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比空难案

合集下载

盘点史上最惨重的十大空难事故

盘点史上最惨重的十大空难事故

盘点史上最惨重的十大空难事故1、特内里费空难——史上最大空难1977年3月27日,在西班牙北非外海自治属地加那利群岛的洛司罗迪欧机场,也就是今日的「北特内里费机场」,自宽机身喷气式飞机投入运行以来,航空界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随着巨大的撞击声,荷兰航空公司和泛美航空公司的两架波音747客机就在机场跑道上相撞了,当消防员赶到事故现场时,发现一架飞机起火了,不过幸好火势没还那么凶猛;而另一架飞机已经陷入了一片火海,显然已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

2.洛克比空难——史上最着名的空难之一洛克比空难发生于1988年12月21日。

当日,泛美航空103号班机执行法兰克福-伦敦-纽约-底特律航线。

它成为恐怖袭击目标,飞机在苏格兰边境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270人罹难。

这次炸弹袭击被视为一次对美国象征的袭击,是九一一袭击事件发生前最严重的恐怖活动。

此次事件亦重挫泛美航空的营运,该公司在空难发生的三年之后宣告破产。

3.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事件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事件发生于1985年8月12日,班机是波音747-100SR型,飞机编号JA8119。

搭载509名乘客及15名机组员,从日本东京的羽田机场,预定飞往大阪伊丹机场。

飞机在关东地区群马县御巢鹰山区附近的高天原山(距离东京约100公里)坠毁,520人罹难,包括宝冢剧团着名演员北原遥子,名歌星坂本九。

但有4名女性奇迹生还(1名未执勤的空服员、一对母女以及1个12岁女孩)。

此次空难事件是世界上牵涉到单一架次飞机的空难中,死伤最惨重的。

4.乌柏林根空难难以想象的空中相撞,两架飞机在平流层结结实实的撞在一起。

俄罗斯巴什克利安航空第2937次班机,是一架图154型客机,原计划由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飞往西班牙的巴塞罗纳。

DHL快递公司第611次航班,是一架波音757-200SF型货机,原航线是从巴林国际机场经意大利的贝尔加莫国际机场飞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两架飞机于当地时间(UTC)2002年7月1日晚上21时35分在德国南部康士坦茨湖畔邻瑞士的城市乌伯林根附近的半空中相撞。

914航班事件的真相,失踪35年再现世间,时空隧道真的存在?

914航班事件的真相,失踪35年再现世间,时空隧道真的存在?

914航班事件的真相,失踪35年再现世间,时空隧道真的存在?⼀架早已被宣布失事坠海的客机,竟在事隔35年之后重新出现。

机上的50多名早就被宣布死亡了的旅客,竟然全部好好地活着!泛美航空公司914航班实际上经历了⼀场“时空隧道”之旅。

这个故事在中⽂世界的神秘⽂化、UFO爱好者主题⽹站上⼴泛流传。

1990年9⽉9⽇,在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卡拉加机场控制塔上。

⼈们突然发现⼀架早已淘汰了的“道格拉斯型”客机飞临机场,⽽机场上的雷达根本找不到这架飞机的存在。

这架飞机降临机场时,⽴即被警卫⼈员包围,驾驶员和乘客们⾛下飞机后,⽴即问:“我们有什么不正常?这⾥是什么地⽅?”机场⼈员说:“这⾥是委内瑞拉,你们从何⽅来?”飞⾏员听后惊叫道:“天哪!我们是泛美航空公司914号班机,由纽约飞往佛罗⾥达的,怎么会飞到你们这⾥?误差两千多公⾥呀!”接着他马上拿出飞⾏⽇记给机场⼈员看:该机是1955年7⽉2⽇起飞的,时隔35年!机场⼈员吃惊地说:“这不可能!你们在编故事吧!”后经电传查证,914号班机确实在1955年7⽉2⽇从纽约起飞,飞往佛罗⾥达,突然途中失踪,⼀直找不到。

