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大曲生产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高温制曲 高温堆积 高温馏酒

高温制曲 高温堆积 高温馏酒

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馏酒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馏酒是中国古代酿酒传统的三大核心技术。

这种技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酿酒技术的珍贵遗产。

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这些酿酒技术。

一、高温制曲高温制曲是中国古代酿酒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是指在高温条件下培育出来的曲菌。

曲菌是一种酿酒和发酵的重要微生物,其种类不同,酿出的酒质也不同。

而在高温制曲过程中,由于温度较高,曲菌能够快速繁殖和代谢,可以产生更多的酵母菌和酶类物质,从而提高酒的口感和香味。

高温制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人们已经采用了高温润泡麦子的方法制曲。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温制曲技术逐渐完善,制曲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

其中最为流行的办法是将大米、麦芽、豆类等食材混合煮熟,然后在高温环境下加入曲菌,并进行培养和发酵,最后就可以得到美味可口的酿酒曲。

二、高温堆积高温堆积是另一项中国古代酿酒技术,主要是指在高温环境下将酒渣堆积起来,经过反复发酵和加工,制成优质陈酿酒。

高温堆积法的制酒历史也非常悠久,早在唐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制酒了。

高温堆积的过程中,将新酒的酒渣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让其自然发酵。

同时,人们还会不断地将新酒和酒渣混合,使得酒渣中的糖分能够充分利用,并且让酵母菌能够更好地进行代谢。

经过数次反复发酵和加工处理,酒渣会逐渐变得柔软松散,酒质也会变得越来越优质。

高温堆积是中国陈年老酒的制作核心技术之一,经过长时间的陈放,酿出的酒品更为醇香、浓郁。

三、高温馏酒高温馏酒是中国古代酿酒的第三大核心技术,与高温制曲、高温堆积一起,被誉为中国酿酒技术的三大技术。

高温馏酒技术是指将酒精在高温下蒸馏、提纯,然后再进行陈放和调配的酿酒技术。

高温馏酒也是中国古代制酒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在高温环境下,酒精的沸点会降低,因此高温下的蒸馏可以使得酒水中的杂质更容易挥发出去。

同时,高温馏出的酒精含量更高,酒品质量也更为优质。

中温偏高温大曲生产工艺研究

中温偏高温大曲生产工艺研究

中温偏高温大曲生产工艺研究王俊坤;孙志新;丁峰;张殿民;王杰【摘要】在原有中温曲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培曲的最高温度进行调整,结果表明,在制曲过程中,曲块入房5~7d温度达到59℃左右。

经第一次、第二次翻曲后,即将多房(5~7房)曲块进行合房,可以把顶火温度保持在60~63℃,顶火时间达到9~11d,可使曲块中产酯酵母菌增多,其液化力、蛋白质分解力得到提升,曲块具有香气较浓、表皮上霉好、曲心香味浓的特点,同时也使曲块具有一定糖化力。

%Based on conventional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moderate-temperature Daqu, the top temperature for Daqu culture was regulated. In Daqu-making process, the temperature ofcaky Daqu ascended at about59 ℃ after 5-7 d in putting in the fermentation room. After primary and secondary Daqu-turning, caky Daqu from 5 -7 fermentation room collected together in one fermentation room and top temperature kept at 60- 63℃ for 9 - 11 d, which could increase ester-producing microzyme quantity in caky Daqu and improve its liquefying power and protein catabolism power. The produced caky Daqu had the features including stronger aroma in Daqu core and easy mold growth on Daqu surface. Besides, caky Daqu had certain saccharifying power at the same time. (Tran. by YUE Yang)【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1(000)011【总页数】3页(P76-78)【关键词】中温偏高温大曲;生产工艺;顶火温度;顸火时间【作者】王俊坤;孙志新;丁峰;张殿民;王杰【作者单位】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周口477265;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周口477265;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周口477265;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周口477265;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周口4772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2.3;TS261.4为了进一步提高浓香型大曲(包包曲)的质量,本厂在原有中温曲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培曲的最高温度进行调整,将实验房曲块曲心顶火温度从59℃提高到60~63℃,顶火时间由7 d提高至9~11 d,故称这类大曲为中温偏高温大曲。

