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视域下 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研究

合集下载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

城乡规划与园林景观53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林克明(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摘要:随着资源的深度开发,多数资源型城市逐步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而资源的有限性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及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文章试图立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大形势下,结合三明市本身的发展实际来探讨提升资源型城市产业创新驱动能力对策,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理论及方法参考。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创新驱动早期,资源型城市开启了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序幕,奠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然而,大自然的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的,近年来,资源枯竭的现象逐渐开始显现出来,依托资源而发展的城市开始进入瓶颈期,我国已有90多个城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或是濒临枯竭。

一旦资源型城市出现资源枯竭的状况,就容易导致城市产业结构失衡和失业、贫困问题的突显,且开采资源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影响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易造成经济与社会矛盾。

[1]由此,资源型城市实施产业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必由之路。

一、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创新驱动的关系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驱动,创新是产业转型的动力。

首先,技术创新作为一种内在驱动力,通过自主研发或是引进一些新的生产技术与核心技术,可以推动整个城市的产业往更高端的方向发展,以及推动城市由依赖劳动力与资源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转向依赖科技的更高层次的经济发展方式。

[2]其次,制度创新则为产业转型提供了外在的拉动力与保障,通过制度创新可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避免创新人才的过度流失和引进更多的人才;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政策与定向扶持等方式来鼓励新型主导产业的发展,保障接续主导产业的稳健发展,并促进这一行业的技术创新。

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挑战与机遇当前,各地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仍然面临着缺乏创新驱动力的关键问题。

三明市作为一个成熟型的资源型城市,也遇到普遍存在于各大资源型城市中的挑战与机遇。

积极打造科技创新体系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崛起

积极打造科技创新体系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崛起

“十三五”以来,淮北市坚持招商带动、创新驱动,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聚资源,做强优势,补齐短板,全面推进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7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524.75亿元、增加值114.0亿元。

全市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84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各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

R&D 投入占GDP比重为1.29%(2017年数据)。

先后创建了烈山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安徽淮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火炬杜集高端矿山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濉溪铝基复合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等4个国字号创新载体。

先后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8个,5个团队入选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扶持计划。

一、争创省级创新型城市,引领城市转型发展针对淮北创新资源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淮北市委、市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争创省级创新型城市,为全市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淮北启动了《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修订工作,从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支持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2019年以来,全市已落实企业购置研发仪器设备购置补助、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科技重大专项补助等资金1711.2万元。

设立了25亿元产业扶持基金,吸引社会和金融资金设立了2.51亿元的硅基新材料基金、20亿元的新材料基金、1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3.01亿元的淮北安元投资基金、11.9亿元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基金等5只基金,初步建立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基金体系。

2.加快创新载体建设绿金科创大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占地面积225亩、总投资13.5亿元的科创中心开工建设,集成了研发中心、双创基地、大数据基地、会议中心、人才公寓、配套邻里中心等。

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探析

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探析

“ 二八新 政 ”产 生了一 系列意 想不 到的积极效 果。首先 ,企业投资意愿高
功转型 ,将 为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如何
转型给予参考借鉴 。
郁 ,风光秀丽 ,地下资源丰富 ,文化积
淀深厚 。改革开放后 ,这里迅速聚集了 几 百家 煤 炭 、电力 、化 工 、焦 化 、建
涨。新政 既明确 了建设单位 的责任和权
利 ,也对 政府 部门提 出了要 求 ,激发 了
企业投 资积 极性 ,政 府最发 愁的 “ 钱”
的问题迎 刃而解。其次,西 山环境明显
鲁尔区 “ 转型型”成功之路
鲁尔 区在德国经 济迅速恢 复和 高速 增长中扮演着 “ 发电机”的角色。上世 纪5 。年代 以前 ,鲁尔的钢 铁产量 占德 国的 Y O %、煤炭 产 量 占 8 。 %以 上 。后
单位 ,代 表市 政 府行 使相 关职 责 ;二 是 资金投入 数以亿计 ,财政 资金有限 ,
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之路探讨分析
德国鲁尔区和我 国太 原市西山区为 典型 的资源型城市 ,资源 枯竭是两地必 然面对的 问题 ,两 地转型过程中具体的
为 “ 市场拉动” 。
更 好 发 挥 政 府 作 用
成果。探讨分析以上资源型城市如何成
劣到秀美的转变 。当年提出的 “ 在公园
里上班 ” “ 鲁尔河上蔚蓝色的天空”都 已变成现实 。昔 日满 目荒凉的废矿山披
太原市 把 目光 放在 了社 会 资本 上 ,思
路是引入市 场机制 。在对 3 0万亩 土地 进行整 体规划 、确定 建设 2 1 个城 郊森 林公 园的基础 上 ,采取 “ 市场 化运作 、 公司化 承 载 、园 区化打 造 ”模 式 ,鼓 励吸 引社 会资 本参 与 ,该政 策 后 来被

