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概述及古代军事思想
古今军事思想

课序号05 220301232政教2202谢轩读书笔记(知识点整理)一、读书笔记(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一)军事思想的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是指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
它同军事学术、军事技术、军事历史、军事地理等学科门类统称军事科学或军事学,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受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制约。
军事思想是战争活动的理论概括,它来源于具体的军事实践活动,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二)军事思想的体系和内容: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指军事思想构成的基本要素,大体可分为军事哲学和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两个层次。
前者主要包括战争观和军事方法论等;后者主要包括战略思想、作战指导思想、军队建设思想和国防思想等。
(三)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对军事思想特别是对当代中国军事思想的学习与研究,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战争准备,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制定军事政策,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捍卫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确保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和巩固世界和平,都具有深远的指导作用。
军事思想的特征:鲜明的阶级性,强烈的时代性,明显的继承性。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与代表性人物著作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是中国军事思想发展的早期阶段,它反映了中国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军事思想。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于殷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经过封建社会漫长岁月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完成了它的历史终结。
2.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前期,军事思想的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据实物和文献记载,早在氏族社会末期,就有兵书出现,如《汉书》就录有《黄帝》16篇和《神农兵法》1篇。
到了西周时期,《军志》和《军政》两部军事文献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形成。
军事思想概述

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按照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阶级和国家进行区分,军事思想可分别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中国和外国的军事思想等。
一、军事思想发展概况人类对战争和军队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角度讲,军事思想可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发展阶段。
(一)古代军事思想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即中国和地中海一带沿海国家,内容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时期的军事思想。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l世纪至8世纪,此时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建立了军队,出现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军事思想开始萌芽,并逐渐成为专门学科。
专门研究军事的著作有《军政》、《军志》等。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涌现出许多杰出军事家及军事著作,如闻名中外的孙武所著《孙子兵法》等。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经历了发生、发展的沿革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时期。
约公元前2l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始。
从此阶级矛盾便成了社会的中心矛盾,战争成了实行阶级统治、维护阶级利益、进行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在最早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很多关于军事与战争活动的记载,据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已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
在《易经》、《尚书》、《诗经》中也都有些片段、零星的军事思想论述,这些都说明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初步形成了。
第二章 军事思想

三、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军事思想及其代表
古代军事思想,主要是指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 思想。主要国家是古罗马、古希腊、古中国。 代表国家:中国。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在 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便是 一朵绚烂的奇葩。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 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堪称为世界之最,其军 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营口
淮海战役示意图
第三阶段 又歼杜聿明集团
滕县
运
第一阶段
首歼黄伯韬兵团
砀山
商丘
徐州
碾庄
新安镇 河
连云港
陈官庄
宿县
双堆集 蚌埠
再歼黄维兵团
吃一个 夹一个 看一个
长
江 南京
第二阶段
(五)关于国防现代化建设思想
1.国防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2.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 3.发展现代化国防科学技术。 4.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 5.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杰出代表:
《孙子兵法》
▲孙子生平:孙武,字长卿,春秋末齐国乐安人。
陈妫满··陈他—陈完— 0 — 0 — 0—田无宇 ·· ·· (厉公) (田)
田桓(已) —田乞—田常 田穰苴—田豹
田书(孙)
—孙凭—孙武—0—孙膑
功绩: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孙子兵法》的主要贡献
4.国防建设理论
(1)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 略转变 (2)建设现代化国防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 从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国防 和军队建设 (1)新形势下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总体和 平,局部战乱。 (2)正确把握和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大 战略任务的关系。 (3)切实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
军事理论 古代军事思想

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述 二、《孙子兵法》简介
二、《孙子兵法》简介
(一)《孙子兵法》的作者 (二)《孙子兵法》的影响 (三)《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作者
孙武
