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冠心病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患者常常出现心绞痛的症状,这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所致。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法很多,其中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炎症反应来预防心肌梗死和中风。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它可以阻止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止形成血栓。
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其抗血栓的效果,从而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复发。
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被广泛应用。
以往的临床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联合应用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
此外,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果也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从而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并且可以减少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风险。
这项研究纳入了超过9000名冠心病患者,比较了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和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疗效。
结果显示,联合应用组的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单独应用组。
此外,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也被证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项研究发现,与单独应用氯吡格雷相比,联合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
总的来说,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案。
它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绞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患者在使用这种药物时应密切关注副作用,如胃肠道出血等,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心肌梗死治疗中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分析

心肌梗死治疗中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分析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至关重要。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都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常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
本文将对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1.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种氯乙基三聚氰胺类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磷脂酶A2的活性,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起到抗血栓作用。
而阿司匹林则是一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酶活性,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血小板聚集和减轻血栓形成。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具有协同的抗血小板作用。
氯吡格雷通过抑制ADP受体,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两者共同作用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减少血栓形成。
联合应用可以增强抗血栓的效果。
多个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有效性。
PLATO试验是一项较大规模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8,624名患者,结果显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显著减少心肌梗死复发率和心血管死亡率。
CURRENT-OASIS 7试验和TRITON-TIMI 38试验也证实了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肌梗死中的有效性。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心肌梗死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临床研究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出血风险的增加并不明显,而且对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出血风险。
尽管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心肌梗死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联合应用时需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禁忌症和用药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用药选择和监测。
合理的剂量和使用时间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心肌梗死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临床应用时还需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化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用药选择和监测,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冠心病心绞痛(coronary artery disease-related angina,CA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使患者出现疼痛、乏力等症状。
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其中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常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氯吡格雷是一种胆碱能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具有抗心绞痛作用,可以使血管血流量增加,从而减轻心绞痛,并增强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受能力。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可以比单用阿司匹林更有效的控制冠心病心绞痛。
近期研究发现,联合抗血小板药物与胆碱能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显著减轻患者的心绞痛的发生率、改善肺功能、改善血液尿素水平和体力活动能力。
2008年,厦门大学从南宁和漳州市全国心慢调查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了心慢调查中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水平和替格瑞洛治疗水平,结果发现与替格瑞洛治疗相比,联合治疗的患者胸痛的发作比(1.97% vs 3.09%)降低,联合治疗组患者日常活动的体力消耗量及活动时次也显著降低。
2011年的一项对照研究发现,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总有效率(87.39%vs82.09%)显著高于单用氯吡格雷治疗,且其中无间断疗效者(83.20%vs75.48%)比例也更高。
研究还发现其诊断改善与持续症状的改善效果相关,改善者比例略低,但这些诊断症状改善的患者一般具有较好的持续症状改善效果。
总的来说,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着有效、安全、持久性以及心绞痛改善功效,并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活动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需要进一步完善药物治疗方案,增加当前临床研究的规模,加强对安全性和疗效的监控,以期获得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效果。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脑梗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所引起的。
在脑梗塞的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应用,其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两种常用的药物。
本文旨在观察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该研究选择了10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
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只接受阿司匹林治疗。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情况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后的症状改善、脑功能恢复情况、再发脑梗塞和死亡率。
治疗后的症状改善以国际神经功能损害分级标准(NIHSS)进行评估,脑功能恢复情况以Barthel指数评估,再发脑梗塞和死亡率以随访结果进行统计。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在治疗后的症状改善评估中,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平均下降了6.2分,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平均下降了3.8分。
