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第三节 力的等效和替代

第三章  第三节  力的等效和替代

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一、共点力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物理学中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2.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称为共点力。

二、力的等效和替代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等效或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从作用效果相同这一观点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

2.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或方法,叫做力的分解。

三、寻找等效力 利用力的形变效果相同寻找等效力,得出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合力可以用以两个分力为邻边所作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即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称为共点力。

3.从作用效果相同这一观点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

1.自主思考——判一判(1)共点力一定作用于物体上的同一点。

(×)(2)共点力一定作用于同一物体上。

(√)(3)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4)合力就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几个力的和。

(×)(5)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它们等效。

(√)2.合作探究——议一议(1)一个成年人或两个孩子均能提起同一桶水,那么该成年人用的作用力与两个孩子用的力效果是否相同?二者是否可以等效替换?图3-3-1提示:相同,可以等效替换。

(2)合力大小一定大于分力大小吗?提示:不一定。

由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和对角线长度可知,合力大小可以比分力大,可以比分力小,还可以与分力相等。

1.共点力的几种情况(1)几个力同时作用于同一点(即力的作用点重合),如图3-3-2甲所示。

图3-3-2(2)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几个力,虽然作用点并不重合,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线的正向或反向延长线能够相交于同一点,如图乙所示。

第三章 第三节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课件

第三章  第三节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课件
第三节 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重点疑难·全突破
主题一 细胞有氧呼吸是大多数生物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 1.有氧呼吸的过程:
2.有氧呼吸中物质的来源及去向分析: (1)[H] ①产生的阶段:第一、二阶段; ②被氧化的阶段:第三阶段。 (2)葡萄糖的利用:第一阶段。 (3)水 ①利用:第二阶段; ②形成:第三阶段。 (4)O2的利用:第三阶段。 (5)CO2的产生:第二阶段。
(2)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
小思考 1.葡萄糖分子为什么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 提示: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转运蛋白。 2.在通风条件不好的环境中,为什么储藏的苹果会有酒味散发,而马铃薯储藏久 了却不会有酒味产生? 提示:苹果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马铃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因为 不同生物细胞所具有的酶不同,导致反应途径不同,产物也不同。 3.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什么? 提示:线粒体基质。
点易错 1.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并不一定都含线粒体。如某些原核细胞虽无线粒体,但也 能进行有氧呼吸。 2.有CO2产生的不一定是有氧呼吸,有酒精或乳酸产生的呼吸类型一定为无氧呼 吸。 3.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并不都储存起来。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小部分储存 在ATP中。 4.不同生物的无氧呼吸类型不同 (1)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
4.细胞呼吸中能量的释放与去向:
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乙醇)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1)细胞呼吸反应式中各物质量的比例关系 ①有氧呼吸:C6H12O6∶O2∶CO2=1_∶__6_∶__6_。 ②无氧呼吸:C6H12O6∶CO2∶C2H5OH=1∶2∶2或C6H12O6∶C3H6O3=1∶__2__。 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需要的O2和产生的CO2的物质的 量: 有氧呼吸需要的O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之和= 3_∶__4_。 ④产生等量的CO2时消耗的葡萄糖的物质的量: 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3_∶__1_。

第三章 第三节 热力环流.

第三章  第三节 热力环流.

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下图是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某年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图(单位:℃)。

读图,回答1~2题。

1.公园可能位于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2.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的热力环流是()解析:第1题,公园绿地、水域面积广,热岛效应最弱,中心气温最低。

根据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某年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图,公园可能位于图中的丙地。

第2题,由于热岛效应,城市区域气温高,是上升气流;郊区气温低,是下沉气流。

结合图示,图D箭头方向符合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答案:1.C 2.D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图中两侧为陆地,中部为湖泊。

读图,完成3~4题。

3.此时()A.湖泊为低压B.陆地为高压C.可能为白天D.湖泊气温高4.此时甲处的风向可能为()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解析:第3题,根据等压面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可判断出湖泊为高压,气温低;陆地为低压,气温高,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可能为白天。

第4题,由于湖泊为高压,陆地为低压,风由湖泊吹向陆地,近地面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影响,甲处风向为东南风。

答案:3.C 4.A下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图中M点海拔为241米,N点海拔为480米。

读甲、乙两幅图,完成5~6题。

5.图中气流运动体现的地理现象是()A.海陆风B.焚风C.山谷风D.季风6.下列关于图中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发生在白天,乙图发生在夜晚B.甲图发生在夜晚,乙图发生在白天C.甲图发生在冬季,乙图发生在夏季D.甲图发生在夏季,乙图发生在冬季解析:第5题,甲图中气流由山谷吹向山顶,乙图中气流由山顶吹向山谷,属于山谷风。

