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有砟道岔插铺方案

合集下载

18号有砟道岔插铺分解

18号有砟道岔插铺分解

18号道岔及12号道岔插铺方案编制复核审批二O一二年九月某车站疏解线道岔插铺方案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一编制依据1.本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设计文件。

2.我国现行铁路工程施工有关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

3.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4.铁道部《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8〕190号);5.铁道部《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补充办法》(铁运〔2010〕5 1号);6.《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上铁运发〔201 2〕206号)7.《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补充实施细则》(上铁运发〔2010〕161号);8.《上海局建设工程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上铁建发〔2009〕83号);9.铁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通知》(铁建设函〔2009〕1170号);10.《上海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临近营业线施工机械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工函〔2009〕260号)11.《上海铁路局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上铁办发〔2009〕455号);12.上海局《关于重新公布影响营业线路桥设备安全施工有关规定的通知》(工路桥函〔2009〕181号)13.《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检修作业驻站安全防护办法》(上铁师发〔2011〕316号)14. 修改《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检修作业驻站安全防护办法》(上铁师发〔2012〕412号)15.《关于公布〈上海铁路局施工流程网络图管理办法〉的通知》(上铁运发〔2010〕299号)16.《关于工务系统实行“双调度命令”制度的通知》(上铁工综函〔2010〕326号)17.《上海铁路局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红线管理暂行办法》(上铁建函〔2008〕600号)18.《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限速地点防护接车实施办法》(上铁工发〔2009〕111号)19.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部令〔2007〕第29号);20. 铁道部《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部令32号)21.《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22.《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2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4.《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18号高速单开道岔(有碴)铺设说明

18号高速单开道岔(有碴)铺设说明

60-18高速单开道岔(有碴)铺设说明
高度分别为:2~3、40~92、94~124号为0mm; 5~39号为-1mm;4号为-80.7mm;93号为-58mm) c.按图纸尺寸粗调岔枕间距; d.按岔枕钉孔粗调岔枕纵向位置。(该步骤亦可 在安装垫板后进行) 2.摆放塑料垫片、垫板及橡胶垫板 按图纸所示将塑料垫片、垫板及橡胶垫板依次摆 放于岔枕上,并将岔枕螺栓手工入扣。 注意:①滑床板区域(序号4~序号36号岔枕) 基本轨下及翼轨下不设橡胶垫板,尖轨区辙跟垫板 (序号37~序号39号岔枕)的基本轨和尖轨轨下均 设置4.5mm厚橡胶垫板,其余轨下设置9mm厚橡胶垫 板;除滑床板下设置9mm厚橡胶垫板、翼轨垫板下 设置9mm厚橡胶垫板、尖轨区辙跟垫板设置 4.5mm厚 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
60-18高速单开道岔(有碴)铺设说明
≤1mm,若有超差点,应同时配合调整岔枕及垫板 使其达标。 4.在直上股钢轨上作出岔枕位置的标记 用油漆笔在直上股钢轨轨肢上做出岔枕位置的相 应标记。 5.移动岔枕及垫板 ①根据所作标记精确调整垫板及岔枕的位置,位置 偏差不得大于3mm。 ②用扭矩扳手紧固直上股钢轨垫板的岔枕螺栓,各 处岔枕螺栓的扭矩要求分别为:L=170的为225N· m; L=161、155的为245N· m。
道岔始端钢轨对齐、枕木垂直度
道岔全长、枕木间距 局部长度、距离测量 轨头密贴、轨底与台板密贴、顶铁缝隙 间距测量、局部尺寸测量 高低测量 轨顶、工作边直线度、平直度测量 轨顶、工作边、轨底平直度测量,主要用于调整;心轨尖 端抗线测量 岔枕纵向对齐、工作边方向、轨顶高低、岔枕高低、直线 度
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
60-18高速单开道岔(有碴)铺设说明

有砟道岔施工技术方案

有砟道岔施工技术方案

有砟道岔施工技术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1施工前调查:调查施工地区的地质情况、地形地势、气候条件、交通通信等基本情况,以便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选取适宜的施工方法。

