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脑栓塞解析

合集下载

心源性脑栓塞临床治疗分析

心源性脑栓塞临床治疗分析
行回顾性分 析,旨在探讨其治疗方法 ,现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表 1 原发心脏病情况
Ta e1 Ifr t no i r e r ies s bl nomai fpr o mayh atds ae
1 1 一般 资料 .
选取 20 0 5年 l O月—2 1 0 O年 1 0收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5例

1 ・ O
P CC VD Jn ay2 1 Vo ,2 N . J P a u r 0 2, l 0 o1

专题 研 究 ・
心 源 性脑 栓 塞 临床 治 疗 分 析
顾 爱华 ,张松 礼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源性脑栓塞 ( C )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 CE 05年 1 O月一
其他 2例 。
病,这些因素的存在将增加个体的脑梗死患病几率。其中一些
因素具有不同程度 的可修饰性 , 可通过对这些 因素 的干预而达 到预防脑梗死的 目的。因此 ,了解这些危险因素 , 对于脑梗死 的临床诊断,患病危险的个体筛选 及采取针对性 的预防措施 , 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21 00年 1 治的 4 O收 5例 C E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4 C 5例 C E患者 中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 l 、心脏瓣膜病 l 、 C 7例 6例 心房纤颤 3 ,口服过华法林 9例 ,大面积脑梗死 3 ,死亡 9例。结论 2例 l例
大多数 为大面积梗死患者。加 大华法林用量可预 防抗凝患者脑栓塞。
C E患者 ,其 中男 2 C 6例,女 1 9例 ,年 龄 1 8—8 7岁 ,平 均
( 35± . )岁 ;6 6. 2 6 0岁 以上者 3 4例 ,合 并高 血压 者 1 , 9例 糖尿病 者 l ,高脂血症者 6 ,冠心病者 1 ,复发性 脑 5例 例 2例

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诊疗

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诊疗

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诊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春洁一、概述心源性脑栓塞约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 20% , 栓塞来源于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脏内附壁血栓和赘生物。

常见的病因有房颤、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粘液瘤、心脏外科手术等。

二、病因(一)心房纤颤心房纤颤是引起心源性脑栓塞的最常见原因。

约 20 %的房颤有风湿性瓣膜病, 70 %为非瓣膜性房颤。

研究资料表明房颤造成的脑栓塞为正常人群的 17 倍。

各种原因造成的房颤中,%的患者存在左心房血栓。

房颤患者中% ? 发生脑栓塞。

随着房颤病程的延长,脑栓塞的频率也随之增高。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在 60 岁以上人群中约占 2 %~ 5 %,其发生频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原因,若年龄较大、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高血压、过去有卒中病史,则其发生脑栓塞的风险增高。

心动过缓伴发阵发性房颤或房扑,也可以造成脑栓塞。

(二)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 2 ~ 4 周内发生脑栓塞的比例约为%,栓子多来源于左心室血栓。

超声心动图可检测出 30 %~ 35 %的心肌梗死后 2 ~ 11 天内,左心室内存在血栓。

年龄增长及血栓的突出程度和带蒂的血栓均为发生脑栓塞的危险因素。

据一组尸检资料统计,既往有过心肌梗死的患者中35 %可发现有左心室血栓。

据一组随访左心室血栓患者 2 年的资料发现,有 10 %~ 15 %发生脑栓塞,绝大部分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最初 3 个月,尤其在 10 天以内。

(三)扩张性心肌病有多种原因可以引起扩张性心肌病,例如病毒感染、免疫性疾患、中毒、营养缺乏、围产期心肌病、家族性心肌病等。

原发性心肌病主要见于年轻人。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或血栓栓塞。

心律失常较常见,约 20 %~ 30 %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房颤,预后很差,常导致猝死。

各种原因引起的扩张性心肌病均为脑栓塞的潜在危险,因为心室内存在散在性的小血栓,尤其在心尖部。

心源性脑栓塞——房颤与脑栓塞(医学百科)

心源性脑栓塞——房颤与脑栓塞(医学百科)

心源性脑栓塞——房颤与脑栓塞(医学百科)●房颤流行现状李莹: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曾先后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修。

1990年以来,作为主要研究者之一参加多项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防治领域国家重点项目和大型国际合作研究课题。

