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普利斯特利实验得出的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2、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步骤:暗处理、把插有天竺葵的两个小烧杯分别放入装有清水和25%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去,编号A、B 组,放在日光下、酒精脱色、漂洗叶片、滴加碘液、清洗叶片、观察叶片颜色。

3、光合作用表达式:原料:二氧化碳、水,条件:光,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和氧气4、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2)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给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种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是不科学的原因是:有光照时,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更新居室的空气。

在黑暗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居室中,影响居室内的空气质量。

2、呼吸作用(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其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呼吸作用的表达式4、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5、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①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6、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课件1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课件1 北师大版

光合作用的应用
太阳能
通过光合作用,太阳能可以转化 为电能,被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 板。
温室
生物燃料
在温室中,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 光能和二氧化碳,促进植物生长。
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制造生物燃料,可替代传统燃料 源。
2 催化剂
光合作用中催化反应的是叶绿素,它们吸收 光能并驱动化学反应。
光合作用的步骤
1
光能吸收
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激发能。
电子传递
2
激发能驱动电子在光合体系中的传递,
产生ATP和NADPH。
3
碳固定
ATP和NADPH提供能量和电子,将二氧 化碳固定为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照
充足的光照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需要足够的二氧化碳供应。
温度
适宜的温度有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光合作用的意义
1 氧气释放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维持了地球上所有生命 的呼吸。
2 食物生产
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为植物提供能量和构 建其他有机物的基础。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பைடு நூலகம்光合作用 发生在叶绿体中 需要光能 产生氧气
呼吸作用 发生在细胞质中 产生能量 产生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生命之光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化反 应之一。
光合作用的定义
1 能量转换
光合作用是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 程。
2 碳循环
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 萄糖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1 化学式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是:二氧化碳 + 水 + 光能 → 葡萄糖 + 氧气。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 第2课时 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   第2课时 课件
光光
实验结论:
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产生了氧气,氧气是光 合作用的产物。
3、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观察下列植物叶片: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银边天竺葵
彩叶草
银边翠
问题: 这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
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检验这些植物进行光合 作用的产物?
1、从一种或几种斑叶植物上摘取 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 中,将小烧杯置于由绿色变成 黄白色 后,取出叶片用 清水 漂洗 。
叶片变成黄白色
6、将漂洗干净的叶片平铺在培养皿中, 滴加几滴 碘液 ,片刻后,再用清水洗 去碘液,观察叶色的变化。
漂洗
滴加碘液
得出结论: 1、绿叶只有在光下合成淀粉 2、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实验原理: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分)的颜色是_黄_白__色_(_或没有变蓝色) __,原因是 _没_有__进_行_光_合__作_用_(__或_没_有_产__生_淀_粉__)。图中B处颜色是___蓝_色__,原 因是_______进_行_光__合_作_用_产__生_淀_粉____。图中C(银边)的颜色 没有变蓝,说明_叶_绿_体__(_或_叶__绿素)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重要条件。
2、待叶片呈现黄白色时,取出叶 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到培养皿 里,向叶片上滴加碘液;
3、用清水漂洗把叶片上的碘液冲 掉,观察叶片的绿色部分和白色 部分,将实验结果记录到表格 中。
实验分析
结果 植物
银边翠 银边 天竺葵 彩叶草
用碘液检验叶片
绿色部分
蓝色
白/彩色部分
黄白色
蓝色 蓝色
黄白色 黄白色
思考:为什么下列植物的叶片边缘不呈绿色? 因为它们白色的边缘不含叶绿素

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人教版)

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人教版)
金鱼藻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气体的
状况。
水中出现气泡
2.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试管后发生哪种实验现象?
卫生香复燃
3.分析该实验结果,获得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黑藻在光下产生氧气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三、光合作用还需要水 圆圈内的叶片就 没有水供应了
银边部位不 变蓝
光合作用示意图
光二合氧作化用碳表+达水式:光
有机物 + 氧
(原料)
叶绿体(储存着能量)(产物)
五、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
问:在农业生产上,应怎样才能提高产量呢? 1.合理密植。 2.延长光照时间 3.增加光照强度 4.提高植物周围二氧化碳浓度等方法。
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
四、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 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 主体: • 场所: • 条件: • 原料: • 产物:
绿色植物 叶绿体 光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贮存了能量)、氧气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设计实验方案:
1、设计实验方案的原则是什么? 对照、单一变量 2、实验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变量? 二氧化碳
3、选用哪些器料(植物、仪器、试剂)? 4、实验步骤如何?各步操作有什么意义? 5、预测结果如何?
方案一: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普里斯特利实验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和小鼠呼吸而变浑浊的空气。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展开讨论;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学习成果。
2.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知识;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探讨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产中如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如合理施肥、光照调控等。
3.拓展阅读与思考:
-阅读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文章或科普书籍,了解光合作用在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思考光合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4.小组合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制作一份PPT或手抄报,进行课堂分享;
2.作业量适度,难度适中,确保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师应及时检查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难点:
(1)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技能重难点:
(1)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2)运用光合作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知识;
(2)运用实验、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
有机物里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 )
(4)合理密植可以保证作物的叶片都能充分地接受
光照,又互不遮挡。
(√)
2. 请用恰当的形式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
条件、场所和产物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淀粉等)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
3. 右图是某农场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
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大棚中安装这种
仪器的目的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
大棚中这种仪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 物的产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 原料之一,所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 浓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 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化碳
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演示实验
1.分析该实验结果,获得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金鱼藻在光合作用下释放氧气。
2. 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是否能看到这一现象? 不能,金鱼藻只有在光下才能够产生氧气。
由此可见,光合作 用的产物除了有机 物外还有氧气
阳光
二氧化碳 水
氧气 有机物
光合作用实质上绿色植物 阳光 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1.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实验
实验处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二
将点燃的蜡烛和小白鼠分 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
蜡烛__熄__灭__, 小白鼠__死__去___
植物能够更 新由于蜡烛