中高温大曲制曲工艺控制探析

中高温大曲制曲工艺控制探析

中高温大曲制曲工艺控制探析摘要:曲在《辞源》的解释为酒母,酿酒或制酱的发酵物,亦作“曲”。

酒曲的发展,经过不断地技术改良,由散曲发展到饼曲,大曲中主要微生物是曲霉,适宜于北方。

大曲作为一种集“糖化、发酵、生香”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生化微生物,是传统固态发酵蒸馏大曲酒的重要物质保障,是酿酒发酵的原动力。

基于此,以下对中高温大曲制曲工艺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高温大曲;制曲工艺控制;探析引言大曲是白酒生产中的糖化发酵剂,白酒生产过程中参与代谢的微生物大多来自大曲。

大曲在中国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改善大曲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可以在大曲中生产出许多有益的风味物质。

传统大曲生产是在自然浓缩接种环境下发酵培养各种微生物,利用原料可以生产多种芳香剂。

1概述大曲是白酒生产中的糖化发酵剂,白酒生产过程中参与代谢的微生物大多来自大曲。

大曲在中国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改善大曲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可以在大曲中生产出许多有益的风味物质。

传统大曲生产是在自然浓缩接种环境下发酵培养各种微生物,利用原料可以生产多种芳香剂。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区系不仅携带着酵母、根霉、曲霉、毛霉等有益细菌,而且还携带着大量对酿造有害的菌类,通过这种传统方法生产的大曲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严重限制,导致了质量不稳定的不利因素。

2关于白酒大曲存在的问题①制曲机械化程度低。

制曲分为机械制曲与人工制曲,研究表明机械化制曲与传统人工制曲在曲块储水率及淀粉含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大部分工厂仍采用人工制曲,存在产品质量难以保持一致,且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曲房与制曲过程优化还有较大发展空间;②曲块活力不稳定。

因为与使用小曲酿酒相比更注重大曲中微生物所产生的酶制剂与呈香物质的作用,因此大曲酿酒时加曲量大,达到15%~30%,从而增加成本;③发酵方式单一。

使用大曲酿酒虽然口感好但是只适用于固态发酵,其他方式不适用,固态发酵需要劳动力较多,且发酵时间长,出酒率也较低;④目前对于中高温大曲制曲工艺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且与市售酒曲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统一国际标准来规范。

闽北地区高温大曲制曲工艺探析

闽北地区高温大曲制曲工艺探析

中图分类号 :T S 2 6 1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7 — 5 5 0 X( 2 0 1 6)1 卜0 0 4 1 — 0 5
我国是一个酒文化非常发达 的国家 ,有五干年
的历 史 ,在 这悠久 的发 展过 程 中 ,形 成 了独特 的酒 的风格 ,也产生 了 多种流派 和 多种 口味 的酒 。从使
1 . 2 " 1 - 艺 操作
先把麦粉倒人到搅拌机 的1 / 2 左右处 ,不可过
多 ,过 多在 搅拌的时候容 易散落 出来 ;也不可太少 , 太 少 了浪费 时 间 。再加 入母 曲 ( 夏天4 %- 5 %,冬天 6 %一 8 % )根据 季节 和温 度适 当调 控 ,按 比例添 加混 匀 ,配 好料 后 加水 拌合 ,夏天 一般 用冷 水 ,冬 天一 般 用温水 ,加水量 占原料 的4 0 %。水分 过多 ,曲块 不 易成 型 、易造 成 升温 过快 、引起 酸败 、曲香 不正 ,
闽北地 区高温 大 曲制 曲工艺探析
冯德钦
( 福建省建瓯黄华山酿酒有限公司 ,福建 建瓯 3 5 3 1 0 0)
摘 要 :高温大曲的培养实质上就是 通过控制温度 、湿度 、空气、黜
物种类等 因素来控制微 生物在大 曲上生长。
高温大曲以高温 为关键 ,其制 曲温度 达到6 0 - 6 5 q C,所 以应 严格地控制温度 ,要知 道如何保 温、排 潮 ,要 知道各
赤水河地区基本一致 ,气候也非常相近 。而且 “ 水
为酒之 血 ” ,我们所 用 的水 为武 夷 山脉 流下 来非 常 洁 净 的水 ,有这 么好 的资源 必定 能制 出好 曲 ,酿 出
曲所产的酒是酱 香型的白酒 , 具有 “ 酱香突出、幽雅细腻 、柔绵醇

