如使用节能灯具、隔热材料等,减少建筑物对能源的需求。

5. 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6. 倡导节约用水。

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例如修复漏水、安装节水设备、合理安排浇灌等,降低用水对能源的需求。

7. 推广循环经济。

鼓励废物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8.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采用高效照明系统、隔热材料、节能电器等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9. 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测。

建立能源消耗的监测和管理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的问题。

10. 提倡绿色生活方式。

鼓励大家养成节约用电、用水和减少垃圾产生的良好习惯,共同保护环境。

通过以上十条节能减排的建议,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这些建议也能够帮助我们节约能源,减少能源开支,提高生活质量。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为建设低碳环保的社会作出贡献。

能源消耗减排方案

能源消耗减排方案

能源消耗减排方案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能源的获取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和能源消耗也给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空气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积极采取减排措施,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本文将就能源消耗减排方案进行探讨。

一、加强能源管理能源管理是减少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规范的能源管理可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提倡节能意识: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如合理使用空调、开启电器休眠模式、节约用水等。

2. 推广高效节能设备:采用能效等级高的电器设备,例如使用节能灯泡、高效电扇等。

此外,工业领域也应优先选择节能型设备。

3. 建立能源监测系统:通过建立科学的能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能源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能源浪费行为,精确计量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4. 加强能源管理培训:组织能源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对能源管理的认识和能力,加强管理人员对能源管理的重视。

二、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一种对环境友好且永不枯竭的能源,其发展利用是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示例:1. 太阳能利用:加大太阳能发电设施的建设和使用。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居民和企业安装太阳能光伏板,提供财政补贴。

2. 风能利用:开发风能资源,建设风电场。

适当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力资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水能利用: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建设水电站。

在合理保护水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能资源。

4. 生物质能利用:发展生物质能技术,如生物质能利用发电、生物气体的生产和利用等。

三、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结构优化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减少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比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增长质量,是能源消耗减排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降低能源密集型行业排放:鼓励工业企业改善工艺,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排放。

加大对高耗能行业的整治力度,优化能源使用结构。

环保生活如何减少能源消耗

环保生活如何减少能源消耗

环保生活如何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在现代社会,能源消耗量庞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地球家园,每个人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从个人生活中减少能源消耗。

本文将介绍几种环保生活方式,帮助大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一、增加能源利用效率1. 购买节能家电:选择能量效率高的家电产品,例如LED灯泡、节能冰箱、空调等。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减少碳排放。

2. 合理使用家电:养成合理使用家电的习惯。

比如,及时关掉不用的电器,合理使用高峰电力,选择低耗电的电器等。

只有在必要时使用家电,并注意及时拔掉插头,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3. 改善建筑材料:选择高绝热和高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如双层玻璃窗、保温材料等,减少室内外温度差,降低制冷和供暖的能源消耗。

二、优化交通方式1. 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步:在短距离内,选择骑自行车或步行代替开车。

这样不仅能减少对汽车的依赖,还可以增加锻炼。

2. 拼车出行:将出行路线与他人共享,减少车辆数量,降低能源消耗和交通拥堵现象。

3.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等,以减少个人车辆的使用,降低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

三、改变用水习惯1. 勤修水管:修复漏水问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及时更换受损的水龙头、水管等设施。

2. 控制用水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减少无意义的用水行为,如在刷牙时关掉水龙头,合理使用洗衣机等,以减少用水量,降低用水成本和能源消耗。

3. 循环利用水资源:例如,用洗菜水来浇花,洗澡后的浴缸水用来冲厕所等。

通过循环使用水资源,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四、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1. 垃圾分类:遵循当地的垃圾分类政策,将可回收、可再生的物质与一般垃圾分开,以方便回收利用。

2. 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和包装,选择环保可循环利用的产品。

这将减少垃圾产生的数量,避免资源的浪费。

3. 回收利用:认真执行回收制度,将可回收的废物送到指定回收站,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能源降耗增效方案

能源降耗增效方案

能源降耗增效方案能源效率和降耗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对能源消耗进行有效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而能源降耗增效方案则是实现能源消耗管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能源降耗方案1. 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减少能源浪费和额外的能源消耗。

同时,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能够保证生产流程的顺畅,提高生产效率。

2.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引进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同时也能降低生产能源消耗。

3. 加强设备能耗监测对于关键设备的能耗进行监测,能够实时掌握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能耗过高的问题,减少能源浪费。

4. 开展员工能源消耗教育和培训培训员工关于能源消耗的知识,激发员工的节能意识,提高员工节能措施的实施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二、能源增效方案1. 实施能源的多样化利用多样化利用能源,采用新能源,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也能保护环境。