1.2设备准备:根据施工计划和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工具、机械设备和劳动力。

二、地基处理2.1清理地面:将施工现场的杂草、石块、垃圾等清理干净。

2.2挖掘土方:根据道岔尺寸要求,在地面上挖掘土方坑。

三、道岔组装3.1铺设砟石:在挖掘的土坑里铺设一层砟石,以提高地基的支撑力和稳定性。

3.2道岔基础组装: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组装道岔的基础部分,包括轨枕、轨桥、道床等。

3.3轨道组装:根据设计图纸,在道岔基础上组装铁路轨道。

四、砟石铺设4.1砟石铺设:在道岔及其周围的道床上铺设一层砟石,以增加轨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2砟石压实:利用碾压机对铺设的砟石进行压实,以提高其密实度和稳定性。

五、导排水系统5.1排水系统设计:根据地表水的情况和道岔周围的地势,设计合适的导排水系统,保证道岔及其周围的地面干燥。

5.2排水沟施工:挖掘排水沟,并安装排水管道,将地表水排到周围的沟渠或排水系统中。

5.3水泥护坡:在排水沟旁边施工水泥护坡,以防止土方溜坡和水泥坍塌。

六、检测与调整6.1轨道检测:利用特殊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对已施工完成的轨道进行检测,检查其直线度、平顺度和高低差等指标。

6.2调整轨道:根据检测结果,对轨道进行调整,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6.3轨距调整:调整道岔上的两条轨道之间的距离,保证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七、维护保养7.1轻微损坏修补:对道岔及其周围的轨道进行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和修补轻微损坏,以防止进一步恶化。

7.2砟石补充: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补充道岔及其周围的砟石,保持轨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7.3检查维护:定期对导排水系统进行检查,保证其畅通有效,防止水浸入道岔和周围地面。

以上是对砟道岔施工技术方案的详细描述,通过合理的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地基处理、道岔组装、砟石铺设、导排水系统、检测与调整以及维护保养等一系列工作,使得道岔回资的正常使用,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针对道岔工程的铁路建设需求。

时速250公里60kg/m钢轨18号有砟道岔组装和铺设

时速250公里60kg/m钢轨18号有砟道岔组装和铺设

时速250公里60kg/m钢轨18号有砟道岔组装和铺设马智长【摘要】在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段客运专线中,时速250公里60kg/m钢轨18号单开有砟道岔(图号:0N-6118AB)首次在厦深铁路福建段正线铺设。

该道岔系引进德国技术制造的高速客运专线道岔,具有技术新、精度高、结构复杂、轨件长、组装和铺设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在厦深铁路前场站道岔组装和铺设过程中,通过认真研究道岔技术资料,不断完善道岔组装和铺设方案,统筹考虑各种因素,顺利完成了前场站12组该型号有砟道岔的铺设,并按80km/h速度开通了使用。

该文简要介绍该道岔的组装、铺设的主要施工工艺和流程。

【期刊名称】《海峡科学》【年(卷),期】2011(000)010【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钢轨;道岔;组装;铺设【作者】马智长【作者单位】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5.571 道岔主要技术特征道岔直向容许通过速度:有砟道床为 250km/h,侧向允许通过速度为80km/h。

道岔前长31.729m,后长37.271m,全长69m。

道岔的转辙器设有 FAKOP结构(即动态轨距优化)。

FAKOP ®转辙器与普通线形相比有一定的几何线形变化,在尖轨与基本轨相贴合处,直基本轨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种特殊的轨道曲线,直基本轨向外弯曲加宽轨距,最大轨距加宽为15 mm。

