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导论报告
计算机导论学习报告

计算机导论学习报告篇一:计算机导论课程学习报告计算机导论课程学习报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福志摘要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离散数学在计算机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计算机科学中的算法的概念和认识。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离散数学算法一、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1 个人经历在谈对自己专业之前,首先想说一下自己的经历。
我想在计算机专业里,真正对计算机学习心早有所属的孩子是不多的,大多数人跟我的经历应该相差无几。
在中学阶段虽说自己对计算机也很感兴趣,但也没曾想自己会走计算机这条路。
我应该是对钢铁,机械特别有感觉的孩子,当年心愿是报考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但无奈高考成绩实在太惭愧,也就与自己的理想专业无缘。
所幸车到山前必有路,自己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来到南航传说中的石榴院。
或许命中注定(很无奈的说法啊),我开始了苦逼的“程序猿”之路。
有句话叫“既来之,则安之”,因此虽说对计算机专业没有十分的热情,但也不至于说是生活中充满了一派悲鸣。
很多人认为学计算机很轻松,工作后薪水也高,自己曾几何时也这样想,但随着对计算机的深入的学习,我越来越感到搞计算机绝非易事。
这体现在学习阶段要学好专业课,巩固好离散数学,算法等基础知识,将来工作后也要对工作充满热情,时刻学习,时刻思考,养成严谨耐心的工作态度和刨根问底的探索创新精神。
下面我就对计算机专业学习及就业方向谈一些看法。
2 发展方向及就业前景2.1发展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路线:第一类路线,纯技术路线。
纯技术路线大体有三个就业方向,即集成电路方向,软件方向,网络方向。
集成电路方向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方向,需要求职者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就业面很窄,但如果就业了,其薪水一般很高;软件方向需要从业者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就业面较广,大多在软件企业;网络方向就业面比前两者宽得多,因为信息化是一个全社会的工程,政府、企业都在进行信息化,都需要在网络方面寻找合适的人才进行其网络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
《计算机科学导论》报告

一、计算机目前的发展和最新技术1.计算机目前的发展:从第一代的电子管计算机到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再到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现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已是计算机家族的第四代继承者了。
现代计算机历经60余年的发展,如今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 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
到了 80 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 (ULSI) 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
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
然而经过30多年的发展,计算机芯片的微型化已接近极限。
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只能寄希望于全新的技术,如新材料、新的晶体管设计方法和分子层次的计算技术。
过去30多年来,半导体工业的发展基本上遵循穆尔法则,即安装在硅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
芯片体积越来越小,包含的晶体管数目越来越多,蚀刻线宽越来越小;计算机的性能也因而越来越高,同时价格越来越低。
但有人提出,这种发展趋势最多只能再持续10到15年的时间。
美国最大的芯片生产厂商英特尔公司的科学家保罗·A·帕坎最近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撰文说,穆尔法则(1965年提出的预测半导体能力将以几何速度增长的法则)也许在未来10年里就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芯片的微型化已接近极限。
人们尚未找到超越该极限的方法,一些科学家将其称之为“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目前最先进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所能达到的最小线宽约为0.18微米,即一根头发的5%那样宽。
晶体管里的绝缘层只有4到5个原子那样厚。
日本将于2000年初开始批量生产线宽只有0. 13微米的芯片。
预计这种芯片将在未来两年得到广泛应用。
下一步是推出线宽0. 1微米的的芯片。
帕坎说,在这样小的尺寸上,晶体管只能由不到100个原子构成。
芯片线宽小到一定程度后,线路与线路之间就会因靠得太近而容易互相干扰。
计算机导论报告_实用模板

02
未来的发展趋势 包括人工智能、 云计算、大数据 和物联网等方面
03
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不断发展,计 算机科学将继续 发挥重要的作用
-
致谢词
感谢XXX提供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感谢团队,特别感谢XXX给予的耐心指导
感谢同事以及舍友的帮助 感谢评审!Leabharlann -12目录
3
CONTENTS
4
5
引言 计算机科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计算机科学的主要领域和应用
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论
1
引言
引言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处理和计算 的学科,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 科学、工程、商业、医疗等领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 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
集成电路计算机,从最初的操作系
统到现在的云计算,计算机科学一
直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计算机科学
3
的主要领域
和应用
计算机科学的主要领域和应用
计算机科学的主 要领域包括
计算机科学的主要领域和应用
Stage 1
计算机硬件:包 括计算机的组成 结构、芯片设计、 电路设计等方面
Stage 3
数据结构:包括 数组、链表、树、 图等方面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未来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 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智能客服、智能家居 、自动驾驶等方面
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将计算资源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的技术,它可以帮助用户 实现按需使用、按量计费的目标。云计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企业级应用、个 人存储、物联网等方面
本报告将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 发展历程、主要领域和应用,以及未来 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报告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报告《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中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
实验内容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等方面,通过实验的完成,学生可以加深对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理解,并提升相关知识和技能。
引言: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其实验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内容、目的、过程及结果。
实验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实验: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算法设计实验:学习算法的设计与分析方法,掌握常见的算法设计技巧,并通过编程实现相关算法。