2. 开展能源利用协同工作能源领域内的利用应该实现协同化,通过整合利用多种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对能源进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利用技术手段改进能源生产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4. 在能源管理方面加以完善从管理层面上深入挖掘并解决问题,对于能源的管理加以完善,通过管理实现降耗,增效的目的。

结语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能源的降耗增效方案则是实现能源管控的重要措施。

希望能够广泛应用这些方案,来推动能源消耗管控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地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能源降耗增效措施方案

能源降耗增效措施方案

能源降耗增效措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急剧增加,但能源资源有限,加之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各行各业的企业都面临着能源成本的压力。

因此,为了降低企业的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能源降耗增效措施成为了企业的切实需求。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能源使用结构仍然以传统的化石能源为主,而且存在着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和不可持续等问题。

因此,企业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降低能源成本和减少污染。

三、能源降耗增效措施方案1.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企业可以通过引入高效节能设备,包括节能灯具、节能电器、节能炉具、节能办公设备等,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对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对企业重要的能源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可以使这些设备在使用寿命内保持高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3.加强能源管理:建立能源绩效评价体系、量化能源消耗、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耗计划和节能措施,强化能源管理,使得企业在能源利用上更加高效合理。

4.推广低碳生产模式:推广低碳生产模式,例如先进和清洁能源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并降低能源成本。

5.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通过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员工的能源意识,传播节能环保理念,更好地落实节能措施,发挥出最大的节能效果。

四、实施效果实施上述能源降耗增效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碳排放并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有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进一步评估能源降耗增效措施的实施效果,并不断优化和改进。

五、结论通过实施上述能源降耗增效措施,企业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并发挥出社会责任的作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但是,在实际实施中,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能源降耗增效措施,并且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环保增效的目标。

节能减排措施(绿色低碳技术)

节能减排措施(绿色低碳技术)

节能减排措施(绿色低碳技术)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先进的能源技术和设备,优化能源使用方式,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空调设备等,降低能源消耗。

二、推广清洁能源推广清洁能源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同时,加强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

三、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减少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对环境的影响。

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通过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方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例如,采用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新的资源或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推广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筑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设计理念,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和排放。

例如,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等技术,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设计理念,减少建筑物的环境污染。

六、促进绿色交通发展促进绿色交通发展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广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量,降低交通能耗和排放。

同时,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

七、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加强资源回收利用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完善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将废弃物转化为新的资源或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采用废弃物分类回收技术,将废弃物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不同类别进行处理;采用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新的资源或产品。

八、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通过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引导人们选择环保、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

生产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措施

生产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措施

生产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节能降耗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为了实现降本增效,工厂和企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生产流程。

通过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品产生,从而实现节能降耗。

例如,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设置能源自动化控制系统,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2. 采用新型节能设备。

选择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品产生的新型设备,比如高效节能电机、变频器、节能灯具等,可以有效地减少生产成本。

3. 加强管理。

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加强对能源消耗和废品产生的监控和管理,制定能源管理方案,促进节能降耗,为企业节约成本。

4. 进行能源回收。

对废水、废气等进行能源回收,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5. 开展员工培训。

加强对员工的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其节能降耗的意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废品产生。

总的来说,采取这些措施可以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和废品产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能与降耗锅炉在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使用的锅炉可分为以下几类:(1)燃料上分,可分为燃油锅炉、燃煤锅炉、燃气锅炉。

(2)从负荷上分,可分为蒸汽锅炉,热水锅炉。

无论哪类锅炉,在锅炉热力系统都是用电大户,其交流电机的调速节能的潜力很大,搞好风机水泵的节能改造,使这些风机水泵处在最佳运行状态,对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和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锅炉燃烧系统中煤消耗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能耗指标,节能减排主要是减少煤中的硫分和灰分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国家对企业单位节能减排的指标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硫分和灰分的含量是检验锅炉排放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它关系和影响到每个企业的发展和前途。

所以节能减排工作对我们供暖企业来讲应该如何去做,提高节能意识、降低能源消耗就摆在我们面前。

在锅炉供暖消耗中的主要指标是煤、电、水,而煤是占整个指标中最大的一个。

直接影响热水锅炉供热和燃烧及热效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下几个方面:1.合理的工艺设计,选择先进的、性能优良的锅炉及配套设备,以及投资运行费用是关键。

