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中参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表达式,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关系以及反应的摩尔比。
借助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计算,包括反应物的量之间的转化、质量之间的转化、摩尔比之间的计算等等。
本文将介绍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和相关概念。
1. 摩尔与物质的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和反应物的数量通常用摩尔(mol)来表示。
摩尔可以看作是物质的计数单位,表示物质的粒子数目,例如1摩尔的氧气表示其中含有约6.02×10^23个氧气分子。
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首先需要将所给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转化为摩尔。
例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H2 + O2 → H2O如果给定氢气的质量为2克,氧气的质量为32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将质量转化为摩尔:氢气的摩尔数 = 质量 / 分子量 = 2g / 2g/mol = 1 mol氧气的摩尔数 = 质量 / 分子量 = 32g / 32g/mol = 1 mol2. 摩尔比的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相对摩尔比。
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可以利用方程式中的系数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例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N2 + 3H2 → 2NH3如果给定氮气的摩尔数为2 mol,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将其转化为氨气的摩尔数:氮气转化为氨气的摩尔数 = 氮气的摩尔数 × (氨气的系数 / 氮气的系数) = 2 mol × (2 / 1) = 4 mol3. 质量之间的转化除了摩尔之间的转化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的转化关系。
在进行质量之间的转化时,需要注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也称为相对分子量或摩尔质量)。
例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 + 6O2 → 6CO2 + 6H2O如果给定葡萄糖的质量为180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质量:葡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 葡萄糖的质量 × (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 /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180g × (44g/mol / 180g/mol) ≈ 44g4. 反应过程中的限制摩尔与剩余摩尔计算在化学反应中,有时候会存在限制摩尔和剩余摩尔的概念。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种表示方法,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指在已知一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数量的情况下,计算其他物质的数量或者化学反应的产物。
1. 摩尔计算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数量,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 = m/M其中,n代表物质的摩尔数量,m代表物质的质量,M代表物质的摩尔质量。
例如,当已知反应物的质量为m1,摩尔质量为M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为a1、a2时,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量n2: n2 = n1 * a2/a12.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计算在已知一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数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其他物质的数量。
以化学反应A + B → C + D为例,已知反应物A的摩尔数量为n1,反应物B的摩尔数量为n2,可以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计算生成物C和D的摩尔数量n3和n4。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关系:a1A + a2B → a3C + a4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3 = n1 * a3/a1n4 = n2 * a4/a23. 反应物的过量与限量在实际的化学反应中,往往会有某一种反应物存在过量或限量的情况。
过量反应物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存在较多的物质,它的数量不会对反应的摩尔数量产生影响;限量反应物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存在较少的物质,决定了反应的摩尔数量。
假设在化学反应A + B → C中,反应物A的摩尔数量为n1,反应物B的摩尔数量为n2,反应物A与B的化学计量比为a1:a2,已知反应物B为限量反应物。
则反应完全进行时,根据摩尔计算可得: n3 = n1 * a3/a1n4 = n2 * a4/a2其中,a3和a4表示反应物A和B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n3和n4分别表示生成物C和D的理论摩尔数量。
化学计算公式大全

化学计算公式大全1.化学反应的计算公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化学方程式可以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推导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如物质A与物质B反应生成物质C和物质D,化学方程式为A+B→C+D,那么A与B的物质的量关系可以表示为n(A)/n(B)=n(C)/n(D)。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推导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如物质A与物质B反应生成物质C和物质D,化学方程式为A+B→C+D,如果已知A的质量m(A),可以通过计算得到C的质量m(C),其计算公式为m(C)=(m(A)/M(A))*M(C),其中M(A)和M(C)分别为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
2.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摩尔浓度的定义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的比值,可以根据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来计算。
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n/V,其中C为摩尔浓度,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摩尔浓度与质量浓度的转换当已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浓度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与摩尔浓度的转换公式为C=(m/M)/V,其中C为摩尔浓度,m为溶质的质量,M为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V为溶液的体积。
3.溶液的稀释计算公式-稀释液的物质的量当溶质溶液需要稀释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稀释液需要的物质的量。
稀释液的物质的量计算公式为n(稀释液)=n(溶质溶液)*(V(溶质溶液)/V(稀释液)),其中n为物质的量,V为体积。
-稀释液的浓度当溶质溶液需要稀释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稀释液的浓度。
稀释液的浓度计算公式为C(稀释液)=C(溶质溶液)*(V(溶质溶液)/V(稀释液)),其中C为浓度,V为体积。