第6题,甲图为谷风,发生在白天;乙图为山风,发生在夜晚。

答案:5.C 6.A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

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

据此回答7~8题。

第三章 第三节 二力平衡 惯性

第三章  第三节  二力平衡  惯性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火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
7.一个跳远运动员助跑以后跳得更远,是因为()
A.速度快,惯性大,跳得远B.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跳得远
C.利用惯性,跳得远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属于利用惯性“有利”的一面是()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B.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12.如图10所示,跳伞运动员在从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没有打开之前,下落会越来越快,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阻力重力;当降落伞打开后,运动员匀速下落时,受到的阻力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3.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质量为0.2千克,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大小为_________牛,方向是______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同时书还受到____力的作用,大小是______牛,方向是______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
C.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D.人踩到西瓜皮上会滑倒
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闭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内有一气泡,如图所示,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瓶子将()
A.向前运B.向后运动
C.无相对运动D.无法判断
10.就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
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
10.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个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A.一定不是平衡力B.一定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第三章 第三节论辩

第三章 第三节论辩
第三节
论辩
一、论辩概说
墨子说:“辩,争彼也,辩胜,当也。”
“谓辩无胜,必不当。说在胜。”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 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
论辩的定义:
论辩就是对立双方围绕同一问题,用一定 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说服对方或者 战胜对方而相互论争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 也是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
2.双刀法
双刀法亦即我们在逻辑技巧中介绍过的二 难推理。在与对手的论辩中,人们总希望置对手 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双刀法就是在这种要求下产 生的一种技巧性较强的战术。善于运用这种方法 的人,可使论敌逃不出自己预先布置好的陷阱。 也就是说,对手必须在给定的两次结论中选定或 陷入其中一项,而任何一项都于他不利,所以此 法最为雄辩家所乐用,被称之为论战中的“杀手 锏”。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与 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马克•吐温说:“你真漂 亮。”那位不懂礼节的女士却说:“可惜我无法同 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立即回答:“那没关系, 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
2.专题论辩
是指在专门场合对某一领域的特定议题进行的辩 论,包括法庭辩论、会议辩论、外交辩论、毕业答辩 和竞选辩论等。各种形式的专题辩论存在着论辩场合、 参辩者身份、论辩目的等不同,因此各有其特点。如 法庭辩论具有庄重、公正、平等的特点;商贸谈判则 具有合作、有理、有利、有节的特点。 不管各种形式的专题论辩各自有何特点,进行论 辩时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必须熟悉此种专题论辩常规 的程序和规则,明确此种论辩的目的和特点,事先作 好充分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应付自如。
二、论辩的特点 1.针锋相对 因为论辩双方的观点是相互矛盾或冲突的,所以 其论辩内容必须是针锋相对的,一方要针对另一方的观 点进行有力的批驳,从而维护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正方:美是一个事物或行为的特质,它有三个特性: 第一是形象性,第二是感染性,第三是功利性„„ 反方:《聊斋志异》里的鬼魂,有没有形象呢?有。 有没有感染力呢?有。有没有功利性呢?有。可用来吓唬 小孩。可是鬼魂是客观存在的吗?不是。谢谢!

第三章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第三章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第三章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实行的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二、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创新决定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改革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如何做?
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
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让创新
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
制机制障碍,让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青年人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二)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夯实创新基础
培养创新思维
投身改革创新实践。

第三章 第三节 幼儿智育

第三章 第三节 幼儿智育

9

3.发展幼儿认知能力、探究能力, 促进幼儿与外部世界积极互动 (1)发展感知能力
(发展各种感觉器官)
(2)发展动手能力
(提供丰富多彩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3)发展思维能力 (鼓励幼儿思考和表达)
10
(4)学习有关智力活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认识能力) (观察、记录、操作实验) (5)了解事物间的基本联系,尝试解决生活问题(解 决问题能力)
24
(3)地位: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幼儿现在和今 后的学习和发展质量 (4)要求: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并融入幼 儿的实际生活、游戏中进行长期培养,孤立的专 项训练是违背幼儿学习品质成长规律的
25
3.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1)充分了解幼儿所需、所爱,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2)集体教学不能成为一种形式,应该在需要的时候开展 思考:幼儿何时需要教师组织集体教学活动获取知识? (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施必须瞄准需由集体教学来完成的任 务)
14
15
(3)要求: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动手操作、 亲身体验,尝试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智力, 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和知识
16
2.日常生活活动中融入智育教育
(教师要有意识的在幼儿生活中开展发展幼儿智力的 教育)
3.积极开展符合幼儿需要与实际的集体教学活动
(1)含义: (2)优势:教师将幼儿自发学习获得的知识进行整理,使幼 儿知识经验更加系统,便于幼儿迁移和运用(高效、全面系统) (3)劣势:忽视个别差异
17
思考:幼儿园有哪些智育教育活动适合采用 集体教育形式?
(认识天气、交通信号、文化习俗等)
18
知识结构化程度高的(抽象、复杂 的“前学科”知识体系,让幼儿能够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

