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学实验(一)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生物研究生复试,生命科学学院)概论

合集下载

实验14小白鼠的解剖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14小白鼠的解剖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十四小白鼠的解剖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小型哺乳动物的外部测量法,掌握哺乳动物的一般解剖方法。

2.了解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机能。

二、实验原理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进化程度最高的1个类群,其内部器官系统结构较复杂、完善,其生理活动、行为等受神经和体液的精确调节。

实验用小白鼠来源于野生小鼠,是人工选择长期培育的产物,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等科学研究中的通用实验动物。

对小白鼠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的深入了解是进一步认识阐明哺乳动物(包括人)生命活动的规律和进行生命科学与医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

三、实验用品(一)材料小白鼠。

(二)器材显微镜、天平、解剖器具、大头针、蜡盘、鼠笼、25ml小烧杯、载玻片、盖玻片、棉花。

(三)试剂乙醚、0.9%生理盐水、碘酒、75%乙醇、自来水。

四、实验操作(一)外形观察外部形态观察:小白鼠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

1.头部观察其外耳、口鼻吻的特征。

2.颈有明显的颈部,活动自如。

3.躯干观察体毛的分布特征,注意腹面末端的外生殖器和肛门,区分鼠的性别(此外,雌鼠的胸、腹部有较明显的乳头)。

4.四肢前肢肘部向后弯曲,具5指;后肢膝部向前弯曲,具5趾;指(趾)端除第一指(趾)外,具坚硬的爪。

5.尾尾长约与体长相等,观察其外部特征。

(二)外部测量(图14-1)1.体长由头的吻端至尾基。

2.尾长由尾基至尾的尖端,不计毛长。

3.后足长后肢跗跖部连趾的全长(不计爪)。

4.耳长由耳尖至耳的内面基部(耳毛除外)。

此外,还有称量体重,观察毛的色泽、长短、厚薄及粗细等,都一一作记录。

注:接触小白鼠时需戴手套,操作要小心,避免被其咬伤!图14-1 小型兽类外部测量(三)损毁小脑的效应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和协调肌肉运动等机能。

当小脑损毁后,随着破坏程度的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肌紧张失调及平衡失调。

1.观察正常小白鼠的动作手持小白鼠尾部,观察小白鼠在桌面上向前爬行时四肢动作是否协调、姿势是否平衡。

实验17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17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十七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一、实验目的植物标本是学习与研究植物必不可少的实物资料,学会采集和制作腊叶标本,乃从事植物分类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没有蜡叶标本,也就没有分类学。

”这句话道出了蜡叶标本的重要意义。

近50万种植物,遍布整个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为了科学研究的方便,或是教学的需要,必须把它们采集回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保存起来,也就是制作成标本。

而大量的(数以万计的)用于长期教学和科研的标本,主要是用草纸压干,装帧在洁白的台纸上,并且按照植物分类的等级:纲、目、科、属、种存放在特制的标本柜内,按一定的系统陈列在标本室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蜡叶标本,而蜡叶标本就是物种的具体佐证或模式。

在科学研究和教学的过程中,这些蜡叶标本是的宝贵资料,标本的时间越久,越有研究价值。

解放前,曾有11个国家的159人来我国采集植物标本,发表了大量的新属和新种,这些标本也就作为模式标本存入国外标本馆,成为十分珍贵的科学资料。

蜡叶标本是经过采集、加工和消毒处理,能够长期保存的植株片段或整体。

标本的制作要符合规范,记录完全,成为合用标本。

它可以作为教学标本展示给学生学习,也可以存放在某标本馆里,让世界上其他的植物学家也能看到它,那作用就更大了。

哪怕是世界广布的一棵春蓼(Polygonum persicaria)或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的标本,由于它是来自不同居群中的一个代表,因此在植物分类学家眼里都有一定的份量,三、实验用品(一)材料各种野外生长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植株。