3. 数据结构实验:学习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等,通过实验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 编程语言实验:学习常见的编程语言,包括C、Java、Python等,通过实验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实验目的:通过完成以上实验内容,学生可以加深对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实验过程: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实验内容,并记录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科学知识的理解,并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的完成,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结果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对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结论:通过实验的完成,学生可以加深对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理解,并提升相关知识和技能。
实验报告的撰写也是对实验过程的总结和反思,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提升。
希望通过本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内容。
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报告

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报告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在于用统一的思想认识计算机学科的本质,并对计算机学科的系统化和科学化进行阐述。
本专业要求我们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本课的知识结构、基本形态、核心基础,典型技能和基本工作流程;熟悉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的环境和工具;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研究开发的基本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能被有效地自动化,其研究的范畴包括计算机理论、硬件、软件、网络及应用等,按研究的内容可分为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和应用三个层面。
计算机理论的研究包括离散数学、算法分析理论、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程序设计语言理论、程序设计方法学;计算机硬件的研究包括元器件与存储介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包括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学、可视化技;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包括网络结构、数据通信与网络协议、网络服务、网络安全;计算机应用的研究及人机工程包括计算机应用的研究、软件开发工具、完善既有的应用系统、开拓新的应用领域、人机工程、研究人与计算机的交互和协同技术。
除了能力上的要求外,我们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要熟悉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开学到现在已经大半个学期了,我该问问自己学到了什么,以后朝什么方向发展了,虽然现在的我对专业的知识掌握的远远不够,但是人生总该有自己的规划。
不知道自己一天到底要做什么,或是做什么都不起劲,这是一个在大学里非常普遍的现象,这归根到底是缺少目标。
通过了解,计算机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领域包括: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网络技术及信息安全、医学生物信息学与图像、移动计算与智能、多媒体技术、企业建模与应用集成等。
计算机科学导论3篇

计算机科学导论篇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级计算机证书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现代计算机的基本构架和组成,是理解计算机工作机理和结构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几个重要概念和组成部分。
1.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主要概念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指计算机系统的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计算机系统中组成的方式,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而计算机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1)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控制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包括指令的执行、数据传输和运算等。
(2)存储器:是计算机内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
主存储器通常指的是内存,容量较小且读写速度较快;而辅助存储器则是指硬盘、光盘、U盘等,容量较大但读写速度较慢。
(3)输入设备:是用来将外部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据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4)输出设备:是用来将计算机内部数据转化为人们能够直观理解的形式的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等。
(5)总线:是连接计算机系统内部各个设备的通信通道,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3.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指通过运行指令集合来实现计算机内部各模块间的协调和通信。
其基本工作过程为:首先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主存储器中;然后由CPU按照程序的顺序依次执行指令,同时将运算结果暂时存储在CPU内部的寄存器中;最后,将运算结果从寄存器中输出到主存储器或输出设备中。
总之,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掌握其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篇二: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是一级计算机证书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和应用,是现代计算机使用的重要基础。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3. 熟悉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4.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对计算机科学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1. 计算机硬件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实验内容:观察并识别计算机硬件设备,如CPU、内存、硬盘、显卡等;(3)实验步骤:①观察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外观;②了解各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③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2. 计算机软件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实验内容:了解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等;(3)实验步骤:①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②学习一种操作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方法;③了解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区别和特点。
3. 计算机系统组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实验内容: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的基本知识,如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3)实验步骤:①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②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③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计算机系统各部件之间的协作关系。
