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第一节总论一、应激与心理应

激理论(一)一般适应综合征(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塞里认为应激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他将这个涉

及全身的非特异性生理生化反应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包括警

戒期、阻抗期、衰竭期三个阶段。(二)心理学界关注的应激

(三)医学心理学对心理应激的定义心理应激:个体在察觉需求与

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 1.应激

是多因素的系统 2.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3.各因素之间动态的

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 4.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

键作用 5.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二、心理应激的意义(一)应激

的积极意义 1.适度应激是维持正常心身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2.适

度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二)应激的消极意义 1.频繁、

强烈和过度的应激使心身功能和社会活动出现障碍 2.持久和慢性应

激导致心身疾病,加重已有的精神和躯体疾病 3.应激引起适应不良

第二节应激源应激源(stressor):向机体提出适应要求,并可引

起应对反应、稳态失衡的客观变化的环境事件或情景。一、应激

源分类根据应激源的性质分为: 1.生物性应激源 2.心理性应激源

3.社会性应激源重大生活事件、日常生活困扰、工作相关应激

源、环境应激源 4.文化性应激源二、生活事件(一)生活事

件分类 1.按事件的现象学分类(1)工作事件(2)家庭事件(3)

人际关系事件(4)经济事件(5)社会和环境事件(6)个人健康

事件(7)自我实现、自尊方面 2.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1)正性生活事件(2)负性生活事件(3)日常困扰、微应激源(二)生活事件的量化研究 Holmes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SRRS),每种生活事件标以不同的生活变化单位( life change units, LCU),用以检测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应激强度 Holmes发现,LCU与疾病发生明显相关:若一年累积的LCU小于150,提示来年基本健康一年累积的LCU超过300,来年86%可能患病一年累积的LCU达到150 ― 300,来年50%患病(三)生活事件导致疾病必备的条件 1.生活事件的性质:有丧失感的生活事件 2.生活事件的量:超过个体耐受能力 3.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第三节应激心理中介因素一、认知评价认知评价: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Folkman 和Lazarus将评价分为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初级评价:判断事件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次级评价:是个体对自身在刺激情景下能力的估计。二、应对方式应对(coping):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稳状态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一)情绪关注应对 1.改变认知评价 2.学会放松技术 3.利用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mental defense mechanism):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的情景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心理防御机制的主要形式自恋型防御机制:包括否认、曲解、投射等。不成熟型防御机制:

退化、幻想等。神经症型防御机制:常见有转移、隔离、反向、合理化、抵消等。成熟型防御机制:升华、幽默等。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否认: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自我,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例子:“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鸵鸟策略”(2)退行(退化):遭遇严重挫折时,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放弃成熟应对策略而采用不成熟幼稚的方式应对环境变化。如“病人角色强化”(3)曲解:对外界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要(4)投射:凭主观想法去推及外部事实,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的一种心理防卫术(5)幻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难以实现的愿望和困境时,以幻想的方式获得满足例子:“灰姑娘的故事”“自我陶醉”“白日梦”(6)转移:一个人限于理智或社会的制约,将对某一对象的情绪或态度,在潜意识中转移到另一个可替代的对象身上。例子:“迁怒于人”、“替罪羊”、“移情”等(7)合理化:一个人遭遇挫折或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时,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而摆脱痛苦。例子:“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知足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8)反向:由于道德或行为规范的制约,将潜意识中某种不能直接表达的欲望和冲动,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9)隔离:将部分事实从意识境界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不愉快(10)抵消:以象征性的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以补救心理上的不舒服

(11)升华:将潜意识中不能直接表达的愿望、动机导向被社会认同或接受的目标(12)幽默:运用合适的幽默打破窘境,改变困难局面(13)潜抑:把不能被意识接受的有威胁性的冲动、欲望、情感体验抑制到潜意识领域,以保持心境的安宁。(二)问题关注应对:应对直接指向应激源,解决问题 1. 预期应对 2. 社会支持第四节应激反应一、应激反应概念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变化二、应激的心理反应(一)情绪反应 1.焦虑 2.恐惧 3.抑郁 4.愤怒(二)行为反应 1.逃避与回避 2.退化与依赖 3.敌对与攻击 4.无助与自怜 5.物质滥用三、应激的生理反应(一)心理-神经中介机制(交感-肾上腺素髓质系统)强烈应激状态时,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心、脑、骨骼肌的血液供应,心率、心排血量、血压都增加,呼吸加深加快,血糖升高。(二)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腺垂体分泌的 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使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肝糖异生加强,使血糖升高此外,还有垂体-甲状腺、垂体-性腺、胰岛素系统的参与。使血容量增加、血压上升,心率、呼吸加快,血糖升高。(三)心理-神经-免疫机制应激状态时,免疫功能下降。四、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一)认知评价(二)人格因素(三)社会支持(四)应对能力 * * 初评问题次评适应情绪反应(不适应)问题关注应对情绪关注应对无