房颤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房颤病人脑卒中发病率大约为5%,比一般人群高3~5倍,老年人中有1/4的脑卒中发生与房颤有关。

要预防心源性脑卒中,特别是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就需要从对房颤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入手。

了解我国人群中房颤流行和治疗状况,对于制定房颤的防治策略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家“十五”攻关项目正在进行这项调查研究的总结分析工作,从初步的分析结果得出:我国35岁以上人群房颤年龄调整患病率约0.8%,其中多数为非瓣膜性房颤;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60岁以上增高明显;房颤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者非瓣膜性房颤患病率明显增高。

●治疗房颤防治脑卒中▼房颤的药物治疗杨新春: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务委员。

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等杂志编委。

房颤患者的治疗包括控制心室率,控制心律和抗凝治疗等。

AFFIRM(Atrial Fibrillation Follow up Investigation Rhythm Management)试验对房颤患者进行控制心室率和控制心律两种长期治疗策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心室率控制与心律控制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没有差异。

尽管控制心室率效果也很好且较为安全,但是由于房颤存在,使得栓塞的风险依然存在。

有数据显示,脑卒中患者中25%~30%由于房颤引起,欧美等国家60%~80%的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而在国内的调查显示,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仅仅为2%,即使在三级甲等医院,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也仅为7%。

心源性脑栓塞82例分析

心源性脑栓塞82例分析

非器质性心 脏病基础 上 的一种常 见的心 律失 常 , F导致 C JA E 的损害的患者预后相 比, 差异有显著性 ( <00 ) P .5 。 以往认为 C E多发生在青年风 湿性心脏病 患者 , 近年研究发现 ,
A 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 F 老年人 A F致 C E的发病率远较 中 青年高 。风湿性心脏病发病有 两个高峰 , J 年轻 人和老年人 , 总
病 2例, 7 病史在 2 0年以上 者 2 、 0年者 1 。 5例 7—1 3例
12 临床表现 . 发病在 6h以内 1 , 4h2 , ~3d 2例 6~2 0例 1
1 例 , 0 3d以上 9例。安静状 态下起病 4 例 , 3 活动 中起病 8例 ,
表现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1 , 向凝 视 7例 , 4例 同 偏瘫 3 ( 6例 左 侧 1例 , 6 右侧 2 例 )偏身感觉 障碍 1 , 0 , 2例 眩晕 6例 , 二便 失禁
高峰 。本组 6h以内发病 2 .%, 4h发病 3 .% , 3 5 6~2 9 2 但仍 有 3 .%的患者发病在 1d 72 以上 , 可能与栓子移动导致闭塞部位血
管的血液动力改变或 在较短时 问间隔内接连发 生 C E有关。本 组 以安静状态下起病为多。症状体征方 面以失语 、 偏瘫 、 意识 障 碍及同 向凝视较 常见且严重。 2 3 影像学特征 . 本组头 c / R 显示栓塞部位 以颅 内动 脉系 rM I 统为主 , 椎基底动脉 系统较少 , 表现为与血管供血范 围一致 的片 状低密度区。部分患 者为单个 或多发小梗 死灶 , 能是小栓 子 可 直接堵 塞单个或 多个小 动脉的结果 。本组 8 2例均行 超声心动 检查 , 提示主动脉硬化 、 左房大 、 左室舒 张功 能受 损 、 收缩舒 张功 能同时受损及附壁血栓。有报道 C E发生的高危 因素是高龄 、 充 血性心力衰竭 、 近期 A 、 F 心室功能不全 、 左房增 大、 中史 。从 卒 ] 另一方面提示病灶为 C E的同时也有可能是局部动脉粥样硬化 B 引起。有研究认为对 4 5岁 以下 的或无 明显高血 压和动 脉粥样 硬化 的患者 , 先做超 声心动 图寻找栓子来 源 ; 于老人 , 对 只有在