当时认为该飞机掉⼊了⼤海⾥,机上的五⼗多名乘客全部赔偿了死亡保险⾦。

这些⼈回到美国的家⾥,令他们家⾥⼈⼤吃⼀惊。

孩⼦们和亲⼈都⽼了,⽽他们仍和当年⼀样年轻。

美国警⽅和科学家们专门检查了这些⼈的⾝份证和⾝体,确认这不是闹剧,⽽是确凿的事实。

事件真相是怎样的呢?很多读者都对这⼀被称之为“914号班机事件”的“时空隧道”案例印象深刻,它常常被收录到“世界未解之谜”的书⾥,还有⼀些⼈认为这架飞机的消失可能与外星⼈和飞碟有关,在互联⽹论坛上,介绍这⼀事件的帖⼦也⼴为流传,并引发了很多⽹友的争议。

虽然“时空隧道”是否存在对科学界来讲还是⼀个谜题,但是对于“914号班机事件”的真伪,很多显⽽易见的证据都指明这更像⼀个科幻故事,⽽不是真实案例。

事件中提到的泛美航空公司全称泛美世界航空公司,成⽴于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曾经最主要的航空公司之⼀,垄断了超过⼀半的美国⾄其他国家的航班,在世界各国都有很⾼的知名度,甚⾄⼀度成为美国航空公司的代名词。

航空事故案例

航空事故案例

航空事故案例航空事故是指发生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飞机损坏或丧失飞行能力。

以下是十个航空事故案例:1. 法国航空4590号班机空难法国航空4590号班机是一架超音速客机,2000年7月25日在巴黎起飞时发生引擎故障,导致飞机坠毁,机上109人全部遇难。

事后调查发现,引擎故障是由于跑道上的一块金属碎片引起的。

2. 马来西亚航空370号班机失踪马来西亚航空370号班机是一架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客机,2014年3月8日失踪。

这起事件引起全球关注,至今仍未找到飞机残骸和明确的失踪原因。

3. 苏联空军234号班机空难1960年10月4日,苏联空军234号班机在前往莫斯科的途中与一架美国间谍机相撞,导致机上所有人员遇难。

这起事件加剧了冷战时期苏美之间的紧张关系。

4. 阿联酋航空521号班机爆炸2016年8月3日,阿联酋航空521号班机在迪拜机场着陆时发生爆炸,导致机上一名乘客死亡。

调查发现,爆炸是由于货舱内的一起燃烧事件引起的。

5.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1985年8月12日,日本航空123号班机在飞行途中发生尾翼断裂,导致飞机坠毁,520人中只有4人幸存。

这个事故被认为是航空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飞机事故。

6. 乌克兰航空752号班机被伊朗导弹击落2020年1月8日,乌克兰航空752号班机在伊朗附近空域被伊朗导弹击落,导致机上176人全部遇难。

最初伊朗否认与此事有关,但后来承认是意外击落。

7. 埃航804号班机坠海2016年5月19日,埃及航空804号班机从巴黎飞往开罗途中失联,最终在地中海坠毁。

机上66人全部遇难。

事故原因最终确认为飞机起火导致。

8. 印度航空182号班机爆炸1985年6月23日,印度航空182号班机在加拿大外海爆炸坠毁,导致机上329人全部遇难。

这起事件被认为是当时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之一。

9. 洛克比空难1988年12月21日,一枚由利比亚制造的导弹击中了一架泛美航空103号班机,导致飞机坠毁在苏格兰,270人全部遇难。

飞机的十大空难

飞机的十大空难

飞机的十大空难飞机的十大空难来源: 机械公民现在飞机已经变成普通的交通工具了,越来越多的人出行坐飞机,毕竟坐飞机能大大缩短时间距离,免除了旅途上的劳累。

但是有一部分人还是觉得飞行不安全,尤其是怕高的人群。

这些人出门宁可坐高铁也不会坐飞机,虽然高铁的速度也不慢,但是按照有关推断的总结,坐飞机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