白云边酒高温大曲及功能菌剂的研究

白云边酒高温大曲及功能菌剂的研究

白云边酒高温大曲及功能菌剂的研究本研究对白云边酒高温大曲在存储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及理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对大曲中分离得到的优势细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并对不同存储时间的高温大曲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固态白酒发酵,旨在为酒曲的生产、存储、使用及进一步缩短存储时间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对白云边酒不同存储期的高温大曲进行微生物数量测定,结果表明,均未分离得到酵母菌,细菌数量占大部分,霉菌在存储时间低于4个月时可检出。

细菌和霉菌数量在4个月内不降反増,至4个月时达到最大值,超过4个月后下降。

对大曲中分离到的10株优势细菌进行基于16S r DNA的序列分析,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的7个种,依次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Bacillus sp.、Bacillus cereus、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tequilensis、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细菌的种类整体趋势上看,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先逐渐增加至4个月的最高5种,之后逐渐趋于单一。

其中B.methylotrophicus存在于每个存储时期的大曲中,为绝对的优势菌株。

对不同存储期高温大曲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曲在进入存储期后含水率变化不大;发酵力一直呈缓慢上升的趋势;糖化力则是先增加至4个月最高,达188.24U/g,然后降低,与霉菌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说明糖化力的强弱与霉菌数量直接相关。

对不同存储期的大曲实验室模拟白酒固态发酵,结果表明储存4个月的大曲在出酒率及产酯率方面均优于储存1个月的大曲,同时4个月的大曲发酵力和糖化力都较强,综合看,储存4个月左右的成曲最适合白酒生产。

本研究对从白云边酒酿造酒醅中分离得到的8株不同种属的酵母菌进行发酵性能比较,从中筛选一株或几株耐性好且产酒力强、产正丙醇低的酵母,固态发酵条件优化后制备得到菌剂,添加到白酒固态发酵中,研究其对白酒风味的影响。

高温曲的生产工艺

高温曲的生产工艺

高温曲的生产工艺(一)工艺流程(二)生产工艺1.小麦磨碎高温曲采用纯小麦制曲,对原料品种无严格要求,但要颗粒整齐,无霉变,无异常气味和农药污染,并保持干燥状态。

原料要进行除杂操作。

在粉碎前应加入5-10%水拌匀,润料3-4小时后,再用钢磨粉碎,使麦皮压成薄片(俗称梅花瓣),而麦心成细粉的粗麦粉。

麦皮在曲料中起疏松作用。

2.粉碎度要求:未通过20目筛的负粒及麦皮占50--60%,通过20目筛的细粉占40-50%。

3.拌曲料(和曲料) 将粗麦粉运送到压曲房(踩曲室),通过定量供粉器和定量供水器,按一定比例的曲料(及曲母)和水连续进入搅拌机,搅匀后送入压曲设备进行成型。

原料加水量和制曲工艺有很大关系,因各类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如加水量过多,曲胚容易被压制过紧,不利于有益微生物向曲胚内部生长,而表面则容易长毛霉、黑曲霉等。

并且曲胚升温快,易引起酸败细菌的大量繁殖,使原料受损失并降低成品曲质量。

当加水量过少时,曲胚不易粘合,造成散落过多,增加碎曲数量。

另外曲胚会干得过快,致使有益微生物没有充分繁殖的机会,亦将会影响成品曲的质量。

和曲时,加水量一般为粗麦扮重量的37-40%。

曾对制曲时不同加水量进行对比试验(见表4-4),结果是:重水分曲(加水量48%)培养过程,升温高而快,延续时间长,降温慢;轻水分曲(加水量38%)则相反,而酶的活力较高。