效有利害关系可改变有效不可改变无利害关系有效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的作用

医学心理学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 1.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机制; 3.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4.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5.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学科性质: 医学心理学一方面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另一方面,从基础和应用的角度来看,它既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 1.交叉学科 2.基础学科 3.应用学科 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1.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意外死亡等已取代传染病成为主要死亡原因。 2.证明心理、社会、行为因素与目前导致人类主要死亡的疾病有关。 3.对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疾病的中介机制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4.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激烈,压力对人健康的影响越趋明显。 5.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医学心理学的量化方法 1.描述 2.序量化 3.间接定量 4.直接定量 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探讨心理行为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 情绪的功能 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3.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4.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情绪状态的分类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1.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2.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 3.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 4.情绪的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表情: 人的外显行为主要指面部可动部位的变化、身体的姿态和手势,以及言语器官的活动等等,这些与情绪情感有关联的行为特征称为表情。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与共同性 2.社会性与生物性 3.稳定性与可塑性 4.整体性 人格心理结构 1.人格倾向性 2.人格心理特征 3.自我调节系统 需要:是个体对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一般把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练习题

医学心理学习题-第三章心理应激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答案] A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答案] A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答案] B 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答案] B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答案] A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答案] D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答案] B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答案] A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答案] A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2、医学心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3、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交叉学科 基础学科 应用学科 ?研究范围 ? 1 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 2 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 3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 4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 5 研究医患关系 ? 6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恩格尔(Engel EL) ?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 ?1977年《科学》发表 《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 ?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 疾病谱的改变 心理社会因素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与病情变化有关

心身调节有助于缓解疾病 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所有疾病都具有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成分. 每个个体都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构成. 4、健康与疾病的理论新观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①系统整体观 ②心身统一观 ③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观 ④主动调节和适应观 三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神灵主义时期(10000BC-1100BC) 神灵主宰万物的一切 2、自然哲学时期(1100BC-1879AD) 心身统一治病先治人天人合一 3、科学心理学时期(1879AD之后) 1879年冯特(Wundt W)在德国莱比锡大学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作为标志 医学心理学的诞生 (1)1852年德国的洛采(Lotze BH)出版了第一本《医学心理学》著作 (2) 1896年冯特的学生魏特曼(Witmer L)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门诊 情绪与情感 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的反映。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掌握)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 ①原始的与生理需要满足相联系 ②发展在先 ③短暂、冲动、不稳定 ④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 ①高级的心理活动、与社会和精神需要相联系 ②体验在后 ③稳定、深刻、持久 ④内在体验、含蓄情绪的表达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用的,不同文化民族的人们解释和定义表情是类似的. 4、情绪状态的分类(强度时间) ①心境:一种比较微弱、平静、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 ②激情:是一种迅速、时间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个体生活中受到意想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心理咨询

-/ 第六单元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A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心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病人向正常方向发展。其主要的内容是 A.偏离的正常人格 B.偏离的正常情绪 C..偏离的正常行为 D.偏离的正常思想 E.偏离的正常外貌 2.长程心理治疗所需的时间较长,主要用于改善 A.情绪 B.行为 C.人格 D.认知 E.躯体疾病 3.短程心理治疗一般不超过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E.7个月 4.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治疗方法是 A.支持治疗 B.行为治疗 C.生物反馈治疗 D.精神分析治疗 E.认知治疗 5.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们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 A.潜意识矛盾冲突 B.意识矛盾冲突 C.认知矛盾冲突 D.本我矛盾冲突 E.性矛盾冲突 6.心理障碍是由于错误的不合理的信念和思考方式所致,如果教会患者校正其非理性认知,问题就会解决。这是何种心理治疗的主要原理 A.贝克认知治疗 B.合理情绪治疗 C.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D.行为治疗 E.精神分析治疗 7.心理障碍至少部分是由于在错误前提和假设的基础上对现实的认知曲解所致。首先提出这一心理治疗理论的学者是 A.Rogers B.Beck C.Erikson D.Freud E.Skinner 8.患者能从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感受到真诚、协调、医生的通情和无条件的积极关心。在良好的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患者在直接经验、平等协作、促进成长的治疗方式中实现态度和行为的转变。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称为 A.行为治疗 B.精神分析治疗 C.患者中心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E.系统脱敏疗法 9.心理咨询的对象大部分是 A.勉强求助的人 B.心身很健康的人 C.有幻觉的人 D.正常的人 E.思想觉悟不高的人 10.综合性医院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 A.病人 B.护理人员 C.病人的领导 D.病人的亲戚 E.医院管理人员 11.患者中心疗法的理论认为,使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重要治疗因素是 A.医生通情达理 B.病人有强烈的求助要求 C.明确的治疗目标 D.医患关系 E.集中的治疗时间 12.选择局部细节作出总体的结论,这种负性自动想法称为 A.非黑即白的绝对思考 B.主观臆断 C.以偏概全 D.过度引申 E.夸大 13.将一个偶然的事件中取得的信念不恰当地用于其他情况,这种负性自动想法称为