这次东方航空的空难令人难过,用最为沉痛的心情去悼念那些丧生在本次空难的人们。

现在网上很多朋友都在关注本次空难事件,大家都想知道本次空难事件有没有幸存者。

可是至今未发现有幸存者。

这么高的距离又以那么高的速度垂直坠落,生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说句不该说的话,这样的高度加这样的速度坠落,连一片较大的碎片存在的可能性都不大了,又加上飞机本身的重量和撞击力。

在悼念那些在本次空难事件丧生的人们同时,咱们看看全世界最大的几次空难事件吧!1.特内里费空难特内里费空难特内里费空难,是指在1977年3月27日傍晚于西班牙北非外海自治属地加那利群岛的洛司罗迪欧机场发生的波音747跑道相撞事件。

由于发生事故的两架飞机都是满载油料与人员的波音747大型客机,因此事件造成两机上共有583人在“地狱之火”中丧生,是造成飞机乘客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其中,荷航飞机上的248人全部遇难,泛美航班上则有61人奇迹般得以生还。

2.日本123号班机空难日本123号空难日本航空123号航班空难事件发生于1985年8月12日,班机是波音747-100SR,飞机编号JA8119。

搭载509名乘客及15名机组员,日本东京的羽田机场,预定飞往大阪伊丹机场。

飞机因维修不当造成飞行时尾部压力罩破裂发生爆炸性减压并失去液压操纵,飞机在群马县御巢鹰山区附近的高天原山坠毁,520人遇难。

但有4名女性奇迹生还(1名未执勤的空服员、一对母女以及1个12岁女孩)。

3.沙特阿拉伯763号空难沙特763空难沙特阿拉伯航空763号班机(波音747-168B,编号:HZ-AIH),是一班从印度首都新德里飞往沙特阿拉伯东部城市宰赫兰的定期航班,1996年11月12日,在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于哈萨克斯坦航空1907号班机(K41907)上空相撞。

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空难事件——洛克比空难

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空难事件——洛克比空难

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空难事件——洛克比空难本文导读:苏格兰小镇洛克比由于一场国际空难而名声大振。

这一场空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而且造成了美国和利比亚之间长达十几年的纷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空难发生后,美英两国情报机构组成的调查组立即对空难展开调查,并最终于1990年秋天宣布了调查结果:空难的主谋是两名利比亚情报人员。

他们的身份分别是前利比亚航空公司驻马耳他办事处主任阿里·穆罕默德·迈格拉希,以及他的下属拉明·哈里发·弗希迈,他们将炸弹藏匿在行李中,带上了103航班。

美英两国认定利比亚高层参与制造了这起空难事件。

次年11月14日,美英两国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利比亚交出凶手。

利比亚虽然拘留了弗希迈和迈格拉希,但拒绝把他们交给美英两国。

为了迫使利比亚交出嫌疑人,联合国安理会曾多次通过决议,对利比亚实施包括空中封锁、武器禁运和外交制裁等一系列制裁措施。

1996年,美国又通过达马托法法案对在利比亚石油、天然气领域年投资4000万美元以上或违反联合国对利比亚制裁规定的外国公司实行制裁。

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利比亚被迫同意交出两名嫌疑人,但同时也提出对两人的审判必须在英美以外的第三国进行。

1998年,美国、英国和荷兰三国同意在荷兰按苏格兰法律对两名被告进行审理。

1999年4月,弗希迈和迈格拉希被移交给联合国代表,并前往设在荷兰的苏格兰法庭受审。

2001年1月,法庭判处迈格拉希无期徒刑,后来将刑期改为27年。

弗希迈被无罪释放。

2003年8月,利比亚与美英达成协议,同意对洛克比事件遇难者家属支付总额约27亿美元的赔偿。

同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3票赞成、2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第1506号决议,决定解除联合国因1988年洛克比空难和1989年法国联航空难事件而对利比亚实施的长达11年的制裁。