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圈 四日
资 源 型 城 市 转 型 问题 的研 究
— —
以榆 林 市 为 例
李 欣
7 1 0 1 2 7)
( 西 北 大学 , 陕 西 西 安
摘要 : 资源型城 市是 指依 托 于 自然 资源、 依 靠矿 产 资源
和 能 源 的 开发 与 经 营 而 建 立 并 逐 步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种 城 市 类 型, 这 类 城 市资 源 指 向 性 明 显 , 而且 往 往 产 业 结 构 比较 单 一 , 城 市 经 济容 易 因 资 源枯 竭 而发 生逆 转 。 资 源 型 城 市 的 发 展 是 工 业化 过程 中 的 一 个 重要 问题 , 对 资 源 型城 市 转 型 问题 的
1 . 1国外 关 于 资 源 型 城 市 转 型 问 题 的 研究 综述 国外由于工业化发展较早 , 因此 对 资 源 型 城 市 的研 究 也
较早 , 到 目前 为 止 已有 较 成 熟 的理 论 成 果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外对资源型城市 的研究 始 于 2 O世 纪 3 O年 代 仞 加 拿
大伊内斯( I n n i s ) 的开创性研究 。针对单一 产业城 市: 在资源
开发过程中快速增长 , 资源枯竭后又迅速没落这一特征 , I n n —
年到 2 0 1 0年 , 榆林发展五年五大步 , 地区生产 总值 由 3 2 0亿 元 飙 升 了 5倍 , 年平均 增速 1 8 . 6 %, 连 续 7年 排 位 全 省 增 速
i s 用“ 咫风 ” ( C y c l o n e ) 来 描述 这一类型 的资 源开发方 式及它 所带来的严重后 果。到 了 2 0世 纪末期 , 许 多专 家开始 对能 源富集区域影响社会 经济 问题 背后 的因素做 探讨分 析 。比 如布莱德伯里 ( B r a d b u r y ) 用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发 展 的 理 论 来 解 释资源型城镇的发展过程 。2 1世 纪以来可 持续发展 成为资 源型城镇研究的主要 方 向, 学者 们致 力于 寻求资 源开发 、 地 区发展 、 社 区建设 和环境 保护 等各方 面协调 、 可 持续 的资源

浅议科技创新与资源型城市转型

浅议科技创新与资源型城市转型

浅议科技创新与资源型城市转型作者:国凤菊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第08期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发相继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并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受到政府和学者们的关注,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科技创新资源型城市转型【课题项目】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研究计划:科技创新引领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研究——以济宁市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项目编号:2010RKA08022资源型城市是指以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多数通过资源产品数量的扩张而发展,单纯依靠资源开采的比较优势,缺乏竞争优势,城市和企业越来越难以适应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资源型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大多数依据自身所具有的资源,产业结构高度集中于该种自然资源的开发上,“靠山吃山”,长此以往造成了资源型城市高度单一的产业结构,经济收入高度依赖于资源型产业,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一个由建设、繁荣、衰退、转型到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加上我国在建国初期,对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采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缺乏仔细的统筹考虑和规划安排。

造成大部分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过量的滥采滥伐现象,多年的高强度开发使这些城市的资源赋存逐渐萎缩,开采成本不断上升,造成主导产业的停滞甚至衰退,经济基础相对脆弱,危及城市整体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总人口1.54亿人。

其中煤炭城市63座、有色金属城市12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石油城市9座。

我国20世纪中期建设的国有矿山,有2/3已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闭坑,390座矿城中有50座城市资源衰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出现危机,生态环境恶化,耕地退化、盐碱化和沙化,水资源需求告急。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基于生命周期的视角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基于生命周期的视角

由于资源的耗竭性、技术水平低下以及制度不 完善使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萎缩、生态 环境恶化、就业形势严峻、结构失衡、经济效益低下 等严重问题,资源型城市转型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 的一项重大任务。如何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是产业转型,即用新兴 的接续替代产业代替当前的主导产业,并发展接续 产业、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现实问题。 国内许多学者肯定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资源型 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李树人认为资源 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型 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n3。王理、张复明等强调制度 创新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oⅡ盯。刘 丹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制度 创新。由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有明显的生命周期性, 本文是从生命周期的视角研究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驱动机理与实现路径。
to
tion according
life cycle and proposed realizing
route
in
view of its different stages by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resource—based cities;industry conversion;life cycl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stitutional inno— vation
第30卷第6期 2012年12月
SCIENTIFIC
科学管理研究 MANAGEMENT RESEARCH
V01.30
No.6
Dec.2012
文章编号:1004—115X(2012)06—000l—04