医学心理学重点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hyschology :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与医学有关的各种心理行为科学知识、理论和技术的重新组合,其核心是关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历史 1879 冯特德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派 坎农巴甫洛夫赛里研究心理生理学 华生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本理论 贝克认知治疗 1977 Engel GL发表文章,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作了全面地分析和说明。 ==================================== 当代心理学五大观点 1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意识和潜意识动机的驱动力,强调早期经验的重要性。 2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3人本主义强调个体内在自我成长的力量。 4认知理论关注影响行为反应的内部心理机制。 5心理生物学理论着重探讨行为的脑机制。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 :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是处在深层,被压抑着,很难察觉到。 意识consciousness :处于表层,人们在清醒状态下能够察觉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前意识per-consciousness :在意识下面,平时并不为人所知,但集中注意或加以提醒可进入意识。 俄狄浦斯情结:每个儿童都有爱恋异性父母,憎恶同性父母的心理倾向 心理防御机制分类 6"精神病性"防御机制 7幼稚的防御机制 8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9成熟的防御机制 常见的防御机制 转移Displacement:人们有时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不和习俗或有危险)无法向对象表达,便会转移到其他比较安全、为大家所能接受的对象上去。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又称"文饰作用",是最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人在遭受挫折或作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时,往往会为自己找一些被自我和社会接受的理由,经管这些理由

情绪的心理学实验

---------------------------------------------------------------最新资料推荐------------------------------------------------------ 情绪的心理学实验 情绪的心理学实验 1、婴猴的人造母亲依恋实验动物心理学家 Harlow 进行了别具一格的实验研究。 他以罗猴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婴猴由人造母猴喂食。 人造母猴则分为二种: 一种由金属丝所构成,称为金属母猴;另一种外形与金属母猴相似,不同的是在其表层盖了一块绒布,称之为绒布母猴,两种母猴身上都附有可提供食物的奶瓶。 如果让婴猴自由选择,无论绒布母猴是否提供食物,婴猴总是选择绒布母猴,花大部分时间依附在绒布母猴旁。 婴猴只是在饥饿时才去金属母猴那里寻找食物。 分别由两种母猴抚养的婴猴对母猴的依恋反应也不相同,当实验者将玩具熊等陌生物体放入猴子居住的笼中时,由绒布母猴抚养的婴猴会立即逃到绒布母猴身边,紧紧依偎绒布母猴,表现出一定安全感,稍后,它会试图接近陌生物体,出现探索行为。 但在这种情境下由金属母猴抚养的婴猴产生的反应就大不一样,它发现有陌生物体时不是逃向母猴寻求保护,也不依偎在母猴身旁,而是紧张不安,或者想将陌生物体推开,或者躲在一边,局促不安。 ■人类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存在三种方式: 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2、奥尔兹的老鼠自我刺激实验实验者在老鼠的下丘脑背部埋上电极,另一端 1 / 5