第三章 第三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第三章 第三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第三章第三节药物消除动力学从生理学看,体液被分为血浆、细胞间液及细胞内液几个部分。

为了说明药动学基本概念及规律现假定机体为一个整体,体液存在于单一空间,药物分布瞬时达到平衡(一室模型)。

问题虽然被简单化,但所得理论公式不失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基本规律。

按此假设条件,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可用下列基本通式表达:dC/dt=kCn.C为血药浓度,常用血浆药物浓度。

k 为常数,t为时间。

由于C为单位血浆容积中的药量(A),故C也可用A代替:dA/dt=kCn,式中n=0时为零级动力学(zero-order kinetics),n=1时为一级动力学(first-order kinetics),药物吸收时C(或A)为正值,消除时C(或A)为负值。

在临床应用中药物消除动力学公式比较常用,故以此为例如以推导和说明。

一、零级消除动力学当n=0时,-dC/dt=KC0=K(为了和一级动力学中消除速率常数区别,用K代k),将上式积分得:Ct=C0- Kt,C0为初始血药浓度,Ct为t时的血药浓度,以C为纵座标、t为横座标作图呈直线(图3-6),斜率为K,当Ct/C0=1/2时,即体内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或体内药量减少一半)时,t为药物消除半衰期(half-life time, t1/2)。

按公式1/2C0=C0-Kt1/2可见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血浆半衰期随C0下降而缩短,不是固定数值。

零级动力学公式与酶学中的Michaelis-Menten公式相似:,式中S为酶的底物,Vmax为催化速度,Km 为米氏常数。

当[S]>>Km时,Km可略去不计,ds/dt=Vmax,即酶以其速度催化。

零级动力学公式与此一致,说明当体内药物过多时,机体只能以能力将体内药物消除。

消除速度与C0高低无关,因此是恒速消除。

例如饮酒过量时,一般常人只能以每小时10ml乙醇恒速消除。

当血药浓度下降至消除能力以下时,则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二、一级消除动力学当n=1时,-dC/dt=keC1=keC,式中k用ke表示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rate consta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函数
第三节反比例函数
玩转河南8年中招真题(2008〜2019年)
命题点1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高频)
一一2
1. (2019河南11题3分)如图,直线y= kx与双曲线y= -(x>0)交于点A(1, a),贝U k =

第1题图
2. (2008河南11题3分)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m, 2)和(一2, 3),贝U m的值为
k
3. (2009河南12题3分)点A(2, 1)在反比例函数y = -的图象上,当1<x<4时,y的取
x
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拓展猜押1】已知A(X1, y“、B(x2, y2)都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若X1X2=—3,
则y1 y2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 .
命题点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高频)
2
1. (2011河南9题3分)已知点P(a, b)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若点P关于y轴对
X
称的点在反比例函数y=崎勺图象上,贝U k的值为
x
第2题图
k
2. (2019河南13题3分)如图,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y = x (k >0, x >0)的图象上,过点
M 、N ,延长线段 AB 交x 轴于点C ,若OM = MN = NC ,
△ AOC 的面积为6,则k 的值为 ____________
拓展猜狎2题图
k
【拓展猜押2】如图,点P 是正比例函数y = x 与反比例函数y =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
x
FA 丄OP 交x 轴于点A , △ POA 的面积为2,贝U k 的值是 _____________ .
命题点3反比例函数综合题(高频)
1. (2019河南20题9分)如图,矩形 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点B 的