心源性脑栓塞诊断的进展

心源性脑栓塞诊断的进展

影响因素
年龄
心源性脑栓塞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和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导致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生率升高。
性别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心源性脑栓塞,可能与男性心血管疾病发病 率较高有关。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 史的人群应提高警惕。
03
CATALOGUE
血管成像技术
如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评估脑血 管病变程度和范围。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可检测颅内血流Biblioteka 度和血管狭窄程度,有助于诊断和监测脑栓塞。
实验室诊断
血液检查
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 和凝血状态。
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可发现心脏疾病和心房颤动等栓子来源,有助于诊断心源性 脑栓塞。
心源性脑栓塞的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房颤等高危因素 ,以及是否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症状。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是否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偏瘫、失 语等。
评估认知功能
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等工具评估患者的认 知功能。
影像学诊断
头颅CT或MRI
可发现脑部栓塞病灶,明确栓塞部位和范围。
加强心源性脑栓塞的预防和早期 干预研究,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死 亡率。
潜在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开发新的药物或优化现有药物,以降低心源性脑栓塞 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手术治疗
研究手术治疗在心源性脑栓塞中的应用,如心脏瓣膜 置换或修复手术等。
综合治疗
结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多种手段,提 高心源性脑栓塞的治疗效果。

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分析及临床防治

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分析及临床防治

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分析及临床防治心源性脑栓塞起病急骤,其脑梗死面积较大,神经功能损害通常较重,治疗较棘手,预后较差。

虽然心源性脑栓塞具有较强的可预防性,然而一旦发病,其预后效果往往较差,所以通过对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临床治疗与预后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早期诊断心源性脑栓塞,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为提高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标签:心源性脑栓塞;临床特点;疾病治疗心源性脑栓塞(Cardiac cerebral embolism,CCE)脑栓塞是一种常见的类型,它是指在心脏栓子块供应动脉,动脉管腔闭塞,导致相应的供血区域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坏死。

疾病发病急,症状重,病情发展迅速,梗死面积大,又容易发生血栓形成等特点,通常在几秒钟或几分钟症状达到顶峰,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同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本文通过对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的阐述,旨在为提高CCE患者的临床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1 CCE患者的病因脑栓塞的病因通常包括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明等三种病因,其中心源性脑栓塞最为常见。

占脑栓塞的60%~75%。

最多见的直接原因是慢性心房纤颤;在青年人中,风湿性心脏瘤仍是并发脑栓塞的重要原因;瓣膜上的炎性赘生物脱落;心肌梗死或心肌病的附壁血栓、二尖瓣脱垂、心脏黏液瘤和心脏外科手术的并发证等亦常引起。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

据Yamanouchi 报道,60.3%的老年人非风湿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症状,其中的2/3是由心脏栓子引起脑栓塞[1]。

Barbut观察,如脑栓塞引起的心脏手术,手术后24h内发生(79%)[2]。

也有一些作者发现房间隔动脉瘤(ASA),心脏卵圆孔未闭(了)有一个密切的关系和脑栓塞[3-4]。

2 CC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一般无发病诱因,也很少有前驱癥状。

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诊断及防治进展

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诊断及防治进展

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诊断及防治进展发表时间:2019-03-29T11:54:10.370Z 来源:《大众医学》2018年12期作者:韦晓阳韦仕荣高玉娟蒙真[导读] 心源性脑栓塞(Cardiogeniccerebralembolism,CCE)是指心脏来源的栓子经血液循环造成脑动脉阻塞,从而诱发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或动脉缺血性坏死。

河池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韦晓阳韦仕荣高玉娟蒙真 [摘要]:心源性脑栓塞(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CCE)是指心脏来源的栓子经血液循环造成脑动脉阻塞,从而诱发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或动脉缺血性坏死。

早期明确CCE病因,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有助于降低脑梗死发病率与复发率。

【关键词】:心源性脑栓塞;动脉缺血性;神经功能心源性脑栓塞(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CCE)是导致脑梗死病死率与复发率较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约占19%[1]。

CCE通常伴有视野缺损、肢体活动受限、意识不清、语言障碍等症状,另外,其还具有发病迅速等特点,可于发病5min以内到达高峰。

目前临床诊断CCE多采取心脏造影、核磁共振(MRI)、超声心动图(UCG)等方法。

但由于其早期症状不具有典型性,造成漏诊、误诊。

基于此,本研究与相关研究进展相结合,对CCE常见病因、诊断方法、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详情如下。

1 心脏常见疾病 1.1 非瓣膜性房颤(NVFA):据报道,每年约2%阵发性房颤者并发栓塞,而13%慢性房颤者并发栓塞,且多为脑栓塞[2]。

慢性NVFA 首次卒中危险性是窦性心律发生卒中的5倍左右,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但<60岁单纯性房颤者脑梗死发生率较低,风险相对较小[3]。

