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培养纺织服装行业领军人物
北京服装学院培养纺织服装行业领军人物

北京服饰学院:培育纺织服饰行业领军人物5 月 4 日,在青年节之际,记者从北京服饰学院南门进入,“中山装观点”的主题雕塑坐落在主楼前。
当日,中外学生欢聚一堂。
一场浩大的时装表演秀节目在此进行。
依傍景色艳丽的元多数古城旧址公园的北服,是全国独一以服饰命名,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该校拥有鲜亮的办学特点,成为培育纺织服饰行业领军人物的摇篮。
培育服饰设计师的沃壤您知道 2010 年广州亚运会颁奖礼仪服是由谁原创建计的吗?您知道 2008 年奥运会、残奥会制服、奥运火炬接力服、中国运动员领奖服、颁奖礼仪服饰之“青花瓷”系列、残奥会入场服饰等 5 类服饰是由谁设计的吗?这些杰作均出自北服教师之手。
该校还参加了“神舟七号”航天服设计工作,肩负并达成新中国成立游行方队和志愿者的服饰设计工作等重要科研和设计任务。
60 周年国庆民众建于 1959 年的北服原隶属于纺织工业部,1998 年划转北京市为主管理。
最近几年来,该校秉着“求是创新、学致使用”的办学理念,坚持特点办学,成立了“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联合,民族衣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联合,理论教课与实践教课相联合”的服装教课系统。
当前,该校拥有艺术设计、服饰设计与工程、高分子资料与工程、轻化工程个国家级特点专业建设点。
学校还新建设了服饰资料研究开发与评论北京市要点实验室、字与交互媒体北京市要点实验室、国都衣饰文化与服饰家产研究基地、服饰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 4 个市级科研机构。
4数建校50 多年来,北服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生 3 万余名,很多已成为纺织服饰行业的领军人物。
校企合作培育应用型人材在北服主楼的右侧,是创意工场所在地。
在这个工场里,常常能看到学生的创意秀。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小陈表示,创意工场为学生供给了创意展现及买卖的平台。
学生常常在这里创办作品展。
学生们由此提升了对“校园创业”的认识。
它也为学生供给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时机。
北服导师信息

李士进,1958年8月 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 1980年考入河北师范大学 美术系油画专业学习。 1984年毕业并获学士学 位。1989年到1990年在中 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画 室进修。现为北京服装学 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 会会员,中国写实画派成 员。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 展,出版专著、个人画集《超写实油画技法》、《当 代油画名家精品——李士进》、《含蓄的力量》、 《同路而行油画作品集——李士进油画精品赏析》、 《踏过写实》等。 2000年在香港由奥卑利画廊主办《红凳子·青平 果》李士进个人画展。2001年10月在香港由奥卑利画 廊主办《含蓄的力量》李士进个人画展。2005年6月 在上海举办“三种目光——李士进孙纲王焕青三人 联展”。2007年11月在北京举办“三种目光——2007 年度展”。2009年12月在上海举办“三种目光我—— 2009年度展”。2008年5月参与《热血五月》——写 实画派赈灾大型创作与拍卖捐献活动。6月文化部表 彰、嘉奖并颁发证书。
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2.艺术设计理论:艺术设计理论主要是对艺术设 计领域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艺术设计的基础理 论、应用理论和方针对策等方面的研究。从视觉文化 的角度研究艺术设计领域的相关问题,旨在为当今的 艺术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并为艺术设计领 域培养从事理论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3.服装史论与风格 4.中外服饰文化
【就业方向】
毕业后能从事民族服饰文化艺术的研究、传播、 教学、抢救、管理、服装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导师简介】
徐雯,女,1957年 生,汉族。1982年毕 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 系,获学士学位。现任北 京服装学院教授。 从事高教工作二十余 年,先后执教素描、装饰 绘画、设计构成、基础图 案、服饰图案、传统手工 艺、图案学研究等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并从事 装饰艺术理论研究、图案设计和装饰绘画创作。 出版著作《中外陶瓷纹样》、《中国古家具图 案》、《中国传统工艺》、《花结制作技法》、《中 国云纹装饰》、《服饰图案》、《服饰图案基础》、 《东方艺术欣赏》等。《服饰图案》被北京市教委评 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主持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两项、市重点实验室科 研项目一项。其中《新型纤维服装面料装饰设计》的 作品获全国行业协会03年评比创新奖和优秀奖,并在 04年全国高校面料设计大赛中获优秀奖。主持本校北 京市精品课程建设一门(服饰图案课),作品《天际》入 选04年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 贺阳,1988年毕业 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998年至今任教于北京 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 程学院(副教授)。 2010年5月至8月赴英国 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 伦敦时装学院学习。
uma wang王汁个人简历

uma wang王汁个人简历Uma Wang,即王汁,是中国时装设计界的一颗耀眼明星。
作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她以奢华、精致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介绍Uma Wang王汁的个人简历。
一、早年经历Uma Wang于1972年出生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
在她的家乡,她从小就展示出对艺术和设计的浓厚兴趣。
在她的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下,她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了北京服装学院学习时装设计与制作专业。