其它处道岔轨距均为1435mm(见图1)。

基本轨、尖轨均采用R350HT硬头轨制造,导轨为采用与区间同材质的U75V钢轨。

采用SKL12型扣件系统,扣件与钢轨间不调距。

道岔直、曲股均不设置护轮轨。

岔枕呈扇形布置,分左右开,道岔长枕为拼接形式。

当用于5m线间距岔后渡线时,127~130号岔枕(含枕上垫板及扣件)取消,铺设成147~150号岔枕,再接三根CB60-250岔枕加两根CB60-260岔枕。

单开道岔按配套岔枕138根及CBS6枕53根供货。

道岔铺砟整道施工方案

道岔铺砟整道施工方案

道岔铺砟整道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有砟道岔轨道工程上的铺砟整道作业。

2.作业准备对施工设计文件和施工资料进行会审,并据以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技术要求根据底砟摊铺情况及道床设计标高,确定起道次数和起道量,结合日进度,确定日道砟需要量、卸砟次数和每次卸砟量。

K13风动卸砟车由机车牵引进行卸砟,第一次卸砟在铺岔后立即进行,卸砟量按设计面砟数量的65%控制,第二次卸砟在MDZ机组作业一遍后进行,卸砟量按设计数量的20%控制;MDZ机组作业两遍后卸完剩下的道砟,约为设计量的15%。

直至道床厚度达到设计标准,轨面高程符合设计规定要求。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一般机械化铺砟整道作业由补砟、整形、起拨捣、动力稳定四部分组成,补砟整道均在钢轨铺设后进行。

补砟采用K13风动卸砟车,经过分次整道作业后线路即可达到初期稳定状态要求,然后进行线路锁定作业。

4.2工艺流程道岔铺砟整道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道岔铺设完毕后,及时拆除影响铺砟整道作业的线路设施及障碍物,对道岔进行测量,确定起拨道量,并标出起、拨道量,而且标明起拨道起止位置。

5.2施工工序5.2.1道岔铺设到位后,采用起道机降道岔整组起平,采用规定等级的水准仪测量道岔整体标高,起平后的道岔标高宜低于设计标高50cm。

5.2.2尖轨及可动心辙叉部分用防护布料做好防护,人工回填道砟,边回填边用小型道岔捣固机对道岔下方15cm范围内的道床进行捣固,同时调整道岔高低、方向、水平,使道岔初步就位。

5.2.3道岔经过整平养护后,钉闭加锁开通在直股位置,严禁人工扳动道岔。

5.2.4专业道岔整修队伍应按设计标准每天检查道岔的内部尺寸是否满足要求主要检查道岔的方向、高低、水平、尖轨密贴、心轨密贴、各部轨距、各部支距以及所有螺栓的紧固程度等,对超标项点进行整修养护,使道岔各项几何尺寸逐步达到验收标准。

有砟轨道及有砟道岔铺设施工方案

有砟轨道及有砟道岔铺设施工方案

有砟轨道及有砟道岔铺设施工方案有砟轨道及有砟道岔铺设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批XX铁路指挥部二0 年月第一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1.1 工程概况宁安铁路铜陵至池州段正线有砟轨道起止里程为DK160+800~DK167+200,共8.87铺轨公里;铜九改线4.4铺轨公里,池州疏解线3.1铺轨公里;池州站及铜陵站部分到发线也是有砟轨道,其中铜陵站站线铺轨5.25km,池州站站线铺轨4.517km。

铜陵站设计共8股道,均为有砟轨道,其中宁安正线2条,宁安到发线5条,铜九改线1条;池州站有3条宁安到发线为有砟轨道,1条铜九到发线为有砟轨道。

铜陵至池州段有砟道岔共32组,其中铜陵站23组,池州站9组。

铜陵站宁安正线上道岔12组,到发线道岔8组,综合维修工区道岔3组。

池州站到发线有砟道岔2组,池州疏解线有砟道岔4组,维修工区有砟道岔3组1.2 主要工程量主要工程数量表第二章线路设计原则及线路技术标准2.1 正线轨道⑴主要设计原则宁安铁路正线轨道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除K160+820-DK167+200段为有砟轨道外,其余均为无砟轨道。

焊接长钢轨采用100m定尺长的无孔60kg/m U71MnG新钢轨,其质量应满足《高速铁路用钢轨》(TB/T3276-2011)要求。

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正线有砟轨道采用Ⅲc型混凝土枕,每公里铺设1667根,扣件采用弹条Ⅴ型扣件(研线0602)。