高温曲的传统操作是在和曲时要接入一定量曲母,至今仍延用。

曲母使用量夏季为麦粉的4-5%,冬季为5-8%,一般认为曲母应选用去年生产的含菌种类和数量较多的白色曲为好。

3.踩曲(曲胚成型) 用踩曲机(压曲机)压成砖状形。

踩曲时以能形成松而不散的曲胚为最好,这样黄色曲块多,曲香浓郁。

4.曲的堆积培养可分为堆曲、盖草及洒水、翻曲、拆曲四步,分述如下:(1)堆曲压制好的曲胚应放置2-3小时,待表面略干,并由于面筋粘结而使曲胚变硬后,即移入曲室培养。

曲块移入曲室前,应先在靠墙的地面上铺一层稻草,厚约15厘米,以起保温作用,然后将曲胚三横三竖相间排列,胚之间约留2厘米距离,并用草隔开,促进霉衣生长。

酱香型白酒强化高温大曲工艺优化及比较研究

酱香型白酒强化高温大曲工艺优化及比较研究

酱香型白酒强化高温大曲工艺优化及比较研究本文从福矛高温大曲中筛选的10株芽孢杆菌,以水解酶系酶活力综合评分
和香气评分进行复筛,选育出具有水解酶系酶活力综合评分高和酱香浓郁的4株菌株作为强化功能菌。

将其用于强化高温大曲的生产,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强化高温大曲制备工艺的曲料加水量、入库曲醅温度、功能菌液用量等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强化高温大曲制备工艺的最优参数组合是:曲料加水量39.19%、入库曲醅温度32.92℃、功能菌液用量1.09%。

检测分析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6种水解酶(糖化酶、液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果胶酶、脂肪酶)的酶活、水分、淀粉含量、酸度和温度的变化。

运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比较了强化高温大曲和普通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总细菌和强化功能菌的变化规律,该技术跟踪分析酒醅堆积发酵和入窖发酵过程中总细菌、酵母菌和强化功能菌的变化。

以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强化高温大曲和普通高温大曲的微生物区系结构分析,利用双向电泳技术进行蛋白组学初步研究。

对强化高温大曲和普通高温大曲的成品理化指标进行比较,两者在水分、淀粉含量和糖化力差异不大,而酸度和发酵力存在较大差异。

利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强化高温大曲和普通高温大曲香气化合物组成,比较分析出两者共有的香气化合物有21种,其中强化高温大曲中酱香型白酒的香气成分的吡嗪类物质、苯甲醛、苯乙醇明显高于普通高温大曲。

将强化高温大曲应用于生产酱香型白酒,有利于酱香型白酒的品质提高。

清香型高温大曲在生产中的应用与探索

清香型高温大曲在生产中的应用与探索

清 香 型 日大 曲在 生 产 中 的应 用 与探 索 古 同皿
武世 杰 , 崔志 勇
(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 有限公司大 曲分 厂 , 山西 汾 阳 020 ) 325
中 图分 类 号 :S6 . T 22 3 2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清香型传统 大曲 , 是典 型的 中温大 曲 , 产 白酒 均 以清 、 所
爽 、 为其 特征 。要解决 清香 型酒 降度后 前 香不 足 、 口寡 净 后
淡 、 酒 味少 的现 象 , 必 须一 方 面提 高 制 曲温 度 , 温 增 陈 就 提 香, 培养 高温 生香 菌种 , 终达 到清 香突 出 , 最 绵爽 , 陈酒 风 有 味 的 目的 ; 一方 面生 产一些 特 香 、 另 特甜 、 别 口味的原 酒 , 特 作为勾兑 酒的主要基 酒 , 提高酒的整体 质量。 来 1 清香型 高温 曲的工艺操作过程 清香 型高温 曲的工艺操 作 , 主要 围绕 如何 才能提 高制 曲 温度 , 高温在操 作过 程 中持续 时间长 , 到最高 温度 , 使 达 具体
38 , .7 己酸 乙酯 与丁 酸 乙酯 的 比值 为 3 1 , 者 认 为这 些 特 .9 作
征构成 了茅台王子 酒的独特风格 。
Fr g a c fM o t iP i c q o y GC/ S An l s a r n e o u a rn e Li u r b M ay i s
234 通过实 验结 果 表 明 , 台王 子酒 的 香气 特 征在 秉 承 .. 茅 茅台酒风 味特 征 的 基础 上 , 乙酸 乙 酯 与乳 酸 乙 酯 比值 为 其
1 81. 9. 9 0 [] 2沈怡方 , 李大和 . 低度白酒生产技术[ . M] 北京 . 中国轻工业出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台学院大专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高温大曲生产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指导老师:吴德光院(系、部):茅台学院班级:生物工程2014届3班姓名:陈妍摘要:对高温大曲的传统制作工艺及近年来业内科技工作者对高温大曲中物系、菌系、酶系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分析和展望,提出了高温大曲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温大曲;生产技术;现状;应用研究;微生物;酵母以茅台酒生产用曲为主的高温大曲完全是利用传统工艺,在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发酵生产的,它主要是为制酒发酵富集微生物,提供以糖化酶为主的各种酶类和各种香味前驱物质,是酱香酒主体香味成分的重要来源。