4. 计算机网络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实验内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如TCP/IP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等;(3)实验步骤:①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②学习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③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设备的使用。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1. 计算机硬件实验:通过观察和识别计算机硬件设备,了解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掌握了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2. 计算机软件实验:通过学习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掌握了操作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方法,了解了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区别和特点。
3. 计算机系统组成实验:通过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了计算机系统各部件之间的协作关系。
4. 计算机网络实验: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了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了解了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设备的使用。
计算机科学导论报告

计算机科学导论报告专业:学号:姓名:摘要:计算机科学导论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人在有关计算机课程方面所学习的首门课程,里面用系统化和逻辑化的语言观点来向我们揭示计算机的实际。
对计算机的认识当中,最关键的是观念的转变,从而对计算机有初步理解。
反过来计算机学科对基本基础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应将自我能力修习好。
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现代计算机所使用的体系结构。
它简化了硬件的设计和系统结构,使得系统扩充性好以及更新性能好。
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计算机应用中,算法和数据结构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数据结构的关键在于算法。
在信息安全专业中,应注重安全队伍的发展,将信息安全领域扩大化,增大网络安全的保障领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硬件系统、算法、信息安全一、引言基于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运用,二十一世纪已成为信息爆炸化的时代,信息量程几何性增长。
计算机现已成为处理海量信息必不可少的工具。
现今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例如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经济、军事等方面)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的应用。
正因如此,它对人类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观念,更在人类发展进程中贡献了巨大的作用。
计算机学科是一个基础学科,它包含介绍了计算机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各方面的内容。
计算机导论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及其结构组成。
本文就对计算机科学导论认识的同时,叙述对软件工程能力培养的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以及个人所修习专业的看法。
二、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体会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很深的一门学科,同时,计算机技术日益深入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从身边来讲,也许前几年生活在农村的父母一辈人不清楚因特网是什么,现在他们甚至可以利用QQ来和我保持联系。
这是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最直观的表现。
它改变着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对计算机来说,我个人最大的认识就是:从原来的仅仅认为它是一台机器到现在知道它是一门庞大的学科!计算机这一行业发展起来至今天的普遍应用只有短短的几十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导论报告专业:学号:姓名:摘要:计算机科学导论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人在有关计算机课程方面所学习的首门课程,里面用系统化和逻辑化的语言观点来向我们揭示计算机的实际。
对计算机的认识当中,最关键的是观念的转变,从而对计算机有初步理解。
反过来计算机学科对基本基础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应将自我能力修习好。
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现代计算机所使用的体系结构。
它简化了硬件的设计和系统结构,使得系统扩充性好以及更新性能好。
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计算机应用中,算法和数据结构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数据结构的关键在于算法。
在信息安全专业中,应注重安全队伍的发展,将信息安全领域扩大化,增大网络安全的保障领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硬件系统、算法、信息安全一、引言基于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运用,二十一世纪已成为信息爆炸化的时代,信息量程几何性增长。
计算机现已成为处理海量信息必不可少的工具。
现今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例如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经济、军事等方面)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的应用。
正因如此,它对人类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观念,更在人类发展进程中贡献了巨大的作用。
计算机学科是一个基础学科,它包含介绍了计算机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各方面的内容。
计算机导论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及其结构组成。
本文就对计算机科学导论认识的同时,叙述对软件工程能力培养的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以及个人所修习专业的看法。
二、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体会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很深的一门学科,同时,计算机技术日益深入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从身边来讲,也许前几年生活在农村的父母一辈人不清楚因特网是什么,现在他们甚至可以利用QQ来和我保持联系。
这是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最直观的表现。
它改变着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对计算机来说,我个人最大的认识就是:从原来的仅仅认为它是一台机器到现在知道它是一门庞大的学科!计算机这一行业发展起来至今天的普遍应用只有短短的几十年。
从稀有到普及,这一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发展最迅猛的领域之一。
而且,它还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依赖比重很大的一门学科。
在生活中更少不了它的使用。
所以,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并且,大学生将会是未来社会中技术运用者的主力军。
那么,对于我们计算机技术水平和能力的要求,就相对的要高了。
我们学计算机,至少具备下面的能力:懂得计算机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安装、维护、使用、设计及开发的能力。
熟悉开发平台,掌握常用开发工具,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
具备较强数据库安装调试与简单开发能力。
掌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开发及维护技术。
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管理能力,并且掌握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维护技能。
当然,不同专业对应着不同的能力要求。
对于初学者的我来说,以上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要求我尚且未能达到,但我相信在大学的四年中可以使自身的能力上升一个高度。
和很多同学一样,我以前对计算机的了解相当少,刚开始认识计算机是从感性上来认识计算机这一门学科的,开始时只是简单的对它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经过一个学期的短暂学习,进一步的能从理性的角度去深入认识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包含科学与技术两方面。
科学这一方面主要是研究现象、揭示规律;技术则是研究计算机和研究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所以,技术和科学相辅相成,两者的融合构成了这一学科。