此外,房颤由阵发性向慢性转变或初发时,脑梗死发生率最高。

1.2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MS)是堵塞左心房血流、增加心房颤动发生率、形成心房内血栓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MS伴心房颤动是导致年龄<45岁中青年人群发生CCE的首要病因,而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左房扩大者CCE发生率更高[4]。

20120426心源性脑栓塞PPT

20120426心源性脑栓塞PPT
三 、扩张性心肌病 四 、房间隔动脉瘤 五 、心瓣膜病 六 、非常规性栓塞 七 、先天性心脏病 八 、心脏粘液瘤
九 、心脏外科手术
临床表现
在所有脑 卒中的发病中 , 以脑栓塞的发病 最快 , 常在数秒钟内症状即达到高峰 。尽管心 源性栓子的表现及发病机制不完全相同 , 心脏 损害的临床表 现也多种多样 ,但一旦脱落进入 脑循环 ,其临床表现则取决于栓塞血管所支配 区域的功能缺 损程度 。当栓子进入脑循环后, 有时散落成许 多碎片进入脑动脉的一些分支 , 可导致全脑一 过性缺血 , 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 , 甚至抽搐发 作 。但多数栓子均较小 , 很快通 向远端而症状 缓解。
• 1.妥善固定 留置导尿管 ,保证其有效引流。 • 2.在无菌操作作下更换引流袋QW ,会阴消毒BID 。 • 3.指导家属做做好个人卫生 ,勤换裤子。 • 4.注意观察小小便的性质 ,颜色 ,量等的变化。 • 5.定时开放导导尿管 , 训练膀胱括约肌的控制力。
便秘: 与长 期卧床 , 食物缺乏粗纤维有关
(七)单光子发射 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运用核素进行心脏动态观 察 , 可检测心肌病变 、射血分数 、 心壁的节段性活动等等 。
心源性脑栓塞的辅助检查
( 八 ) 经 颅 多 普 勒 超 声 ( TCD) 可检测颅内血流情况 , 评价血管狭窄的程度及闭塞血管的部位 , 也可检测动脉 粥样硬化的斑块及微栓子的部位 。
心源性脑栓塞的辅助检查
( 一)胸部X线检查 可发现心脏肥大或充血 性心力衰竭 。
(二)心电图(12导联) 可检测新鲜或陈旧性心 肌梗死 , 心律失常的性质如心房纤颤或病窦综合征等 。
( 三 ) 2 4 小 时 Ho lter监 护 可准确检测心律失常的 规律 , 对心律失常的性质有较大诊断价值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胺碘酮药物配制时应注意用5%葡萄糖进行稀释, 禁忌用盐; 使用时注意用非聚氯乙烯容器,因聚氯 乙烯容器可吸附药物,2小时内可损失10%,避免 药效降低; 持续选用中心静脉导管静脉泵入,因外 周静脉易导致静脉炎,避免给予药物速度过快引 起心率下降过快,导致循环衰竭。
• 应用低分子肝素时注意在患者腹部皮下进行注射, 注射前不用排气,并捏起腹部皮肤垂直进针,注 射后为预防注射部位出现瘀斑,可持续捏住局部 皮肤2-3分钟后再将皮肤松开,不进行按压。
及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得到安 全的喂养,不出现显性误吸。
思维提示
• 3.脑脊液检查时正常压力为70-180mmH2O 如果压力增高将提示患者可能出现脑水肿, 因此患者发病早期,颅内压增高的监测显 得非常重要。
• 4.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室上 性心律失常,每班护士应观察患者房颤的 发生,警示突发心律失常。
•进行腕部约束时,松紧度以伸入一指为宜。 也可先给予纱布、护腕使用,再进行约束, 同时关注约束处肢体血运情况。
出院前
• 1.诊疗情况 :患者经过2周的对症治疗、精 心护理及床旁被活动后,神志清醒,言语 清晰,吞咽功能恢复,可进软食,右侧肢 体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心电监护 仍为偶发房颤,心率87~98次/分,脉率 72~90次/分,呼吸16~22次/分,血氧饱 和度95~100%,并于住院第16天出院。
住院过程中
• 当天夜间,患者突然出现大汗、心率增快到170190次/分,脉率150-170次/分,呼吸32-44次/分, 血氧饱和度92-95%,主诉心慌、憋气,医生立即 行床边心电图,显示为心房颤动。遵医嘱给予胺 碘酮静脉推注,但是心率未见明显下降,后立即 给予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继续胺碘酮持续静脉泵 入,12小时后,心率下降至92~110次/分.脉率 76~100次/分,呼吸19~28次/分,血氧饱和度 95~100%,后停止胺碘酮静脉泵入,改为华法林
安全提示
• 1.心源性脑栓塞是脑栓塞中最常见的,约 75%的心源性栓子栓塞于脑部。引起脑栓 塞的常见心脏病有心房颤动,心瓣膜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 脏手术、先天性心脏病等,而心房颤动是 引起心源性脑栓塞的最常见原因,因此, 存在上述心脏疾病的患者,应及早就医, 遵医嘱规律服药,控制原发病,根除栓子 来源。
• 1.脑栓塞的发生占脑梗死的15~20%,房颤是心源
性脑栓塞最常见的一种。当脑梗死伴有房颤时常 伴有昏迷、偏瘫等症状,因此护士应动态观察患 者意识以及肢体的肌力变化,防止出现高颅压脑 疝。 • 2.脑栓塞患者出现吞咽障碍,可导致营养缺乏、 电解质紊乱等,易导致病情加重。提示应做好营 养支持的护理。
心率107次/分,脉搏96次/分,呼吸22次/分, 血压125/87mmHg,神志处于昏睡状态, 格拉斯哥评分9分,言语不清,吞咽障碍, 右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4级,左 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双侧上肢针刺痛觉敏 感。行磁共振(MRI)检查提示左侧大、中 动脉供血区梗死,面积>1/3脑叶。
思维提示