尽管洛克比空难悬案已经有了初步结果,但有关洛克比空难引发的争执的疑问还远没有结束。

卡扎菲被疑为洛克比空难的幕后主使

卡扎菲被疑为洛克比空难的幕后主使

卡扎菲被疑为洛克比空难的幕后主使
佚名
【期刊名称】《国家安全通讯》
【年(卷),期】1999(000)008
【摘要】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999年5月24日报道,英国情报机关掌握的证据显示,发生在十多年前的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客机在英国洛克比上空爆炸事件的真正幕后主使者是利比亚现任总统卡扎菲。

该报指出,当年,卡扎菲为了报复里根政府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空袭,下令利比亚驻海外的情报机关炸毁泛美航空公司的班机,造成机上259人及地面11人丧生的惨剧,其实美国政府早已掌握这些证据,只是为了恢夏与利比亚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刻意进行了隐瞒。

卡扎菲被疑为洛克比空难的幕后主使
【总页数】1页(P46-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1
【相关文献】
1.从“洛克比空难案”透视国际法院的司法审查权 [J], 徐娜
2.国际民用航空非法干扰行为的国家责任--以洛克比空难为例 [J], 杨万柳
3.美国与利比亚恩怨录:英国洛克比大空难之外的隐情 [J], 马明
4.洛克比空难带来材料革新 [J], DavidMcMullin;范淑霞
5.洛克比空难事件开始司法审理 [J], 申义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典空战案例

经典空战案例

经典空战案例
1. 洛克比空难(1988年):一架波音747客机在前苏联领空被一枚导弹击中,导致机毁人亡。

这起空难是由于苏联在未经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将客机误认为间谍飞机而发射导弹。

2. 乌克兰马航MH17航班空难(2014年):一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客机在乌克兰领空被击落,机上298人全部遇难。

这起空难是由于乌克兰东部冲突中的反政府武装使用了导弹击落客机。

3. 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1999年):北约在南斯拉夫战争期间,对位于贝尔格莱德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进行了误导制导炸弹攻击,导致3名中国外交人员死亡。

这是一起因空中侦察错误和导弹制导失误而导致的悲剧。

4. 萨特金空难(2001年):一架西藏航空的客机在尼泊尔境内坠毁,导致129人遇难。

这起空难是由于飞机在穿越喜马拉雅山脉时遇到了严重气流引发的空中结冰。

5. 赫尔辛基事件(1952年):苏联战斗机与一架瑞典民航客机在芬兰领空相撞,导致所有52名乘客和机组人员遇难。

这起事件引发了国际间对苏联领空侵犯的抗议和谴责。

这些都是空战中的经典案例,展示了空中冲突和飞行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导致悲剧发生的各种因素。