(二)器材枝剪、小镐、望远镜、高枝剪、采集袋(箱)、海拔仪、放大镜、钢卷尺、指南针、小纸袋、号牌、采集签、铅笔、吸水纸、台纸、针、线、胶水、固体胶等。

(三)试剂 95%酒精、0.5%的升汞酒精溶液。

四、实验方法(一)植物标本的采集1.野外采集需备用品枝剪、小镐、望远镜、高枝剪、采集袋(箱)、海拔仪、放大镜、钢卷尺、指南针、小纸袋、号牌、采集签、铅笔。

实验教学大纲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教学大纲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二00四年三月前言本实验教学大纲是在现行教学计划的指导下,结合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的条件,对原有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修订。

通过调整实验项目,力求使学生掌握传统经典的实验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生命科学技术方法,以实现培养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较强实验动手能力和较好创新能力的生物学人才。

本教学大纲由四个模块组成,第一模块是基础生物学实验(一),主要包括生物形态与结构观察和制作技术;第二模块是基础生物学实验(二),主要包括生态与环境监测技术;第三模块是基础生物学实验(三),主要包括生理和生化研究技术;第四模块是基础生物学实验(四),是细胞和遗传研究技术。

此大纲于2003年12月由学院教学委员会审定通过。

从2004级起试行。

今后在试行过程中将根据情况进行修订。

安徽大学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2004年3月第一模块基础生物学实验(一)——形态与结构Basic experiment of biology (I)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相关各专业授课单位:安徽大学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学分:1.5学分总学时:54学时预修课程或相关知识要求: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一、教学目的: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掌握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获得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知识的方法,并提高实验中各种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方法和严谨的作风。

二、基本内容:植物生物学方面: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微观到宏观的次序,依次安排了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以及孢子植物(藻、菌、地衣、苔藓、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项目,至于种子植物的系统分类将在专业系统实验部分介绍。

实验2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技术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2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技术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二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技术一、实验目的1.学习一般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2.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了解几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培养基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的方法配制而成的一种基质。

它是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各种微生物对养分和培养基的物理、化学要求条件不一样,为了分离、培养、鉴定、保藏和研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就应当根据它们的需要,配制合适的培养基。

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发育,必须在一定的最适酸碱度范围才能表现出它们最好的生命活动力。

不同的微生物对酸碱度的要求不同,因此,我们在配制培养基时,必须调节培养基的pH值。

培养基的种类繁多,根据培养基的成分、物理性状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1.天然培养基:主要成分是复杂的天然有机物质配制而成,如马铃薯、玉米粉、豆芽汁、牛肉膏、蛋白胨、血清等,这些复杂天然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完全了解,每次所用的原料,其中各成分的数量也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质配制成的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马铃薯、麦芽汁培养基。

它适用于生产上大规模培养微生物。

2.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纯化合物药品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称化学成分明确的培养基,例如高氏一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等。

一般适用于在实验室范围内研究微生物的形态、代谢、分类鉴定、生物测定、菌种选育和遗传分析等工作。

3.半合成培养基:在以天然有机物作为微生物营养来源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成分已知的化学药品所配制的培养基叫半合成培养基。

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在此种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应用广泛,如马铃薯葡萄糖(蔗糖)培养基,大多数霉菌都生长良好。

4.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即为固体培养基,常用凝固剂有洋菜、明胶、硅胶,硅胶用于配制自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对于其他多数微生物来讲,洋菜最为合适,一般加入1.5~2.5%即可凝固成固体,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等。

实验10反射弧分析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10反射弧分析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十反射弧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分析反射弧的组成,了解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组成部分。

反射的实现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受到破坏,都将使反射不能实现。

由于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机能比较简单,所完成的反射比较容易观察,故常用脊动物进行反射弧分析。

三、实验用品(一)材料蟾蜍或蛙(二)器材蛙类手术器械、毁髓针、铁架台、蜡盘、细铁丝钩、直棒、滤纸、纱布、滴管、小棉球、小烧杯、培养皿;(三)试剂0.5%及1%硫酸、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任氏液。