⑵铺设精度宁安铁路正线轨道应具有可靠的稳定性和高平顺性,以确保行车安全并有良好的旅客乘坐舒适度,必须满足下表规定的标准。

2.2 站线轨道2.2.1轨道工程标准(1) 轨道型式铜陵站正线采用有砟轨道,池州站正线采用无砟轨道。

站内有砟轨道线路轨道工程标准表附注:1、站内正线、到发线轨道高度基床条件系单斜面形路基4%横向坡度时线路中心处轨顶至路基面的高度,其余站线轨道高度系单斜面形路基2%的横向坡度时线路中心处轨顶至路基面的高度。

表中0.796/0.736,分子表示站内路基为单斜面时的轨道高度,分母表示站内路基为双斜面时的轨道高度。

18#道岔作业指导书

18#道岔作业指导书

京沪高速铁路四标段徐州东站道岔铺设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四标段徐州东站道岔铺设工程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进行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中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对线下单位提供的线路中桩、标高进行复测,核对设计图纸,做好道岔铺设外业技术准备。

3.工程概况根据招标规定,京沪高铁徐州东站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区。

4.道岔铺设技术4.1.施工准备4.1.1.材料准备(1).道岔、轨枕、扣件、夹板及其它连接配件进场时,应对其规格、型号、外观等进行验收,质量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标准规定,并应有质量保证书和产品合格证;(2).铝热焊剂:铝、氧化铁、铁合金和铁钉头进场时,应对其规格、型号、外观等进行验收,质量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标准规定,并应有质量保证书和产品合格证;(3).各种材料要分类堆码,并标明材料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及出厂日期。

材料堆放场地不得积水,不得与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堆放在一起。

4.1.2.机具准备道岔铺设及焊接机具清单表格4—14.1.3.人员准备(1).道岔铺设劳力组织表劳力组织表表格4—2(2).焊接道岔劳力组织表劳力组织表表格4—34.2.材料标准4.2.1.道岔型号及钢轨:1.到发线道岔为60kg/m-18左开/右开〔设计图号GLC(07)02〕 4.2.3.道床道床道碴材质采用一级碎石道碴,道碴材质应符合《铁路碎石道碴》(TB/T2140)中一级道碴标准。

4.3.技术标准4.3.1.道岔铺设施工工艺图4-1:道岔铺设施工工艺流程图1.熟悉图纸道岔的设计标准图,包括道岔布置图和道岔个组成部分的构造图,是铺设道岔最主要的依据。

道岔前,应认真学习。

正线18号道岔铺设培训教材

正线18号道岔铺设培训教材

CRTS无砟轨道时速350公里18号道岔施工技术培训教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客运专线监理项目部2010年12月5日目录第一部分正线18号道岔无砟道床 (2)一、技术标准 (2)二、基面验收 (3)三、施工要求 (3)第二部分正线18号道岔铺设 (6)一、主要技术标准 (6)1、基本参数 (6)2、组装件参数: (6)3、道岔钢轨组成: (6)4、道岔结构: (7)二、道岔产品特点 (8)三、扣件系统 (8)1、通用扣件结构特征及其零部件 (8)2、特殊零部件 (11)四、岔枕 (13)五、装卸、运输、储存技术要求 (14)1、总体要求 (14)2、出厂运输形式 (15)3、总体拆解方案 (15)4、吊装 (15)5、运输 (24)6、储存 (25)六、道岔铺设 (27)1、原位铺设法 (27)2、施工准备 (28)3、道岔组装机铺设技术要求 (29)七、电务转换设备及安装 (42)1、转换锁闭设备 (42)2、电务转化器设备安装 (45)八、调正整道 (47)九、钢轨预打磨应具备的条件: (48)1、钢轨预打磨应具备的条件: (48)2、钢轨预打磨后应符合的规定: (48)十、钢轨焊接 (48)1、焊接顺序 (48)2、焊接方式 (49)3、焊接技术要求 (49)4、焊接允许偏差 (50)十一、道岔养护 (50)十二、检查验收 (50)18号道岔铺设程序控制要点及标准 (54)CRTS无砟轨道时速350公里18号道岔施工技术第一部分正线18号道岔无砟道床一、技术标准1、道岔部件采用国产18号客运专线(07)009可动心轨高速道岔,直向通过速度350k/h,侧向通过速度80k/h。