4.气体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乘以 100,得到百分比产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化学方程式到古代的炼金术和冶金学,但直到19世纪中叶,随着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化学 方程式计算才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
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化学方程式计算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出现了许多计算化学软件和应用,大 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和精度。同时,化学方程式计算也在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化工生产向新能源、新材 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延伸。
确定质量关系
根据反应系数和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 量关系。
根据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计算反应物的质量
根据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计算出反应物的质量。
计算生成物的质量
根据生成物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计算出生成物的质量。
计算反应的百分比
计算百分比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出反应的百分比。
实例
如反应 A + B → C + D + BaSO₄ 中,如果知道反应物的 物质的量或质量,以及沉淀的系数和摩尔质量,就可以计 算出沉淀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04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应用实 例
计算反应物的质量比
确定化学反应方程式
01
首先需要知道化学反应的具体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的分子式和
系数。
计算各反应物的质量
考虑反应物的质量和消耗量
在计算生成物质量时,需要考虑参与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和实际消 耗量。
计算反应的百分比产率
确定化学反应方程式
需要知道化学反应的具体方程 式,包括产物的分子式和系数
。
计算理论产量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最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最全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来描述化学反应的方式。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物质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计算。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1.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物质的摩尔数关系: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代表了物质里的原子或分子的数量。
根据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物质的摩尔数关系。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O2->2H2O,可以得知每2摩尔的H2反应生成2摩尔的H2O。
2.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数及质量:根据已知的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化学式里的原子质量,可以计算反应物的质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H2 + O2 -> H2O,已知2mol的H2,需要计算H2的质量。
根据氢气的摩尔质量(2g/mol),可以计算出质量为4g。
3.计算反应产物的摩尔数及质量:根据已知的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化学式里的摩尔比,可以计算反应产物的摩尔数及质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H2 + O2 -> H2O,已知4g的H2,需要计算产生的H2O的质量。
根据反应式的摩尔比为1:1,可以计算出摩尔数为2mol 的H2O,进而计算出质量为36g的H2O。
4.计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摩尔数及质量:根据已知的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化学式里的摩尔比,可以计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摩尔数及质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已知2mol的H2和2mol的O2,需要计算剩余的H2O的摩尔数和质量。
根据反应式的摩尔比为2:1,可以计算出剩余的摩尔数为1mol的H2O,进而计算出质量为18g的H2O。
5.计算反应过程中的气体的体积:对于气体反应,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过程中的气体的体积。
根据烧瓶法则(Avogadro's law),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摩尔数成正比。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已知2mol的H2和1mol的O2,根据化学反应的摩尔比,可以计算出反应产生2mol的H2O。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分析和计算的基础工具,用于描述和预测化学反应的过程以及反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以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物质的摩尔关系、反应的平衡、计算反应速率等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物质的摩尔关系是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表示了反应当中各个物质的种类和份量。
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方程式中的化学系数来确定各个物质之间的摩尔关系。
化学系数表示的是各个物质的摩尔比例。
在计算时,我们可以利用化学系数进行物质的计量转换,从而得到所需的摩尔关系。
例如,考虑以下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在这个方程式中,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方程式中的化学系数分别为2、1、2,表示氢气的量是氧气的2倍,生成水的量也是氢气的2倍。
利用这些化学系数,我们可以计算反应中各个物质之间的摩尔关系。
假设我们有4 mol的氢气和2 mol的氧气,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量去计算实际生成的水的摩尔数。
根据方程式,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数之间的比例是2:1,所以4 mol的氢气和2 mol的氧气可以完全反应,生成2 mol的水。
除了摩尔关系,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还涉及到反应的平衡。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之间会达到一定的平衡态,这个平衡态可以通过方程式中的化学反应符号来表示。
通常情况下,方程式中的反应箭头的左边表示反应物,右边表示产物。
在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化学反应符号可以表示一种或多种物质的物质转化。
计算反应的平衡涉及到了平衡常数的计算。
平衡常数是描述平衡状况的物理量,可以用于表示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平衡态。
平衡常数是通过方程式中各个物质的浓度或压力来计算的。
对于一个一般的反应方程式:aA+bB→cC+dD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Kc=([C]^c[D]^d)/([A]^a[B]^b)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A、B和产物C、D的浓度。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