四、实验操作1、制备脊动物用探针划断蟾蜍脑与脊髓的联系,毁脑保留脊髓。

注意用棉花止血。

2、将脊动物俯卧固定在蛙板上。

剪开左侧大腿皮肤,分离肌肉和结缔组织,暴露坐骨神经,在神经下穿一条丝线,并垫一浸蜡纸片。

3、用大头针钩住动物的下颌,悬挂在支架上。

4、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观察:(1) 用0.5%硫酸,分别刺激二后肢的中趾趾端,观察两腿有无屈反射发生。

立即清洗脚趾,并用纱布擦干。

(2) 在右侧膝关节处,将皮肤作一环形切口,剥去下肢皮肤,再用0.5%硫酸刺激右脚趾,观察两腿是否出现屈反射,并立即洗净脚趾。

(3) 将浸过1%硫酸的滤纸片贴在左后肢的皮肤上,观察两腿是否出现屈反射,并立即洗净脚趾。

(4) 在左后肢的坐骨神经上放一浸过普鲁卡因的小棉球,每隔1分钟用0.5%硫酸刺激该后肢脚趾,观察两腿是否出现屈反射,并立即洗净脚趾。

(5) 当左后肢刚刚不出现反应时,立即将浸过1%硫酸的滤纸片贴在左侧背部,观察两侧肢体是否出现搔扒反射。

(6) 每隔1分钟,重复一次步骤5,直到刺激身体任何部位都不能引起左后肢的反应。

(7) 用镊子夹右后肢,观察有无屈反射发生。

(8) 用探针捣毁脊髓,观察有无屈反射及搔扒反射发生。

实验7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7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七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鉴定实验和配血实验来学习、掌握人类ABO血型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血型是特指血细胞膜表面抗原的类型。

ABO血型系统是一类常用的血液分型体系。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

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 或/和B抗原。

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表7-1)。

统不同,人群中Rh血型的不匹配非常罕见,尤其在黄种人中,Rh(+)型占到99.7%,而Rh(-)型还不到0.3%。

所以在医疗输血中,通常只考虑献血者和输血者之间ABO血型是否匹配。

ABO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存在着地理环境及民族、种族的差异,在我国汉族人群中,各血型的比例由多到少依次是O(34.11%)﹥ B(28.98%)﹥A(28.29%)﹥AB(8.69%)。

交叉配血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清分别同供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要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其次才考虑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前者叫交叉配血的主侧,后者称为交叉配血的次侧。

只有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称为“配血相合”。

如果主侧凝集,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绝对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可以认为“基本相合”,但输血要特别谨慎,不宜过快过多,密切注视有无输血反应。

三、实验材料人外周血四、实验器材与试剂(一)器材采血针、尖头滴管、载玻片、1.5ml Eppendorf管、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和记号笔。