在大学期间,Uma Wang表现出色,多次获得奖项和奖学金,展示出出色的设计才华和敏锐的触觉。
她的学术表现引起了时尚界的注意,并引领她走向了国际舞台。
二、国际成功在大学毕业后,Uma Wang前往英国伦敦,继续她的学习和探索之旅。
她在中央圣马丁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攻读了时装设计教育硕士学位,并在此期间获得了更深入的教育和灵感。
随后,Uma Wang在伦敦成立了自己的时装品牌。
她的设计以崇尚自由和富有灵性的线条,以及对色彩和质地的独特运用而广受赞誉。
她的作品开始在伦敦、米兰、巴黎和纽约等国际时装周上展示,并受到了一些顶级时尚购物平台的青睐。
三、与国际品牌的合作随着Uma Wang品牌的快速崛起和知名度的提高,一些国际顶级品牌也开始与她合作。
她与香奈儿(Chanel)和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等名牌设计师共同合作,为这些品牌打造了独特的设计系列。
这些合作不仅让Uma Wang的设计被更多人关注和认可,还推动了她的创作思路和设计风格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她将自己的东方文化视角与西方时尚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又具有全球吸引力的设计。
四、时尚界的赞誉Uma Wang的设计深受时尚界的赞赏和认可。
她多次获得国际时装界的重要奖项,包括亚洲最佳时装设计师奖和最佳创意时装设计师大奖等。
她的设计作品也在一些国际时尚杂志上得到了广泛的报道和赞美。
科技支撑 人才引领

科技支撑人才引领作者:闫文佳来源:《中国纺织》2013年第11期为加快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建设纺织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四大战略目标,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基础作用,表彰为纺织科技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11月1日,“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林乃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孙瑞哲、张延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陈树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纪委书记王久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杨东辉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各部门、各专业协会领导,以及会议重点表彰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院校教师与学生获奖代表及众多媒体嘉宾出席了本次表彰大会。
此届“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奖励大会重点颁发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及2013年度“纺织之光”教师奖、学生奖、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奖、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奖。
其中,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共130项:一等奖项目有14项、二等奖项目有42项、三等奖项目有74项。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为149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优秀教师奖15名, 1名教师获得“纺织之光”教师特别奖,“纺织之光”学生奖127名2名学生获得“纺织之光”学生特别奖。
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26名、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5个、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个人5名。
另有12个项目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
十年科技奖励塑造新优势表彰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从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基础作用、把握大势塑造新优势三个方面作了主题报告。
“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落地北京服装学院

INDUSTRY /服装/ 27“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落地北京服装学院实习记者_陶红5月9日,“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服装学院1号秀场举行,由北京服装学院与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举办的“奥运服饰文化研究论坛”同期举行。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马胜杰,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新闻宣传部部长常宇,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高云超,北京社会建设工作部副主任卢建,共青团北京市委常委、副书记李健,北京市科委副巡视员杨仁全以及国际奥委会景观专家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教授及企业代表等出席仪式。
论坛由北京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艾丽主持。
时尚北服 助力奥运北京服装学院以“服装引领、艺工融合”为办学特色,先后完成了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系列服装设计,2014年南京青奥会官方制服与火炬传递服装设计,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2016年里约奥运会火炬传递系列服装设计,平昌冬奥会闭幕式表演服装设计等重要工作。
为更好地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相关服饰设计,促进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传承,培养人才与引领运动时尚,“奥运服饰文化研究”成为学院新的研究课题,并在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的支持下成立“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