资源导向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探究

资源导向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探究

资源导向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探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城市资源消耗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城市开始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

本文将探讨资源导向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一、资源导向型城市的定义和特点资源导向型城市是指以优质、低成本的资源配置为重点,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类型。

相对于传统的以土地和资本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模式,资源导向型城市强调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并重视社会公平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绿色转型的意义和目标资源导向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意义在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将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纳入到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推动城市健康、可持续、全面发展。

其目标在于实现城市的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的协调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的“三个高度”。

三、资源导向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实施路径1.转型理念的确立推进资源导向型城市绿色转型需要从理念上进行转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所有城市发展的环节中,让社会各界共同认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推动转型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发展多元产业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依靠产业的多样化发展。

资源导向型城市可以将环境友好型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作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打造绿色基础设施推进资源导向型城市绿色转型需要加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生态保护区建设、低碳交通建设、节能照明系统建设等,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4.加强环境保护绿色转型离不开环境保护,城市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来保护环境,比如推广清洁能源、实施节能降耗,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等,形成全方位的生态保护机制。

5.营造绿色生活城市绿色转型需要让市民积极参与,从而实现绿色生活理念的普及。

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市民参与,比如推动绿色消费、鼓励低碳出行,建设生态社区等。

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探讨:基于创新型产业集群视角

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探讨:基于创新型产业集群视角

Ke o d : Re o r e—b s d C t s I n v t n l se ;ta st n o i yW r s suc a e i e ; n o ai a C u tr r n i o ct i ol i f y
资源型城市 一般 是在 矿产 资 源的 开发 、利 用过 程 中建
An l ss o a sto a a h o s u c a y i n Tr n i n P t f Re o r e—b s d Ciis On t e v e o n o a o a n u t i u t r i l ae t : e h iw f I n v t n i d sr a Cl s e i l l
立 和发展起来 的 。由于矿 产资 源属 于一 次性 资源 ,很 长 时 间内无法再生 ,这 就使 转 型成为 资源 型城 市实 现可 持续 发 展 的必 由之路 。纵观 国外 资 源型城 市转 型历 程 ,产业 集群
业集群 的研究最早 可追溯 到亚 当 ・ 密 。P r r( 9 8 斯 ot 19 )系 e 统地提 出了产业集群 理论… 。B l& Ab 19 )认为组织 e l lu(9 9 结构在一定程度 上直接 影 响发展 中国家产 业集 群 的创 新能 力口 。王缉慈 ( 0 6 ] 2 0 )将 产业 集群 分成 两种 类 型 ,一 是低 端型产业集群 。特征 是廉 价 的原料 、大量 劳动力 的灵 活性 和廉价劳动力 的结合 。二 是创新 型产业集 群 。特 征是创新 、 高质量 、功能 的灵活 性和 良好 的工 作环 境 ,在 良好 的法 规 制度下企业 间 自觉地 发展 合 作关 系 。吴利 学 、魏后 凯等
的建设 和发展成 为资 源型 城市成 功 转 型的关 键所 在 ,英 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视域下资源城市生态转型研究》简介
作者山东理工大学教师朱阿丽,将历经十年研究成果归纳整理成书。

该书基于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创新视角下山东四类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比较研究(14JGBJ05)的研究成果成稿。

我国有二百六十多座资源城市,资源枯竭后,面临转型。

传统产业,能耗高,污染严重,对资源破坏严重。

因此,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升级的出路,应当引起广泛重视。

该书提出的新观点正是以当下我国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提出解决转型过程中遇到的价值冲突,和法律、政策瓶颈途径。

一、该书关注的主要方内容:
1.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研究。

2.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资源型城市,面临传统产业增长动力不足、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等现实困难。

只要遵循系统性改革发展思路,充分结合实际,采取有力举措,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顺利完成转型发展任务。

3.资源型城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政策研究。

中小型企业,具有转产快,起点高的特点,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是主力军。

培育中小企业内生的发展动力,顺利实现知识转化应用,以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4.国有企业转型时期激励机制研究,资源型城市,大多数由国有企业作为支柱产业。

国有企业面领城市转型,激励措施应当与发展同步。

该文分析了非物质激励,股权激励的等新的激励形成和应用。

鼓励广大知识分子投身技术更新换代助力产业升级。

5.此外,本书还对我国低碳经济法律政策分析、高校生态教育现状研究、生态写作研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建议:
1.合理规划,积极发展本地资源型城市转型绿色接续产业
2.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中的主导作用
3.重视弘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