(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

(三)试剂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生理盐水、碘酒。

五、实验操作(一)ABO血型鉴定1.用记号笔在载玻片两端分别作好标记A、B。

安徽大学普通生物学复试

安徽大学普通生物学复试

2011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复试笔试(回忆版)一. 名词解释(12*3)1.生物同化效率2.生态平衡3.Bergman规律4.食草动物的反刍5.细胞的渗透势6.光周期7.cell differentiation 8.signal sequence and leader sequence9.CDK10.Alu家族11.逆转录12.RNA编辑二. 简答(6*4)1.简述调查一定域内某物种种群密度的几种常见方法2.肾脏的功能有哪些?3.简介与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磷酸肌醇信号通路4.RNA转录后加工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意义?三. 论述(10*4)1.写出自然界碳循环的三种生物间小循环和生物地质大循环2.光对植物生长有哪些影响?3.简述干细胞与癌症和衰老的关系4.什么是操纵子?科学家们在发现和研究操纵子的过程中应用了哪些方法?试阐明一种操纵子对基因转录调节的作用机理2012年复试笔试题目(部分题目)一、名词解释1.种群2.初级生产量3.贝格曼定律4.核仁组织区5.核定位信号6.微管组织中心7.反义RNA8.D环复制9.SD序列10.基因组二、简答1.谈谈陆生动物如何适应于干旱环境2.种群调节理论有哪些学派?各学派所强调的种群调节机制是什么?3.何为Rb蛋白?谈谈其在细胞周期调控中所起的作用4.从端粒酶的角度谈谈细胞衰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5.试从转录起始、转录后这两个层次阐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2015年复试真题一、名词解释1.基础代谢率2.干扰素3.营养繁殖4.分子伴侣5.RTK6.APC7.氨酰RNA合成酶8.转座子9.反式作用元件二、填空1.免疫第二道防线是,有哪些物质,干扰素,;2.垂体的组成:,。

3.生长激素幼体缺乏,导致;4.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组成。

5.肌肉收缩的两个种类;6.根的出生结构;表皮,,维管束7.内质网的作用: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运输以及参与;8.公认的第二信使cAMP,IP3+,Ca2+,;9.马达分子的种类:微丝,微管,;,10.蛋白质细胞外分泌的种类:,;11.细胞通讯连接,动物细胞,神经元之间突触,植物细胞;12.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种类:,,,细胞死亡;13.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包括:,,mRNA剪接15.真核生物翻译的起始密码子:;三.简答题1、动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2、植物气孔开关的原理;3、为何说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4、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过程的不同;5、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物质代谢与能量传递的作用;普生重点内容1:绪论和第一篇“细胞”为基础内容;双名法;生物膜;细胞通讯;物质跨膜转运方式;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不同点2:第二篇:为重点(去年考了好多填空题);其中,第6,7,8,10,11,12,16节重点,其他的可一带而过;动物的四种组织结构;自养和异样;营养素;各种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去年考了个小肠的作用);心脏的结构;双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及其调节;内环境含义及其组成;人体的供热和散热机制;尿的生成过程;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机理;免疫系统的组成;(防线,免疫应答反应);自身免疫病;激素的分类及其作用的机制(包括几种激素的调节功能);神经元的结构以及产生电位的机理;反射及其结构;肌肉收缩机理;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模式(重点);3:第三篇:植物学的重点主要问题:双子叶和单子叶的比较异同;植物器官的组织;根和茎横切面;三种基本细胞类型的特点;根和茎的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的分别比较;植物的生殖和发育(心皮,孢子体,配子体,世代交替,双受精作用);被子植物的生活史;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体的生成;果实和种子结构;凯氏带及其结构;蒸腾作用;气孔开张机理9去年考的大题;菌根;各种生长素的功能;4:遗传与变异:都是基本的,去年考了个比较的题好像,这部分涉及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建议结合生化下册的分子生物学知识看),主要是DNA复制,转录,翻译,调控四个方面;5:第5篇,第6篇(第29,30节重点看),第7篇生态学可能会考;。

实验9植物组织渗透势和水势的测定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9植物组织渗透势和水势的测定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九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组织的细胞质壁分离过程及其原理和方法的掌握。

2. 学会用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细胞渗透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渗透势是指因溶质溶解而使水的自由能降低(与纯水相比)的数值,降低的值与溶质的浓度成正比,纯水的水势最大(值定为零),当水中具有溶质,水势便降低,此时的水势称为渗透势,故是负值(渗透势的绝对值等于溶质的渗透压,渗透压为正值)。

渗透势的单位以巴表示,1巴 = 0.985大气压(或1大气压 = 1.013巴)。

植物成熟的细胞都具有液泡,液泡中具有各种溶质,故具有一定的渗透势,液泡外面包裹着活的原生质,原生质外面有细胞壁包围,细胞壁可看作是层透膜,活的原生质具有选择性,所以整个细胞类似一个渗透系统。