孙武,字长卿,春秋 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 民)人,出生于公元前五 百年前后的世袭贵族家庭。
陈妫满 …… 陈他 —— 陈完—()—()—()—— 田无宇 (厉公) (田)
(三)《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分析中日双方情况
国别 经济力 军力 政治组织力 国度 人口 正义性 国际态度
中国 弱 弱 弱
大多 是
支持
日本 强 强
强
小少
否
反对
结论:中国必胜,不能速胜,故持久战。
1990年8月2日
入 侵科威特
联合国紧急会议
玩 火
1991年 1月17日至2月28日
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二)《孙子兵法》的影响
军事家称之为“兵学圣典” 哲学家颂之为“人生的哲学” 医学家赞之为“治病之法尽之矣” 文学家评之为“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 政治家视之为“政治秘诀”、“外交教科书” 商人和管理学家视之为市场竞争的必读教材
你想成为管理人才吗? 必须去读《孙子兵法》。
——美国的著名管理学家乔治
全民旨兵 —— 瑞士
面积:41300平方公里 人口:625万人 兵力: 常规军 3500人
瑞 48小时可动员50万人 士
600年无战争
湖北
宜昌
三峡大坝 枝城
荆州
湖南
二、《孙子兵法》简介
2、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 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 每战必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兵圣孙武
617
西破强楚 北威齐晋 南服越人
常胜将军---吴起
卫国---母丧不归 鲁国---杀妻求将、小试牛刀 魏国---常胜不败、名声大噪 楚国---变法强国、英雄谢幕
北平陈蔡 南平百越 西伐秦 却三晋
一代战神--陈庆之
“射不穿孔,马非所便”, “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 甚见亲赏。”
5人
2、兵役制度:强制征兵与雇佣自愿并存。
民军制
征兵制 府兵制 世兵制
募兵制
礼、刑
3、军队管理:“齐众以律” “恩威并施”
五刑
墨1000 劓1000 刖500 宫300 大辟300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 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惨重。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梁书·陈庆之列传》
4、战俘转化:杀俘一度成为主流。
二、战争理论
1、从最初强调天命的迷信思想发展到重视战 争规律的科学军事理论。
《甘誓》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 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 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 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 戮于社。”
1. 初战涡阳--两万人马不过在一通鼓之间被陈庆之的两千人马击溃败逃; 2. 两年后他带领自己的部属二百,长途奔袭四十里,一夜之内击败了北魏的
先头部队,北魏的大部队全军震恐,行动迟缓,士气大跌。 3. 进军睢阳--七千对七万; 4. 守荥阳--三千对二十万,双方大部是骑兵,全歼北魏二十万援军; 5. 防守洛阳的门户北中郎城--七千人的部队把上百万的尔朱荣部队打得死伤
第二章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古代军事思想是其中一支绚烂的奇葩。
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章之多,堪为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基本特征形成发展主要成就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公元前21世纪至1840年)▪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最早的兵书:西周时期的《尚书》、《军志》、《军政》,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有关战争和战争指导的理性原则;春秋末期出现的《孙子》兵法,素有“兵家圣典”、“世界第一兵书”之称,对中国及至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战国时期又诞生了《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孙膑兵法》等一大批兵书巨著,达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高峰。
▪舍事言理,思辩深邃从哲学高度对战争与军队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较高的理论概括性;《孙子》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认识论、以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击虚”、“造形任势”、“以逸待劳”、“兵贵神速”、“践墨随敌”等战争指导原则成为了古今中外兵家的座右铬。
▪崇尚道义,以和为贵在战争观上提倡重道慎战、以战止战;孔子倡导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主张言兵议战必须慎重,“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孟子反对“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不义之战;老子视兵者为“不祥之器”,“有道者不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则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注重谋略,以智使力讲究谋略是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一个鲜明特征;商周之际的吕望(俗称姜太公)在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采用的翦商谋略,为世人称道;郑庄公养恶除患,曹刿蓄盈待竭破敌,弦高假命退敌,文种蒸粟误敌,孙膑围魏救赵等战例,无一不是精彩的谋略活剧。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成就萌生时期的军事思想迅速生长时期的军事思想 缓慢演进时期的军事思想萌生时期的军事思想(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时代特征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的建立,战争频繁,作战样式有步战、车战,多为“堂堂之阵”的正面交锋。
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4、完善化、体系化时期: 公元960——1840年(宋、清前期)
基本特点:
(1)军事理论研究体系化 兵书数量多、门类全,共1815种,占中 国古代兵书的70%。 (2)开办武学,设立武举,发展军事教育。
(3)积极防御,远程奔袭,积极进攻的战略思想 进一步发展: • 守中有攻,积极防御思想(岳家军大破金兵);
(二)《吴子兵法》(战国:吴起)
魏国人(公元前440—381年),政治家、军事家。 六部分: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
(三)《司马法》(战国:司马穰苴) 战国初齐国大司马,(生卒不祥) 五部分: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
(四)《六韬》(战国:吕尚)
传说姜太公子牙(助武王灭商纣的功臣), 与周文王、周武王对话形式编成六韬: 文韬—论充实国家力量及战争准备; 武韬—论军事战略;
• 声东击西、长途奔袭思想(元:成吉成)。
(4)冷热兵器并用的军事理论形成: 元末,热兵器出现——火药、火器装备部队。
主要著作:《车营扣答合编》(明:孙承宗)
特点:
(1)火力准备与短兵相接相结合的作战方法(戚继光); (2)疏散队形,灵活机动的作战阵式;
(七)《李卫公问对》(唐:李靖)
与唐太宗问对论兵,上中下三卷 。
我专敌分,速战速决。
(4)提出了较系统的治军理论 凡兵,制必先定; 凡胜,备必先具;
用兵之法,教戒为先;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文治武理)。
3、进一步发展时期:公元前3—10世纪 (秦——五代)
主要著作:《黄石公三略》、
《李卫公问对》等。
基本特点:
(1)形成较完整的学术体系; (2)战略思想有较系统的发展:
3、关于治军的理论
“严军制”、“将帅修养”、“文治武理”
军事理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要

蜀军 秭归
宜昌
夷陵
夷水(清江)
枝城
吴军
备战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 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 所不可攻也
全民皆兵 —— 瑞士
面积:41300平方公里 人口:625万人
兵力: 常规军 3500人
瑞 48小时可动员50万人 士
600年无战争
善战
《孙子兵法》的核心
是以谋略制胜的用兵思想
(1)庙算制胜
2、《武经七书》包括哪几部著作?其作者 是谁?