• 谢谢 大家 !!

安全提示
• 3、脑栓塞发生后,栓子可以不再移动,牢 固地阻塞管腔;但更为常见的是栓子破裂 分解,进入更小的血管,最初栓塞动脉的 血管壁已经受损,血流恢复后易从破损的 血管壁流出,发生漏出性出血,形成出血 性梗死。如发生出血性梗死,要停用抗凝 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防止出血加重 和血肿扩大。
安全提示
理:卒中患者患肢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可达到50%, 可能由于高龄且长期卧床导致的血流缓、血液粘 稠度高、静脉壁损伤引起的。此时患者可由一侧 肢体的瘫痪引起,故出现一侧肢体突然肿胀,应 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 用力活动,以防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肢体抬高 应离床20~30cm,高于心脏水平。最后是要密切 监测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腿围并与对侧肢体进 行比较。
护理思维与施方案
住院过程中
• 诊疗情况:入院第2天给予患者行腰椎穿刺术,腰 穿压力150mmH2O,脑脊液清亮无色,腰穿术后给 予去枕平卧4-6小时。并给予20%甘露醇,甘油果 糖等脱水降颅压,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炎,奥扎 格雷钠、银杏叶提取物(舒血宁)等抗凝及改善 脑循环等对症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肠内营养乳剂 (TP-HE,瑞高)、肠内营养多聚合剂(能全力) 等肠内营养制剂持续泵入。5天后,患者神志转清, 言语欠清晰、吞咽评估时,应用洼田饮水试验评 定后为2级,右侧肢体肌力2级,左侧肢体肌力5 级。遵医嘱拔除胃管,给予半流饮食。
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护理
•病例 :患者男,45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 伴意识不清5小时” 急诊以“脑栓塞”收入 院。患者5小时前坐公车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 不能站立,无呕吐,遂就诊于急诊科。既往 史:心房纤颤病史2年。
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护理
• 一、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 • 1、诊疗情况 入院后查体:体温36.9℃,
• 4、房颤患者心电图特点:P波消失代之以f 波,f波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形态不等, 频率为350-600次/分,R-R间期绝对不等, QRS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心室率不规则, 一般为100-160次/分,也可>160次/分,也 可>180次/分。
经验分享
• 1、脑栓塞患者四肢远端动脉搏动情况是否 需要监测:当患者出现突发四肢远端发绀、 缺血等皮肤异常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 动态监测患者的动脉波动情况,同时抬高 患者肢体。此时考虑可能有栓子脱落,导 致四肢远端动脉血管的堵塞,必要时进行 四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
安全提示
• 2、脑栓塞复发时间 左心房的附壁结构具有 一定的收缩性,发生心房颤动后收缩性降 低,血流缓慢淤滞,易导致附壁血检形成, 一旦脱落形成脑栓塞。因此,在患者发病 后,再次发生心房颤动,应及时通知医生 给予处理,避免栓子现次脱落,造成脑栓 塞的复发。文献报道,约10%~20%患者 在首次发病的10天内易发生第二次检塞, 复发者病死率更高。
住院过程中
• P3:右侧肢体肌力2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的安全 护理 :
• 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不发生坠床、磕碰伤等 不良事件。
• 护理措施: • 准确评估患者肌力,并给予保护性约束。 • 翻身、医生做心电图时,将约束侧肢体妥善安放,
远离管路。