36
32
18g
x
—33—62 =1—8xg— 解得 x=16g
强化练习
3、在2A+3B=2C+4D中,3.2g A与9.6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6g C,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
量为18,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B )
A.6 B.28 C.44 D.64
【方法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D的质量,进而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C、D的质量
48 32 80 故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48:32:80。
强化练习
2、完全电解18g水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C )
A.2 g B.4 g C.16 g D.32 g
【方法点拨】根据分解的水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产生氧气的质量即可。
【解析】解:设产生氧气的质量是x。 2H2O通==电=2H2↑+O2↑
解:反应后剩余3g氢气,说明氧气和氢气反应了9g,
设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是x,则氧气就是(9g-x),
点燃
2H2+O2===2H2O 4 32
x 9g-x —342—=9—gx-—x 解得 x=1g
所以混合气体中氢气的质量是1g+3g=4g
方法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水的质
量为12g-3g=9g
点燃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 + 3B = 2C + 2D
28 3x
14g 48g
28 3x
=
14g 48g
解得 x=32
化学方程式质量比的表示方法: (1)实际质量之比(g) (2)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 比
新课讲解
【例题4】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12g,点燃充分反应后,还剩余了3g氢气,则混合气体 中含有氢气多少克?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一.化合反应222322222322243e 2e 22252222222OH Ca O H CaO .12CO2C CO .11CO H O H CO .10CO 2O CO 2.9O Al 2O 3Al 4.8MgO2O Mg 2.7O F O 2F 3.6OH 2O H 2.5O P 2O 5P 4.4SO O S .3COO C 2.2CO O C .1)(生石灰与水反应:层: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一氧化碳燃烧::铝制空气中形成保护膜镁条燃烧:铁丝制氧气中燃烧:氢气燃烧: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硫粉钻氧气中燃烧:烧: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高温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 二.分解反应↑+=↑+=↑+=↑+↑=+=↑++=+=∆∆∆22322322222MnO 32242422O M 22O Hg 2HgO 2.7CO O C CaCO .6CO O H CO H .5O H 2O H 2.4O 3KCl 2KClO 2.3O MnO MnO K KMnO 2.2O O H 2O H 2.122n 氧化汞加热分解:高温煅烧石灰石:碳酸分解:水通电分解: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高锰酸钾制氧气:氧气: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高温通电a三.置换反应Ag2NO Cu 2AgNO Cu 14.Cu3SO Al CuSO 3Al 2.13FeSO Cu CuSO Fe .12H MgCl HCl 2Mg .11H MgSO SO H Mg .10H 3AlCl 2HCl 6Al 2.9H )SO (Al SO H 3Al 2.8H FeCl HCl 2Fe .7H FeSO SO H Fe .6H ZnCl HCl 2Zn .5H ZnSO SO H Zn .4CO 3Fe 4O Fe 2C 3.3CO Cu 2CuO 2C .2CuO H CuO H .123334244422244223234242222442222442232222+=++=++=+↑+=+↑+=+↑+=+↑+=+↑+=+↑+=+↑+=+↑+=+↑+=+↑+=++=+∆)(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镁和稀盐酸反应:镁和稀硫酸反应:铝和稀盐酸反应:铝和稀硫酸反应:铁和稀盐酸反应:铁和稀硫酸反应:锌和稀盐酸反应:锌和稀硫酸反应:木炭还原氧化铁:木炭还原氧化铜:氢气还原氧化铜:高温高温四.复分解反应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NaOH+HCl=NaCl+H 2O2.中和胃酸的反应:Al (OH)3+3HCl=AlCl 3+3H 2O3.熟石灰和硫酸反应:Ca (OH )2+H 2SO 4=CaSO 4+2H 2O4.盐酸和硝酸银反应:AgNO 3+HCl=AgCl ↓+HNO 35.硫酸和氯化钡反应:BaCl 2+H 2SO 4=BaSO 4↓+2HCl6.碳酸钙和过量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7.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8.碳酸钠和过量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9.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2NaOH+CuSO4=Na2SO4+Cu(OH)2↓10.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11.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12.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AgNO3+NaCl=AgCl↓+NaNO313.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BaCl2+Na2SO4=BaSO4↓+2NaCl14.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15.硫酸除铁锈:Fe2O3+3H2SO4=Fe2(SO4)3+3H2O16.氧化铜和硫酸反应:CuO +H2SO4=CuSO4+H2O五.其他反应1.二氧化碳和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2.二氧化碳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3.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SO2+2NaOH=Na2SO3+H2O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2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6.甲烷燃烧:CH4+2O2点燃=2H2O+CO27.酒精燃烧:C2H5OH+3O2点燃=3H2O+2CO28.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C6H12O6+6O2酶=6H2O+6CO29.植物光合作用:6H2O+6CO2叶绿素=C6H12O6+6O2初中常用计算公式 1.相对原子质量=12/1)(12-C )(的原子质量一个某原子的实际质量kg kg 2.元素质量分数=%100⨯⨯相对分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 3.含杂物的质量×纯度=纯净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纯度=含杂物的质量物质的纯度=含杂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100% 4.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稀释计算:溶质质量不变浓溶液质量×浓溶液的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6.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100g 7.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100⨯+溶解度溶解度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ﻫ1.理论依据: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 基本依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定值。