对于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家都知道两个是不能简单的将之分开为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来学习或者讨论--至少,在本科阶段不能将其切分开来。
因为计算机科学是以理论为基础的,它需要大量的实践去验证,而实践需要技术,两者相辅相成。
从本质上了来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它是一门科学性与工程性并重的学科,表现出了它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特征。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学生不能将其分开成科学和技术来学习的原因。
在大一期间,趁着时间比较宽裕,自身发展空间较大,先进行此学科的概括性了解,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上升到大二时期,是进行不断充实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深入研究计算机知识,更多的去理解系统原理,数据结构,特别是要打下牢靠的编程基础,培养自己的基本能力,强化自身的理论基础。
大三时期,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将理论和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想法当中去,给自己锻炼的机会,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到最后,则是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比如说创业或者进入公司实习培养自己的“实战能力”),从运用中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我更感兴趣于程序语言能力的培养。
程序语言是大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学习此门课程也得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程序设计语言的更新速度相当快。
如何才能学好程序设计语言也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后的工作也很大可能性上是与计算机有关。
所以,在大学四年中,在修习数学和外语的基础上,我将会将自己的研究方向朝向培养程序语言能力的领域(我更热衷于这个)。
以上就是我学习计算机科学导论后的体会。
三、其他话题讨论(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计算机硬件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1)硬件的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使计算机从外部获得信息的设备,如鼠标,键盘,光笔,扫描仪,话筒,数码相机,摄像头,手写板。
输出设备:把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结果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表示出来的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投影仪。
存储器:如硬盘,光驱,U盘。
运算器: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控制器:如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协调运行。
其中控制器和运算器整合在CPU中。
以上就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的简单概述。
计算机的工作就是基于这些部件之上展开来的。
而在计算机基本结构中不得不提的是由冯·诺依曼所建立起来的体系。
迄今为止,所有已实用化的电子计算机都是按冯·诺依曼提出的结构体系和工作原理设计制造的,所以统称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特点如下:(1)计算机完成任务是由事先变好的程序完成的。
(2)计算机的程序事先被输入到存储器中,程序运算的结果也被放在存储器中。
(3)计算机能自动连续地完成程序(4)程序运行所需要的信息和结果可以通过输入/输出设备完成。
(5)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所组成。
正因为冯·诺依曼结构的出现,才简化了硬件的设计和系统结构,使得系统扩充性好以及更新性能,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在冯·诺依曼结构下,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先将要执行的相关程序和数据放入内存储器中,在执行程序时CPU根据当前程序指针寄存器的内容取出指令并执行指令,然后再取出下一条指令并执行,如此循环下去直到程序结束指令时才停止执行。
其工作过程就是不断地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过程,最后将计算的结果放入指令指定的存储器地址中。
硬件系统总线完成指令所传达的操作,当计算机在接受指令后,由控制器指挥,将数据众输入设备传送到存储器存放,再由控制器将需要参加运算的数据传送到运算器,由运算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结果由输出设备输出。
(2)算法的概念和认识从广义上理解,算法是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狭义上特指能够在计算机上实现和分析的计算机算法。
算法是一组明确的、可执行步骤的有序集合,在有限的时间内终止并产生结果。
算法就是被精确定义的一组规则,也可以说算法是有限的、有序的、有效的计算机指令的集合。
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算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算法。
但总的来说,它应有以下特征:有穷行、确定性、可行性、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要求。
有穷性是指一个算法必须在有限的操作步骤内以及合理的时间内执行完成;确定性是指算法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有明确的含义,不允许存在二义性;有效性是指算法中每一个步骤必须能够实现而且执行的结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实现预定的功能。
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要求是指一个算法应该有0个或多个输入数据、有一个或多个输出数据。
常用算法有递归算法、迭代算法、穷举算法、贪婪算法。
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我们设计一个算法在满足前面几个特性的同时,应将算法的健壮性考虑进去,因为评价一个算法的优劣,不仅看它的正确性、可理解性,还要看它的健壮性。
在程序中考虑算法的健壮性就显得相当必要了。
在练习编程序的时候,老师也注重看我们所编程序中的算法的好与差,这样无形当中就培养了我们在设计一个算法的分析和统筹能力。
而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处于核心地位。
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个算法从开始到完全显现,设计与分析就相当于整个工程中的主干。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设计出的算法需要检验和评价,对算法的分析反过来又将改进算法。
我认为,一个好的算法是程序的灵魂。
举个例子,在后续使用中,程序运行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输入数据的偏差,那么,好的算法必定会有较好的容错性即健壮性。
它的好处还在于可以减少后面软件的维修成本。
要知道,一个软件由于在使用中出现种种问题需要维修,而维修成本是比软件开发成本高出很多的。
(3)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内部的信息不受外部的威胁,因此信息通常要加密。
信息安全是一门设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和性学科。
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信息泄露:保护的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实体。
(2)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
(3)拒绝服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被无条件的拒绝。
(4)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被使用。
(5)窃听: 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
(6)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传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
现代信息技术的急剧发展造就了当前海量信息的不安全性,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安全就应运而生。
我们知道,信息安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这是必然的,信息安全性问题在信息量越来越多之后才日益显现出来),现在实现信息安全的途径靠的是先进的技术以及严格的安全管理,法律约束和安全教育。
对于信息安全这一行业,个人认为我们更应注重的是职业修养。
在这一领域掌握着先进技术的人,不仅可以充当保护者的身份,反过来也会变成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