中心成员主要包括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装主创团队,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专家与新生设计力量,以及国内外的奥运服饰研究专家。
未来,研究中心将根据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实际需求,从奥运整体形象景观系统层面推动服饰的文化研究与设计创新,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相关服饰设计贡献力量。
会上,闫成和马胜杰共同为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马胜杰、高云超、常宇分别发表了致辞。
据介绍,“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旨在通过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资源,打造一个开放性的研究平台,同时将将奥运文化、奥运精神带入校园与课堂,实现教育目的,为奥运增添有益的助力。
刘清扬

Hale Waihona Puke 这几年国内设计界的发展势头迅猛,也让 人纷纷看好这一行业未来的一二十年,刘 清扬也不例外。虽然现在还没有出现一个 受到国际认可的时装设计品牌,但她那句 “中国会出一个国际大牌”一出,想必已 经被很多人记住。如果说“设计和市场平 衡”是她对这个未来大牌的要求,那么仔 细想来这倒也和Chictopia的路线十分一致, 让人不免多了几分期待!
•
记者问:在成为设计师的路上,是否一帆风顺? 这一路遇到的最大挫折又是什么? • 刘清扬:曾经遇到了很多挫折,尤其在创业的 头两年里,品牌定位和风格都不成熟,寻找优秀 的面料和加工厂家也是相当困难。但是最大的挫 折还是在销售上,当时经常连续几天一件衣服都 不卖,一个月的销售额还不够交房租的。 • 记者问:从微博上看到很多你的照片,印象最 深的除了你设计的服装,还有你的发型和红唇, 在发型上,感觉会很老上海,红唇则会让人想到 香港,这种交叉的文化让人感觉很有韵味,而你 又是生在北京,长在香港,后来又留学英国,你 对各地的不同文化会有哪些不同理解么? •
• 做品牌很难,这对于所有经营独立品牌的原创 设计师来说都是一座最难翻越的高山。最开始 苦于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而那时洪晃正在打 造中国设计师店“BNC薄荷糯米葱”。刘清 扬直接打电话去毛遂自荐,这个十足北京女孩 性格的行为也果然帮助她打开了通向成功的一 扇门:Chictopia从那开始慢慢为人所知、打 响了知名度,刘清扬借的这把力也让她少走了 很多歪路。如今她已经开了自己的品牌店,从 实体的到网上的,多方面开拓销售渠道,当年 那个在街边开一家小店的梦想早就被超额实现。 她发愁的事情已经变成“国内的商场企业并不 像国外的那样,愿意帮助年轻的原创设计师开 拓店面、慢慢培养国内的独立设计品牌。”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学生手册北京服装学院教务处编2015.7寄语亲爱的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开始新的大学生活。
北京服装学院是全国唯一以服装命名,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有鲜明特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伴随着共和国不断迈向现代化的坚实步伐,她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创造了优异的成果与辉煌,走出校门的三万余名学子如今已是桃李满神州,英才播四海。
在新的历史时期,北服正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以蓬勃的生机活力、丰厚的优势与特色,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大学是学术、知识的殿堂,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珍惜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树立远大的志向,勤奋学习,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
以良好的成绩回报国家和民族对你们的厚望。
预祝每位同学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学习进步,健康成长,顺利圆满地完成学业。
今天你们以北服而骄傲,明天北服会为你们骄人的业绩而自豪!北京服装学院将为你们实现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插上金色的翅膀!院长: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一、志存高远,坚定信念。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向世界,了解国情,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
不参与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影响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活动。
培养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甘愿为祖国为人民奉献。
三、勤奋学习,自强不息。
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刻苦钻研,严谨求实;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珍惜时间,学业有成。
四、遵纪守法,弘扬正气。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校纪校规;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敬廉崇洁,公道正派;敢于并善于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五、诚实守信,严于律己。
履约践诺,知行统一;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剽窃,自尊自爱,自省自律;文明使用互联网;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
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学生装(校服)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在京举行

2020年末,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举行了学生装(校服)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
