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信号源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信号源实验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信号源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通信原理实验的目的是深入了解信号源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信号源的产生、调制和分析方法,为后续的通信系统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一)信号源的分类信号源根据其产生信号的方式和特点,可以分为正弦信号源、方波信号源、脉冲信号源等。
正弦信号源是最常见的一种,其输出的信号具有单一频率和稳定的幅度。
(二)信号的调制调制是将原始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加载到高频载波上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重点研究了幅度调制。
(三)信号的频谱分析通过傅里叶变换,可以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从而分析信号的频谱特性。
频谱分析对于理解信号的频率组成和带宽等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和仪器包括:信号源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电源等。
信号源发生器用于产生各种类型的信号;示波器用于观察信号的时域波形;频谱分析仪用于分析信号的频谱;电源为实验设备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
四、实验步骤(一)正弦信号的产生与测量1、打开信号源发生器,设置输出为正弦波,频率为 1kHz,幅度为5V。
2、将信号源的输出连接到示波器的输入通道,观察正弦波的时域波形,测量其幅度和周期,并计算频率。
(二)方波信号的产生与测量1、在信号源发生器上设置输出为方波,频率为2kHz,幅度为3V,占空比为 50%。
2、用示波器观察方波的时域波形,测量其幅度、周期和占空比。
(三)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测量1、设置信号源输出为脉冲波,频率为 5kHz,幅度为 4V,脉冲宽度为10μs。
2、通过示波器观察脉冲波的时域波形,测量其幅度、周期和脉冲宽度。
(四)幅度调制实验1、产生一个频率为 1kHz 的正弦波作为基带信号,幅度为 2V。
2、产生一个频率为 10kHz 的正弦波作为载波信号,幅度为 5V。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通信原理的各个方面。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
调制解调是将原始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频谱分析则是对信号的频域特性进行研究。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调制解调原理、频谱分析技术以及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一:调制解调实验调制解调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模拟调制技术。
首先,我们通过声卡输入一个带通信号,并将其调制成调幅信号。
接着,通过示波器观察和记录调制信号的波形,并利用解调器将其还原为原始信号。
实验二:频谱分析实验频谱分析是对信号在频域上的特性进行研究。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频谱分析仪来观察信号的频谱分布情况。
首先,我们输入一个具有特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信号,并使用频谱分析仪来观察其频谱。
然后,我们改变信号的频率和幅度,继续观察和记录频谱的变化情况。
实验三:应用实验在实际通信中,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实验三,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在调制解调器中的应用,观察和分析不同调制方式下的信号特性。
同样,我们可以使用频谱分析仪来研究和理解不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频谱分布。
这些实验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调制解调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而频谱分析则是对信号的频域特性进行研究。
这些技术在通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实际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
通过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从而提高我们在通信领域中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进行了学习和实践。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特征,加深了我们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 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技术。
3. 熟悉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过程。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计算机四、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
1. 模拟通信:模拟通信是指将声音、图像等模拟信号通过调制、解调、放大、滤波等过程,在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
模拟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后,再将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2. 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是指将声音、图像等模拟信号通过采样、量化、编码等过程,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
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后,再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五、实验内容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放大与滤波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放大和滤波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放大和滤波的基本原理。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与解码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编码和解码的基本原理。
(2)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六、实验步骤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调制和解调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放大与滤波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放大和滤波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与解码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编码和解码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调制与解调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调制和解调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调制过程将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解调过程将传输的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通信原理信号源实验报告(共五篇)