实验组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情况也较好,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于再发脑梗塞和死亡率的观察,实验组患者的再发率为8%,对照组患者的再发率为18%,实验组的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从这些观察结果可以得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更好。
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够降低再发脑梗塞和死亡率。
这可能是因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具有不同的抗血小板机制,联合使用能够发挥更好的抗血小板效果。
该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了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设计为观察性研究,没有进行对照实验,可能存在一些干扰因素。
还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来验证该观察结果。
心肌梗死治疗中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分析

心肌梗死治疗中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分析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也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
在心肌梗死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两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它们在心肌梗死治疗中联合应用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结果、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对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进行分析。
一、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1.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种氨甲环酸类的抗血小板药物,它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和聚集,阻断血栓形成的过程,从而起到抗凝血的作用。
氯吡格雷主要通过抑制ADP受体来发挥抗血小板作用,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阿司匹林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结果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一项名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的研究显示,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心肌梗死的风险。
还有一项名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的研究表明,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以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1. 副作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心肌梗死治疗中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出血、消化道不适、头晕、恶心等。
出血是最常见的副作用,特别是消化道出血和皮下出血。
心肌梗死患者常常存在出血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避免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及时处理。
2. 注意事项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在开始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估,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溃疡病史患者、出血性疾病史患者等高危人群,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用药。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都是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氯吡格雷可以防止血小板释放介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血管炎症。
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心绞痛。
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促进患者的恢复。
一、药物基本信息1、阿司匹林肠溶片2、氯吡格雷1、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都是抗血小板药物,有相似的药理作用。
但是,它们的作用机制不同,且各自的药物剂量也是不同的。
因此,在治疗心绞痛的过程中,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联合应用可以增加患者的耐受性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各自的剂量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
但是,在联合应用的情况下,它们的剂量可以较小,从而减轻不良反应的产生,增加患者的耐受性。
3、联合应用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可以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在治疗心绞痛的过程中,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可以减少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保护患者的心血管健康。
三、治疗建议1、剂量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的剂量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一般来说,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剂量为150mg/天或300mg/天,氯吡格雷的剂量为75mg/天。
2、治疗时间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的治疗时间应视患者的病情而定。
一般来说,患者应该长期使用这两种药物,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复发。
3、用药注意事项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都是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时应注意防止出血。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应尽量避免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以免增加出血的风险。
四、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显著的作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CVD)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一大健康威胁。
而冠心病(CHD)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是由于冠状动脉供应心脏的血液受到阻碍而引起的疾病。
而心绞痛便是CHD的主要症状之一,患者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感到胸闷、疼痛等不适。
针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已经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阿司匹林是一种水杨酸类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其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预防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而氯吡格雷是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ADP受体,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聚集,更有效地预防血栓的形成。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可以协同作用,更好地预防冠心病患者的血栓形成,保护心脏健康。
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的效果备受重视。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这种联合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程度,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有一项研究表明,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同时患者的体力活动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对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效果也得到了充分验证。
其中的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该联合治疗在冠心病高危人群中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了冠心病高危人群的心脏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可能导致出血和消化道不适,而氯吡格雷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出血等。
在使用该联合治疗时,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并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