3、《孙子兵法》的影响有哪些?
4、《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是什么?
5、《孙子兵法》中主要提出了哪几个 谋略制胜思想和作战用兵原则?
(智、信、仁、勇、严)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1、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2、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指导原则。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争指导思想。 4、“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 5、因情用兵的作战思想。 6、奇正相生的辨证思维方式。 7 、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
1、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战争支柱——以仁为本。 战争准则——师出有名。
四、研究《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二)古为今用,使之成为民族奋发向上的推进器
1、要学会运用孙子的思想和方法来观察现实斗争, 正确认识形势,保持清醒头脑。 2、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寻找“未战先胜”之良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
灯片 21
(四)《孙子兵法》在军事上的主要成就
1、 强调要重视战争。 2、 明确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 3、 重视将帅的地位、作用。 4、 主张治军要文武兼施、刑赏并重。 5、揭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根 本指导规律。
古 人 传 颂
秦韩非说:“今境内皆言兵,藏 孙吴之书者家有之。” 三国曹操说:“吾观兵书战策多 矣,孙武所著深矣。” 唐太宗李世民说:“观诸兵书, 无出孙武。”
幻灯片 24
幻灯片 24
幻灯
3、《谋攻篇》 中心思想:以谋取胜。 主要内容:
(1)论述“以全为上”“不战而屈人之 兵”的全胜战略。
幻灯片 26
(2)论述“上兵伐谋”的法则。
灯片 27
幻灯片 26
(3)提出了“十则围之”等作战战法。
幻
(4)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 根本指导规律。
幻灯片 27
一、始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 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 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 令民与上下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 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 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 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五者,将莫不闻。 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 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 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幻灯片 19
幻灯片 19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 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 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 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 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 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 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 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 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 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3、参战的兵种增多作战样式有了新发 展、丰富了军事思想的内容。
返 6页
(四)古代军事思想在革新与守旧矛盾中 前进时期 时间段:公元14世纪至公元19世纪 历史朝代:明、清 社会制度:封建制度 军事家: 戚继光、郑成功、袁崇焕、努 尔哈赤、康熙。 军事著作: 《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 《武备志》。
返 6页
(二)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成熟时期 时间段: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 历史朝代:春秋—战国 社会制度: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军事家: 孙子、吴子、司马穰苴、尉缭、 孙膑。 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 》、《司马法》《尉缭子》、《六韬》、 《孙膑兵法》。
(二)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成熟时期 1、生产力的进步,铁制兵器的出现是 军事思想成熟的物质条件。..图片 2、诸侯争雄,频繁战事是军事思想成 熟的历史社会条件。幻灯片 40 3、军事人才辈出,提高了军事思想水 平。
1979-1988 前苏联侵占 阿富汉
1991 海湾战 争
1945年5月日本战争物资生产情况
月产钢近十万吨 月产战机500架 只完成计划三分之一 不到计划的二分之一 并且没有铝材 已到最低限度,出现 海军舰队石油与重油 混合使用现象。
战备石油储量
张家口
柴沟堡 敌傅部1.5万
敌傅部5.4万
新保安 北平
链11页
(四)古代军事思想在革新与守旧矛盾中
链13页
(一)古代军事思想萌芽和形成时期
时间段: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 纪。 历史朝代:夏—商—西周 社会制度:奴隶制 军事家:商汤王、周武王、吕尚。 军事著作:《军志》、《军政》。
(一)古代军事思想萌芽和形成时期
1、兵器的产生、军队的出现、车战的 兴起是古代军事思想萌芽的物质基础。 2、以谋略冲破“天命”“天时”的束 缚,表明军事思想开始萌芽。幻灯片 39 3、《军志》、《军政》标志着军事思 想的诞生。
《孙子兵法》前三篇的主要内容 1、《计篇》 中心思想:审己量敌,料胜决策。 主要内容: (1)论述了战争和研究战争的重要性。 (2)提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和 战争决策思想。(五事、七计) 22 (3 )提出了实现胜利的手段。 (选将、造
22
势、使用智谋)23
