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复合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研究

1 . 5 统 计 方 法
选择该 院治疗 的 5 0例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 . 其 中男 2 8例 。 女 2 2例 , 平均 ( 5 2 . 5 ± 1 . 4 ) 岁, 梗死部位 : 1 9例为前壁 , 2 4例为下壁 , 7
采用 S P S S 1 5 . 0统计学软件进行 分析处 理 , 计量资料 以均数± 标准差 ( ) 表示。组 间比较进行 t 检验 , 计数资料采用 x z 检验 。
峰值 ; 有效 : 患 者的疼痛程 度 、 发作次数 和持续时 间均有显著缓
解: 无效 : 治疗 后症状无 变化 ; 恶化 : 治疗后症状加重。
1 1 4 中外医疗 C h i n a& F o r e i g n Me d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 ^ ^ ^ ^ ^ ^ ^
药 物 与 临 床
表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果比较
C h i n a & F o r e i g n M e d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口固 ● ■ ■ 盈_
升高现象 ; 与对照组相 比, 观察组再 闭塞率显著降低 ( 氏0 . 0 5 ) ; 观察组患者 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 于对照组 ( 氏0 . 0 5 ) 。结论 吡
格雷与阿司匹林复合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良好 , 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症状 ,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 关键词】 氯吡格雷 ; 阿司匹林 ; 急性 心肌梗死 【 中图分 类号】R 5 4 1 .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0 6 ( a ) 一 0 1 1 4 — 0 2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温飞飞【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23【摘要】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就诊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进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患者50例,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患者;另外50例患者则进行尿激酶、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治疗,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有效性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EDVI)和左室收缩末容积(ESVI).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容积和左室收缩末容积与治疗前的效果比较,均有所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在临床上产生的疗效比较理想,治疗的有效性较高且治疗后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EDVI)和左室收缩末容积(ESVI)均明显改善,可推广应用,但是仍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关注意用药安全性.【总页数】2页(P2788-2789)【作者】温飞飞【作者单位】457400 河南濮阳,南乐县人民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J], 马红宝2.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与左心室血栓的影响 [J], 石琼宜3.硫酸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J], 黎浩光4.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J], 晏飞5.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J], 潘朦朦;杨东妮;刘欣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及临床分析。
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被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每组各30例,对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再次发生心梗的发生率、病死率,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再次发生心梗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
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溶栓;心肌梗死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血小板在动脉系统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抗血小板治疗逐渐成为治疗栓塞类疾病的常规治疗[1]。
临床常用药物有传统的阿司匹林,以及新型药物氯吡格雷,都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发挥较好的治疗功效[2]。
本研究中,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被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每组各30例。
所有患者出现严重持续性胸痛,并持续多于30 min,症状不能自行缓解,心电图检查相邻2个以上导联出现st段抬高,肢体导联≥0.1 mv,胸前导联≥0.2 mv,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定性实验结果阳性,均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9.0~71.0岁;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9.5~70.0岁。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氯吡格雷(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d,观察组b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1次/d,观察治疗期间(四周)心绞痛发生情况,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心脏功能的改善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发现观察组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患者满足以下条件:入院前24h之内①伴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胸痛症状。
②心肌酶及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超过2倍正常值并呈动态变化。
③具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动态改变图形。
④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一支或多支血管完全闭塞。
⑤入选前未服用氯吡格雷。
入选患者需满足第④⑤项再加上其他任意两项条件。
具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均被排除:有心肌梗死史者、有出血倾向者、有恶性肿瘤者、对氯吡格雷过敏者、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者[3]。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均认真的配合观察和治疗,并且遵医行为良好。
1.3试验方法本次试验采取对照性试验研究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a组)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d,口服;观察组(b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首剂量300mg,以后75mg/d,口服,1次/d。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联用低分子肝素5000u腹壁下注射,1次/12h,共一周。
观察时间为四周。
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为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肠溶阿司匹林,商品名:拜阿司匹灵,为德国拜尔公司生产。
1.4疗效评价标准观察在治疗期间内:①心绞痛的缓解情况和心电图的改变;其中根据1993年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心绞痛改善程度:显效为劳力性心绞痛严重程度改善2级以上,自发性心绞痛不发作;有效为劳力性心绞痛严重程度改善1级以上,自发性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2/3或发作时间缩短;无效为症状无改善。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事件,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
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一种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Aspirin)联合使用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第一部分:氯吡格雷的药理作用及疗效氯吡格雷是一种贵州独特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 ADP 受体的激活而发挥抗血栓作用。
氯吡格雷主要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与 ADP 受体结合,阻断 ADP 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和凝聚。
临床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可显著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包括急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
第二部分: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疗效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也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膜上的环氧化酶,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
临床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药物之一。
第三部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一项名为 CLARITY-TIMI 28 的研究显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显著减少再梗死和死亡的风险。
在该研究中,共有3491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显示,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相比,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可以显著减少30天内的再梗死率和死亡率。
另外一项名为 COMMIT 的研究也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已被充分证实。