来自全国五十多家校服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北京市、各区县教委校服管理工作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换届大会。
北京学生装(校服)专业委员会是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下设的一个专业性行业组织,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参谋和助手,是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研发机构、北京市质监部门和学生装生产企业共同参与和发展的专业化规范性行业机构。
自2001年成立至今,19年来为北京市中小学学生装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今在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为更好地加强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履行北京“四个服务”基本职责,聚焦为教育发展服务,使行业协会更好地发挥服务、协调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行业专家、人才的积极性,也为更全面地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校服》(GB/T31888-2015)国家标准和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依托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共同打造首都校服品牌,促进首都校服改革与发展,经协会研究决定召开学生装(校服)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
围绕着换届大会,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根据协会章程中关于下设机构的管理规定,对换届大会的各个流程进行了全程审核把关。
去年12月16日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北京学生装(校服)专业委员会总结大会,会上审议通过了第二届北京学装委工作报告,并且表彰了第二届北京学装委优秀委员。
同时还提交了第三届北京学装委推荐名单。
2020年12月19日,举行了第三届北京学生装(校服)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常委会,以及第三届北京学生装(校服)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并通过了第三届北京学生装(校服)专业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和负责人、特邀顾问、秘书处等人员名单;第三届北京学生装(校服)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和2021年工作计划。
与会代表对新一届北京学装委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期望,希望第三届北京学装委能够在协会和教委的领导下,紧密依托和配合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共同打造首都校服品牌,为北京市的学生装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也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力争让北京校服成为首都一道青春靓丽的风景线与行业风向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服装学院:培养纺织服装行业领军人物
5月4日,在青年节之际,记者从南门进入,“中山装概念”的主题雕塑坐落在主楼前。
当天,中外学生欢聚一堂。
一场盛大的时装表演秀节目在此进行。
依傍风景秀丽的元大都古城遗址公园的北服,是全国唯一以服装命名,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该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培养纺织服装行业领军人物的摇篮。
培养服装设计师的沃土
您知道2010年广州亚运会颁奖礼仪服是由谁原创设计的吗您知道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制服、奥运火炬接力服、中国运动员领奖服、颁奖礼仪服装之“青花瓷”系列、残奥会入场服装等5类服装是由谁设计的吗这些杰作均出自北服教师之手。
该校还参与了“神舟七号”航天服设计工作,承担并完成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群众游行方队和志愿者的服装设计工作等重大科研和设计任务。
建于1959年的北服原隶属于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转北京市为主管理。
近年来,该校秉承“求是创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办学,建立了“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服装教学体系。
目前,该校拥有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校还新建设了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与交互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服装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4个市级科研机构。
建校50多年来,北服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生3万余名,许多已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领军人物。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北服主楼的右边,是创意工场所在地。
在这个工场里,时常能看到学生的创意秀。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小陈表示,创意工场为学生提供了创意展示及买卖的平台。
学生经常在这里开办作品展。
学生们由此提高了对“校园创业”的认识。
它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这只是北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式之一。