可用质壁分离法测量细胞渗透势。

质壁分离法当细胞放在一种渗透势比其细胞液渗透势低的溶液中时,细胞液中的水向外渗,液泡体积缩小,原生质的胞壁也跟着向内收缩,如水分继续外渗,液泡体积缩小,而胞壁弹性有限,不能继续收缩,原生质就和细胞壁脱离,这就是质壁分离现象。

当细胞放在某一溶液中,细胞内外水分交换达到平衡,即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此时细胞内的压力势为零,那么细胞液的渗透势就等于该溶液的渗透势,该溶液浓度称为等渗浓度。

利用一系列梯度浓度的溶液,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细胞的等渗浓度将介于刚刚引起初始质壁分离现象时(即细胞只是角偶上与胞壁分离)的浓度和与其相邻的尚不能引起质壁分离浓度梯度之间的溶液浓= - RTiC即可算出其渗透势。

度。

代人公式Ψs三、实验用品(一)材料洋葱鳞茎或紫鸭跖草叶片。

(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

(三)试剂 1 mol/L蔗糖溶液。

四、实验操作1.以1 mol/L的蔗糖溶液作母液,用蒸馏水配成0.10,0.20,0.25,0.30,0.35,0.40,0.45,0.50,0.60 mol/L的一系列浓度的蔗糖溶液各10 ml。

