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推理经典视频之:逻辑判断翻译推理之条件命题
广东省考行测之判断推理翻译推理之充分条件

众所周知,翻译推理作为判断推理的高频考点之一,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在基础学习过程中,该部分往往是大家容易混淆的地方,尤其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翻译。
因此,针对于最后的冲刺学习,根据以往大家在复习过程中翻译推理所遇到的一些易错易混淆考点,我在这里给大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快速、高效的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翻译推理过程中,充分条件关联词最为典型的逻辑关联词主要包括:(1)如果A,那么B;(2)为了(要想)A,一定(必须)B;(3)所有(凡是)A,都B;(4)A是B的充分条件;(5)只要A就B;(6)A是/就/则B;(7)A离不开B。
当题干中出现以上逻辑关联词时,翻译规则为前推后,即A→B,即含义为(A对,B一定对)。
【例】要想精神健康,人必须自尊。
人们要保持自尊必须通过不断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他们要赢得这种尊重只有通过道德地对待这些人。
下列哪个结论可以从上文推出?A. 精神健康的人将被别人道德地对待B. 精神健康的人将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人C. 精神健康的人为了被别人道德地对待必须有自尊D. 自尊的人很少道德地对待那些他们尊重的人【答案】:B【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
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精神健康⇒自尊,第二句:自尊⇒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第三句: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其他人。
将以上三句推导关系连起来即为精神健康⇒自尊⇒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其他人。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
利用逆否规则。
A项精神健康⇒被别人道德地对待,从题干无法得知被别人道德地对待的条件,A项错误;B项精神健康⇒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由题干推导关系可直接推导出来,B项正确;C项从题干无法得知被别人道德地对待的条件,C项错误;D项自尊⇒﹣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其他人,与题干推导关系相反,即肯后件,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考试-判断推理复习点2

判断2第三章逻辑判断题目要求: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出一个答案。
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翻译推理排列组合真假推理日常结论逻辑论证【注意】逻辑判断:1.题目要求: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就题做题,题干论述的就是真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出一个答案。
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不要脑补,直接、明确的选项才是最好的)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2.逻辑判断军队文职涉及五大考点:翻译推理、排列组合、真假推理、日常结论、逻辑论证,本节课讲解前4种,逻辑论证题会在下节课讲解,前4种有一定难度,大家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技巧性强,学会了就是拉分题。
第一节翻译推理题目特征1.题干和选项中存在明显的逻辑关联词2.提问方式为:可以推出/不能推出例: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底线思维,就不能做到严格自律。
而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始终保持底线思维。
也只有始终坚守理想信念,才能不忘初心。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出:解题思维1.先翻译(根据翻译规则,翻译成①→②的形式)2.再推理(根据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注意】翻译推理:1.题目特征:(1)题干和选项中存在明显的逻辑关联词,如“如果……就……”“只有……才……”。
(2)提问方式为:可以推出/不能推出。
2.解题思维:(1)先翻译,根据翻译规则,将题干写成箭头的形式,如“①→②”。
(2)再推理,根据推理规则进行推理。
要记住推理规则,不能靠理解,理解不够准确,只有背,才能会。
一、翻译规则之“前推后”典型关联词:如果……,那么……例句:如果你能考上公务员,那么我就给你五百万。
你能考上公务员→我给你五百万等价关联词:(前→后)若……,则……只要……,就……所有……,都…………是……的充分条件【注意】翻译规则之“前推后”,前半句推出后半句(从前半句往后半句画箭头):1.典型关联词:如果……,那么……,逻辑关联词本身不翻译,剩下内容前半句往后半句画箭头。
2019.05.07 方法精讲-判断5 徐来 (笔记)(2020国考笔试系统班-2期)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方法精讲-判断5(笔记)第一节翻译推理题目特征1.题干和选项中存在明显的逻辑关联词2.提问方式为:可以推出/不能推出如: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底线思维,就不能做到严格自律。
而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始终保持底线思维。
也只有始终坚守理想信念,才能不忘初心。
由此可以推出解题思维1.先翻译2.再推理只有背,才能会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会湿。
【注意】翻译推理:1.题目特征:(1)题干和选项中存在明显的逻辑关联词,比如“如果……就……”“只有……才……”。
翻译推理题的题干一般很长,里面只有1-2句话需要翻译,如果选项里全部都有“如果、只有”,那么该题就是翻译推理题。
(2)常见提问方式为:可以推出/不能推出。
现在还会有“以下哪种说法,除了……”的提问方法,因为问的是“除了”,所以需要选择不能推出的选项。
(3)注意利用选项帮助定题型、看清设问方式。
2.解题思维:(1)先翻译。
“翻译”即将题干中比较长的句子,以箭头的形式表示两者间的关系,即将一句话转化为一个式子。
(2)再推理。
“推理”指结合推理规则推理出答案的过程。
3.只有背,才能会。
课堂上老师会将需要记住的内容圈出来,要背的内容其实不多,同学们只要争取在本节课上将其背下来即可。
翻译推理的内容很容易背(没有古诗难背),只要不偷懒,绝对能学会。
只要将该背的内容背下来,绝对能在1分钟内解题,并达到95%以上的正确率。
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会湿。
【注意】翻译为“天下雨→地会湿”。
“天下雨”是句子的前半句,“地会湿”是后半句,所以这句话是“前推后”的翻译规则。
出现“谁推谁”即“→”的形式时,若前面的条件成立,则后面的结果必然会发生。
比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会湿”意思是“一旦今天天下雨了,地就会湿”。
一、翻译规则之“前推后”二、推理规则之“逆否等价”【例1】(2011国考)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国或者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会随之上涨,只要这种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就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翻译推理之充分条件