该校还大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该校拥有“服装材料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服装服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拥有“北服爱慕服装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北服新百丽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此外,北服还与山东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李宁体育用品销售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这些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学校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北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取得较好效果。
3年来,该校非艺术类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业方案大赛等各类奖项171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艺术类学生获国际国内大赛奖项656项,2007年国际钻石高阶会议(HRD)钻饰设计大奖赛中,全球有44件作品入围,来自中国的8件入围作品中有6件出自北服。
创新实验班培养艺工融合人才
在北服,不能不提到现代服装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班。
这个班在2010年首次开设,是以国家级“艺工融合应用型现代服装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依托,致力于培养既有深厚艺术素养又有工程素质和艺工经管知识结构的现代服装高级人才。
该实验班分艺术类和非艺术类专业两个班,每个班招收20人。
该班通过新生入校后加试的办法,择优组建。
去年该实验班虽然只招收了40名新生,但却吸引众多学生报考,新生入校后,有280多人报实验班。
今年招生计划与去年一样。
北服副院长廖青表示,实验班配备最好的师资,实行小班授课,教学贴近企业需求,力求精准式培养出设计师等专业人才。
实验班将依托学校服装学科和专业优势,进一步完善艺工融合应用型现代服装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着力打造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和“科研促教平台”,积极探索“外包型”人才培养方式,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普通类招生计划近一半投放北京
——访北京服装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宁俊
记者:北服今年在京计划招收多少人
宁俊:学校普通类专业全国计划招收830人,其中在京投放的计划接近50%,计划招收399人。
艺术类今年计划招收670人,不作分省计划。
记者:学校今年招生有什么变化吗
宁俊:去年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3个专业按电气信息类招生,今年不按大类招生。
记者:普通类专业录取有什么要求
宁俊:普通类专业考生的政策性照顾附加分在投档、录取时均计入总分。
文史类专业(除英语专业以外)在投档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语文成绩高的考生;理工类专业(除英语专业以外)在投档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数学成绩高的考生。
记者:北服今年艺术类专业报考情况如何
宁俊:考生报考比较踊跃,今年全国有万名考生报考学校的艺术类专业考试,比去年增加了2000多人。
记者:那么,学校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是什么
宁俊:艺术类专业录取时,在专业课考试及文化课考试合格的基础上,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摄影、绘画专业按综合分(专业课科目平均分×50%+文化课科目平均分×50%)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如遇综合分相等,优先录取专业成绩高者;文化课考试外语科目成绩须达到60分以上(含60分);表演专业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如果专业成绩相等,优先录取文化成绩高者。
考生要注意的是,艺术类专业考生的政策性照顾附加分在投档时计入总分,录取时不计入总分。
记者:您对北京考生报考贵校有什么提醒
宁俊:学校一些专业对身体条件有要求,考生要结合自身情况,科学报考。
报考工业设计的考生要具有一定美术基础,国际经济与贸易及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考生,英语专业要求英语成绩在90分以上。
学校的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广告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专业第一、二学年在北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南)就读,后两学年回本校就读;其他各专业第一学年在北校区就读,后三学年回本校就读,这也是考生要注意的。
学生心里话——
社团活动提高能力
杜运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三学生:我大二参加学校的云裳剧社,现在已当社长。
这个社团在校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社员有70至80人。
在参加云裳剧社期间,我组织了不少活动,包括校内的演出、校外的商业汇演。
商业演出收入归社团当经费。
我个人通过组织活动、去企业拉赞助等提高了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自己创业不花家里钱
洪芳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三学生:我从大一开始上学就不花家里一分钱,学费、生活费等都是靠自己“打工”赚来的。
上学期间,我利用业余时间给美术培训班上课,自己创作一些作品拿着卖。
学校风气很好,鼓励在校大学生自己创业。
我现在开办了个人工作室,不久前还把作品放在学校的创意工厂展示。
这样对个人的成长很有帮助,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动手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拿奖学金不是很容易
李雅芳,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业研一学生:我本科就读于北服应用化学专业。
本科四年,我年年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学金,但要想获得奖学金非常不容易。
我们班学习风气非常好。
30多个人中只有四五个同学没有获得奖学金。
这是其他班所没有的。
同学们在竞争中互相激励,互相鼓舞。
本科阶段,我学习很刻苦,重要考试前一个月天天到教室自习。
其实,大学学习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轻松,尤其是想拿奖学金,学习上更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