通信原理信号源实验报告(共五篇)第一篇:通信原理信号源实验报告信号源实验实验报告(本实验包括CPLD 可编程数字信号发生器实验与模拟信号源实验,共两个实验。
)一、实验目的1、熟悉各种时钟信号的特点及波形。
2、熟悉各种数字信号的特点及波形。
3、熟悉各种模拟信号的产生方法及其用途。
4、观察分析各种模拟信号波形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 1、熟悉 CPLD 可编程信号发生器各测量点波形。
2、测量并分析各测量点波形及数据。
3、学习CPLD 可编程器件的编程操作。
4、测量并分析各测量点波形及数据。
5、熟悉几种模拟信号的产生方法,了解信号的来源、变换过程与使用方法。
三、实验器材 1、信号源模块一块 2、连接线若干 3、20M 双踪示波器一台四、实验原理((一))D CPLD 可编程数字信号发生器实验实验原理CPLD 可编程模块用来产生实验系统所需要的各种时钟信号与各种数字信号。
它由 CPLD可编程器件 ALTERA 公司的 EPM240T100C5、下载接口电路与一块晶振组成。
晶振JZ1 用来产生系统内的32、768MHz 主时钟。
1、CPLD 数字信号发生器包含以下五部分: 1)时钟信号产生电路将晶振产生的32、768MH Z 时钟送入CPLD内计数器进行分频,生成实验所需的时钟信号。
通过拨码开关 S4 与 S5 来改变时钟频率。
有两组时钟输出,输出点为“CLK1”与“CLK2”,S4控制“CLK1”输出时钟的频率,S5 控制“CLK2”输出时钟的频率。
2)伪随机序列产生电路通常产生伪随机序列的电路为一反馈移存器。
它又可分为线性反馈移存器与非线性反馈移存器两类。
由线性反馈移存器产生出的周期最长的二进制数字序列称为最大长度线性反馈移存器序列,通常简称为 m 序列。
以 15 位 m 序列为例,说明 m 序列产生原理。
在图 1-1 中示出一个 4 级反馈移存器。
若其初始状态为(0 1 2 3, , ,a a a a)=(1,1,1,1),则在移位一次时 1 a 与 0 a 模 2 相加产生新的输入41 1 0 a =⊕=,新的状态变为(1 2 3 4, , , a a a a)=(0,1,1,1),这样移位15 次后又回到初始状态(1,1,1,1)。
通信原理实验_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调制与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调幅(AM)和调频(FM)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调幅调制器、调频调制器、解调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调制器参数,生成AM和FM信号;3. 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验证了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
2. 编码与解码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编码器、解码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编码器参数,生成数字信号;3. 将数字信号输入解码器,观察解码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编码与解码前后的信号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编码与解码前后信号的特点,验证了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
3. 信道模型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信道模型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信道模型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信道模型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将模拟信号输入信道模型,观察信道模型对信号的影响;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信道模型下的信号传输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信道模型对信号传输性能的影响,验证了信道模型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通信系统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通信系统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仿真通信系统,观察系统性能指标;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参数设置下的系统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参数设置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验证了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的重要性。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答案(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
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4.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原理理论知识。
二、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解调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
2. 编码与解码:编码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解码是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
3. 信号传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噪声干扰,需要采取抗干扰措施。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实验箱:包括信号发生器、调制解调器、编码解码器等。
2. 信号源:提供调制、解调所需的信号。
3. 传输线路: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反射、干扰等现象。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调制实验(1)设置调制器参数,如调制方式、调制频率等。
(2)将信号源信号输入调制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调整解调器参数,如解调方式、解调频率等。
(4)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2. 解调实验(1)设置解调器参数,如解调方式、解调频率等。
(2)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3)调整调制器参数,如调制方式、调制频率等。
(4)将解调信号输入调制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 编码与解码实验(1)设置编码器参数,如编码方式、编码长度等。
(2)将信息信号输入编码器,观察编码后的数字信号。
(3)设置解码器参数,如解码方式、解码长度等。
(4)将编码信号输入解码器,观察解码后的信息信号。
4. 信号传输实验(1)设置传输线路参数,如衰减、反射等。
(2)将信号源信号输入传输线路,观察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变化。
(3)调整传输线路参数,如衰减、反射等。
(4)观察传输线路参数调整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调制实验:调制后的信号波形与原信号波形基本一致,说明调制和解调过程正常。
2. 解调实验:解调后的信号波形与原信号波形基本一致,说明解调过程正常。
通信原理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中帧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帧的组成和格式。
3. 学习帧同步和错误检测的方法。
4. 通过实验加深对帧同步和错误检测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实验箱2. 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计算机及通信原理实验软件三、实验原理帧是通信系统中的一种基本数据传输单位,由多个数据位组成。