(4)得出了“庙算知胜”的结论。 23
四、军事思想的特点
实践性、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
第二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古代军事代表作《孙子兵法》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古代军事思想萌芽和形成时期 (二)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成熟时期 (三)古代军事思想丰富提高时期 前进时期
链 9页 链 7页
幻灯片 36 幻灯片 20
幻灯片 20 幻灯片 20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 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 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 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者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 钟; *(媲)秆一石,当吾二十石。*媲:原字为艹下加忌。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 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 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 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也。
返 6页
(三)古代军事思想丰富提高时期 时间段:公元前3世纪—公元13世纪 历史朝代:秦、汉、晋、隋、唐、宋、元 社会制度:封建制 军事家:韩信、卫青、曹操、诸葛亮、 李靖。 军事著作:《三略》、《李卫公问对》、
《武经总要》、 《武经七书》
(三)古代军事思想丰富提高时期 1、中国历史昌盛时期,政治稳定、文 化繁荣、经济发展为军事理论的丰富提供 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2、国家统一,战争由相互吞并的小范 围发展到边防武装斗争的大领域。
近 人 倍 赏
孙中山认为:那十三篇兵书便成 立了中国的军事哲学。 毛泽东的评价是:孙子规律,知 已知彼,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
外 人 惊 奇
国 人 希 望
《孙子兵法》在唐开元23年就开 始向国外流传到日本、法国、英国、 俄国、德国、美国等国家。 日本人称孙子为“兵圣”,“东 方兵学鼻祖” 美国对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思想推崇备至。 近年来我国有许多学者致力于 《孙子兵法》的研究,很多研究成 果的专著也相继问世,逐步出现“ 孙子”热。
显 威 军 事
从古至今在军事上运用孙子的思 想、兵法取得胜利的战例举不胜数, 《孙子兵法》在军事领域里显示出巨 大的作用和威力。
目前,《孙子兵法》的研究已不仅仅 局限于军事领域,许多国家已将《孙子 兵法》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企业管理、商 业竞争和体育比赛等方面。日本麦肯齐 公司董事长称《孙子兵法》为“最高经 营教科书”,“没有哪本书能向《孙子 兵法》一样为我们提供如此丰富的经营 管理思想。”
军事思想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军建设思想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概念 二、军事思想内容与任务
三、军事思想的分类
四、军事思想的特点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概念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和军队问题理 性认识。
二、军事思想内容与任务 内容:战争观和战争与军事问题的方法 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
亦 益 经 商
百精 世明 流道 芳理
《孙子兵法》共十 三篇,6076字,言简 意赅,道理明确。成 书2500年始终在世上 广为流传。
1982马岛 英阿战争
历时74天,英方耗资17 亿美元, 阿方耗资10亿美元。 战争历时八年,前苏联耗 资达400亿美元以上。 历时42天,美国与 多国部队耗资600 亿美元。
(三)《孙子兵法》简介(前三篇主要
内容)
(一)作者介绍
孙子:名武、(又称孙武子)、字长卿、 齐国乐安人(山东惠民)。 生卒:大约生于公元前552年—542年, 与孔子同代人。 姓氏:陈—田—孙 简历:青年时期著出《孙子兵法》,投 奔吴国,施展才略。 典故:杀妃练兵,显露锋芒。
(二)《孙子兵法》的传播和影响 古人传颂, 近人倍赏, 外人惊奇, 国人希望。
幻灯片 22
幻灯片 37 幻灯片 20
三、谋攻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 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 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 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 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38 21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 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车贲) 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战,距闉,又三月而后 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 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 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非久也,必以争于天 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四)古代军事思想在革新与守旧矛盾中 前进时期 1、 统治阶级对内镇压人民,对外屈辱投 降,军事保守,军事理论处于停滞状态。 2、 部分将领革新了军事思想内容。 3、 革新与保守斗争中军事思想有一定程 度的发展。
返 6页
二、中国古代军事代表作《孙子兵法》
(一) 作者介绍
(二)《孙子兵法》的传播和影响
2、《作战篇》 中心思想:速战、速决、速胜。 主要内容: ( 1 )阐述了战争对经济的依赖关系,揭 示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用兵规律 。 ( 2 )明确提出了速战速决速胜的战略思 想和作战方针。 ( 3 )提出了“因粮于敌”和善待俘虏的 原则。幻灯片 24 (4)得出“兵贵胜,不贵久”的结论。
任务:揭示战争的基本规律、研究武装 力量建设和使用的基本原则 。
三、军事思想的分类(按三种情况划 分) 按时代划分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近代军事思想、 现代军事思想。
按阶级性质划分为: 奴隶主阶级军事 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 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