洛克比空难案

洛克比空难案

3、利比亚的请求是可受理的。 从安理会731、748、883号决议的具体内容 从安理会731、748、883号决议的具体内容 来看,安理会从未要求利比亚将两名嫌疑犯移 交给英美两国。法院应根据联合国宪章来解释 这些决议,根据宪章,安理会不能要求利比亚 将本国国民移交给英美两国。因而利比亚的请 求是可受理的,并不受安理会748、883号决 求是可受理的,并不受安理会748、883号决 议的影响,而且决定一项请求可受理性的关键 日期应该是提交请求之日。
1992年 1992年3月31日,安理会通过第748号 31日,安理会通过第748号 决议,认为利比亚未对731号决议作出 决议,认为利比亚未对731号决议作出 充分和有效反应已构成对国际和平与安 全的威胁。限利比亚在4 15日前交出 全的威胁。限利比亚在4月15日前交出 嫌疑犯,否则将面临包括空中交通禁运、 武器禁售、关闭利比亚航空公司业务在 内的一系列的制裁。但利比亚仍拒绝将 疑犯引渡给美英等国。748号决议所规 疑犯引渡给美英等国。748号决议所规 定的制裁遂于4 15日生效。 定的制裁遂于4月15日生效。
而联合国安理会所作的决议也并未明确要求利比亚 必须将疑犯引渡给英美两国,而是要求利比亚对该 恐怖主义行为作出有效反应。之后安理会对利比亚 进行制裁是因为利比亚没有对疑犯进行审判,没有 作出有效反应,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了威胁,并 不是因为利比亚没有引渡疑犯给英美。所以英美两 国强迫利比亚把疑犯引渡给它们审讯是没有法律根 据的,特别是在利比亚本国法律规定不允许把本国 国民引渡给外国审讯的情况下,强迫利比亚把其本 国国民觉给它们审讯,是有悖国家主权原则的。
案情简介
之后 ,诉讼进入审理实质问题的阶段。法院 发布了一系列命令,确定双方提出相关诉讼文 书的时限,双方均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 同时,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利比亚于1999 同时,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利比亚于1999 年4月5日将两名疑犯移交到荷兰由苏格兰特别 法庭进行审讯 ,安理会主席也宣布中止对利制 裁。洛克比事件出现了转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法院的关系: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理会是在维持国际和平 与安全方面负主要责任的机关,但不是唯一负责 任的机关。安理会就某个问题作出决议,并不排 除国际法院也作出同样目的的决定或行动。例如 当安理会讨论在德黑兰发生的美国人质问题时, 并不妨碍国际法院受理美国提出的“在德黑兰的 美国外交和领事人员案”。但根据宪章,所有会 员国,联合国的一切机关或机构,都有遵守《联 合国宪章》的义务。当安理会已作出决议并号召 会员国采取行动的时候,作为联合国司法机关的 国际法院如果指示与安理决议精神不一致的临时 措施,那是有违国际法院的职责的。并且,国际 法院也无权对安理会决议的合法性 进行审查。
洛克比空难引起的1971年 《蒙特利尔公约》解释和适 用问题案
利比亚诉英国,利比亚诉美国 国际法院 1992
目录
相关背景 案情简介 争议焦点 双方主张 法院的判决及理由 案件评述
相关背景
1988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从德国法 兰克福市经伦敦飞往纽约时,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爆 炸,导致270人死亡。美英经3年调查,认定空难系两 名利比亚情报人员在飞机上放置炸弹所至, 并分别在本 国对两名嫌疑犯提出刑事指控。1991年11月27日, 美英共同声明,要求利比亚交出嫌疑犯并承担官方责 任,交出所有证据并对受难者家属进行赔偿。利比亚 拒绝了两国的指控及引渡要求,表示它将自行审理上 述案件。 1992年1月21日,在美英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通 过第731号决议,要求利比亚政府立即对空难事件中 的恐怖主义行为作出一切有效反应,为消除国际恐怖 主义作出贡献。但利比亚没有遵守该决议。
案情简介
