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学第八章应激与心身疾病
《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普通高职护理助产类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健康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具有同等地位。
健康心理学采用心理和行为可为的临床咨询,组织方法,他和临床咨询,职业工业和社会心理学有很多相同之外。
健康心理学是在一个业务机构里执行的,这种机构有明显的康复名称和标志。
健康心理学服务时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受过充分练的心理学专业人员表承#。
健康心理学专业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为伤,病,残者提供心理学方面的服务,以促进其适应工作,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过程,而从最大限度的减轻其##和残疾程度。
健康心理学贯穿患者功能康复的整个过程,并且在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矫正和健康护理等方面,心理学健康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健康心理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心理学的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技术和方法,并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健康护理过程中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
#心疾病障碍的问题,而达到优质健康的目标。
在能力了目标中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指导各类人群的健康,诊断和评估健康状况提高临床能力的培养,学会心理健康的常用技术,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用于健康技术上。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对营养知识理解,记忆,总结和健康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升入研究问题的习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目标上,掌握心理健康的常用技术。
常用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心理应给予应激障碍。
心理健康,多种临床病症患者的心理健康。
神经系统疾病与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心#疾病的心理康复,儿童患者与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城建传染病患者的心理康复。
熟悉康复心理学基础。
了解健康心理学概述。
在情感目标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意识,应用人际沟通技能,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技巧,同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具有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
康复心理学课件 应激与应激障碍

心理防御机制概念2
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人们应付心理应激造成的压力,
适应环境而使用的一种策略。
防御是自我的功能,用来驱赶意识到的冲动、内驱
力、欲望和想法。
防御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因此个体并不意识到它
在发挥作用。
可以使人们减轻由于心理压力或挫折而引起的紧张
不安,焦虑和痛苦,个体防御机制运做的水平不同, 导致的结果也不同。
LCU/年<150,→基本健康/来年
LCU/年→150~300,→50%可能生病/来年 LCU/年>300,70%可能生病/来年 与生活事件明显相关的疾病:心肌梗死、猝 死、中风、糖尿病、MS等
应激反应
定义: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 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 身反应。
全身适应症候群
图5-5应激中的躯体反应
心理学界关注的应激
机体应激过程中,心理和生理反应是密切相关的, 机体以整体方式作出的反应。
心理应激反应阶段
警戒期(alarm stage) —— fight or flight,
引发情绪、增加紧张度、提高警戒水平
抵抗期(resistance stage) —— 最大适应,
应激与应激障碍
内容简介
应激与应激源 应激反应 应激障碍 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
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
医学所关注的应激
心理学界关注的应激 医学心理学对心理应激的定义
医学所关注的应激反应
加拿大生理学家
应激理论的创世者 发现了全身适应综合症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
补偿
是指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挫,或因 自己生理缺陷、行为过失而遭失败时,选 择其他能获得成功的活动来代替,借以弥 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
康复心理学第八章.应激与心身疾病课件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提供 情感支持和互助,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
康复心理学的应用方法与技巧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他们 的感受和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和人格。
制定个性化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计划,包括心理干预措施、生活
调整建议等。
评估与诊断工具
运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如症状自评量 表、生活质量问卷等,对患者的心理 状况进行客观评估。
应激的来源
总结词
应激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作、家庭、学习和环境等方面。
详细描述
工作应激主要来自于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工作压力大等;家庭应激可能来 自于家庭关系紧张、夫妻矛盾、子女教育等问题;学习应激主要来自于学业压力 、考试焦虑等;环境应激则可能来自于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环境变化。
应激的反应过程