帧的格式通常包括同步头、地址域、控制域、信息域和校验域等部分。
帧同步是指接收端能够正确识别每个帧的开始和结束,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
错误检测则用于检测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四、实验步骤1. 帧格式设置- 在通信原理实验软件中设置帧的格式,包括同步头、地址域、控制域、信息域和校验域的长度和格式。
2. 帧发送- 使用信号发生器生成待发送的帧,并通过实验箱发送到接收端。
3. 帧接收- 接收端通过实验箱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帧,并使用示波器观察接收到的信号。
4. 帧同步- 在接收端使用帧同步方法(如循环冗余校验CRC)检测接收到的帧是否同步。
5. 错误检测- 在接收端使用错误检测方法(如奇偶校验、海明码等)检测接收到的帧是否出现错误。
6. 结果分析- 分析帧同步和错误检测的结果,验证帧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帧同步- 通过实验,发现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帧同步。
当接收到的帧的CRC校验码与发送端的校验码一致时,认为帧同步成功。
2. 错误检测- 通过实验,发现使用奇偶校验方法可以检测出传输过程中的一些错误。
当接收到的帧的奇偶校验位与发送端的奇偶校验位不一致时,认为帧出现错误。
3. 帧格式对同步和错误检测的影响- 通过实验,发现帧格式对同步和错误检测的影响较大。
当帧格式不合理时,可能会导致同步失败或错误检测不准确。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验箱和通信原理实验软件,实现了帧的发送、接收、同步和错误检测。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通信系统中帧的概念、作用、格式以及帧同步和错误检测方法的理解。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1. 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与调制、解调方法。
3. 学习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分析方法。
二、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平台2. 双踪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三、实验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1)观察通信原理实验平台,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发送端、信道、接收端等。
(2)分析实验平台中各模块的功能,如调制器、解调器、滤波器等。
(3)通过实验验证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2. 信号的传输与调制、解调方法(1)学习并掌握模拟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如AM、FM、PM等。
(2)学习并掌握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如2ASK、2FSK、2PSK等。
(3)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方法的有效性。
3. 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分析方法(1)学习并掌握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如误码率、信噪比、调制指数等。
(2)通过实验测量通信系统性能参数,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3)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通信系统性能。
1. 观察通信原理实验平台,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 设置实验参数,如调制方式、载波频率、调制指数等。
3. 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各模块的输出信号。
4. 利用示波器、信号分析仪等仪器分析实验数据。
5. 计算通信系统性能参数,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实验结果表明,调制、解调方法对通信系统性能有显著影响。
例如,在相同条件下,2PSK调制比2ASK调制具有更好的误码率性能。
3. 通过实验测量了通信系统性能参数,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实验数据表明,在合适的调制方式、载波频率等参数下,通信系统可以达到较好的性能。
4.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在通信系统中,合理选择调制方式、载波频率等参数,可以提高通信系统性能。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对通信原理进行了深入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M调制和解调的仿真原理:1)AM调制的原理是,发射信号的一侧将信号加到高频振荡上,然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在此,高频振荡波是载波信号,也称为载波。
调幅是通过调制信号来控制高频载波的幅度,直到其随调制信号线性变化。
在线性调制系列中,第一幅度调制是全幅度调制或常规幅度调制,称为am。
在频域中,调制频谱是基带调制信号频谱的线性位移;在时域中,调制包络与调制信号波形具有线性关系。
设正弦载波为:C(T)= ACOS (WCT +φ0),其中a为载波幅度;WC是载波角频率;φ0是载波的初始相位(通常假设φ0 = 0)。
调制信号(基带信号)为m(T)。
根据调制的定义,幅度调制信号(调制信号)通常可以表示为:如果调制信号M(T)的频谱为m(W),则SM(T)= am(T)cos(WCT),则调制信号的频谱SM(T):SM(W)= a [M(W + WC)+ m(w﹥6 ﹣1wc)] /22。
从高频调制信号中恢复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也称为检测。
对于幅度调制信号,解调是从幅度变化中提取调制信号的过程。
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
产品类型的同步检波器可用于解调振幅。
可以将调制信号与本地恢复载波信号相乘,并且可以通过低通滤波来获得解调信号。
下图显示了AM解调的原理:原理图和仿真结果:参数设置:正弦波WAVE1和正弦波WAVE2
模块分别在发送器和接收器处生成载波信号,并且角频率ωC设置为60 rad / s,并且调幅系数为1;调制信号M(T)由正弦波模块产生,为正弦波信号,角频率为5rad / s,幅度为1V。
直流分量A0恒定。
低通滤波器模块的截止频率设置为6rad / s。
承运人:sin60t;调制信号:sin(5T)sin(60t)2 2. B DSB调制和解调模拟调制原理:在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中,如果滤波器是全通网络(= 1),则滤波器中没有DC分量。
调制信号,则输出调制信号是没有载波分量(DSB)的双边带调制信号。
当源信号的极性改变时,调制信号的相位将突然改变π。
SDSB (T)= m(T)coswct调制的目的是将调制信号的频谱移动到所需位置,从而提高系统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DSB调制原理的框图如图4-3所示:图1:DSB信号本质上是基带信号和载波的乘法,而卷积在频域中。
表达式为:调制后,s DSB(W)= [M(W + WC)+ m (W?6?1 WC)] / 2(1),已调制信号的带宽变为原始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模拟基带信号的带宽为W。
则调制信号的带宽为2W;(2)在调制信号中没有离散的载波频率分量,因为原始的模拟基带信号不包含离散的DC分量。
(3)(4)某个信号的频谱或随机信号的功率谱是基带信号的频谱/功率谱的线性位移。
因此,它称为线性调制。
解调原理:DSB只能进
行相干解调,其原理框图与AM信号相干解调完全相同。
通过将恢复的载波和信号相乘,可将频谱移至基带以恢复原始基带信号。
图2为DSB解调原理框图。
(1)当恢复载波频率与原始载波频率不同时,解调后的信号为原始基带信号与低频正弦波的乘积;(2)如果恢复载波频率与原始载波频率相同且相位不同,则输出信号无法达到最大值。
原理图和仿真波形:上:调制波形;下:源波形;上:解调波形;较低:源波形参数:幅度1频率10rad / s sin (20pi * t)载波参数:幅度1频率100rad / s sin(200pi * t)BPF参数: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