2、道床板分预制道岔板和现场浇注两种,桥上采用预制道岔板组合铺设,路基上采用予铺岔枕现场浇注完成。

道床板厚300mm,道床板边缘至外侧轨道中心的距离为1600mm,道床板顶面横向设2%排水坡,纵、横向钢筋及纵向钢筋间应根据综合接地和轨道电路绝缘要求设置焊接接头或绝缘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号道岔及12号道岔插铺方案编制复核审批二O一二年九月某车站疏解线道岔插铺方案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一编制依据1.本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设计文件。

2.我国现行铁路工程施工有关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

3.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4.铁道部《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8〕190号);5.铁道部《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补充办法》(铁运〔201 0〕51号);6.《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上铁运发〔2 012〕206号)7.《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补充实施细则》(上铁运发〔2010〕161号);8.《上海局建设工程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上铁建发〔2009〕83号);9.铁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通知》(铁建设函〔2009〕1170号);10.《上海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临近营业线施工机械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工函〔2009〕260号)11.《上海铁路局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上铁办发〔2009〕455号);12.上海局《关于重新公布影响营业线路桥设备安全施工有关规定的通知》(工路桥函〔2009〕181号)13.《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检修作业驻站安全防护办法》(上铁师发〔2011〕316号)14. 修改《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检修作业驻站安全防护办法》(上铁师发〔2012〕412号)15.《关于公布〈上海铁路局施工流程网络图管理办法〉的通知》(上铁运发〔2010〕299号)16.《关于工务系统实行“双调度命令”制度的通知》(上铁工综函〔2010〕326号)17.《上海铁路局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红线管理暂行办法》(上铁建函〔2008〕600号)18.《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限速地点防护接车实施办法》(上铁工发〔2009〕111号)19.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部令〔2007〕第29号);20. 铁道部《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部令32号)21.《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22.《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2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4.《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二编制原则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坚持做到运输、施工兼顾,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

3.严格执行现行有关技术规范、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4.实事求是,施工方案力求经济、适用、可行。

5.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执行贯标质量管理标准和程序。

6.采用项目法组织施工,推行标准化管理工程,做到安全、优质、文明、高效。

第二章工程概况一施工目的在既有铁路某车站插铺3组道岔,连接新建铁路某车站疏解线,连通既有铁路与新建铁路。

二工程规模某车站疏解线与既有线连接共铺设4组道岔,其中3组是营业线要点封锁线路施工,车站对应道岔编号为102#、104#、106#;1组为临近营业线施工,车站对应道岔编号为108#。

某车站疏解线在既有线里程K64+480~K64+650位置处,要点封锁线路插铺2组道岔:一组(102#)为1/18#岔,专线号为GLC (07)02;另一组(104#)为1/12#道岔,专线号为4249-4252。

某车站疏解线在既有线里程K61+830~K61+930位置处,要点封锁线路插铺1组(106#)1/18#道岔,专线号为GLC(07)02;同时在对应既有线里程K61+750-K61+830位置处,邻近营业线铺设一条安全线及一组(108#)1/12#道岔,专线号为4249-4252。

三施工地点及驻站防护站某车站疏解线(既有线里程K64+480~K64+650)位于既有铁路某车~殷汇站区间,下行疏解线(既有线里程K61+830~K61+93 0)位于既有铁路某车站内。