由于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依赖性,形成了中国白酒的各种风格和分类,也使以茅台酒为主要代表的中国白酒成为世界发酵食品中的一枝奇葩。

为此,对中国白酒的研究一直成为历代食品发酵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课题大曲是白酒生产的糖化发酵剂,是中国传统纯固态白种量较大)母曲粉碎越细越好,要求为粉尘。

酒生产的重要原料,提供了决定酒体风格的呈香呈味的前驱物质。

高温制曲是酱香型白酒特殊工艺之一,其特点是制曲温度高,品温最高可达65℃一68℃;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用曲量大,与酿酒原料之比为1:1,如果折成小麦用量,则超过高粱;成品曲的香气是酱香的主要来源之一。

大曲采用生料制曲、自然接种,在培养室内固态发酵而成。

围绕这个主题,行业内的科技工作者作了很多高温大曲生产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文中对高温大曲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1.主要微生物分析根据生产特点对不同季节、不同地点制曲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了选择性分离培养,通过形态鉴定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得到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共分得细菌41种、霉菌51种、酵母菌6种。

1.2.1酵母菌中有地霉属、汉逊酵母属、假丝酵母属、毕赤酵母属、丝孢酵母属、红酵母属等。

酵母菌的数量达到5.6×104cfu/g・曲。

它们主要来源于空气、场地、原辅料、母曲及人体,偶尔出现在制曲发酵的前期和后期。

高温大曲发酵中期品温较高,达65℃,酵母菌已不能够生存。

1.2.2细菌中多数属于芽孢杆菌属,其中有能在60~65℃下生长的嗜热芽孢杆菌,它们大都属于孢囊不膨大,菌体直径小于0.9μm的枯草杆菌群、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迟缓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栗褐芽孢杆菌、腐生葡萄球菌,还有巨大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等。

细菌主要来源于空气、场地、原辅料、母曲及人体。

细菌的数量可以达到2.118×107cfu/g・曲。

细菌在制曲前期能够达到一个顶峰值,中期有所回落,后期又有所回升。

1.2.3霉菌有曲霉属中的黄曲霉、米曲霉、黑曲霉、烟曲霉、温特曲霉、寄生曲霉;毛霉属中的总状毛霉、卡盛毛霉、微小毛霉、构巢毛霉;根霉属中有毛状根霉、米根霉、黑根霉、华根霉;犁头霉属中有伞枝梨头霉、蓝色梨头霉;红曲霉属中有红色红曲霉、紫色红曲霉、烟色红曲霉、橙色红曲霉;青霉属中有青霉、桔青霉、岛青霉、拟青霉属等。

它们主要来源于空气、场地、原辅料、母曲及人体。

它们的数量可达6.446×106cfu/g・曲;并可得出,它们在发酵前期出现较少,中后期逐渐增多。

曲块进仓后酸度和糖分逐渐上升,在第二次翻曲前达到高峰,由于小麦本身带来的淀粉酶,开始糖化力较高,随着品温的上升而下降;第二次翻曲后水分减少,霉菌增殖,糖化力又有所回升,最后稳定在200~300之间。