总结词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总结: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应激与心身疾病的内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来缓解应激、预防和治疗心 身疾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未来可以通过更多的手段和方法来研究应激与心身疾病,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 术进行数据分析,以及通过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等手段来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同时,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医学、心 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资源,共同推进应激与心身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THANKS
感谢看
总结词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 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 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详细描述
心身疾病强调心理因素与躯体健康的 紧密关联,心理状态的变化可以通过 生理机制影响身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导致躯体疾病的发生。
心身疾病的类型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课件

营养缺额、感觉剥夺、内分泌紊乱、
血液改变。
C:心理社会环境:生活事件 Holmes 生活事件量表提示: LCU
LCU>300:2年内重大疾病
LCU 150-300:来年50%患病
LCU<150:健康平安
(2)中介:认知评价 不同个体对同一事件,由于各自经历、 与之利益关系、理解能力及态度等不同, 因此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 (3)心理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反应 A:积极——警觉性提高 注意集中 调整动机 攻击、愤怒
五、应激的意义
应激是一切生命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 需的;是机体固有的,具有保护性和适应 性功能的防卫反应。正是由于应激反应, 机体提高了准备状态,有利于机体的运动、 战斗或逃跑。一定程度的应激对于正常的 适应性行为的发展是必需的。如果引起应 激反应的因素持续存在,或过于强烈,引 起应激反应过剧或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疾 病。(心身疾病)
4、防治中的心理问题
针对以上四个时期作相应心理治疗。
同时可进行松驰疗法、音乐治疗、生物
反馈、太极、气功。A型行为模式的修正。
溃疡病的心理问题
1、实验表明:
受惊——胃液分泌抑制
愉快——胃液分泌增多
胃运动↑,血管充盈↑
悲伤、自责、沮丧——分泌↓ 胃粘膜苍白
焦虑——分泌↑、运动↑、血管充盈↑
情绪通过植物神经影响胃的分泌及运
心绞痛
血管神经性水肿
哮喘性喘息
支气管哮喘 冠心病 糖尿病 十二指肠溃疡
原发性高血压
胃溃疡
甲亢
过敏性结肠
神经性皮炎
肥胖症
风湿性关节炎
紧张性头痛
溃疡性结肠炎
荨麻疹
内科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冠心病
是一常见疾病。通常在病因上理解为: 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等。但它是典型心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ppt课件

2019/8/21
13
“一般适应综合征”模型
2019/8/21
14
GAS模型应用:健身
2019/8/21
15
拉扎勒斯—应激认知评价
拉扎勒斯提出心理应激:是个体对外 界环境有害物、威胁、挑战经认知评 价后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2019/8/21
夫妻之间
亲子之间
37
家庭暴力受害人群
2019/8/21
38
家庭暴力的形式
2019/8/21
39
网络调查:超54%的人经历过家暴
2019/8/21
40
家暴后,他们的选择是?
2019/8/21
41
2019/8/21
42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 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 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 至协助加害人。
次级评价
对自己控制状况或处理伤害、威胁、挑 战的能力形成了自我的印象。此时会思 考三个问题, I.“什么样的选择最可行?” II.“我可以用哪些策略来减轻压力?” III.“有效吗?”
2019/8/21
19
初次评价的有压力的结果:
I. 伤害(harm):为已经造成的心理损伤; 生气、厌恶、失望或悲伤。
2019/8/21
27
应激系统模型
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 各因素之间是互动的 因素之间动态的发展平衡 认知评价是关键因素 人格特征是核心因素
2019/8/21
基 本 特 征
28
01
应激源
应激源(stressor):
机体提出适应要求,并可引起应对反应、 稳态失衡的客观变化的环境事件或情境, 能产生应激的各种因素。
(标准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康复心理学 》课程标准

《康复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类别:能力拓展适用对象: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总学时:36理论学时:26实践学时:10一、课程定位《康复心理学》是康复医学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直接为临床康复治疗工作服务。
《康复心理学》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临床康复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康复心理学的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熟悉病残人康复过程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常见行为问题的处理、康复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社会因素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2)掌握对病残人进行心理康复教育的原理与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1)具有观察病残人康复过程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常见行为问题的能力。
(2)具有对病残人进行心理康复咨询和宣教能力。
(3)具有在康复治疗中合理运用不同的疗法发挥其心理效应的能力。