k
坐标为(2, 3) •双曲线y = x (x>0)的图象经过BC 的中点D ,且与AB 交于点E ,连接DE .
(1)求k 的值及点E 的坐标;
⑵若点F 是OC 边上一点,且△ FBCDEB ,求直线FB 的解析式.
A 、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拓展猜押3】如图,已知双曲线y= k经过点D(6, 1),点C是双曲线第三象限分支上
X
的动点,过C作CA丄x轴,过D作DB丄y轴,垂足分别为A、B,连接AB, BC,A BCD 的面积为12.
(1) 求k的值;
(2) 求直线CD的解析式;
⑶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拓展猜押3题图
2. (2011河南20题9分)如图,一次函数y i= k i x + 2与反比例函数y2 = ~的图象交于点
X
A(4, m)和B(- 8,—2),与y轴交于点C.
(1)k i =
⑵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当y i> y2时,X的取值范围是
(3) 过点A作AD丄x轴于点D,点P是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一点•设直线
命题点4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近8年未考查)
【答案】
命题点1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
2
1. 2【解析】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反
比例函数结合.把点
A 坐标(1, a)代入y =-,
X
得a = 2 = 2,二点A 的坐标为(1, 2),再把点 A(1, 2)代入y = kx 中,得k = 2.
k
2. - 3【解析】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设
y = X ,把点(—2,3)代入得
-6 - 6
k = — 6,所以y =—厂,再把点(m , 2)代入得2 =-—,得m =— 3.
入 I I I
1
3. 1
v y < 2【解析】先确定k 值:k = 2,再把x 所取范围的两个端点值代入,求得
y
值分别为舟和2,再根据 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可得^v y v 2.
命题点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2
1. — 2 【解析】•••点P 在y = -上,二ab = 2,点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一a ,
X
b ),T (— a , b )在 y = X 上,二 k =— ab =— 2.
1
2. 4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S ^AOC = 6,因为0M = MN = NC ,所以S ^AOM = 2 =日出.
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所以
k >0,则k = 4.
命题点3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1. 解:⑴矩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已知点 B 坐标,BC // x 轴,
11 k
点D 是BC 中点,CD = ?BC = 2^2= 1,则点D 坐标为(1 , 3),双曲线y = ;(x >0)经过点D ,
OP 与线段AD 交于点E ,
则k= xy= 1X3= 3, (2 分)
3
双曲线解析式为y= 3, AB // y轴,点E与点B的横坐标相同,点E在双曲线上,当x x
3 3 3
=2时,y= x= 3,因此点E坐标是(2, 3 ;(4分)
⑵•••点F 是OC 边上一点,且△ FBC DEB,/ BCF = / DBE = 90 ° •••红=BC, BD= 1 ,
BE= 3—3= 3, BC= 2,
BD BE' ' 22' '
则CF =巴严=呼=3,
BE 3 3
2
5
而OC = AB = 3,贝U OF = OC —CF = 3 ,
3
5
所以点F坐标是(0, 5,
2m+ n= 3 设经过F、B两点的直线解析式是y= mx+ n(m^0)则得出方程组5,解得
P= 3 2
m= 3
5 , n=3
因此直线FB的解析式为y = 3x+:.(9分)
3 3
1
2. 解:(1兀,16 ;(2 分)
⑵—8<x<0 或 x>4 ; (4 分)
1 16
(3)由(1)知,y i = 2x + 2, y 2=W
•••m = 4,点C 的坐标是(0, 2),点A 的坐标是(4, 4).
• C0= 2, AD = OD = 4.(5 分)
. CO + AD 2 + 4 --S 梯形 ODAC = 2 XOD = ~2~ M = 12.
-s 梯形 ODAC : S A ODE = 3 : 1 ,
1 1
• S AODE = 3^S 梯形 ODAC = 3 X12= 4.(7 分) 1
即20D DE = 4,.・.DE = 2.
•••点E 的坐标为(4, 2).
16
•直线0P 与y 2=匚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
【拓展猜押1】一12【解析】••• A(X 1, %)、B(X 2, y 2)都在反比例函数y = -的图象上,
X
6 6 . 6 6 36 .. ° •
36
_
…y 1= , y 2=',…y 〔y 2 = •==,• X 1X 2=— 3,…y 〔y 2=-3 =一 12・
X 1 X 2 X 1 X 2 X 1X 2
— 3
【拓展猜押2】2【解析】过P 作PB 丄0A 于B ,如解图,•••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
1
=x ,
POA = 45° T PA 丄 OP , •△ POA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0B = AB , • S APOB = ^S ^POA
1 1 =2^2= 1, • 2*= 1,• k = 2.
【拓展猜押3】解:(1) •••双曲线y = k 经过点D(6, 1),
X
则 1 = k ,二 k = 6;
6
⑵•••△ BCD 的面积为12,
1
•- 2BD (0B + AC)= 12, 1
•- 2^6 X(1 + AC) = 12, AC = 3,
令 y = — 3,贝U x =±=— 2,
又点E 在直线OP 上,•直线0P 的解析式是
y =
P 的坐标为(4 2,2 2). (9分)
•-C( —2, —3),
‘1= 6a + b
设I CD : y= ax+ b,则有
—3 =—2a+ b
「= 1
解得F=2,
b =—2
1
•••直线CD的解析式为y = ^x —2 ;(3)AB // CD •理由如下:
由C(—2,—3),可知AO= 2,
由D(6, 1),可知BD = 6,
1 1
对于直线y = ?x—2,令^x—2= 0,解得x= 4, •OE= 4,贝U AE= AO + OE= 6, 又••• BD丄y轴,
•BD // AE,且BD = AE,
•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
• AB// 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