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课件 钱钟书《围城 》
《围城钱钟书》课件

在婚姻中,家庭责任和个人自由常常是一对矛盾。在《围城》中,主人公们在面对家庭责 任和个人自由的选择时,常常陷入困境,无法找到平衡。
职业的围城
职业选择的困境
现代人在选择职业时常常面临各种困境,如兴趣与现实的矛盾、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冲突等。在《围城》中,钱钟 书通过主人公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揭示了这些困境。
06
《围城》与现代人生存困 境
婚姻的围城
婚姻的困境
婚姻对于许多人来说,常常是一个看似美好却充满困境的选择。在《围城》中,钱钟书揭 示了婚姻内外的种种矛盾和困境,使人们对于婚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爱情的理想与现实
《围城》中的婚姻并非都是幸福的,许多人在婚姻中失去了爱情,或者在追求爱情的过程 中遭遇困境。这反映了现代人在追求爱情和婚姻中的困惑和无奈。
许多读者对《围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和人文精神。
02
广泛传播
由于该作品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力,许多读者在接触之后对其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进而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03
情感共鸣
很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认为该作品所描绘的人
物形象和生活场景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THANKS
感谢观看
人物命运
唐晓芙的命运充满了波折 。她最终没有得到真爱, 而是嫁给了一个不合适的 人。
孙柔嘉
人物性格
孙柔嘉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女性 。她善良、体贴,但又有些懦弱
、依赖。
人物背景
孙柔嘉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家庭,接 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她渴望得到 真爱,但却常常被男人所忽视。
人物命运
读书分享会PPT模板钱钟书《围城》含内容

心理描写
《围城》塑造的人物性格现 实、典型,心理描写的逼真、 传神以至于读者们心灵感应; 批判人性与文化,手法上幽 默,精神内涵深刻。这些多 得益于独具匠心的比喻手法。 妙语连珠,深入脑海,不仅 记住这些佳句,更记住了这 些佳句所叙述的人、事,以 及这些人、事背后的深刻而
广袤的隐喻。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在中国大陆,很多人是借电视剧和广播剧的播出才了解了钱钟书和《围 城》这部小说的。《围城》续作频现,尽管一时兴讼,也都能算是一段 文坛佳话。两部续作,也因此被好事者列为“钱学”研究书目。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1990年黄蜀芹导演10集电视连续剧 《围城》,并有改编的《围城》32 集广播连续剧。
作者 钱钟书 类别 现代文学,讽刺小说
字数 253千字 发表时间 1947年
钱钟书(1910年10月20日—1998年12月19日),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 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 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 特学院学士学位。 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58年创作的 《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 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 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 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目录
CONTENTS
01 在此处添加标题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02 在此处添加标题
围城

围城钱钟书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学者型作家、文学研究家。
著有文艺研究论著《管锥编》、《谈艺录》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鬼兽》,《围城》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
《围城》也是中国现代的一部非常经典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小说中不厌其烦地表现了“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的奇怪现象。
小说以方鸿渐为主线,展现了当时缤纷复杂的社会百态,写出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现状:虚伪、假冒、懦弱、争斗、丑恶、假仁假义……读完这本书之后,除了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意外,还被钱钟书先生幽默地笔调折服。
在方鸿渐回国的船上有这样一段:“……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镂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
在热带热天,这也是最合理的装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
可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
那些那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停。
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鲍小姐并未一丝未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真理’。
”“熟食铺子”、“真理”多么贴切的词语,及表现出鲍小姐的妩媚,又体现出那些男学生的放荡不羁。
这些体现钱钟书先生幽默风趣,且极富讽刺意味的言辞《围城》这本书中很多,例如:“这种预备并不费心血,身血倒赔了些,因为蚊子多。
”“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羡慕她的老子或她的哥哥。
”我喜欢这句话,我觉得这句话很现实,现在很多人在相亲的时候就是这样。
开口就问家世怎样,现实也好,势力也罢。
现实中到底有多少人是因为爱一个人而与其步入婚姻的殿堂。
“拍马屁就跟谈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
”我以前只知道爱情容不下第三者,到现在才知道原来怕马屁也是这样。
这算不算是钱钟书先生的一种幽默呢?“老头子谈恋爱,就像老房子着了火,没得救。
”这句话怎一个讽刺了得?“他躺下来又坐了起来,打消已起的念头好比女人打胎一样的难受。
经典PPT--《围城》-钱钟书

胡 屠 户 打 了
儒 林 外 史
»
«
脏一 油句 腻话 ?形
容 饭 馆 桌 子 的 肮
晚
" "
而 失 眠
清的
夜
明那
杜样 牧漫 漫 难 度 。
夜 , 都 比 不 上 因 没 有 面 包 吃
包 吃 的 日 子 , 长 得 像 失 眠 的
还 不 够 亲 切 , 长 得 像 没 有 面
谓 长 得 像 没 有 面 包 吃 的 日 子
?