各溶液分别装入具塞子试管中,按浓度梯度递减的次序排成一行,并在试管壁上贴上标签注明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显微镜的安装和使用
高倍镜的用法
(1)低倍镜找到清晰物像。 (2)将需要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的中央。 (3)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用手移动转换器,换高倍镜。 (4)眼睛向目镜内观察,同时微微上下转动细调节钮,直至 视野内看到清晰的物像为止。
1.显微镜的安装和使用
高倍镜的用法
(1)低倍镜找到清晰物像。 (2)将需要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的中央。 (3)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用手移动转换器,换高倍镜。 (4)眼睛向目镜内观察,同时微微上下转动细调节钮,直至 视野内看到清晰的物像为止。
核仁出现,同时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形成了两个新细胞。
3. 薄壁组织(基本组织)示范
取大理花茎的横切片观察。细胞壁薄,都是生活细胞, 原生质体中具有大液泡,体积比分生组织大的多,等直径 多面体,有细胞间隙,少数也有长形的。
4. 保护组织的观察
取蚕豆叶(或玉簪叶)下表皮一小片,用水封片,观察两种不同的细 胞,一种是不规则的,没有叶绿体的表皮细胞;另一种是成对的肾形细 胞叫保卫细胞,它具有明显的叶绿体,也有细胞核。碘液染色,叶绿 体变深兰紫色,细胞核呈暗黄色。每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窄缝,是气孔 的开口,合称气孔器。
(4)液泡 无色,位于细胞中央,充满细胞液。水仙根尖纵 切片,观察其根尖细胞的液泡发育过程
2.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取洋葱根尖纵切制片 (图1-11 ),在显微镜 下观察。在根冠的上部 有几乎等直径的小细胞, 细胞核显著而排列紧密 的部分是生长点。在生 长点可见到很多细胞在 进行分裂,首先观察尚 未分裂的细胞构结特点, 然后再换高倍镜找出有 丝分裂过程的各时期。
Hale Waihona Puke 实验二 植物细胞和组织掌握3大问题: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观察了解植物的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
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的 细胞形态、构造及各组织在植物体内或体 表的分布特点。
1.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表皮一小片。平放于载玻片的水滴中, 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细胞的形状 和排列情况,然后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化钾溶液,在另 一侧用滤纸慢慢吸出,使细胞染色。 (1)细胞壁 无色,比较透明。 (2)细胞质 呈淡黄色,为一薄层。 (3)细胞核 呈黄褐色,为扁圆形的小球体,被中央大液泡 挤压紧贴着细胞壁。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实验九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植物细胞和组织 种子和幼苗 植物的根茎叶 花的基本形态内部结构及花序类型 胚的发育及果实类型 孢子植物 动物细胞和组织的观察 草履虫和眼虫的观察
基础生物学实验(一)
植物学部分
(2005)
实验教师: 周忠泽 许仁鑫 联系电话:5107341 电子信箱:zhzz@
2.测微尺的安装和使用
台式测微尺简介 每小格长度为0.01 mm (10 m)。 安装与校尺 根据下面的关系式计算目镜测微尺的小格的格值为多少,
并记录物镜的倍率
例如,在10×物镜下,目镜测微尺的10格等长于台式测微尺的10格, 即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为10 m。一般情况下,当目镜为10×时, 若物镜为4×,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为24 m;若物镜为l0×,目 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为10 m;若物镜为40×,目镜测微尺每小格 的长度为2.5 m;若物镜为100×,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为1 m。
保卫细胞
气 孔 器
气孔 表皮细胞
5.机械组织
(1) 厚角组织 取风轮菜(或蓖麻)茎的横切片,置显微镜 下观察表皮下方的几层厚角组织,可见角隅处的细胞壁加 厚,细胞排列紧密,无胞间隙。
5.机械组织
(2) 厚壁组织 纤维形状细长,两端尖锐,细胞壁很厚,胞腔 窄细,胞壁上有纹孔,胞壁全部木质化。成熟的纤维都是 死细胞。
蓖麻茎木质部离析
5.机械组织
(2) 厚壁组织 梨果肉石细胞 取少量梨果肉带硬粒部分置于载玻片上,用镊柄压碎, 用水封片。在镜下观察,可见许多圆形或椭圆形胞强加烈 增厚,胞腔很小,而胞壁未加厚的部分形成辐射状的纹孔 道,即是石细胞
图 1-21 梨 果 肉石细胞
5.输导组织
(1)导管和管胞 (2)筛管和伴胞(图 1-25) 取南瓜茎纵切片(图1-26),在显微镜下观察,首先找到染成绿色的韧皮部,
在其中找到长管状细胞(筛管分子),两节连接的地方稍膨大,并染色较深是筛 板存在地方,细胞中无细胞核,在筛管旁边紧贴着细长的一列细胞即是伴胞。同 时,可见其中有很多长形管状物被染成红色即为导管,移动切片,寻找辨认有几 种导管(图1-27)
管胞
A.环纹导管; B. 螺纹导管; C. 梯纹导管; D. 网纹导管; E. 孔纹导管
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原理、性能,掌 握低倍镜、高倍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熟悉油镜的使用及保护方法。
2. 学会使用测微尺。
1.显微镜的安装和使用
安装 装配适当的物镜和目镜。
低倍镜的使用 必须先用低倍镜,视野大,容易发现目标 和确定观察部位。 (1)检查 有无损坏。 (2)准备 前方略偏左侧。将载物台下降。再旋转物镜转换 器,将低倍镜对准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可听到“咔哒” 声)。 (3)对光 打开光圈,上升聚光器;用内置光源时,使用光 亮调节器调光。 (4)放标本片 标本片的盖片朝上,观察部分对准光孔的正 中央。 (5)调节焦距 侧面注视物镜镜头,粗调节钮,镜台上升, 低倍镜头与玻片间的距离约5mm,从目镜里观察视野, 左手慢慢转动粗调节钮,镜台缓缓下降,视野中出现物像。 细调节钮至物像清晰。 (6)计算倍数
间期 后末期 末期 中期 间期
图1-11洋葱根尖纵切片
2-1. 根尖的结构
2-2. 有丝分裂过程的各时期
(1)分裂间期 细胞核大,看到核膜、核仁。 (2)分裂前期 为染色体形成时期,核仁、核膜消失。 (3)分裂中期 成对的染色体单体排列在细胞的赤道面上,染色
体与纺垂丝形成一纺垂体。 (4)分裂后期 每一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去。 (5)分裂未期 移到两极的染色体复又分散成染色质,新的核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