法院于1992年6月19日发布命令,规定双方提 交诉辩状的时限。在规定时限内,利比亚提交 了诉状,英美两国就法院的管辖权和利比亚请 求的可受理性(the admis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提出初步反对主张 (preliminary objection)。关于实质问题的 程序即告暂停。 1998年2月27日,法院对初 步反对主张作出两项单独判决,肯定了法院的 管辖权和利比亚请求的可受理性。
2、国际法院对本案具有管辖权。
利比亚和英美两国都是《蒙特利尔公约》的缔 约国,该公约在空难发生时和利比亚向国际法 院起诉时都是有效的,并且该公约是唯一适用 于洛克比空难事件的文件。根据该公约第14条 第1款,国际法院具有管辖权。“ 缔约方之间 有关本公约解释和适用的纠纷如不能通过协商 解决,任何一方均可要求提交仲裁。如从要求 仲裁之日起6个月内,双方不能就仲裁机构达 成一致,任何一方均可依《国际法院规约》将 争端提交国际法院。”
3、利比亚的请求是可受理的。
从安理会731、748、883号决议的具体内容 来看,安理会从未要求利比亚将两名嫌疑犯移 交给英美两国。法院应根据联合国宪章来解释 这些决议,根据宪章,安理会不能要求利比亚 将本国国民移交给英美两国。因而利比亚的请 求是可受理的,并不受安理会748、883号决 议的影响,而且决定一项请求可受理性的关键 日期应该是提交请求之日。
争议焦点
国际法院是否就《蒙特利尔公约》的解 释或适用问题具有管辖权
利比亚的请求是否具有可受理性
双方主张
利比亚 1、实质主张 1)《蒙特利尔公约》适用于本争端; 2)利比亚已完全遵守《蒙特利尔公约》并有权行使
刑事管辖权 ; 3)英国和美国已经违反和继续违反它们根据《蒙特
利尔公约》第5(2)、5(3)、7、8(3)、11 等条对利比亚承担的法律义务; 4)英国和美国有义务尊重利比亚的权利,不得采取 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强行法规则(禁止使用武力、 不侵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的手段 而置《蒙特利尔公约》于不顾。
2003年8月,利比亚和美英达成协议,利比亚 承认在洛克比空难事件中的责任,谴责恐怖主 义,并同意在制裁取消后分批为洛克比空难遇 难者亲属支付27亿美元的赔偿金。 2003年9月9日,美国、英国和利比亚三方通 知国际法院,同意在原告不因同一诉由重新起 诉的条件下中止诉讼程序。国际法院于2003 年9月10日发布命令,指示将本案从法院案件 单上删除。
本案中,罪行发生地国是英国,航空器登记国是 美国,疑犯的国籍国和所在地国是利比亚。根据公约 规定,三国都有管辖权。疑犯在利比亚,利比亚可以 引渡,也可以不引渡,但利比亚必须把它视作严重的 罪行进行审判。由于条约和习惯法都没有规定引渡义 务,利比亚的作法是符合该公约的规定和习惯国际法 的。
而联合国安理会所作的决议也并未明确要求利比亚 必须将疑犯引渡给英美两国,而是要求利比亚对该 恐怖主义行为作出有效反应。之后安理会对利比亚 进行制裁是因为利比亚没有对疑犯进行审判,没有 作出有效反应,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了威胁,并 不是因为利比亚没有引渡疑犯给英美。所以英美两 国强迫利比亚把疑犯引渡给它们审讯是没有法律根 据的,特别是在利比亚本国法律规定不允许把本国 国民引渡给外国审讯的情况下,强迫利比亚把其本 国国民觉给它们审讯,是有悖国家主权原则的。
案情简介
之后 ,诉讼进入审理实质问题的阶段。法院 发布了一系列命令,确定双方提出相关诉讼文 书的时限,双方均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 同时,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利比亚于1999 年4月5日将两名疑犯移交到荷兰由苏格兰特别 法庭进行审讯 ,安理会主席也宣布中止对利制 裁。洛克比事件出现了转机。
案情简介
案情简介
1992年3月3日,利比亚就因洛克比空难事故引起的解 释和适用《蒙特利尔公约》的争议向国际法院对美英 分别提起诉讼。利比亚认为英美两国强迫利比亚移交 疑犯给他们审理是威胁利比亚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 违反了《蒙特利尔公约》的条约义务,必须停止这些 违反义务的行为。 同日,鉴于英美两国扬言如果利比亚不把疑犯交出, 它们将对利比亚进行空运和经济制裁,利比亚请求国 际法院指示临时措施:防止在案件的实质问题得到审 查之前,英国和美国进一步采取行动迫使利比亚交出 嫌犯。但是,法院1992年4月14日发布命令,提及安 全理事会的第748号决议,认为法院无须指示临时措 施。