与电源开关的杠杆相连。 老鼠只要按压杠杆,电源即接通,在埋电极的脑部就会受到一个微弱的刺激。 老鼠经过反复学习,逐渐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由于通过按压杠杆获得电流对脑的刺激,能引起快乐和满足,所以老鼠不断地按压杠杆,通过自我刺激来追求快乐。 3、颜色与情绪反应关系的实验不同的颜色可通过视觉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人体荷尔蒙的增多或减少,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红色可使人的心理活动活跃,黄色可使人振奋,绿色可缓解人的心理紧张,紫色使人感到压抑,灰色使人消沉,白色使人明快,咖啡色可减轻人的寂寞感,淡蓝色可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英国伦敦有一座桥,原来是黑色的,每年都有人到这里投河自杀,后来,将桥的颜色改为黄色,来此自杀的人数减少了一半,充分证实了颜色的功能。 4、情绪的脑切除实验 1892 年高尔兹发现切除大脑皮层的狗变得十分凶猛。 1925 年卡农等人对切除大脑皮层的猫进行了经典研究并确定了假怒动物标本的手术方法。 1934 年巴德把假怒一词引入生理心理学中。 他指出切除猫的大脑皮层之后猫对各种不愉快的刺激如轻触、气流等均表现出极度夸大的攻击行为表现: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医学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医学心理学基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8题) 1、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E】 A、心身是统一 B、心理对健康和疾病有能动作用 C、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 D、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 E、以上都是 3、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A、动物的心理发育 B、病人的焦虑 C、人际关系紧张 D、人的不良行为 E、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4、不属于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是【E】 A、健康心理学 B、变态心理学 C、神经心理学 D、药物心理学 E、教育心理学 5、心理科学诞生的标志是【C】 A、希波克拉底提出气质体液说 B、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理论 C、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D、詹姆斯等人提出新心理学理论 E、巴甫洛夫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6、《黄帝内经》提出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心理学观点属于医学心理学发展的哪一阶段【B】 A、神灵医学心理学时代 B、哲学医学心理学时代 C、科学医学心理学时代 D、现代医学心理学时代 E、以上都不是 7、弗洛伊德提出五个阶段的性发展理论,“肛门期”在【B】

A、出生至一岁半时期 B、一岁半至三岁时期 C、四至六岁儿童期 D、七至十二岁的儿童期 E、十三岁以上青春期及成人期 8、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9、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的异常行为、神经症的症状主要是通过什么得来的【D】 A、外界刺激 B、生理反应 C、人的认知 D、学习过程 E、遗传因素 10、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11、通过交谈或问卷的方法了解一些人对某一事件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属于【A】 A、调查法 B、临床观察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 E、心理测验法 12、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是靠力比多(libido)推动的,它属于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中的哪种理论【C】 A、潜意识理论 B、人格理论 C、性欲学说 D、释梦学说 E、心理防御机制学说 13、人的行为不是由本能决定,也不简单是外部刺激的结果,而是人的理性评价的结果,这种观点符合【D】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E、心理生理学理论 14、弗洛伊德认为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是在哪一层次运行【C】

医学心理学考试题目

医学心理学考试题目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2016《医学心理学》结业试题 1、结合你对《医学心理学》各章节的学习,谈谈体会和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800-1000字)(30) 答:在《医学心理学》的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与治疗,婚恋与亲子教育,心理应激与压力管理,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及应用。我觉得很有意义的部分是周老师在每次课堂上为我们演示心理咨询,这使我有种身临其境地了解整个心理咨询的过程和中途遇到的问题。具体来说,我所体会到的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在人际交往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 许多在人际关系中处理得很好的人说:“做人能否能得心应手,说话只是技巧,攻心才是根本。”人心,就是指每个人内心的需求与自身的弱点,这些需求与弱点,就是攻心的目标。 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个性特征。通常,人在初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会特别深刻,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运用第一印象去评价某个人,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印象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也就是所说的“首因效应”。如果你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是良好的,那就可能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发挥你的特长与实力,在工作和生活上可能会有一个好的开始。 (二)在遇到压力和困难是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人生的路是曲折的,不幸和痛苦的事情总会有的,比如失恋、失业、高考落榜等等。一些人为此得了抑郁症、心理疾病,据估计,现代人的疾病80%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压力管理与心理应激的相关理论中发现当人受到来自外界的紧张刺激时,首先进入警戒反应期,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增高等生理变化。如果外界的压力刺激持续下去,身体的抵御能力不能再坚持时,就会进入衰竭期,使身体严重受损。遇到困难挫折并非就是世界末日了,面对压力,应该有正确、健康的应激方式和压力管理,比如说可以寻求社会帮助、积极筹划与行动、认知重组、放松、宣泄和积极转移。遇到问题,使自己宣泄完才能够有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此外,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来转移对压力的注意力,先把不开心的事情放在一边。 (三)如何运用气质类型更好地工作 气质一般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沾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气质本身并无优劣、好坏之分。然而气质与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反应是有关联的,因此气质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和效率有一定的影响。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相对的典型特征:胆质汁的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果断。但自制力较差,行为具有攻击性,又可称为“好斗型”。他们在工作中热情很高,表现出雷厉风行。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善于交际,工作适应能力强,交际广泛。粘液质人安静稳重,反应迟缓,富有理性。行动缓慢,善于完成需要长时间注意的工作。抑郁质的人多愁善感,感情细腻,沉稳冷静。在群体中不善与人交往,在处理事情上优柔寡断。 我们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是群居动物,这就需要我们与他人交往,即使有时我们心里很多不开心,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