脸打头最油,意在
04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围城》表达的是一种文化困境、一种时代的困境, 这座没有围墙的“城”,围住了多少人的心。小说的 主人方鸿渐就生活在这个围城当中。方鸿渐是个典型 的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 良心的知识分子,这样的性格、这样的态度构成了他 的“围城”,似乎影响了他的一生。
《围城》
钱钟书
01
作者简介
02
书籍简介
03
故事梗概
04
读书感悟
01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
,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
”
02 书籍简介
围城
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 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 小说。被誉为“新儒林 外史”。故事主要写抗 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
的城 笼笼
。
。骂来后纸她义说鸿 电,一震的,自渐
恋 爱
清似 两 句 颤 话 好 己 身
的眼话着雨比,心
明发 是 , 雨 点 头 没 仿 大
望 地 明
钱钟书专辑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

此心 伤春伤别昔曾经 木石吴儿渐忏情 七孔塞茅且浑沌 三星钩月不分明 闻吹夜笛魂犹警 看动风幡意自平 漫说此中难测地 好凭心画验心声
钱钟书先生诗作
赠绛 卷袖围裙为口忙
朝朝洗手作羹汤 忧卿烟火熏颜色
欲觅仙人辟谷方
睡梦 别犹相忆睡全忘 目语心声两渺茫 情最生疏形最密 与君异梦却同床 睡乡分境隔山川 枕坼槐安各一天 那得五丁开路手 为余凿梦两通连
• 1969—1970年五十九——六十岁 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 “先遣队”去河南省罗山县的“五七干校”。不久,“五七 干校”迁至淮河边上的河南息县。1970年6月,女婿王得一被 逼含冤自杀。 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
• 1975年六十五岁 此年前后,海外误传钱钟书的死讯,在港、 台、日本等地引起了一阵悼念活动。于1977年前后被澄清。 《管锥编》初稿完成,此后又陆续修改。
对月同绛
分辉殊喜得窗宽 彻骨凝魂未可干 隘巷如妨天远大 繁灯不顾月高寒 借谁亭馆相携赏 胜我舟车独对看 一叹夜阑宁秉烛 免因圆缺惹愁欢
钱钟书先生诗作
窗外丛竹
上窗写影几竿竹 叶叶风前作态殊 萧瑟为秋增气势 翩翻类客转江湖 不堪相对三朝格 漫说何能一日无 便当此君亭畔物 高材直节伴羁孤
钱钟书先生诗作
• 1933—1935年二十三———二十五岁 在上海光华大学任 外文系讲师。
• 1935年二十五岁 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 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结 婚,同船赴英。
• 1937年二十七岁 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毕业,获得副博士学位。 同年,入法国巴黎大学进修。女儿钱瑗出生。
钱钟书先生诗作
遣愁 归计万千都作罢 只有归心不羁马 青天大道出偏难 日夜长江思不舍 乾愁顽愁古所闻 今我此愁愁而哑 口不能言书不尽 万斛胸中时上下 恍疑鬼怪据肝肠 绝似城狐鼠藏社 鲠喉欲吐终未能 扪舌徒存何为者 一叹窃比渊明琴 弦上无声知趣寡 不平物犹得其鸣 独我忧心诗莫写 诗成喋喋尽多言 譬痒隔靴搔亦假
钱钟书《围城》课件

02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主要情节梳理
婚姻围城
方鸿渐与多位女性的感情纠葛,最终与孙柔嘉结婚,却发 现婚姻成为了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 想出来。
职业困境
方鸿渐留学归来后,在职业上屡屡受挫,从银行职员到大 学教师,再到报社编辑,每一次的职业变动都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职业困境和知识分子的无奈。
文学风格与特点
03
幽默讽刺
细腻的心理描写
独特的语言风格
钱钟书以幽默讽刺见长,《围城》中运用 了大量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揭示出人 物性格的荒谬和社会现实的丑恶。
小说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 现了人物复杂微妙的情感变化和心路历程 。