大曲中的微生物来自曲母、麦粉、稻草、发酵仓、空气、人体和水。

开始时在曲块表面生长的霉菌主要是毛霉类,随着温度上升,霉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到第二次翻曲时,水分减少,曲霉类尤其是拟青霉、梨头霉及红曲霉代之而起,直至出仓一直存在。

细菌在制曲过程中占有绝对优势,在高温阶段分离到的细菌多数是嗜热芽孢杆菌。

而酵母在制曲过程中出现较少,进仓前5d及撤仓时偶尔可以分离到白地霉、汉逊酵母、假丝酵母等。

细菌是茅台大曲中的主要微生物,数量很大,主要是耐高温(60~65℃)的芽孢杆菌。

霉菌有毛霉、根霉、曲霉、红曲霉和拟青霉等,酵母很少见到。

对选筛出的有代表性的7株芽孢杆菌株,逐株制成三角瓶曲,培曲温度为35~65℃,15d后,成品曲都不同程度地带有酱香气。

并用乙醚浸提后,挥发乙醚,闻香并与生产曲粉作对照,结果表明,香气相近,纸上层析分析可见到香草醛、阿魏酸及丁香酸的斑点,可以说明这些嗜热芽孢杆菌是茅台酒生产的有益菌株,其代谢产物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的香味物质和茅台酒的香味有密切关系1高温大曲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操作特点1.1高温大曲工艺流程高温大曲主要用于生产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酒为典型,高温曲酱香浓郁,直接影响到白酒的风味。

其制曲温度600CN650C。

1.2酱香型大曲生产工艺操作特点原料的选择及粉碎:以小麦为原料,选用的小麦必须符合标准。

为促进前酱香物质的形成,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比例,加快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制曲过程中加入母曲。

选用母曲要求色泽金黄,酱香味突出。

小麦经除尘、除杂后,加3‰10%的水,拌匀湿润3h---4h,用钢磨粉碎。

小麦的粉碎直接影响到曲质的优劣。

粉碎要求是,将小麦压成“梅花瓣”,粗粒及麦皮不可通过20目筛,细粉则要求通过20目筛,混粉中细粉占40%~60%,感官要求无整粒小麦,手摸不糙不腻为宜(也有一些小厂家小麦的粉碎较粗,母曲接种量较大)母曲粉碎越细越好,要求为粉尘。

拌料踩曲:拌料前先配料,配料比例为,一定量的麦粉,夏天加入5%~6%的母曲,冬天加入6%~8%的母曲,配好料后加水拌和,一般要求加水量为原料的34%--41%,生曲块水分保证在34%~38%。

水分过多,曲坯不易成形,不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且表面易长毛霉,同时在培菌管理过程中,曲温升得过快,易引起酸败,影响成品盐的质量。

水分过少,曲坯在发酵过程中升温慢,妨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影响曲的质量。

拌料要求均匀透彻、无白粉、无灰包、无球团,用手握成团后不散、不粘手。

曲坯制作分人工踩曲和机械制曲两种。

曲坯要求:松而不散,边角整齐,无断裂,无夹灰,四边紧、中间松、呈龟背型,踩制成型的曲块总高度为10cm-13cm。

晾曲:曲坯制作好后,将其侧立进行晾曲,需晾10min-25min(3月至10月10min-15min,11月~次年2月15min-25min),晾曲时间要灵活掌握,时间太长,表面水分蒸发太多,曲坯进入房后升温慢,没有菌丝生长,形成光面曲,降低了曲的质量,时间过短,曲坯水分挥发少,曲坯太湿,入房后升温快,热量不易散失,容易生成黑曲。

入房堆曲:曲坯晾好后搬到曲房内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堆放,曲坯进房前,首先将曲房打扫干净,久未生产得曲房要进行消毒。