第一节 应激的概念 (一)应激概念的发展 应激(stress)一词是正在不断发展的概念。 早在20世纪30年代起,由坎农(Cannon)引用于人类生理学研究,概指超过一定临界阈值后,破坏机体内环境平衡的一切物理、化学和情感刺激。 但到20世纪50年代 塞里认为,机体暴露于各种不同的刺激之下时,如冷、热、缺氧、长期情绪矛盾、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衡等,都可以产生同样的应激反应。而引起应激的因素称为应激源(stressor)。 为了弄清应激概念,有必要指出以下几点: 1. 应激不同于刺激 它是身体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 2. 应激不是神经能量 很多人说应激是“情绪或神经的耗竭”,但是,情绪反应有时也可成为应激源。塞里指出,没有神经系统的低等动物或植物也有应激反应。 3. 应激并不都是身体受到某种损害的结果 如在球场比赛时人们所体验到的比赛应激,并不会产生损伤的结果。 (二)对心理应激概念的最新认识 要对应激下一个能全面正确反映其所有内涵的定义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根据以上对应激的认知作用过程的分析目前可以将 心理应激定义为: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该定义要强调的是: 1、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对过程,其结果是适应和不适应的; 2、应激源可以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应激反应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应激过程受个体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3、认知评价在应激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躯体性应激源指直接作用于躯体而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包括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疾病因素。 2.心理性应激源指各种心理冲突和挫折导致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各种消极情绪。 3.社会性应激源指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例如战争、动乱、天灾人祸、政治经济制度变革等应激源。 4.文化性应激源指一个人从熟悉的生活方式、语言环境和风俗习惯迁移到陌生环境中的各种文化冲突和挑战。 (二)按生活事件的现象学分类 1.工作问题包括长期从事高温、低高温、噪音、矿井下等环境的工作;需要高度注意力集中和消耗脑力的工作;从事长期远离人群(远洋、高山、沙漠)、高度消耗体力、威胁生命安全、及单调重复的流水线工作;超出本人实际能力限度的工作;调动、转岗或离岗。 2.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包括觅配偶、失恋、夫妻不和分居、、外遇和离婚;亲人亡故、患病、外伤、手术和分娩;子女管教困难、老人需要照料、住房屋拥挤以及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 3.人际关系问题指个人与领导、同事、邻里、朋友之间的意见分歧和矛盾冲突。 4,经济问题指个人在经济上的困难或变故,包括负债、失窃、亏损和失业等。 5.个人健康问题指疾病或健康变故给个人造成的心理威胁,如疾病诊断、健康恶化、心身不适等。 6.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问题指个人在事业和学业上的失败或挫折,以及涉及案件、被审查、被判罚等。 7.喜庆事件指结婚、再婚、立功受奖、晋升晋级等,也需要个体作出相应的心理调整。 (三)按生活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 1.正性生活事件这是指个人认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的事件。如晋升、提级、立功、受奖等。 2.负性生活事件指个人认为对自己产生消极作用的不愉快事件。如亲人死亡、患急重病等。 负性生活事件与心身健康相关性明显高于正性生活事件。 (四)按生活事件的主客观属性分类 1.客观事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包括生、老、病、死以及地震、洪水、