而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例如: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其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m(Mg):m (O2):n(MgO)=48:32:80=3:2:5。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 含杂质的计算,在实际生产和实验中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因此解题时把不纯的反应物换算成纯净物后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计算出的纯净物也要换算成实际生产和实验中的不纯物。
这些辅助性计算可根据有关公式进行即可。
2. 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指质量;必须需纯净的(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
若是气体体积需换算成质量,若为不纯物质或者溶液,应先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ﻫ(1)气体密度(g/L)=(2)纯度=×100%=×100%=1-杂质的质量分数(3)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综合计算:1. 综合计算题的常见类型ﻫ(1)将溶液的相关计算与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计算。
ﻫ(2)将图像、图表、表格、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ﻫ2. 综合计算题的解题过程一般如下:ﻫ综合型计算题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的重点、难点。
这种题类型复杂,知识点多,阅读信息量大,思维过程复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分析应用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它考查的不仅是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知识,也是考察基本概念、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综合计算相对对准度较大,但只要较好地掌握基本类型的计算,再加以认真审题,理清头绪,把握关系,步步相扣,就能将问题顺利解决。
3.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题,问题情景比较复杂。
解题时,应首先明确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溶质的质量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其次应明确所求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最后运用公式汁算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成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生成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难溶性杂质(反应的混有的且不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一生成物中非溶液(生成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
(1)固体与液体反应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于固体与液体发生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要明确生成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有时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的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对于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ﻫ①溶液组成法:溶液质节=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一定是溶解的,溶剂水根据不同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原溶液中的水;化学反应生成的水。
②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进入液体的固体质量(包括由于反应进入和直接溶入的)+液体质量-生成不溶物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
ﻫ(2)对于液体与液体的反应,一般是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此类计算与固体和液体反应后的计算类似,自先应明确生成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应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往往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的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此类反应发生后,溶液质量也有两种求法:ﻫ①溶液组成法(同上)。
4. 图②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所有液体质量之和-生成沉淀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
ﻫﻫ像、表格、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ﻫ在近几年中考题出现了以图像,表格为载体的化学计算题这类题的特点是利用数学方法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常常以坐标曲线、图像、表格等形式将解题信息呈现。
解答此类题目时,受求学生能够对图像,表格进行科学分析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并结合化学知识将有用信息,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1)图像与化学方程式结台的综合计算图像型计算题是常见的题型是坐标曲线题,其特点是借助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元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曲线图直观表示出来。
坐标系中的曲线图不仅能表示化学反应,还能较好地反映化学变化的过程,读图时,要善于从曲线图中捕捉到“三点”,(起点,拐点,终点),并分析其含义。
特别是要重点了解拐点表示对应两种物质一定恰好完全反应,这是此类题的关键。
(2)表格与化学方程式结合的综合计算这类题往往给出一组或多组数据或条件,通过对表格中数据或条件的分析,对比,解答有关问题或进行计算。
策略:要通过仔细阅读,探究表格中各组数据之间内在的规律,努力从“变”中找“不变”,及时发现规律之中的矛盾点,从“不变”中找“变”,进而分析矛盾的根源,解决问题。
(3)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做实验探究的综合计算题时,学生应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紧密结合,在对实验原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理出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验数据与物质(或元素)质量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理清思路,找出正确有用数据,认真做好每一步计算。
ﻫ5.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天平平衡问题:化学计算中有关天平平衡问题的计算一般指眨应前灭平已处于平衡状态,当托盘两边烧杯中加入物质后,引起烧杯内物质净增量的变化,从而确定天平能否仍处于平衡的状态。
解此类题目必须理顺以下关系:烧杯内物质净增质量=加入物质质量一放出气体质量;当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时,天平仍处于平衡状念;当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时,天半6.化学方程式计算指针向左偏转;当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时,天平指针向有偏转。