堆放前,先将稻草铺在曲房靠墙地上,厚约17cm。

排列方式是,将曲块侧立墙横放两块,然后侧立直放,三横三竖,曲块和曲块之问要塞草,塞草最好新旧草搭配。

塞草地目的是:避免曲块和曲块之间互相粘连,便于曲块通气、散热和制作后期的干燥。

当一层排满后,要在上面铺一层草,厚约5cm。

再排第2层,直至堆放4层或5层为止。

一行排满后,又排第2行。

注意上下左右错位排列,最后留一行空位作为翻曲用。

堆放完毕后,为了增加曲房湿度,减少曲块干皮现象,除了要在曲堆上面盖草外,还要洒几十千克水,并将门窗关闭或稍微留气孔,保温保湿。

培菌管理:曲块进房后,由于条件适宜,微生物大量繁殖,曲块温度逐渐上升,一般夏季5d---,6d,冬季7d-9d,中间曲块温度可达63。

C,曲坯表面霉衣已长出,手摸最下层曲块已经发热,即可翻曲,若翻曲太早了,下层的曲块还是生麦子味,太迟了,则中间曲块生温过猛,大量曲块变黑。

因此过早与过迟翻曲都不好。

曲块经过第1次翻曲后,上下倒换了位置,在翻曲过程中,散发出了大量的水分和热量,品温可降至50℃以下,但过ld-2d后,品温又很快回升。

至第2次翻曲(一般进房第14d)时,品温又升至接近1次翻曲时温度,进房40d后,一般就可出曲了。

这时曲块品温降至40℃以下,水分降至16%左右。

拆曲:当曲块品温下降到室温时,曲块绝大部分已干燥,即行拆曲,拆曲时如发现有的曲堆下层的血块过湿,含水量大于16%,则应置通风处,促使曲坯干燥。

【l】2高温大曲物系、菌系和酶系研究现状2.1高温大曲生产过程中物系变化的研究及应用高温大曲是酱香大曲白酒酿酒发酵的原动力,是白酒中酱香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质量的好坏对酱香物质的形成有其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大曲中已形成的酱香物质,经过一段时间存放后,香味纯正,陈香醇厚,进入酒醅后形成较强酱香风味,给人以愉快的感觉;第二,制曲过程中,经过60℃以上温度的高温培养发酵,对芽孢杆菌及细菌有一种纯化选择作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大量的产酱香的前驱物质,这些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入酒醅后,在高温发酵过程中增添了酒醅自身形成酱香的动力,促进了酱香物质的进一步生成【2】。

高温制曲加速了化学、生物化学、褐变反应的发生与进行。

生成了众多的加热香气成分。

研究表明,高温条件下可以促成蛋白质的热分解;氨基酸加热分解;糖与蛋白质的反应;糖与氨基酸的反应。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重要的还有在高温下发生的褐变反应r美拉德反应”,“斯特勒克反应”,焦化反应及酶促褐变反应)。

这些反应可生成大量的香味物质【3】。

由美拉德反应所产生的糠醛类、酮醛类、二羟基化合物。

呋喃类及吡嗪类化合物。

对酱香型酒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另外,小麦的麸皮中含有阿魏酸。

当制曲温度升至60。

C以上时,阿魏酸逐渐释放,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香草醛、香草酸、香草酸酯,4一乙基愈创木酚,4一甲基愈创木酚,4.乙烯基创木酚基酚类化学物。

这其中的一些香味成分酱香型酒中就有如4.乙基愈创木酚等。

2.2高温大曲生产过程中茵系变化的研究及应用高温大曲中的微生物品种繁多,类别复杂,主要有细菌、霉菌、酵母和放线菌等,这些微生物在高温大曲的培养制作过程中,其消长规律和对成品高温大曲生产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四川I大学的王忠彦、寇运同等在对高温大曲微生物区系的初步研究中,将高温大曲中的微生物类群,分曲皮、曲心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培养计数。

发现细菌最多,霉菌次之。

酵母和放线菌很少;曲皮细菌明显高于曲心,曲皮的细菌数在45。

C~55℃时达到高峰。

而曲心细菌则在37。

C最多。

研究表明,高温大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来自曲母,原料和环境,是个复杂的微生物群。

成品衄中,细菌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只有少量霉菌存在,酵母菌和放线菌很少。

这说明高温制曲使大曲内的菌系向繁殖细菌方向转化。

高温细菌在细菌中占优势,说明高温制曲也是对高温菌的富集过程【5】.贵州大学的刘效毅、郭坤亮当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和现代生物分子学方法,对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微生物的多样化进行研究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