钱钟书在《围城》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语 言手段,包括古典诗词、民间谚语、外语 词汇等,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留学英、法,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上海光华大 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钱钟书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就。著有《谈艺录》、《宋 诗选注》、《管锥编》等学术著作,以及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等文 学作品。
《围城》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批判社会现象
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进 行批判,如封建思想、官 僚主义、拜金主义等。
挖掘人性弱点
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挖 掘出人性的自私、虚伪、 懦弱等弱点。
对后世文学创作启示和影响
拓展文学题材
打破了传统文学的题材限制,将 婚姻、家庭等日常生活纳入文学
创作范畴。
创新叙事技巧
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视角为后来的 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
现实问题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围城》PPT演示课件

拓展阅读资源推荐
钱钟书《人·兽·鬼》 巴金《家》、《春》、《秋》三部曲
杨绛《我们仨》 老舍《四世同堂》、《茶馆》等经典作品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作品以其深刻的主题、独特的人物塑造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为世界文 学宝库增添了瑰宝。来自 06学术研究与拓展资 源
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介绍
01
02
03
04
钱钟书《围城》的文学价值与 影响研究
《围城》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及 其文化意义
《围城》中的讽刺手法与幽默 表达
《围城》与现代中国文学的发 展关系
。
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03
探讨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命运及社会责任。
04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 法
讽刺幽默运用
讽刺现实
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 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深刻 揭露和批判。
幽默诙谐
运用反语、双关等技巧, 使语言风趣幽默,增强作 品可读性。
笑中带泪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 读者感受到人物命运的无 奈和悲哀。
。
孙柔嘉
一个工于心计、善于伪 装的女性形象,婚后逐
渐暴露出真实面目。
叙事风格与特点
01
02
03
讽刺幽默
钱钟书运用讽刺和幽默的 笔法,揭示了当时社会和 人性的种种弊端。
细腻的心理描写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 入挖掘,展现了人性的复 杂和多样。
独特的语言风格
钱钟书运用独特的语言风 格,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 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 文学魅力。
钱钟书在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 域均有深厚造诣,其独特的学术视角 和文学才华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 上的重要人物。
《围城》课件