ﻫﻫ的技巧与方法:ﻫ(1)差量法(差值法)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定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
但有的化学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州时,会出现固体、液体、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根据该变化的差值与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可求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这一方法叫差量法。
此法解题的关键是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建立差量与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①2KMnO4K2MnO4+MnO2+O2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氧气的质量②H2+金属氧化物金属+水,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少量为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或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③CO+金属氧化物金属+CO2,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少量为气体质量的增加量。
④C+金属氧化物金属+CO2,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差值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⑤2H2+O22H2O,反应后气体质量减小,其减小值为生成水的质量。
⑥金属+酸→盐+H2,该变化中金属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其增加值等于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的差值。
⑦金属+盐→盐+金属,该变化中金属质量若增加,溶液的质量则减小,否则相反。
其差值等于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与生成的金属质量的差值。
⑧难溶性碱金属氧化物+水,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的水的质量例:为了测定某些磁铁矿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甲、乙两组同学根据磁铁矿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原理,分别利用两种方法测定了磁铁矿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已知磁铁矿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Fe3O4+4CO3Fe+4CO2(1)甲组同学取该磁铁矿10g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5.5g,请你根据甲组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磁铁矿样品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
(2)乙组同学取该磁铁矿样品10g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为8g,请你根据乙组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磁铁矿样品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
解析:(1)甲组同学的实验中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是CO还原Fe3O4生成的CO2,由5.5gCO2的质量作为已知条件,根据方程式可计算出Fe3O4的质量(2)乙组同学的实验中10g样品被CO充分还原后剩余8g固体,减少的质量为Fe3O 4中氧元素的质量,利用产生的差量即可求出Fe3O4的质量。
也可以根据题中杂质不参加反应来建立等量关系,求出Fe3O4的质量。
答案:(1)Fe3O4+4CO3Fe+4CO2232 176x 5.5g 232/x=176/5.5g 解得x=7.25g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g/10g×100%=72.5%答: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2)设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xFe3O4+4CO3Fe+4CO2△m232168 232-168=64x 10g-8g=2g 232:64=x:2g 解得x=7.25g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g/10g×100%=72.5%答: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2)关系式法关系式法就是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所包含的各种比例关系,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式直接列比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关系式法有如下两种类型.(1)纵向关系式:经过多步的连续反应,即后一反应的反应物为前一反应的生成物,采用“加合”,将多步运算转化为一步计算(2)横向关系式①几种不同物质中含相同的量,根据该量将几种不同物质直接联系起来进行运算ﻫ②有多个平行的化学反应即多个反应的生成物有一种相同,根据这一相同的生成物,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依此关系式进行计算可建华运算过程。
ﻫ关系式法抓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关系式,化繁为简,减少计算误差,是化学计算常用方法之一。
ﻫ例: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是一种白色固体,是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能与稀硫酸等酸反应生成CO2,试回答:(1)写出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如何用98%的硫酸(密度为1.84g/mL)配制980g18.4%的硫酸溶液?ﻫ(3)现将45gN aHCO3(混有KHCO3)固体粉末加入100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是气体全部逸出,固体粉末的质量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该状况下,CO2的密度为2g/L)所示,计算:①求100mL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ﻫ②若稀硫酸为120mL时,加入固体粉末为58.5g,求产生CO2的体积。
解析:(1)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的书写(2)设配制980g18.4%的硫酸溶液需98%的硫酸(密度为t.84g/mL)的体积为x,则:x×1.84g/ml×98%=980g×18.4%,x=100mL,需水的质量为:980g-100ml×1.84g/mL=796g;配制过程中应注意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ﻫ(3)由图像可以看出,45g固体粉爪与100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11L,11LCO2的质量为11L×2g/L=22g,根据CO2的质量可计算出100mL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由100mL 稀硫酸能与45g固体粉末完全反应,可计算出120mL稀硫酸能与54g固体粉未完全反应,而加入的固体粉末为58.5g,则固体粉末有剩余,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CO2气体11L,则120mL稀硫酸与54g固体粉末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ﻫ答案:(1)2NaHCO3+H2SO 4==Na2SO4+2CO2↑+2H2O2(ﻫ)将100ml98%的H2SO4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倒入796ml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