3.素质目标(1)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创业,并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
(2)培养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三、课程教学设计1、课程设置依据: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设计思路:《康复心理学》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
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3、课程实训设计:通过技能训练、案例分析、临床见习、模拟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实训、见习、实习要求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基本职业能力。
4、信息化教学手段:课内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建有校级在线资源课程供学生课外线上学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二) 生活事件
1、生活事件:指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造成心理应激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 激物。
– ??生活事件致病机制,仅是引起疾病的危 险因素。
– Holmes编制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用以折测 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刺激程度,从CU一年累计超 过300,来年有80%的人将会患病。
2、常见应激源
– 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已存在的危险的情绪状态,过度,持久的 恐惧,会影响个体社会功能,增加心身疾病的发生。
– 抑郁:是一种病理的情绪状态。 – 愤怒:是与挫折或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
• 应激的行为反应
– 逃避与回避:都是逃离应激源的行为。前者指已接触到了应激源 后;后者尚未接触应激源之前所采取的行为。
-运动协调能力等。 • 图片排列:主要测量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因果关关系的能力,概括思维能力,知觉
组织能力及辨别能力。
•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UASE—RC)共12个分测验
– 语言量表分测验,操作量表分测验各有一个备用分测 验而不计算智商。
– 职业级环境:精神高度紧张,责任过重的职业,溃疡 病等生产耗应,长期而剧烈精神刺激,致使深层的功 能??//??/从而导致胃病,胃蛋白酶分泌增加,使 溃疡形成。
– 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饮食不规律,暴食等均可以 诱发溃疡病。
(二)常用智力测验工具
• 1、韦氏智力量表,包括: • (1)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 (2)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 (3)韦氏高龄前期智力量表 •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包括11分测验,
承受能力,便可成为心理应激来源。 – 人际应激;源于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问题出现的应激。
• 按生活事件对个体影响效应分类
– 正性生活事件;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效应或作用事件。 – 真性生活事件:个体认为对自己产生消极作用的不愉快事件
应激及心身疾病护理课件

心理-生理机制
应激通过心理和生理途径影响心 身健康,如心理应激引起的自主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变化。
社会环境机制
社会环境因素如家庭、工作、经 济等通过影响个体的心理和生理
状态,进而影响心身健康。
认知评价机制
个体对应激事件的认知评价和应 对方式对心身健康产生影响,积 极的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有助于 减轻应激对心身健康的负面影响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寻求专业支持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分享内心感受, 获得情感支持。
在面对应激和心身疾病时,可以寻求心理 咨询师、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参与社交活动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参加兴趣小组、社区活动等社交活动,拓 宽社交圈子,缓解孤独感和压力。
家人应对患者的病情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 持,共同应对应激和心身疾病。
应激的来源
01
02
03
04
工作应激
工作负荷过重、工作与生活不 平衡、职场冲突等。
生活应激
家庭问题、经济困难、人际关 系紧张等。
心理应激
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 。
生理应激
疼痛、疲劳、饥饿等身体不适 。
应激的分类
急性应激
突然发生的强烈刺激, 如亲人亡故、自然灾害
等。
慢性应激
长期存在的压力或刺激 ,如长期工作压力、慢
。
04
应激及心身疾病的护理 措施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通过倾听、安慰、解释和鼓励 等方式,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
绪,缓解心理压力。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纠正患者不良的思维和行 为模式,提高应对压力和困难 的能力。
放松训练
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 等技术,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5/22
6
二、重大应激的临床表现和特征
(一)应激相关障碍分类(重点记忆)1 Nhomakorabea急性应激障碍
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3、适应障碍
2019/5/22
7
急性应激障碍案例
男性,20岁,大学一年级,与坠楼者同班,班干部,事 件发生后参与辨认死者身份。来自于城市家庭,家庭四位 成员,有父母和一个弟弟。
在跳楼事件发生后感觉心理压力比较大,情绪不稳定, 死者坠地后的情景场面经常不由自主地闯入脑海,一些念 头也经常在脑子中出现,如:我不会象他那样,我要对父 母负责等。这些情景和念头有时挥之不去,驱之不尽,非 常痛苦。晚上失眠,白天上课注意力不能象过去一样集中, 莫名其妙地心烦。学习也没有了兴趣,对自己不满意。每 次去上课路过事件发生地点时,心情非常地不舒服、心烦 加重,所以总是绕道走。
75%幸存者,尤其是地震纪
唐山大地震PTSD发生率 念日之前和纪念活动时,如电 18.48%,孤儿为23%。 视、报纸消息都会引起他们强
精神障碍发病率比普通 城市高10倍!