联合应用可以显著减少再梗死和死亡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由于联合应用增加了出血的风险,临床医生在使用时需要权衡益处和风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吴荣辉【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0(005)026【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疗效是否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分成A组(氯吡格+阿司匹林组)33例,B组(阿司匹林组)31例,分别给予标准治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和标准治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及90 d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凝血指标、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A组的90 d时LVEF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A)上变化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两组治疗后均出现升高,变化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聚集率(PAR)A组降低比B组更显著,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再闭塞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管开通率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近期和远期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总页数】3页(P10-12)【作者】吴荣辉【作者单位】525200,广东省茂名农垦医院内一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浅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单用阿司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 [J], 倪承祉2.单用阿司匹林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J], 邓超3.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 [J], 陈愉安4.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孔庆海5.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单用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比较[J], 赵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阿司匹林(Aspirin)和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两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
在本篇文章中,将详细讨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所引起的严重心血管事件。
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来减少血栓形成的潜在药物。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血小板聚集因子(Thromboxane A2,TXA2)的产生,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TXA2是一种血小板活化的重要介质,它能够增加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和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抑制了TXA2的产生,从而减少了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一种ADP(adenosine diphosphate)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ADP对P2Y12受体的结合,减少了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从而减少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很多临床研究已经证明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的效果。
Clopidogrel in Unstable angina to prevent Recurrent Events(CURE)试验是最重要的临床试验之一,研究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非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中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Clopidogrel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相比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在降低主要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再发性心肌梗死和中风)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试验结果表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并减少心血管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心脏疾病,常常危及生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AMI而死亡。
AMI的治疗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AMI的药物组合。
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防止血小板凝聚,从而降低形成血栓的风险;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预防血块形成。
两者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减少AMI患者的再发风险和死亡率。
本文将对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AMI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AMI的机制氯吡格雷通过抑制ADP受体,阻止ADP与血小板的结合,从而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阿司匹林则是通过抑制血小板产生TXA2,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协同作用,更加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降低AMI患者的再发风险。
1. 降低再梗率和死亡率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AMI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再梗率和死亡率。
一项名为“CURRENT-OASIS 7”的临床研究发现,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以降低心肌梗死、中风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
另一项名为“PLATO”的临床研究也证实了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联合治疗可以显著降低AMI患者的再发风险和死亡率。
2. 减少心血管事件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在防治AMI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安全性问题。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均可引起出血等副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在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时,需要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于AMI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降低再梗率和死亡率,减少心血管事件,改善患者的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方案的价值。
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与观察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差异。
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与冠状动脉再闭塞率方面,观察组分别为97.78%与6.67%,对照组分别为86.67%与15.56%,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选择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广泛开展。
标签: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原因为长期的心肌缺血引起心肌部分发生急性坏死,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缺血缺氧性改变的心肌症状。
该病发病较急,并且病情进展快,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并且近年来研究指出[1],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
因而,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案中,抗血小板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探讨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方案的价值,详见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中研究对象的纳入范畴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为62.14±1.76岁。
所有患者均充分了解本研究,并自愿参加。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与观察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每组45例。
并且在年龄分布、性别差异
等基础资料方面,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吸氧、休息等,联合应用降脂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溶栓药物、低分子肝素等。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增加阿司匹林治疗,用法为口服,每次300 mg,1次/d,用药3天后,更改剂量为每次100 mg,1次/d。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用法为口服,每次300 mg,1次/d,用药2天后,更改剂量为每次75 mg,1次/d。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间的治疗有效率与冠状动脉再闭塞率。
其中治疗有效率的评价标准[2]为: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并且心電图中ST-T段恢复至正常水平,表示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的程度、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均有所改善,并且心电图中ST-T段下移,表示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善,甚至有恶化的趋势,表示为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所用的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与冠状动脉再闭塞率方面,观察组分别为97.78%与6.67%,对照组分别为86.67%与15.56%,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效果较为显著,但是仍有部分人群仍会发生急性血栓的危险,并且随着应用剂量的增加,其危险性也增加。
而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新型抗血小板的高效药物,能够与血小板上的ADP发生不可逆的选择性结合,阻断了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的结合过程,对血小板聚集起到了抑制的效果,并且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活化扩增过程也能起到一定的阻断效果,从而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使得血栓形成减少。
研究指出[3],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的过程中,阿司匹林不会影响氯吡格雷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而氯吡格雷反过来会增强阿司匹林对胶原又到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本文中,观察组选择联合用药,结果显示,在治疗有效率与冠状动脉再闭塞率方面,观察组分别为97.78%与6.67%,对照组分别为86.67%与15.56%,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联合用药的价值和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 许文举,林艳足,庄丽,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2,33(11):1665-1666.
[2] 张永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医药前沿,2017,7(5):240-241.
[3] 单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