《围城》的创作手法和主题对当代文学创作具有启示意义,鼓励学 生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小说通过中西文化的交融,探讨了文化交流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 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影响
传统家庭观念的传承
小说中描写了传统家庭观 念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影 响,如婚姻观念、家庭责
任等。
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
小说中展示了传统道德观 念对人物行为的制约,如 贞操观念、等级观念等, 以及这些观念在现代社会
代知识分子如何坚守精神家园。
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
03
阐述《围城》中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鼓励学生培养独立思考
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经典作品传承价值
文学经典的传承
《围城》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其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导学生认识经典作品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围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体现 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世界价值。
细腻的心理描写
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人性的复杂和矛 盾。
独特的叙事结构
采用多角度叙事,打破传统小说的线性结 构,使故事更具张力。
02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主要情节梳理
婚姻围城
小说以方鸿渐的婚姻经历为主线 ,展现了他从对婚姻的渴望到陷 入婚姻困境的过程,体现了“城 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的主题。
社会现象解读
通过分析《围城》中的人物形象和 情节,引导学生对当代社会中的婚 恋、教育、职场等现象进行深入思 考。
知识分子责任和担当讨论
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城作者:钱钟书主要目录:一、钱钟书及其文学风格二、《围城》(一)、海外对《围城》的高度评价(二)人生与人性的双重嘲讽(三)丰富的文化知识(四)幽默讽刺与心理深度钱钟书在现代文学史上,很有戏剧性。
在建国以后的文学史上,没有钱钟书的名字,在80 年代初期的时候,他是作为出土文物被挖掘出来。
在广泛的社会阅读过程中,钱钟书的文学价值才浮现出来。
成为20 世纪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很多人把他看作是现代文学的第一流作家。
一、钱钟书及其文学风格钱钟书(1910――)江苏无锡人。
字默存,号槐聚。
父亲是汉学家钱基博,从小受家庭的熏陶,才华出众。
在小学、中学,数学极差。
国文特别突出。
字写得也不规矩,难得把字规规矩矩地写在格子里。
酷爱古典小说和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
酷爱外国的侦探小说,他出众的外语,就和读外国侦探小说有关。
1929 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成绩非常特殊。
数学15 分,英语成绩特别优秀。
一入学在学校就很有名气。
个性狂傲,任意臧否人物,在二年级的时候,在随意言谈之间,就挑战朱自清、冯友兰的学识。
甚至断言他父亲学识的“不足”。
吴宓还推荐他到外语系当临时的教师。
钱钟书在学识唯一敬佩的就是吴宓。
还在《新月》上发表过书评。
1935 年毕业到上海光华大学任英语教师。
同年到英国的牛津大学留学。
1937 年获得副博士学位。
牛津聘任他为讲师,他没有接受。
1937――1938 在法国生活过一段时间。
1938 年回国。
先后在西南联大、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等地任教。
1941 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46 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1946――1947 年,在《文艺复兴》杂志上连载长篇小说《围城》。
《围城》奠定了钱钟书在现代文学上的地位。