驻站防护站均为某车站。

四各参建单位第三章铁路运输条件一基本配合条件1.既有线为为国家Ⅰ级干线铁路,单线,最高列车运行速度120 km/h,图定每日运行8对列车。

2.三组道岔插铺时需封锁线路施工,封锁施工前慢行1小时,列车限速45Km/h,限速范围(施工地点前后各50m范围内):插铺上行疏解线道岔时,慢行里程为既有线K64+430~K64+700(位于既有铁路某车~殷汇站区间);插铺下行疏解线道岔时,慢行里程为既有线K61+780~K61+980(位于既有铁路某车站内)。

3.封锁计划提前一个月上报,计划施工时间见下章,具体施工以路局最终批复为准。

二设备管理单位配合条件1.施工单位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经设备管理单位评审、建设管理部门审核通过,报路局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2.施工前我们将与铁路有关设备管理单位和产权单位签定《施工安全协议》并召开施工协调会,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和配合项目。

3.线路慢行及封锁期间,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工务安全规则》及《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限速地点防护接车实施办法》(上铁工发〔2009〕111号)等相关规定设置防护。

第四章施工组织一施工准备1.施工组织机构2.劳动力安排3.主要工具配置4.施工时间安排如下,具体施工时间以上海铁路局批准施工时间为准。

二施工现场组织某车疏解线道岔铺设需插铺道岔3组,临近既有线施工铺设1组。

由于道岔插铺是天窗封锁要点施工,所有点前的准备工作和点内合理施工安排是保证正点完成的前提。

具体的施工安排如下:1.封锁点前3天准备工作(预铺道岔并完成道岔岔内焊接)(1)测量放线。

施工前,从测量控制网引测并建立道岔控制网;测放道岔岔头、岔心和岔尾中心桩位,预埋岔位桩用混凝土包钢筋桩,桩顶刻十字丝。

道岔前后至少各50m-100m线路范围应同道岔区完成联测。

(2)根据测设的岔位桩位置,平整线路左侧的场地,在道岔对应位置,摆放方木,调整方木高度,使方木的高度偏差在20mm以内(3)按道岔图纸设计位置和岔枕编号摆放岔枕,并使用钢尺精确定位每根岔枕的具体位置。

摆放岔枕应先确定左、右开别,在现场标记出各岔枕的位置,然后按岔枕编号及规定间距摆放岔枕。

为方便调整轨枕,使用60cm长的中空方形钢(50mm×50mm)配合液压起道机逐根调整岔枕间距,先使用起道机将轨枕抬起,将方钢置于岔枕端部下方,收起起道机,落岔枕与方钢上,然后人工调整轨枕平面位置。

取出方钢,使用水准仪逐根量测岔枕的高度,使全部岔枕均处在同一高度,保证相邻两根岔枕高低差≤5mm,整组道岔的岔枕高低差≤15mm。

对不符合要求的岔枕人工配合液压起道机进行调整,以确保道岔铺轨时不发生变形(4)摆放塑料垫片、垫板及橡胶垫板。

按图纸所示将塑料垫片、垫板及橡胶垫板依次摆放于岔枕上,并将岔枕螺栓手工入扣。

(5)上道岔钢轨。

铺设钢轨应先直股后曲股,先转辙后辙叉。

按图纸设计的安装顺序将道岔钢轨摆放到岔枕上。

用专用的吊具进行吊装钢轨组件,将可动心轨辙叉理论中心调整到预先标定的位置,辙叉铺设按照预先设置的参照点铺到最终的纵向和横向位置,之后按设计安装顺序铺设其他钢轨。

(6)方正道岔①用大直角尺检查道岔的方正,偏差应≤5mm用卷尺测量直、曲基本轨露头的尺寸。

②根据图纸给定的框架尺寸(直基本轨工作边到曲基本轨工作边沿岔枕中心线处距离)进行调整。

用油漆笔在直上股钢轨轨肢上做出岔枕位置的相应标记。

按同样的方法及技术要求调整岔枕及垫板,并紧固岔枕螺栓。

(7)道岔粗调道岔初步组装完成后,应对道岔进行粗调。

铺设次序为可动心轨辙叉,导曲线钢轨,尖轨及基本轨。

首先把可动心轨理论中心调整到事先标定的位置,调整基本轨及尖轨位置,主要是确保尖轨尖端和可动心轨理论中心之间的距离。

主要内容包括:①道岔粗调测量②道岔水平调整③道岔方向调整④道岔支距、间隔调整⑤总体调试各部尺寸(8)道岔岔内焊接①道岔焊接的顺序通常为先曲股后直股,当气温低于0℃时,不宜进行工地焊接。