2.选择合适煤层厚度、煤粉粒度、炉排转数与鼓风机转数(风煤比)的关系,烟道含氧量的大小对锅炉燃烧的影响。

3.炉膛温度和炉膛负压与引风机的关系对锅炉燃烧的影响。

4.选择合适煤质对锅炉燃烧的影响对比分析。

5.提高司炉操作人员的锅炉燃烧理论知识和人工实际操作水平及司炉人员责任意识。

6.实现先进的自动控制是保证锅炉经济安全运行和减低能耗的基础。

7.严格按照锅炉水质标准,保证锅炉合适的循环水流量(循环水泵压力),定期排污减少锅炉结垢,提高锅炉热效率。

8.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和调整好二次网的水力平衡及减少二次网的失水量有利于提高锅炉热效率。

9.除尘器的除尘脱硫效果是影响环境的关键从以上九个方面是影响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生产的关键点;是节能减排,降耗增效主要因素。

1.合理的工艺设计,选择性能优良的锅炉及配套设备,是减少投资运行费用的关键集中供热的设备和工艺主要由锅炉设计单位和热力设计单位来解决,对于一个热水网路,当设计供回水温及设计热负荷确定后,各管段的计算流量随之确定。

当选用较高流速,即选用较大的比摩阻时,管径可较小,因而减低了管网的投资和热损失费用,但管网的总压力损失增大,电能的耗费要增大,因而可以按年计)。

算费用为最大的原则来确定经济比摩阻(RZ=WK+C 元/年K—投资额(元)C—年经营费(总成本)元/年W—系数1)静态法:W=Xt Xt为标准投资效果系数2)动态法:W=Qg Gg为资金回收系数热水网路的年经营费,主要计算如下:1)输送热水的电能费用Cd 元/年2)管网的热损失费用Cr 元/年3)管网的折旧维修的年扣除费用,折旧率按4.8%,加小修及其他总折旧率8%~10%;大修费率1.4%。

通过上述分析这里可以降低整个费用,其他就不在多讲了。

2.选择合适煤层厚度、煤粉粒度、炉排转数与鼓风机转数(风煤比),烟道含氧量对锅炉燃烧的影响。

当煤层厚度不变时,炉排转数高低直接影响煤仓下煤的多少,在炉排上的煤形成三段燃烧区域,预热区、燃烧区、燃尽区(待尽区),这三个区域与进风道风压、风量之间存在风煤的配比关系。

一般锅炉有左右8个进风道组成,如何调整风室的压力和流量分配,仅凭着经验来烧;风煤配比合理性差,保证不了充分的燃烧,通过烟道的含氧量来确定。

是保证合适的风煤比的关键。

影响锅炉燃烧的因素:炉膛温度高低直接影响炉膛煤的燃烧状况。

炉膛温度越高燃烧越好,必须保证炉膛温度在合适温度情况下(一般在700℃)以上,尤其对劣质煤要求就更高;否则就不能保证良好的燃烧状况,如何提高炉膛温度:(1)提高进入锅炉风温(空气预热器换热效果)。

(2)提高进入锅炉水温(省煤器预热效果)。

(3)煤的水分含量要合适(有利于燃烧)。

(4)合理的锅炉循环水流量(可通过循环水泵压力进行调节设定)。

(5)控制进风量与煤的配比(看烟道的含氧量)。

(6)提高回水的温度(有利于锅炉燃烧)。

(7)选择合适的煤质(是关键)。

从燃烧过程热效率的分析η、空气过剩率µ、烟气中氧含量O2%三者之间的关系;燃料燃烧输入锅炉的热量大约有90%变成水汽热焓,即η的90%。

锅炉燃料损失有2%是炉壁热损失,8%为烟道烟气的热损失,故锅炉燃料控制要分析η、µ、O2%三者之间关系,见图P443,过剩空气系数、排气中氧含量,燃烧效率与污染关系图,从图中看出,横轴是实际的空气量与使燃烧完全燃烧所必须的理论空气量的比率,一般用空气过剩率烟气µ表示:µ=21/(21-O2%)式中,O2%—排烟氧气浓度的百分含量。

当µ=1时称为理论空气量,µ<1.02时,称为不完全燃烧,由于空气不足氧含量下降,入炉燃料燃烧不完全,火焰呈暗红色,并伴有黑烟,热损失大,η下降,当µ>1.10时,称为空气过剩燃烧区,燃烧火焰白炽挺直,炉内空气过剩,从烟囱中排出会导致热损失增大,η下降。

同时还会产生NOX 、SOX等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当1.02<µ<1.10时,低过剩空气区域,燃烧才最佳状态区域,燃烧完全燃烧,热损失小,燃烧热效率η高,燃烧生成NOX 、SOX少,为便于测量,一般采用氧化锆分析仪测量烟气中氧含量分析来设定µ。