A.身边人都离开时还可以好好活,未必是因你以前学会如何一个人生活
B.不能独自生活的人,在身边的人都离开他的时候,就无法好好活下去
C.一个人生活虽然艰难,但也比身边的人都离开他的时候要来得容易些
D.不要轻易依赖理。题干可以翻译为:不要轻易依赖别人→身边的人都离开你的时候还可以好好活下去,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命题。根据充分条件命题的性质,其逆否等价命题是:身边的人都离开你的时候还不可以好好活下去→轻易依赖别人。A选项是肯后,不能得到确定性结论,所以“未必是因你以前学会如何一个人生活”是真的。B选项犯了否前否后的错误。C选项与题干中的命题无关。D选项肯前否后,是错误的。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翻译推理之充分条件
在这里,不但讲了逆否等价命题,而且讲了哪些命题不是等价命题。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研究真题的时候,发现不但考逆否等价命题,而且考非等价命题,其背后的实质是考查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由于对真题研究透,对命题趋势理解深,所以命中了下述国考真题:
112.一个人生活虽然很难,但也必须学会一个人,不要轻易以依赖别人,这样以后身边的人都离开你的时候,你还可以好好活下去。
在我的讲义中,与此题命题点相同的是:
此题答案是A,题干中翻译得:细节→成功→重要事务做好。A项肯前不能得到确定性结论,所以“成功并不代表着所有细节都处理好了”。此题中的考点与上述国考中的考点是雷同的。
充分条件命题和必要条件命题还将是国考逻辑判断的必考考点,考生一定要对充分条件命题和必要条件命题的实质要有深刻的理解。因为追根究底,任何推理的形式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
判断推理知识

A.说假话的甲,乙不是团员 B.说假话的是乙,丙不是团员 C.说假话的是丁,乙不是团员 D.说假话的是甲,丙不是团员
有真有假——包容关系
若A→B 则 A真B真,B假A假 只有一真 假设A真,那么AB两真,矛盾 A必然为假 只有一假 假设B假,那BA两假,矛盾 B必然为真 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例2
甲乙丙丁四同学在一起讨论本班参加A活动的情况。 甲说:我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 乙说:如果张帆没参加,那么李航也没参加。 丙说:李航参加了。 丁说:我班所有同学都没有参加。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正确,由此可知:() A.甲说得不正确,张帆没参加 B.乙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 C.丙说的不正确,张帆没参加 D.丁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
-(A且B) 等价于-A或-B
例:这件事不是我和他干的。 这件事我没干,或者他没干。
基本原则
• 头脑清空 • 题设为真 • 形式统一
结论类——有真有假型
首先看矛盾
其次看包容然后看反对 Nhomakorabea最后看全同
有真有假—矛盾关系
• 矛盾必然一真一假 • 举例:所有的人都是艺术家&所有的人都不是艺术家
都是
都不是
所有情况
逻辑判断
胡婧
主要内容
知识框架
基本知识
基本原则 结论类——有真有假型
逻辑判断知识框架
有真有假
形式推理
翻译推理
排列 可以推出型
结论类
日常推理
无法推出型
支持
加强论证型
假设
论证类
削弱论证型
形式推理
日常推理
基本知识
1. 逆否命题
2. 摩根定律 -(A或B)等价于-A且-B
例:我的(左手或右手)都不是六根手指头。 我的左手不是六根手指头,我的右手也不是六根手指头。
必要条件判断推理