心理小实验

心理小实验——生气影响健康 德国学者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爱尔马,为研究生气对人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只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结果发现:即使同一个人,当他心平气和时,所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澄清透明,无杂色;悲痛时的“气水”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淡绿色沉淀;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 爱尔马还把人生气时的“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不料只过了几分钟,大白鼠就死了。这位专家进而分析:如果一个人生气10分钟,其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人生气时,很难保持心理平衡,同时体内还会分泌出带有毒素的物质,对健康十分不利 既然生气有损健康,我们就应该学着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不生气。碰上了不愉快的事,首先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己给自己“消气”;确实遇到烦心的事,也要“戒”字当先,戒除恼怒,不生气。当然,其中还有道德修养和陶冶情操的问题。学会宽厚待人,谦逊处世,思想开朗,宽宏大量。凡事应该想得远点,想得开点,不要对一些细枝末叶的区区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 这个测试可能很多人都侧过,但拿出来还可以细细品位. 你带着5种动物在异形星球冒险.它们分别是:老虎,大象,狗,孔雀,猴子.在冒险途中你们受到了异形重重攻击,不可能把它们都带出困境,你不得不一个一个的放弃,请你想好后说出你放弃它们的顺序: 答案自然不唯一,不过我想说的是: 孔雀:伴侣老虎:金钱和权利猴子:儿女大象:父母狗:朋友 心理学家们在做一个有关孩童时期性格和今后职业取向之间关联的实验。说将一些孩子关在一个小房间里,高高的桌子上放着很多诱人的糖果。工作人员对孩子们说:现在叔叔阿姨们要出去办点事,糖果先放在桌上,等叔叔阿姨回来之后再给大家吃。说罢,便关门离去。角落的摄像头却记录下一切—— 孩童A:搬来凳子,坐上去,盯着糖果但不伸手拿,只是看着它们 孩童B:坐在窗口,看着窗外,丝毫不考虑吃糖的事 孩童C:工作人员一走,便往地上一躺,睡觉了 孩童D:搬来凳子,盯着糖果,可是周围稍有动静,便迅速装做若无其事 孩童E:等工作人员一走,便把糖取了吃掉 若干年后,当这些孩子都踏上了社会,拥有了各自的职业,他们当初不同的举动竟然有了不同的归宿

医学心理学试题库完整

单选题 1. 下列哪一项是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B ) A临床心理学B变态心理学 C心身医学D健康心理学 E以上都是 2.心理活动的实质是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以及(E ) A是人的兴趣物B是物质的内容 C是客观现实D使人感觉到的事物 E是脑的功能 3.( D )医学模式认为医学强调身心一元论的观点,人的身(肉体或生理)新(精神或心理)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双向的,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是环形的,而非线性。A.神灵医学模式 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C.生物医学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以上都不是 4.事先将各种需调查的内容列成调查表,当面或邮寄等方式被调查者填写,收集后对结果逐条进行分析,在医学心理学中这种研究方法叫做(B ) A.测验法 B.问卷法 C.座谈法 D.以上都对 5.所谓医学模式的转变是指( D ) A.中医模式向西医模式转变 B.西医模式向中西结合模式转变 C.自然哲学模式向生物医学模式转变 D.生物医学模式想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6. 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B A.布罗卡的大脑一机能定位研究; B.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 1913年华生提出的行为主义学说; D. 1883年魏特曼建立的第一个儿童心理实验室; E.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 7.办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人,其意志活动缺乏(C)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8. 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的学科(A) A.心理学 B.思维 C.心理过程 D.人格 E.心理现象 9. .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A) A.现代心身素质降低 B.心脑血管疾病等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因素 C.人预期寿命的逐建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节奏的加快,带来了新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D.精神病和其它功能性疾病发病率高,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对医学提出更的要求 E.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没有疾病,同时要求有好的心情,即使在躯体治疗过程中.也要求治疗方案能保证个体一定的生活质量 10.以下不符合心理学观点的是:(A) A.强调心理因素在临床中的主导作用 B.强调个体内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在临床中的意义 C.强调疾病过程中心身相关作用的意义 D.强调临床医学模式改变的迫切性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 第1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概念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患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并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2)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机体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 3)研究人格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 4)研究如何通过人的认识第心理功能支配和调节自身的生理功能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调查法(包括晤谈法和问卷法)、测验法和实验法;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多少,还可分为个案法和抽样法;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时间性质,可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第2章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和释梦理论。 1、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Ⅰ意识:能被个体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情绪、思维) Ⅱ潜意识:无法被个体感知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动物性本能、冲动,经验,欲望,动机) 1)潜意识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所在 2)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理解潜意识对行为特别是对变态行为的影响,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关键。 Ⅲ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前意识保持对欲望和需求的控制,使其尽可能按照外界现实规范的要求和个人 道德来调节,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区。 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只有经过前意识的审查、认可才能进入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相互协调构成了人格的基础。本我追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生存的原动力;超我监督、控制个体按照社会道德标准行事,以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自我则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冲突,使个体适应环境。 Ⅰ本我:与生俱来的、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代表人的生物性本能和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遵循“享乐原则”,本我冲动永远存在。 Ⅱ自我:个体出生后在与现实接触中由本我发展分化而来,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代表着理性与审视。遵循“现实原则”,自我的成熟水平决定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Ⅲ超我: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化的自我,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将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第内化的结果,属于道德、良心的部分,是人格的最高形式和最文 明的部分,遵循“至善原则”。