安全护理
患者神志清楚,由于突发房颤,可出现躁 动、憋气等症状,此时要立即通知医生,准 确给予药物治疗,在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后, 适当进行肩部约束。
吸、瞳孔、血压、意识状态的改变。 • ※定期评估患者肢体运动情况。 • ※密切监测,遵医嘱准确给予脱水治疗,

护理思维与实施方案
• 减轻脑水肿。 • ※排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诱发因素,如尿
潴留、尿管打折、腹压高、便秘、吸痰等 刺激。 • P2:GCS评分9分,伴有吞咽障碍,给予 管饲营养 • (1)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得到安全 的喂养,不出现显性误吸
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护理
•2、护理评估 患者发病急骤,初期即表现意 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应评估患者吞咽能 力,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意识、肢体变化,警 惕脑水肿出现脑疝。
护理思维与实施方案
• P1:警惕脑疝发生 • (1).护理目标:患者发生颅内压增高
症状时被及时发现,及时得到有效救治。 • 护理措施: • ※监测生命体征每2小时一次,尤其是呼
功能训练 • P1:防止废用综合征 • 护理目标: 住院期间避免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出院前
• 护理措施
• 给予患者良肢位摆放与护理。 •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适当给予床旁被动功能锻
炼。 • 加强翻身,适当给予叩背。 • 出院前教会患者及其家属简单肢体活动的方法,
减少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 根据病情,指导患者合理采用针灸、理疗、推拿
经验分享
• 2、如果患者出现动脉栓塞时,血压有何变 化,如何监测 :当患者出现动脉血管栓塞 时,需要选择肢体进行准确的血压监测。 动脉血压的监测通常在肱动脉,但是由于 患者出现血管栓塞,所测量的双侧肢体的 血压差异非常大,此时可选用没有出现下 肢血栓的一侧进行足背动脉血压的测量。 可应用公式:肱动脉血压=44.81+0.635乘以 足背动脉收缩压,而舒张压与肱动脉血压
思维提示
• 脑卒中急性期后,应及时制订有效的康复 护理计划并加以实施,可以有效减少肢体 功能残障的发生。
出院前
• 护理评估 患者出院前意识状态、语言、吞咽及 右侧肢体肌力基本恢复,因此要加强肢体的功能 训练,避免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 护理思维与实施方案 : • 患者右侧肢体肌力虽然有所恢复,但须早期加强
• 5.盐酸胺碘酮为纠正阵发性心房纤颤进行心
思维提示
• 律转复的药物,应正确给予药物的应用, 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 6.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提示护士须规 范注射。
• 7.患者右侧肢体肌力2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 提示患者易出现坠床、磕碰伤等不良事件。
住院过程中
• 护理评估 患者突然发房颤后,应评估再次出现
经验分享
• 无差异,因此从足背动脉血压监测上可以 换算出患者的肱动脉值。监测方法:患者 取平卧位,注意双下肢与心脏水平,然后 把充气袖带固定在小腿下部,使其下缘与 足内外踝连线平齐,通气管放置在足背动 脉通过处,即足内外踝中点,固定松紧度 要合适。
经验分享
• 3、脑栓塞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时如何进行护
要时给予床边心电监测。 • ※遵医嘱正确使用抗凝药物。
住院过程中
• P2:用药的安全护理-患者住院期间使用多 种药物
• 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保证药物正确使 用应用。
• 护理措施: • 了解各种药物的性质及作用。 • 掌握各种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禁忌及药物不
良反应。
住院过程中
• 使用各种药物前应保证输液管路通畅。
血栓发生的情况。尤其有无意识、生命体征、四 肢肌力的改变。同时做好安全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