假言命题(条件关系命题)
(一)必要条件
1、定义:
必不可少,少它不行,A是B成立不能少的条件,没有A就没有B,A是B的必要条件2、推理口诀:
必要条件后推前,前是后的必要;箭头后是必要
3、逻理词:
(1)只有A,才B:B→A
(2)A,才B:B→A
(3)除非A,才B:B→A
(4)A基B的前提/基础/先决条件/必然要求:B→A
(5)没有A就没有B:B→A无A就无B:B→A
(6)除非A,否则B:-B→A(否一推一)
(7)A否则B(否一推一)
(8)A,除非B(否一推一)
(9)只要A,就B,否则C:A→B;-A→C
4、A→B:
(1)A是B的充分;(2)B是A的必要。
注:前充分,后必要
例:
(1)只有听课,才能上岸:上岸→听课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中国→共产党
(3)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稳定
(4)除非八抬大轿,我才嫁给你:嫁给你→八抬大轿(5)除非努力,否则失败:努力→失败
(6)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与君绝→山无陵且天地合。
判断推理知识点梳理

判断推理知识点梳理(念卿児)一、总知识体系1.逻辑判断。
2.类比推理。
3.图形推理。
4.定义判断。
二、逻辑判断知识点(一)翻译推理1.假言命题(1)基本结构(2)关联词替换表达①前推后:如果。
就。
;只要。
就。
;要。
就。
②后推前:只有。
才。
;除非。
否则不。
③不明确:必不可少/必须/基础、前提/必要条件/离不开“不能没有的项”放在“→”后边2.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1)基本结构(2)德摩根定律①﹣(A或B)=﹣A且﹣B②﹣(A且B)=﹣A或﹣B(二)集合推理个基本 2.三个换位(1)所有的S都是P。
=>(1)有的P是S。
(单项不可逆)(2)所有的S都不是P。
<=>(2)所有的P都不是S。
(双项可逆)(3)有的S是P。
<=>(3)有的P是S。
(双项可逆)(4)有的S不是P。
×(4)不让换。
3.两个推出(1)所有的S都是P。
=> 某个S是P。
=> 有的S是P。
(2)所有的S都不是P。
=> 某个S不是P。
=> 有的S不是P。
所有=> 某个=> 有的(箭头方向不可逆)4.一个递推(1)递推公式:A→B,B→C,=> A→C(2)成立条件:“B”必须指“所有”(三)真假判断首先找“矛盾”,关键是“其余”&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四)论证类1.论证的基本结构及思路(1)找论点①引导词:因此、所以、认为、观点是、建议、倡导、表明、说明、结果是。
②首尾句原则(2)表立场①支持=> 加强②反对=> 削弱(3)根据强度选答案①关联性②本身方法的强弱2.加强论证类(1)搭桥:建构联系☆☆☆☆☆最强(2)排除他因:加强可能性(3)对比试验:有A有B,无A无B控制变量(4)加强论据:①加强原有论据:举例子/解释原因②补充新论据(5)重复论点:部分重复/同义转换。
3.削弱论证类(1)因果倒置☆☆☆☆☆最强(2)否论点(否前提)特点:不能没有☆☆☆☆☆最强(3)拆桥☆☆☆次强(4)对比试验:☆☆☆次强①有A有B,有A无B②有A有B,无A有B 控制变量(5)另有他因☆最弱(6)否论据:☆最弱①质疑原论据②提出反向论据(五)原因解释1.题目形式(1)无关联词(2)设问形式:原因、解释2.解题规范(1)明确目标(2)选项验证(六)日常推理(日常推理没有关联词,翻译推理有关联词)1.主题一致:话题必须聚焦2.主体一致:无关概念必须排除(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扩大范围)3.优选“可能”4.整体优先:(1)整体>部分(2)主旨>句子(七)分析推理1.选项信息充分(1)直接排除(2)代入排除2.选项信息不充分(1)最大信息优先(2)肯定信息标注3.材料题(1)题干结论:应用所有(2)题目结论:通常不可用三、类比推理知识点(一)三种题型1.两词型2.括号型:选项代入(1)主线:横看/词义(2)辅线:竖看/词性3.三词型(二)七种关系1.同一关系古、今/中、外/雅、俗/自称、他称/书面、口头2.交叉关系3.并列关系:一个概念在一个分类标准下进行分类(1)矛盾关系(2)反对关系4.包容关系:种属关系/组成关系5.属性关系:必然属性/或然属性6.对应关系:一一对应/非一一对应7.条件关系:找方向、找“必要”(三)两种技巧1.造句子2.想逻辑四、图形推理知识点(一)位置类:图形组成相同1.平移(1)方向:上、下、左、右;顺时针、逆时针(2)距离:等差数列(常数列)2.旋转(1)方向:顺时针、逆时针(2)度数:30、45、60、90、120、150、1803.翻转:横/纵4.静态位置(1)上、下、左、右、前、后、内、外(2)相离、相交、相切(3)平行、垂直(4)面积大小(二)样式类:图形组成相似1.遍历(缺啥补啥)(1)分层:九宫格一行遍历一层(2)层与层之间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3)层与层之间找元素的全集2.运算(1)规则运算:加、减、同、异&同:无关图形的大小、比例、面积(2)特殊运算:①没有任何既定运算规则②所有的运算规则都要在题目中总结并在题目中运算③加法交换律不适用(三)数量类:图形组成凌乱1.点(1)通常情况下端点不数(2)点分为:交点、切点、顶点(3)先数所有的点,再数某一类点(4)重点:曲线和直线的交点2.线(1)直线(2)曲线(3)直线与曲线之和(4)笔画相关知识点:一笔画问题(1)简单图:直接画(2)复杂图:数奇点:奇点个数是0或者2的图形可以一笔画&奇点:从一个点引出线的条数是奇数(3)切圆/切多边形:内部能,整图能;内部不能,整图不能。
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知识点总结