(当μ的最优值为1.08-1.15时,可得A的最优值为1.6%-3%),因此烟气中氧含量是间接反映锅炉热效率的一个重要参数。

一般锅炉排烟中O2%的含量为4%左右,如果将排烟中O2%的含量为1%左右,可达到节能的效果。

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任务:锅炉出口压力和温度稳定;保证燃烧过程的经济性,在压力和温度恒定的条件下,,要使燃料量消耗最少,且燃烧尽量完全,使热效率最高,为此燃料量与空气量保持合适的比例;保持炉膛负压恒定(-2~10㎜HO)。

即20~100Pa。

21)锅炉压力一定时温度控制和燃料与空气比值控制2)燃烧过程的烟气含氧量控制:过剩空气量常用过剩率μ,即为实际空气量Qp 和理论空气量Qt之比,μ=Qp/Qt。

μ是衡量经济燃烧的一种重要指标:μ=0.22/0.22-A=1+A/(0.22-A)由最优值μ计算出A的最优值,当μ的最优值为1.08-1.15时,可得A的最优值为1.6%-3%,因此烟气中的含氧量A可作为一种直接衡量经济燃烧的指标。

3.炉膛温度、炉膛负压和引风机的关系对锅炉燃烧的影响锅炉燃烧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有四:(1)保证产热的稳定,能按负荷高低变化自动增减燃料(煤量)和鼓、引风量。

(2)保证最佳的燃烧,供热温度稳定,既要防止空气不足使烟囱冒黑烟;又不要因空气过量而增加热量损失。

(3)保证锅炉安全运行,保证炉膛有一定的负压、负压太小甚至为正,会造成炉膛内热烟气的外泄,影响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负压过大,会使大量冷空气漏进炉内,使热量损失增加。

(4)炉膛负压控制系统是一个前馈反馈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引风机来实现调整炉膛压力,一般控制在P≤-20Pa左右为宜。

当锅炉负荷变化后,燃料及送风量均将跟着变化,但引风量只有在炉膛负压偏差时才能由引风调节器去控制,这样引风量的变化将落后于送风量,从而造成炉膛负压产生较大的波动,解决的办法引入送风量的前馈信号控制(人工控制先调整引风后调整鼓风)。

4.选择合适煤质对锅炉燃烧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煤质的对比分析:假如: -145 5400kcol/kg左右单价380元/T灰包 2000kcol/kg左右单价100元/T按2:1配比混合后4300 kcol/kg左右折合后平均单价290元/T左右在气温和控制要求不变的条件下,每天消耗煤量120T左右比正常4300 kcol/kg的煤质要多烧20—30T左右。

每天比正常多消耗电量900—1000度左右,按平均0.65元计算。

煤: 290元/T*20T =5800元电: 900度*0.65元=585元两项多出合计: 5800+585=6385元由此可见,用此煤与灰包混合配比的煤是不太划算。

通过实际用煤情况,用较好煤质的升温快、便于调整、机械磨损小、省电、燃烧好、不宜结焦、减少下火跑煤现象的发生、炉子寿命长。

在保证集团下达的用煤指标的不超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选择用煤也是降低成本关键之一,做好供暖工作。

实时调整锅炉控制的温度,既不超出用煤指标,又不减少锅炉热效率,同时保证热用户温度达到18±2℃指标。

煤质化验指标有:水分(M%)、全水分(V%)、灰分(A%)、挥发分(V%)、固定碳(FC%)、发热量(Q)低位发热量(kcol/kg)、焦渣特性(CRC)、粘结指数(G)、灰熔点(熔融性温度)8个。

这些也是能否保证和判断锅炉用煤和燃烧运行好坏指标之一。

(1)水分(M%):煤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内在水分(minh)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二是外在(mf)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

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总和。

一般来讲,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

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它不仅浪费大量运输成本,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一般水分每增加2%,发热量降低100 kcol/kg。

(2)灰分是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

灰分为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外在灰分是来自岩石碎块或人为掺入石块,内在灰分是成煤的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

灰是有害物质,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发热量降低100 kcol/kg左右。

(3)挥发分(V)是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产物。

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讲,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挥发分降低。

(4)固定碳质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

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

(5)发热量(Q)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的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

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

发热量国际单位为百万焦耳/千克(MJ/kg),而常用单位千卡/千克(kcol/kg),在衡量镁炭消耗时,要把实际使用的不同发热量的煤炭换成标准煤,标准煤的发热量为29.27MJ/kg(7000 kcol/kg)。

(6)粘结指数(G)是在规定条件下以煤在加热后粘结专用无烟煤的能力,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故粘结指数越高,结焦性越强。

(7)煤灰熔融性温度(灰熔点)是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熔融性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流动温度(FT),常用软化温度(ST)来表示,灰熔融性温度越高,煤灰不容易结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