将点燃的蜡烛和植物
蜡烛
_一__同___放到பைடு நூலகம்闭的玻璃罩 _没__有__熄__灭___,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五章第1节《光合作用》课件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五章第1节《光合作用》课件
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不是由土壤直 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
2020/8/20
实验过程( 描述)
实验现象( 独学灯 鼠+树
鼠 死(死/活),蜡烛 灭(亮/灭) 树生长、 蜡烛 亮(亮/灭) 树生长、 鼠 活(死/活)
植物可以净化 动物呼吸和蜡烛燃烧污染的空气。 重复实验(是/否)否 一定成功。
绿色植物在光下合成( 淀粉 )
瑟讷比埃 英格豪斯
海尔蒙特
萨克斯 索绪尔 普利斯特利 亚里士多德
十七世纪 之前
1771年
1782年

十七世纪 上半叶
1779年
1804年
186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实验结论 (合作)
淀粉遇碘液变 变深蓝色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淀粉燃烧产生 二氧化碳和水 是一种 有机物
暗处理
照光
碘蒸汽熏蒸
绿叶在光下能产生淀粉即有机物
光合作用发现简史各实验结论
海尔蒙特: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
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利斯特普利: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鼠窒息而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 第三单元第五章第1节《
光合作用》课件
2020/8/20
我能学会:
01 解释柳苗生长之迷 02 描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03 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问题: 植物为什么会生长?
讲授新课
一、柳树生长之谜
人们是怎样解释植物生长现象的?
亚里士多德
植物是由土壤汁构成的
合作
我们来实验吧!!
勤于思考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情况二
情况一
情况三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提出问题:请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思考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有什么作用?
3.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光合作用。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演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6CO2 + 6H2O +光能→ C6H12O6 + 6O2。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绿色植物的基本组成,为学习光合作用奠定了基础。
1.书面作业:
(1)请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表达式及基本过程,要求文字表述准确、条理清晰。
(2)分析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3)列举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解释它们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实践作业:
(1)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了解它们在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光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4.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和互助精神,但分工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5.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普遍具有环保意识,但可能对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
(5)总结:通过思维导图、小组汇报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
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 生活方式
第一节 光 合 作 用(第一课时) 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领悟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 不懈努力的结果。 2.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3.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分析其原料、条件和产物。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 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创新、合作精神,进行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A、不进行呼吸
B、保留叶片中淀粉
C、不制造淀粉
D、耗尽叶片内淀粉
2、选用的遮光材料应该是:
( B)
A、厚而重的金属片 B、黑纸片或锡箔纸
C、薄而轻的玻璃纸 D、白色的塑料薄膜 3、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D )
A、将淀粉煮熟
B、把淀粉溶解素溶解到酒精中
谢谢观赏!
预习课本P66—68内容,完成下表:
74.5kg 0.057kg
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
空气,光强净化能力强,光弱净 化能力弱。
光下绿色植物能释放气体,这 种气体就是氧气。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实验 验证绿叶在光下
合成淀粉
萨克斯利用对照实 验法和淀粉遇碘变蓝的 原理,发现了绿色植物 的光合作用。
2、对叶片接受光照的不遮光部分进行处理,是 检验植物合成淀粉能否需要光的主实验,叶 片遮蔽光部分是设置的对照。
3、叶肉细胞中叶绿素能溶解于酒精溶液,使叶 片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
4、用碘液染色后,叶片不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叶片遮光部分不变颜色。说明光是植物光合 作用合成淀粉的必需条件。
总结

氧气 光
2020/11/5
26

氧气
二氧化碳


淀粉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淀粉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光


填空: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和
______。
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和 _______。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
4.淀粉遇碘变成______色。
对号入座 1、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D)
对照实验法原理
在本实验中,其它 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 一组有阳光,一组无阳 光,用有无阳光照射作 对照,实验结果可以说 明阳光对绿叶合成淀粉 的作用。如果只是在阳
实验注意事项
1、酒精易燃,不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用酒精 灯加热时要小心,以免被沸水、蒸汽烫伤.。 2、碘液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使用时要小心。
实验讨论分析
不变蓝
变蓝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
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时候作用?
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 绿的实验现象?
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 验结果说明什么?
实验参考答案
1、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避免 叶片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