《蒙特利尔公约》又称《反破坏公 约》,全称为《制止危害民用航空 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是有关 国际民用航空安全保护的五个主要 公约之一,于1971年9月23日在蒙 特利尔订立,美国、英国、利比亚 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
1992年3月31日,安理会通过第748号 决议,认为利比亚未对731号决议作出 充分和有效反应已构成对国际和平与安 全的威胁。限利比亚在4月15日前交出 嫌疑犯,否则将面临包括空中交通禁运、 武器禁售、关闭利比亚航空公司业务在 内的一系列的制裁。但利比亚仍拒绝将 疑犯引渡给美英等国。748号决议所规 定的制裁遂于4月15日生效。
法院的判决和理由
判决 1、驳回英美两国对管辖权的初步反对主张;
认定法院根据《蒙特利尔公约》第14条第1 款,对该争端有管辖权。(13:3) 2、驳回英美两国基于联合国安理会第748号 决议对利比亚请求的可受理性提出的初步反 对主张;认定利比亚1992年3月3日提出的 请求是可受理的。(12:4)
法院的判决和理由
判决理由
1、管辖权
1)各当事方之间就《蒙特利尔公约》的解释或适用问题存 在争端,该争端不可能通过协商和仲裁解决,并且被告拒绝 通过仲裁解决争端,这就使得利比亚无须受公约第14条第1 款6个月期限的限制,可提前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
2)鉴于利比亚提出的实质主张,双方不仅在公约的一般适 用上存在争议,在公约具体条款(第7、11条)的适用上也 存在争议,根据第14条第1款,这些争议正是公约第14条 第1款所指的“有关公约解释和适用的争端”,应由法院管 辖。
予考虑。因此,法院应受理利比亚的请求。
可以看出,法院主要是从程序本身的角度回答 了安理会决议是否影响管辖权的问题,从而无需 对安理会决议和法院裁定甚至两大联合国主要机 构在处理争端方面的关系问题作出澄清。从上述 推理过程可以看出,无论安理会决议的地位及其 对国际法院审判和裁定的影响如何,法院仍然可 以“法律问题法律解决”,仅仅从程序问题本身 甚至是法律技术上来保证自己的管辖权和进行实 质问题审判的权力。
3 )安理会第748号和883号决议是在利比亚提出请求书 (1992年3月3日)后作出的,如果法院在当时具有管辖权, 而且嗣后仍然如此,则后来出现的事件不能影响法院已经确 立的管辖权 。
2、请求的可受理性
法院认为,决定一项请求可接受性的关键日期是 提交请求之日,即1992年3月3日。在请求提交 前通过的安理会731号决议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建 议,而在请求提交后通过的安理会748号和883 号决议则根本不予考虑。因此,不能依据英美两 国的理由不受理利比亚的请求。
案件评述
1、利比亚是否有引渡义务
根据《蒙特利尔公约》第5条、第7条、第8条,1) 对于破坏航空安全的行为,罪行发生地国、航空器的 登记国、犯罪分子所在地国、航空降落地国、航空器 承租人的营业地国都有管辖权;2)破坏航空安全的行 为是“可引渡的罪行”;3)疑犯所在地国如不将疑犯 引渡,则不论罪行是否在其境内发生,应无严重的罪行进行审判。
双方主张
英美两国
1、国际法院对本案没有管辖权。
1)本案没有满足公约第14条第1款规定的条件,利比亚没 能证明双方对公约的解释和适用存在争端,即使存在争端, 利比亚也没能证明该公约应予适用。 2)就算利比亚根据公约有权提起诉讼,它也不能行使这项 权利,因为根据《联合国宪章》第25条和103条,安理会 748号和883号决议对它有拘束力,它在这方面所承担的义 务高于《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的所有权利和义务。 3)法院对英美两国采取的行动是否违反了国际法(即利比 亚的第四个实质主张)无管辖权,因为公约第14条第1款只 规定法院对公约的解释和适用争端有管辖权。
双方主张
英美两国 2、利比亚的请求是不可受理的
1)利比亚所谓的争端现在应由安理会决议管制,该决议对 双方均有拘束力,作为联合国的会员国,双方都有义务接受 和执行该决议。 2)不管利比亚依《蒙特利尔公约》享有何种权利,安理会 要求它移交两名嫌疑犯的决议均具有拘束力,利比亚无权根 据该公约向法院请求救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