烈的创伤性体验,产生“触景 生情式”的精神痛苦。激惹性 增高,心惊肉跳,坐立不安,
心跳加快,出汗,面色苍白,
难于入睡或易惊醒。也极力避
免参加或去能引起痛苦回忆的
活动或场所,情感麻木,与人
疏远,社会性退缩,兴趣爱好
减少等。
2019/5/22
20
5.12汶川大地震
受灾44万平方公里,死亡8万余人,受灾人数1000万。
15%-20%需要接受援助(200万人),5%需要长期援助。
中国心理学会具有国际资格认证的专业创伤治疗师只有33人
2019/5/22
2
2、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
个体所感受到的来自周围的压力。
2019/5/22
3
2019/5/22
4
3、应激的心理反应 (一)情绪性应激反应 (二)认知性应激反应 (三)行为性应激反应
焦虑、恐惧、抑郁、愤 怒
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 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 物质滥用
意识障碍 注意力受损 记忆思维想像力减退
第一部分
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
2019/5/22
1
第一节 应激相关障碍的心理康复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1、应激(stress): (1)指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1936年,Selye.H
(2)作用于某一物体并会导致它产生张力或出 现状态改变的力量。
2019/5/22
2019/5/22
15
3、创伤后应激障碍
流行病学 一般群体的患病率为1-14%;
高危人群的患病率为3%-58%;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青年人; 女性发病的可能性是男性的2倍。
2019/5/22
16
9月11日恐怖袭击之后, 有42.2万美国人患上了 PTSD。
2019/5/22
17
七成印尼海啸灾民心伤难平
2019/5/22
22
灾后心里救援口诀二
不信谣,不传话;心平静,少害怕; 环境改,多适应;安置处,多说话。 少埋怨,相互帮;有矛盾,化解它。 小朋友,要保护;多解释,可以哭; 看电视,要节制;过多看,情绪差; 爱岗位,干好活;以行动,帮祖国; 没组织,不赴川;只帮忙,不添乱; 鼓勇气,树信心;中国人,震不跨!
2019/5/22
13
案例:“泰坦尼克”幸存女童痛苦94年 终生未
嫁
美国马萨诸塞州99岁老太太莉莲·艾斯普朗德是
“泰坦尼克号”悲剧中最后一个拥有灾难记忆的幸
存者,终生未婚的她在2006年离开了人世。
创
伤
在过去94年中,莉莲拒绝和任何人谈论那场夺去她 父亲和3个哥哥生命的沉船悲剧,直到莉莲去世后,
她的亲戚才从她家中办公桌内的一个鞋盒中,发现
后 应
了一些异常珍贵的“泰坦尼克号”遗物,包括一张
激
世上仅存4张的“泰坦尼克号”船票,一只停在“泰
障
坦尼克号”沉没时刻的金表。
碍
原来莉莲一直都没忘却那场不幸的沉船灾难,她将 “泰坦尼克号”悲剧给她带来的丧亲之痛向世人隐 瞒了94年。
2、临床表现和特征 (1)创伤性体验反复发作。 (2)持续的回避。 (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4)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21
灾后心里救援口诀一
大灾后,寻帮助;先躯体,后心理; 多鼓励,缓压力;对现实,寻生机。 有些人,会焦虑;不安全,扰情绪; 多数人,会自愈;过一月,要寻医。 大灾难,有影响;犯糊涂,心慌张; 易上火,多噩梦;心里愁,别喝酒。 严重者,景常现;如电影,常回放; 胆子小,很害怕;不理人,少说话; 求治疗,别耽搁;求医处,心理科。
(2)精神运动性抑制:对外界刺激缺少反应,情感迟 钝,有时出现类似木僵或亚木僵的状态。
(3)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表现为伴有强烈情感体验 的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型兴奋,言行紊乱,无目的型。
2019/5/22
12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
1、概念(记忆) 个体在遭遇一场的重大应激后延迟性
出现并持续性存在的精神障碍,应激源 通常是非常强烈的,这种应激可以是个 人的,也可以是对整个社会的,症状出 现于创伤发生后的3个月内。
2019/5/22
5
4、应激相关障碍
概念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 disorder)指一 组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所导致的精神 障碍。
共同特点
1)精神症状与心理应激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 2)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人格特点、教育水平、生活
态度与信念等因素对疾病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3)严重程度达不到焦虑障碍和抑郁症的标准。
印尼政府召开的旨在
解决海啸(Tsunami )
灾民心理问题的研讨 会上发布报告说,尽 管海啸已经过去了整 整100天,但仍然有 70%的印尼灾民受到 心理问题的困扰。
2019/5/22
18
中国唐山大地震
2019/5/22
19
中国唐山大地震破坏性极大, 二十年后仍有2%幸存者存 在PTSD症状
2019/5/22
8
2019/5/22
9
2019/5/22
10
(二)急性应激障碍
1、概念: 在遭受躯体或心理严重的 创伤性应激后,出现的短暂精神障碍, 常在几天至1周内恢复,一般不超过1个 月。
2019/5/22
11
2、主要临床表现(重点)
(1)意识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发现 有定向障碍,言语紊乱,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能力, 动作杂乱而无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