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知识点总结(一)翻译推理
1.充分条件命题:前推后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后推前
3.逆否命题推理: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推不出确定性结论
4.递推公式:A→B,B→C可以得到A→C
5.联言命题:全真为真,一假为假
6.选言命题:全假为假,一真为真
7.摩根定律:去括号,分负号,且变或,或变且
8.否定肯定式:选言命题为真时,否定一肢,肯定一肢
9.模态命题:移动否定词,所有变有的,有的变所有,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
10.平行结构:只对比推理过程,不关注推理对错
(二)真假推理
解题技巧:找关系,看其余
1.矛盾关系;
2.反对关系
(三)分析推理
1.优先排除法;
2.最大信息法;
3.确定信息优先;
4.假设条件法;
5.选项代入法。
(四)归纳推理
1.话题一致原则:偷换话题、无由猜测、夸大事实;
2.从弱原则;
3.整体优先原则。
(五)原因解释
1.题干中找冲突;
2.选项中看解释
(六)加强论证
1.加强论点;
2.加强论据;
3.建立联系;
4.补充前提。
(七)削弱论证
1.削弱论点;
2.削弱论据;
3.切断联系;
4.否定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推理经典视频之:逻辑判断翻译推理之条件命题
本视频学习如何解考查条件命题的翻译推理题。
条件命题又叫假言命题,是表达一种情况是另一种情况的条件的命题。
条件命题包括充分条件命题、必要条件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命题,其中第三种基本不考,重点学习后两种。
每种命题常见的逻辑词要熟悉,理解两种命题的关系,牢记翻译规则,理解条件命题的推理规则。
例题1、食品安全的实现,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
只有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
但是,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不可能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
由此可以推出()。
A. 要想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
B. 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可能实现食品安全
C. 有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就能实现食品安全
D. 一个不能进行有效管理的政府,即是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政府
例题2、《婚姻法》规定:凡是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
而在某婚姻案件中,只有一方是自愿离婚的。
所以,法院的判决结果应为()。
A. 不能判决离婚
B. 不一定能判决离婚
C. 经双方协商一致后再判决
D. 应判决离婚
例题3、建设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进一步完善社区的管理体制,才能明确社区的社会职责;如果不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就不能满足居民快速增长的各种需求;社区管理的法规建设是社区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前提,而加强社区基层的民主自治也有利于完善社区的管理体制。
由此可见:
A.如果不能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就不能提高社区的服务质量
B.如果不进一步完善社区的管理体制,就不能明确社区的社会职责
C.只有加强社区管理的法规建设,才能明确社区的社会体制
D.只有加强社区基层的民主自治,才能满足居民快速增长的各种需求
更多行测视频资料,可登陆中政行测/?ag=2195进行系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