建国以后,任清华大学教授,1952 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任研究员。
钱钟书的学术成就很高,他的两部学生著作《谈艺录》(1948 )《管锥篇》,显示了他渊博学识。
有人说,钱钟书是现代中国第一博学鸿儒。
钱钟书不仅对精通古典学术,而且对欧洲的文学知识、文化知识也非常精通,甚至令西方学者相形见绌。
所以,现在有“钱学”的说法。
钱钟书性格很特别,从小有一种“痴气”,一生都有痴气,混混沌沌,疯疯傻傻,没有正经的那种性格。
抓青蛙,放到鞋里,拿着鞋上学。
青蛙跳出来,老师罚他,他也不太在意。
分不出左右来,上中学时候,穿皮鞋,不分左右脚,随意穿。
当班长,因为左脚和右脚分不开,只当了两个星期。
在清华大学的时候,上课不做笔记,一边看书,一边听课,有时还画漫画,同桌总是看女生,他画一幅漫画《许眼变化图》。
但是,考试总是全班第一。
在清华大学时候,总是看书,不分什么粗的俗的,喜欢的就看。
给杨降画花脸,在英国留学时候,杨降中午练毛笔字睡着了,他拿毛笔给杨降画花脸。
女儿睡觉的时候,在肚皮上画花脸。
刚解放的时候,养猫,他的猫和林徽音的猫打仗,他拿竹竿帮着他的猫。
钱钟书是非常富有个性的作家,其文学风格与现代文学主流作家存在巨大的差异。
他和张爱玲的共同之处是远离文学主流,凭借着纯粹的个人化的人生体验和文学理念进行创作的,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讽刺性文学风格。
钱钟书属于讽刺小说家,但是不同于现代文学的那种社会讽刺,而是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人生讽刺。
他似乎洞察了人生的虚无、荒谬,然后以一种超然的态度,俯视人生,对芸芸众生进行辛辣的嘲讽。
钱钟书很幽默、尖刻。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或者事情,他都能够看出可笑、可卑的地方。
比如:在小说《灵感》中,对于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门化的嘲讽。
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定委员会的一个专家问其中的唯一一个汉学家,中国的某个作品是什么意思。
这个汉学家说:“亲爱的大师,学问贵乎专门。
先辈毕生专攻汉文的圈点,我四十年来研究汉文的音韵,你问的是汉文的意义,那不属我研究的范围。
至于汉文是否有意义,我在自己找到确实证据以前,也不敢随人武断……”大家都称赞他治学严谨。
但是他还很谦虚,说自己还比不上得本届诺贝尔医学奖的眼病学者,他“只研究左眼,不诊治右眼的病,那才算专家。
”他的学识,对他的小说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现代文学中,学者型作家并不少见,但是,惟独钱钟书把学者的知识熔铸在小说中。
他把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与小说叙述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自然贴切。
在现代文学史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短篇小说《上帝的梦》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钱钟书讽刺小说的特色。
作品把学者的知识与作家对文明、人性的思考容为一体,对现代文明和人性欲望进行了尖锐的嘲讽。
小说文体是比较特殊的,是属于那种荒诞小说。
他把《圣经》中上帝造人的神话进行现代的改造,用来嘲讽现代文明和人性丑陋。
作品中的上帝和人,是对现代文明和人性的最尖锐的嘲讽。
文明高度发展产生了上帝,而上帝却是人性丑陋的体现,他创造的人同样如此。
作品一开始就嘲讽了现代文明。
小说把上帝看作是20 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结晶。
在科学高度发展以后,人类灭绝了,然后产生一个上帝。
那时候,我们的世界已经给科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训练得驯服,沿着创化论、进化论、层化论、优生学、“新生活运动”的规律,日新月进。
今天淘汰了昨天的生活方式,下午增高了上午的文化程度。
生活和文明瞬息万变,变化多得历史不胜载,快到预言不及说。
那时候,人生历程的单位是用步来计算;不说过了一年,说又进了一步,不说寿终,说行人止步,不说哀悼某人逝世,说白步笑五十步――笑他没多向前进几步。
进化的定律是后来者居上。
……所以当天演的力量,经过数不清的年头,创化出一位上帝时,人类已在这世界里绝迹了。
然后,对于上帝和他创造的人的描写,既是对现代文明的嘲讽,更是对人的嘲讽。
上帝由于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创造物,所以具有人性丑恶欲望。