患者在使用该联合治疗时,还需要定期检测血小板数量等指标,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Aspirin)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
这两种药物常常被用来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减少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本文将介绍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MI的相关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阻断冠状动脉供血是AMI的主要发病机制,在此过程中,血小板在动脉内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完全或部分阻塞,最终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
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已被广泛证实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从而防止冠状动脉再次发生阻塞。
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抗血小板效果仍有局限性,因此需要联合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ADP的结合,阻止血小板的活化和凝聚,从而进一步减少血栓的形成。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联合使用已被证明能显著降低AMI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一项重要的研究是"CLARITY-TIMI 28"试验,该试验随机分配了3491名AMI患者,其中一组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结果显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生率明显降低,而且在最初30天内的持续时间内,AMI患者的再次心肌梗死和卒中风险也明显降低。
另外一项名为"COMMIT"的试验也证实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
该试验纳入了45,852名AMI患者,结果显示,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MI的研究还包括大量的荟萃分析和系统评价。
这些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MI已被广泛认可。
这种联合治疗能有效预防AMI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如再次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治疗进展性脑梗疗效观察
日前,南京市栖霞区医院心内科胡家庭、李开桥、石云鹤等共同发表论文,旨在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研究指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该文章发表在2012年第19卷第18期《中国基层医药》上。
6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氯比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肢体体征及神经症状的改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B超征像等变化。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2.4%)明显高于对照组(67.7%)(x2=4.01,P<0.05)。
两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形态及回声、卒中评分量表评分、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中国卒中量表评分、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狭窄程度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
可用于防治心肌梗死,缺血性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
应用于有过近期发生的中风、心肌梗死或确诊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治疗后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发生(心肌梗死、中风和血管性死亡)。
用法用量
波立维的推荐剂量为每天75mg,心血管疾病症状不是很明显,可2-3天服一次,就餐结束前与食物同服可减少对胃的刺激程度。
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4%)、腹泻(5%)、腹痛(6%)、消化不良(5%)、颅内出血(0.4%)、消化道出血(2%),严重粒细胞减少(0.04%)。
与阿司匹林相似。
主要是大型临床试验(CAPRIE)中评价的结果。
该研究中氯吡格雷的总体耐受性与ASA相当,与年龄、种族和性别无关。
出血性疾病:胃肠道出血、紫癜、淤血、血肿、鼻衄、血尿、眼出血(主要是结膜出血)和颅内出血。
氯吡格雷治疗病人的严重出血发生率为1.4%。
血液系统:包括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严重血小板减少,均比较罕见。
通过对11,300多病人的治疗,其中7000多病人接受治疗1年或以上,评价氯吡格雷的安全性。
大型临床研究(CAPRIE)中,服用75mg/天氯吡格雷,与服用325mg/天阿司匹林相比耐受良好。
不论年龄,性别和种族,氯吡格雷的总体耐受性与阿司匹林类似。
在CAPRIE试验中临床主要的不良反应讨论如下:出血:
接受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人,出血的总发生率为9.3%。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4%和1.6%。
接受氟吡格雷治疗的病人,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0%,需住院治疗的为0.7%,而阿司匹林分别为
2.7%和1.1%。
与阿司匹林相比,服用氯吡格雷的病人其他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7.3%vs6.5%),但两个治疗组的严重事件发生率相似(0.6%vs0.4%).两个治疗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紫癜/挫伤/血肿,和鼻出血,其他还有血肿、血尿和眼部出血(主要是结膜出血)。
颅内出血发生率氯吡格雷为0.4%,阿司匹林为0.5%。
血液病:
有6个病人出现严重中性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白细胞﹤0.45×109/1),4个属于氯吡格雷组(0.04%),2个属于阿司匹林组(0.02%)。
9599个氯吡格雷组病人中有两人出现中性白细胞数为零,而阿司匹林组的9586个病人中无人出现。
氯吡格雷组病人中出现一例再生障碍性贫血。
氯吡格雷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80×109/1)发生率为0.2%,阿司匹林组为0.1%;出现血小板计数≦30×109/1的情况非常少。
胃肠道:
总体来讲,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如腹痛、消化不良、胃炎和便秘)氯吡格雷组为27.1%,而阿司匹林组为29.8%。
而且,由于胃肠道的副作用而退出治疗的氯吡格雷组为3.2%,阿司匹林组为4.0%。
但是,各组临床严重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3.0%vs.3.6%)。
两个治疗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腹痛、消化不良、腹泻和恶心。
其他还有便秘、牙病症、眩晕和胃炎等。
腹泻发生率氯吡格雷组为 4.5%,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3.4%)。
严重腹泻的发生率两治疗组相似(0.2%vs.0.1%)。
消化道,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氯吡格雷组为0.7%,而阿司匹林组为1.2%。
皮疹和其它皮肤病:
皮肤及其附属组织疾病的发生率,氯吡格雷组为15.8%(0.7%严重),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4.2%vs.3.5%)。
氯吡格雷级瘙痒发一率也高于阿司匹林组(3.3%vs.1.6%)
中枢和周围系统疾病:
氯吡格雷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总发生率(例如:头痛、眩晕、头昏和感觉异常)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22.3%vs.23.8%)。
肝脏和胆道疾病:
两治疗组肝脏和胆道疾病总发生率相似(3.5%vs.3.4%)
上市后使用情况:
上市后使用证实了氯吡格雷的安全性,曾出现过过敏症状,主要包括皮肤反应(斑丘疹或红斑疹,荨麻疹…)和/或瘙痒。
出现支气管痉挛、血管生水肿或类过敏性反应的情况较少。
上市后,极少数曾出现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200,000病人)
禁忌
1、对药品或本品任一成份过敏。
2、严重的肝脏损伤
3、活动性病理性出血,如消化性溃疡或颅内出血。
注意事项
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急性心肌梗死最初几天不推荐进行氯吡格雷治疗。
由于缺少相关数据,不主动推荐使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PTCA(有支架)、CABG和急性缺血性中风(短于7天)。
与其它一些抗血小板药同时使用,氯吡格雷对那些由于创伤、手术或其它病理原因而可能引起出血增多的病人,应慎用。
病人择期手术,且无需抗血小板治疗,术前一周停止使用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延长出血时间,对于有伤口(特别是在胃肠道和眼内)易出血的病人应慎用。
病人应知服用氯吡格雷止血时间可能比往常长,同时病人应向医生报告异常出血情况,手术前和服用其它新药前病人应告知医生他们在服用氯吡格雷。
由于患有肾脏损伤病人使用氯吡格雷的经验极有限,因此这些病人应慎用氯吡格雷。
严重肝病的病人可能有出血倾向,这类病人使用本药的经验极有限,应慎和氯吡格雷。
由于服用华法令也有出血倾向,所以服用本药时不推荐同时使用华法令。
由于同时服用阿司匹林,非甾体解热镇痛药,肝素和血栓溶解剂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所以不建议同时服用([见药物相互作用])。
对于同时服用易出现胃肠道损伤的药物(如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的病人应慎用氯吡格雷(见[药物相互作用])。
未见属用本药后对驾驶或心理学检测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