智慧树知到 《医学心理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医学心理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于( ) ? 答案:1879年 2、所谓医学模式是指 答案:人们对健康的基本观点和对策 3、医学心理学中的医学模式是指 答案: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答案:在饮水中加入矿物质也可以称为矿泉水 5、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涉及( ) 答案:几乎所有医学领域 6、医学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答案:心理障碍、心身疾病、医患关系、心理卫生 7、对于现代医学模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承认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全面了解病人,包括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8、医学心理学的任务包括 答案: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规律、研究心理评估手段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作用、研究人格特征或行为模式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健康中的意义、研究如何运用心理治疗的方法达到治病防病与养生保健的目的 9、在关于医学心理学方法学问题中,调查法又称心理测验法。 答案:错 10、晤谈法与访问法、座谈法、问卷法等属于医学心理学的调查法。

答案:对 11、医学心理学强调个体内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在临床的意义。 答案:对 12、强调心理因素在临床的主导作用不符合医学心理学的观点 答案:对 13、医学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不需要使用分子遗传学、脑影象技术和神经电生理等方面的前沿手段。 答案:错 14、现代人心身素质降低是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之一。 答案:错 15、现代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 答案:对 第2章单元测试 1、关于左、右大脑半球高级功能,正确的说法是 答案:两半球机能相互分工、协同和补充 2、人的心理是: 答案: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应 3、人的知觉的选择性不依赖于 答案:主体的视力水平 4、不属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是 答案:地位的需要 5、能够保证人们在外界环境在一定范围变化的情况下,按照事物本来面目去认知的是

学医学心理学看法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感受 学习医学心理学对我启示很大,让我终身收益。我认为这是一门对于每个学医的人都很重要也很必须的学科。无论怎样学好它是作为一个负有责任心、有医德心的医生最为重要。因为它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人复杂的内心,更好的去帮助内心挣扎的人减轻他们的痛苦,为他们从新获得自信与快乐而努力。 学了这门科学,我们都知道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而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及其在疾病发生、诊断、治疗、预防和护理中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重视及要求愈来愈高。过去,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仅仅理解为“没有病,就是健康”,而有的疾病早期并没有症状,对健康的判断应从生物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角度来认识和理解。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越来越大,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压力加在人们的身上,人们需要有强大的内心来应对。因此我们在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注重心理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疾病。在以往,大家都认为生理疾病只是因为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问题,和心理扯不上任何关系,但是在学习了医学心理学以后我对心理学又有了新的认识,以往一直认为心理学就是帮助人们释放心中的压力解决一些精神上的问题,它和医学没有什么多大