他在权利欲望、虚荣心的支配下,创造了黑夜、白天,和人。
上帝在创造人的时候,考虑的是三个条件:1 、要了解自己。
便于中肯的赞美自己。
2 、要出自内心的赞美自己。
3 、要忠诚自己。
上帝在自己身上挖一团泥巴,按照自己的样子造了一个人,男人。
男人第一句话就是:“全知全能的真宰呀!我将无休止地歌颂你。
”上帝感到非常高兴。
但是,上帝感到这个人还不太完美,还粗糙。
就造了第二个人。
于是,用最好的材料――林黛玉葬花用的土,用朝露和泥,用朝霞的嫩光做脸色,用蓝天做眼睛,用流水的波纹造体型。
于是,又造出一个漂亮的女人。
感到非常满意。
上帝为两个人造了很多吃的东西。
他们每天都感谢上帝。
但是,造人以后,世界的格局发生变化。
世界变成了三个人。
上帝和男人、女人。
三个人各自怀着自己的欲望。
上帝权利失落。
1 、上帝发现,两个人之间很亲密,对他只是表面上应付,把他抛在一边了。
上帝成了第三者。
有一种被排斥的孤独。
2 、上帝成了两个人用人了。
两个人只是在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找他,否则就躲着他。
3 、男人与女人各怀自己的欲望。
男人背着女人要造一个女人,而女人却让上帝造一个男人。
上帝非常生气。
上帝造出猛兽,威胁人类,结果人躲到山洞里,猛兽之间自相残杀,人却从中获利。
女人可以用兽皮做皮大衣。
上帝最后使用了细菌战,造了一些有毒的蚊子,还有大量的苍蝇,男人和女人同时病倒死去。
但是,人都死了,上帝又感到非常寂寞。
《纪念》也是一篇讽刺小说,但是,这里是一种人生讽刺。
表现了人生的荒谬、尴尬的境遇。
和《上帝的梦》相比,这篇小说是典型的写实小说。
没有加入更多的知识,也没有夸张的幽默,而是追求一种写实小说的真实,在真实的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显示人生的荒谬和尴尬。
作品是写一个女人的秘密外遇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的重庆,主人公曼倩是一个少妇。
她和丈夫才叔虽然有爱情,但是,丈夫是那种不会钻营,不会发财的男人,所以,她有一种微微的空虚。
感到没有稳妥的依靠,没有那种在男人的保护下,奢侈的感情享受。
一切女人情感上的奢侈品,象撒娇、顽皮、使性子之类,只好和物质上的奢侈品一同禁绝。
但是,飞行学院的学生,她丈夫的表弟天健,却激发了她的感情欲望,天健正是一个喜欢招花惹草的人。
天健恰好填补了曼倩的欲望空白。
并且怀孕。
才叔什么都不知道。
在一次空战中,天健牺牲。
蒙在鼓里的才叔为了纪念天健,决定妻子肚子里的孩子将来就叫“天健”。
在这样一个偷情的故事中,人生真相与假相构成对照,人生假相覆盖了真实人生,从而揭示了人生的荒谬、尴尬,构成对人生的讽刺。
作品中人生真实的一面是女人在感情上背叛了丈夫,并且怀孕。
而且,这种结果也并不是爱情,而是在一种盲目的虚荣心和欲望的支配下,造成了这样一个结果。
但是,这样真实的东西,却永远地隐藏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对生活不具有任何支配力,永远无法浮现到生活中来。
而在才叔那里,却生活在假相之中,对真相毫无任何知觉。
他仍然认为,他们三个人的关系是表兄、表嫂与表弟的关系。
仍然认为,天健经常到他家是处于兄弟感情,或者同乡感情。
连他妻子肚子里的孩子,也不知道是天健的,还以为是自己的,甚至要用天健的名字来给孩子命名。
他对天健真诚感情,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生活假相的基础上。
而这种生活假相却占据了支配地位。
才叔要用天健名字给孩子命名,曼倩虽然很反感,但是提不出任何理由来反对。
在生活中,才叔的生活假相永远占支配地位。
由此可以看出人生的荒唐、尴尬和可笑。
生活完全是又假相来支配,人们津津乐道的不过是一些虚假的东西,人生却被虚假的东西所支配。
真相却永远处于秘密状态,无法进入生活中。
二、《围城》(一)、海外对《围城》的高度评价《围城》最初连载于《文艺复兴》(1946-1947 ),1947 年出版单行本。
当时在上海、香港曾经有人发表评论,但是,很快新中国成立,社会文化和文学都发生天翻地覆地变化。
《围城》这样风格的作品,几乎没人问津。
一直到文革时期,大陆文学史上没有钱钟书的名字。
80 年代处中国文学界才开始研究钱钟书的《围城》。
80 年代中后期,逐渐进入文学史。
钱钟书和《围城》在大陆默默无声的时候,却在世界产生了影响,被翻译成多种文字,香港不断盗印《围城》,有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者,把《围城》看作是中国现代最优秀的作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夏志清教授,在他的1961 年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围城》进行了高度评价:“《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