刮风、下雨天气焊接时,应采取防风、防雨措施。

中雨、大雨和风力大于4级时不应进行焊接作业。

气温低于1 0℃时,焊前应用火焰预热轨端0.5m长度范围,预热温度应均匀,钢轨表面预热升温为35℃~50℃,焊后应采取保温措施。

②调整轨缝使其满足焊接工艺要求。

用对正设备从垂直和水平两方向对正轨端。

装配砂模不得使用受潮的部件,应使钢轨端头间隙位于装有砂模底板的托盘的正中央,严格按操作工艺涂抹防漏泥。

③确认坩锅干燥、清洁、无裂纹,确认焊药包包装袋密封、干燥和无破损后,将全包焊药慢慢地旋转着倒入坩锅。

倒前应将焊剂混合一下,以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成分不均匀。

焊剂顶部呈丘形,插入高温火柴,盖上坩埚帽。

将坩埚支架安好,把坩埚放在支架上,转到砂模上方,调整坩锅位置,使浇注口对正砂模型腔,坩锅底部距砂模顶面为30mm。

转开坩锅,准备预热。

④使用预热器对钢轨和砂型进行预热。

使用一次性坩锅时,预热进行到最后10s时开始倒计时。

当数至3时,移开预热器,放入轨顶砂芯,将装好焊剂的一次性坩锅放置在砂型正上方,点燃高温火柴,点燃焊剂。

反应开始后,钢水自动浇注。

从点燃焊剂到开始浇注的时间一般在15—30s之间为好。

⑤浇铸完毕后按规定时间拆模,并尽快推瘤。

打磨焊缝时,应在钢轨踏面上保留适量高出钢轨的焊头金属。

在焊缝温度未降至35 0℃以下时,不得解除钢轨拉伸器和对正设备,温度高于300℃时不得通行列车。

⑥钢轨冷打磨应在焊头温度降至50℃以下进行,使仿型打磨机进行打磨,不得在某一处过渡打磨,避免损伤钢轨。

道岔铝热焊接施工工艺流程图2.封锁前一天准备工作(1)工具、材料到位,并且保证机具的良好性能;(2)备足道碴;(3)滑轨到位;(4)测量班对道岔位置进行放样。

3.封锁前一小时准备工作(1)将道岔岔后地段的道碴补齐并摊平。

(2)将岔前地段的枕木,隔一根枕木卸掉下一根轨枕扣件。

4.线路封锁后作业方法(1)将需要插入道岔地段两端及岔前位置钢轨锯断,同时清空枕木盒里道碴,平整碴肩,与枕木底平齐;然后将锯断轨排滑至线路的另一侧,并将岔前对应位置的轨排拆散,计划在30分钟完成。

(2)将线路平整一遍,利用人工和挖掘机配合将待铺道岔整体拔移到设计位置,然后精调道岔位置,撤除滑轨及机具后,然后上碴整道,测量班对线路高程进行控制,计划在50分钟完成。

(3)待线路基本平顺后,开始在合拢口锯轨,胶结并做铝热焊接,计划在100分钟完成。

(4)上碴整道、小机捣固。

40分钟完成。

(5)检查轨距、水平、细整道,开通线路20分钟完成。

线路开通时,开通道岔直股,并对道岔侧股进行锁闭。

(6)点外细整道、整理路容碴、拆除线路、部件清点办理移交手续。

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一质量方针、目标1.我们的质量方针:严格执行标准,争创行业一流,坚持优质服务,建造满意工程。

2.我们的质量目标: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100%。

二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结构图质量保证体系框图三质量管理制度1.为了达到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我们项目经理部根据要求,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职责和服务质量,制定本工程的质量手册和有效的管理程序、工作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