的联系。但是现在我对心理学有了一个更彻底的认识。 在我们学习的课程当中包括了心理过程、心理障碍、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五个部分。其实人的生理与心理是息息相关的,心理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认识过程,学习和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记忆最深刻的是情绪情感过程,心理的波动影响情绪的起伏,而情绪的起伏又会引起生理的变化。例如七情伤,具体是指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 在没学习医学心理学之前,对于很多东西我都不是很理解,提到心理障碍我的第一反应时精神病患者。而现在对心理障碍有了新的认识。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不适应的。其实一些存在心理障碍的人并不是精神上出现了问题,只是一些特殊的环境在心里留下阴影,从而导致行为上为常人所不能接受。例如强迫症,强迫症也分为很多种,强迫意念、强迫动作、强迫意向以及强迫情绪。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洁癖,这个大家都知道是一个人很强调卫生,这没什么不好,注重卫生对自己的健康有好处,但是有的人不是单纯的注重卫生那么简单。有的人反复多次洗手,心里总感觉自己的手上有脏东西,明知已经洗干净了却不能自制,非洗手不可。这个就是强迫症的一种,强迫洗涤。导致该症状的原因可能是患者的压力过大,而这却与生理病变无关,是心理问题。通过对心理障碍的学习,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医学心理学 前言:本科教授篇章:绪论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第三章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五大理论的理论精髓);第四章心理应激(应用题)第五章心理评估;第六章心理治疗(会出应用题,比如判断是病人?属于哪种类型?采取什么治疗?);第七章心理咨询;第八章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疾病;第九章病人心理;第十章心理健康与异常心理(第四节不考) 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 2、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①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化;②促进预防战略的转变; ③满足临床工作需要;④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 3、engelGL1977年在《科学》杂质中发表的《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 一文,被认为是对新的医学模式转变的概括和总结;新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1、心理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一个体现;②心理是客观事实的反映;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觉察,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心理活 动; 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通过对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的方式,在人们的套闹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遗忘:识记额内容不能再认或回忆称为遗忘;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了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喜怒哀乐等内心体验; 动机:对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4、熟悉20页表2-2; 5、感觉变化(举例,属于哪种); 6、知觉的基本特性;(理解各个特性,不用背他们的定义) 7、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现或回忆;(填空) 8、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9、遗忘的规律: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11、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最新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心理学习题库(教研室提供)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医学心理学2.医学模式3.心身医学4.行为医学5.实验法 二、填空题 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和三者关系的学科。 2.行为学派创始人是。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4.现在医学模式正从医学模式向医学模式或医学模式转变。5.对心理进行量化的评估主要采用和两种方法。 三、单项选择题 1.现代心理学创始人是【】 A.冯特B.华生C.弗洛伊德D.詹姆士 2.罗杰斯是以下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A.构造主义B.机能主义 C.认知学派D.人本主义 3.现代心理学诞生于【】 A.奥地利B.德国C.美国D.法国 4.选取几组在某些方面匹配的受试者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观察和评定为【】 A.横断研究法B.纵向研究法 C.回顾研究法D.前瞻研究法 5.我国的中医学属于【】 A.生物医学模式B.社会医学模式 C.自然哲学医学模式D.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6.持“心身二元论”观点的医学模式是【】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C.生物医学模式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7.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变量,观察、 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研究方法为【】 A.观察法B.测验法 C.相关法D.实验法 8.现代心理学中的第一个学派是【】 A.机能主义B.构造主义 C.完形心理学D.人本主义 9.在美国把医学心理学视为以下哪种学科的分支【】

A.行为医学B.临床心理学 C.心理卫生D.健康心理学 10.罗杰斯是学派的代表人物【】A.构造主义B.机能主义 C.认知学派D.人本主义 四、多项选择题 1.医学心理学是【】A.心理学与医学的交叉科学B.自然科学 C.自然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D.社会科学 2.20世纪50年代后产生的心理学派有【】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 C.精神分析D.认知学派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马斯洛B.华生 C.罗杰斯D.詹姆士 4.产生于德国的心理学派是【】A.机能主义B.构造主义 C.完形心理学D.人本主义 5.下列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有【】A.斯金钠B.罗杰斯C.华生D.马斯洛 五、简答题

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医学心理学——第一单元心理学基础知识 细目人的心理现象 要点一心理学的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经历不同)、能动性(即有选择地反映外界事物),不是对所有外界事物都反映 要点二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注意 感觉 概念特点 当刺激连续作用时,感觉随时间延续逐渐发生变化,感受性降低甚适应 至消失的现象 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颜色可以引起温度觉 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过度进行补偿。例如,失明补偿 的人触觉一般都很灵敏

掩蔽 当不同感觉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时,一种感觉使另一种感觉感受性减 低的现象。如一些牙科诊所利用音乐镇痛 后像 刺激消失之后感觉暂时存留的现象。如在夜晚关灯之后,视觉仍然 能暂时存留灯亮时的形象 对心理实质正确全面的理解是 A.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B.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主现想象的反映 D.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E.心理是想什么就反映什么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人的心理其实质可以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知觉 知觉的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

概念映(苹果的知觉反映其形状+颜色+气味等) 知觉的 特征 选择性(现在你能分辨出我和环境的杂音) 整体性 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统一地、整体地予以反映的特性(找 物与物的关系) 理解性 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 义(对X线检查结果主任和我理解程度不同) 恒常性知觉过程中对事物知觉的恒定或不变性 整体性。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统一地、整体地予以反映的特性(找物与物的关系) 中间是什么?如果你从左往右看,会把中间的知觉为B,如果你从上往下看,,则会知觉为13,这说明对个别物体的知觉依赖于对整体的知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